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500字(通用29篇)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500字(通用29篇)

  好訊息!好訊息!“天宮課堂”第一課定於12月9日15時40分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大家一起來聽課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500字(通用2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1

  今天下午的一節課,老師給我們放了一個宇航員的直播課程,剛開始我非常的不感興趣。

  電視上有三名宇航員,三名宇航員告訴我們了許多個神奇的知識,他們在陸地上是沒有的,三名宇航員首先告訴我們了他們在太空的生活,他們在飛船裡會飄來飄去,喝水的時候是用一隻吸管將水吸進去,然後再放出來一口吃掉,就像吃棉花糖一樣,因為在飛船裡會飄來飄去,所以睡覺的時候他們會在一種神奇的袋子裡用繩子將自己包住,這樣他就不會在飛船裡飄來飄去了,宇航員們在飛船裡吃飯時,要把兩個筷子用繩子繫住,這樣筷子就不會飄了,宇航員在飛船裡生活,還有許多的有趣事情。

  宇航員還跟我們講了許多的有趣事情。

  看了快要一個小時,讓我最生動的就是宇航員在太空上做小實驗,首先要準備好一個非常大的圓形鐵絲,一杯水,一個泡騰片,一種藍色顏料,還有一個吸水管。然後將圓形鐵絲放在一個地方,讓它支撐起來,用吸水管將水吸取一點,擠在鐵絲中間,水沒有落在地上,而是飄在了鐵絲的中間,就像一個放大鏡,再將那種藍色顏料擠在圓形鐵絲的中間,水變成了藍色的,如果用眼睛在裡面看,會看見東西變大了。最後將泡騰片放在裡面,過了三分鐘,那個藍色的球變得越來越大而且裡面還有許多的泡泡。真是太神奇了。

  我的夢想本身是當一名老師,看了這個影片,我的夢想變了,我想當一名宇航員,去做更多的神奇實驗。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2

  今天在家裡觀看了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專案三位航天員中兩位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天宮裡出倉時的時刻讓我心血澎湃,航天員出倉時跨越的一小步,就是我們國家科技創新的一大步,美輪美奐的太空和航天員感同身受的細緻講解,讓我對太空又多了一份遐想。

  在我今年夏天看電影《大鬧天宮》時就對大鬧天宮的主人公孫悟空由衷的敬佩,他不怕困難,不懼怕天庭,和一切困難做鬥爭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現在看到真實版的“孫悟空”,我現在由衷的敬佩天宮課堂授課的航天員們勇於擔當,開闢新天地的精神。

  人類目前的載人航天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環境開展地面上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的太空實驗,從而造福人類,促進人類發展。作為一名小學二年級的我,同時作為一箇中國人,看到中國在載人航天事業技術上的發展成就,我無比驕傲和自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將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能成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將來為祖國的繁榮建設,科技創新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3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課堂雖已結束,可那些神奇的現象卻還是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第一個吸引我的,便是那個小陀螺。它放在那裡時,安靜的像鄉下的夜晚。可當它旋轉起來時,又快又急,完全沒有了剛才那副安靜的模樣。像是壓抑很久,終於釋放出來,漂浮在空中。

  然後便是那晶瑩剔透的水球,它外表看上去和我們飲用的水一樣,可它卻能呈現出陸地的水做不到的樣子。這是因為太空艙圓周運動慣性抵消重力,而且水有較強的表面張力,所以可以。有人問,那氣泡呢?因為水球被氣泡變為了兩部分,中間是空氣,氣泡周圍是水。外圈成為了一個凸透鏡,所以呈現出一個倒立的像,內圈相當於變成了兩個凹透鏡的組合,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正立的像。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時看到一正一倒的兩個像。

  最令我震驚的便是轉身。在地球上可以輕鬆做到的動作,在太空中竟有這麼難!葉老師先向我們展示了在太空中,不能像在地球一樣轉身;然後便是同學們的各種方法,都被現實駁回了。最後,葉老師終於揭秘了:如果向右轉的話,就要不停的用左手畫圓,如果向左轉的話,就要不停的用右手畫圓。

  太空本身就充滿神秘,但在這神秘之上,更多的是為中國驕傲!我們相信在未來,我們必將在浩瀚宇宙中,留下屬於中國的印記!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4

  在太空中,有很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多都跟在地球生活不一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天宮課堂》探索太空的奧秘吧!

