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去小學化家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7篇)

幼兒園去小學化家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7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去小學化家長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去小學化家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1

  5月11日,風和日麗,江雲老師同我們灤州市幼教人一樣,放棄了休息時間,給我們又一次帶來的充電學習的機會。其中的感動感謝之情是任何華麗的辭藻都無法形容的,我們唯有將領導交給我們的工作做好,無愧於心,才是最好的感謝。

  童年應該是簡單且快樂,沒有壓力和負擔的,現如今的社會,過多的關注孩子的成績,小學比成績,幼兒園比誰會的東西多,誰會算算術,很少關注孩子是否快樂,是否身心健康。所以,作為家長,作為老師,我們揹負著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很多孩子在青春期發現的問題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可見,我們如何科學合理的引導我們的孩子對孩子的一生有多麼重要,因此,我們一定要將幼兒園“去小學化”落實到我們的實際行動當中。

  區域活動是規則與自主同行的,二者並不矛盾,將選擇主動權交給孩子,出現問題不能使區域正常進行時,老師就要和孩子一起來制定規則,有孩子參與制定的規則,孩子們會遵守的比較好。

  看了江雲老師為我們出示的操作材料,區域作品,讓我不禁讚歎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們老師們更要搞清楚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是傾聽與支援,合作與記錄者。

  江雲老師關於區域活動的培訓並不是單純的給我們講解各類區域怎樣佈置,制定什麼規則等,而是授人以漁,將區域活動開展保障,區域活動的特點給我們進行分析,教會我們如何思考與反思。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學會思考,學會傾聽幼兒內心深處的獨白,多用心,多用情去做最簡單的教育,最美的教育。認真鑽研《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學習中激發智慧、在研究中啟迪創造、在實踐中點燃激情,伴著《指南》的節拍、奏起研究的樂曲、唱響成長的歡歌!

  幼兒園去小學化家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2

  幼年的時光是我們每一個學會認知世界、感受美好的重要階段,然而,無論是家長還是社會對如何科學的安排幼兒學習與生活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將學業知識的準備當成入學準備,以提前學習小學階段學業知識為目標,強化知識技能訓練,片面追求知識量,記憶量和學難度,將拼音、識字、速算以及超出兒童理解能力的國學等列入課程學習計劃。

  幼兒園本來就是做遊戲,如果不讓孩子玩,無異於剝奪童年,孩子就少了天真、爛漫和快樂。

  很多家長疑惑,孩子在幼兒園到底學什麼。其實在幼兒園裡一日生活皆教育,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但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更是為孩子日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生活習慣主要就是要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晚上最適合的睡覺時間為八點半到九點。在此期間,家長要為孩子創造睡覺的氛圍,比如關燈,一般堅持兩週左右的時間,孩子也就習慣了這樣的生物鐘,進而睡眠習慣就可以養成了。而與此同時父母也應儘量以身作則,在生活的許多細節之處,如合理飲食、健康用餐習慣、正常作息時間等親身示範,以達更好的培養成效。

  幼兒期的兒童自主意識開始發展,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開始自主做一些決定與行動。自理能力越強的人越能適應新環境,越敢於探索,也越自信。所以,父母可以依據孩子不同階段的獨立性發展特點,創立寬鬆的環境氛圍,讓其愉快地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教孩子自己整理床鋪,學會自己穿衣、進食、洗漱、如廁等。爸媽們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初入小學時面臨茫然無措的境地,反倒使寵愛成為甜蜜的負擔。

  3-6歲,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最佳時間,學習習慣大致包括注意力的培養、禮儀習慣、閱讀和書寫習慣等。注意力的培養要從小開始的,尤其是在學習期間。但由於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發展特性,注意力不可能集中太長時間,這就要求家長儘量以短時間的注意力集中去引導孩子。另外,父母可以用孩子最感興趣的“遊戲模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寓教於樂,讓孩子在遊戲中習得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探索的能力,為上小學做好準備。

