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心得體會(通用5篇)

雙減背景下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雙減背景下心得體會(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雙減背景下心得體會1

  近期我聆聽了《“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和管理》校長論壇,收穫滿滿,接下來講講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聆聽講座後,我認識到“雙減”是國之大計、民生工程,國家排除重重困難險阻,出臺政策,努力為我們解決外部環境的大問題,校長和老師們就要守好學校教育、課堂教學這兩個主陣地。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每天2小時的課後服務,就是要全面重構教學結構,關注時間的分配,教學方式的改革,只有線上與線下、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有機組合,才能實現“綜合化教學”。

  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超過了一定時間以後,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如果導致睡眠不足,還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狀態和效率。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從培養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作業應該具有情境化,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越開放的題目,就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

  作業是承載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作業設計需要開放思維,具體表現為:開放的問題情境、不同的思維過程和多元的思維結論。這樣表明,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讓孩子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能力和提升素養,真實的、開放的作業設計是全體教師需要思考和有效落實“雙減”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教學內容的再分配方面注意課堂上要主要完成以下任務:預習檢測、教學重難點突破,課堂訓練的強化。而課後集中完成作業及學生興趣特長的培養。教學評價的調整要從關注老師到關注學生。課堂教學、作業設計都要以課程標準規定的階段內容和目標為基準,要在落實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上下功夫,否則不能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

  “雙減”背景下的課後服務和作業設計,教師要牢記學校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及時從“育分”轉向“育人”,準確把握義務教育的奠基作用和基本職責,在正確的方向指引下才能落實“雙減”各項工作。

  雙減背景下心得體會2

  課後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它可以檢驗教學效果,幫助教師及時瞭解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高應用能力,培養學科素養。學期開始就在作業佈置上努力下功夫,以下是雙減背景下如何有效佈置作業的一點思考和體會。

  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可以檢測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及時把握學情,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升應用能力,培養學科素養。然而,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裡,過多過重過難的作業負擔,不僅打擊了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令大多數孩子身體素質下降,甚至身心受到傷害。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由於“雙減”政策直擊應試教育的功利、短視要害,因而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應,學校、家長、老師對國家的這一重大決策普遍表示了熱烈歡迎和支援。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必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得佈置超過國家課標難度的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等等,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得安排紙筆考試,不佈置書面作業。對於國家規定的明令禁止的紅線,每個教師都必須瞭然於心,時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勵,要把國家的政策精神切實落實到行動上、工作中。

  有人認為,學生的作業少了,教師的負擔也減輕了,教師可以輕鬆一些了。這種對“雙減”政策的認識其實是一種嚴重誤解,雖然不排除有個別教師以“雙減”政策為藉口放鬆自己,但所有學校和絕大多數教師其實都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雙減”政策背景之下,教師的責任不是變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變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師的著眼點和教學重點必須從以往只做好課本知識的傳授,更多地轉移到對人的培育上來,而且必須透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為此,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出相應調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關鍵角色。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再也不能夠為了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而不斷給學生加壓,讓學生成為刷題機器。教師必須控制好紙筆作業的總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這樣既能夠達到紙筆考試相同的效果,更為重要的在於,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然而,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教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雙減背景下心得體會3

  我小侄子昨天說了一句話:“校長開會的時候說要給我們減少作業呢,但是老師佈置的作業還是那麼多,一點兒也沒有感覺少了。”雙減的風迅速刮遍各地,減作業,減輔導,減少孩子們的學業負擔,這本身是一件大好事。到底該如何落實雙減政策呢?我認真研讀了雙減政策的內容,對於雙減背景下科學作業的設計進行了思考。

  關於雙減政策下,作業建設要注重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特長”,並且要多鼓勵學生“動手、動腦、重體驗。”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要堅持探究式學習。在科學課堂上堅持讓學生親歷探究,透過探究獲得結論,形成科學概念,對所學知識再思考,再探究。所以科學作業應該摒棄形式單一的書寫作業,注重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作業,真正發揮作業的有效性,讓科學作業不僅做到對課堂知識進行復習與鞏固,更能讓學生在鞏固中發現新知,發現新問題,獲得探究的新起點。佈置科學作業可以遵循以下幾點:

  一、科學作業並不像語文、數學每天都有,一週只有一次或者兩次,那麼選擇合適的“時間”與合適的“量”就很重要。我們學校的老師習慣將作業寫在右黑板旁邊,在佈置作業之前要了解情況防止作業“成堆”。因為我們總感覺自己佈置的'作業很少,半個小時就寫完了,但是好幾門功課加在一起就需要好幾個半小時,這對學生來說作業就成了負擔。如果無法把握佈置的作業時間量,教師可以親自寫一遍,看看快速完成的情況下需要多長時間。

  二、作業佈置要進行“分層”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分佈作業難度梯度。一方面是可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防止出現學習好的學生“吃不飽”,或者學習稍微困難的學生“嚼不動”的現象。分層次設計作業會佔用老師的一些時間,但是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在自己的已有水平都有所提高,也可以避免一些後進生因為作業難而耗費太長的時間而導致的厭學。

