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精選23篇)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精選23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1

  時光飛逝,我們的孩子即將告別幼兒園,走進小學校園,成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心裡都充滿了興奮、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擔憂和困惑,孩子能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嗎?我們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一直以來對於這個為題我都很迷茫,且較為著急,在家經常想讓孩子學學拼音、算數、寫字等內容,自從觀看了沙塘中心幼兒園的微信公眾平臺傳送的幼小銜接相關內容後,我有了不同的想法,並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應該怎麼做。

  一、心理準備。

  讓孩子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小學校園生活、學習上的變化。我們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帶著孩子到小學校園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環境。讓孩子在心理上逐漸為今後獨立進小學做好過渡。

  二、習慣的養成。

  剛入小學,首先關鍵在於好習慣的養成。要培養孩子自覺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培養孩子認真傾聽、專注閱讀的習慣;培養孩子端正的姿勢、課上專心聽講、及時完成作業,並能按照課程表自己獨立整理學習用品的習慣;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等。

  三、能力的培養。

  培養孩子大膽與人的交往的能力,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進入小學,孩子面對的環境也會產生變化,要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等。

  四、知識的銜接。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語言積累的高峰期,因此應該豐富孩子的語言,我們可以透過和孩子相互講故事、提問題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鼓勵孩子積極動腦,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愛好。同時,教孩子認讀拼音和一些簡單的漢字,可以透過和閱讀相結合的模式讓孩子輕鬆快樂的學習。另外也可以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平時有空可以讓孩子練習學寫數字,也可以做些簡單的算數運用題等。

  總之,幼小銜接教育不能急於求成,對孩子的培養要循序漸進。老師和我們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準備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2

  孩子進入大班以後,幼小銜接一直是老師和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孩子很快將結束幼兒園大班的學習,進入小學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孩子長大了,馬上是一名小學生了,可以學到更多知識;焦急的是作為家長我沒有頭緒,怎麼才能使孩子在進入小學後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呢?雖然在幼兒園,幼兒園老師向孩子傳授很多知識,但小學是對兒童進行正規學校教育的專門機構,孩子一上學就要獨立地參加學習,開始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計劃接受課程,這與幼兒園學習的要求與形式都不同。

  為了幫助家長有的放矢地進行充分的入學準備,20xx年6月9日機關幼兒園和井岡山小學聯合舉辦了題為“我要上小學了”的專題講座,為家長們釋疑解惑。抱著滿心的期待,我參加了這次幼小銜接的講座。

  講座在四樓的多動能教室舉行,首先透過一個專題片,介紹了井岡山小學的基本情況、辦學特色和理念,展示了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和課外活動。接著從生活方式、學習方式、行為方式的轉變等方面闡述了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別。分析了一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新生入小學出現的一些問題,著重介紹瞭如何使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中間穿插了井岡山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的才藝表演,看著他們稚嫩認真的演出,可以感受到他們在學校裡的成長。另外還有一個簡短的數學公開課,老師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讓全場的孩子都跟著互動起來,氣氛高漲,孩子們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最值得期待的是井岡山小學的參觀了,孩子們牽著家長的手,在老師的指引下有序的參觀了井岡山小學的校園和一年級的教室,好奇的站在門口張望著,看著一年級的小朋友在認真的上課,平時嘰嘰喳喳的寶貝此刻也變得乖巧懂事了,上小學的期待讓他們對這個新奇的校園環境充滿了無比的憧憬。雖然仍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老師還是給孩子們留下了第一張入學前的合影,一張張小臉上都綻放出花一樣的笑容。

  四年的幼兒園生活,小君妍在老師的關心下慢慢的成長,從最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的自如,從最開始的靦腆害羞到現在的才藝小明星,一點一滴都離不開每一個老師的照顧和教育。馬上九月份就要邁入小學的校園了,雖然很期待,但是也有著對幼兒園的眷戀與不捨。

  非常感謝此次幼兒園和老師為我們提供這樣一次重要的講座,讓我們家長有了思想準備,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銜接的一些準備工作,讓我們的孩子能順利地進入小學的教育。對於即將入學的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習慣比獲得知識還要重要,良好習慣地養成,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很生活都大有好處。幼兒園就是一個良好習慣的起點,一個集體生活的最初體驗,謝謝大一班的各位老師,讓我的孩子在成長之初對學習對生活充滿了最美好的啟蒙和憧憬,也給她步入小學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無論何時,幼兒園永遠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記憶。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3

  針對父母擔心自家寶貝“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情緒,方園長向爸爸媽媽們詳細介紹了孩子各階段“敏感期”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幼兒園和小學階段不同特徵的學習活動以及幼兒園在“幼小銜接”階段的課程安排。轉眼間,咱們馬榮國際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即將結束幼兒園的快樂生活,邁向小學的學習生活了。幼兒園特地為家長們準備了一場貼心的“幼小銜接解讀”講座。針對父母擔心自家寶貝“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情緒,方園長向爸爸媽媽們詳細介紹了孩子各階段“敏感期”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幼兒園和小學階段不同特徵的學習活動以及幼兒園在“幼小銜接”階段的課程安排。此外,方園長還無私地分享了兒子在幼兒園、小學的種種心得,讓大家獲益匪淺。家長們瞭解到,知識儲備、學習能力以及心理準備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應該是要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在小學階段遊刃有餘。

  用心播種,靜待花開。感謝幼兒園為我們舉辦的這次家長會,務實而詳盡的解說幫助我們解除了心理上的忐忑和疑惑,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及時的引導,讓家長們在今後幾個月的時間裡,更加清楚如何做好孩子思維、學習習慣以及社會技能方面的銜接、培養。相信孩子們在幼兒園老師和家長的密切配合下,一定能順利的度過人生的第一次轉折。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4

  今天上午的幼小銜接講座,園長主要講了幼兒園階段與小學階段的不同以及家長和孩子需要在家裡準備的相關工作,聽了以後覺得非常接地氣,受益匪淺。

  幼兒園與小學階段完全不同,幼兒園教養並重,主題遊戲較多,小夥伴固定,朝夕相處,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學時間彈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對較寬鬆;而小學以學科學習為主,規範學科,限時課堂,格式作業,老師相對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沒有午睡,沒有加餐,相對較嚴格,所以在幼小銜接階段,各項習慣和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呢?

