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精選11篇)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精選11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篇1

  師範生教育實習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師範生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這幾周的實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不斷虛心學習、調整、充實、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

  從專業科組研討會和王主任主持的小會議中,得知現代教師要求全科教學,而並非把學科分支,因此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奮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超越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持續一顆永遠年輕奮進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適應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而資訊時代的到來,電腦和網路的普及,帶給了我們每一個人更為廣闊的學習天地,同時也使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深地感到“教學相長”這個詞語的內在含義,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再是我們教師知識網路的一個子集。

  二、在教學形式上多樣化,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的形式與內容要足夠新穎,要足夠的吸引學生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利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除了利用多媒體教學外,在上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會將全班分為若干組,每組有小組長(負責組織組員積極參加和登記)、衛生委員(負責小組在實驗過程中的衛生檢查),進行課堂教學,有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觀等等,這樣,學生們在“玩”中就自然學到了東西。同時教學經驗證明,經常變換教學形式,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三、有效管理班級。

  在家長會那天,實小的家長會令我受益匪淺。我們要求學生不能怎樣,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過程中,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以情感人,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不再犯,這一過程需必須的方法,我作為一名新教師,尚未摸索到較好的方法,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努力積累經驗,並向管理導師和實小的各位老師學習,學習他們的教育教學方法,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在班主任與一位家長的長談中,我學習到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作為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應充分了解觀察班上每一位學生生活的動態,在必要的時候必須要給予某些學生個別指導,並且及時反饋給家長,使得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聯絡,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後,非常感謝實小的各位領導和老師傳授給我們的教育方法和給予我們學習的機會,讓我懂得了怎麼進行管理班級和怎樣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篇2

  不知不覺來這裡實習已經第三週了,身份角色的變換也漸漸適應過來(其實剛開始還不是很適應被學生叫作老師的,畢竟叫了這麼多年別人老師,已經習慣了自己是學生的這個角色)

  第一天剛來的時候這裡的黃校長就給我們開了一開關於教學任務的安排的會議,學校給我們安排了2個導師,一個是生活導師一個是專業導師。生活導師是教我們平時班級管理的老師,像平時包乾區的分佈安排,早,午餐的時間安排,午休時記律要求,當於到學生的不午休打鬧時要怎樣去管理,千萬就是不能打罵學生當與到問題時不等處理的就交給班主任或教導處處理。在這方面我跟我的生活管理導師學到了很多老師也很好當我遇到不會處理的問題時她都能悉心的教導我怎麼處理!

  有一次午休,那天是輪到我當班,那時有個小男孩不肯睡覺還打擾到了其他同學的休息時間,我當獨把他叫了出去說教了一頓,一頓苦心婆說後他才回到自己的位置睡覺但沒好了一會又在那裡各種小動作就是不肯睡覺,我又叫了他出去說了一頓但沒有罵,只是說你這樣會打擾到別的同學睡覺,不是一個乖孩子怎樣的。回去後也是好了一會但已經不會去打擾其他同學了,只是就是不睡覺而已所以我也就沒在刻意的單獨叫出去了。午休結束後我跟導師講了關於那學生的情況,老師跟我說你下次可以跟他說如果你不想睡覺的話可以看自己喜歡看的書但不能打擾到其他同學的休息。我安了老師的方法跟那個小男孩說了後果然他就安份的睡覺了,我問老師為什麼會這樣,老師說他之前問那學生的家長,原來以前那小男孩沒轉校之前那間學校可以不用午休,可以閱讀課外書。所以那小男孩之前養成的習慣就是讀書而不是睡覺所以就有這樣的反應!經過了這次我深刻的體會到了想要解決問題就要從問題的根源出發才能解決好的道理!

