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鏡記者心得體會(通用6篇)

出鏡記者心得體會(通用6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出鏡記者心得體會(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出鏡記者心得體會1

  20xx年記者節來臨之際,反覆琢磨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這句話,回味經歷了辦刊、辦網、辦電視,即將融入網際網路的快車的過程,突然有份思想在心底蠕動,湧現出來第一份思想就是,我是誰?

  天高雲淡,舉目遠眺,暗自思索我和記者的緣分,我想,我和記者這份職業有著千絲萬縷的情結的。這個情結一是源於我選擇了學習中文,二是對歷史學科的鐘愛,三是少兒的萌動,青年時的理想,我就認為記者的這份職業神聖,高潔。在這樣的思考中,我找到了我自己,我就是我,一個愛文字,愛語言,愛朋友,愛歷史的人。找到了自己是誰的時候,心底一下亮堂起來了。這樣的亮堂一旦出現,人就顯得精神煥發,思如泉湧了,並且理直氣壯了,我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在記者節裡,我應該對記者這份職業的職業操守有著一份新的理解,那就是唱響主旋律,講好身邊故事。

  我和記者的不解之緣是大學畢業時,買過的一本書《新聞記者入門》,這本書我看過好多遍,每看一遍,我都會對記者的神聖有一份思考。那時候,作為一名教師,只能站在講臺上,揮動三尺教鞭做人梯。後來因為喜歡文字的原因,19xx年4月,我改行了,在組織部“村建辦”從事簡報編輯寫作工作。六年的撰寫,電腦是奢侈品,所有的寫作都是靠手寫,寫呀寫,時間長了,右手中指母的骨節上都成了硬傷,至今還是硬硬的。這時候,我害怕文字了,實在害怕寫的工作。

  20xx年,我人生的一個機遇來臨了,我離開了簡報寫作工作,到鄉鎮工作了,時光荏苒,在灑漁鎮工作了五年,在田間地頭,鄉村走過了五年。我迷糊自己應該做什麼工作,繼續在行政的路上跋涉還是從事專業技術工作。這時候,因為工作調整,我到了昭陽區新聞中心工作,做了一名真正的新聞工作者了。

  記得,剛到新聞中心工作的時候,有個人給我的鼓勵特別多,她就是新聞中心主任,她說:我適應工作快,有文字功底等等。這些話語很溫暖,想起這些話語,心理面就很熱乎。在文字裡遊蕩,因為她的提醒,我轉換著角色,適應著角色,也明白著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的意義。一年又一年的感受著記者節的溫暖與快樂。

  到新聞中心已經十多年了,其中也有過離開的機會,甚至到市裡某個單位工作,可心裡對這份工作,有許多的不捨,我放棄了,依然堅守在新聞工作戰線上。

  記得有個作家說過這樣的話,人生要有幾個朋友,有幾個愛好,還要有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樣的人生就會有意義。我反覆琢磨著這些話的意義,我突然沾沾自喜起來。我現在不就是有著幾個好朋友的嗎,我不也是愛著文字,愛著詩歌,愛著新聞的嗎,我現在的工作很好啊,記者本來就是我夢寐以求的職業。當明白了愛的時候,既快樂又有無言的憂愁,因為必須為自己的所愛去努力,去學習,去更新知識,去創新思維。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就必須去深刻認識新聞工作者在社會實踐中的角色,去理解今天的新聞,明天的歷史的意義。去面對現實思考,是啊!我們在發現著昭陽中心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在昭陽發展變化的每一個角落留下了採訪的足跡,不就是在書寫著歷史。要做好這份工作,那是需要對昭陽、對生活、對民生有一份深深的眷戀之情的。

  從字裡行間走出來,注目昭陽發展的時候,我總是會回顧昨日的昭陽槐香,沁人心脾;昨日西陡街昏黃的燈光裡的洋溢著簡潔的喜悅,清官亭旁有棵老楊樹,在傍晚,空中遮天蔽日的老鷹在飛翔,樹下人群熙熙攘攘;總是會想橫七豎八的溝壑裡的茭瓜在倔強的生長。那些已逝的景緻雖然有些單調,樸素,卻總是那麼親切。當看到今天的中心城市正在實現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華麗轉身之際,漫步昭陽,一座現代和古樸交相輝映的城市流光溢彩,徜徉在昭陽的人文裡的時候,作為一名昭陽人的自豪油然而生。

