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精選13篇)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精選13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5月25日,在中心學校領導的安排下,我有幸參加了樅陽縣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活動,觀摩了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並聆聽了專家的精彩點評及講座,使我悟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收穫了很多。以下就從五個方面談談本人的認識和體會:

  第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激趣匯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為教學服務。例如:童平香老師在教授《棉花姑娘》時,圍繞著插圖——棉花姑娘笑與哭之間的對比,去引起學生的注意,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再適時地匯入新知,這樣做既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為課堂教學創造了愉悅的氛圍和情境。

  第二,運用了啟發性的原則。即教師在課堂上從教材的實際出發,根據知識間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認知順序,有計劃地設定有內在聯絡、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問題系統,使學生的思路地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徐徐展開、不斷深入。

  第三,正確對待教材,用好、用足教材。以前的優質課、公開課都願意重新創造教材,這一現象至今還影響著我們,課改的教材都來自一線的教師和專家,經過嚴格的層層論證和審批才透過的,具有普遍性和推廣性。作為實驗教師,我們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礎上,再作創新。這次聽到的兩節課,只是不同的教師,在引滲入滲出課題時各有不同,但在入行新知學習時,同樣創造了精彩的課堂。既然他們都這樣尊重教材,不輕易拋開教材,我們就更應該腳踏實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第四,討論交流的主體是學生。合作交流是數學重要的學習方式,以前聽課觀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師生的對話,老師對學生彙報進行彙總或評價訂正。重形式,重結果,輕學生思維的碰撞和交流。

  第五,教學課件製作精良,整節課都以多媒體資料貫穿的,充分利用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多媒體展示資料既生動又形象,課堂上節省了時間,又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聽後聯想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想了很多,例如:平日的課堂上,我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當做學生

  去體驗自己的教學過程,而從這些老師身上學到了這些。

  總之,平時一定要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授課能力,多聽同任教師的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取得好成績。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我非常幸運地參加了一年級語文在南海中心小學舉行的視導研討工作。在這兩天的時間裡,我聆聽了鄧老師的精彩識字教學,被鄧老師的風采深深折服。課堂上鄧師們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變化無常的教學風格,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這兩天的時間內,對於鄧老師來說應該是個棘手的挑戰。經過上課、說課、評課,再次吸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修改備課上課,這兩堂課雖是同一個課題,但卻不難看出鄧老師上得一次比一次好。可看出鄧老師在短短的時間內磨課的精心與用心。

  教學是涉及教師與學生雙邊的活動過程。因此,聽課時我要關注鄧老師教的活動,還關注了學生學的情況。鄧老師對教材的鑽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令我刮目相看。再看學生的學,學生的課堂表現非常好,整個課堂的參與率的非常高,學習氛圍很濃厚,學生的養成習慣非常到位,整個課堂,學生在鄧老師的引導下努力,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和“心到”。

  教學是一種學習活動,其本質是學而不是教。在第二次上課,鄧老師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展開的,因此在關注教與學雙邊活動時,鄧老師做到了關注學生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活動。

  此次教研活動開展比較成功,研究,取長補短,準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並結合自己教學實際,吸收他人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

  教具的準備恰到好處:一堂課的成功與否,教具準備非常關鍵,如果你準備的教具,孩子感興趣,願意去了解它,認識它,那麼你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龔竹老師的課件《動物怎樣過冬》形象逼真,孩子們通對原有經驗的再現與課件進行比較,更加清楚的瞭解了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是冬眠過冬、哪些動物是儲存食物過冬、哪些動物是加厚皮毛過冬等。周菊玲老師《圖形找家》設計的圓嘴吧的貓、正方形嘴巴的豬讓孩子進一步瞭解圖形的特徵。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粗淺體會,當然,還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刻苦鑽研教材,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篇3

  根據學校本年度校本培訓工作的部署,要求各教師按照相應的學科,在網上觀看優質教育資源教學錄影,觀看後,要進行參加研討評論。近期,我按照學校的相關要求,觀看了呂老師上的《百分數的應用》這堂課,覺得非常精彩,非常成功,我看了這堂課後受益頗多,感受特深:

  (1)呂老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先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在情境中引入新知,再根據生活實際給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去思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堂中去,展開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2)數學起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呂老師在傳授新課時能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找出百分數並加以理解,還透過百分數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在整堂課學習活動中,老師自始至終從不包辦、插手、干預學生的學習,只起到了引領、啟發、共同探究的作用。

  (3)呂老師在設計課堂訓練時,非常靈巧,從多層次的練習中鞏固新知,讓知識的運用得到了延伸,既培養了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教師透過巧妙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學習與訓練中,達到了知識與道德,數學與方法,鞏固與應用的有機結合。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篇4