  而我的專業是美術,所以學校配給我的也是一名美術老師。學校的安排是讓我先聽課再去上課,聽了一週的課讓我受益匪淺!現在的我已經開始上課,在備課與上課的過程中,我也會將聽課時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我的課堂之中,打造出屬於我自己的課堂。教育之路漫漫,我也將會繼續努力,一路前行。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篇3

  第一次上臺講課是來到實驗小學的第二週,上的雖然不是專業課,但是依然非常緊張,畢竟第一次面對真正的學生來講課。

  根據老師和以往師姐們的經驗,正式上課前的第一堂課,講好紀律很重要。所以在第一次上課之前,自己列了幾項需要跟他們講清楚的規矩,然後就去上課了。

  我教的是四年級3個班的綜合實踐課。雖然班級不一樣,但是面對新老師的反應,可以說是很一致了,有著好奇,有著“擺脫”舊老師的雀躍,也有著對未知的新老師的膽怯。在3個班分別講紀律的過程中,全程一直板著臉,班上的學生也是安安靜靜地聽著,這個時候,就覺得他們很乖很聽話。但是接下來的日子,讓我覺得自己太天真了。

  三、四年級的孩子,應該正處於不同於一、二年級對老師的恐懼,熟悉老師教學的一套方法,也沒有五、六年級的學生懂事的狀態,所以對於他們的心理,感覺非常難把握。上綜合實踐課時,或許是我的聲音太小了,也或許是我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太過簡單,讓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會了,這節課學不到什麼東西,所以上課的時候有說話的,有做其他作業的,也有畫畫的或者做其他事情的,課堂上十分混亂。

  下課之後認真想了一下,覺得綜合實踐這門課程不能完全按照書上來講,因為書本的知識學生們可能都知道了,所以覺得無所謂。後來在結合課本上,又加入了其他因素。比如講到校園,我就先介紹了自己的學校,給他們看了學校的圖片,這些圖片瞬間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一個個地都在“哇~哇~哇~”地驚歎著。介紹完以後,就讓他們給老師介紹一下他們自己的校園,他們也非常地積極。雖然還是有同學不聽課在搗蛋,但是比之前有好轉。

  上課快一個月,這期間,自己也一直在適應與改變,在不斷地解決自身的問題。作為一名老師,想要講好一門課,最重要的應該是要讓學生感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吧!講課的時候,可以用學生們喜歡的、感興趣的方式,結合他們的生活來進行授課。

  學生都是好學的,都是具有強大的好奇心的。就像介紹學校,他們對老師的學校感到非常好奇,而且跟自己生活的環境非常不一樣,他們感興趣,所以上課的時候非常認真。再比如講到食品安全的時候,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問問他們下課有沒有去學校附近的小商店買零食,會買些什麼,再出示一些他們比較喜歡的零食的圖片,給他們講講零食的一些成分和對身體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會聯絡到他們平時會去市場上買菜,要怎麼樣分辨蔬菜果肉的好壞,他們都非常感興趣,課堂上每個同學都想發言來說一說。

  但熱鬧的課堂,往往紀律就是一大難點,學生們興奮起來,是很難停下來的,通常需要叫好幾遍。但我覺得紀律管理需要慢慢找出方法的,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還是需要不斷地觀察學習。當然,課本里重要的知識還是要認真落實到的,可能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但依然要踏踏實實地落實到位。

  在這一個月的教學中,讓我深有體會地意識到,教學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需要不斷地去改變,去適應,去創新,才能將一門課講的生動有趣。儘管教的不是專業課,但是依然能為以後教授專業課積累許許多多的經驗與膽量。並且在教學期間,還在不斷地去聽課,不斷地汲取專業課教學的經驗,為以後專業課的教學積累經驗。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篇4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知識面小,思維單一,方法簡單,故處理問題的能力薄弱。尤其是解決應用問題,學生失分多。充分暴露出我們小學生在數學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欠佳。在傳統教學的影響下,學生習慣於解決教師或教材提出的問題,而不習慣也沒有機會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新課標的出現,正是彌補了這種不足,所以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在重要位置

  在解決問題之前首先是要提出問題,學生不是不問數學問題,而是沒有數學問題可問,提不出數學問題,或者說不懂得方法提出數學問題,問不得法。在小學生中,就一堂課的內容而言,除了課本上原原本本問題之外,優生勉強可以提出一兩個有價值的問題,中等生就難了,差生更是雲裡霧裡。當你把知識點和例題講透徹後,你來到差生面前問他懂沒有,他說懂了,問他有沒有問題,他說沒有。你還真以為他懂了,結果他還是做不來。他為什麼不懂裝懂?就是他根本提不出問題。所以我們就要側重於這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每堂課教學之前讓學生預習,並且要求他們設定問題,不低於5個,儘量考慮所提問題有價值,有針對性。還可以透過創設情境,收集資訊。教師開始上課時,可以藉助主題圖或教學課件來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主題圖或教學課件上的資訊在一定意義上是為學生思維提供線索的。當學生彙報後,教師引導學生將收集的資訊進行整理,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透過觀察彙報也能為解決問題提供認知的基礎,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煥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營造氛圍。

