超前消費的危害心得體會(精選5篇)

超前消費的危害心得體會(精選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超前消費的危害心得體會(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超前消費的危害心得體會1

  在這個日益現代化的時代,消費是我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盲目消費的現象也愈加嚴重,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學會合理消費。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上的商品日益豐富,我們的消費觀念在發生變化,許多中學生都存在盲目消費的現象。其中,買衣服、上網、送禮物所花費的錢佔總開支的比例最大,到了用錢的關鍵時刻卻又沒錢了。作為中學生,我們的社會閱歷還不夠豐富,自己選擇商品的能力還比較弱,在消費時更應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在消費前,我們可以先做出預算,把錢花在關鍵的地方;避免盲目消費,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購買物有所值、經濟實用的商品;不與周圍的人進行攀比,不要浪費金錢。在消費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用環保的眼光選購商品。這樣做既有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滿足基本的物質消費需求後,我們更應該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費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一本有益的書,一部精彩的電影,一次愉快的旅遊……都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快樂,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

  現如今,人們已經不再僅僅限於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的滿足,而是更加註重透過消費提升生活品質,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適度消費是對生態文明的重要貢獻。如果每人減少一分鐘淋浴時間,將減排74克;自帶包裝袋購物,減排62克……

  適度消費、理性消費並不是要降低國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而是為了提高資源利用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當一個理性消費的文明人!

  超前消費的危害心得體會2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向前推進。過去只要能買到商品,滿足基本需求即可,如今大家不僅要求買到,更希望買好。此外,不僅有實物消費,服務消費也成為人們需求的一部分。這種不斷產生的新需求促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發生了改變。本文從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著手分析,提出四點建議。

  一、研究消費者行為的意義

  把產品的購買決策、實際購買和使用視為一個統一的過程,參與這一過程任一階段的人,都可稱為消費者。消費者行為是消費者為尋找、購買、使用和反饋用以滿足需求的商品和服務所表現出的一切腦體活動。消費者行為是動態的,他涉及了感知、認知、行為以及環境因素的互動作用,也涉及了交易的過程。消費者行為可以看成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二是消費者的行動。

  研究消費行為的實際意義是多方面的。我們每個人做出的消費行為決策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最終影響到一些產業的發展和另一些產業的衰落。因而,消費行為是整個商業興衰的一個綜合因素。研究消費者行為的實際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助於企業根據消費者需求變化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提高市場營銷活動效果,獲得更多的利潤。二是幫助企業創新,設計新產品和改進現有產品,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三是有助於提高消費者自身素質,科學的進行個人消費決策,改善消費行為,實現文明消費。四是為政府部門制定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政策和法律提供科學資料。五是有助於促進對外貿易服務,推動我國儘快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增強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總之,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是開展市場活動的基礎和經營活動的前提。

  二、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

  在這個物質豐富、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市場上產品琳琅滿目,供人們的可選擇性也越來越多,需要消費的產品也在增加,從而人們的消費行為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同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的複雜程度不同,究其原因,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有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年齡結構,性別差異等的不同。

  (一)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是居民消費的基礎,是決定居民消費能力的根本因素,當收入變化時,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消費需求乃至消費支出結構都會發生變化。

  消費行為會隨著可支配收入的變化而變化。當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們的消費預期和消費意願會隨之增加,從而影響消費行為,增加消費;收入減少,則反之。2017年南平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0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70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8元,增長9.2%。居民收入增長的同時也帶動了居民消費水平的平穩增長。2017年,南平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436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188元,增長3.7%;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978元,增長8.8%。

  預期收入也會影響消費行為。預期收入的變化不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當前的消費,但它能夠調節消費者在現期消費與未來消費之間的選擇。如果消費者預期收入提高,消費者就會提高現期消費支出的水平,刺激消費需求;如果預期收入降低,消費者就會增加儲蓄,以支援未來的消費水平。由於市場經濟體制下週期性經濟波動的存在,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會隨著經濟波動而變化,因而收入預期成為影響消費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商品價格

  商品的價格是人們消費的前提,在消費過程中,人們對價格的敏感度很高,會因為價格的波動而影響消費行為。大多情況下,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波動,對消費行為的影響不大;而對於非必需品的價格波動,則影響較大。消費者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心理預期進行選擇購買,當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時,人們就會相應的減少非必需品的消費,當生活必需品價格下降時,人們就會增加非必需品的消費。當某產品進行促銷活動時,會勾起人們的購買慾望,隨之購買量也會增加。如,雙十一期間,營銷力度大而廣,銷量暴漲。根據阿里巴巴官方資料顯示,2017淘寶雙十一交易額達到1682.7億元,重新整理了2016年記錄,同比增速為39.4%,雙十一網購大促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消費者購買暴漲的同時,商家也看到新的商機出現,各大電子商務網站陸續推出了諸如京東的6.18、唯品會的年中大促、網易考拉狂歡節等活動,消費者的購買能力進一步釋放。

