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2篇)

品質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品質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品質教育心得體會 篇1

  目前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條件優越,在體力、智力方面的發展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然而,對他們的思想品質的培養相對來說就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從小開發智力,而個性品質等長大了再培養也不遲。這就明顯忽視了孩子的個性品質是由小形成的這一特點。因此,現在很多孩子存在著任性、自我意識過強,獨立能力差等問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人格教育端賴6歲以前之培養”。這充分說明了幼兒時期品質教育的重要性,說明幼兒時期是形成一個人智力、性格、體格和創造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使他們養成體、智、德、美、等方面的良好品質,將來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已成為我們幼兒教育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我在幼教工作實踐中,對如何進行幼兒的品質教育進行了一些探討,總結出以下幾點體會:

  1、注意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

  誠實是一種美德。老師和家長都願意孩子成為誠實正直的人。可有的家長卻擔心孩子太誠實了會被別人欺負。對這一問題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誠實不是無能,誠實的品格有助於孩子智力的發展。只有品格上的完善,孩子才能健全地成長。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十分注意成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就像一面鏡子,既能照出父母的美德,也能照出父母的瑕疵,這就是教育中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們應事事處處注意以身作則,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應做好表率。注意用誠實的行為習慣影響孩子。另外,對孩子的過失,不可採取粗暴的態度和壓制的方法,而應鼓勵孩子說真話,以免孩子為了掩飾所犯的錯誤而說謊。

  對孩子進行誠實品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細緻的工作,我們要利用生活中出現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因勢利導地耐心教育,平時也要多透過周圍成人或小朋友的榜樣,以及文藝作品中的生動範例教育孩子,使孩子養成誠實的良好品質。

  2、注意培養孩子勤奮好學的品質。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這一名言是對勤奮與成材關係的精闢總結,是對無數成材者的高度概括。我國古代也早有人發現了勤奮品質的作用,留下了“勤能補拙”的格言。勤奮的反面是懶惰。幼兒一旦養成懶惰習性,無論其天賦有多優越都將一事無成。懶惰是成材的大敵。因此,我們必須幫助幼兒一點一滴的開闢勤奮之地。

  勤奮的基礎是愛幹,這對幼兒尤其如此。因此,培養勤奮品質的方法之一就是激發孩子的勞動學習熱情與興趣。給孩子提供鍛鍊勤奮品質的機會或條件。保護過度是難以培養出勤奮的孩子的。除了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以外,還要培養孩子樂於為他人服務的習慣,這是磨練勤奮品質的兩條十分有效的途徑。

  孩子都是好奇的。一切事物在他們眼中都是新鮮奇異的。他們的頭腦中有許多的問題,什麼稀奇古怪的問題都會提出來。成人對待他們提問的正確態度,對保持和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望有很大的影響。正確的態度是不僅要耐心地解答他們的提問,還要引導孩子多觀察事物,讓他們努力尋找答案,對孩子的獨立的、有創意的想法應及時給予鼓勵。我們在解答孩子提問時,要讓孩子知道答案是從書本得來的,書可以解答人們的疑問,從而讓他們感覺到書本的神奇,激發起他們讀書的願望。這樣就能養成孩子勤學好問的習慣,從而為他們學習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3、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當前,許多獨生子女的父母過分地疼愛孩子,總是不讓孩子單獨進行活動,事事都護著他,有些事孩子會做的也不讓他幹,使孩子失去了進行獨立性培養的機會,因而造成孩子意志薄弱,依賴性強,缺乏獨立生活能力。這樣,當他長大後將難有作為。有時我在課堂上設定了一些難題,希望孩子能獨立解決,可絕大多數孩子的回答是讓家長幫忙解決,有的孩子則不知該怎麼辦。因此,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非常必要。