  1、首先要給孩子一種期待感,讓孩子覺得我馬上就要變成一個小學生了,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因為長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級驕傲的事情。

  2、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時間,遊戲時間,閱讀時間,做家務時間,與家人共處時間,作業時間。有句話說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先變成那樣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父母也早睡早起,這樣就以身作則的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自律。

  3、家庭環境:在家裡爸爸媽媽要做好環境建設,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書桌,父母以身作則,平時也多看書學習,變陪讀為共讀;在家裡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說謝謝,你好等文明語,和睦相處,關愛彼此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學習習慣:八個力的培養: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閱讀能力,說的能力,做的能力。培養觀察力,可以多觀察身邊的細小事物,找不同,擺積木,報些興趣班如音樂,多做家務,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堅持力,多讀書。

  5、其他能力培養:如獨立自主的能力,獨立完成作業,面對挫折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精神專注能力,能坐的住,鍛鍊身體,有固定的體能訓練,負責任的意識,社會公德意識,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等。

  聽完真心覺得家長的責任重大,育兒就是一場修行,期待我們都變得更好,再次謝謝幼兒園舉辦的這場活動!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5

  時光匆匆,我們的寶寶就要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小學生活,是我們每個家長擔心焦慮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聽了xxx王小組的課,也經過自己的經驗和資料查詢,我們可以試試重以下幾個方明進行:

  1.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為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我們可以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小學裡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讓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小學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為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這樣讓孩子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2.培養孩子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能力。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氣氛,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3.培養孩子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孩子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未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選擇喜歡的讀本陪讀。再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遊戲,比如下棋,畫畫,摺紙,適當減少遊戲時間。可以讓他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數字,做一些簡單的加減法。

  4.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現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長輩包辦,生活自理能力差。讓他們自己拿個飯,整理個書包都是無從下手,平時我們就有意識加強他的次序感,條例性。讓他們自己吃飯,穿衣,自己整理東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強,孩子在入學後也比較適應小學的集體生活。

  以上幾點總結,希望對我們的孩子有所幫助,願我們的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願意上學,又喜歡上學,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6

  伴隨著孩子們的天真笑臉,緊張忙碌而又快樂的一學期即將結束了,當我空閒下來細細回顧這學期的工作時,深深地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作為畢業班班的老師,既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的能力,同時又要幫助他們養成樂於助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行。以下是我的一些工作體會: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

  學前班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能力差、紀侓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開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侓。利用各種獎勵措施激勵孩子,及時提醒孩子們做好上課準備工作,並且在課後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根據學生的表現在班裡進行榜樣教育。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逐漸養成了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二、關心愛護每個孩子。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同時也是非常脆弱的,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一顆真誠、熱愛、賞識孩子的心去喚醒,去呵護。平時多與孩子交談,多給孩子以愛撫,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心來澆灌和呵護他們。哪怕只是一道暖和目光,也會讓其爭當“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在班裡我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課下我們像朋友的相處,融洽的師生關係,讓孩子們能在輕鬆快樂的環境裡好好學習。

  三、教育要順應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並做到因材施教。

  3—6歲,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是孩子一生中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抓住這個關鍵時期,促進兒童智力,言語及個性地快速發展。同時在對不同型別,不同個性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將培優扶差工作做到最好。在下半學期班裡來了2個新學生,學習基礎較弱,為了讓她們儘快的融入到這個集體,我利用下課後的時間給她們補課,積極和家長交流意見,經過2個月的時間,她們的進步很大。

  雖然在學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辛苦,每天總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能健康茁壯的成長,快樂無憂的學習和遊戲,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種幸福。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7

  我教學學前班雖然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但這短短的幾個月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的天真、頑皮、淘氣讓我又氣又愛。他們是一群、五六歲的幼兒,幼兒的好奇心很強,求知慾望熱烈,教學如果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便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應用多種手段進行教學。讓幼兒不僅要理解、掌握一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髮展他們的良好常規習慣。

  在教學中,我首先了解幼兒原有的知識技能,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困難,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關注全體幼兒,注重個別教育,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幼兒的情感,使幼兒產生愉快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根據班上幼兒的年齡特徵,充分調動各種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認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徵與屬性。在每天的活動中,注意教給幼兒初淺的,簡單的生活知識經驗,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多種形式引導幼兒有興趣的參與活動,並主動去學習,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根據制定的活動目標,內容與要求組織好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環節。多看對業務有幫助的書籍,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的活力。

  本學期,我擔任學前班的語言、數學、普通話、綜合多科教學工作。對於語言和數學課上,我注重調動幼兒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有的幼兒剛開學的時候說不完一句完整的話,也不喜歡去聽別人講話,就自己玩自己的,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很多幼兒的語言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樂意與人交談,講話有禮貌,能注意傾聽別人講話,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在教學中,我還讓幼兒動夠。意思就是動手做夠,動口說夠,動口問夠,動腦想夠,動眼看夠。給幼兒思考的空間,只有自己思考才能遇到困難,才能發現問題,才能產生創造的火花。“有疑才會有進步”,注重讓幼兒自由發揮,觀察到什麼現象,將是答案紛紜,稀奇古怪,雖然會花去許多課堂教學時間。但我卻十分願意,因為這正是幼兒思維發展的火花,學習知識的閃光點。所以作為老師要有耐心,有信心,能讓幼兒一直的發問,直至問夠,說夠。另外,還要注意在教學中讓幼兒玩個“盡興”,如果時間確實不夠了,可以讓幼兒回家繼續做延伸活動,或通知家長,幫孩子一起完成,切不可半途而費,草草收場,因為教學的整個操作過程是幼兒不斷髮現知識的過程,是知識表露的過程。最後還要讓幼兒用眼看夠,認真的觀察,仔細的觀察,儘量讓每一位幼兒都能觀察到事物的變化,都能明白整個過程。

  在幾個月的教學中,我很幸運學到了不少東西,我深刻認識到:只有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學、多思、多試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不愧於每一位求知的孩子。所以,我深信:自我評價,是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動力。今後,我們將繼續抓住時機,在教學中更好的設計每一節課,為孩子多方面的能力發展而努力工作!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8

  今年,我教一年級的數學課,還兼著學前班的班主任,第一次擔任了班主任,帶過一學期之後,對學前班的管理多了些新的認識。

  學前班班主任工作心得。班主任的工作是細瑣而又忙碌的,然而從中卻也能體驗到做教師的快樂。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是我教書育人的座右銘。新思路、新方法,認真備課、上課,紮紮實實地打好基礎,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是我的責任。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都得到全方面發展。我堅持把學生思想教育擺在首位,將思想教育融入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兒童的價值觀直接影響著國家建設的方向。努力把孩子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是我作為一位教師所心甘情願努力的。我願在教育的沃土上辛勤地耕耘,播灑希望的種子,期待收穫的明天。

  一、親近學生,做學生的朋友。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矗研究學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最好的途徑是透過活動觀察。

  一要了解班風、學風,瞭解全班主要的優缺點並分析其原因所在,瞭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找到急需糾正的弱點;二要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徵(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愛好等),瞭解個人的生活環境,掌握哪些是積極分子,哪些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學生等等。讓學生既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作好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麼,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幹部隊伍的組建和培養。

  一個班的集體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幹部決定的。小幹部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和以面帶面的作用,他們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慎重地選拔、培養小幹部,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漸從繁重走向簡單與輕鬆。

  三、強化常規訓練,帶動教育教學工作。

  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一個學生調皮搗蛋、不合常規的舉動往往會使一堂好課留下遺憾,使整個集體活動宣告失敗,甚至使全班努力爭取的榮譽付諸東流,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利益。因此,要紮實有效地加強學生的常規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要求的常規、課堂常規、集會和出操常規、衛生常規、參觀常規以及路隊常規等等諸多方面。訓練可以透過集體或個人、單項強化或全面最佳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務必使每個學生具有服從集體,服從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約束力,形成習慣,保證整個班集體隨時表現出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良好班風班貌。

  總之,在教育學生德智體美等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是複雜的,任務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們真誠地捧著一顆愛心,加深理論修養,在實踐中不斷自盛完善,形成系統科學的工作方法,就完全能夠幹得非常出色、遊刃有餘的。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9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現在在讀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媽媽。回顧女兒從幼兒園大班到升入小學以來的經歷,對於女兒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的種種表現,以及自己在那段時間裡切身體驗,感慨頗多。