  7月下旬,我們黃xx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員們赴xx參加第四屆xx省班主任工作論壇。這個由xx省中小學德育研究會主辦,上海市中小學德育研究協會友情支援的論壇,特邀了李小魯、韓東才、李家成、趙福江等等著名的教育專家以及各個城市的名班主任,開展各種講座和專題報告。所以我們對這次能到xx學習先進的班主任教育理念,與來自各地的優秀班主任交流學習充滿了期待。

  在論壇過程中,我們聽了李家成教授的《建設新集體 培育新個人》、趙福江主編的《全媒體時代班主任面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李小魯教授的《全媒體時代教師的素質》、李季教授的《全媒體時代與泛在教育》的講座,還是各位名班主任的開題報告,如鄭學明老師的《樸素的教育最迷人》、鍾傑老師的《德育教程化是實施班級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徑》、吳壯勇老師的《班級管理網路化---班主任怎麼做》、高敏老師的《巧用家長資源 助力班級發展》等等。使得我們在短短的三天內學習頗多,感觸良深,為之後我們的班主任工作提供理論和實踐的各種指導。以下是我在培訓過程中的一些心得。

  一、全媒體時代的到臨

  幾位專家、教授都提到,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已完成從單媒體-多媒體-全媒體時代的演變。當下形勢下,班主任這個角色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青少年們也無時不刻地被影響著。趙福江教授說,全媒體時代班主任素質和技能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優秀班主任有應對挑戰的智慧,把握“愛”的本質,改進中國式的班級管理,自覺構建新型家校關係。同時也需要教育政策、教育理念、社會環境輿論以及學校專業的支援。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構建適應全媒體時代的班主任核心素養(工作體系、經驗體系、思想體系),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二、全媒體時代班主任的核心能力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來臨,班主任應主動適應,用網際網路+教育的方式,從傳統班主任管理、看班、帶班到全媒體時代班主任工作跨時空、跨專業技能的轉移。就如何參與建設校本德育課程,實現班主任理論、價值、能力引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學生綜合素養評價融入德育校本課程實踐化,實現核心能力的總體提升。賈高見老師的《公民教育視野下的班級管理與教育》,吳壯勇老師的《班級管理網路化---班主任怎麼做》和高敏老師的《巧用家長資源 助力班級發展》用他們精彩的例項都給我們展示了實際操作。而鍾傑老師的《德育課程化是實施班級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徑》更是用大量的優秀課例,展示了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在全媒體時代下,利用各種資源實現班會課德育功能的最大化。例如她的點亮學生心燈的課程,即男女生生命成長課程,細緻地分為初級、中級、高階共44個課程,從系統性、針對性、目的性、延續性、多樣性、豐富性、趣味性和實效性8個方面去設計,連結各種電影、音樂、書籍、活動。使我們大開眼界、大有收穫。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優秀的班主任應對教育物件實施影響的同時,更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必須不斷地學習有關知識,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榜樣。班主任工作是瑣碎的,但意義卻很重大。新的時代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向我們提出了新的理念。我們要用真心、動真情、做真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魅力的人,一個新型魅力班主任。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篇5

  課堂,是我們每一個教師必須堅守的陣地,而贏在課堂,則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共同的追求。11月2日,我參加了在育才中學舉辦的初中語文教師“備課攻略”教學研討觀摩活動。培訓的時間雖然只有一天,但內容安排很豐富,專家課堂示範與講座相結合,令我受益匪淺。

  其中觀摩了由z兩位老師為我們學員開設的示範課《皇帝的新裝》、《敘事作文的選材》等。這一個個靈動的課堂,專家那充滿智慧的教學語言,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就像一面鏡子,讓我看到自身的不足。反思平時的教學工作,很多時候,我們的課堂成了 “一言堂”, 氣氛沉悶,老師說的口乾舌燥,學生聽得莫名其妙。究其原因,除了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外,更主要的還是課前準備的不充分。編寫教案時為了趕進度,湊數量,只是粗線條的對教材進行鑽研,更別提對學生的研究了。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教學時很難找到學生的興奮點,自然是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能力不足勤奮補,要贏在課堂,我們還得狠下功夫從備課入手。

  此次培訓中心還為我們安排了幾次規格較高的講座。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由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z老師主講的《從文字解讀到教學設計》和寧波市江東區教育局教研室z主講的《漢語形象觀照下的閱讀教學》兩場講座。他們為我們今後的語文備課指點了迷津。

