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通用21篇)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通用21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

  最佳化作業設計減“量”不減“量”,近期根據工作室的學習安排,有幸學習了浙江省教研室關於《“雙減”背景下作業的設計與管理》的講座,“雙減”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那麼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精心設計作業,提高作業質量。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這更加考驗教師,要求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透過這次學習,我著實轉變了作業觀念,立足課堂,精心設計,爭取讓作業減少數量但不減質量。以下幾點是我今後作業設計努力方向:

  一、把控時間,系統設計

  作業設計應圍繞我們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鞏固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素養為主,作業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超過了一定時間以後,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

  二、最佳化作業,分層設計

  在現在的教育背景下,孩子的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差異,我們的作業要儘可能關注學生的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讓孩子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作為教師,我們要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習目標分層,作業設計也要有梯度。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以前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鞏固知識,導致作業機械重複。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既要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同時也要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越開放的題目,越能夠激發孩子的探究精神。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探索性作業。

  三、追本溯源,找準關鍵

  最佳化我們的作業設計,還有一大關鍵點在於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只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才能有效落實作業。的確,想要讓學生高效得完成一份作業,一定要先從課堂進行變革。反思在自己的備課過程,有沒有備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除了要最佳化作業設計,我們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要做好反饋,講解,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有講有練,讓學生所學更加紮實有效率。

  總之,這次的學習我感觸很深,也受益匪淺。作業既要做到設計合理,又要設計科學,在“雙減”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最佳化作業的設計,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和實踐。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2

  減負勢在必行增效永無止境,作業是折射學校教育價值觀和專業水平的“名片”,是“教學”與“評價”相結合的支撐點,是學校、社會和家庭的連線點,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負擔和成績的關鍵點。因此,“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成為老師和家長格外關注的重要話題。那麼“雙減”後,是不是作業都不用佈置了?佈置的話,又該如何透過作業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觀看了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舉辦的主題教研活動《“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收穫頗豐,使我認識到:

  一、做到“理想的作業管理”——提高課堂效率

  理想的作業管理要做到“精選、先做、全批、反饋”這八個字,這八個字的出發點,全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精選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學生作業總量,提升作業效率;先做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作業難度,體驗學生做作業時間;全批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作業水平,減少教師過多佈置作業;反饋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糾正的機會。

  為了更好地體現作業的功能,在精選的基礎上,更要提倡設計,體現素養導向的作業設計,是今後發展的方向,也是研究的重點。最好的狀態是學生能喜歡上做一些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展能力,獲得成就感。是的,作業是一個我們熟悉的“陌生人”,做得最多,卻又瞭解得最少。在課堂上達到教學目標,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不要把落實教學目標的行為延伸到家庭作業,更不要把查漏補缺的希望寄託在家庭作業上。如果課堂低效,作業就是學業負擔;如果課堂高效,作業是錦上添花。作業減負,關鍵在於課堂提效。

  二、作業是老師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形式多樣化

  繆校長說,“作業是教師精心設計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一位優秀的老師,可以透過一項作業,讓孩子變成詩人、音樂人、剪輯師、畫家……最重要的是收穫了自我價值,發現了興趣愛好,同時也懂得了感恩!”所以我們要積極探索作業的多種形式,比如一、二年級沒有書面家庭作業,但可以有多種非書面“好作業”:學校依託校本閱讀課程開展全員暢讀,親子閱讀;引導每一個家庭踐行“把體育帶回家”的理念,開展健身、親子運動……閱讀與運動,讓學生豐盈精神,強健體魄。三—六年級可以每月開展一次“無作業日”,如學期之初可以有計劃地結合每月的節日或節氣等排定一個學期的無作業日主題,給出無作業日的實踐體驗建議,讓學生放下作業,親近自然,瞭解中華傳統文化;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家務勞動,融入家庭生活,參加各類體育、藝術活動,展現個人才藝等。

  設計單元類作業,引導學生系統的學習;設定合作類作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設定體驗類作業,帶領學生學會體驗;設定創智類作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設定遊戲類作業,讓作業充滿無限趣味;設定表達類作業,讓學生展示多元的自我;設定手工類作業,培養學生的手腦聯盟;設定探究類作業,引導學生提升思維品質;設定跨學科作業,促進學生多元智慧發展;設定分層作業,讓每一個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營養餐……相信透過形式多樣的“作業”,一定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減負目的。

  學然後知不足。我們要透過最佳化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真正落實學生減負增效的目標,讓學生不再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還給學生一個輕鬆健康的作業空間,真正實現育人的全面化、個性化、精準化。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3

  課後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課後作業可以檢驗課堂教學效果,幫助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利於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高應用能力和學科素養。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透過參加學校的作業設計培訓,我也有很多收穫與反思。

  “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在接下來的作業設計中,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1、適當控制作業時間,掌握好作業的難度和數量。在沒計作業時,一定要站在學生角度,預計一下完成作業可能所需的時間,可以設計分層作業,在完成作業時間和內容上要分層。因為學生個體有差異,基礎差的要多留一些時間給他們,基礎好的可以提前完成作業。完成的時間靈活,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不再有困難。

  2、合理分配作業型別。一般來講,結合每課教學內容自選型和問答型作業佈置頻率應該稍高,而活動型和融合型作業開放性強,強調寫實情景,完成時間較長,可以每隔兩週佈置一次此類作業為好,也可依次交替進行。這樣既能保證作業的質量,可以讓學生作較為充足、深入的探究,又能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增強做作業的積極性。