  幼兒園是孩子走出家庭後進入的第一個“小社會”,孩子們跟同齡小朋友交往過程中逐漸學會怎樣建立友情、怎樣保持友誼、出現矛盾時怎樣解決問題。保持良好的同伴關係有助於兒童獲得成功的社交技巧,能使兒童具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有利於兒童社會價值的獲得以及認知和健康人格的發展。即使是在幼兒園學著請求老師的幫助,學著同初識的夥伴打個招呼,第一句“對不起”、第一句“沒關係”,都是孩子向社會勇敢地邁出的一小步。

  因此,父母應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同時要引導孩子學會合作與分享、處理同伴矛盾,學會社會交往技能以及發展友誼。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要注意孩子雖小,但其實內心敏感,要儘量多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同樣幼兒時期也是孩子初步瞭解和熟悉社會規則的階段,父母正確且必要的引導有助於孩子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培養孩子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孩子的秩序感,責任感,為進入小學的學習與生活打好堅實的基礎。

  幼兒園去小學化家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3

  目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應該說是相當嚴重,最明顯的是在書寫方面。早期教育提倡的是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能力,包括英語口語的練習。但是現在好多的幼兒園都為了迎合家長,全然不顧幼兒手指骨骼及肌肉的現有能力,讓幼兒讀寫大量並且複雜的漢字及英文單詞。

  從身體上來說,我們的孩子年齡很小,身體沒有發育完全,尤其是手指的小肌肉群沒有發育好,在很小的時候就讓他握鉛筆,他手部的骨骼、肌肉以及力量都沒有達到標準,握起來既吃力又姿勢不正確,可能會造成視力的退化,而且錯誤的握筆姿勢一旦形成了就很難再改過來,由於很辛苦,幼兒會感到很累反而造成了以後的厭學。

  這對於幼兒尚未發育健全的身心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傷害。許多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的提前開始為孩子惡補拼音、寫字、算術等等。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似有愈演愈烈之勢。

  然而,我認為幼兒教育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智力開發,幼兒教學也不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科學的幼兒教育應該是一種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如健全的人格、紮實的身體基礎、良好的性格行為習慣都應該從小著手培養,幼兒教育就應該偏重這些方面,能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現在很多的幼兒似乎都變成了“小學生”,本該唱歌、跳舞、遊戲的孩子,現在卻在埋頭苦學英語、語文、數學……這樣的做法不僅會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更甚至還可能會因為過早的學業負擔而扼殺了孩子今後的學習興趣。這是很可怕的一種行為!幼兒園的“小學化”教育模式,不僅會給幼兒增添沉重的心理壓力,也束縛住了孩子的個性和想象能力。

  在幼兒園裡我們主要進行的是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包括的面非常廣: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實,家長不明白,我們的一日生活都在學習:

  我們在進餐的時候教會幼兒正確的用勺、用筷子的方法,吃飯不挑食、不偏食、細嚼慢嚥,不拖延時間,飯前便後正確洗手;午睡時會正確、有序的穿脫衣服,做到按時睡眠、起床、安靜睡眠並有正確的睡姿;做遊戲時能和小朋友友好相處、不爭搶玩具、不打人罵人;上課時能認真聽講,專心按老師的要求做,對學習內容有興趣等等很多很多,這所有的一切都促進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友好交往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性等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這一切的一切遠比單純的知識學習要更重要得多!

  總結對於每個孩子來說,他所學到的最主要也是最寶貴的東西,便是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去小學化家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4