  從事語文教學這麼多年了,最讓我頭疼的還是作文教學。每到佈置週記時,看到孩子們那緊蹙的眉頭,一臉的無奈,我也時常感到愛莫能助。當前孩子作文的一大現狀問是語言基本功不強,詞彙不豐富,怕寫作文,沒內容寫或記流水賬、寫不具體、文理不通。針對這一現象,z老師為我們指出了習作教學的另一條途徑:聽寫作文。顧名思義,聽寫作文就是教師讀,學生寫。儘管他更適合於習作起始階段的中年級,但對於我們高年級同樣適用,尤其是我們後進生的作文指導。聽寫作文把聽、說、寫、改有機的結合起來,其中有聽說能力、理解能力、修改文章能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多種能力的綜合訓練。同時,他降低了習作難度,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心理。再說,聽寫的範文大多出自他們同齡人之手,更令他們感到親切熟悉,而且能啟用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培養後進生習作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如果我們能結合習作要求,隔三差五的進行集積累、感悟、運用於一身的聽寫作文練習,幫助學生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積累大量的語言素材,我們學生的作文水平一定可以很快的上升一個層次。

  總之,不論是閱讀教學,還是作文教學,贏在課堂,讓我們從備課做起;贏在課堂,讓我們從走進教室的那一刻做起。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篇6

  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研活動。這些活動為我們提供了各類豐富的專題講座、課例觀摩,使本來枯燥的學習、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易懂,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學習的空間,而實時影片教學更是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課堂的藝術。教研的活動學習,是對教育思想的洗禮和昇華,也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升。透過與同行們的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發現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也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責任,樹立科學的教育觀。

  教師不僅是照亮別人的“蠟燭”,更是不斷充電的“長明燈”。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我們利用現代教育資源,擺正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形象,教師不再只是課程的執行者,而且還是課程的建設者、開發者、創造者,是課程實施中問題的協商者、解決者,改變了傳統的授業、解惑的角色,以適應新時代的挑戰。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不能滿足於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為“長流水”,長流常新,永無止境,教師教書育人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追求新知的過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的社會道德品質也在一併的傳授給學生。因此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他還要為培養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貢獻。因此,我們要認清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樹立崇高的職業信念,為祖國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石。我們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我們的學生,應給予他們同等的發揮創造的機會,讓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二、對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認識。。

  透過教研學習,真正體會到課堂教學其實也是一種藝術,它要我們教師用心去澆灌,才會開出美好的藝術之花,同時也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教學水平距離名優教師還有很大差別。我雖然教過不同的年級,對所教教材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但體會尚淺。因此在以後執教的過程中著重加強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學理論去備課、備學生,去研究習題,逐步在課堂教學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學生在課堂四十分鐘能充分接收新的資訊,減少課業負擔,多一些時間去體會。由此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教學價值,儘快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從而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乃至優秀的教師,讓自己的教學生涯也因此而更精彩。

  三、重新認識到語文教學應重視交流與溝通,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重要性,尤其對課堂導人這一方面加強努力。

  古話說得好:“學而無友,孤陋寡聞”。在學習過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無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遠端網路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多種網上交流的方式,除了自學之外,儘可以與同學、教師自由溝通,探討與學習生活有關的各種問題。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是在所難免的,當你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時,應正確分析它們產生的原因,儘可能獲得家人、朋友和教師的關心、支援和鼓勵,多與同學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互相鼓舞學習信心,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消除不良心理影響,有助於激發學習動機,增強學習信心。

  四、學習

  “今天教師的學習狀態,就是明天學生的學習環境。”把學習提高到政治的角度說,對於構建學習型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放低到教師的專業發展層面,教師需要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小學新課程的全面推行,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只有不斷地學習新課程的理念與方法,在思想上認識到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在不斷的學習中成就自己。學習,不僅僅關涉著教師專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教師所面對的是不斷成長中的學生,面對的是渴求學習的學習者,他們不斷成長的心態,不斷變化的學習環境。教師不能一本黃曆翻到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方式,才能談得上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五、反思

  也許眾多的教師認為,這節課我已經講完了,我的教學任務完成了,我大可放心地去休息了。但是,我們的教師有沒有想過,你的教學中還存不存在問題,還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哪些細節問題還沒有處理好,哪些知識還沒有給學生交代清楚,哪些地方做的還不夠好當這些問題擺在教師們面前的時候,正是我們的教師需要反思的時候。反思,有沒有必要反思反思什麼怎麼反思從教學目標出發,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抑或是從知識與理解、技能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學目標的達成;從學生是人、是需要學習的人、是正在成長中的人的角度,反思自己對學生成長的幫助是否足夠,對於學生的評價是否合理;從教師自身專業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學資源是否合理地開發和利用;等等。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器。