  讓學生掌握一些分析問題的方法。動手操作、主動探究,增強學生克服問題的信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發揮學生的潛力,鼓勵學生去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中解決問題。例如運用數學實驗法,小學生數理知識性不強,不具有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但他們完全可以動手做一做,實踐出真知。比如我在講正方形的周長時,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我就佈置了這麼一道題:在一塊邊長為4米正方形的草坪四周種樹,從正方形的角開始,每隔0.5米種一顆樹,那麼一共能種多少顆?如果學生不動手做數學實驗,想當然認為一邊種8顆,那麼4邊就是32顆那就錯了。而做了數學實驗的同學,他不但得出正確的答案是28顆,而且他還完全有可能從中悟出為什麼少4顆的道理,比起你老師口若懸河的講解,他更容易懂得多。

  在講列式計算的應用題時,要讓學生抓住問題,問題是敲門磚,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用哪種運算,數量關係是什麼,需要哪兩個條件,已知條件中有沒有,如果沒有又把它當做第二問題,又去確定新的數量關係和條件,不要怕麻煩,它使本題的結構層次一目瞭然,列綜合算式也不容易錯,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會有所提高。

  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解決問題是分析問題的必然選擇。只要把問題吃透,那麼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大半。要學會歸納和總結,用這種方法可以解決哪一類的問題,比如平均數問題、百分數問題、和倍問題、差倍問題等等,綜合法、分析法、還原法、假設法、對應法、化歸法等等。遇到較難的應用題利用轉化的思想,看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有關的簡單應用題。而有些簡單的應用題,又可以把它類比拓展演變成較深較複雜的其它型別的應用題。特別過深的應用題,需要一步一步把它分解成幾個簡單應用題來做。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程理念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既是新課標的實踐體現,更是新課標的成效目標。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篇5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極大的推進了應用數學和數學應用的發展,使數學幾乎滲透到每一個學科領域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習數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在於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而我們在過去的數學教學中過分強調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技巧的培養,忽視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一個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不會運用,將很難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重視數學應用的教學,將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數學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機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初步的應用能力。

  一、創設生活情境,體會數學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並用於現實。數學知識的形成來源於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從生活實際引入新知識有助於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提出了示範。例如教學"100以內的加減法的估算"首先引入以下現實情境:學校將要舉行運動會,需要購置一些體育器材,體育老師帶100元錢來到體育用品專賣店,籃球每個38元,排球每個27元,跳繩每根8元,羽毛球每副22元。請你幫體育老師估算一下:買這四樣體育器材大約要用多少錢?100元錢夠用嗎?這樣一來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中大量的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對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絡的內容和一些抽象的內容,都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現實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樹立數學的應用意識的信念。

  二、親自動手實踐,尋找數學有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動手實踐。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機會,並努力去實踐,培養應用意識。比如學了行程問題之後,讓學生測量一下自己的速度,測一下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再計算出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學了納稅之後,佈置學生回家瞭解一下爸爸媽媽一個月或者一年要繳納多少稅款。學了利息的計算之後,佈置學生把自己的零用錢存起來,看一年或幾年之後能得到多少利息。學生經常吃的食品、飲料就是由廠商按一定的比例配製的。學生學了"比的應用"之後,可讓學生自己動手按不同比例配製飲料。再嚐嚐不同的味道,覺得自己喜歡按哪一種比例配製出的味道。這樣當生活實際中的情景再現時,學生就會再現所學知識時的情景來解決數學問題。

  總之,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長期貫穿於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因此,作為教師應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提供背景和機會,使學生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篇6

  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絡,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秘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

  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透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

  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裡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絡,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秘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篇7

  透過對教學常規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對新時期的教學常規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我認為新時期教學常規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深入研究新課標,積極貫徹新課程理念。《中小學教學常規》為我們的教學指明瞭一個方向,特別是對新教師而言就更是如此。教學常規同時還給我們提出一個目標:如何有效把握課堂的四十分鐘,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作為語文學科,興趣通常是一把開啟通往知識大門和成功之路的鑰匙。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愛好,喚起學生對語文的深刻而長遠的興趣是每位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