  我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應從以下三方面來進行:一是環境適應能力的培養。孩子將來總要離開家庭走向社會,因此,應該讓孩子從小多接觸外人,多接觸外界環境。二是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從小就要逐漸實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則。如吃飯、穿衣、刷牙、洗臉等生活小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應儘早由孩子自己去完成。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多參加家務勞動,勞動中出現的問題,鼓勵孩子想辦法解決。三是自己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的責任在於啟發誘導,而不是包辦代替。孩子的作業讓他獨立完成,大人要做檢查,對的給予表揚,做得不好時要指出、糾正。不要擔心大人離開了,孩子的作業就會做不好。我們的著眼點在於培養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總之,幼兒品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遠不止上述幾種。我們只要抓住幼兒的年齡特徵,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從生活的點滴抓起,圍繞一個個小目標,不放過孩子身上每一微小的毛病和不足,持之以恆,強化訓練,就一定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品質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新課程改革已經十多年了,當下教育在辦學條件上確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在我們的教育中還相當嚴重。縱觀廣大教師的教育行為,我們可以發現,教育的品質還不高——教育沒有真正關注人的生命發展,仍然以教知識為教育目的,以考出好成績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

  我認為造成教育品質不高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的教育理念落後。當下,還有很多教師對教育本質不能完全把握,對教育目的認識也不夠到位。一些教師認為:教育便是教學,把自己的全部工作都放在“課堂教學上”,很少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興趣發展;教學便是應試,把學校的所有工作都放在“考試科目上”,很少關心學生技能學科素質的發展;質量便是成績,把“升學率高”“平均分高”“競賽獲獎人數多、級別和等次高”等同於教育質量高,很少關心學生的個性發展。最可悲的是一些教師為了追求所謂的高質量,把本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用來講課,把本該是學生自由活動時間用來完成作業,把本該是學生鍛鍊身體的時間用來補習,還美其名曰“為了學生好”。我們認為,這種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為代價的追求高分的做法違背了教育規律,忽視了以生為本的要求。像這種教育,有不如無,因為沒有至少不會摧殘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對教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教育是為了讓人得到發展,讓每個人成為他自己。教育不是學生為了獲取高分,將身體搞垮了;不是為了排名,把人格扭曲了。當下,學校教育應該關注每個人的個性充分地發展,使他們成為創造未來世界的人。

  首先,“為了學生好”,應該是學生自己想要的“好”。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師常常會一廂情願地為學生“做事”。每當教師加班加點為學生補課時,每當教師用語文、數學課佔用音樂、體育、美術等課時。每當教師佈置大量重複、低效的課外作業時,你有沒有問一下自己,這是學生自己需要的嗎?這真的是為他們好嗎?這是當下素質教育所提倡的嗎?教育只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學生的愛好,鼓勵他們個性自由地發展,才是學生自己想要的好,也才是真正“為了學生好”。

  其次,“為了學生好”,應該是學生成長需要的“好”。每個學生都是處於發展中的人,是獨特而獨立的個體,每個生命體的成長都有自己的需要。因此,“為了學生好”就應該尊重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並從個體需要的差異出發,探究其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教學的規律,從而尋找到適合個體發展的需要的教育,促進其生動活潑地成長。我們不能以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學科教學代替學生成長的需要,以三門學科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應該說,滿足學生成長需要的好,才是真正“為了學生的好”。

  最後,“為了學生好”,應該是學生可以達到的“好”。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每個人的潛能也各不相同。教師可以期盼學生是天才,但是生活中很多學生在一些方面的天賦都是平常的。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全面發展,也不能要求他們都可以成為社會精英。教學中要因人而異,多用幾把尺子衡量,多用幾種方法施教,尤其要打破傳統的統一模式塑造學生的做法,不搞一刀切、一言堂,要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目標,採取分類輔導,分層練習,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透過努力達到要求。應該說,學生可以達到的“好”,才是真正“為了學生好”。