  (三)年齡結構

  由於生活的年代不同,物質條件不同,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觀念、消費需求、購買慾望不一樣,勢必影響消費行為。目前社會上的消費群體主要分為60後、70後、80後、90後四個層次。

  1.60後。60後人群從出生的時候就開始經歷三年自然災害、裁員、國企改革、計劃生育等政策讓60後體會到了一種生活的滄桑感,他們在社會的變遷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多的收穫,但是,他們的心態是比較豁達的,生活的滿足感也是所有的人群裡面最高的,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生長環境,決定了他們的消費觀必然是更謹慎、更節約。他們首先考慮的是需求問題,而不是喜好。

  2.70後。70後是當前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經歷了文革末年、理想主義的啟蒙和摧殘,接受的是傳統教育和計劃經濟理想主義教育,卻要面對市場經濟的現實。在物質匱乏的時代一路走來,保留了節儉生活價值觀外,他們在消費上較為理性,有自己的主見,他們的話題大多是工作和股票。在考慮購買產品的時候,會綜合考慮產品的功能和外形設計,他們更喜歡有品質的生活,衣食住行要好但不奢華浪費。

  3.80後。在我國80後出生一代主要是指獨生子女一代,處於較好的物質生活環境中。80後一代消費者有著樂觀向上的消費觀,消費目的更強調追求快樂、享受生活,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喜歡時尚、新鮮、前沿的消費潮流。他們在消費的過程中比較注重個人的體驗以及個人對生活的一種態度,重品牌,重時尚,對低價產品的解讀不再是“划算”,而是“不夠檔次”或者是不再適合社會階層。

  4.90後。90後一代消費心理相比於已“奔三”的80後,由於成長的社會與營銷環境發生了更大的變化,在消費上屬於特立獨行的一代。他們有著感性消費觀,喜歡自我消費的選擇,又帶著自身情緒因素的影響。對產品的選擇,更重視是否能給自己帶來心理上、情感上最大的滿足,並獲得多元化的體驗感覺。並且90後在經濟上依賴父母長輩,很少考慮價格因素,想買就買,形成了一種享受生活的消費觀念。

  (四)性別差異

  男性與女性消費者由於家庭地位及消費心理不同,其消費行為也呈現差異化。

  1.女性。一方面女性消費屬於主動且不夠理智,消費一般不具有目的性,她們往往不是因為買而逛,而是因為逛而買,她們喜歡主動的去購買她們認為家庭或個人需要的東西,但是她們在選購商品的時候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比如:商場環境、購買氛圍、營業員推銷以及打折促銷等。另一方面女性追求完美,注重商品的具體價值,在消費的過程中往往要貨比三家,討價還價且重視所購買的商品能帶給她們什麼,從而找到價效比最高的物品購買。

  2.男性。一方面男性消費者屬於被動且理智,消費更具目的性,男性通常不喜歡逛,他們的消費行為大多數發生在認識到某種需求之後,會很快轉化為購買動機,並進行購買,同時男性的購買動機往往是因為外界影響造成的.,如家裡物品缺乏,或者是朋友委託。但他們不會因為商品打折促銷而大量購物,也不會因為他人的影響而購買。另一方面男性購物缺乏耐心,他們在購買時很少貨比三家,在購買過程中不願意討價還價,對商品挑選不仔細,以速戰速決的態度結束購買。

  如,從搜狐網上對男女大學生雙十一網購行為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出,經常衝動和偶爾衝動型女生比重分別高於男生0.72和7.53個百分點,女生更容易產生“買買買”衝動消費需求。

  (五)消費方式

  近年來科技的進步和“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市民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由“進店購物”逐漸演變成“宅家購物”;隨著網購消費的流行,不僅改變了市民的消費習慣和購物形式,也對經濟、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網路購物具有很高的便捷性,一方面是時間上的便捷性,即不受時間的限制並節約時間;另一方面是空間上的便捷性,即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購買到全球範圍內的商品。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是國家經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統計主要是為了瞭解和分析人們的生活水平、購買力和消費走向,從而為國家提供相關宏觀調控的依據。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817億元,同比增長9.7%。1-4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25792億元,增長32.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9495億元,增長31.2%,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21.5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16.4%。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網購成為了人們採購的一個重要的方式,甚至有可能繼續發展成為人們購物的主流方式。這種便捷又安全的採購方式不僅僅方便了人們的購物、加快了經濟的流通,更重要的是,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年齡、接受教育水平、地區發展等諸多原因,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行為。對於年輕人來說,方便、快捷、多種選擇的便利性促使他們更傾向網上購物。而對於年齡大的人來說,他們認為網上的東西質量無法保證、程式操作困難、資金使用不安全等,他們更傾向於實體消費。