  六、嘗試

  當教師學習到了足夠或者還不足夠的新課程教學理念與方法的時候,當教師滿懷信心走出教師培訓的教室的時候,當教師面對著自己的學習者的時候,是教師需要將自己學習到的教學理論運用於教學實踐的時候。也許,我們的教師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顧慮:擔心因自己運用這樣的新的教學方法而影響了學生的學業成績,擔心自己所教班級的成績下滑,害怕在實施新的教學方法出現失敗……也許正是這些擔心,讓我們的教師內心充滿了矛盾,躊躇觀望,日益失去了在教學中進行嘗試的信心,也就失去了教學創新的精神。何必呢嘗試,哪怕是在你的日常教學中嘗試一點點,哪怕你失敗了,不要緊,在反思中去進行教學設計,再去嘗試,總有你成功的一次,總會讓你嚐到成功的甜頭。嘗試,不是拿著你的學生當作你的試驗品,而是你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必由之路。在你反覆的嘗試中,創新思維的火花逐漸點燃。

  創新型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愛,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修養,而且是兒童身心發展,生命成長的原動力,是生命中一種創造性的整合力量。創造性正是誘發兒童創造的潛能。這種愛,在教育上也應是一種“活”的教育,應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中,任想象馳騁,任感情激盪,任思路縱橫,多種想法湧動交匯,學生也就能插上奮飛的翅膀,盡情翱翔。

  透過這些教研活動,讓我如沐春風,受益匪淺。在與同行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交流中,新課程的氣息如一股暖流,衝擊著教師心頭在新課程推行過程中的困惑和疑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陽光燦爛的春天……在這裡,我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理念,一種帶著現代技術投身於教育事業的信念,“教師的一天,學生的一生”這句話道出了教師對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巨大影響。因此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力爭成為一名教育的成功者!善於捕捉教育的機會,發掘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因素,讓學生領悟教師言行中傳遞的真誠、情感、智慧,並將教師的理解、期待、鼓勵內化為努力學習的內驅力。在關愛每一個學生的前提下注重在教學活動中呵護學生學習興趣的萌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從而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精彩!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篇7

  現在是資訊時代,教研活動可以通過錄像進行。前幾天,我觀看了青山鎮八河中心小學六年級語文《寫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學錄影,王蕾蕾老師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匯入自然流暢。王老師以談話的形式匯入,讓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課題。整個過程王老師是圍繞著巴金爺爺為什麼給家鄉的孩子寫信來貫穿,從而引導學生要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品德。整堂課王老師的教態自然、語言流暢,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其次,課堂組織能力好。整堂課王老師都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思路都能跟著老師走完整堂課,師生互動很好,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紀律性強。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在教學的思路上,王老師讓學生透過巴金爺爺寫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中體會到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的關心和熱愛,抒發了要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的情感,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的深刻道理。

  透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語文課程的魅力所在,特別對於我這個剛踏入語文門檻的曾經的數學老師來說。剛接觸這門課程,腦子裡還有太多未知數,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實踐,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篇8

  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未來和希望,為了進一步加強青年教師的隊伍建設,促進年輕教師的迅速成長與提高,鼓勵採用多種方式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水平,帶動和推進整體教學工作邁向一個新的臺階,我校於20XX年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開展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活動,現就本次活動作如下體會:

  一、取得的成效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我校青年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所有參賽教師都非常重視,準備工作細緻認真,教學效果好,達到了“參與、提高、創新”的目的。其餘教師也能積極參與聽課學習,力求使自身得以提高。本次青年教師課堂競賽整體上講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變化

  教師的觀念變了,角色也變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本次課堂教學中教師們都嘗試著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

  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建立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潛能的發揮創設寬鬆的環境。如:李玲玲老師執教的《第八次》,課堂氣氛活躍,教者自如,學者自信,聽者輕鬆,效果很好。這與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平時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是分不開的。 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還注重聯絡生活實際。如:張沁芳老師聯絡生活學拼音,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步步為營,環環相扣。張娟老師佈置學生蒐集資料,從生活中的百分數入手引導學生認識百分數,瞭解百分數的意義、用處以及與分數的區別,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2.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一些改變。

  老師們採用小組合作式教學,試圖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3.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轉變。

  本次賽講,讓我們可喜的看到,課堂上出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合作學習也有所體現。教學民主在課堂教學中有了初步體現,課堂上不再是教師一人的天下,整個賽講過程中“一言堂”、“滿堂灌”的現象基本杜絕,教師們都試圖構建一種師生平等的氛圍。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注重課前預習收集整理資料,在課堂上老師們都注重了學生說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等。

  二、問題探討

  在活動中,每一位老師都有各自的長處,然而,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本著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原則,我們把本次活動中值得探討的問題總結如下:

  1、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

  有效地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探究學習內容的興趣、開啟學生思維的源泉、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能否進行有效地課堂提問直接決定著課堂效率的高低。