  3、創設作業交流平臺。學生花了大量心血完成作業,如果沒有展示的機會,就會感到失落,以後會喪失完成作業的興趣;而且,如果教師只佈置作業而不看重效果,學生也會產生無所謂的態度,消極應付。因此,通常在完成一週的作業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彙報自己的作業成果,尤其是對於注重過程學習的活動型和融合型作業更需在班級中進行交流,使得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正受到別人的關注,從而提高日後學生的參與度和支援度。

  4、加強作業評價指導。新課程作業設計固然更重過程,強調答案的開放和多元,但這並不意味教師的權威地位和指導作用下降,相反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收集資料的作業,教師就應該提供必要的資訊渠道,指導學生怎樣去找相關的書籍、報刊和網址;對於實踐型作業,教師應主動聯絡相關社會單位和人員,協助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對於融合型作業,由於學生知識結構存在侷限性,習慣於單科思維,教師應適時介入,給予評價指導。

  總之,語文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我們不能滿足和停留於傳統的作業佈置,而應順應教學改革的潮流,融入新的理念,嘗試新的型別,為生機盎然的語文新課程改革再添一片新綠。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4

  雙減政策的實施,不僅依賴於課堂教學的改革,還依賴於作業的改革。雙減中減少課業負擔,目的就是為了推動雙減政策的落實,達到減負提質的效果。作為語文學科,如何才能既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又能有效地提高作業質量,鞏固教學效果,的確需要我們研究思考,並進行實踐總結。現就雙減政策下語文作業革命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建立“一單一表”,保證作業數量科學化。

  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在每次上課前精心設計好正式作業,課後根據課時進度和學生反饋佈置適量課後作業,同時填寫好語文學科作業設計單。正式作業分為基礎類和拓展類作業,書寫量控制在一張8K紙張內,時間控制在20分鐘內。另外,每天安排科代表記錄本科作業實際完成時間,並填寫好語文學科作業反饋表,教師根據學生作業表反饋情況,及時調整作業設計的內容和預估時間,確保學生作業量科學合理。

  二、建立“一標一體”,確保作業內容優質化。

  制定本學科作業設計標準,建立語文學科作業設計指標和質量指標。逐步形成“教師預設--學生完成--反饋評價--二次設計--調整改進--總結成果”的模式。教師要深入教材研究和學生學情,從作業內容的選擇、作業形式的設計、作業格式的規範、作業分層的構建、作業時量的調控、作業評價的反饋六個方面,完成本學科作業設計指標和質量指標的落實。同時要不斷反思和總結,形成符合本學科特點和學情的校本作業庫,確保作業內容優質化。

  三、最佳化作業型別,確保作業形式多樣化。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課程目標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一位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發展。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不僅依賴於課堂教學的改革,還依賴於作業的改革。確定瞭如下型別的語文作業:

  1、口頭類作業。

  作業內容主要包括字音字形、文體知識、詩詞背誦、名著、名句積累、優秀範文。此類作業以背誦熟記為主,主要利用晨讀、早讀完成,由組長檢查監督完成背誦任務。同時制定獎勵辦法,每週選出優勝小組,優秀個人進行鼓勵,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

  2、趣味類作業。

  《語文課程標準》關於“課程理念”中提到:“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練習。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絡,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作業形式的豐富多彩,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作業興趣,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思維是活躍的,作業完成的效果自然是良好的。

  課前“秀一秀”活動的開展,既複習了學過的內容,檢查督促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作業形式主要採取課前“秀一秀”、配樂朗誦、名著手抄報、影視文對接、古詩文配畫、思維導圖、穿越時空的對話等形式進行。

  3、基礎類作業。

  基礎類作業主要包括字音字音、課後部分習題以及名句默寫等。此類作業主要針對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透過書面的抄寫、整理、解答來鞏固基礎知識,主要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基本的語文能力。作業完成較為容易,學生在課本中或者教輔資料中都能找到相應的答案。

  4、提升類作業。

  學生透過課內的學習,掌握了一定文體的閱讀方法,再透過課外同等文體的對接訓練,來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的能力和閱讀能力。中考練一天一篇,從答題技巧、答案具體度、閱讀的速度等方面進行指導訓練,精練精講,初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細化評價方式,確保作業批改精細化。

  面對不同層次的作業,教師要採取各種各樣的評價方式,充分運用激勵性短語評價、圖表符號評價、表情評價,使用個性化印章蓋章等,意在用新穎時尚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本學科作業的認可。新穎別緻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或得到肯定,或虛心接受作業中存在的錯誤,或與老師拉近了距離,或讓學生的作業態度更加積極,或讓作業興趣更加濃厚。

  雙減政策下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和作業革命勢在必行。語文作業革命,將主動性更多地賦予學生,給學生合作、體驗、創造、應用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提高了作業有效性、趣味性、探究性,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5

  每一次《國家寶藏》欄目節目更新,都會說一個話題,展演者說自己交作業,並且在主持人的引導下會自評作業,分析自己如何完成的作業,自己如何從作業要求中找到創意點,達成作業呈現與自己專業特長的融合,專家也從作業命題的角度對展演者的作品進行相應的評說。

  於是,在12月6日的那一期,我們看到中國藝術體操隊展演了融合敦煌元素的“飛天樂舞”,看到花樣游泳隊水中演繹國寶“文衡山先生手植藤”元素的“紫潭映夢”,還有花樣滑冰演繹“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元素的“長空”。

  沉浸其中,我不禁捕捉到了國寶推介的相應元素點,還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大開眼界地感受到多樣化的呈現方式,並且聽展演者娓娓道來的編演過程,是一種挑戰,何嘗不也是一種享受,術業有專攻的展示。

  由此,我想,“雙減”要我們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有針對地減少作業量,保證作業的提質增效,國家寶藏節目的製作何嘗不是對我們的一種啟示呢?