  備課是否充分,直接影響到一節課的效率。在備好教材的基礎上還要備學生。要針對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備課。例如我們學校的許多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與技能方面掌握薄弱,我們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就要符合學生實際,難易適度,我們要如何用方便、有趣的方法有效地使學生正確掌握知識與技能;部分學生對語文課不感興趣,我們又如何在語文課上藉助文字的特殊魅力培養他們的興趣。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在備課之前去思考,以及今後不斷地探索與總結。

  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和諧、愉快、活躍的教學氣氛,這樣能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針對我所教班級大部分學生特點,平時在課堂上或者課間我儘量與學生拉近距離,消除師生間的隔閡,課上微笑看待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朝氣和熱情,這樣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課堂上,還要給學生創造自己表現的機會,語文教學的任務,不僅是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得到情感價值觀的薰陶與感染。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都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活動。透過遊戲、競賽等形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己表現機會。

  今後,我要認真研讀《中小學教學常規》,更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進步,儘快讓自己成熟起來,在教學領域中有所突破。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篇8

  教學常規,顧名思義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規範。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背景下,為最佳化學校教學管理,有效地克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正確引導教學改革,提高教學工作的整體效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常寧市掀起了學習常規的熱潮。在學校認真組織下,我學習了中小學教學常規。透過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努力提高理論修養,自覺加強業務的鍛鍊,以教學常規為鏡子,時刻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好的服務於學生。下面我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領會到新時期教學常規的特點

  學校教學常規主要體現了這些特點:以人為本,與時俱進;教學基本要求與《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相結合。

  從這些特點,本人從中體會到:我校的教學常規注重教師教育思想的培養,教學理念的更新,學校教學常規的指導思想是:“面向全體、分類指導、張揚個性、全面發展、主動發展”,要求透過科學、規範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愛學習的精神;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樹立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教學理念。還有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提高”的過程,共同提高就是對過去的那種傳統式教學、灌溉式教學進行了徹底的更新,既承認了學生的主體性,也強調了師生的平等性。我們以前的課堂總是教師居高臨下,教師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即使有何不懂也得裝懂以維護教師在學生面前的尊嚴與權威。“共同提高”就是承認了教師的不足。“教為學服務”說明了我們的教學不再是單邊的教師活動了,而更多的是落實在學生身上的一種“服務”,

  因此,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而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充滿樂趣。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課堂教學評價也相應地將主要評價指標指向了學生,教學評價部分提的更新穎。評價一堂課不再只是看教師的“表演”了,而更多的是看學生的發展。新常規還提出要把學校建成“自主學習型組織”,教師成為“引導型教師”,這是對學校、教師面向未來的要求,是不斷髮展、與時俱進的思想體現。常規中提到:備課要了解本學期教學內容和要求,掌握教材特點,熟悉各單元內容聯絡和重點要求,寫出詳細的學期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安排。我透過學習更加意識到備課要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分析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態度;研究教學目標要求、教學重點難點、能力和情感態度;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因此,不難看出學校教學常規對備課要求不僅保留了傳統的教學基本要求,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新的發展性要求,如,撰寫教案時,要求先有同年級教師集體備課,每個教師提出不同的見意,怎樣教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怎樣教能分散學生的難點,這樣體現了靈活性與人文性。我校在備課方面就有所創新,我也有所嘗試,經常在備課上下功夫,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創造性的寫教案。

  二、認識到教學常規的作用

  教學常規,首先是能規範我們的個人教學行為,它規定了我們計劃的制定、備課的撰寫、上課的要求、作業批改、幫助與輔導、教學評價、總結等方面要求,使我們的教學常規逐步轉化成教學習慣。

  透過學習,我知道了學校教學常規包括制定教學計劃、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課外輔導、複習與考試等內容。特別是關於教材使用這方面的。“要正確使用教材和教學資料,變教教材為用教材,要根椐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教材內容,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科書,實現課程資源有機整合。實現對教材內容的再創造。”關於這點我最有感觸。如:平時我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新課的教學我會隨地取材,要是同學們參加了活動,我就及時引導他們把自己的見聞、感受等統統拿到課堂上來,在班內展開討論。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此,部分同學的學習水平在漸漸提高。還有關於獲取資訊方面也說得很好,“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富有針對性的作業,佈置作業要有彈性,以適合不同發展程度的學生。”不是嗎?機械重複的作業能給學生帶來什麼?只有加重負擔,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也是在作業中形成,學習的畏難情緒也是在作業中產生,所以佈置作業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師批改作業時更要講究,對那些作業有出差錯的不要過早下結論。特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他們會認為等級都定下來了,還訂正什麼?所以要留個機會給學生自主評價、自主訂正的,這樣才有實效性。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篇9

