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紀念碑心得體會(精選5篇)

參觀紀念碑心得體會(精選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參觀紀念碑心得體會(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觀紀念碑心得體會1

  我校參觀陸房戰鬥紀念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先輩用汗水與鮮血換來的,他們所付出的艱辛是我們所不能體會的,我們應該學習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淚”的精神,現在雖是21世紀,但我們仍要弘揚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忘不了在紀念碑前默哀的情景,忘不了宣誓的那一句句話語,忘不了參觀革命先烈紀念館裡的那一個個陌生的名字和一顆顆火熱的心,我想我永遠會將宣誓的話銘記在心,那麼多的革命烈士們為了我們的美好生活,視死如歸,英勇獻身,他們的鮮血灑滿了大地,他們用身軀為我們鋪路,我們應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對得起他們當年為我們而作的犧牲,站在紀念碑前,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下去,就彷彿看到了那場戰鬥一樣,看到他們衝鋒陷陣,為了國家的未來而拼搏著,犧牲自己,這種大無畏的愛國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儀式完後,我們列隊依次進入了博物館。面對著革命烈士的照片和遺物,心裡由然生起一種敬畏,這麼苦的日子靠這麼點物資是怎麼過來的。裡面還有講解員,看著事蹟和照片加上引導員的講解,彷彿這一切就在眼前,看著他們浴血奮戰,勇於前進,永不退縮。旗不倒,魂不滅,一片片失地被收回,一個個地區城市被解放。有多少革命先輩被殺害,但他們不眨一下眼,面對劊子手,依然昂首挺胸。正因為有這種精神,革命才會勝利,我們才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透過這次活動,我深深地體驗到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烈士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而犧牲自我,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今天的我們,我們應該感到驕傲,自豪。我們要時刻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特殊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觀紀念碑心得體會2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50多年前的老電影《鐵道游擊隊》中的英雄人物一直留守在我們的記憶深處,因這部電影而傳唱大江南北至今的.歌曲始終牽引著多少人的思緒。9月15至16日,我們組團近100人前往鐵道游擊隊的故鄉,所見所聞無不被革命老區人民的情懷所感染。

  在十幾分鐘的航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滿懷著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湖這片紅色熱土的遐想。以前在電影中看到的和在課本中學到的昔日抗日英雄們就在這蘆葦叢中和敵人打游擊戰,不知擊敗了多少敵人,為抗戰勝利做出貢獻。

  踏上島嶼,再透過約十幾分鐘的車程,我們來到被白楊、石榴、核桃等各種植物圍繞著的鐵道游擊隊紀念園。在門口,遠遠地就看到一坐高高聳立帆船造型的鐵道游擊隊紀念碑。

  湖鐵道游擊隊紀念園主要內容為兩個部分:紀念碑和紀念館。紀念碑的高度為37.77米,象徵的是1937年的7.7事變,是我國著名的黑陶專家仇志海先生設計。有洪振海、王志勝任正副大隊長,杜季偉任政委。後來,洪振海於黃埠莊作戰中犧牲,改由劉金山繼任大隊長。劉知俠同志在《鐵道游擊隊》中把兩任大隊長的姓組合成劉洪這一英雄形象。

  鐵道游擊隊紀念碑的碑體是由帆船、人物形狀所組成。帆高30米,船長20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紅白花崗石貼面。原國家副主席王震為紀念碑題寫碑名:"鐵道游擊隊紀念碑"。背面為原山東省委書記梁步庭題詞:"微湖大隊、運河支隊、鐵道游擊隊英名永存"。字跡採用24k金箔鑲嵌。三尊銅鑄鐵道游擊隊隊員塑像身高3米,有的懷報琵琶,有的持槍站立,表現的是他們在執行任務後勝利歸來的場景。

  紀念館分東西兩館,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該館根據湖區的革命鬥爭史實,運用簡潔、生動、明快、樸實、形象的藝術語言;採取全景式壁畫、大型雕塑、革命文物、圖片資料、現代數碼,聲、光、電造型藝術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全方位、廣角度地再現了當年的場景,塑造了眾多感人至深的鬥爭場面。裡邊既有驚心動魄的炮火硝煙、戰鬥場景,又有喜怒哀樂的生活場景、浪漫情懷;既有革命志士搏擊於政治舞臺的雄姿風采,也有優美風光"湖上靜悄悄"的詩情畫意。在英雄的群像中,有我黨我軍叱吒風雲的領袖人物,有默默奉獻的普通群眾。有思想敏銳,立場堅定的知識分子,有勤勞善良的貧苦漁民,有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漁家婦女。從不同的側面烘托出革命前輩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英勇獻身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懷,現代地再現了當年的場景,塑造了眾多感人至深的鬥爭場面。一個個場景故事把大家又帶到了那個充滿戰火與硝煙的年代,彷彿那一位位英勇的戰士們又回到了眼前,恭卑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曾經的革命前輩有的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有的已經是滿頭白髮。在這幾十年間,我們偉大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回顧歷史,我們更應當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好生活,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以優異的成績告慰革命前輩!