  從國家寶藏一期期節目看過來,發現每一個推介節目形式不限,目標只要能體現所推薦國寶的元素,讓人頓生要去博物館或網上一覽為快的慾念,可以是演繹國寶的前世今生,也可以是演繹國寶的內容特點,還可以是國寶的復原化的呈現,不知不覺歎為觀止,為國寶的美崙美華多了一份自豪感和民族幸福感,獲得感。

  當然,對於每一個展演者,也是盡己所能,揚長避短,作業的呈現既是體悟融合的階段,也是特長成果的展現,二次創作和“我思故我在”表現性宣講的凝練。

  鑑於此,這不正是“雙減”背景下作業最終目標的呈現,儘可能照顧到不同孩子的稟賦差異,減少不必要的“內卷”,重視每個孩子“合格+特長”發展,最終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在作業完成中體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諧教育觀,在自信心培養中找到融合國家需求並儘可能適合自己興趣愛好特點的發展點,不斷自我完善中悅納越來越好的明天。

  所以,我們佈置作業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更多元化一點,不僅包括作業不同層次的體現,還包括作業完成呈現手段,更多地尊重每個孩子的特點,力爭一人一案,讓每個孩子在完成作業中能快速找到自己最近發展點,“跳一跳,摘桃子”,既是一種自我能力的拓展,還是作業展示中“我行我喜歡”的錘鍊,看到更多渠道的發展空間。

  總之,“雙減”背景下的作業佈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也不是高不可攀,就像國家寶藏啟示我們的,想清楚我們佈置作業的核心目標,培養孩子有自信心地接受挑戰,戰勝挑戰,作業的佈置中多從孩子層面思考一點,重視孩子思維訓練,力避繁雜偏難,重視孩子核心素養的體現,智慧作業是不是作為一種激勵性評價手段,由此也就更容易讓孩子覺得走心,從而多了自覺自願,一往無前而簡約凝練。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6

  “雙減”是本年度的熱門詞,也是高頻詞。“雙減”究竟要怎麼減?如何最佳化作業設計?讓課堂真正地減負提質,是我們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對最佳化作業設計的探索。

  一、轉變教育觀念。“雙減”背景下,作為一線老師,一定要轉變自己的觀念,不能用傳統的眼光來看等新鮮事物。不能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適應現在的課堂。要從原來的“老師怎麼教轉變成“學生怎麼學”,在課堂上,要知道把學生放在何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雙減”的目的就是要解脫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和校內課業負擔,讓孩子有更多自我選擇的時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發展自己的特長,更好地踐行教育是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目標。

  二、作業與教學要密切聯絡。老師在備課時要把課後作業納入備課環節,老師在備課時佈置作業這一欄要把作業寫清楚,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你對這些作業指導的方法。老師在佈置作業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佈置,不能超前佈置作業,對作業中知識點的答案要準確。

  三、作業與課程內容相結合。作業應該跟課程內容一致,可以是長週期作業,也可以是短週期作業,有些容易的作業也不能用時太長。作業要體現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四、作業與學牛實際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千差萬別的,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作業要分層佈置。

  五、作業與育人目標相結合。從深層次講,作業是一個育人的過程,優秀的老師是很看重作業的,作業是學生和老師進行溝通、對話以及老師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所以過程性評價比終結性考試評價更重要。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7

  關於作業改革,我曾進行過小小的嘗試。當時針對現有作業以抄寫為主,單調、重複、低效而枯燥,教師面對著作業批改難、積累難、反饋難等一系列問題,為了改變現狀,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平日的積累和摸索,我開始了作業改革的點滴嘗試。主要以《教育大辭典》和《新課標》要求為依據,參考《孫明霞老師的創意作業》,進行了6種作業形式的嘗試。後期,我們以教研組為單位申報了以創意作業為研究方向的課題並順利結題。我也有幸把自己的點滴嘗試分享給學校、乃至其他省市的同行們,並受到專家、領導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因此,我覺得自己對於“作業”這一話題還是比較有興趣和一定的發言權的。透過學習,我覺得對自己淺顯的“研究”定義為“點滴嘗試”是非常正確的。

  首先,自己的“研究”著眼點太小,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雖然也引起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學生的知識,促進了學生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改進,但因為目標在“術”與“器”的層面,導致後期難以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發展。透過學習章主任《促進學與教的作業設計》,我深刻的理解到作業,甚至是教學,首先是為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終極目的的。只有心中有宏大、高遠的理想,我們的教學、教研才能更加深入的開展,而不是停滯在低階層面不知所往。

  《區域作業管理的教研視角反思》中,提到學校層面的分層作業、自主作業、創新作業和實踐作業,引起我深深的感慨。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只有大環境下、各環節的共同努力下,學生才能更好的發展。

  其實,無論是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還是校外培訓負擔,都需要老師首先轉變教育思想,把“立德樹人、以人為本”放在首位,切實研讀課標、學生和教材,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無疑難,自然“零作業”。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8