  這樣的自豪是需要一種形式來表達的——那就是記錄。但我必須明白新聞的歷史功用是一種參與推動歷史或部分參與歷史的力量,而不僅僅是冷靜旁觀的記錄。我明白一個道理,做城市的耕耘者很光榮,做一個城市發展的守望者,寫者也光榮,在這個發展變化的時期,最好的研究就是做記者。想到這一點,我更加堅定自己未來的人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昭通的文明進步發展吶喊助威才不愧為是一個昭陽人。

  今年的記者節有些特別,於我而言,我明白了堅守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出鏡記者心得體會2

  這就是一名稱職教師發自內心的對教育的真知灼見的理解。我細細地讀著每一句,讀著讀著,突然很感動。沒有熱淚盈眶,沒有漠然走開,我只是暗下決心:做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四天裡,腳上手上都是蚊子的光輝戰績。四天裡,我們幾乎沒有享受到電風扇。四天裡,我們和學生一起體驗什麼叫做“鄉村生活”。我的家鄉也是一個小鄉村。我喜歡鄉村,寧靜、自然、溫暖、原生態....同樣,我也喜歡城市,熱情、高速度、追求、青春......

  我喜歡靠在窗前聽鳥語聞花香,我喜歡在原本靜寂的夜裡“夜闌臥聽風雨聲”,我喜歡青山綠水、裊裊炊煙。那種“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清麗風光,常常使我忘記了一切,靜靜地融為大自然的一員。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成為一棵樹、一朵花、甚至一棵小草。嘻嘻,講遠了。

  剛到曉坑第一個中午,我到各個寢室探訪,看看孩子們是否都適應。一見到她們,我的童心就蹦出來了。跟她們開玩笑,玩遊戲,講笑話,她們給我出腦筋急轉彎,我笨得可以,腦子居然那麼難轉。呵呵。後來,還跟她們賽起歌兒來。可起勁兒了~大中午的,其實我希望她們好好睡一覺,因為下午有活動。她們不肯~只好陪她們玩了。(後來我回想起這事的時候,覺得一名教師應該讓學生該幹嘛幹嘛。在午休的時間就要好好休息,怎麼能這麼玩呢!但是,我一想到這是出來玩,就不忍心壓制她們愛玩的心了。再說,她們實在是很可愛。)後來,兩寢室為了老師呆在哪個寢室而吵了起來,我很驚訝。但當時只是勸她們要和睦,然後要她們回各自的寢室。過了十來分鐘,我聽說學生Y生氣了,還哭了,正躺在床上。我趕緊來到她房間,與同學們一起勸說。她一直用被子矇住頭,不與我們說話。她說,從來沒有人這麼兇過她,就剛剛那個跟她吵架的人兇她,她咽不下這口氣等等。看來是真的鬧脾氣~20分鐘後,這個機靈的Y居然坐起來了,打著哈欠,還裝作一頭霧水地問:“你們幹嘛?為什麼要圍在我床邊啊?發生什麼事情了麼?”哈哈,她就用這種方式來原諒他人的啊。我打心底裡喜歡孩子的這種難能可貴的氣度。

  下午包餃子。大部分孩子在家裡沒親手做過餃子,這便是一次很好的動手機會。孩子們的熱情高漲。一個個伸著小手拼命揉揉捏捏,有些臉上還有白白的粉呢~整個食堂“嘰嘰喳喳”的,好不熱鬧。看著孩子們的成果,我哭笑不得,雖然有我們老師在一旁指導,但是大大小小、橫七豎八的很搞笑。有的甚至脹破“肚皮”,有的瘦不拉幾的只有一張皮。還有的被揉成一個大饅頭,大概是餡兒不夠導致的~呵呵,這就是孩子們的傑作啊。待到餃子出鍋,孩子們很守秩序,畢竟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出來的孩子,一個個坐在位置上等。自己做的東西就是胃口好。一個個吃得津津有味。就連一個小時前說自己不喜歡吃餃子的孩子也吃了好幾小碗。哈哈。