  一、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

  女兒入小學以來,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都比較好,對小學的生活表現的比較適從,不煩躁,每天回來都會嘰嘰喳喳的告訴我她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有做小學生的那份光榮感。之所以她會這麼快的適應小學的生活,這要得益於她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幼兒園裡開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學啦”活動。當時幼兒園組織多次到周邊的小學校園去體驗生活,看看小學的校園、教室,坐進小學的課堂和小學生共同感受學習的氛圍,還和小學生一起開展“課間十分鐘”的遊戲活動,由此極大地激發了女兒和小夥伴想進入小學生活的積極願望。此外,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積極的引導她。有一次,她對我說:“媽媽,今天妞妞說小學老師很兇的,犯錯誤就會懲罰你。”看到她憂心忡忡的樣子,我認真地回答她:“不會的,你看小馮阿姨,她就是小學老師,她一點也不兇啊,她還懂得很多的知識,你有很多不懂的問題都是在她那裡找到答案哦。”聽到這裡,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說,小學老師不兇的!”因此,進入小學以後,女兒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緒,非常崇拜老師,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師,有時是想做一名語文老師、有時是舞蹈老師,有時又想做一名數學老師……

  但是,女兒的小學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剛升入大班的時候,我和其他家長一樣有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恐慌,同時也基於跟一些已經上小學的家長的交流所得來的訊息:“我家小孩上小學後,拼音跟不上,字寫不好,加法算不對,都怪我沒讓小孩子上幼小銜接班”、“小學裡的漢語拼音會過的非常的快,幼小銜接班一定要上,否則跟不上的”……。我四處打聽哪裡的幼小銜接機構比較的好,著急於給女兒在認讀拼音、練習寫字、學習算術等認知上進行準備。於是整個大班的那段時間裡,我和女兒的週末都是奔波在學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後對於她沒有掌握好的還得再給她鞏固和加強。在我和女兒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認讀與書寫、20以內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些漢字的書寫。犧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樂時光,但我們卻有了更多的收穫,於是我似乎對她入小學後能否更快的適應學習少了一份擔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兒升入小學一年級了,在最初的那幾周裡,女兒表現得自信滿滿,回來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業和課堂上的反饋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級家長群裡有家長因沒有沒給孩子上過幼小銜接班,孩子掌握較慢、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練習而著急時,我總為自己最初的決定沾沾自喜。可兩週之後,我漸漸發現,她的作業正確率開始下降,錯誤百出。於是我趕緊跟老師溝通,瞭解她的在校學習狀態,想知道出現這種情況背後存在的問題所在。在老師那裡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訊息:她在剛開始時每次上課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學的內容,可能是之前學過,舉手的次數也比較多,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也特別的高興,學習的勁頭還是挺足的。最近一段時間發現也正因為她之前學過,感覺都會了,受到老師表揚的那種成功感已經不那麼強烈了,更多的是認為自己已經會了,上課的專注性不夠,於是課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時的我才突然感覺,自己最初的那個決定並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經不斷提醒自己班級家長的那段出現在我的腦海: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知識其實是無窮無盡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在將來的路上不斷的去獲取。

  二、家長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在我瞭解事情的原委之後,認識到當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須儘快的幫助她調整自己,於是我和女兒進行了交流,圍繞她近期自身出現的學習問題,把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壞處,以及專心聽講的好處進行了討論,女兒逐漸知道了上課專注的重要性。同時,我也和老師保持了緊密的聯絡,透過家校的共同引導,女兒身上出現的問題苗頭得以及時糾正。

  所以,對“幼小銜接”教育,我想作為家長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認識到“幼小銜接”並不完全等於學學拼音、認認字、算算數,更重要的是在“幼小銜接”階段,不僅要對孩子在情感上、習慣上、思想上給以正確的引導,同時家長自身更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1、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是實現幼兒園與小學兩個階段平穩過渡的必要性輔助教育。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動、遊戲的方式進行,而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學習為主的教育,兩種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銜接這個環節做好了,孩子就會很快適應小學生活,無論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孩子也更容易培養自信和喜歡小學生活。

  2、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綜合適應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裡,孩子們過的是一種被照顧的集體生活,吃飯、午睡、遊戲等,都需要老師看護。但進入小學後,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們本身要具備更強的自理能力。在幼小銜接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訴他們,到小學後需要這種能力。比如一些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前,報了幼小銜接班,雖然老師提出不需要家長送到教室,在樓下等著就行。而一些家長卻就是擔心,非常固執要送進教室,其實這在孩子的幼小銜接教育中,無形中是起到了一個反面的教育。

  3、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不能只依賴專業培訓機構。幼小銜接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幼小銜接的教育也是來自於多方面的,由於家長們對幼小銜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熱衷於尋找一些有名的幼小銜接教育機構,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銜接中所應該發揮的關鍵性作用。

  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家長們每到週末,就樂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訓機構,有的甚至要參加好幾個幼小銜接。而當孩子回到家裡後,這也不讓幹,那也不讓做,整天溺愛有加,吃飯要人來喂,睡覺睡到中午,上廁所要全程跟蹤,完全把幼小銜接置於腦後,因為在家長們的眼中,幼小銜接就是學拼音、學寫字、學加減,上學後能超人一頭。但我們不應該忽視,即使在上小學前不學這些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小學學習後,大家都會重新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種綜合適應能力,卻總是被別人落在後面。

  所以,幼小銜接不是哪個培訓機構,哪一所幼兒園就能獨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銜接,是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銜接不光是認字上的銜接,更應該是從一個生活環境轉變到另一個生活環境適應能力的銜接。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10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孩子們即將要結束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作為家長的我們很榮幸能夠參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鶴小學聯合舉辦的幼小銜接家長會,此次家長會猶如一場及時雨,解答了我們內心無數的困惑,也讓我明白了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平穩度過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

  此次家長會主題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來自於卜園長的分享:幼兒園在幼小銜接方面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鶴小學謝校長的分享:關於幼小銜接,家長和孩子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

  簡而言之,為了能讓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關鍵階段,迅速適應小學生活。我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一、幼兒園方面:

  (1)逐步培養孩子們的任務意識。進入大大班以來,幼兒園老師會佈置一些家庭作業。這樣,孩子步入小學後,不會感覺學習負擔較重,會讓孩子們從思想上提前接受作業的準備;

  (2)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幼兒園大大班集體活動時間稍微有所延長,在集體活動時間裡引導孩子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讓孩子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二、家長方面:

  (1)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開始上學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沒有必要過度緊張。作為家長,應該幫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學習和生活習慣,要創造環境讓孩子認識到,上學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2)以身作則,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別人以任何東西”;也就是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以起到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識準備,在步入小學階段之前,孩子們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會寫自己的名字;開發語言潛力;具備初步的數理邏輯能力。謝校長特別強調家長不必在兒童入學前就讓他們學習大量的知識,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比如可以不失時機、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輸學校的種種事情,如“學校裡有許多小朋友”、“學校裡有好多老師和好多書,他們將教你好多有用的東西”