  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雙減”工作的有關精神,進一步規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同地區都在採取有效措施。我們學校也行動起來,嚴格執行並組織老師進行了集中學習。下面簡單分享一下本次“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與管理學習的心得體會。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雙減背景下如何有效佈置作業。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可以檢測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及時把握學情,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升應用能力,培養學科素養。然而,過多過重過難的作業負擔,不僅打擊了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令大多數孩子身體素質下降,甚至身心受到傷害。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必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得佈置超過國家課標難度的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等等。

  “雙減”政策背景之下,教師的責任不是變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變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師的著眼點和教學重點必須從以往只做好課本知識的傳授,更多地轉移到對人的培育上來,而且必須透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為此,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出相應調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關鍵角色。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再也不能夠為了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而不斷給學生加壓,讓學生不停的刷題。然而,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也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可以在設計作業時給學生設計學習支架,控制好作業量,還要做到因材施教,佈置差異性作業,但是要警惕分層作業。根據智慧特點或興趣設計作業。作業注重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過程大於結果,設定開放的問題情景,不要追求唯一答案,作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設計作業時適當能夠整合,讓學生產生新的思維體系。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總之,作業是連線教學和評價的得橋樑和載體,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重作業的設計,真正的讓學生減負,並在減負中學有所用。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9

  一紙“雙減”檔案,以雷霆之勢,讓教育迴歸正規,讓教育迴歸校園。透過觀看講座,我們對作業設計有了清晰的規劃。在課內重視基礎性作業的同時,課外作業減少書面作業,設計能拓展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課外作業和閱讀作業等等。

  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我們老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我們也要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

  教學是一條漫長的鑽研之路,而不斷求索,才能帶著孩子一起探究學習的樂趣。我們將立足課程標準,進一步深研、深析教材,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力求將核心素養根植到生動的課堂中去,減負增效,提升教師、成就學生。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0

  “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作業改革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那麼,“雙減”背景下,該如何進行作業建設,才能達到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對課內學習進行鞏固和輔助,同時保證學生學習質量,做到減量不減質,真正達到為學生減負的學習目的?為了給教師做好更好的思路指引,學校邀請區教研室趙也茗副主任為我們進行“雙減”背景下作業建設的培訓。

  透過這次培訓,我更加清楚:什麼是作業?作業有何價值?如何理解作業系統?這三個問題。尤其對作業系統有了系統又全新的認識。同時認清目前作業有作業功能單一、缺乏目標意識、作業難度走向兩個極端、作業型別單一、作業差異不明顯缺乏有效操作、作業時間過長、作業結構不合理、作業內容與教學內容脫節、作業批改單一、缺乏作業分析、教師作業設計能力弱、作業管理內涵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作業的質與量,導致學生學習低效、負擔越來越重、甚至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要想真正為學生減負,必須克服以上問題。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作業建設理論基礎,站到一定的高度,宏觀把控作業設計。

  透過這次培訓,我深入瞭解到單元作業設計的理念。什麼是單元作業設計?單元作業關鍵要素及具體要求?如何評價單元作業設計質量?在作業建設時,要以育人為本,與教學目標一致,設計要科學、新穎,難度要適宜,時間需控制,體現選擇性,結構要合理。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1

  讓學生作業減負落到實處,如今,我國“雙減”工作已全面開展,落實“雙減”政策,需要老師轉變觀念、改變策略,讓學生作業減負落到實處。近期,根據李翠梅工作室的任務安排,我觀看了浙江省教研室組織的關於“作業減負”的系列報告。特別是周紅星老師《區域作業管理的檢驗視角反思》講座,他的講座分為三個話題:金華市雙減工作概述,學校作業管理經驗分享,教研視角反思作業設計。下面就周紅星老師的講座,談談自己的感受。

  “雙減”工作,最核心的是關注“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對於學生的作業管理,要透過“四個強化”來落實作業管理:強化作業總量控制,強調一校一案,建立作業公示;強化作業提升,鼓勵佈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強化學生習慣培養,小學晚九點不做作業;強化教師責任落實,提高作業管理效率。作業管理,老師不能簡單地停留於時間管理,應該聚焦於每一天所面臨的極為真實的作業問題,以課題認領的方式研究作業問題,以作業為媒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發揮全體教師的智慧是做好作業管理的重要路徑。

  作業設計,要突出“減量、提質、增趣”。要想提質,老師可以透過精編題目提升習題的質量,透過錯題庫提升學習的質量。錯題庫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學生的個人錯題庫,另一類是學生的班級錯題庫。要想增趣,學生的作業形式可以是“浸作業”,浸作業是指學生親臨問題現場,使用現有的材料或者工具,綜合運用知識、經驗和技能,經過操作、計算和推理,使問題得到解決的作業,這種作業能豐富作業的形式。還可以採用“小鬼約題”的作業形式,小鬼約題是指組織學有餘力的學生從作業中選取題目,模仿教師進行出題、改編並講解,達到作業分層的目的。

  教研視角反思作業設計,分為三個角度:鞏固知識的視角,診斷教學的視角,作業編寫的視角。從鞏固知識的視角來說,對作業設計應該追求的是主幹性、基礎性和針對性。鼓勵教師參與“校本作業”的編寫,一個學校的校本作業一定要由自己學校的老師來編寫,因為本校的老師最瞭解學生的學習,能夠有效提升作業的針對性,符合教學評一致性的原則。建立共同體學校,組織各校名師參與作業設計的審稿工作。這樣,學校的校本作業才能夠在情境創設、問題設定、答案組織等方面做到科學規範。

