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銜接助力成長心得體會(精選7篇)
共話銜接助力成長心得體會(精選7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共話銜接助力成長心得體會(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共話銜接助力成長心得體會1
幼小銜接教育,光靠幼兒園是難以實現的,必須實行家園聯絡,採取家園共育的措施。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經常性的雙向溝通,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了。《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銜接——家園合作激發孩子對校園的嚮往之情
孩子在進入小學前,既有對小學生活的嚮往,為馬上成為小學生而感到興奮,同時也擔心上了小學後老師要求嚴、受拘束、有作業任務而產生恐懼畏難心理,家長和老師都要注意保護和放大兒童前一種心理,讓孩子在興奮與期待中開始小學生活。
此時,老師應指導家長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比如,家長一起帶著孩子去挑選孩子自己喜歡的書包及文具,故意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說:“寶貝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讓孩子產生當小學生的光榮感、自豪感。再如,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著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幹淨!這裡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歌、跳舞、學知識。在這裡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幹。”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嚮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指導家長千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2、作息銜接——家園協調適當改變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兒園和小學在作息時間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園的時間是很寬鬆的,一般在7:30—8:30之間;但到了小學,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到校;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動是在25—30分鐘左右,而到了小學每一節課的時間是45分鐘;在幼兒園一般都能保證充足的午睡時間,而到了小學可能就沒有午睡時間或只有短暫的午休。上面種種差異就必然形成許多不適應,我們認為幼兒園應與家庭相互溝通,在作息時間上做出適當的調整。
(1)規定幼兒來園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為了使幼兒入學後能較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節奏,在大班第二學期我園就對孩子來園時間作了調整,請家長配合務必讓孩子8:00前來園。在孩子來園時間的同時,教師引導他們對照活動室內鐘錶的時間,在“來園時鐘”記錄單上做好記錄;評選出“遵守時間的小明星”透過活動的開展,孩子們逐漸形成了時間觀念。
(2)逐步減少睡眠時間,適應小學生活
針對很多一年級老師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難以集中的現象,適當減少了孩子午睡時間,有2小時調整為1。5小時以適應小學生活。我們利用減下來的時間組織一些安靜的區域活動,如:棋類遊戲、智力拼圖、搭積木、畫畫、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遊戲,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認真的進行各類活動。
3、“意識”銜接——家園互動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
幼兒心理學表明4—5歲的幼兒已經具備完成指定任務的能力,因此,在幼兒入園初期我們就有意識的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及規則意識,幼兒可採取自選的方式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動,做活動的主人,瞭解活動與規則的關係。
我們還透過值日生安排小任務並設定情景的方法,讓幼兒完成各類任務,讓幼兒掌握完成任務的基本方法,記清小任務的要求,引導幼兒變被動完成為主動完成。同時還根據主題內容設計一些親子小任務,讓幼兒養成按時完成小任務的好習慣。剛升入大班的孩子沒有任務意識,時間觀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會把老師佈置的任務忘記了,還說:“是爸爸忘給我做了。”現在,大班幼兒的責任感明顯增強,完成任務由老師提醒變成幼兒間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覺完成。還懂得了與同伴比較完成任務的情況好壞。另外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我們積極利用環境以及各個活動的準備環節,讓幼兒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問題要舉手,別人發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變練習為習慣。我們在設立學習內容時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開始,逐漸延長活動時間,使幼兒注意的堅持性不斷提高,提高活動的堅持性以適應小學的生活。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援和配合。
4、習慣銜接——家園一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生活學習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尤其在親人的關心、愛護、指導、鼓勵、教育和共同活動的影響下得到發展。為了鞏固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還可以開展以下一些活動:
(1)親子新聞快遞活動。
每天利用一點時間,請幼兒向家長講一個小新聞,並每次讓孩子按時看新聞,並堅持不懈。意圖在於引起幼兒對身邊事物的關注,培養其有意的觀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為孩子入學後能主動按時地完成作業做準備。
(2)親子模擬作業活動。
讓孩子在指定的時間裡完成一些小任務,如畫一幅畫,聽一個故事後複述故事的內容,寫幾行數字。在完成小任務的過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業的道理和怎樣快速完成作業的方法(抓緊時間,集中注意力,不能隨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業的興趣和完成任務的意識。