  參觀紀念碑心得體會3

  3月28日,湯老師和韓老師帶領我們班同學一起去雲居山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緬懷為新中國誕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們。

  雲居山中的革命烈士的紀念碑很精緻,天氣也格外的晴朗,彷彿知道大家此時此刻的愉悅心情。天氣暖暖的,我們毫不費力地爬上了山頂,抬頭仰望,望到了革命烈士的紀念碑。只見革命烈士的紀念碑挺拔堅硬,高聳入雲,直插雲天。我們到達革命烈士紀念館,從二樓到三樓,每一個時期的一個個為了救中國而前仆後繼的英雄都歷歷在目,他們的犧牲精神猶如革命先烈的紀念碑一樣,革命信念堅定不移,堅強不屈,毫不動搖。

  或許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才會真正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青山不老,先烈革命精神實永在,綠水永流,人民建設規模看日新”,陳毅元帥寫下這樣一段話讚揚革命烈士,其實,也是鼓勵我們下一代要努力奮力,雖然我們不可能經歷歷史,但是歷史讓我們每一個青少年都認識到了是先烈的不懈抗爭、英勇殺敵就義締造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歷史賦予了我們現在的一切與一切。作為一名黨的接班人,我就要從思想上武裝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與要品德高尚,要牢記歷史,努力奮鬥,為祖國作貢獻。

  “同志們,革命勝利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在下山的一路上,革命烈士的遺言不斷在耳邊響起。我相信,有一天我也會在革命烈士記住碑前宣誓: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參觀紀念碑心得體會4

  高金城烈士紀念館位於張掖市甘州區大衙門街解放巷14號。高金城烈士紀念館建於1998年,2000年9月正式啟用並對外開放。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張掖紀念館。紀念館以紅西路軍西征為背景,著重反映民主愛國人士高金城於1937年8月1日接受中共駐甘肅代表謝覺哉和紅軍聯絡處處長彭加倫的委託,以甘涼肅抗敵後援會主任的公開身份,以重開福音堂醫院為掩護,在張掖開展營救紅西路軍流落失散將士。在半年多時間裡,不畏艱難、千方百計、救治傷員並營救紅軍300多名。最終被新二軍駐張掖三百旅旅長韓起功秘密殺害在其司令部後花園內的感人事蹟。

  此次緬懷紀念活動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正式開始。我們著裝整齊,在烈士銅像前滿懷敬意地舉行追思緬懷儀式,奏唱國歌,敬獻花籃,整個過程莊嚴而肅穆。隨後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紀念館的過程中,我們認真聆聽講解,不僅瞭解了三蘇精神和高金城

  烈士以及諸多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為國獻身的偉大革命精神,而且對革命先烈們產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更是被高金城烈士無私奉獻的生平事蹟所感動,同學們眼眶中聚滿淚水,在這樣的日子顯得格外凝重。

  透過這次的紀念活動,我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輩們的無私奉獻精神,懂得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生活實在太幸福了,但這幸福來之不易,我將永遠銘記,這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熱血、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倍感珍惜,決不能因優越的生活條件而遺忘艱苦奮鬥的精神,時刻緊記先輩們的辛勞。同時,也激勵著我們新一代青年牢記歷史的教訓,認真學習現代科學,不斷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祖國的偉大事業而奮鬥終身。

  參觀紀念碑心得體會5

  寒假裡去了劉老莊(我母親的老家),參觀了八十二烈士陵園。

  八十二烈士墓在淮陰區幾乎人人盡知,但到了市區幾乎沒幾個人知道,去年拍了一部電影叫《劉老莊八十二壯士》,可能名氣會大一些。那麼,我就先做個介紹吧:八十二烈士陵園座落在淮陰縣劉老鄉,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育基地.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在華中淮海區劉老莊犧牲的82位烈士而設立的陵園。1943年3月18日,日偽軍3000餘人從淮陰出發,企圖合擊位於六塘河一帶的中共淮海區黨政領導機關。此時,駐守劉老莊的新四軍第三師第七旅第十九團第二營第四連的82位壯士,在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雲鵬的帶領下,為掩護人民群眾和領導機關的安全轉移,與日軍展開激戰,斃敵200餘人,傷敵300餘人,後因彈盡援絕,全部壯烈犧牲。淮陰人民將烈士遺骨清理並舉行公葬,建成八十二烈士陵園。

  陵園中最奇特的莫過於兩座碑,一座是建國初的一九五五修的高十五米的紀念塔,上書原蘇皖邊區政府主席李一氓的題字“淮陰八十二烈士墓”;另一座是現在新建的紀念碑,為白色的大理石建築,上面有一紅五星,碑座上書寫著“八十二烈士紀念碑”。走在烈士陵園中,不僅感受到烈士們英雄壯舉的偉大,同時也從當地人的角度感受了一下兩座碑。舊碑屹立,透發滄桑,給人一種穩重.厚沉的感覺;新碑朝氣蓬勃,給人一種“新”的氣息。兩座碑都很高,但不讓人感到被拒之千里,彷彿是在守護這片土地,保佑這片土地上的一切蓬勃發展。

  八十二名烈士生前為保護這片土地而壯烈犧牲,死後的豐碑繼續鎮守,守護。從劉老莊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感到了烈士們對這片土地的祝福與熱愛,以及人們對這些烈士的崇敬。我相信,將來這片土地一定會隨這八十二名烈士一起被更多人知曉。這不,去年拍的《劉老莊八十二壯士》不就是一個開頭嗎?我們也將永遠銘記帶給我們新生活而犧牲的壯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