  課堂中有的教師提問的目標指向不夠明確,致使學生回答漫無邊際,有的內容學生一讀便會,不必問來問去。我們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問題,隨機提問,不要一味地按預設進行,更不要總是固定地提問幾個學生。教師要精心設計高質量的問題以提高思考的深度。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業務學習中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對學情的研究。

  2、該放手時要放手。

  一部分教師在課堂上生怕節外生枝,一味地按著預設的程式進行,不敢讓學生充分的說,要麼是教師打斷學生的發言,代以回答,要麼是教師直接給出答案,不給學生說的機會,這樣大大地打消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教師領著學了,學生能夠探究的問題,教師早早地就丟擲了答案,一節課順順利利地講完了,可是思考的快樂卻被我們無意中剝奪了。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該放手時不放手。

  3、課堂評價語言貧乏

  一句激勵性語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上,老師們都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激勵,但教師們評價激勵性語言貧乏,僅僅侷限於“你真棒”“不錯”“很好”……這樣的課堂評價流於形式,這種教師常掛在嘴邊的評價語已成為了教師的口頭禪,只要不經意就下意識地脫口而出。而學生則對這樣的評價習以為常,常以麻木之態對之。教師課堂評價用語應該是多元化、多層次的,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的。要顧及到學生的情感體驗,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慾。

  4、教學語言要具有科學性

  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是教學內容科學性的重要保證。表述要精煉,用語要規範,不能含糊其辭。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教學語言更應言之有序,條理清楚。精心組織教學語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怎樣結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講解才會條理清晰,學生在重點、難點等關鍵問題上才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

  教師要善於透過自己精煉的語言把複雜的問題講明白,把抽象的問題講具體,深入淺出,言簡意賅。 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有些教師在講課時,常問學生“是不是”、“懂不懂”等一些過於簡單的問題,這樣的提問,根本達不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篇9

  教育是慢的藝術。“零起點”就是讓教師收回啟蒙教育權,按照教育規律,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慾,讓孩於滿懷對世界的好奇,輕鬆快樂地出發。

  “零起點”課題實驗半年來,我深深的感受到:“零起點”的課堂教學是“零起點”教學工作的主陣地,教師的執行力是“零起點”教學落地生根的重要保障。下面結合一年級下冊《比一比說一說》談談我對“零起點”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圍繞零起點教學積極實踐,探究科學的操作策略。

  1.情境引路,培養興趣。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情境教學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越是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越能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100以內的數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會比較大小,為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學習本課知識作好了鋪墊。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雖然對“多一些、少一些”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多得多、少得多”學生生活經驗少,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授本節課時我把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背景下,積極從現場教學環境中尋求、開發教學資源。在上課伊始,我就用了比身高、比體重的情境。我首先請一位同學上臺,並問大家:比一比我倆的身高,你有什麼想說的。因為要和老師比身高,大家的學習情緒一下高漲,教室的學習氛圍異常濃厚。接著我又請兩位同學上臺比身高,比體重,大家都爭先恐後的舉手。我深深的感到,像這樣的情境匯入,就是關乎他們自己的事情,學生更熟悉更關心,也更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並逐漸讓學生體悟到數學真的就在自己身邊。

  2.教學設計層層遞進。

  我首先讓學生在繪畫本上寫下3個100以內的數字,並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這些數字的大小。接著出示例題,學習用恰當的語言進行描述。在這個環節,我又用了數形結合法,透過直觀形象的比一比,啟發學生得出“多得多,少得多”的結論,透過層層遞進的思路,學生很容易理解在不同情況下如何選擇合適的語言進行比較多少的程度。

  3.練習因人而異有坡度。

  “零起點”的教學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從幼兒園順利的過渡到小學階段,並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同時引領學生個性成長。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應該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於這一理念,我在設計練習題時,既有基礎練習,又有拔高練習,用逐漸提高難度的形式來達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效果,我想這也是“零起點”教學的最終目標——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4.教學方法多樣化。

  一個好的方法是良好結果的開端,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節課中我採用了演示與自主探究相結合,啟發與講解相結合,觀察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避免了教法的單一和枯燥,用形式多樣的方法吸引學生學習興趣,避免了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

  二、以人為本,注重培養學生能力。

  知識的學習是潛移默化的,而能力的培養則浸潤其中。這就要求我們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提高課堂效率,“零起點”的課堂教學更應注重課堂實效。

本節課我著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估算和數感。這節課我緊緊圍繞讓學生用語言描述兩個數間的大小關係來進行。這部分內容和生活實際聯絡緊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此類知識,但是由於一年級的學生語言基礎並不豐厚,理解能力也有限,對“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不能夠正確區分,特別是“少得多,多得多”,很多小朋友總是不自覺地說成“少得少”或“多很多”。在學生表述的意思相近時,我先給予肯定再糾正;在學生不能正確表述時,我都給予了耐心的輔導。學生在寬鬆融洽的氛圍中越說越熟練,這就為下一步的拓展練習奠定了基礎。