5、行為銜接——家園共同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小學,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長、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我安全。於是,幼兒園每週都會安排一次專門的安全教育活動,每次活動都有內容、目標、以及過程,平時的隨機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導家長時這方面的內容也不含糊。
共話銜接助力成長心得體會2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現在在讀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媽媽。回顧女兒從幼兒園大班到升入小學以來的經歷,對於女兒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的種種表現,以及自己在那段時間裡切身體驗,感慨頗多。
一、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
女兒入小學以來,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都比較好,對小學的生活表現的比較適從,不煩躁,每天回來都會嘰嘰喳喳的告訴我她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有做小學生的那份光榮感。之所以她會這麼快的適應小學的生活,這要得益於她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幼兒園裡開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學啦”活動。當時幼兒園組織多次到周邊的小學校園去體驗生活,看看小學的校園、教室,坐進小學的課堂和小學生共同感受學習的氛圍,還和小學生一起開展“課間十分鐘”的遊戲活動,由此極大地激發了女兒和小夥伴想進入小學生活的積極願望。此外,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積極的引導她。有一次,她對我說:“媽媽,今天妞妞說小學老師很兇的,犯錯誤就會懲罰你。”看到她憂心忡忡的樣子,我認真地回答她:“不會的,你看小馮阿姨,她就是小學老師,她一點也不兇啊,她還懂得很多的知識,你有很多不懂的問題都是在她那裡找到答案哦。”聽到這裡,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說,小學老師不兇的!”因此,進入小學以後,女兒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緒,非常崇拜老師,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師,有時是想做一名語文老師、有時是舞蹈老師,有時又想做一名數學老師……
但是,女兒的小學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剛升入大班的時候,我和其他家長一樣有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恐慌,同時也基於跟一些已經上小學的家長的交流所得來的訊息:“我家小孩上小學後,拼音跟不上,字寫不好,加法算不對,都怪我沒讓小孩子上幼小銜接班”、“小學裡的漢語拼音會過的非常的快,幼小銜接班一定要上,否則跟不上的”……。我四處打聽哪裡的幼小銜接機構比較的好,著急於給女兒在認讀拼音、練習寫字、學習算術等認知上進行準備。於是整個大班的那段時間裡,我和女兒的週末都是奔波在學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後對於她沒有掌握好的還得再給她鞏固和加強。在我和女兒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認讀與書寫、20以內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些漢字的書寫。犧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樂時光,但我們卻有了更多的收穫,於是我似乎對她入小學後能否更快的適應學習少了一份擔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兒升入小學一年級了,在最初的那幾周裡,女兒表現得自信滿滿,回來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業和課堂上的反饋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級家長群裡有家長因沒有沒給孩子上過幼小銜接班,孩子掌握較慢、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練習而著急時,我總為自己最初的決定沾沾自喜。可兩週之後,我漸漸發現,她的作業正確率開始下降,錯誤百出。於是我趕緊跟老師溝通,瞭解她的在校學習狀態,想知道出現這種情況背後存在的問題所在。在老師那裡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訊息:她在剛開始時每次上課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學的內容,可能是之前學過,舉手的次數也比較多,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也特別的高興,學習的勁頭還是挺足的。最近一段時間發現也正因為她之前學過,感覺都會了,受到老師表揚的那種成功感已經不那麼強烈了,更多的是認為自己已經會了,上課的專注性不夠,於是課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時的我才突然感覺,自己最初的那個決定並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經不斷提醒自己班級家長的那段出現在我的腦海: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知識其實是無窮無盡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在將來的路上不斷的去獲取。
二、家長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在我瞭解事情的原委之後,認識到當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須儘快的幫助她調整自己,於是我和女兒進行了交流,圍繞她近期自身出現的學習問題,把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壞處,以及專心聽講的好處進行了討論,女兒逐漸知道了上課專注的重要性。同時,我也和老師保持了緊密的聯絡,透過家校的共同引導,女兒身上出現的問題苗頭得以及時糾正。
所以,對“幼小銜接”教育,我想作為家長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認識到“幼小銜接”並不完全等於學學拼音、認認字、算算數,更重要的是在“幼小銜接”階段,不僅要對孩子在情感上、習慣上、思想上給以正確的引導,同時家長自身更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1、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是實現幼兒園與小學兩個階段平穩過渡的必要性輔助教育。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動、遊戲的方式進行,而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學習為主的教育,兩種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銜接這個環節做好了,孩子就會很快適應小學生活,無論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孩子也更容易培養自信和喜歡小學生活。