  晚上聯歡晚會的時候,我們做了好多遊戲。孩子們用頭頂氣球從原先的手足無措,到後來的銳不可當,真是一有個質的飛躍。有幾個孩子表現特別棒,一直佔著擂主的頭銜。到後來,總決賽的時候,高手對高手,精彩極了。有幾個球真是打出了水平,打出了希望,我們看得那個替他們著急啊。呵呵。他們汗流滿面,紅撲撲的臉蛋告訴我們他們很開心也很盡興。遊戲“做鬼臉”的時候,硬幣貼在孩子的鼻尖,有的因為汗液怎麼擠、怎麼做鬼臉都擠不下來,可著急了。看著他們躺在椅子上拼命做鬼臉,我們被逗樂了。遊戲“齊腳並進”的時候,他們5人一隊,堅持練習。比賽的時候,有的孩子腳都被繩子勒腫了。肩並肩,一起前進。為的是培養孩子們的團隊精神。摔倒了,爬起來;疼了,隊員們互相鼓勵;輸了,他們會說:沒關係,盡力就好;勝利了,他們會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我深深地被這一幕幕感動了。感謝上帝,孩子們一定可以從這個遊戲中受益的,或多或少都會有,至少我感受到了。還有“三元五角”的遊戲,孩子們拉來扯去的情景至今使我難以忘懷。真的太有意思了。跟孩子在一起好快樂!

  在贈送禮物給曉坑的孩子的時候,孩子們的贈言以及贈送理由是那麼成熟,那麼真誠,那麼可愛。它們一次次叩擊我的心靈,使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動。真是一群可愛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真是多才多藝。在尋寶環節,我們設定了才藝展示的專案。孩子可喜歡錶演了。雙簧、舞蹈、相聲、笑花、唱歌、謎語、腦筋急轉彎、英語故事、現場書畫展示、朗誦......我真的很佩服他們。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本領~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才有能的人!

  王老師在孩子們做遊戲的時候,看到孩子們很熱,於是夾著礦泉水,拿著自己的水壺,一人一口地給孩子們喂水。這個畫面我深深地記得。我想這就是師愛!這無微不至的愛呵!

  葉老師是校長,他也特別有威嚴。他發話的時候學生都不敢出聲,因為他秉承“抓個別,整集體”的方針,加之平時不苟言笑,所以學生很怕他。他們吵鬧時,說句“葉老師來了”,他們會馬上安靜下來。我們都知道,葉老師很愛這些孩子的。

  我們幾個老師聚在一起吃飯、總結經驗的時候,談到些問題。也談到本次活動的可喜之處:受到家長的高度評價、發現了很多好苗子、看到未來的希望。其實,孩子只需要給一個表現的機會就能讓他樂個大半天了。如有個孩子,在老師宣佈班長換成他之後,他立即打電話回家:“媽媽媽媽!老師讓我當班長了也!”呵呵,孩子就是這麼容易滿足,這麼容易快樂,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孩子,需要的是舞臺,而不是教師一味的“關愛”。

  陳老師在談及自己的創業經歷的時候說到: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盡力去做,把老闆的事業當成是自己的事業用心做;真誠地為他人著想,別人一定能領會的。

  我深深地為小記者站的孩子們感到開心,因為他們擁有一支優秀的團隊,他們擁有一群優秀的教師,他們也即將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小記者站,我與孩子們一起收穫快樂,收穫成長。

  出鏡記者心得體會3

  短短兩個多月的實習,短短兩個多月的記者生涯,就這樣匆匆的結束了。這短暫的時光,讓我對記者有了全新的認識,並且對我所在的地區社會有了一些不同的認識,知道了很多曾經不知道的事。

  面對了不同的人,上至政府高官企業家,下至地裡耕種的老百姓,遠至只有電視上才能看的慈善家,近至身邊的志願者,還有一些自己都想象不到了貧困戶。接觸了不同的事,企業文化,鄰里糾紛,愛心公益,扶貧救濟····這些都是我之前從未觸及的事,當我走近了解並且感同身受的時候,可能每一次都是對心靈的一次徹底的洗禮。