  從診斷教學的視角來說,診斷教學分為兩個內容,一個叫結果診斷,另一個叫過程診斷。現在大多是利用資訊科技,利用大資料進行精準診斷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利用學生作業的結果來進行個性化的診斷。在教學中,老師及時把學生的課堂作業進行反饋,讓學生的思維視覺化。依據學生錯在哪裡,分析錯在哪裡,得出它的問題在哪裡,這是作業結果診斷,是作業最重要的功能。過程記錄,是做作業的時候,隨時把自己的思維記錄在試卷的頂端或者作業本的頂端。學生做選擇題的時候,第一下選的是A,過一會選的是B,最後選B對了,老師就認為學生懂了,其實我們發現學生的糾結過程,我們並不知道。實際上,也許學生在A和B之間猶豫了很久,學生猶豫的過程就特別有價值,就應該及時記錄自己猶豫及思考的過程。

  從編寫作業的視角來說,不僅要提倡教師設計和編寫作業,也要嘗試讓學生設計和編寫作業。學生參與作業的設計過程,就會不斷豐富作業的形式,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正因為學生自己設計和編寫作業,我們才能充分理解教師和學生之間思維的差異,以達到作業最最佳化的效果。

  總之,對於“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我們要經常反思,學生做作業的過程,是否鞏固了知識,提升了能力,習得了方法,激發了興趣,促進了發展。作業設計,依然是我們今後研究和探索的重點,努力設計出真正使學生減負、增效的作業,體現作業的功能和價值。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2

  11月18日下午,在XXX市教科院的前瞻性的引領下,在縣教體局的精心組織下,我參加了《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設計與實施》培訓,上海市教委研究室的XXX主任從正確理解作業與作業系統、作業現狀與關係模型,如何提高單元設計質量三個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名師的高屋建瓴,讓我收穫頗豐。下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作業的本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作業是重要的教學環節。高質量的前置作業,可以引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從而有效支撐課中的深度學習。高質量的後置作業,可以將課堂教學引向更深、更廣的理解與應用,引發更有意義的學習。比如小學數學四年級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之後,可以佈置這樣的作業:

  1.做一做:用紙條或木條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平面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哪些平面圖形是梯形?

  3.說一說: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徵;梯形有哪些特徵?

  這樣,學生透過自己的做、找、說、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理解、認識和應用。

  二、作業設計的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

  作業設計應注重“教——學——評”一致性,教師應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設計“著眼要點、針對難點、促進理解”的基礎性作業和“著眼知識的形成過程、結構體系、內涵與外延”的發展性作業。作業設計可以是選編、改編或創編。而作業的形式可以豐富多樣,比如說小學數學,作業形式可以是書面習題、口頭交流、動手操作、數學閱讀、數學遊戲、實踐體驗等。不論哪種型別作業設計都應遵循課標、緊扣教材,要有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和創新性。所以教師審計的的作業既能讓學生有基礎知識的普及,又有思維能力的拓展,更有深度探究的實踐和有理解運用的思考。

  三、作業評價形式多樣化

  對於作業評價,不能填寫單一的“優、良、差”等級或打分,而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其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學生的每次作業.。“等級+簡語來評價描述學生的作業水平.“輕視”作業結果,“重視”作業過程,在作業評價的過程中,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統計分析,分析作業出錯的原因。

  透過本次次的作業設計主題培訓,讓對做好最佳化作業設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我將把本次學到的知識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並做好指導工作,讓更多的老師都能最佳化作業設計,服務學生,助力“雙減”。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3

  學生作業是檢測教師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是師生教學交流的工具,是教師常規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從古至今,教育教學過程實施後,教師都要給學生留一定的作業,以幫助學生鞏固、消化、延伸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所以,學生的課業負擔主要是以學生作業(聽、說、讀、寫)來體現,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就得多用一番心思。

  在以考試作為學業晉升、人才選拔主要手段的背景下,強化學生知識與能力訓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提質措施和手段,關鍵在於教師如何佈置作業、佈置什麼樣的作業,給學生布置多少作業……

  從改革開發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實踐狀況來看,教育的期盼日漸高遠,涉及人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的體現,各種形式的逼迫,加之家長、學校教師的期盼,不斷增加學生的負擔。

  “雙減”政策推進教育深層改革,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都必須及時領會,從內心考量教育的發展,人的成長、社會建設人才的需要、人的素質發展等所需學習內容、訓練策略等多方面,都要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通盤考慮。

  從學生成長的基本素質來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道德品質、理想信念、自我教育、良好的行為習慣,務必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強健的體魄,以確保學生家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

  從學生的基本素養來看,關注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及其運用能力培養,強化學生社會生活的實踐能力培養,促進學生適應社會,貢獻於社會。

  從社會發展建設的需要來看,關注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理解和認識、學生對自己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彰顯學生人生價值的體現。

  上述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不是教師的講解或是基本的形式舉動所能達到的,關鍵是教師要從學生髮展角度、人才培養角度、社會需要角度,積極開展學生作業訓練的設計思考,以真正落實教育的實踐本質。