  瞧,葉老師是飄起來了嗎?其實不是,葉老師在演示走路呢!原來呀,在太空走路就好似躺著睡覺一樣,橫著的。這可與地球上大不相同,在地球上走路,沒有一點要飄起來的樣子,就是正著地走,好奇怪的太空呀!

  來,我們再來看看太空中轉身吧,光靠全身的力氣向後轉是不行的,必須要用手臂的力氣,轉身時,右肢要快速旋轉,才能轉過身來,在地球上轉身,只要身子隨著腳向後轉就可以了。

  在太空中還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是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將一個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麼按壓,乒乓球最終都會浮出水面。那在太空呢?讓我們一起跟隨王老師做實驗吧。王老師先把一隻黃色的乒乓球放進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然後用根粗吸管把乒乓球按下去,慢慢地拿出粗吸管,咦,乒乓球居然沒有浮起來,竟然沉在水裡。真的好奇怪,聽了王老師的講解,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太空,浮力消失了。多有趣的實驗啊,我對太空充滿了嚮往。

  我感覺宇航員應該很辛苦,他們肯定經歷了許多困難,才做出了這麼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他們在太空中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卻能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樣,他們一定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我要向這些宇航員們學習,將來有一天也能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5

  自神舟12號載人航天飛船任務完成之後,三名航天員回到了離別三個月的祖國。才過不久,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升空了。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人擔任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宇航員。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火箭發射了。可惜我沒有及時觀看直播,今天下午在課上,老師讓我們看了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過程,首先就是三位宇航員身穿宇航服坐上大巴車,向航空基地駛去,大巴車前還有交警騎著摩托車保駕護航。到了航空基地,三位宇航員進入了火箭,緊接著,話筒傳來了“十,九,八……”每一個數字都十分激動人心,最後聽到了“點火”。隨後,火箭的底座噴出了紅色的火焰,煙塵向四處擴散,火箭也騰空而起,像一隻穿雲箭直插雲霄,場面十分震撼,之後各個助推器也是分離了,神舟十三號也是發射成功。

  本來神舟12號的三名宇航員在太空中呆了三個月,這本讓我很吃驚。但沒想到這次神舟十三號的三名宇航員將要在太空中呆上半年,更是讓我驚訝。他們為了給國家做貢獻,放棄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六個月時間,很讓人敬佩。自東方紅一號升空成功後,中國在航天事業接連取得重大發展,這一個個成功都是由無數個科學家們廢寢忘食,努力奮鬥,用無數汗水換來的。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6

  今天下午,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叔叔、王亞平阿姨、葉光富叔叔變身“太空教師”,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這一堂課讓我收穫了許多太空的知識。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環節是神奇的乒乓球。首先,王亞平老師將乒乓球放在水中,然後用一個吸管把乒乓球給按下去,當她把手鬆開後,乒乓球不但沒有浮起來,反而沉了下去。我很納悶,要知道在地球上,乒乓球如果按進水裡,肯定會浮上來。只見王亞平老師又將裝著乒乓球的水杯一扔,水瓶裡的水不但沒有灑出來,反而還飄在空中不停地打轉,真是太神奇了。

  我記憶猶新的環節還有王亞平老師用水袋做水球。只見王亞平老師將水袋裡的水一滴一滴地灑在了水膜上。水膜上的水一點一點變寬,變圓,變大,最後變成了水晶球。接著,王老師往裡面加了一點空氣,只見空氣把一個水晶球又分成了許多個小水晶球,就像變魔術一樣。王老師又將一袋顏料擠進水晶球中,水晶球立刻就變成了藍色的,特別漂亮。她又將一個泡騰片放進水晶球中,只見無數的小氣泡從泡騰片裡湧出,這些氣泡在水晶球裡打轉。想不到水在太空中,會發生如此多的變化,王老師一番操作下來,看得我目瞪口呆。

  這節天宮課堂讓我學到了許多太空的知識,讓我明白了科技的力量。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我們祖國的科技越來越發達,讓更多的人都能去太空“旅遊”。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7

  你們瞭解宇航員嗎?可能你們不知道,但我今天看了一個神奇的影片,這個影片裡就展現著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影片吧!