  (2)習慣養成,培養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學與幼兒園在環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幼兒園階段,老師會時刻關注寶貝們的吃飯、睡覺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學階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們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為了使孩子們逐步適應學習生活,我們應該提前多多培養準小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整理書包,自己安排課間的時間(喝水、入廁、遊戲等)。在培養這類自我管理的能力時,家長應注意及時配合幼兒園在家裡進行培養和加強。

  總而言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麼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進入小學後能夠儘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需要家長、幼兒園和小學需要共同努力。透過今天的幼小銜接會議,相信我們一定會有了更新的認識,讓迷茫的家長會找到了更加清晰明瞭的方向,陪伴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一段特殊的時期。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11

  幼小銜接教育,光靠幼兒園是難以實現的,必須實行家園聯絡,採取家園共育的措施。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經常性的雙向溝通,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了。《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銜接——家園合作激發孩子對校園的嚮往之情

  孩子在進入小學前,既有對小學生活的嚮往,為馬上成為小學生而感到興奮,同時也擔心上了小學後老師要求嚴、受拘束、有作業任務而產生恐懼畏難心理,家長和老師都要注意保護和放大兒童前一種心理,讓孩子在興奮與期待中開始小學生活。

  此時,老師應指導家長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比如,家長一起帶著孩子去挑選孩子自己喜歡的書包及文具,故意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說:“寶貝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讓孩子產生當小學生的光榮感、自豪感。再如,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著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幹淨!這裡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歌、跳舞、學知識。在這裡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幹。”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嚮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指導家長千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2、作息銜接——家園協調適當改變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兒園和小學在作息時間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園的時間是很寬鬆的,一般在7:30—8:30之間;但到了小學,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到校;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動是在25—30分鐘左右,而到了小學每一節課的時間是45分鐘;在幼兒園一般都能保證充足的午睡時間,而到了小學可能就沒有午睡時間或只有短暫的午休。上面種種差異就必然形成許多不適應,我們認為幼兒園應與家庭相互溝通,在作息時間上做出適當的調整。

  (1)規定幼兒來園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為了使幼兒入學後能較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節奏,在大班第二學期我園就對孩子來園時間作了調整,請家長配合務必讓孩子8:00前來園。在孩子來園時間的同時,教師引導他們對照活動室內鐘錶的時間,在“來園時鐘”記錄單上做好記錄;評選出“遵守時間的小明星”透過活動的開展,孩子們逐漸形成了時間觀念。

  (2)逐步減少睡眠時間,適應小學生活

  針對很多一年級老師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難以集中的現象,適當減少了孩子午睡時間,有2小時調整為1。5小時以適應小學生活。我們利用減下來的時間組織一些安靜的區域活動,如:棋類遊戲、智力拼圖、搭積木、畫畫、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遊戲,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認真的進行各類活動。

  3、“意識”銜接——家園互動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

  幼兒心理學表明4—5歲的幼兒已經具備完成指定任務的能力,因此,在幼兒入園初期我們就有意識的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及規則意識,幼兒可採取自選的方式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動,做活動的主人,瞭解活動與規則的關係。

  我們還透過值日生安排小任務並設定情景的方法,讓幼兒完成各類任務,讓幼兒掌握完成任務的基本方法,記清小任務的要求,引導幼兒變被動完成為主動完成。同時還根據主題內容設計一些親子小任務,讓幼兒養成按時完成小任務的好習慣。剛升入大班的孩子沒有任務意識,時間觀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會把老師佈置的任務忘記了,還說:“是爸爸忘給我做了。”現在,大班幼兒的責任感明顯增強,完成任務由老師提醒變成幼兒間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覺完成。還懂得了與同伴比較完成任務的情況好壞。另外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我們積極利用環境以及各個活動的準備環節,讓幼兒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問題要舉手,別人發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變練習為習慣。我們在設立學習內容時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開始,逐漸延長活動時間,使幼兒注意的堅持性不斷提高,提高活動的堅持性以適應小學的生活。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援和配合。

  4、習慣銜接——家園一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生活學習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尤其在親人的關心、愛護、指導、鼓勵、教育和共同活動的影響下得到發展。為了鞏固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還可以開展以下一些活動:

  (1)親子新聞快遞活動。

  每天利用一點時間,請幼兒向家長講一個小新聞,並每次讓孩子按時看新聞,並堅持不懈。意圖在於引起幼兒對身邊事物的關注,培養其有意的觀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為孩子入學後能主動按時地完成作業做準備。

  (2)親子模擬作業活動。

  讓孩子在指定的時間裡完成一些小任務,如畫一幅畫,聽一個故事後複述故事的內容,寫幾行數字。在完成小任務的過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業的道理和怎樣快速完成作業的方法(抓緊時間,集中注意力,不能隨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業的興趣和完成任務的意識。

  5、行為銜接——家園共同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小學,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長、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我安全。於是,幼兒園每週都會安排一次專門的安全教育活動,每次活動都有內容、目標、以及過程,平時的隨機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導家長時這方面的內容也不含糊。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12

  幼小銜接問題,雖早已引起專家,教師的高度重視,並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總體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

  1、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兒園大班,課桌的擺放形式有所改變,課節時間延長,遊戲時間、活動數量減少,有些最多組織幼兒到小學參觀一下或請小學生回園介紹一下小學生活。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永續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銜接工作往往出視片面性,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只關注兒童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不關心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不關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關注兒童的生理健康,忽視了兒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將小學部分學習內容提前教給幼兒,致使兒童在入學後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入學初感到學習很輕鬆,出現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等現象,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增加,“儲備知識”用完,又缺乏認真學習的習慣,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導致學習“沒後勁”等問題。

  4、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而小學卻無動於衷,不主動與幼兒園接觸,也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身心特點,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事實證明,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5、突擊性

  有的小學在招收新生時,進行所謂的摸底測驗,內容包括識字、計算等方面,並以此為依據決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學或給新生編班。摸底測驗的成績也成為小學教師、幼兒家長衡量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幼兒園則不得不在大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突擊訓練。

  上述問題需要家長、幼兒園老師、小學教師在共同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共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渡過人生的第一過渡期。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13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家兒子進入小學校園已經1個月了,認真傾聽了高老師聲情並茂的講座,瞭解到上小學的孩子有著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與人際交往壓力,如果沒有合適的疏導,有些孩子甚至難以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和學習方式,出現抗拒心理,出現的“厭學”情緒。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顯得尤為重要,那麼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家長首先心理定位必須準確。

  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不能把每個孩子學習的指標如同參考工程建設指標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優勢,針對孩子的學習接受程度,理性的給孩子定位,與其讓孩子被動的承受學習的壓力,不如讓孩子主動的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學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床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床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所以對於孩子的時間觀念的培養就顯得由為重要,但是身為家長就要以身作則,因為現在孩子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還處於一個懵懂期,被動的認為家長在做的就不會錯,家長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現在流行的“葛優躺”是最好不要出現,應該是把我們回到家裡需要做的事情馬上處理,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放學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寫作業,而不是有樣學樣的“葛優躺”了;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要堅持做完。寫作業時一定要認真寫,寫完後書包收拾好才能去看電視和玩。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時,沒有給予適當的教育和訓練,那麼他就會喪失做人的一種能力,無法站在已有的經驗高度上體會對他人的責任心,適當的讓孩子做點家務,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大人不應因此指責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而應首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對於孩子有失誤的地方,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孩子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考慮問題不周全,力氣小,不能幫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會幫倒忙,但是沒關係,我們需要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並不需要結果。