  關於幼兒的學習,儘管不同的理論、不同的價值觀有不同的界定,但是基於現代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兒童發展理論以及學習科學的研究,對幼兒的理解以及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幼兒的學習就是幼兒透過自己的方式與周圍環境互動的過程,是幼兒主動地探索周圍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物質環境的過程。這一看待幼兒學習的觀點與人們習慣的對學習的理解似乎不一致。通常一提到學習,往往僅僅與讀書、聽課做作業等聯絡在一起,侷限於學業學習。這種對學習的看法適應於某些階段,某些型別的學習。如果這樣來理解3——6歲兒童的學習的話,則是成人把幼兒的學習僅僅侷限在反覆的練習認字、寫字、做數學題的話,將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造成極大的傷害,幼兒的學習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的特徵、認知特徵、所持有經驗的特徵及身心發展的規律所決定的。幼兒的學習內容是廣泛的,包括與人的交往和同伴一起玩,以及參與自己生存所需的所有活動,如穿衣吃飯洗手如廁,遊戲等等。幼兒的學習方式主要是透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不斷積累經驗,逐步的建構自己的理解與認識。遊戲是幼兒極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幼兒自己的生活使其學習的最重要的途徑。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它伴隨著幼兒的成長。幼兒在遊戲的時候,經驗是最綜合的,不會出現社會、認知、動作的割裂,遊戲時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進行活動,透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有用的知識和經驗。常言道:“會玩的孩子聰明”,遊戲是一種“重過程輕結果的活動,”幼兒遊戲的目的就是遊戲本身,而不為其它,幼兒遊戲時並不在乎結果,遊戲中的幼兒總是變換著方法一遍一遍的重來。比如搭積木幼兒總是搭好了就拆,拆掉了換一種方法在搭,這就極大地促進了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幼兒在遊戲中經常因缺乏相應的材料而使用替代物,比如:在不同的遊戲情境中,一根木棒可用於表徵:當馬、當槍、當劍、當老爺爺的柺杖、當孫悟空的金箍棒。遊戲中這種對物體使用的替代特徵,對幼兒同樣是一種思維靈活性和發散性的練習。相比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遊戲具有很的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正是有這種不確定性,就經常給正在遊戲的幼兒帶來始料不及的問題,比如球滾到樹洞裡,沙包扔到樹叉上,繩子不夠長了,玩伴不高興了等。為了實現自己遊戲的意願,幼兒總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自己去解決問題,而為遊戲的需要,幼兒往往玩中生智。遊戲是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去運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使幼兒增長智慧。

  遊戲中的學習對幼兒發展具有長遠效應。雖然集體上課與自發遊戲都能促進幼兒的發展,但是學習效應有很大的區別,前者可以帶來即時效應,尤其是關於知識技能的教學,目的性很強,教什麼學什麼,是否學會,馬上就能在幼兒身上得到反映,而遊戲則不然,他是在潛移默化中小步遞進的能力提升和智慧增長,帶給幼兒的是聰明,這種聰明雖不如識字背詩那樣顯而易見,卻能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作用,例如:我們經常看到幼兒在遊戲中分東西,又是給幾個娃娃分食物,有時玩伴之間份材料,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發現,當同樣多的東西分成不同份時,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少。這一發現使他們以後小學學習除法時顯的格外聰明。由於角色遊戲使幼兒透過想象構思情節的一種裝扮活動,所以經常玩角色遊戲的孩子,練習的是敘事能力,有助於入學後的記敘文寫作。經常的遊戲交往,會使幼兒體會到,出於同樣的遊戲情境下,有時大家的理解和想法是一樣的,有時是不一樣的,這有助於幼兒產生同理心,提高觀點採擇能力,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來調節自己的行為,這樣,他就會成為一個善於合作的人。

  遊戲具有潛移默化的學習效應,這種效應不是現實的,他是未來的。

  幼兒園去小學化家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5

  長期以來被人們作為衡量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之一,也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社會交往的日益擴大,真誠、得體、富有魅力的交往禮儀已成為擴大交流、增進友誼、加強合作、促進發展的重要手段。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培養他們理解、寬容、謙讓、誠實的待人態度和莊重大方、熱情友好、禮貌待人的文明行為舉止,是當前幼兒園和家長都很重視的問題。禮儀教育這門課是這學期銀川七幼新開的一門課程,我家兒子一入園就加入了學習禮儀教育的行列,作為家長本身我還是很贊同開這門課程的。這些小傢伙在家裡被長輩們寵壞了,尤其是爺爺、奶奶輩的更是對他們言聽計從,想做什麼做什麼,在家禮儀方面的'教育還是往往被忽略了,家長更注重的是孩子生活上的需要。

  文明禮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友好交流的視窗,只有我們每個人自覺提高文明禮儀意識,規範自己的行為,使之形成良好的習慣,社會才會發展,人們的生活才會愉悅。