  在這個影片中,三位宇航員老師給我們展現了太空神奇。他們已經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非常神奇,驚得我下巴都快合不攏了,這個實驗名字叫做乒乓球沉在水底。在我們地球中,乒乓球放在水裡,它會浮到水面,相反,太空就不一樣了,他們先有一個管子將乒乓球壓在水底,然後鬆開管子那一刻,乒乓球就沉在了水底。而一位宇航員老師將裝有乒乓球的水桶拋起來,結果裡面的水竟然一滴都沒有掉下來。

  宇航員老師們又做了一次實驗,而這一次實驗更加神奇。他們首先拿出一個用來做水膜的一個模具,然後他們又往水膜裡灌滿了水,一個宇航員老師又往外面加了更多的水,結果水模就成了一個大圓球。但這並不很神奇,最神奇的是當另一個宇航員老師拿著一個注射器往裡面注小水滴的時候,小水滴進入大水滴之後,還是完完整整的一點破損都沒有,而且他那個大水泡的水一滴都沒有漏下來,於是宇航員老師又在裡面那個小水滴又抽了出去,可大水泡還是沒有裂開。

  太空真神奇呀,我也想上去做那些驚人的實驗。唉,對了,他們還做了1個實驗,那就是將他們的水袋裡的水擠出來,然後還可以吃,咱們地球上的水只能喝,而且要是將杯子倒過來它就全倒了,而太空可不一樣,太空倒過來一杯子,水竟然一滴也不漏,太空真的好神奇。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8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正式開始了,應該說,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壯舉,它不僅標誌著中國已經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技已經邁向了新的臺階。

  在觀看直播的同時,其中王亞平老師的實驗讓我十分難忘。在查閱了網路上的一些內容我把實驗的原理弄明白了。水膜張力—液體表面張力在翟志剛老師,葉光富老師的輔助下,航天員王亞平把一個金屬圈插入飲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屬圈,形成了水膜。接著,她往水膜表面貼上一片和女一起完成的花朵摺紙。在水膜實驗中,這朵花在太空中“綻放“。

  在微重力環境下,表面張力很大的水也能夠延展成水膜而不像地面上不要加入表面活性劑,貼在水膜上的花朵也因為表面張力而展開。

  還有一個實驗,我也十分感興趣,那就是泡騰片實驗—浮力消失在授課當中啊,太空教師王亞平就做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只見泡騰片在水球裡不斷冒泡,但在失重環境下,氣泡雖然不斷產生,但並沒有離開水球。而隨著氣泡不斷增多,水球漸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的`“氣泡球”,而且產生了陣陣香氣。

  對此,是因為地球上有浮力,所以水中泡騰片的氣泡會向上跑。在太空中,水裡的泡騰片產生的氣泡因為沒有浮力而停留在水球中,讓水球變得色彩斑斕。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成功,為中國航天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9

  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未知的世界需要我們去探尋,隨著人類不斷進步,對未知的事物也愈加好奇,尤其是近年以來,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更是付出了許多努力,為了豐富青少年的太空知識,中央13臺開展了天宮直播課堂。

  在本次課程中,我們跟隨三位宇航員的介紹,觀看到了細胞在太空中所呈現的狀態;太空中乒乓球浮力消失沉入水中;太空中的張力大大增強,所以氣泡會停留在水中等等許多太空中才能觀察到的現象。在宇航員們擔任“主播”進行各種太空現象展示時,地面上的聽眾們也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太空中的星星也會一閃一閃的嗎?”“你們在太空中看到的天也是藍色的嗎?”“太空中,你們是怎樣睡覺的呢?”同學們一系列好奇的小問題也在宇航員們的耐心解答下一一揭曉,同時,亞平老師向同學們透露“我們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太空的神奇,果然讓人驚訝。

  透過這次的天宮直播課堂,同學們既瞭解到了太空的知識,也增強了課外實踐、實驗探究的能力,同時還學到了許多物理知識,真是受益良多。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走出地球探索外星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太空中活動的各種限制,也讓我們明白我們對太空的探索與掌握太過淺薄,想要更加深入的瞭解,就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作為青年一代,我們也要努力豐富自己的學識,為祖國的強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10