  透過學習新的教育教學常規,我對常規有了一個較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從備課、上課、作業的確定、學生的輔導、評價等,需要教師科學的設計,才能使教育教學達到最最佳化。“教學常規”是一系列教育教學規範中經常起作用的規章制度、工作規程以及保證這些規章制度正常執行的機制。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當中,我能夠嚴格按照教學常規來要求自己,但是認真學習,一路思考而來,發現自己也有一些問題,還要進一步學習改進:

  一、個人備課方面

  認真、準確地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分高、中、低三個層次,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做到三維目標有機融合。每堂課至少要有三類不同的教學目的,以供同學們選擇。分析把握學情。瞭解學生學習的態度、興趣、習慣和學習需求,從學習水平、認知結構、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體驗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並認真編寫教學設計方案。

  二、上課方面

  認真做好課前準備。熟悉教案、瞭解學情,如要求學生預習的,要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強化課堂秩序管理。上課前要檢查學生出勤情況,上課時要維持正常教學秩序。

  講授新課不得超過全堂課的二分之一的時間。課堂上多讓學生動口、動筆、動手時間不少於10分鐘;課堂提問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

  三、作業佈置與批改

  針對學生實際,留不同質量的作業,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合理控制作業總量。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批改格式、書寫要規範,提倡精批精改、對有困難學生進行面批面改。

  四、課外輔導方面

  重視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熱情關懷學困生,細心分析其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五、考試與評價方面

  採取多元化評價形式(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評價要以鼓勵為主,不得挖苦、謾罵、汙辱學生,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按照新課程關於學生成長記錄和綜合素質評價的相關規定,各負其責,適時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和評價工作。

  加強對考試命題的研究,努力提高考試命題水平。加強命題反思,提高命題質量。

  六、課後反思方面

  堅持多樣化的課後反思,形成撰寫課後反思習慣,透過課後反思進行自己評價、自己診斷,不斷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透過學習,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努力提高理論修養,自覺加強業務的鍛鍊,以教學常規為鏡子,時刻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好的服務於學生。

  課程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兩個常規如春雨絲絲深入人心。讓我們在兩個常規的指導下,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共築平等、自由、創造的學習空間,與學生同學習,共成長。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篇10

  20xx年9月11日至12日,我們在禮堂集中接受了王全樂、遲希新、劉正榮和呂佩橙四位專家的培訓,現就本人的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學會發現、學會思考、學會研究

  每一位教授,每一位專家都是教育的“有心人”,他們能在司空見慣的學習、生活、工作中以獨特的視覺發現,目前許多學者、專家所做的學術研究屬“歸納性”研究,從教學一線中發現問題,思考制定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實踐中驗證、修訂。因此,四位專家低重心的研究對目前學校德育、管理、教學具體實際指導意義,啟發我們對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度思考研究。淺嘗輒止,蜻蜓點水式教育教學探討只能是裝飾門面,開會時用,聽起來不錯,但不具備可操作性。

  二、依“法”治校的精髓

  依“法”治校,其中“法”對學校而言,多是指規章制度,但目前學校的規章制度多為概念性的東西,具體為目標不明,責任不清,時間、地點、條件不細、標準不統一、度量不準,這樣的“法”有和無一樣的。同時執“法”的人,以好人主義、給人辦事、和諧人際關係為藉口,執“法”不嚴。另外“法”的制度與產生沒有透過民主集中過程,因此帶有過多的他律與強制,使師生在此“法”規之下,表面服從,情感上對立,導致實際工作被形式化地架空。因此關注“法”的可行性,“法”規的民主性,執“法”人的公正性是依“法”治校的關鍵。

  三“春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隱性德育

  德育工作在學校無處不在,目前學校德育活動多關注在專題講座、大型活動,但學科滲透不夠,政治課、德育課的針對性也不強,導致德育與教學割裂,專家提示我們要改變這現狀,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德育工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目前德育機構部門人員多為一線教學人員的“退崗”人員,工作責任心、政治素養、工作方法多有欠帳。