  之前我對記者的認識完全是來自書面,可能覺得他們就是把身邊的一些事簡單的報道一下,遵循五個W加H,將其套進去就可以,如此簡單,何時、何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為什麼和如何。對他們的工作性質以及工作方式一無所知,對他們在報道時的情感更是觸控不到。當我走進並且從事這個職業的時候,發現遠沒有那麼簡單,之前的理解可能只是鳳毛麟角,記者需要做的有很多,最重要的的是,記者是有情感的,是對這個社會對新聞的當事人負責的,在短短兩個月採訪的過程中,聽到老師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是來解決問題的”這可能就是記者來到事發地最大的職責了,並不是我之前所理解的,“為了報道”。記者是有責任的。4月6號,我們收到一條新聞線索,說的是臨猗的一村裡的一面快倒塌了,對附件的村民以及小孩造成生命威脅,我當時所想到的是,不就是一面快倒塌的牆,直接拆了不就可以嗎,為什麼還要專門去報道,而當時記者老師所說,如果這面牆村民能拆的話他們就不會打電話給電視臺尋求幫助的,肯定是中間有什麼人或者什麼事在阻攔,以至於牆不能拆,更重要的是這牆隨時會倒塌,如果下面有村民有小孩,出了人命可不是小事。於是我們便從運城驅車來到臨猗的新聞事發地,看到危牆,記者便第一時間聯絡到該村的村長以及房屋的主人,將其協商好之後,同意將其拆除,在拆除過程中記者才開始報道,待牆拆完我們才離去。當看到這條線索時記者的責任便是協調將危牆拆除,防止危牆倒塌對生命造成威脅,並不是簡單的將其危牆情況報道一下就草草了事。

  記者是有感情的,4月16號我們去拍一組專題新聞“尋找最美青年”當我們採訪這位最美青年候選人蘭媛的時候,瞭解到她背後所做的事,著實讓人佩服,而這些事的背後的事,卻是讓人心酸的。蘭媛一直在幫助一戶貧困的農家,這戶家人原本是和諧美滿的,可是因為車禍奪走了家裡的一兒一女,從此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而就在這時,自己在農村的唯一住所,在一夜之間遭遇強拆,屋內物品全部損壞,這唯一的住所這個家沒了,原本身體就不好的母親,受到接二連三的刺激之後更是病的臥床之中。蘭媛在瞭解到他們家情況的時候,對他們做了很大的幫助,並且將每年十分之一的收入用來幫助他們,而這樣的做法她已經堅持了很多年,這位收入平平的一位女人,卻用了她最大的力氣去幫助他人,當我聽完這些事以後在場的記者已經是潸然淚下。4月28,我們帶著“準備”來到聞喜的一戶貧困家裡,這個家庭母親重病,父親輕微智障,唯一的兒子腳也是殘疾的,記者在瞭解這些情況在來之前就被這樣的家庭情況感到難過,所謂救濟不救貧,而唯一能幫助他們的就是將兒子培養成才,擺脫貧困,記者也將他們兒子的未來做了一些簡單的規劃,先聯絡一所願意幫助的學校將孩子送入其中免費讓其學習,在學校節假日時間以及畢業以後聯絡一家勞務公司將其安排合適的工作。在觸及感情的時候,記者可能所做的不多,但這是她盡最大努力所做的。

  記者是有力量的,4月22號,一位農戶向我們反映,他所報的駕校扣了他500元,一直未退,多次上門找駕校都被各種理由推脫,百般無奈的他,最後只能向記者求助,瞭解情況之後記者與他一起來到當時報名的駕校,幫助他併成功討要到當時所扣的500元。5月11號,一耕地農民向記者反映說自己之前買的微耕機壞了,但是其售後不予維修,並且服務態度非常差,在記者經過了解和與售後工作人員溝通之後,最終同意將其損壞的零件予以更換。這些事情讓我瞭解到輿論的力量,媒體的力量,同樣也是記者的力量,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平凡的老百姓。