  自近代以來,我們中國的科技水平在不斷地進步與提高,一直在對外太空進行不斷地探索,而昨日觀看的《天宮課堂》,更讓我深感到我們國家的強大,同時也讓我看到了太空生活的樂趣。

  剛進入課堂,為我們展示的便是航天員在軌生活的場景。他們的生活可真是有趣,因為沒有了重力,所以他們可以在空間站內肆意“飛翔”。空間站內還有一種獨特的運動工具——腳踏車,這類腳踏車不僅可以鍛鍊腿部,還可以鍛鍊上肢。只要將身子倒立過來,用手抓著腳蹬,一直轉呀轉就好了,相當有趣。

  課堂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葉老師所表演的太空轉身。在太空中,轉身不能像我們在地球上那樣輕鬆,如果像在地球上一樣的話,便會上半身下半身朝相反的方向轉動,而且一不小心就“飛到天上了”。如果想要轉動身子,就要藉助一個物體或者一隻胳膊不斷轉動。看來,太空生活奇妙的同時又有點麻煩,我們做事會很浪費時間,怪不得到現在地球還是可供人類居住的星球。

  還有宇航員們在太空中所展示的生物研究以及許多實驗,都讓我深刻感受到祖國科技的偉大以及太空的奇妙,宇航員們對於太空事業的熱愛,還有地球對於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雖然不能像這些偉大的宇航員一樣飛到太空中去進行科學研究,但我也會盡我所能為祖國的科技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同時我也會和身邊的人一起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讓我們的家園更加和諧美好!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11

  太空授課更在於營造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社會氛圍。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採訪時所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科學永無止境,探索不斷前行,在一個未知的廣袤領域,只有以謙卑的姿態、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奧妙。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當代中國人的重大歷史責任。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啃硬骨頭、涉險灘。要堅持推進創新,使科技創新成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要堅持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包容創新育人才,方能廣納賢才,為創新提供堅實支撐。科學永遠是一個國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會理解、支援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歷史的潮流在呼喚年輕一代為科學而努力探索,但鼓勵他們奮發前行卻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太空授課的深層次意義便在於此。

  探索任重道遠,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才有希望。激發學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求知慾與渴望,樹立全社會為創新而奮鬥不息的信念,讓夢想張力無限。尋夢過程,無疑體現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默默奉獻、堅定頑強的民族精神。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12

  這天下午,我們看了一場關於航天教育的直播,印象深刻。直播開始,先是幾個學生提出了問題。都是以“如果帶某件東西去太空,它會不會怎樣”來問的。我們班的每個同學也各想了一個問題,其中我的問題是“如果帶水到太空裡,它會變成什麼形態”。帶著疑問,我們繼續看直播。

  現在鏡頭在地面課堂,先是介紹了待會要在太空做的實驗:水膜張力實驗和泡騰片實驗,我比較期待泡騰片實驗。然後介紹了神舟一號返回艙和天和核心艙,最後介紹並演示了組合體形成過程,非常形象、有趣。

  鏡頭轉到“天宮課堂”,航天員帶我們“參觀”了天和核心艙。先是運動區,航天員看上去“胖胖的”,是因為太空這個環境,血液會往上流,還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和心血管功能下降。為了身體健康,宇航員會穿上企鵝服,用跑步機和腳踏車鍛鍊手腳。再是廚房區,太空的廚房功能也很齊全,還能吃到冷藏的新鮮蘋果。然後是實驗區,宇航員在這裡做實驗,還給我們看了在失重條件下的細胞是什麼樣的。尤其是心肌細胞,一閃一閃地,很神奇。

  現在是我最感興趣的環節:做實驗。水膜張力實驗開始,在太空裡是失重的,所以水膜比較牢固,還可以加上很多水,形成一個大水球。透過觀察,我發現水球裡呈現的是倒像,還有些扭曲。在水球中注入氣泡,水球裡會有一正一反兩像。另一個是泡騰片實驗,在剛才的水球裡注入藍色顏料,放入泡騰片。漸漸地,水球中出現了很多氣泡。聽亞平老師說,這個藍水球就代表我們的地球。