  應試教育時代,教育採用“熟能生巧”的理念,強化知識的積累,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讓很多教師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素質教育、核心素養培養時代,“雙減”政策提醒教育者,佈置作業要精選,不得佈置重複性作業,不得佈置超標的作業,廢除“題海戰術”,儘量減少學生無效勞動。

  這是對教師嚴峻的考驗,陳舊的觀念如何轉變?這是對教育管理者發出的挑戰,如何引領教育向時代的方向發展?新時代教育要用智慧、要用實踐,團隊合作,互相取長補短。

  學生作業設計注重實踐形式和訓練試題型別與內容的思考。實踐形式儘量以團隊研究、分層推進;試題型別多樣化、試題內容趣味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獲得感和成就感。

  內容上,重視基礎知識和能力技能訓練,基礎知識的儲備是能力技能訓練的前提,基礎知識訓練也應注重層次分類,識記與理解,逐個歸類提煉;能力技能訓練是基礎知識的延展和提升,更是社會生活實踐能力漸進發展,注重操作運用和創新智力培養。

  數量上,適量才是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激發的保障,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和獲得感,數量多了,學生心裡煩,做作業毛躁胡亂,考慮學生基礎與能力,精心選擇,合理安排,切記隨意簡單。

  形式上,無論是選擇題、理解題、簡答題、運用題,都必須題目新穎有趣,文字適量便於閱讀對學生又有一定吸引力,學生花費的時間不多,又能達到訓練的目的,讓學生做完一道還有一定的掛念,捨不得放棄。

  學生作業設計關注人才、關注發展、關注學習內容、關注學生基礎,細心思考,潛心研究,才能發揮學生作業在教育教學中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4

  核心素養要求我們再也不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章老師在講座中提到“雙減”背景下的教學變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

  1、引導真實學習,所謂真實學習包括:問題生成、推理、思辨、實踐操作、思維轉化和問題解決等;

  2、應從知識建構轉化為知識建構,即能夠幫助學生典型地、簡約地經歷人類發現與建構知識的關鍵環節;

  3、綜合化實踐探究。

  “雙減”背景下得作業設計應注重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主要包括:

  1、引導學習程序;

  2、設計學習支架(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應該設計不同的學習支架);

  3、控制好作業的量(研究表明,當作業的挑戰性高和作業的量比較低時,學生願意嘗試高認知作業的行為會增加)。同時,在利用作業引導學習程序,不同的作業應該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1)課時作業(預學、導學、課後):融於課堂學習設計;

  (2)單元學習作業:強調系統性、整體性學習;

  (3)週末作業:整理和實踐運用;

  (4)假期作業:與教學優勢互補,實現全面育人的作業。

  作業是承載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作業設計需要開放思維,具體表現為:開放的問題情境、不同的思維過程和多元的思維結論。這樣表明,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讓孩子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能力和提升素養,真實的、開放的作業設計是全體教師需要思考和有效落實“雙減”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5

  聆聽講座後,認識到“雙減”是國之大計、民生工程,國家排除重重困難險阻,出臺政策,努力為我們解決外部環境的大問題,校長和老師們就要守好學校教育、課堂教學這兩個主陣地。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每天2小時的課後服務,就是要全面重構教學結構,關注時間的分配,教學方式的改革,只有線上與線下、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有機組合,才能實現“綜合化教學”。

  教學內容的再分配方面注意課堂上要主要完成以下任務:預習檢測、教學重難點突破,課堂訓練的強化。而課後集中完成作業及學生興趣特長的培養。教學評價的調整要從關注老師到關注學生。課堂教學、作業設計都要以課程標準規定的階段內容和目標為基準,要在落實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上下功夫,否則不能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

  “雙減”背景下的課後服務和作業設計,教師要牢記學校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及時從“育分”轉向“育人”,準確把握義務教育的奠基作用和基本職責,在正確的方向指引下才能落實“雙減”各項工作。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6

  20××年11月8日下午,在XX縣教體局七樓聆聽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XXX博士的《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與實施》的報告,感受頗深:

  首先,聽完王老師的報告,我認識到雙減是國之大計,是民生工程,是國家排除了各種困難,出臺政策,為全民解決了外部環境大問題。所以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守好課堂教學這個陣地,一定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王老師在講座中談到,作業功能單一,缺乏目標意識,難度走極端,差異缺乏有效性,型別單一,內容與教學脫節,結構不合理,時間過長,批改單一,分析缺乏,設計能力弱,管理內涵不足等12個問題,貼近我們的實際教學,指導性非常強。對於幫助我們每一名教師,有針對性的解決教學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方向。

  同時,結合自己的化學教學,我認識到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分層設計。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就不同。所以作業應該具有層次性。要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作為一名化學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再次要儘量多的設計趣味性作業。因為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才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比如作為化學教師,課下讓學生做一個簡單的家庭實驗:讓學生利用廚房的雞蛋殼與食醋,看兩者反應是否能產生一定的氣泡;或者把生鏽的鐵釘放入稀鹽酸中,看能否把鐵鏽除乾淨。目的是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化學源於生活,化學服務與生活。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作為我們每一名化學教師,應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急先鋒。我們要在實驗中探究,在探究中實驗,要讓課堂真正成為探究的樂園、實驗的熱土,要讓化學探究永遠是一首田園詩,充滿著生活的氣息,演繹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7