  三、培養孩子交際能力。

  人是群居動物,有人比喻成豪豬,冬天為了取暖,他們必須離得近一些,但是因為距離太近,它們的刺又會刺痛對方,因此只能保持適當的距離。所以說人際關係的培養還是需要一個比較完善的交際能力去維繫。對於孩子交際能力的培養我給與孩子的就是幾句話:謙虛、不驕不躁,去發現他人比你優秀的地方,心懷感恩之心。

  四、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說到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如是說來增強家長的知識面。當今社會電子產品以及電子裝置太多,不讓孩子接觸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樣,堵不如疏。讓孩子去接觸電子裝置,引導孩子在網路上去接觸有教育意義的動畫以及遊戲軟體。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遊戲軟體是“悟空識字”,動畫類的:“福鼠三十六計、哈利學前班、唐詩三百首”,這些東西需要家長陪伴著孩子去看,家長自己必須知道里面所講的內容,並能在孩子產生疑問的時候,能夠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問。對於孩子的閱讀能力,我並不贊成讓孩子睡前看書,因為看書是一種有意識活動,睡前大腦應該適當放鬆。孩子接觸事物比較少看完書大腦會處於高度的思考狀態,不利於睡眠。我一般會在睡前讓孩子聽聽比較舒緩的古琴曲,讓孩子早點休息,睡足10個小時。早上起床,我會讓孩子朗誦課文或者孩子感興趣的書,這樣既讓孩子增強了閱讀能力還鍛鍊了孩子的朗誦能力。總之,老師和家長互相協作,“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孩子缺少自主學習能力,老師給我們一個方向,家長要順著老師所給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並吸收所學習到的知識。、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願意上學,喜歡上學,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14

  大班幼兒即將“畢業”,升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幼兒能能否很快地適應小學生活,完成階段性轉變,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尤為關鍵。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向小學教育模式轉變的過渡性階段,是小學教育的開始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主要目的在於: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地適應小學學習生活;二是透過學習,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學期,我們幼兒園大班成立了"幼小銜接"小組,並積極開展研討會,制定幼小銜接具體計劃,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幼小聯手,實現幼兒向小學生順利過渡。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呢?我們主要採取以下幾個措施:

  1、我園建立了合理的幼小銜接制度

  我園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進展情況,加強幼兒園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為家長提供各種有價值的資料。

  2、時間上與小學作息時間互相靠攏

  按規定幼兒園大班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鐘左右,以遊戲的方式開展,注重動靜交替,注重幼兒活動參與;而小學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靜多動少,並且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課堂紀律。因此,對很多一年級小學生來講,這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這時孩子對小學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會破滅,心裡開始失望。為了緩解這種情況,幼兒園適當延長了集體活動時間,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四十分鐘左右,課後並安排孩子1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逐步使幼兒在心理、時間概念上做好準備。

  3、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

  大班教師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加強幼兒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語言和閱讀能力的培養、注意力的培養、心理素質和人格的培養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等。

  其次在大班後期還可以對幼兒進行專門的語言、數字訓練和指導,還可以組織大班年級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組織幼兒觀看有關錄影等。

  4、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

  為了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後,教師制訂了“今天我值日”計劃,給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現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負責澆水,有些孩子會粗心大意,忘記照料自然角,對此,教師採用“小紅花”的激勵形式,鼓勵幼兒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務。對於整理玩具、圖書角、學習用品等事情,我們也很重視,鼓勵孩子認真仔細地完成,最後對認真完成任務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現在,大班幼兒的責任感明顯增強,完成任務由老師提醒變成幼兒間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覺完成。

  總之,老師和家長要積極配合,增進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共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使幼兒願意上學,喜歡上學,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15

  為了能更好地讓孩子適應小學的生活,作為家長,我們也是多方取經,與身邊家裡有小學生的朋友多交流,瞭解小學生在學校的日常學習情況,同時結合自家孩子的情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興趣,讓學習成為常態化,讓學習成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第一,為孩子營造學習的環境,透過言傳身教,告訴孩子,學習並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媽媽也是要學習,學習是一件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恆,一件終身受益的事情,我們作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書,陪孩子一起學習,透過良好的氛圍,將學習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時,在平時的生活中,告訴孩子學習、吃飯、睡覺一樣,是我們每天必須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強化孩子學習的意識。

  2、第二,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透過孩子的興趣,找準切入點,讓孩子意識到學習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說,識字以後,可以自己讀書,不需要爸爸媽媽有時間才能給他講故事,想看故事書,自己在家隨時可以看,讓孩子意識到透過學習他可以獲得很多東西,讓他更有動力去學習。當孩子意識到了學習的好處時,自然學習不會成為他的敵人,就會從被動你要他學,成為我想學,至少現在哆哆對於識字這件事情是沒有任何的抗拒,會經常主動問這個字怎麼讀,因為他愛看書,想看書,就要識字,自然看的書多了,識字也就會更多,還會引以為豪的說爸爸媽媽的書上面的字他也認識。其實,這時候他已經意識到識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為只有不斷的多識字,他才能看更多的書。

  3、第三,習慣的養成,這是最難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為之努力的。因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在玩具與書本之間,孩子肯定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就像我們大人在手機與書本之間,大部分人會選擇手機一樣,因為畢竟書本是枯燥的。那麼習慣的養成更顯的尤為重要,我們要透過習慣的養成來讓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這是我們家長必須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何況是對自己的孩子呢。在這事情上,我也並沒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歲多的時候,我就開始讓他學習一些文化知識,畢竟初為人母,自己也需要學習,在堅持和孩子學習溝通上,都沒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的態度也不是很好,因為內心的焦急,總是看重孩子學習的結果,在無形中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後來也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調整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學習是需要細水長流,不能急於一時,放平心態,學會享受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陪孩子一起養成每天學習的習慣,讓你的陪伴幫助孩子渡過一個個枯燥難熬的前期學習階段,這個階段大約會持續一個月,當我們順利的渡過這個一個月,雖然孩子有時候也會有不愛學習的時候,但是學習已經成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對於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不會有太多的抗拒。

  4、第四,增加學習的趣味,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孩子的天性還是玩,我們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透過和孩子的互動,讓孩子知道學習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讓孩子看到學習的多面性,激發孩子探索學習的奧秘。還拿識字為例,我會和哆哆玩識字比賽,看誰認識的字多,互換角色,我們雖然作為家長,但是在學習面前我們是平等的,我會讓哆哆當提問人,我來回答,然後我故意答錯,然後他很有成就感的說他認識,讓孩子在這種小遊戲中體會到學習給他帶來的小小“成功感”。

  5、第五,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對於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我們都可以具體的提出來,並適時的給予鼓勵,告訴他,他很優秀,不斷給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當然,如果表現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評,獎罰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畢竟上小學以後,面對學業的壓力,他們會來自於各方面的比較,突如其來的變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時的轉變,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勵和讚揚會讓孩子更加陽光,但是一定要告訴他做錯事是要承擔責任,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6、第六,做最充足的準備,在家的日常學習對於文化知識的儲備畢竟有限,7月份我們也為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幫助孩子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做好入學準備,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小學生活。除此以外,我們在孩子這三年的幼兒園學習生活中,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報過樂高,英語和跆拳道,經過1年多的學習,孩子無論在智力開發還是學習習慣養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總而言之,孩子的學習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需要我們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後,自主學習才能實現,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一直堅定的陪伴孩子,在我們的陪伴中,也會告訴孩子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堅持做的一件事。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16