  總之,觀念是態度與行為的根本,觀念決定著行為。只有從更新教師觀念開始,才能改變教育行為,才能真正實現“為了學生好”,也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

  品質教育心得體會 篇3

  一、學會適應

  如果你很珍惜自己的羽毛,不讓翅膀受一點傷,那麼你永遠學不會飛翔,對從未經歷過集體生活的孩子們來說,送進幼兒園便是讓他們進入了兒童小社會,難免哭和鬧。孩子和我們大人一樣,對於陌生的環境都會有莫名的緊張與不安,記得開學第一天,家長微信群裡各種家長的詢問,孩子喝沒喝水,吃沒吃飯,吃了多少,各種疑問擠滿了螢幕。透過夏靖老師的講解,意識到其實家長大可不必,這是孩子入學的第一課,嘗試學會適應環境,而不是環境去迎合自己,作為家長的我們,要理解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這種不安的情緒,要幫助孩子樹立積極的情緒,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漸漸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堅韌的意志。

  二、學會欣賞

  愛孩子就要懂得欣賞孩子,適當的激勵和表揚的效果遠勝於打罵和斥責。當孩子從別人餵食到自己獨立吃飯,當孩子出現錯誤並自己嘗試說對不起,當孩子跌倒自己爬起來說我沒事……我們更多的是少一些你怎麼這麼笨,誰誰誰早就會了,怎麼這麼不小心之類的話語,而是一個肯定眼神,一個豎起的大拇指,一聲你真棒,多一些肯定,讓孩子更有自信和成就感!

  三、學會遵守

  曾子殺豬的故事告訴我們, 他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別看殺了一頭豬,眼前利益受損,但從教育子女的長遠利益看,大有好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父母一個小小的不經意的承諾,對於孩子來講那是一種念想, 如果兌現不了孩子,孩子失望感就會油然而生。顧我們父母要以身作則,信守承諾,學會遵守 。

  感謝學校和老師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孩子成長的路上,作為父母的我們也要不斷的學習進步,家校合一,讓小樹苗深扎土壤,茁壯健康成長!

  品質教育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我非常有幸透過學校組織的線上學習,聽取了五位校長有關創新素養的理念與實踐,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他們報告的主題分別是:中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在學科、課程與教學中的實踐;銀川市十八中學創新素養教育實施路徑探索;創新素養教育理念下的“生長課程”建設;以雙師雙線通識素養課程對接“5+2”課後延時服務;探析新時代中學教師專業發展中創新素養的有效路徑。透過認真聆聽與思考,其中銀川市第二十一小學楊寶元校長和興慶二小集團黃莉書記的報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觸頗深。

  兩位校長分別分享了各自學校的一些創新和實踐相結合的做法,帶給我們一個便捷的,靈活自由的平臺,講座、課堂實錄、網路交流、互動、思考問題、等等,新穎、豐富的形式,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學科理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活動視窗。楊校長學校的具體做法:

  1、立足校本,做好頂層設計;

  2、立足課程,厚植培育沃土;

  3、立足教學,促進素養生成。課程資料是那樣的豐富多采,又實在實用。同時也讓我有所思考,作為身處出一線的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要搞好素質教育,除在教學思想觀念上有一個大的轉變外,在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業務素質上也要隨之不斷更新。提高對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的認識教師對素質教育提高思想認識,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培養目標、英語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及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教育,使自己對素質教育進小學英語課堂有正確認識,並付諸己的課堂教學中。

  品質教育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5月,我透過線上學習的方式,參加了《創新素養》系列課程培訓學習活動,透過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所肩負的神聖而偉大的責任。

  透過“創新素養”培訓,使我對創新素養的內涵、意義和重要性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創新素養”是有著新思維、新能力對過去舊事物所產生出的一種改造升級的修習涵養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是對未來社會青年提出的一種新的、更高的要求。創新是一個民族、國家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