  2、教學與德育要有機融為一體,尤其是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價值觀”等德育內容,讓課堂學習成為德育活動的主陣地之一。

  3、針對學生德育中出現的問題,思考“問題”背後的原因,制定具體的對策,力戒簡單、粗暴、一刀切。

  4、認識到新時期“教師”與“學生”的變化,德育方法要及時跟進。

  四、創新教法,構建高效課堂

  透過學習培訓,尤其是呂佩橙教授《平行課堂建立與生成方法》的啟示,我認為目前要創新教法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

  1、轉變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自覺地把自己轉變成為學習型、研究型和思考型的教師,思考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一切問題,深入研究並歸入系統,整體性最佳化課堂。

  2、創設教育教學情景、關注到學生、教師、班級,讓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班級主力形成有機整體。

  3、關注學法總結,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要把方法總結與方法的演繹應用作為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槓桿。

  4、提高老師的教材整合能力,系統地研究教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聯絡出發,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深入淺出的引導學生走進教材,走出教材,激發興趣,創造情境,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開發教與學的原動力——學生,使學生真正達到獨立自主,有效合作、創造性學習。

  總體而言,教書匠與教育家的區別,前者是重複,後者是研究思考制定對策,教育是需要感情投入的事業,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自新過程,管理者的成才是老師成長的前提,同時管理者的決策與引領能為教師提供許多幫助與平臺;教師成長是學生成長的基礎,因為教師主導下的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主體地位實現成為可能。教育的發展,雖然有體制、社會大環境、教師學生的行為變化等許多因素的制約與影響,但如果人人都能從自身進行反思與提高,教育最終會“柳暗花明有一村”的。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篇11

  x日至xx日,XX縣教科局邀請了XX教育諮詢公司的專家教授進行了全縣中小學校長主任中小學管理幹部的培訓,我有幸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培訓。此次培訓管理嚴格,培訓內容精心編排,涉及面廣,針對性強,專家們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我們感到要當好一名中層管理幹部的不易。總之,此次培訓活動的安排無一不體現出XX縣教科局對中小學幹部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透過此次培訓,使我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和遺憾。感到快樂,是因為聆聽了知名專家的講座,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拓展了我們的思路。使自己的理論基礎、自身修養、領導藝術、學校的發展形勢等方面的知識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感到遺憾,是因為學習時間有限,要學的東西太多,還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透過此次培訓,感到對以後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並且體會很深,下面就本次學習談幾點體會。

  首先,讓我不能忘記的是XX校長的講座,張校長談的校長的管理理念具有指導意義。擔任多年的校長工作,積累了精於管理、善於管理、勤於管理、科學管理的實踐經驗。初任校長工作總被瑣事纏繞,聽了張校長的介紹,本人如夢初醒:一是做一個有思想的校長,站位要高的校長,就辦什麼樣的學(即辦學目標),培養什麼樣的學生,遵循什麼樣的辦學價值觀要結合張中實際認真思考,徵求全體師生的意見,確立學校的辦學思想,使學校成為有明確辦學思想的規模校。讓校園富有朝氣,讓師生增添智慧,讓學校更加和諧形成自己的學校文化。二是在實踐層面抓好乾部隊伍管理,教師隊伍管理和資源管理,使幹部隊伍管理,教師隊伍管理和資源管理,使幹部隊伍具有危機意識、發展意識、領先意識,整個隊伍具有合作、學習、人梯的三種品質。我將針對工作實際,找到問題癥結,出思路、拿方法、抓落實。

  其次,餘XX風教授的講座也使我深有體會,餘教授透過上百個案例向大家說明了學校安全事故對現階段的學校的重大影響,讓每一位在座的學校領導都認識到了安全事故的可怕,更讓每一位領導都更加充分的認識到了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作為校長,也應學習瞭解相關法律法規,並參照相關法律法規依法治校,規範辦學。

  總之,此次培訓目標明確,意義重大深遠,各位參訓者感到收穫頗多,受益匪淺,為管理者的能力提升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為各校更好地發展提供了好的參考。因此,我覺得此次培訓是及時的、必需的、有百利而一害的;同時為我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我將把此次學到的知識與方法靈活地應用於本人的工作實際之去,創新出符合我校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能力與素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