  新學期就要開始了,父母要幫助孩子順利從假期生活過渡到幼兒園生活,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劉雲豔教授曾說過:“幼小銜接從入園第一天就開始了。”有效的幼小銜接必定“以兒童為中心”,應該是一種關注兒童的學習習慣、培育主動性和調控性的學習品質,引導兒童學會學習、提升問題解決與創新實踐能力。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處於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學童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展特徵,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於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園和小學是兩種不同型別的教育機構。它們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行為等許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幼兒園以遊戲為主,注重將教學內容滲透到遊戲中,午睡時間較長,沒有許多的規章制度制約著他們。而小學卻是以學習為主,孩子大多透過例題來學習知識,知識的遷移能力需要很強。一進校門就有許多的規章制度,如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範等,時間一長,孩子對新校園的新鮮感就減少了,不能像幼兒園那樣自由,不能經常畫畫,還要做作業。課間十分鐘自己不會安排,從而開始厭學。

  作為父母要做到,孩子的學習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階段該學什麼,怎麼學習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強加於孩子。這樣會適得其反。片面的、單一的銜接內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學的適應能力,反而使幼兒很難去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們的一些社會行為是在幼兒園時就養成的。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加上學習能力的過度,孩子才能真正地實現幼小銜接。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17

  被通知去聽了一場關於科學做好“幼小銜接”的講座,報著嘗試的態度去聽,卻有了受益匪淺的感悟。教養孩子是一門學問,陪伴孩子更是一種修煉。成長,是雙向的!

  記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兒園,我激動地整夜無眠。第一次看她邁入幼兒園大門,我已在遠處泣不成聲。還記得當初的落寞,還記得當時的承諾。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覺得好性格好習慣的培養要比成績單上的數字重要的多,雖然這與傳統觀念有些背道而馳,但是幼兒園期間我對孩子的要求就停留到此,嘗試過就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雖然我的要求沒有那麼高,但是經過幾年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回報”給我的卻是太多的驚喜和意外。

  而今,即將進入小學,我的觀念有了稍微的改變。從之前性格的培養,到了現在自律的加強。我是一個自律性比較差的媽媽,一直以來都是隨心所欲的做所有的事情。在鍛鍊孩子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約束著自己。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指導。

  關於困難:

  講座中,老師提到幼小銜接過程中要注意三個適應:身體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回家後第一件事就做了一份近期的作息時間表,令我萬萬沒想到是,她把作息表很認真的貼到門上,非常認真的執行。這一點,令我感到萬分慚愧。社會適應能力我沒有太多的擔心,但是細節方面還是需要更好的把控。之前有培養孩子理財的經歷,卻因忙碌而夭折。講座結束後,又做了詳細的計劃並實施。彌補之前的不足,應該以堅持為前提。學習適應是我比較擔心的問題,前輩媽媽們都反應說現在小學作業都比較多,現在孩子偶爾寫字多了也會嚷著手疼。之前以為是為了逃避書寫,後來查閱相關資料才知道,孩子手腕的協調力量與手指協調力量沒有得到平衡發展,孩子寫字多了是會容易感覺手腕痛手指酸。這種痠痛就是手部肌肉群與手臂肌肉群負荷過大造成的。從幼兒園沒有作業過渡到小學的多門學科,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於成長:

  講座中,老師用“修煉”詮釋了這個版塊,這讓我不由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一本書《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裡面列舉了種種問題爸媽。之前看過之後特地拿出這本書和朋友們一起探討,對號入座,幾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這或許也是現在家長都存在的一個通病。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學會放慢孩子的速度,用等待、堅守與信任的心來看待孩子,讓節奏慢下來,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生活節奏,學會放手,讓孩子自由的飛翔,教與養,我們和孩子一起行走在成長的路上。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18

  幼小銜接顧名思義,是幼兒園進入小學的第一步,幼小銜接這個重要的轉折點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有效的幼小銜接必定是“以兒童為中心”的,引導兒童學會學習、提升問題解決與創新實踐能力,使孩子順利渡過幼兒園到小學生活的過渡期,為孩子的小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鼓勵孩子上小學,激發他們的嚮往之情。

  其實一般來說6歲左右的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具備了上小學的條件,他們內心對於小學是非常向往的,他們會羨慕戴著紅領巾揹著書包上學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書包,新的鉛筆盒,新的衣服,時時刻刻都流露出對小學的嚮往之情。

  家長在這個時候要特別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態,積極鼓勵孩子上小學,時常以鼓勵的口語激發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嚮往之情,例如家長可以這樣說:“寶寶真棒,寶寶長大了要上小學了!”,讓孩子對於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充滿期待,也感到光榮和自豪。

  家長也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帶孩子到小學的校園裡面逛一逛,走一走,讓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學的校園和氛圍,見到校園裡的小學生,也可以趁機教育孩子,激勵他們:“以後你也會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樣,在小學的校園裡面認字,數數,學很多知識,你也會跟他們一樣聰明一樣棒!”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裡面孩子過的是一種被照顧著的集體生活,幼兒園的老師整天都跟著,吃飯、穿衣服、繫鞋帶、上廁所,老師都會看護周到,及時給予幫助。但是進入小學後,則是相對獨立地生活,孩子必須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學會照顧自己,自己繫鞋帶、穿衣服、上廁所。這時候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小學也有很多學生守則,學校規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自控能力。

  作為家長,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寵孩子,什麼事情都替他們打理好,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繫鞋帶、如廁,自己的玩具學習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家長們也不要急著幫孩子解決,先引導他們,然後讓他們想辦法去解決。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性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對於他們以後進入小學甚至是以後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家長不能隨時隨地看護陪伴著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需要自己去處理他們遇到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上的問題。

  此外,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規則和獎罰制度。這對於他們培養自控能力和良好的習慣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

  相對於幼兒園,小學生活更加獨立,自主和多變,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他順利、成功地展開新的校園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有效的幼小銜接不僅僅是大班下學期或者這學期內某一個月的目標,而應該是幼兒園三年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時期的目標。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見面,消除孩子對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讓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讓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溝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領導者,增強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見聞,誘導孩子也學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心聲,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長還可以讓孩子邀請他們的小夥伴到家裡做客,讓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夥伴。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19

  天上午的幼小銜接講座,園長主要講了幼兒園階段與小學階段的不同以及家長和孩子需要在家裡準備的相關工作,聽了以後覺得非常接地氣,受益匪淺。

  幼兒園與小學階段完全不同,幼兒園教養並重,主題遊戲較多,小夥伴固定,朝夕相處,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學時間彈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對較寬鬆;而小學以學科學習為主,規範學科,限時課堂,格式作業,老師相對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沒有午睡,沒有加餐,相對較嚴格,所以在幼小銜接階段,各項習慣和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呢?