  我還知道了許多有趣的知識。比如在太空站看到的太空是黑色的,一天可以看到十六次日出等。

  “我是01,我已出艙,感覺良好。”“我是02,我一會兒出艙,感覺良好。”“我是03,我下次出艙,感覺良好。”聽著直播裡的這些話,我也想用直播裡的一句話結尾,“我們看你們出艙,感覺良好!”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13

  前天我上了一節不一樣的網課,網課老師是在天上給我們講課的。沒錯,這就是上週四下午3:40,全國各地的同學都在收看的課堂,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三位宇航員在中國空間站裡,給我們上了一節很有意思的課。首先王亞平帶我們參觀了空間站,空間站裡的設施讓我目瞪口呆,跑步機,腳踏車,冰箱一應俱全,這簡直比地上的生活還好!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空間站裡的冰箱的,冰箱固定在牆上,小巧玲瓏,是正方形的,只有書包大小。

  王亞平,拉開冰箱,小心地從冰箱裡拿出一個紅彤彤,圓滾滾的東西,我定睛一看,居然是新鮮蘋果!現在的科技簡直太發達了,在距離地球這麼遠的地方,都能吃到地球的新鮮水果。我既開心又自豪。

  參觀完了空間站,王亞平阿姨就開始做實驗。在各種有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水球實驗,王亞平阿姨先做了一張水膜,然後往水膜里加水,我本以為水膜裡的水會掉下來,沒想到水不僅沒掉下來,還鼓成了一個圓球,水球晶瑩剔透,泛著光澤,看起來圓滾滾的。在太空中,水面張力非常大,所以就形成了地球上看不到的現象。

  實驗環節結束後,就是提問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我又瞭解到了許多關於太空的知識,瞭解了這些知識,我對太空又充滿了嚮往。課程很快就結束了,這次課程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科技的強大,同時在我們心中種下了一顆航天夢的種子,我相信祖國航天的發展定不可限量,我們的前途是星辰大海!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14

  這個靜悄悄的夜裡,我坐在暖暖的被窩裡觀看天宮課堂。

  這可不是我們學校裡的課堂哦!這是3個宇航員老師在神舟十三號的太空艙裡給我們上課。他們告訴我們:在太空中,人處於失重狀態。說罷,兩位老師就給我們演示了什麼叫失重。只見一個男老師盤腿坐了下來,然後兩腳懸空飛了起來,另一個女老師就用手輕輕地把那位老師推了一下,他立刻向後飛去。最後女老師還把他360度旋轉了起來。

  我驚呆了,心想:如果我以後也可以當宇航員就太好了!這樣我也就可以和那位男老師一樣飛起來了。

  此外,女老師帶著我們做了8個小實驗。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太空中失重狀態下形成的水膜。老師還在水膜上放了一箇中國結,我本以為水膜會漏水,可水膜仍然沒有漏水。“哇!這個水膜真結實呀!真像一面完美無瑕的鏡子!”我驚訝地說道。後來老師往水膜裡不停地注水,直到它變成一顆透明的水晶似的圓球。這個過程中一滴水都沒流下來。我想:如果李白要是在空間站,那就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樣的名句了吧。

  空間站真好玩,宇宙真奇妙!我真想飛上空間站,傲遊在宇宙中呀!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15

  在地球的上方看著屬於中國自己的太空站,在茫茫宇宙中,神舟十三號又是如此的耀眼。今天我們就透過電視直播的方式,隨著宇航員們去太空旅行。

  在下午後兩節的閱讀課中,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這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我學到很多,也瞭解到了很多。

  太空倉並不是特別大,但裡面的裝置很齊全,有跑步機,有廚房,廚房裡還有冰箱,微波爐,還有工作的地方,睡覺的地方。王亞平老師也帶我們一一參觀了一番他們的太空艙,讓我們感到太空艙是那麼的神奇。

  太空上因為失去了重力,所以在太空站能做非常有趣的且在地面上做不成的實驗。最有意思的是成雙像,一個倒立的像,還有一個正立的像。首先,在太空上水是能夠漂浮起來,那麼就能夠輕易做成一個水膜,再往水膜中注水,讓它變成一個水球,用針管將水球中的氣泡吸出,等水球中再無水泡後,再慢慢往水珠中注入一個大氣泡。這時你將會驚奇的發現,在剛剛往水球中注入的大氣泡,成了一個正立的像,而外面的水球是倒立的像,雖然在物理上學過關於像的問題,但還真沒見過這種奇妙的現象。

