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教材使用心得體會(精選5篇)

部編教材使用心得體會(精選5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部編教材使用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部編教材使用心得體會1

  20xx年10月13日,我們學校全體語文老師觀看了部編新教材網路培訓,看完以後,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重新翻閱教材,認真思考如何利用好教材有效的教學。

  新教材中增添了很多的插圖,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的課程調整先識字再學拼音體現了識字的重要。新教材還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的板塊,將課外閱讀納入了新課程,引導學生閱讀,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新教材的口語交際,從實際入手,透過兒童最喜歡的遊戲,讓他們發現實際的基本要求。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好這些插圖,進行有效的教學。在拼音教學中我們不能增加拼音的難度,學生只要能正確地拼讀音節,標準地發音,能透過拼音識字,就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標。對於寫字教學,透過我們教師示範,學生練習,展示好的作品,逐步提高他們的興趣。課堂就是我們現實的情景,啟發孩子們思考課堂中要怎麼做,引導他們明白課堂中教師講話要大聲,同學發言要大聲,其他同學要認真聽。

  今年的教材編排有了很大改變,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我們老師愛不釋手。首先我會在備課中認真研究每幅圖,充分利用每幅圖,認真思考課堂的引導,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引導他們觀察、發現,讓他們體會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我覺得新教材對於我們一年級老師充滿了挑戰,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對於教學多思考、多反思,不斷提高自己,上好每節課。

  部編教材使用心得體會2

  今年,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改版了。由原人教版教材改為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簡稱“部編本”語文教科書。

  翻開這本新教材,第一感覺是舒服而美觀。課本版面比原教材大了一倍,是A4大小的頁面。內容的編排更清晰明瞭,課文插圖畫得精美細緻,如同圖畫書一般。

  外觀只是第一印象,作為教師,更為關注的是教材的結構體系、文字選擇、拼音識字、課後練習、語文園地以及教材與現代生活的關係。我覺得這本新教材的第一個變化是改變了教學內容的結構體系,由以往教材的先學拼音後識字改為先識字後學拼音的呈現模式;第二個變化是口語交際的內容更貼近生活,增強了對話性。新教材口語交際一共安排了4次,比原教材少了2次,分別是《我說你做》《我們做朋友》《用多大的聲音》《小兔運南瓜》。與原教材相比,難度要求降低,基本是兒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對話,孩子在貼近生活的情境中自然而然進行交際,還從中明白了交際時禮儀。從這,我們可以體會到編者的用心:“口語交際”屬性明顯增強,互動性、活動性更加突出,“口頭作文”的痕跡大為淡化。

  雖然教材是新的,但語文的性質不變,還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教學的理念不變,還是遵循語文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全面素養、讀寫積累、自主發展、活力開放等理念。那具體教學應該怎樣實施呢?參加了省、市級組織的新教材培訓後,我有了一些收穫。

  學生讀熟課文,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學習用品:作業本、鉛筆、轉筆刀。林老師再次引導學生在生活實際中識字。她拿出孩子們熟悉的學習用品——筆袋,開啟袋子取得一件件學習用品,孩子們興奮地喊:“筆袋、橡皮、尺子。”接著林老師利用PPT將實物圖片與物品名稱出示在螢幕上,孩子們對照著實物圖片認讀物品名稱。之後林老師去掉實物圖片,考考孩子們對物品名稱的認識情況。最後林老師引導孩子們說一說自己的小書包有哪些學習用品。孩子們在說一說中再次鞏固了本課詞語“鉛筆、作業本、轉筆刀”的認識,又說出了很多本課沒有學過的詞語。

  將學習與生活緊密融合,讓學習自然發生,真正發生,孩子學得開心又有效。面對新教材,認真學習,用心吸納,勇於實踐,勤於總結,這是我們應有的教學態度 。

  部編教材使用心得體會3

  課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為本,要促進人的發展。所以,在這個理念的支撐下,我們要尊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知識、人格、智力、能力、非智力、個性等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才能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才能體現教育的價值。我們現用的部編版教材就很好地貫徹和實施了這個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技能的發展