  唱歌要有“樂感”,讀書要有“語感”,同樣數學也是有“數感”的。其實數感是極為抽象的,很是叫人捉摸不透。在比較兩數的時候,究竟是在怎樣的範圍內我們才說"多一些,少一些",又是達到怎樣的程度該用"多得多"少得多”,其實這都沒有一定的標準。例如"20與9比較,究竟是多一些呢還是多得多”,其實這都是在靠我們的數感來判斷。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也會根據具體的情境來判斷,但是孩子們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在把握數的相對大小時考慮得並不是那麼多。於是考慮到前面《100以內的數的認識》,讓學生透過數來感知數字之間的距離,當兩個數相距比較近時,大數在前,用多一些;小數在前,用少一些。當兩個數相距比較遠時,大數在前,用多得多;小數在前,用少得多。

  三、從數學學科著手,實現繪畫與數學的融合。

  數學體現的是簡潔美,繪畫體現的是藝術美,怎樣把這兩種美好事物融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正是我們課題組的初衷。在這節課的練習環節,我安排了讓學生用自己的畫筆畫一畫,表達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同學們對這個環節興趣盎然,非常的投入。

  隨著課題的深入進行,我發現基於”零起點“的繪本製作對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都有著重要意義。但是怎樣把數學主題與繪畫有機的融合,我們任然需要去尋找更多有效方式。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篇10

  很榮幸能夠跟大家分享這段時間的成長。首先非常感謝吳校長、瑞麗老師,以及語文組所有成員的幫助,可以說沒有他們的幫助,就沒有這節課。雖然這節課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這段時間的磨課、賽課讓我如獲至寶。下面我就簡單的說一下自己這段時間的收穫。

  一、觀念的轉變

  在這節課之前,關於“零起點”的觀念我們一直在學習,公眾號上內容也在持續關注著,每次看到心裡都會感慨別人課堂上的亮點,但是在真正的課堂中,實施起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在這一次次的磨課中,我深切的體會到零起點的理念從浮於表面,到真正深入課堂。也讓我對一年級的課堂有了深切的體驗。原來不用花大力氣去分析課文,孩子們就可以從一遍遍的朗讀中獲取到知識。

  借用吳校長的話,課堂上,老師只需要引導孩子去咀嚼語言文字,一步步引著孩子,撬動著孩子自己主動去學習,而不是施經佈道,拿著已經提前設定好的標準答案,藉由孩子的口說出來。這節課,我從花大力氣分析課文,一步步轉變到讓孩子反覆讀課文,隨文識字、寫字。備課時,我開始去思考這部分內容的出現是為了什麼,孩子在我的課堂怎麼能夠學會、學紮實,在朗讀教學中我該如何去指導。就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就是引導孩子層層遞進的去讀,從“綠綠的太陽”到“清涼”再到“到處一片清涼”,反覆去體會綠綠的太陽帶來的清涼。

  二、課堂的落實

  這節課之後,我也一直在反思我的課堂,怎麼做才能讓我的課堂也能夠一直這樣,有讀書的樂趣,有識字、寫字的樂趣,我開始換了種角度看課文,也在反覆的問自己,這篇課文識字教學怎麼講的生動有趣,朗讀指導該抓住什麼,是有趣的詞語,還是反覆出現的感嘆號,又該怎樣把讀和識字結合起來,問出來的問題,怎麼說才能更加明確的去引導孩子……講完這節課後,我的課堂,也變了樣,就比如識字教學,我採用了隨文識字,也更注重讓孩子去發現相似字的不同,怎麼快速記住,怎麼藉助熟悉的字加一加變成新字。再比如《怎麼都快樂》中的第四小節,抓住三個感嘆號,抓住“很好”“很好”“更好”,讓孩子們體會到人越多,快樂越多,聯絡孩子們的日常玩耍,更能體會到朋友帶來的快樂。

  三、多學科融合的感受

  數學課上,孩子們三人一小組的合作;英語課上,孩子們在一個又一個情境中對重點句子的練習,一個又一個有趣且吸引人的小遊戲、小兒歌,讓孩子們在樂趣中學習到更多知識;音樂課上,孩子們手持樂器,跟隨老師一起演奏。“零起點”的課堂應當是靈活又有趣的,語文也可以這麼有趣。如何讓語文課也那麼有趣,如何讓文字活起來,引著孩子去學習,這將是以後教學中我一直要考慮的問題。

  我深知我的課堂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有信心,能夠一步步的完善我的課堂,讓我的課堂活起來,朗讀指導巧妙起來。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篇11