  縱觀中國歷史,教育始終起著先導作用。從孔孟朱程直到近代陶行知等一大批教育大家,對提高中國人口的素質都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文化也一次又一次登上過世界文化之巔。中國的傳統教育,既強調“傳道授業解惑”的傳承,也重視“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個體差異。可惜的是,在“創造力”的培養上不夠重視,官本位思想佔據著統治地位,將“祖制不可變,祖訓不可違”奉為教條,閉關自守,夜郎自大,造成了近幾百年來我國處於落後捱打的局面。好在現在覺醒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我們又趕上來了,再過幾十年,我們又望再登世界的頂峰。

  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到現在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我們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的創新發展,並且始終走在經濟發展的前頭。當今的世界都很重視教育,提出了“21世紀素養”之說,其內容有三大類:學習與創新素養、數字化素養、職業和生活技能等。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深知創新素養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現代教育的核心內容則是使受教育者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創新。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他們的知識面和能力在一條水平線上,做好小學創新能力培養的工作。創造性思維就是主動地、獨創地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的一種思維形式,也是發展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基石。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要引導學生學好基礎知識,豐富的知識是發展學生一切能力的載體,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依據。知識越豐富,則思路越廣闊。其次要鼓勵學生髮現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敢於質疑,因為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另外還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概括、判斷和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等。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實踐操作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驅使學生向無數次的成功前進。真正將創新素質的培養落實到實踐中。

  品質教育心得體會 篇6

  前幾天我有幸參加了蘇州吳江市震澤中學的聽課學習活動。聽了兩位老師的課,我感觸很深,瘦弱頗多。用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能概括我的體會,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加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當抓住機會,明白學生學習,將“漁”的潛力教給學生,使學生不但能夠學會,而且能使學生“會學”,讓學生了解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發展思維,構成潛力,能獨立解決問題。這種“漁”的方法我覺得也適用於其他學科。

  第一位xxx上的詩歌鑑賞這以複習鑑賞課中,方法的教授體現得尤為突出。xxx老師在上課的開始用複習舊知識引入新的知識,這樣就到達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當學生應對學案中提出的問題時,劉朱剛老師又滲透著詩歌鑑賞的方法性,滲透著方法性教學。

  第二位老師是x老師的課,她的課思路很清晰,環節流暢,她講的是《始得西山宴遊記》第二課時。x老師抓住重點“始得”並貫穿全文,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可見劉老師的課紮實有效,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她上課也比較自然、流暢,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學習!

  這兩位老師的課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十分突出,自己扮演著主導主角,她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用心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聽了她們的課後,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感慨萬千,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自己雖然也認真投入,但跟她們比,實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沒有到達必須的高度,很多教學環節設定沒有深度,在點撥功夫上還有所欠缺,尤其是課堂評價語言,我更是單調,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語文教學成績沒能到達預想的效果。聽了她們的課,我學到了很多,今後自己必須將所學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儘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潛力,不辜負領導和學生的期望。

  這次聽課活動雖然是短暫的,但是我們的課堂改革以及課程改革是長久,我會將這次學習活動積累的經驗,應用於以後自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去,努力去做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

  品質教育心得體會 篇7

  蘇霍姆林斯基說:“相信教育者的話語有著強大無比的力量。語言是一種最精細、最銳利的工具,我們的教師們應當善於利用它去啟迪學生們的心扉。只有當話語裡蘊藏著追求道德理想種子的時候,話語才能成為道德教育的工具。”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普遍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在教育學生時假若進行一番“高談闊論”,講一些大道理,一味強調灌輸和說教,老師說的口乾舌燥,學生卻覺得平淡無味,甚至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不能觸動他們心靈伸深處,過不了多久又會犯同樣的錯誤。若對其大動肝火,怒斥一頓,最多僅一時之效,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什麼才是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易為學生接受的、有效德育教育方式呢?