  幼兒的可塑性非常強,辨別是非的能力相對差,很容易受家人、外界的影響,自私心較重,生活不能自理,害怕吃苦;不懂得禮儀、不關心別人、不尊重別人,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在儀表行為、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尊敬師長、集體活動、社交方面不懂規矩。從一入園就對這些方面進行有效的教育對他們將來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那天在我們幼兒園參加了《6+1禮儀品格教育》家長培訓的講座,作為一名家長我在這次講座中還是受益不少的。從北京來的教育專家很深入的對現在孩子的教育狀況做了比較全面的剖析,講座從始至終都把禮儀教育貫穿始終,即使一個孩子在學業和將來的事業有多優秀,但是道德品質有問題,那將來也是一個失敗的人。從小就要注重孩子的品德培養,就是將來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也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專家舉出好多成功人士的例子,所有這些成功的人,從小的道德品格都是很棒的。幼兒園開這門課也是很注重對小朋友品格的培養,老師在園裡給孩子們上這門課,家長在家裡也要配合老師的工作,家長一方面要學習,也要同孩子一道學習,雙管齊下一定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這是我對這門新開的禮儀教育課的一點體會,希望對老師的工作有所幫助,我想在園裡老師和家長的雙方配合下這些小朋友們一定會健康、茁壯的成長!

  幼兒園去小學化家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6

  對於怎樣做好一個主班的理解,在今天聽了xx老師的講解後,心裡又有了好多感慨。不僅僅是單純的教育孩子,還有怎樣組織孩子以及班級裡的常規紀律,怎樣與幼兒溝通、怎樣與孩子溝通,這是最重要的。只有更好的與孩子溝通了,讓家長理解並支援老師工作了,教學以及一切的活動才能有序的進行下去。

  家長溝通這個方面,我覺得需要學習的太多。這些都是要有實踐總結出來的,是在以後有機會的帶班中慢慢消化吸收,不斷學習的。不過我要時刻記得,對於家長可能介意的問題或者是自己稍有疏忽的問題,一定要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家長更瞭解。老師自己主動說給家長要比被動的被家長問起效果好的多,當然要及時的說出自己的觀點,比如給家長的建議,這樣家長心裡就不會那麼反感了。

  對我影響比較大的還有xx老師的告誡我的那句話:要做好一位幼兒教師,必須要扮演三種角色,朋友,老師和媽媽。最後一種角色是最重要的。要發自肺腑的去愛孩子,很愛很愛孩子。我覺得這是作為一位幼兒教師最值得驕傲的事。可以愛那麼多的孩子,可以得到那麼多孩子的愛。

  剛剛進到了新的班級,需要觀察、學習和溝通。只要時刻記得自己是一位幼兒教師,要用媽媽那樣的愛去愛所有的孩子,我認為一切都不是問題,我有信心。

  幼兒園去小學化家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7

  在新學期即將到來之際,為了拉近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距離,讓新生家長儘早瞭解幼兒園,幫助寶寶適應幼兒園新生活,紀中三鑫凱茵幼兒園於20xx年8月27日下午舉行了新生家長培訓活動。

  培訓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互動《幸福拍手歌》《小蜜蜂》中拉開了序幕。首先,由園長向家長朋友們詳細介紹了幼兒園的基本情況、幼兒園的辦園理念、辦園宗旨和各項規章制度。同時,園長還就家長比較關注的問題——如何減輕幼兒的分離焦慮症、如何讓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與家長進行了互動交流。課堂上,家長們踴躍發言,課堂氣氛輕鬆、效果良好。

  隨後,教學園長給家長們詳細講解了《幼兒園的一日作息時間安排》,讓家長能夠事先了解幼兒園的生活作息時間,並有意地按幼兒園作息時間安排寶寶的在家活動,幫助寶寶儘早適應幼兒園生活。最後,由主持人介紹全園的老師和家長們相互認識,希望以後家園在育兒方面能儘快達成共識,做到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援,為孩子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本次新生家長培訓活動在一片笑聲和互動中輕鬆、愉快地結束了。透過這次的培訓活動,讓家長對幼兒園有了更多的瞭解,增強了雙方的溝通和信任。相信在幼兒園、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一定會很快融入到幼兒園的大家庭,開啟他們快樂的集體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