2、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綜合適應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裡,孩子們過的是一種被照顧的集體生活,吃飯、午睡、遊戲等,都需要老師看護。但進入小學後,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們本身要具備更強的自理能力。在幼小銜接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訴他們,到小學後需要這種能力。比如一些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前,報了幼小銜接班,雖然老師提出不需要家長送到教室,在樓下等著就行。而一些家長卻就是擔心,非常固執要送進教室,其實這在孩子的幼小銜接教育中,無形中是起到了一個反面的教育。
3、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不能只依賴專業培訓機構。幼小銜接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幼小銜接的教育也是來自於多方面的,由於家長們對幼小銜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熱衷於尋找一些有名的幼小銜接教育機構,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銜接中所應該發揮的關鍵性作用。
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家長們每到週末,就樂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訓機構,有的甚至要參加好幾個幼小銜接。而當孩子回到家裡後,這也不讓幹,那也不讓做,整天溺愛有加,吃飯要人來喂,睡覺睡到中午,上廁所要全程跟蹤,完全把幼小銜接置於腦後,因為在家長們的眼中,幼小銜接就是學拼音、學寫字、學加減,上學後能超人一頭。但我們不應該忽視,即使在上小學前不學這些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小學學習後,大家都會重新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種綜合適應能力,卻總是被別人落在後面。
所以,幼小銜接不是哪個培訓機構,哪一所幼兒園就能獨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銜接,是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銜接不光是認字上的銜接,更應該是從一個生活環境轉變到另一個生活環境適應能力的銜接。
共話銜接助力成長心得體會3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孩子們即將要結束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作為家長的我們很榮幸能夠參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鶴小學聯合舉辦的幼小銜接家長會,此次家長會猶如一場及時雨,解答了我們內心無數的困惑,也讓我明白了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平穩度過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
此次家長會主題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來自於卜園長的分享:幼兒園在幼小銜接方面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鶴小學謝校長的分享:關於幼小銜接,家長和孩子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
簡而言之,為了能讓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關鍵階段,迅速適應小學生活。我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一、幼兒園方面:
(1)逐步培養孩子們的任務意識。進入大大班以來,幼兒園老師會佈置一些家庭作業。這樣,孩子步入小學後,不會感覺學習負擔較重,會讓孩子們從思想上提前接受作業的準備;
(2)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幼兒園大大班集體活動時間稍微有所延長,在集體活動時間裡引導孩子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讓孩子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二、家長方面:
(1)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開始上學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沒有必要過度緊張。作為家長,應該幫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學習和生活習慣,要創造環境讓孩子認識到,上學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2)以身作則,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別人以任何東西”;也就是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以起到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識準備,在步入小學階段之前,孩子們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會寫自己的名字;開發語言潛力;具備初步的數理邏輯能力。謝校長特別強調家長不必在兒童入學前就讓他們學習大量的知識,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比如可以不失時機、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輸學校的種種事情,如“學校裡有許多小朋友”、“學校裡有好多老師和好多書,他們將教你好多有用的東西”
(2)習慣養成,培養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學與幼兒園在環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幼兒園階段,老師會時刻關注寶貝們的吃飯、睡覺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學階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們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為了使孩子們逐步適應學習生活,我們應該提前多多培養準小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整理書包,自己安排課間的時間(喝水、入廁、遊戲等)。在培養這類自我管理的能力時,家長應注意及時配合幼兒園在家裡進行培養和加強。
總而言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麼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進入小學後能夠儘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需要家長、幼兒園和小學需要共同努力。透過今天的幼小銜接會議,相信我們一定會有了更新的認識,讓迷茫的家長會找到了更加清晰明瞭的方向,陪伴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一段特殊的時期。
共話銜接助力成長心得體會4