  這次實習最大的收穫是讓我對記者這個行業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也讓我從其心中敬佩這個行業並在這個行業工作的每一位記者,他們用他們的行動,用他們所有的力量,來擔負肩上的那份對社會對家人對新聞當事人的責任,他們也是一群很容易被感動的群體,遇到一些讓自己感動心痛的事情他們也會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去支援,有的時候他們的力量也是很渺小的,在很多時候他們對社會的腐敗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憤和不平,哀嘆時世的艱難,憐惜人民的痛苦。一條簡單的新聞,看似平凡容易,但整個過程從接到線索到成功播出,這其中都蘊藏著各種喜怒哀樂,可能很多部分是不為人知的,在每次採訪過程中他們的心和情都是在人身上,他們想的更多是幫助他人,為他人解決其問題,分擔其憂愁。這樣的精神,這樣的情感,這樣的責任,讓記者這個職業顯得更加的神聖。

  到現在這句“我們是來解決問題的”還在我耳邊環繞。

  出鏡記者心得體會4

  實習對於我們這些即將四年大學生活,即將走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來說,是一次畢業之前最為重要的勵煉。習慣了四年從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點一線”式的生活;習慣了最為單純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習慣了簡單快樂;習慣了簡單的悲傷;習慣了校園中的一切……而這時,我們要離開所有這些我們所熟悉的事物,離開這一切平靜的。畢業了,我們,必須去獨自面對外面世界的喧囂。

  值得慶幸的是,我的實習工作做是一名產經新聞的實習記者、實習編輯。這樣的實習工作雖然讓我的英語專業無從用起,雖然,之前的我對產經新聞幾乎“聞所不聞,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實習機會。因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讓我們從中學到我們在校園不曾接觸的東西;任何一位在單位的前輩身上,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亮點。

  第一天一大早,我就來到了我的實習單位《xx日報》社。這是中國輕工業協會下屬的一家政府性報紙,我們的文章不是給老百姓看的,是給政府部門、給相關輕工企業看的,我們任務是給他們提供最新的產品資訊,提出產業發展趨勢,這些都是後來和我同在一個辦公室,與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訴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們實習情況是不是順利,但是,我的實習生活在最初的階段,可以用“迷茫”兩個字來概括。實習的第二天,單位就給我配備了一臺電腦,起初是欣喜,而後便是迷茫了。初來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同在一個辦公室的前輩們,似乎各有各的事情。報社的工作似乎不同於其它,靈活性和獨立性更強。因此,這個時候得我更無助。我就這麼無所事事的上上網,聊聊天,把所有網站的新聞看一個遍……這樣清閒的日子,讓我心慌。

  我反覆問自己,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甚至對於所有坐辦公室的工作開始排斥,這樣的清閒,我會崩潰。經歷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訴自己,我不能就這樣碌碌無為下去。如果僅僅是為了實習鑑定,如果僅僅是為了幾句評語,如果僅僅是想要一個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隻身來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穫。

  於是,我開始了一段“痛苦”的經歷。為了儘快適應自己所在的部門,我開始了每天查閱各種經濟新聞的日子。枯燥,厭倦,概念模糊。以至於那段時間,一見到報紙,我都有種想吐的衝動。滿腦子全是什麼又漲價了,什麼新的勞動法實施造成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稅下降……這些之前我絕對不可能去問津的經濟新聞,如今成為了我每天的“必修課”。而從前習慣性閱覽的文體新聞網站,都轉變成了經濟網站。

  同時,由於並非新聞專業,因而對於各種新聞文體沒有明確的概念。什麼是訊息,什麼是通訊,什麼又是言論?我真的有點兒一頭霧水。於是,我上網蒐集有關新聞專業知識的資料,聽從前輩的指導,收集不同種類報紙的相關文章,將其分批分類。從最基本的模仿開始。

  實習的日子,讓我最先明白的是嚴謹。一篇最簡單不過的300字的訊息,卻也包含著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5個要素缺一不可。一篇最簡單的訊息,也不能忽視掉她最起碼的格式:要註明“本報訊”,後面緊跟著是記者的名字,而且,記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號“括”起來。我在這裡闡述這一點,只是想說明,不管一篇新聞稿是大是小,他的嚴謹性都是不變之處。

