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學習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研究體會

教師培訓學習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研究體會

  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關於“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研究”的教師培訓,這也給我提供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集中培訓、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專家講座。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教師教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係,促使課堂教學從單一“傳授知識”向“傳授知識與學法傳授相結合”轉變。從學生自身發展出發,努力探索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路子,逐漸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其自主學習習慣的逐漸形成。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著引領和導向作用。這次培訓之後,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為科研型教師的信心,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論引領。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鑰匙

  古人說:“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益無窮。”因此,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就必須看學生是否逐漸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並能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和自身的條件選擇學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能儘量提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能儘量解決問題,做到課堂上,課堂外,有爭論,有發現,有創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切實改善師生關係,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課堂生活其實就是師生間心的溝通、情的交流。實施情感教育是對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一種反省,是所有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育原則的前提,是促進學生主動性發展,最佳化課堂心理環境,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有力保證。注重情感投入,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使課堂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樂園。首先是建立三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即合作的師生關係,和諧的.師生關係,互動的師生關係。師生間是平等、民主、和諧、快樂的。其次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主要途徑有兩個:一是營造課堂氛圍。透過教師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困惑質疑,激發學生產生懸念,進入欲罷不能的心理狀態;或在問題中溶入一些趣味,激發學生髮現問題的慾望與興趣。創設合作氛圍,指導自主學習不僅要鼓勵學生獨立且富有個性地學習,也應倡導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經歷並體驗探究過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討論中獲得感悟與深入理解,建立“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學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他們就會自覺地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就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死學”為“樂學”“活學”,就會採用最最佳化的學習方式從事學習活動,使學習任務能夠順利地、高質量地完成。二是創設問題情境,透過設計一個問題的模擬發現過程或藉助類比聯想等方法,使學生置身於發現問題的情境中,進入發現者的角色,從而激發學生生疑質疑。

  三、引導學生參與探索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就是教給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並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索過程。教是教給學生學習能力;學是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去思索,在思索中掌握知識,又在掌握知識中發展思維能力。因此,唯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全過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才能使他們主動地得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思考,更多的活動餘地,更多的自我表現機會,更多嘗試成敗的體驗,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教學全過程,是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意識的體現。要達到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目標,就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激起他們的發散思維,達到知識的接受和能力的形成協調一致、同步發展。

  評價培養學生能力的手段和方式要形式多樣,要注意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每一位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學生就會樂於學習,學會學習,學好各門學科。

  總而言之,學生自主學習是一種自律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這是教師、家長不能代替也是替代不了的。正因為如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我們必須牢記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跟在自己後面亦步亦趨的習慣,逐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