大班幼兒即將“畢業”,升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幼兒能能否很快地適應小學生活,完成階段性轉變,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尤為關鍵。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向小學教育模式轉變的過渡性階段,是小學教育的開始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主要目的在於: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地適應小學學習生活;二是透過學習,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學期,我們幼兒園大班成立了"幼小銜接"小組,並積極開展研討會,制定幼小銜接具體計劃,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幼小聯手,實現幼兒向小學生順利過渡。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呢?我們主要採取以下幾個措施:
1、我園建立了合理的幼小銜接制度
我園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進展情況,加強幼兒園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為家長提供各種有價值的資料。
2、時間上與小學作息時間互相靠攏
按規定幼兒園大班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鐘左右,以遊戲的方式開展,注重動靜交替,注重幼兒活動參與;而小學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靜多動少,並且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課堂紀律。因此,對很多一年級小學生來講,這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這時孩子對小學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會破滅,心裡開始失望。為了緩解這種情況,幼兒園適當延長了集體活動時間,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四十分鐘左右,課後並安排孩子1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逐步使幼兒在心理、時間概念上做好準備。
3、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
大班教師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加強幼兒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語言和閱讀能力的培養、注意力的培養、心理素質和人格的培養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等。
其次在大班後期還可以對幼兒進行專門的語言、數字訓練和指導,還可以組織大班年級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組織幼兒觀看有關錄影等。
4、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
為了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後,教師制訂了“今天我值日”計劃,給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現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負責澆水,有些孩子會粗心大意,忘記照料自然角,對此,教師採用“小紅花”的激勵形式,鼓勵幼兒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務。對於整理玩具、圖書角、學習用品等事情,我們也很重視,鼓勵孩子認真仔細地完成,最後對認真完成任務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現在,大班幼兒的責任感明顯增強,完成任務由老師提醒變成幼兒間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覺完成。
總之,老師和家長要積極配合,增進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共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使幼兒願意上學,喜歡上學,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共話銜接助力成長心得體會5
進入大班,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是做好幼小銜接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什麼是“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其實就是一種相對固定的積極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幼小銜接工作就是幫助幼兒形成一種適應小學生活規律的行為模式。而這項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僅僅是說教、檢查,最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將其細化,具體的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點滴積累、培養、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關注生活細節促進培養幼兒的獨立、自立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的教育是保教結合的,老師會對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給予細心的照顧。而升入小學後,在僅僅10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裡,孩子們要完成喝水、小便、放鬆調節自己等多項內容,容易出現下課了先去玩,等到上課鈴聲響起的時候才會急急忙忙去廁所或是來不及喝水和上廁所就上下一節課的現象,久之對學習和生活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在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時候,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大班的孩子們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但幼兒園裡教師不間斷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許多孩子如果沒有教師提醒的話,自己是想不起來該喝水還是入廁的,所以從本學期開始,我們的工作重點就不僅包括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自我服務能力,更重要的是透過教師指導行為中細節的轉變來促進培養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識。如:
(1)從最初的每次活動後都要求孩子們去小便、喝水改變為每次活動前詢問剛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時由生活班的老師負責監督飲水量、幼兒記錄喝水次數等來使孩子養成在活動間歇時間裡首先做這些事情的習慣。