  在學校的時候,經過學生會幾年的礪練,讓我堅信一句話:沒有什麼事情小到不值得我們去揮汗,也沒有什麼事情我們盡了全力還不能做好。

  我們副主任說,做產經新聞,起碼要半年的時間才能熟悉這一行。很顯然,我的實習期沒有那麼長。可是,我絕對不甘心只是這樣默默無聞。每天強迫自己浸泡在“財經網”,“輕工網”,關注的全部都是那些枯燥的輕工新聞。這期間,我確實有過動搖。因為,面對當初去出版社還是報社的雙重選擇,我放棄了名氣更大、待遇更好的輕工出版社,只因為,不想單純的坐在辦公室,只因為,心中的記者夢。

  縱然和我大學四年的英語專業沒有任何的關係,我依然堅定的來了。但是當我面對所有在學校我沒有可能遇到的困難時,我也確實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儘管,去實習之前,我無數次告訴自己,一次都要從頭開始,在這裡,沒有人認識你,在這裡,曾經的榮耀並不屬於你。這樣的心理暗示卻依然沒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這種落差,在當時,帶給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獨感。還好,我的孤獨感並沒有持續太久。

  我堅信,那樣的孤獨記憶,一定是我收穫的財富。我想,在大學積累的人際交往能力很快產生了效果,和辦公室的人關係日益親密,兄弟部門也一樣。我也終於,見到了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別人需要半年做到的事情,一個月不到,我做到了。儘管,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讓我清楚的知道,經濟新聞並不是我喜歡的。然而,這個時候,這些似乎變得不重要。

  我不能肯定自己將來會在哪裡,也不確定,未來的職業與理想,與專業有多遠,有自己的喜好有多少的差距。但是,兩個月不到的實習,給了我一份對未來的期許。縱使自己並不喜歡,縱使自己並不擅長,縱使與專業毫無關聯,我依然可以去做。而且,只要我願意,我依然可以做好。

  出鏡記者心得體會5

  如今大二的我,錯過了去年記者團的招新,有些遺憾,沒能早些加入其中,鍛鍊自己。不過,機會還是有的。今年我很榮幸能透過一次次的篩選,加入到大學生記者團的隊伍之中,並開始日常工作。在這幾次的工作中,我感覺我學到了一些更真實的道理,一些我們常掛在嘴邊,卻從未引起心靈撞擊的道理。

  首先,在聽過老師的講座後,我對自己的工作定位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文字編輯、攝影記者、工作助理,雖然在我們面試時被考查過自己對所應聘崗位的認識瞭解,但我發現其實,我們都一樣,都一樣要做好文字編輯、攝影記者、工作記者的相應工作。我們的工作任務沒有明顯的界限。寫稿、拍照、做老師的助理,這些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新成員應該做的事。不要說,我應聘的文字記者就不用拍照片、打掃衛生;攝影記者就不用整理資料、寫稿子;工作助理只幹雜活就可以。我們,既然如願進入大學生記者團,就應該放空自己,從零開始,學習各方面知識,而不是僅僅為了某一個職位而做事。

  隨後,我開始了第一次的值班。由於內心對這份工作的敬畏,我去的都很早。站在走廊中,望著辦公室的門,我心裡有些欣喜。畢竟,馬上就可以行動起來,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真正的`開始鍛鍊自己的能力。終於,快八點時,聶老師來上班,開了辦公室的門。我們幾個新成員們一進去就趕緊按照之前學姐交代的流程忙了起來:開窗、開飲水機、擦桌子、掃地、拖地……雖說,任務很普通,但能幹些實事,我心裡還是萬分高興的。總之,簡單的雜活,讓我真正開始了在記者團的工作之路。活雖簡單,但做好就不一定簡單了。畢竟,細節決定成敗。能把活做細緻、做的有效率才是我應該努力的目標。

  幸運的是在第二次值班時,碰巧學校有個會議召開,老師讓我拿著相機,去拍些會議照片,我感覺自己從中收穫不少。因為,我們專業曾學過攝影。拿著單反相機,頓時倍感親切,我也很興奮。所召開的會議是關於辛亥革命的報告會。我按照老師交代的,去拍了一些特定內容的照片。之後,我才知道,一個會議的新聞照要拍哪幾個地方,怎樣用照片宣傳活動。而這是我們攝影課所從未涉及到的知識。實戰演習確實讓人感受到自己真正的水平。當看到拍的那張情景很虛的照片,我很自慚,覺得愧對這一學期的攝影學習了。我要努力的地方確實還有很多。