  (六)文化差異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文化背景作用於消費,產生的消費文化也各不相同,消費文化的不同也會對消費行為造成影響。文化是指社會意識形態同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社會關係相結合的一種文化。文化紮根於人類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中,包括物質條件、自然環境、氣候、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社會的歷史經驗等相互作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型別的.群體,都有各自獨特的風俗習慣,在衣食住行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消費特點,如,民族文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傣族的潑水節、藏族的藏曆年、漢族的春節等節日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地域文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湖南人愛吃辣椒、四川人喜歡麻辣、浙江人愛吃甜食等喜好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人文文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教育層次較低的人群在選擇購買食品時,容易對某一食物盲目的傾向性消費並較多地受到味蕾驅使,教育層次較高的人群則會依據科學、合理的營養組合原則來選購食品等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

  三、四點建議

  (一)提高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者信心

  收入是消費的來源和基礎,收入的增長對刺激消費有直接作用,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物價水平增長相適應的工資增長機制,形成合理的工資水平,確保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增強消費者消費信心,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從長期來講會改變他們的剛性消費支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擴大整個社會的消費結構。

  (二)完善社會保障,增加消費預期

  建立健全各項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建立統籌城鄉、覆蓋廣大勞動者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把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措施,覆蓋到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城鄉廣大勞動者;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切實解決好中低收入群體醫療、子女就學困難等問題,讓人們消費無後顧之憂。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採取積極的就業政策,推行在崗培訓、再就業培訓等措施,確保就業形勢的穩定,達到增強消費信心的目的。

  (三)鼓勵理性消費,改善消費環境

  在發揚我國傳統的節儉美德的同時,也要注重消費觀念的改變,滿足適時適度消費,鼓勵一定程度的超前消費,增加信貸消費及理性投資。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加快城鄉消費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滿足居民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加大市場監督管理,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提高產品安全,保障消費者權益,保持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增加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增強投資者信心,把潛在的消費需求變為現實的消費能力。

  (四)制定營銷方案,增加人群消費

  根據不同的年齡結構人群、文化背景、消費習慣,總結他們的消費特徵,制定差別化的營銷方案來刺激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增加不同人群的消費。對於年齡大的人群可以透過提供多方面、多層次的消費品和服務;年輕的人群可以透過網路廣告營銷、娛樂營銷、觀念營銷、捆綁式營銷等來增加消費。另外,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同時,也要確保網路購物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服務性。

  超前消費的危害心得體會3

  如今,中國已走進了新時代,很多人都富了起來,於是就有了這麼一種觀點:“買什麼都要買最貴的。”但我的消費主張是“節約消費,能不花的錢就別花。”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很多貴重物品沒有購買的必要。記得美國“奢侈之王”科茲洛夫,曾用2200美元買了一個鍍金的紙簍。我當時就感到很好笑:你用這個價值上千的鍍金紙簍幹什麼?裝廢紙。那我用幾塊錢買的紙簍也是裝廢紙,多出的這幾千塊錢,提升了的使用價值嗎?沒有。它只增加了商品的價值,換而言之,就是滿足了人的虛榮心——看,多麼高檔!我說,你用這多出的幾千塊錢乾點別的多好,非得要去滿足這份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榮?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同車型同性能的東風某款車,顏色一變,價格就增了十多萬;同樣的月餅,多了幾層包裝,便價值上百,普通的燈泡套上一層玻璃,便因為那水晶般的效果價錢翻一倍……這種不值得的消費,不要也罷。

  第二,有的物品只是加了個幌子,價格就一飛沖天。這種情況還不如第一種——第一種好歹還增加了商品的價值。這一種商品壓根兒就是頂個幌子誆錢:達芬奇的地板一載上“義大利名貴木材”的帽子便定價幾十萬;養雞場裡的雞蛋舉個“散養笨雞蛋”的牌子就2塊一個;臺灣普通橄欖油加上銅葉綠素,再掛個“西班牙進口原裝”的招牌價格就貴得嚇人……正如趙麗蓉、鞏漢林的《打工奇遇》中演的一樣,一盤蘿蔔加上“宮廷”二字就值80元;一杯兌水二鍋頭加“宮廷玉液酒”就賣一杯一百八。這種花錢買氣生甚至花錢買罪受的消費,不要也罷。

  第三,勤儉節約是美德。“縱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秦始皇的驪山墓、阿房宮讓人民怨聲載道;勾踐臥薪嚐膽終於成就霸業;慈禧太后在死後睡的褥子上嵌了1204粒寶石,還挪軍費建頤和園,讓“堂堂大清”在洋人的鐵蹄下受蹂躪……數千年的分分合合得出教訓一條:正是不該有的高消費導致了民族的敗落,而勤儉節約才能興國安邦。“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正是一點一滴的節約使國家富強!所以我的消費觀點是“節約消費,能不花的就花“奢侈只是虛華的假象,只有簡樸才能讓幸福更長久。