(2)在天氣預報的環節中,加入與昨天氣溫相比較的過程,讓孩子們感受溫度的升高與下降,討論應該增還是減衣服。同時,在戶外活動前,孩子們穿脫外衣的環節中逐步減少教師的幫助成分,教會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如學習自己拉衣服拉鍊;對著鏡子系圍巾、戴帽子;當羽絨服太長、太厚系不好拉鍊的時候,兩個人一組互相幫助等,讓幼兒學會照顧自己,解決一些經常會遇到的小問題。
(3)提供自我服務工具,培養保持著裝整理的習慣。在生活區提供鏡子、梳子、髮夾等,男孩子和短頭髮的女孩子午睡後自己梳頭、進餐後看自己的臉是否清潔、外出前戴帽子圍巾等。而對於冬季裡幼兒露肚皮的現象,我們由原來的多次提醒和幫忙改為要求幼兒隨時掖好衣褲,並請小朋友互相檢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儀表和著裝,既是尊重別人,也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益。
2、調節說話方式提高幼兒的聽覺理解能力。
進入小學後,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還包括由於聽不懂老師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務的自覺性差。分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小學教師與幼兒園教師的講話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會傾聽,不能夠抓住老師說話的重點。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調節講話方式是關鍵。
(1)講話突出重點,忌羅嗦。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幼兒園的教師在組織幼兒的活動時,都比較有耐心,會很細緻的說明要求,有的時候還會形象化、具體化的加以說明,這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對於大班教師來說,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羅嗦,不要怕孩子聽不明白而反覆強調要求,如:在集體活動前,我們就會提出好多相關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別講話,眼睛看老師等,其實一句“請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達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們聽話時只聽老師不讓做什麼而不明白老師到底讓做什麼,行為的自覺性必然會降低。所以說:教師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確自己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然後用最直接簡潔的語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師讓自己做什麼、怎麼做就可以了。也許一開始的時候幼兒會出現一些抓不住重點,無所適從的現象,但是,教師說話方式的改變一定會促進幼兒傾聽方式的改變,所以改變中的不適應和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而我們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這個適應過程提前到幼兒園而不是推到幼兒升入小學以後。
(2)要求只講一遍,忌反覆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說話方式,我又發現了一個工作中常會出現的問題,就是雖然在活動前強調了要求只說一遍,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卻由於擔心孩子們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不斷的提醒孩子們注意這樣、注意那樣,結果孩子們會產生依賴性:我聽不清要求沒關係,反正老師一會兒還會說的。所以,在活動中我們還要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覆提醒,使幼兒懂得老師提出要求的時候不認真聽所造成的後果是不容易彌補的,從而督促幼兒形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3)教師要及時採取與要求相對應的措施,忌虎頭蛇尾。
也許是由於幼兒園裡工作的瑣碎,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歡隨口就提出一些要求來,也容易出現執行起來虎頭蛇尾的現象,這就造成部分孩子對老師提出的要求不以為然,得過且過的不良習慣。發現這個問題後,我就儘量少說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對必要的要求提出後則一定堅持嚴格的執行,並針對幼兒的表現及時總結,採取相應的獎懲措施,一個要求就有一個結果,讓孩子知道老師提出的每一個要求都是非常重要並應該自覺、認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幼兒的自律能力。
大班強調學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並不等於這項工作只侷限於大班階段,其實,整個幼兒園的教育都是在為幼兒進入小學乃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不斷完善,教師的指導重點也應該更多的傾向於幫助幼兒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所以,我們的教育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的引導也是循序漸進的,每當一個要求轉化為幼兒自覺的行為習慣後,教師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習慣都是這樣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如:從中班時期開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來是由教師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顯示出來並由教師每天提醒,後來變成值日生插卡家長督促提醒,現在是不需要提示,每個幼兒都記得自己哪天值日,該做些什麼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氣預報也由原來的有人記就可以,到約定誰記錄再到現在全體值日生參與預報;幼兒記錄天氣預報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繪畫記錄到符號記錄或是文字記錄再到現在一些幼兒不用記錄而直接憑記憶預報,關注天氣變化已成為幼兒生活當中的一部分。看起來每天都在重複的值日生工作,卻在這迴圈的重複之中悄悄的發生著變化:孩子們行為的動力由最初的教師推動逐漸進入到了幼兒自覺在集體中承擔一定義務和責任的階段。要促進這一轉變,教師必須善於從幼兒的現狀中發現問題,找到幫助孩子實現行為自律的突破點。