  大體來說,這幾次的工作給我帶來更實在的感悟是在對新聞稿的學習中。我雖擔任了一年的宣傳委員,但對於外宣的最初瞭解卻是在學院學生會面試時一位學姐提問有關我外宣的問題,我才知道,“哦,原來還有外宣呀!”。不過隨後在記者團,接觸到負責外宣的老師,瀏覽老師部落格中相關文章,才發現我之前寫的稿子原來錯誤百出,根本不算真正的新聞稿,做不了外宣。原來對寫新聞稿挺自信的我,頓時感受到我的稿子原來與真正的新聞稿有如此的高的落差,也更讓我認識到應該把自己掏空,重新學習。只有倒掉水的杯子才能盛更多的水。

  總之,在我看來,大學生記者團是一個完全靠自己的鍛鍊平臺。不懂的,不會的,不理解的,不明白的,全看自己怎麼對待。資歷深厚的老師就在眼前,學與不學在於自己。一年的時間,在記者團能學到什麼,不看工作種類、工作任務、工作量,看的是你此刻在想什麼、幹什麼、併為之努力了什麼。積極主動從來都不僅僅是說說而已,行動起來才是真!真正的行動靠自覺、靠信念。我要做的從來都不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而是“一個思想與行動並進的人”。很開心跟大家分享我在大學生記者團的感想,也預祝一年後我們這批記者團裡的每個成員都能問心無愧的說,大學生記者團,確實是一個好地方,我也得到了想象中應得的鍛鍊!謝謝!

  出鏡記者心得體會6

  實習期間,我格外珍惜此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專業編輯記者求教,同時自己利用空閒的時間,自覺認真學習政治理論,黨和國家的政策,學習法律、法規等知識,也認真學習一些自己專業以的行業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新聞採訪技巧和寫作技巧,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為以後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但理論與實際始終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即使掌握了新聞採寫能力,也不見得在真正的採訪中會如想象中的那麼順利簡單。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比如在第一次參與大型人物紀實類版面《都市臉譜》的採訪。做一個關於“少年作家”的專題時候,面對三水小豆豆種植園的負責人、佛山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黃愛卿老師如同發散性思維的介紹講述,我原本擬定好的採訪思路被打亂了,所有的思緒都變得混亂不堪,只是匆忙之間記下了一些關鍵詞,等採訪回來整理筆記時候才看到自己的線索素材已經被完全打亂,在寫作中根本無從下手……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好在在帶我的記者林XX的指導幫助下,我漸漸學會了如何有效的摘取採訪物件言論要點和精華,整理新聞線索,在隨後的報道寫作中也逐漸得心應手起來。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我們所學到的理論教育和實踐的確是有一段距離的。所以,我們的學校教育應當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真正消化理論知識,這樣學生才不至於在實際操作中出現自以為是、手高眼底的情況。

  在實習過程中,也發現靈巧的運用了新聞寫作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在此以前,我一直有一個不正確的認識,以為寫新聞就好像編寫計算機程式一樣,可以套用各種公式樣式進去,反正大多數的新聞報道模式都是大同小異的。這種思維在我實習的初期影響很大,比如在報道“禪城區歷史博物館掛牌成立儀式”的時候,我就按照以前寫學院文化藝術節的新聞報道格式,把整個開幕式從嘉賓介紹、領導致詞、文人朗誦、藏品捐贈、掛牌儀式等內容按照時間順序一氣呵成的記錄下來,新聞六大要素一個也不少,格式也規範,自以為寫得很完美,但等第二天正式見報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文章被大幅度修改了不少,比如弱化了對開幕式流程的長篇累牘的描述,重點突出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個場面,並且深入挖掘幕後的故事。透過對比學習我開始明白,新聞不僅僅只是要告訴讀者發生了一件怎麼樣的事件,更需要向讀者提供最新鮮最有用的資訊訊息,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做出深度、做出廣度”。套格式的新聞寫作模式雖然可行通用,但並不能傳遞新聞價值,這樣寫出來的新聞不但讀者不喜歡,連我自己在寫作過程中也味如嚼蠟喪失激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