  超前消費的危害心得體會4

  自從貨幣的出現,消費便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項基本要素所為消費,即是以貨幣交換物品這一事件,所以有其起因過程與結果。人們之所以消費,本來旨在於滿足生活中基本的存在需求,即為衣食住行也,然而現在為滿足存在需求而進行的消費漸多,即人的心理,社交等方面的需求,在社會意義上的存在的需求漸多。

  在這種改變中,我們既能看到社會經濟,人類思想的發展變革,也應重視其中的扭曲與風險,就所謂消費這一事件,當人們消費的目的變為社會的存在需求,消費的起因,經過即過程,結果都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變化是因為物質產生與精神觀念的漸漸豐富,一個人對存提出了社會存在這一更高階的要求,比方電子工業革命,就帶來人們對遊戲硬體的消費,只是為了滿足娛樂,更是為了遊玩後的談資,是社交的需求。從這一角度看,消費之變革中的目的與結果是變化的。有人說過錢不是用掉了,而是換了一種方式陪伴,我們這在現代社會消費來說是很恰當的。隨著人們自由支配的收入和可供消費的非基本生存消費品互相促進的增加,人們的精神生活極大豐富,無數新的電影,書籍,裝置,隨同新思想,大大促進人類發展與人們生活的幸福度。

  但是這種高速的膨脹豐富帶來消費的新問題,就是消費中的過程的重要性上升,以及消費這一事件本身產生的意義。前者作為精神豐富的副產品,本身並無所謂好壞,只是在部分個體心理上有不良影響,這部分人在追求所謂消費體驗的路上走的太遠。近日的一些過度包裝,天價服務,都是商家抓住這部分人心理而生的怪相,而後者消費本身產生異議,我認為弊大於利。

  消費本身產生的意義並非新鮮事,奢靡消費以貴為美,是古已有之的富人的惡行,然而今日問題出現在它的普遍化現象化,人人似乎都有以消費多少體現自己財力強的思想,而消費少者似乎就是沒有錢。這樣的需求上的消費是極不可取的,他以金錢為準,既抹消消費品本身的特質價值,又扭曲社會風氣和消費者心理,助長拜金主義。

  故今日消費需求之變,應喜,更要當心理性應對。

  超前消費的危害心得體會5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高新技術的發現,為社會帶來了商機,琳琅滿目的商品隨之出現。硬幣總有兩個面而商品也是,總有貴賤好壞之分,那麼我們該如何買,以怎樣的心態買呢?

  眾所周知,便宜沒好貨,好貨都很貴,像“蘋果手機”還是“三星”都非常昂貴,因為它們優秀,但是人們總是自私而貪婪的總想空手套白狼,所以就有了假貨,冒牌之說,它們便宜,低廉看似很實惠卻暗藏陰謀。於是矛盾出現了“我不想花太多的錢但又不想被騙該怎麼辦?”

  這一個問題被總結成三個字“價效比”。價效比高的消費正是我所追求的,也是當今社會所導向的消費觀。

  價效比高不代表盲目追求低價而不在乎實際,就比如說“包包”吧,“LV包包”人們耳熟能詳,也有地位的象徵。但是前段時間,但凡出入地鐵,總能看見有一個大攤,上面全是華麗炫目的包,總能聽見什麼:“老總跑路,貴包賤賣”的廣告,不厭其煩。總會有一群阿姨們在那細心選著,而我媽也是其中之一,花了一百元買了個“LV包”結果一個月沒到便報廢了。華而不實,簡而不惠。

  價效比,我如果只看見了價而忘卻了性便出現了這事,所以實惠依然重要,但要兼顧高標準,盲目消費就行不通了。

  理性消費匯出了它的優勢,貨比三家,全面分析在“淘寶”,“天貓”的世界變得容易。在玩轉科技的年輕一代便重要起來,我們不想像“鞭賈”一文中的土豪一般蠢,也不想買假貨,七天包退和他人評價也給予我們信心,讓我們追求價效比高。

  實惠而高標準其實是矛盾的。當一件商品的質量越高,所需的技術支援,人力,物力就越多,所具有的價值就越高,而價格就越高,反之也是如此,所以實惠而高標準的消費如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又或許根本不存在了。

  我認為,高標準的購物是有範圍和限制的,我們只能儘量向物品本身的價值趨進,但不能越界,商品便成了假貨,高標準也變成了低標準了。

  我們不能盲目追求實惠而高標準,我們應有一個底限,應帶上“眼鏡”理性消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