  特別感謝學校能給我這次成長的機會,校領導和英語組全體成員全程陪伴,他們手把手指導我去圍繞著教學目標,教學實施和教學效果一遍又一遍地不斷磨課,下面我談談關於“零起點”教學磨課期間的幾點收穫:

  一.教學目標必須明確。

  透過本節課的磨課,我更加明確了以後的教學方向,我應該去認真解讀教材,解讀課程標準,以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再明確,在教學過程中,緊扣教學目標,偏離教學目標就猶如小船在大海中航行偏離了航向,把握不好航向就很容易觸礁和翻船。我們身處於資訊化時代,教學資源豐富,如何用精挑細選的教學資源來服務於我們的教學?教學的手段是多樣化的,如何讓孩子們在輕鬆,歡快的語言環境中習得語言?在備一年級clothes第二課時時,我深深的理解了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否則的話我就會淹沒在豐富的教學資源中,迷失自我。

  二.課堂是學生的舞臺。

  教學手段是多樣的,而教學目的只有一個,只有真真正正服務於學生的,以學生為本的,從學生實際的學情出發的備課,才是真實的備課。原則上不能超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更不能增加教學的難度。吳校長如是說。本節課透過“秀一秀,說一說”活動,嘗試讚美他人的服裝。上課伊始老師創設情境:我們學校將開展一場服裝秀活動。接下來,老師走到講臺前,展示自己的服裝。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展示自己的服裝,並用語言描述服裝。為了增強課堂活動的趣味性,創設童謠,鞏固服裝類的詞彙,最後帶領學生用走秀的方式展示服裝。本節課緊扣教學目標,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學情。但是,本節課中,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整堂課還是老師為主導的課堂,沒有還給學生,課堂應該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孩子圍繞教學目標盡情的展示自我,像音樂老師聶晶晶一樣讓孩子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盡情的舒展自己,可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像數學老師曹穎穎那樣為每一名學生備好一份教具,就可以巧妙的解決我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不利於表達的問題,畢竟我們這個季節屬於初春,天氣乍暖還寒,我們幾乎還穿著冬天的服裝,而我們學習的是夏天的T-shirt,dress,skirt,shorts穿著,如果學生們手中拿著這些教具小衣服進行搭配豈不更利於學生的表達。在我以後的教學中,更應該向語文老師慄玉潔學習,讓學生在語篇中感受文字之美,隨文識字。

  三.自我蛻變才能最佳化課堂。

  審視我自己的課堂,深刻地剖析自己的教學問題,無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的教學,我再一次認識了“零起點”教學的重要性,“零起點”教學強調教師按照課程標準進行教學,既不拔高教學內容,也不加快教學進度,結合全體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情開展教學,因材施教。只有我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核心素養,才能去發展和服務於學生的核心素養。“零起點”教學更加註重學習基礎的養成,包括理解、邏輯和表達。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透過這次“零起點”教學活動,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篇12

  最近我校進行了關於“零起點”教研觀摩活動,很榮幸參加了本次活動,使我得到鍛鍊。《可愛的小象》這節課的背後是整個音樂組成員以及藝術組成員的共同成果,是她們的幫助,讓我得到了成長,在此表達感謝。之後在吳校長的帶領下進行了多學科融合教研交流會,下面是我關於本次活動的感受與反思。

  音樂課的備課不同於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學科,我認為不需要把注意力過多的放在某個知識點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我認為學習豐富的音樂、樂理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應該以學生喜愛音樂,喜歡音樂課為主,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興趣為目標,這才是最重要的。以下是我對於《可愛的小象》這節課的過程反思:

  一、首先是在備課過程中的設計反思:

  在設計《可愛的小象》這一課時,我就先給自己設計幾個問題以提供思路,例如:“設計怎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怎樣匯入才可以一下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節課當中?”從最初設計的影片匯入,實踐後效果不佳,改為舞蹈匯入。一個小舉動,以最快的速度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節課當中。

  二、其次是在試課過程中的不斷反思:

  《可愛的小象》為一年級教材中的演唱內容,如在設計律動時,本意是幫助學生記憶歌詞,從聆聽的第一遍就加入律動,對歌詞步步加深。但在試課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從聆聽開始就加入律動,學生無法做到耳到、口到二合一。最後達不到演唱的目的。最後將此環節放到最後,在仔細聆聽,認真演唱之後來展示律動,才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以及小組演奏環節,教師可以適當的放手,讓學生自主練習,提高學生的節奏把握,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

  三、最後是課後進行全面反思:

  這次公開課是我的教學生涯的第一次嘗試,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在這方面我的教學經驗還很薄弱,未曾找一個嶄新的,具有創意的教學方法突破口。再設計教學環節時還是一步步的聆聽,模唱,跟唱,分組唱的這樣一個教學常規去做的。在這一點上可以嘗試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聆聽感受,而不是根據教師的安排,去被動欣賞。

  零起點教學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是個開始,我們不能只把零起點教學用於這段活動期間,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把零起點教學常態化,根據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不斷思考,不斷探索,讓零起點滲入我們每節課當中。我知道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努力,更加註重全體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科學習方式,讓課堂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零起點教學實施研討活動心得體會 篇13

  隨著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一些列的通知、意見的釋出,作為一名即將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家長,我心裡充滿了焦慮,不給一、二年級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同時從嚴治理,全面規範校外學科類培訓,那我兒子入學後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質量、學習成績如何保證呢?