  1、首先要給孩子一種期待感,讓孩子覺得我馬上就要變成一個小學生了,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因為長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級驕傲的事情。

  2、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時間,遊戲時間,閱讀時間,做家務時間,與家人共處時間,作業時間。有句話說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先變成那樣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父母也早睡早起,這樣就以身作則的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自律。

  3、家庭環境:在家裡爸爸媽媽要做好環境建設,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書桌,父母以身作則,平時也多看書學習,變陪讀為共讀;在家裡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說謝謝,你好等文明語,和睦相處,關愛彼此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學習習慣:八個力的培養: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閱讀能力,說的能力,做的能力。培養觀察力,可以多觀察身邊的細小事物,找不同,擺積木,報些興趣班如音樂,多做家務,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堅持力,多讀書。

  5、其他能力培養:如獨立自主的能力,獨立完成作業,面對挫折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精神專注能力,能坐的住,鍛鍊身體,有固定的體能訓練,負責任的意識,社會公德意識,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等。

  聽完真心覺得家長的責任重大,育兒就是一場修行,期待我們都變得更好,再次謝謝幼兒園舉辦的這場活動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20

  近幾年來,幼小銜接一直都是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如何實現幼兒順利的過渡到小學學習生活,幼兒教師、小學教師以及家長都應該作出相應的努力。而此次鎮托幼辦聯合小學,共同開展的幼小銜接活動讓我感受頗多。

  銜接、銜接,就是幼兒與小學生、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的聯絡交流與溝通。小學教師經常走進幼兒園,面對天真活潑的孩子,喜愛之情充滿心中,對於他們的常規習性也會有充分的認識。幼兒也會對這些和藹可親的老師留下美好的印象,進而在幼兒升入小學時,教師與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適應。幼兒教師帶領孩子走進小學也是幼小銜接活動的重點內容,如何做到形式豐富多彩、效果明顯,這就需要小學幼兒園彼此之間,老師之間的溝通、配合默契。幼兒教師安全有序的帶領孩子進入小學,參觀校園,孩子與小學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許會在一年級的隊伍中發現曾經的幼兒園的好朋友。他們已經先一步開始了小學生生涯,在羨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著自己要馬上進入小學。看看他們的課間十分鐘,聽聽他們的上課,感受一下小學生活的氛圍。

  這裡我想要說一下,幼兒與幼兒教師聽小學生的課,是要聽什麼呢?從兩點來說,幼兒“看”比“聽”多,看看小學生坐的多好,回答問題時站的多好,沒有亂下座位的、沒有說悄悄話的,大家都在認認真真的聽老師講課,仔仔細細的做練習。讓幼兒心中牢記小學的課堂形式,因而在幼兒園大班的課堂活動中儘量模範。幼兒教師聽看並重,聽小學教師的講課內容是什麼,方法是怎樣的,如何做到讓孩子穩穩坐在座位上,從而幼兒教師瞭解到在大班一個月的幼小銜接過渡期應該怎樣開展教學活動。看看小學生們的常規,比較自己幼兒的差距,進而改進。

  幼小銜接研討會直接交流討論,小學主任、一年級老師直接提出建議,加強幼兒習性的培養,生活上、學習上的良好習慣的養成訓練,例如:會排隊走、上廁所有序,會正確的拿筆、看書姿勢正確等,這些看似小而容易,卻是重要而繁瑣。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學習習慣會讓幼兒最快的適應小學生活,學習習慣的良好有助於在小學課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聽課,學習成績自然不會落後。而習慣養成需要幼兒教師不斷的重複糾正,幼兒的可塑性很強,給以他什麼影響,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因而習性培養重於一切。

  我們在講述幼小銜接這一主題時,主要關注幼兒園與小學這兩個方面,人們往往會忽略家長的作用。我一直認為家長的影響作用和教師作用是並重的,因而需要幼兒園學校進行宣傳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利用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讓家長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家校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援,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21

  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的學習為主的教育,兩者的這種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兒童身心的調整來適應,這種適應的調整就是幼小銜接的主要任務,幼小銜接過程做的不好,在孩子入學後會造成孩子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種種問題,身體上的不良反應是,孩子會容易疲憊,食慾不振,精神狀態差,心理上壓力大,自卑,厭學,社會適應性方面表現出孤僻,不敢跟人說話,不愛與同學溝通。這些問題都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有很大影響。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可以讓孩子更快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裡面孩子過的是一種被照顧著的集體生活,幼兒園的老師整天都跟著,吃飯、穿衣服、繫鞋帶、上廁所,老師都會看護周到,及時給予幫助。但是進入小學後,則是相對獨立的生活,孩子必須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學會照顧自己,自己繫鞋帶、穿衣服、上廁所。這時候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小學也有很多學生守則,學校規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自控能力。

  我們知道幼小銜接對於家長、老師還有孩子們來說都是很難的,那麼如何讓孩子能夠很好地度過幼小銜接,對於老師們來說也是一個難題。但是根據國家的要求是不允許幼兒園教授拼音等內容,可是現實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家長對於幼兒園教授拼音是有很大需求的,那麼如何能既不違反國家的要求,又能夠滿足家長的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今天的專家直播中,蒲磊老師很全面的為我們解決了這些問題。那就是運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接觸拼音、漢字、數學,這樣的方式既不失樂趣又能滿足家長的需求同時也不違反國家的要求,更符合幼兒的發展,老師們也會教得輕鬆。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能將這樣的方式運用到各個學科各個領域。真正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22

  有幸參加了學校的幼小銜接的家長會,每次開家長會,我都收穫很多,不僅加深了對學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認同,也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受益匪淺。幼兒園和小學畢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孩子們究竟會不會適應未來的生活,是我們家長們行動的時刻了。從心理疏導、習慣培養、知識與物質儲備,都應該著手努力了,為的是讓孩子能很好地過度好幼小銜接這一段日子。從現在開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種種計劃,陪伴兒子,和他一起成長,希望順利完成過渡。各班老師既向家長彙報了孩子們近階段的進步和不足,同時也提出了本學期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長配合的注意事項,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援的基礎上實現家園共育。此次幼小銜接家長會,為家長提供了專業的建議與指導,促使家長在教育理念、引導方式等方面與幼兒園、小學達成一致,攜手共進!

  大班的這學期是小朋友們告別幼兒時代邁向小學的最後時期,也是關鍵的調整時期,本次邀請了常青第一小學的優秀教師李萍,當他在臺上深入淺出、專業、真誠的交流下,家長們靜靜的聽,專心的記筆記,會議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淺,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兒園不僅是孩子們的學習、成長的樂園,更是家長們學習、收穫的家園。

  過李老師的詳細講解,從各個角度、全面地講解了幼小銜接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學習問題,應對的方法,家長們對待孩子學習的心態,孩子們的上小學後的情況等等,李老師透過分享自己的育兒經歷,傳授了非常的實用、有效的學習方法,讓我們感觸頗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兒階段家長們更多的是把精力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長,保證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給了學校和家裡的長輩們,很少有針對性對孩子在學習習慣、思維、禮儀等方面的培養,而到了小學階段,李老師提到“這個是我們生活知識學習的階段”,在這裡不僅需要學習數學、語文、禮儀、天文、地理等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因為有了這些知識才能保證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長們對於小學階段來說家長們應該是家庭教師的角色更多一些,不僅需要對孩子們學習習慣、思維習慣、搞挫能力、獨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護能力方面培養,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孩子們學習的信心,教給他學習的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經過去年家長會後,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已有針對性地對孩子們進行了幼小銜接的學習、鍛鍊以及提高,讓孩子和家長們充分的得到了學習和調整(桐桐現在做到了每天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業),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會努力的培養桐桐的拼音、基本的數學、識字方面,當然首要一點是興趣,做到不強迫學習,相信在三位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會順利的渡過這個難忘而又充實的大班生活,讓孩子們可以更快地適應小學的生活、更健康的成長,謝謝!