  在太空竟然連轉身都與地球上的轉身不同,在地球上我們能輕鬆自如的轉身,但在太空上卻不能,當你在太空上轉身時,上體和下體轉的方向一點也不同,轉身時身體是擰到一塊的,根本就轉不了身,但如果一隻胳膊打圈再轉的話,就很容易轉過去。

  我們不僅觀看了有趣的實驗室,還了解一些科普小知識,就如宇航員的衣服是怎麼樣的,更有意思的是在太空中不僅能看小說,還能看電視,聽音樂等等,根本不用擔心會太無聊。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由我們來建立,所以我們現在應該認真學習,長大後和他們一樣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讓祖國像太空中那顆最閃耀的星一樣,永遠閃耀著光芒。讓我們向宇航員致敬!向祖國致敬!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16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釋出訊息,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看到這個訊息異常激動,因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一系列奇妙現象。這讓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課。

  在僅有的40分鐘裡,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瞭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裡,拿出來時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裡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裡,那不用說,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這讓觀眾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螢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17

  12月9日,我校於今日下午在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坐在教室,透過多媒體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天宮課堂”第一課在中國空間展開講,天宮課堂令我們體會到了探索的樂趣,感知宇宙奧秘,天地之間進行互動。

  “天宮課堂”開講,太空真奇妙,講述了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的衣食住行,並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航天服的內部設計以及功能,企鵝服的功能是對降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接著講述了細胞生物學夜光服展示失重條件下細胞生長髮育研究,詳細講解了心肌細胞,細胞在太空中很神奇,熒光顯微鏡下跳動,並且一閃一閃的十分震撼,成片的心肌細胞做著收縮運動。

  到了同學提問的環節,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是各有特色,第一位同學向空間站中的葉光富老師,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裡,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樣自由行走嗎?”王亞平老師為我們做出瞭解答,因為空間站中沒有重力的幫助,所以空間站中的人無法像人在地面上一樣的行走。他們總是飄來飄去的,並且在旋轉的過程中,上半身向右轉,下半身會向左轉,上半身向左轉,下半身會向右轉,吹氣等動作在空間站並不能令其轉身,這是葉光富老師向我們展示的,但手臂大幅度轉動時,可以令其轉身。第二位同學向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中的生活用水可以迴圈使用嗎?”王亞平老師向我們作出瞭解答,由於他們用的是處理過的生水,所以不能迴圈利用。並且水在地面上有浮力作用,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裡向下按,乒乓球會不斷的浮出水面,但是在空間站乒乓球並沒有浮出水面,而是在被按壓後沉在水底,王亞平老師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為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

  水膜實驗是王亞平老師和葉光富老師共同進行完成的,這個實驗使王亞平老師和女兒共同做的花太空綻開了。接著,王亞平老師向水膜中注水,形成一個大水球,透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是一個倒立的像,那是凸透鏡成像形成的。隨後,葉光富老師將水球中的小氣泡抽走,並向水球中注射了一個大氣泡,透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可以看到一正一反兩個像。王亞平老師藉此向我們提問,“為什麼會有一正一反兩個像?那是因為水球被氣泡分成了兩部分。”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還進行了泡騰片實驗,畫面十分壯觀。後面有廣西南寧,澳門,四川汶川,北京等幾位同學,向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提問了各有特色的問題,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也為他們一一解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

  最後,有三位同學說出了他們的感受,第一位同學感覺透鏡成像十分震撼;第二位同學提出,在空間站想要轉身的時候,用扇子扇一扇應該也可以轉身;第三位同學道出航天員老師們在空間站要克服重重困難,身負重任的他們是多麼的艱難,並且希望自己以後也像航天員老師們一樣偉大。

  就此,中國空間站首站太空授課成功完成。

  我的理想是藍色的,但在這上面增加了一抹亮眼的紅色,那是國旗的顏色。我把藍色穿在身上,把紅色繡在胸口。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18