  杭州市鳳凰小學繆華良校長的講座令我感受頗多。繆校長在介紹鳳凰小學的“校本化實踐的三項行動中”中提到“有所不為,做好五個‘無’”。“雙減”下的作業設計確實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沙龍交流中,各位教育專家碰撞智慧火花。特別是素養導向下的作業設計與落實的探討,為作業最佳化設計提供了思路、闡明瞭方法。浙江省教研室喻伯軍老師總結了八個字:“精選、先做、全批、返回”,高度凝練,醍醐灌頂。如何擊破這八個字,如何落實這八個字,我想可以採用以下四種方式:

  一、主題式作業,實現學科整合

  主題式作業是對學習資源的一種重新整合,這類作業有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融通學科,使語文外延得以充分展開,構建大語文。如學習了《燕子》一課,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畫出來,並用簡短文字說明,或根據內容製作小燕子。美術課上老師進行評價,講解,修改作品,實現語文與美術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實踐式作業,實現知識內化

  實踐式作業的設定要激發學內化課本知識的作業,學會把語言內化為技能。如學習了《守株待兔》一課,可以組織學生把它改編成課本劇表演出來。這樣的作業訓練了學生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讓語文學習充滿挑戰。

  三、分層式作業,實現各取所需

  作業的設定的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增加學生對作業的選擇性,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層級的作業。我們可以為學生設定基礎性作業(側重字詞句等基礎性知識訓練的習題),能力性作業(側重於段落、篇章和習作等練習題),拓展性作業(側重於讀寫結合,內容拓展性習題),三種作業自助餐供學生選擇,使不同學力的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學有所獲。

  四、趣味式作業,實現學而不厭

  單調的學習活動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並會心生厭倦。因此作業的設定也應貫徹愉快教學原則,增強趣味性。如在學習了“田”、“地”“雪”字之後,佈置學生猜謎語作業。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形象地記憶生字,一石二鳥。

  思想引領行動,行動踐行思想,聚焦“雙減”,深化課改,不斷提升作業設計能力,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為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賦能。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8

  秋季,這個新學期的到來,伴隨著幾項政策的“落地”,註定老師的“事”會越來越多,在校的總時長也會越來越長,調整好心態,積極思考——如何有效應對?

  “雙減”之下,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減少了,負擔減輕了,對作業質量的要求更高了。

  教師在作業佈置上,要精心選擇作業內容、精準針對不同學生、精確校正課堂教學、精細反饋作業情況。作業佈置不能完全圍著考試打轉,要透過作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維品質,作業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樣化。

  一、好的作業單一定是有挑戰性的。

  如果一份作業單的設計,所有學生都會做,那麼可以說這份學習單就是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好的作業應該是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是孩子藉助支架,透過自己的努力,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的。因此,這份作業單並沒有像一眼看上去那麼“高不可攀”,事實上孩子們潛心會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可以去挑戰的。

  學生在整體解讀、生字詞歸類教學、感知課文內容、聚焦人物特點的學習當中已經對“寓言”有了“散狀”的認識,有了這一個“抓手”,學生就能透過它,立足單元整體,站在全域性的角度進行梳理,從而有所收穫。

  二、好的作業單一定是符合學習特點的。

  作業的設計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還需要引導學生置身其中。學習一定是具有實踐性、活動性等特徵的,是引導學生將“身體”置於認知實踐的中心地位的,強調認知是透過身體體驗及其活動方式形成。

  所以,這份作業單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安排了10分鐘,目的是讓學生置身其中,潛心會文,合作交流足足安排了5分鐘,也是想讓學生透過同伴互助,形成認識的碰撞,點燃探究的火花,形成合作的成果。學生在體驗、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獨特感受,這種獲得是屬於孩子自己的。

  三、好的作業單一定是開放的。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作業時很多時候都需要教師憑著自身經驗預設學生能夠到達什麼樣的程度。這堂課上,學生呈現的“成果”,很多是筆者沒有預設到的。比如故事都是“虛構”的,我就藉此契機拓展學生已讀的《克雷洛夫寓言》,引導所有學生證明這個觀點;再比如中國古代的寓言的題目是以“成語”的形式出現的,課堂上趁機拓展了本單元“日積月累”中的9箇中國古代寓言,加深了學生對這一點規律的鞏固。

  所以,好的作業設計應該是這樣能夠開啟學生的思路,是可以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的。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9

  今年暑假的“雙減”政策,以不可阻擋之勢,席捲中國大地。“雙減”政策明確指出,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雙減下怎樣合理佈置語文作業,為此我們教研組專門進行了線上教研,可以從哪些方面科學設計語文作業呢?

  老師親自試做,嚴控作業時間。教研中大家一致認為減負增效不是不佈置作業,更不是隨意佈置時間範圍內的作業,而是根據學生的學情,合理的設計作業。有老師提議每次設計作業,老師輪流試做,推算時長,限時完成,提高效率。透過試做把有代表性的作業留給孩子,讓孩子從少量的作業中學會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要求學生在作業清單上,標明完成作業時間,瞭解學生完成時長,讓孩子真正的減負增效。