  聽了於老師關於幼小銜接講座後。我把聽到的一些可供採用的舉措跟大家分享,希望對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長有幫助。

  幼小銜接培養習慣是關鍵。蒙臺梭利教育有這樣一個原理:教育效果具有爆發式特徵。只要我們透過合理、正確的教學方式,就可以為孩子儲蓄大量的、進一步爆發的、快速成長的、具備更久遠競爭力的基礎。

  一,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要為孩子構建和諧的環境,做孩子的表率。還有一點是督促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只有鍛鍊好身體,才有進行文化學習的資本。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一、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小學生活內容的變化;師生關係的變化;教學方法的變化。父母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變化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才能在各方面輔助老師為孩子科學地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二、從各方面切實做好大班幼兒的入學準備工作

  第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我們要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

  第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要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他人信任你,才給你佈置任務,培養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並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並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

  第三,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給幼兒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他人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家長配合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揀菜等。

  第四、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園是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麼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習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著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第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走進小學,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同時父母應避免以下傾向:

  1、對孩子期望過高。

  2、對孩子過分保護或包辦代替,不僅影響孩子獨立性責任感的形成,還會使孩子事事依賴、自信心降低。

  3、父母千萬不能進入讓孩子提早接受具體課本知識的誤區,而應重視孩子進行認、讀、算背後的智慧發展。

  1.幼小銜接家長會感受

  參加了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家長會,感覺受益匪淺。瞭解學習習慣早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認真傾聽老師和家長的要求、教孩子理解老師和父母的要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做事拖拉、養成閱讀背誦的習慣。

  瞭解了五大能力培養最重要:語言與專注力、區分玩具與學習、課堂行為、時間觀念、作業行為與任務意識。如:透過語言與專注力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把聽覺材料快速地讀出來,聲音響亮,吐字清晰。透過區分遊戲與學習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正確的區分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玩。

  能夠正確的區分兩者之間的關係。透過課堂行為的訓練,使孩子能夠養成正確的上課、舉手、站立、坐姿、翻書、讀書、做筆記以及下課等課堂行為,按照正確的課堂行為要求完成課堂內容的學習。透過時間觀念的訓練,使孩子學會認識時間,學會整點與半點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時間,並會制定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時間表。

  2.幼小銜接家長會體會和建議

  要更多地與老師溝通。尤其是現在大班階段,要求嚴格了,要學的東西也多了,家長主動與老師溝通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單獨預約老師進行溝通,估計時間上不允許,家長忙老師也忙。其實可以在接送小孩的時候進行溝通,不要一送到幼兒園或者一接到小孩就馬上離開,稍停一下,多跟老師聊幾句,這樣的溝通還是很有效的。

  要更多地支援老師的工作。大班的教學任務相對更重,要求更嚴,家長的理解是對老師的最大支援。建議以班為單位,利用週六日的時間,以自願報名的形式,組織班上的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外出活動交流。

  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一般最後都要進行結束性的總結,如:本次活動促進了家庭與幼兒園的聯絡,不但讓家長更進一步瞭解幼兒園,瞭解自己的孩子在園狀況,重要的是獲取了很多讓自己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必需的知識:要從時間上互相靠攏,學習習慣和常規要求互相銜接,生活自理能力上互相銜接、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等……能更好的協助孩子們踏上新的起點,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小學生。

  3.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的結語

  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主要內容可以會議的主要內容上介紹,如:從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兒園安排幼小銜接的一系列活動安排,接下來,老師圍繞“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小學新課程的特點、聚焦習慣、家長準備”等四個方面給家長上了一堂“幼小銜接的有效性”的課。家長們紛紛表示了自己受益匪淺。也可以從轉變家長觀念,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的方面來寫。

  幼小銜接家長會,可以使家長了解幼兒園在開展幼小銜接活動的工作內容與情況,更好的進行家園共育,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包括了相當豐富的內容,如可以總結家長的來園情況,向家長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家長是如何回應的,家長有哪些方面的要求,以及本次幼小銜接家長會的效果等等。

  本著提高認識,鍛鍊意志,發展能力這一原則,注重家園配合,一日活動的滲透和環境的潛移默化影響在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作用,在轉變家長教育觀念的同時,創設大量行為實踐機會,創設教育途徑來引導和促進幼兒社會性適應由知到行的轉化,從而形成一種習慣,一種能力。

  如:透過本次家長會,我們幫助家長更新、端正、樹立了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這是幼小銜接教育成功的首要保證。為家長分析出現銜接“陡坡”的原因。比較分析了幼兒園與學校兩類教育機構的差異以及因家庭教育的誤區形成的銜接“陡坡”使家長認識到幼小銜接教育的重要性和著眼點。

  幼師培訓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篇23

  起初看到這個講座預告的時候,想想孩子剛上小班,感到有點早。但聽過之後,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時有效。歐陽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幼教老師,她所講述的內容正是我們很多家長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老師提到的四個誤區,就是我們家長常常容易踩到的雷點,尤其那句“孩子小腳穿大鞋,不僅跑步不快,還可能出現問題”,深入淺出的講述了幼小銜接中錯誤行為的危害。透過這次講座的學習,我對正處在小班的孩子有關幼小銜接方面的感悟如下。

  一、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一個好生活習慣,對於孩子的成長很關鍵,尤其進入小學後,在僅僅幾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裡,孩子們要完成喝水、小便、放鬆調節自己等多項內容,容易出現下課了只顧著玩,而不去大小便,久之對學習和生活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而這個習慣與我們家長有很大關係。由於對孩子的溺愛、自己焦急的心態,每當孩子慢騰騰地穿衣、洗臉、吃飯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去幫助她完成。現在深刻明白,小班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更是對以後幼小銜接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因此一定要養成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夠的耐心等待,給孩子時間和機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幼兒做好入學後獨立生活的準備。

  二、幫助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小班的孩子還小,不能獨立完成閱讀,因此堅持親子閱讀尤為重要。從上幼兒園開始,根據老師的要求,每天抽出半個小時,陪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故事等書,不僅讓孩子沉浸在書的海洋、增長了知識,還增進親子關係,更是讓孩子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以後上小學養成閱讀習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幫助幼兒養成學會傾聽的好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擔心孩子們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不斷地提醒孩子們注意這樣、注意那樣,家長不由自主的就變成了一個愛嘮叨的人,一句話說上好幾遍。如,洗手時反覆強調如何正確洗手,收玩具時不停的教導如何放置玩具等,結果孩子們會產生依賴性。聽不清要求沒關係,反正一會兒媽媽還會說的。因此進入小學後,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還包括由於聽不懂老師提出的要求,孩子不會傾聽,不能夠抓住老師說話的重點。所以在生活中我們還要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覆提醒,使督促幼兒形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