  今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的一天,因為老師和我們一起觀看了天宮課堂。

  透過觀看天宮課堂我知道了,為什麼三位航天員的臉看上去胖胖的,因為失重環境會導致他(她)們的血液分佈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會上湧,所以他(她)們的臉看起來胖胖的。

  王亞平老師做了好幾個小實驗,其中我特別感興趣的一項實驗就是“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泡騰片放入藍色水球裡面,泡騰片在水球裡面不斷的冒泡,產生了許多歡樂的小氣泡。水球逐漸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氣泡的氣泡球,而且伴隨著氣泡的產生還有陣陣的香氣。哇!真是太神奇了。這個實驗把同學們看的目瞪口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我不禁在心裡產生了一個念頭,我也特別想去天宮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

  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螢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教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19

  星期四,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宇航員們開展了許多太空實驗:“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水膜張力實驗中,摺好的紙花在水膜表面轉動,慢慢綻放,簡直太美了!水球光學實驗中,水球中注入空氣後形成圓泡,水球和圓泡中的映象竟然一正一反!泡騰片實驗中,在水球中加入顏料和泡騰片後,水球中快速產生許多氣泡,慢慢變大成了“藍色水球”,就像我們的地球一樣,多麼的神奇啊!

  透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20

  今天,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透過這次觀看,讓我瞭解了宇航員們在太空生活的樂趣。

  當神舟十三號成功到達太空時,與其一起上去的還有兩位宇航員叔叔和一位宇航員阿姨。還記得之前在電視上看見的宇航員叔叔們的臉總感覺胖胖的,還以為是太空上的飯菜太好吃了。阿姨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他們的臉胖胖的,哦!原來是因為在太空中人體裡的血液是往上流的。叔叔阿姨還給我們表演了一些節目,比如太空喝水和水裡開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水中乒乓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見的乒乓球都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在太空中,阿姨把乒乓球放在裝滿水的杯子裡,乒乓球沒有像在地球一樣上浮,而是像石頭一樣下沉,這就是浮力消失的實驗。

  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知曉了不一樣的生活樂趣,也開闊了我的視野。同時我也要向太空艙的叔叔阿姨們表達崇高的敬意:“感覺良好”隊,您們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我長大之後,一定也要向您們一樣效忠祖國,為祖國美好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21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裡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裡,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秘。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透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22

  就在十二月九日的下午,我們收看了一節來自中國空間站錄製的“直播教學”,由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進行講解。

  宇航員們給我們介紹了很多他們生活所需要的裝置,也解答了大家許多在這方面的問題。有防護失重的“企鵝服”、在失重環境下跳動的心肌細胞、不借助把手在太空中轉身,當然,在這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泡騰片實驗。

  大家都知道,泡騰片如果放入水中,會產生大量的氣泡,那麼在太空中,它會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在這節課中“太空教師”王亞平老師就來解決這個問題,她首先拿出了先前已經準備好的失重水球,為了讓它更加明顯,王老師還在水球中加進了藍墨水。隨著半片橘色的泡騰片被塞了進去,一種美妙的現象出現了:水球變得膨脹起來,裡面充滿了泡泡,還散發著迷人的香氣。這項奇妙的實驗,使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但是時間總是短暫的,僅一小會兒的時間,宇航員們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但是我還有許多問題想去探究,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親自穿上宇航服去研究!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23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正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飛天夢,但,航天事業,需要後繼有人。太空授課,就是要讓孩子熱愛航天,首先要讓他們走近航天、瞭解航天。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透過天地對話這種授課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漸滲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讓民眾對航天與生活等各方面的關係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認知,進而更加理解和支援航天事業。

  太空授課還將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情況,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微重力環境在地球上難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實驗現象將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觀,無須運用推論等方法。現場直播這樣的科學探究值得期待。

  王亞平身處太空,面對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課,是中國太空老師的第一人,彰顯了一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

  王亞平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著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複雜多變的,宇宙中許多奧秘值得探究,這就是科學的態度。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24

  為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向學生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奧秘,12月9日15:40時,新右旗各中小學組織全體師生收看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共同主辦的“天宮課堂”第一課。參與觀看的師生及家長達3500餘人。