  風物長宜放眼量,開學後在潞河中學附屬學校一系列的落實“雙減”工作實施後,我心裡的焦慮漸漸消失,轉而是兒子在這幾個月突飛猛進成長帶來的欣喜。潞河中學附屬學校有效的減輕了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兒子利用下午在學校輔導的時間基本完成了課後作業,回家後只是在我們幫助下複習一下當天功課。同時潞河中學附屬學校透過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加強學科組、年級組作業統籌,透過佈置作業目的明確具體、作業型別豐富多彩、綜合施策嚴格控制作業完成時間、加強作業的層次性、倡導個性化作業等手段來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做到了四個轉向,作業觀從工具到發展、作業分析從隨意到嚴謹、作業設計從割裂到整體、作業評價從判斷到增值;還透過單元整體教學與分層作業的設計與實施來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來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達到了讓學生鞏固並掌握課堂學習內容的效果,實現了以學生為本、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終身受益!一年級是培養學生養成學習習慣的最佳階段。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潞河中學附屬學校一年級堅持“零起點教學”,不僅關注知識的零起點,還關注生活、習慣的零起點,做好幼小科學銜接。老師們上課時擅長帶動課堂氣氛,鼓勵孩子們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時不時地提醒孩子們注意力集中,注意聽講!

  我兒子透過這幾個月的學習,養成了很多好習慣,從以下幾方面來說一說:

  第一,兒子的責任心更強了,更加願意關心和幫助身邊的人了。放學回家,經常和我們說幫助老師整隊,提醒同學自習課不能說話,有同學向他借文具他借給了等等。在家也更願意幫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幫我遞個東西,幫媽媽拖地、擦桌子等等。

  第二,兒子更加願意與我們分享課堂上學的知識了,放學回來經常在家裡的小黑板上給我們講今天學的內容,語文的拼音怎麼寫,數學的計算如何列豎式,和我們比賽口算,英語的字母如何佔格,音樂課學的歌怎麼唱,體育課佇列練習,彩泥課做的小動物,美術課畫的畫分別是什麼等等,正是透過這種分享,讓他對課堂學習的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

  第三,兒子更加喜歡運動了,每週堅持練跆拳道和籃球,跳繩從最開始每次只能跳幾個,到現在一分鐘能跳六十多個,正是這些體育鍛煉給成長中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助力,飯量的增加、睡眠質量好、精力充沛等等,保證學習和生活的高質量。

  第四,堅持了每天閱讀的好習慣,從最初的我們給他讀,到現在自己能讀一些簡單的書籍,透過閱讀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從人物傳記到天文地理和他最喜歡的各類武器、車輛、機械等等。

  第五,喜歡接受新事物,對未知事物有探索的興趣,學校釋出開展創意程式設計與智慧設計大賽的通知後,我們給他演示了Python和Scratch程式設計的一些效果,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在我們的幫助下參加了創意程式設計與智慧設計大賽,獲得了三等獎,同時也積極的學習Python和Scratch程式設計的相關課程。

  第六,更加合理的使用手機、電腦、ipad,看動畫片自己透過ipad用投影儀投出來保護視力,並能控制觀看時間,手機、電腦也是配合一些網路課程才使用,平時很少主動使用。

  第七,兒子透過這幾個月的學習,完成了從一名學齡前兒童到小學生的角色轉變,基本適應了學校的各項教學環境,能夠完成各科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並在這期間顯著提升了溝通技能和動手能力,在平時的課堂練習和小測驗上取得的成績和結果符合我們家長的預期。

  以上只是簡單羅列了一下我兒子在這幾個月的學習中養成的一些好習慣,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一些問題,比如做某一件事時注意力不夠集中不夠專注,坐姿不能時刻保持挺直脊柱,握筆姿勢經常不正確,情緒有時控制不好等等。希望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家長積極配合學校老師的各項工作,與學校一起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讓我們家長欣喜的不僅僅是兒子在學校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更欣喜的是潞河中學附屬學校採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手段來落實“雙減”工作,切實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重視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希望潞河中學附屬學校培養出更多人格健全、志正修遠的潞河好少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