  科學設計預習作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預習作業主要為課前預習,建議在新課的前一天,對第二天所學內容進行有效預習,時間在15分鐘之內。為此開學第一課,我們對學生進行線上語文學科具體要求,重點引導養成預習的習慣,以及預習的步驟,提出了六步預習法:一標、二讀、三思、四批、五圈、六畫。六步預習法作業的科學設計,為孩子提供了預習的方向,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後作業分層設計,學生自主選擇。在提交作業時我們發現,學生由於學習基礎不同,提交作業時間先後差別兩個小時。因此對作業佈置提出彈性要求,避免機械抄寫的作業,可以設計一些必做題、選做題等。不同層面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完成符合本層面特點的作業,同時鼓勵學生越級挑戰、互相趕超。個性化的作業,體現了量力而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佈置實踐活動作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可以選擇學生喜聞樂見、愛做的實踐活動。如:猜謎語、做遊戲、改編課本劇,成語接龍,校園模仿秀、創編故事,設計海報等。曾經我們學習了課文《武松打虎》後,讓學生自己根據課文改編課本劇進行表演,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很喜歡積極參與,在這些活動中更深刻理解了內容和人物形象。

  拓展課外閱讀作業,開闊學生視野。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立足課內,注目課外,拓展性佈置課外閱讀作業。例如:學完梁曉聲的《母親》一文,可以藉助課文寫作背景,進而閱讀梁曉聲的整本書《母親》和《父親》,幫助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積累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20

  預習作業的設計應該從各個方面大致梳理,歸納為四點:讀、查、思、記。當下的政策需要我們作為老師靈活理解和實際操作,針對基礎性知識的掌握仍然不能忽視,怎麼樣有效的在不佈置作業的情況下,學生依舊能夠熟練掌握基礎性知識,提高掌握拓展知識的能力,為培養綜合性發展人才打好基礎。

  蔣琪老師:針對教學內容佈置預習,課文平常就是“一讀、二標、三圈、四問”,所謂“一讀”指熟練朗讀課文,預習時至少讀三遍,對課文達到一個熟悉的程度;“二標”標出文章的自然段或者小節數或幾句話;“三圈”指圈畫出本課需要會認和需要會寫的生字詞,並簡單認讀;“四問”對課文存留疑問,不懂的地方可以寫在書上,上課的時候向老師提問。如果是“口語交際”或“語文園地”或其他,會根據內容再次強調不同的預習要求。

  指導學生預習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一讀課文。畫出課文中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藉助工具書或聯絡上下文完成。二概括課文的主要資料。在學生讀通讀熟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是怎樣寫的?為什麼要寫這樣幾個問題。

  另外課文中有很多多音字讓學生用符號標記出來,對於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問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只需要在相關詞句旁邊打問號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每一課都抄下來,以便減輕學生的負擔。

  針對預習性作業,大家說的都相對完整,而且都做了相關補充。針對拓展性作業的探討還不夠充分,現在作業負擔減輕了,那就應該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如何科學設計?我們還需要針對每個不同年級段的學生制定出科學可行的作業設計。

  作業的設計應該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細緻起來的話應該分層來制定詳細的作業計劃,當前政策下,作為一線教師應該多加研討,細緻的作業會讓教學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和綜合實踐能力。需要我們多加研磨。

  雙減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21

  在“雙減”政策下,國家大力提倡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佈置作業的時候,要在形式上不斷創新,讓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解脫出來,真正的感受到學習知識的趣味性,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作業設計應注重形式,突出多樣性

  語文作業不應該侷限於某一個方面,而是應該從多個角度進行把握,透過“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極大的推動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在完成學生的減負之後,讓學生從各個角度進行學習,增強他們對語文世界的學習和感知。

  1、“聽”的作業。從根本上來說,聽的作業並沒有固定的形式,在實施的時候,一般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多聽一聽課文的朗讀,尤其是多角色的朗讀,讓學生仔細聆聽每一個角色的口吻、感情,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感知和理解文章。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多聽一些和語文學科相關的內容,這樣可以極大的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的語感,最終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科內容。

  2、“說”的作業。對於學生來說,減負並不是單單的減輕作業負擔,更重要的是,要真正的開啟學生的心扉,讓他們願意去表達,願意把自已瞭解的知識和身邊的人傾訴。因此“說”的作業就是要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父母親人進行復述,以講故事的口吻直白的去展現自已學到的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學到的知識會得到強化和鞏固,他們自身的成就感也會大大增強。而對於一些開放性的文章,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思考、想象,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想象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個人學習水平會得到大大提高。

  3、“讀”的作業。語文水平的提高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日積月累的實踐和堅持,因此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和積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讀”的作業。“讀”的作業主要是指必要的課外閱讀,當然了,在內容的選擇上,可以隨機選擇。

  二、作業設計應“因材施教”,突出層次性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我們要全面立足於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教育的每--個階段,我們都要針對性的瞭解每一個學生,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我們都要了如指掌,這樣我們才能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去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從而促使每-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三、作業設計應突出趣味性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我們既要深入的落實相關的政策,全面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還應該加強素質教育的發展,讓學生能夠輕鬆高效的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莫大的喜悅和樂趣。在語文課堂作業的實施中,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繪畫的作業。很多孩子都有繪畫天賦,他們總是喜歡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某種情感。我們瞭解到繪畫可能是孩子表達內心情感的主要方式,可以以此方式來完成語文學習。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畫面感。

  2、表演的作業。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表演可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表演可以讓他們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特點。在學完課文之後,學生可以進行課文情節排練、分角色表演和道具的準備等,這些過程可以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形象表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完成這些步驟的同時,學生們也可以進--步加深對課文的瞭解和各種角色形象的塑造,更好的掌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東西。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作業的設計和實施上,應該儘可能多的給孩子--些自我空間,讓他們不斷的探索、發現、感受和實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