  此次“天宮課堂”第一課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體現了空間站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彰顯了我國強大的國力,同時也表露了我國教育的溫情。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空間站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他們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物理原理,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同學們對種種物體在太空中表現出的現象驚歎不已,每一項科普實驗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偉大的航天精神、科學精神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同學們將觀後感同家人交流,與小夥伴分享,寫進日記,畫在紙上,流露出了他們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25

  幾代航天人,一個強國夢。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勳已經牢牢銘刻在新中國史冊上,建國初期中國航天從零起步,從身在大洋彼岸的錢學森衝破百般阻撓回國築夢,到以孫家棟為代表的中國第二代航天人,將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用無線電傳播出的歌曲《東方紅》,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發出載人航天技術,“嫦娥”“天問”“祝融”呼嘯而來,“中國印跡”如今已閃耀蒼穹,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級計算、量子資訊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國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換回來的,無論是“兩彈一星精神”,還是“載人航天精神”,都將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覺宇宙之無窮。歸航不是終點,對於宇宙的探索,我們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組”即將搭乘神舟十三號飛船即將啟航,開啟為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不斷接續的載人航天精神,必將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26

  在今天下午的跑操時間,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天空課堂,感觸頗深。

  不到六十分鐘的直播,卻由三位宇航員帶領我們認識了全新的太空生活,打開了我們的眼界,感受到了來自全新世界的奇妙和無與倫比。

  一個在失重環境中培育細胞的工作,只需要盯著顯示器,記錄資訊的工作,卻在我們眼中變得神奇而充滿夢幻色彩。培育的心肌細胞,雖說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個體,卻在哪一伸一縮的跳動中展現出生命的頑強和生命的夢幻色彩,在廣闊的太空中,這也是一抹活力的體現。

  一個由水膜進化成水球的奇妙實驗,在太空中綻放的紙片花,一管空氣便能在水球裡看到兩個相反的人像。這一切都只能在太空中看到的奇妙原理,增長了我們的知識,也給我們看到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這個實驗涵蓋的知識很廣,物理學中的表面張力都涵蓋的很清楚。我也是從中受益匪淺。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明白了一些道理。現在的我們,生活條件優越,且夢想眾多。在一抹抹夢想之中,能實現的或許只有那麼幾個,但只要堅持,懷揣著對遠大夢想的信心,一定能有所發展,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27

  12月9日,我觀看了“天宮課堂”,在60分鐘的課程中,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的空間站中為全國各地的人講解關於太空的知識。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授課活動,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領域的技術高超,更標誌著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關於太空的前所未有的知識。

  在空間站的宇航員們為我們介紹了他們平時生活的地方、太空細胞學研究、太空轉身、乒乓球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實驗等等,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

  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航天精神” 。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出徵前所說,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我們自己的浩瀚星空!我身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更要珍惜當下,把握機遇,努力學習,從現在做起,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為祖國未來的發展添光加彩!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28

  今天下午,我們在學校觀看了《天宮課堂》。如果說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開啟這本書的智慧鑰匙。我深刻認識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

  《天宮課堂》第二季心得體會 篇29

  星期一的下午天氣很晴朗,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天宮課堂,王亞平阿姨,葉光富叔叔和翟志剛叔叔一起給我們講解了許多有趣的科學實驗,為我們講解了很多關於太空生活的知識。

  其中我最喜歡的實驗就是水模實驗了,王亞平阿姨首先把水模放到水袋裡,然後盛出一些水來,就像一個放大鏡一樣,然後拿出一朵粉色的小花,並把這朵小花放在了水模裡,只見那朵小花在旋轉,在旋轉的過程中還綻放了。接下來,王亞平阿姨又拿起水袋往水球裡注水,過了一會兒,她就把水球注的圓圓的了,接著又在水球裡注射了一個大大的氣泡,她來到水球面前,我們驚異的發現,在水球裡看到的她是反的,在氣泡裡看到她竟然是正的,有趣極了。

  接著,阿姨把氣泡抽了出來,然後拿出藍色的顏料,滴了幾滴,水球馬上變成了藍顏色的大球,阿姨又在水球里加入了半片泡騰片,奇怪的是,氣泡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跑到外面,而是在水球裡面。

  透過這次天宮課堂,我知道了很多,這麼有趣的科學知識,我也很羨慕王亞平阿姨,她可以到太空上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