  現用教材很好地把握了教育教學規律和教育心理學的特點,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出發,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活體驗出發,從知識的藝術性和綜合性入手,透過形象生動的色彩、畫面、字型、圖形譜、節奏譜、圖示、表格……等,把原本枯燥乏味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刻畫地非常鮮活有趣。這種直觀的視覺美感直達學生的內心,不光讓他們的內心變得美好,還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願望。

  同時,隨著認知水平和年段的增進,教材又強調音樂學科的藝術性和綜合性,透過不同教學領域的綜合、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絡以及與藝術之外其他相關學科的聯絡的靈活運用,擴大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促進了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

  二、綜合素質的發展

  我們不難看出,現用教材非常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從第一冊第一課開始就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模仿能力、聽辨能力、注意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現力、參與音樂的能力、合作能力、評價能力、創造及創作能力等;在此基礎上又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音高感、節奏感、樂感及和聲感等;與此同時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動腦筋的習慣、聆聽習慣、歌唱習慣、演奏習慣等。

  這些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觸而就的,而是深深地滲透在每一課、每個細節中,透過單元知識點和年段知識點地系統學習,透過“一課一得”的逐步堆砌,每個學生都會在參與學習和享受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學生的生活價值與生命價值。

  三、個性特色的發展

  現用教材最大的亮點是每課都設計了“編創與活動”這個環節。其中編有大量的實踐要求,如即興演唱、演奏和形體動作(律動、舞蹈)、節奏旋律的創編以及對音樂的不同演繹等,讓學生在編創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和創造能力。

  這個環節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促進學生的個性特色發展。透過自由化和多樣化的音樂表現形式,促進學生音樂興趣、音樂潛能、音樂生活方式的個性化發展。教師的作用在此的落點是提供讓學生展示、交流互動和評價反饋的平臺,讓他們在參與互動中不斷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創設和給於學生充分地自我發展空間。其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碰撞和個性火花的迸發就是我們追求的“教學亮點”。

  總之,人音版教材無論是從教材內容的`構建和教學方法的思路等方面都改變了以往“教師中心論”的理念,它從持續發展、終身教育的視角來構建了一套獨特的新理念,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髮展為本”!

  部編教材使用心得體會4

  今年,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為新時代的幼兒教育打開了一道通向世界的大門。部編教材給我們每一個幼教工作者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它突出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提出了學前教育應體現發展性、個別性、奠基性原則。在這樣一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把課程改革的落腳點確立為轉變幼兒學習方式,關注幼兒的終身可持續發展。追隨幼兒的發展,去創造更寬泛的空間,挖掘孩子的潛能,實現每個幼兒生動地、主動地,最大限度的發展。因此,我們教師在組織幼兒一日活動中應以課程改革的新的教育理念作為指導思想,從開發幼兒的潛能、發揮幼兒的自主性進行了多方面探索,強調從兒童發展的實際出發制訂教育計劃。透過學習與實踐,我對部編課程有如下的一些體會和感想。

  一、部編教材重視環境創設

  部編教材裡每週的區域活動都不一樣,區域活動豐富多彩。有生活區、建構區、美工區、益智區、小舞臺等,我們教師根據每週區域活動的不同,都會在班內努力創設寬鬆、自由的區域環境,投放大量的操作材料。幼兒在更廣闊、更自由的空間裡自由選擇、盡情地玩耍,從而開心、愉快地生活和學習,同時也體驗到了與同伴共同遊戲、學習的快樂!如在生活區裡,幼兒透過給小動物餵食(用筷子夾物)、給娃娃穿衣服等,學會了一些生活技能;在美工區裡,幼兒透過撕紙、團紙來印畫蘋果,不僅學到了一種新的畫畫方法,也鍛鍊了幼兒手部的肌肉。這就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而這正體現了部編課程理念——幼兒天生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

  二、部編教材重視幼兒生活習慣的養成

  部編教材每週一個生活活動,這是以前舊教材裡沒有涉及到的一個領域,部編教材正好填補了這個缺口,由此充分體現了部編教材“基於幼兒,發展幼兒”的特點,重視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現在,幼兒園裡的小朋友多是獨生子女,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被長輩們寵著疼著,是含著蜜糖長大的一代,生活自理能力較差, 部編教材每週一次的生活活動,可以培養及增強的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對於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有決定作用。雖然部編教材給小朋友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生活技能的平臺,但我們教師也要給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不要看小朋友動作慢就幫他做好了。比如:午睡時儘量讓幼兒自己穿脫衣褲、鞋子;讓幼兒自己動手解小便、洗杯子,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小朋友年齡還小動作可能比較慢,我們老師不妨多等待一會兒,不要著急的幫小朋友去做好他們該做的事,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部編教材所提倡的,使每個幼兒都獲得自己動手做事的快樂及成功感。