以做智力訓練為例:我們發現做題時有的孩子很認真,但是不得法,做起來很吃力,還有的孩子很聰明,但是不認真,常常由於馬虎出現問題。這裡就包含了學習態度、思維方式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契機。於是,我們從最小的環節抓起:拿到智力訓練題第一件事——在第一頁的上方寫名字;接下來觀察每一道題,根據提示中的符號猜測題意;然後聽教師講解每題的要求,操作,最後自己檢查一遍,交上來。這是一個流程,在經歷了由教師提示到慢慢自覺完成的過程裡,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個良好的答題習慣。但習慣不等於定式,實現自律還必須學會解決一些問題,如:我們發現在做題的過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難題後會停滯不前,就教他們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先放下,做後面會的題目,最後想這個問題,以免耽誤答題;有的孩子在檢查中發現問題後為了改正錯誤把卷面畫的亂七八糟很沮喪,我們就告訴孩子儘量想好再做,一旦發現錯誤後可在上面打個叉,在旁邊寫上新的答案等等。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卻對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意志品質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4、 注重個體差異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訓練培養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我們的教育目標要著眼於幼兒一生的發展,但在具體工作上則一定要落實在每一個細節中。學前教育準備工作所涵蓋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而我們希望能夠透過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的這些具體細節的訓練、培養和引導,來幫助孩子們積累起更多的生活、學習經驗,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現在他們面前的越來越廣闊的世界!
共話銜接助力成長心得體會6
時光飛逝,我們的孩子即將告別幼兒園,走進小學校園,成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心裡都充滿了興奮、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擔憂和困惑,孩子能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嗎?我們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一直以來對於這個為題我都很迷茫,且較為著急,在家經常想讓孩子學學拼音、算數、寫字等內容,自從觀看了沙塘中心幼兒園的微信公眾平臺傳送的幼小銜接相關內容後,我有了不同的想法,並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應該怎麼做。
一、心理準備。
讓孩子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小學校園生活、學習上的變化。我們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帶著孩子到小學校園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環境。讓孩子在心理上逐漸為今後獨立進小學做好過渡。
二、習慣的養成。
剛入小學,首先關鍵在於好習慣的養成。要培養孩子自覺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培養孩子認真傾聽、專注閱讀的習慣;培養孩子端正的姿勢、課上專心聽講、及時完成作業,並能按照課程表自己獨立整理學習用品的習慣;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等。
三、能力的培養。
培養孩子大膽與人的交往的能力,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進入小學,孩子面對的環境也會產生變化,要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等。
四、知識的銜接。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語言積累的高峰期,因此應該豐富孩子的語言,我們可以透過和孩子相互講故事、提問題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鼓勵孩子積極動腦,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愛好。同時,教孩子認讀拼音和一些簡單的漢字,可以透過和閱讀相結合的模式讓孩子輕鬆快樂的學習。另外也可以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平時有空可以讓孩子練習學寫數字,也可以做些簡單的算數運用題等。
總之,幼小銜接教育不能急於求成,對孩子的培養要循序漸進。老師和我們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準備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共話銜接助力成長心得體會7
時光匆匆,我們的寶寶就要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小學生活,是我們每個家長擔心焦慮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聽了xxx王小組的課,也經過自己的經驗和資料查詢,我們可以試試重以下幾個方明進行:
1.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為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我們可以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小學裡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讓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小學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為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這樣讓孩子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2.培養孩子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能力。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氣氛,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3.培養孩子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孩子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未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選擇喜歡的讀本陪讀。再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遊戲,比如下棋,畫畫,摺紙,適當減少遊戲時間。可以讓他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數字,做一些簡單的加減法。
4.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現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長輩包辦,生活自理能力差。讓他們自己拿個飯,整理個書包都是無從下手,平時我們就有意識加強他的次序感,條例性。讓他們自己吃飯,穿衣,自己整理東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強,孩子在入學後也比較適應小學的集體生活。
以上幾點總結,希望對我們的孩子有所幫助,願我們的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願意上學,又喜歡上學,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