  三、科學作業要有科學的特色,少抄寫、少背誦、多動手、多體驗。比如在講解《誰能溶解那些物質》,透過課上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溶解的概念,學生的探究內容不止課上所舉出的例子,對於很多物質學生都向知道它是否溶解,那麼我們可以佈置作業讓學生下去接著對生活中的常見物質進行實驗,課前可以進行分享交流;又或者六年級上冊《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我們的作業就可以讓學生自己種植物來觀察,拍照儲存植物的生長變化,寫成觀察日記,自己種的植物比較有成就感,學生會更有興趣;比如六年級下冊《向人類祖先提問》,我們佈置的作業可以是課下蒐集資料製作“資料卡”,課上學生進行分享等。科學作業重動手、重操作,讓孩子們能真正像科學家一樣探究。

  記著小時候作業就非常多,經常寫到十來點,寫不完怕挨批,寫完了第二天腦袋暈乎乎的,影響第二天課上學習效率。作業改革已經迫在眉睫,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符合學生髮展的作業,真正讓作業幫助學習,而不是增加負擔。

  不讓學生機械般抄寫,機械般學習。希望科學課是有趣的,科學作業是與眾不同的,是真正為學生髮展而設計的科學作業。

  雙減背景下心得體會4

  在“雙減”落實的同時,教育部也在推動“雙增”,其中一增也就是在減輕課業負擔的同時,給學生騰出更多參加戶外活動、體育鍛煉、藝術活動、勞動活動的時間和機會。

  因此對於體育學科來說,為了能夠更好、更有效地擔負起強體育人的責任,體育學科要落實好體育作業的佈置,積極作為,怎麼有效地佈置體育作業,我主要有以下四點思考:

  一、讓學生樂意把放學後的時間投入在體育運動中

  體育作業的佈置要有趣味性、挑戰性、自主性。趣味性,即作業形式多樣,體能、柔韌、遊戲都要涉及。挑戰性,即根據學生不同運動能力設定同目標,讓每個學生墊墊腳尖能夠碰到,既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也有一定難度。所謂自主性,即給學生自己設計和決定鍛鍊內容和形式的空間。例如本次作業若希望學生鍛鍊跳躍能力,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練習腿部力量的形式和方法,讓學生自主設計適合自己的鍛鍊形式。老師可以在體育課上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課上與學生共同設計一個遊戲,佈置作業時就可以讓學生效仿老師在課上創編的方法自行創編遊戲,學生設計的遊戲老師在下節課擇優在課上實施,這樣也會激發學生創編的積極性。

  二、讓學生知道怎麼科學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

  體育課上培養學生科學鍛鍊的意識和習慣,作業的佈置要有安全性、負荷合理。在選擇鍛鍊方法時,要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對鍛鍊效果有著重大的意義。負荷過小,起不到鍛鍊效果;負荷量過大,會造成過度疲勞,甚至會出現傷害事故。

  三、讓學生的練習與語數英等學科的學科內容巧妙結合

  隨著“雙減”政策的有效實施,語數英等需要學生透過聽說讀寫等方式進行知識鞏固的學科,家庭作業的佈置受限。為了儘可能填補這一部分帶來的缺失,體育作業在佈置時可以與這些學科的老師交流。例如,此前在排球訓練中,在鍛鍊孩子協調性的繩梯練習時,透過老師在一旁提問學生簡單的數學口算題,讓學生邊練邊回答,不僅能夠增強學生手眼腦的配合能力,也能達到鞏固學生數學知識的效果。再比如,在學生練習跳繩時,要求她背誦當日所學古詩,在增強孩子的心肺功能的同時也檢驗了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

  四、體育作業有效反饋

  1、APP打卡

  2、微信群打卡

  3、課堂檢測

  雙減背景下心得體會5

  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可以檢測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及時把握學情,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升應用能力,培養學科素養。然而,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裡,過多過重過難的作業負擔,不僅打擊了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令大多數孩子身體素質下降,甚至身心受到傷害。“雙減”政策的釋出直擊應試教育的功利、短視要害,因而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應,也對學校、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我們學校,學校以老師“應教儘教,學生學足學好”為原則,組織全體教師對“雙減”政策進行學習和領會,在作業設計、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後輔導等方面擬訂出具體措施,紮實貫穿於常規教學過程當中。

  我們現在一直在強調,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但怎麼進行實施呢?怎樣引導學生進行真正有效地學習?在“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與管理教研活動講座中,章老師以一道經典的數學平方差公式題為例,清晰的說明學生在學習中從發現到推理,到證實,到建構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平方差規律,到推理再到證實的過程,這才叫做真正的學習、深度的學習。作為教師要轉變觀念,從知識傳授轉為幫助學生典型的、簡約的經歷人類發現與建構知識的關鍵環節。

  雖然作為一名資訊科技學科教師,我們的學科雖然一般不涉及到家庭作業的佈置,但透過學習,也讓我對於資訊科技課程的實施以及資訊科技課上任務的佈置有了新的思考。我們越來越倡導綜合實踐活動類的專案作業,在我們的學科中更要努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認真鑽研教材,使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根據單元目標制定合理的課時教學目標,並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修改教案,有針對性地對資訊科技學科進行訓練。認真編排教學任務,設計課堂練習,從學生主體出發,可以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分層練習。雖然這些話都是老生常談,但要想真正的落到實處,還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認真思考。

  落實“雙減”雖然是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但減的同時是在提質,迴歸到學校的責任就是育人,作為教育工作者還要立足課堂這個育人主陣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真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