  透過部編課程的開展,我得到不少的啟示:我是一名新教師,教學經驗比不上那些老教師,但為了更好的使用部編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應加強學習,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最為重要的是要不斷的實踐,不斷地反思、調整,再反思。今後,在選擇教學活動內容、制定計劃和組織活動之前,要多瞭解本班幼兒的現有水平,多考慮所選取的教育內容、所定位的教育目標,是否符合本班幼兒的特點,是否與幼兒的能力相適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更多的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配合幼兒,以幼兒為主體,及時為幼兒的活動提供相應的材料和有利條件,調整自身的教育計劃,與幼兒形成良好的互動,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更好地實現幼兒作為課程主體的理念。

  部編教材使用心得體會5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不斷的學習、研究、探索、實踐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課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傳統教學模式強大沖擊,也真正體驗到了有滋有味的職業生涯。下面談談我對新部編教材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情感的培養

  1.用激情調動學生的情感

  在教學中,教師要滿懷激情地把音樂作品內在情感從傳神的眉目間,喜悅的笑臉中,生動的手勢裡表達出來,如演唱優美而抒情的歌曲《故鄉的親人》,教師生動而美麗的笑臉,流露在眉間、眼神中、嘴角間的讚歎,把學生的情感帶入那童年生活的美好意境中,使他們自然而然的從心底深處萌動了一股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師的激情,會感染學生,帶動著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透過甜美的歌聲、體態、動作及豐富的面部表情表現出來。

  2.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

  在低段學生的唱歌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情緒,我常常引入各類音樂遊戲如:《我是快樂小司機》、《小青蛙跳跳跳》等結合歌曲,讓全體學生參與到遊戲中,從而生動形象的理解加深對歌曲情緒的認識。

  3.深刻理解音樂作品內容是情感教育的關鍵

  教給學生唱一首歌,欣賞一首樂曲並不難,重要的是如何使作品的感情充分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演唱中、欣賞中,心靈受到滋潤,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分析它的情感特徵,情感處理,表現手段。如.用啟發示的提問:“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我們應該用怎樣的速度、力度來演唱?用怎樣的語氣、動作和表情能把思想感情表達出來?”教師在課前要充分理解和準備,課堂上要善於啟發和引導與學生一起透過深挖掘、細處理,把歌曲蘊含的情感揭示出來。

  二、從興趣入手,保持學生心態

  1.設計音樂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

  教師不要侷限於課本,把課堂設計成有利於學生參與的音樂活動如:“小小音樂會活動”可以使學生盡情發揮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樂、舞蹈於一體,並向家長、學校領導發邀請函,讓他們來觀摩,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話實說”的欣賞活動,學生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看法、感受,給學生提供發表、評價、感受的機會,形式新穎、學生輕鬆、參與積極。在活動中學生是主體,不要限制學生思維,讓他們大膽去動、去唱、去跳,真正成為課堂主角。重視學生學習過程,活躍學生思維,發展學生創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發展為本。

  2.給每個人學生提供自由表現和創造的機會

  新音樂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是讓所有兒童都能成為具有美好心靈的人。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各種音樂能力的培養,感受創作的樂趣,激發他們自身的情感。

  三、評價形式靈活多樣

  我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強調階段學習的重要性,期末考試學生可自選一種方式進行,考試選單有演唱、演奏、欣賞、表演、音樂常識等,可單選也可多選。欣賞音樂常識作為筆試,其他專案考試以班級音樂會的形式在輕鬆自如的環境中進行,學生可在筆試中寫上自我評價,教師再參照學生綜合能力,用準確、形象的文字進行定性評價,透過這種評價手段,發現每個學生都有自我施展的空間,有音樂特長的學生,可以在各種文藝表演中展現自己的才能,沒有音樂特長的學生可以在平時音樂學習當中積極參與,以良好的學習態度參與音樂創編,我想這種評價方式既尊重了學生個體性,又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和主體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