  我認為,改變與學生的談話方式,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正如書中序言所說:“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故事,學生與故事有著一種融合感,故事對學生具有一種普遍的吸引力,絢麗斑斕、情節生動曲折的故事不僅能帶給學生們無數的歡笑和快樂,而且也能帶給學生們深刻的啟示和思考。故事是一種語言,故事是一種情感,故事是一種繪聲繪色的表演,用講故事來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事小學教育這些年,對孩子們那種發自內心的愛讓我越來越喜歡他們,於是,在孩子們的身上我就發現了很多很多一閃即逝或者很容易被忽略的小故事——能折射出真善美的小故事。

  在很多看似常規的一些公文式的演講或者講話中,如果能加入兩三個小故事,這些故事有的來源於記憶,有的來源於當下學習生活中的真實的故事,那麼,孩子們都會聽得津津有味。而且,故事帶給孩子們更久遠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溫暖、感動、啟發、善良、責任……

  孩子們喜歡聽故事,是因為他們的心靈是一片純土,講故事能在這片淨土裡播下寶貴的種子,種子會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而生根發芽。

  不僅孩子們喜歡聽故事,我們教師自身也需要聽故事,也要學會給自己講故事,讓自己也能深刻的體會講故事給人的心靈所帶來的觸動作用,自己有了深切體會在教育孩子們的時候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同時這也是我們自身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所必需的。

  當我們用故事講話時,我們的眼光將會停留在美好的事物身上,我們的思維將會更富有智慧……教育的功效自然會更加水到渠成。

  記得有一句發人深思的話: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慧心,更需要教育技巧。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發自內心的愛學生,而透過講故事來啟發和教育學生則是這種愛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讓我們用故事來說話。

  品質教育心得體會 篇8

  “終生學習”是我們黨提高幹部隊伍素質的一個響亮口號,也是我們黨有別於其他黨派和社會團體的重要標誌之一。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也是國家幹部)更應當要建立終生學習檔案,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理解新思想、新觀念;要勇於探索和應用新的教學方法,用心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每次海西繼續教育都有不同的側重點,都有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育專家的經驗交流,透過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提高了教學認識,著力深挖教學潛力,做到教學互動,深入淺出、有的放矢,現結合這次學習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同時又是班主任,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務必與學生建立起師生交往、平等對話、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但要真正實現“教”“學”互動,除了要有創新思維,努力學習新知識外,還需多方位配合,才能開創新課改的新局面。

  師者不論先後。在現代教學過程教師應當是學習的組織者、領導者,也是參與者,既是導演也是演員,既是長者也是朋友,教學是在某種特定環境下組織學生去共同完成一項任務來到達增長學識和才幹的原始目的。為此,我們務必做到:

  (一)要放棄機械刻板的傳統教學方式。

  教育既不能全盤否定傳統教學方法,也不能照搬照抄全盤西化。我們的教育有我們的優勢和基礎,也有它存在的理由。雖然新課程標準已經實施了幾個年頭了,但我想我們所處的農村的實際教育方法和教學面貌並沒有得到多大變化,大有換湯不換藥之感,甚至大有一種脫離農村實際的空談主義、理想主義的教學方式。首先,對新課改沒有建立一套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現實中教案檢查、科計劃,聽課,公開課以及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績效工資等促使教師照本宣科以確保及格率和升學率,所謂新課改毫無好處,空話一句,亦或只是唯政工程,顯個擺了,並沒有跳出原先的圈圈,學生知識面並沒有得到拓展,知識結構沒有得到合理改善,致使城鄉教學差距越拉越大,這也許是此刻農村學生考但是城市學生的原因之一吧。

  (二)要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

  報道經常提到西方國家的小學教育基本上是放羊式的,教師只要管好羊別讓狼走就行了,致於羊怎樣吃草吃什麼草那是羊的事,評價孩子的學習潛力也是多方位的,比如:其小孩子畫個藍色的太陽會受到表楊有“創意”,而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孩子會不會色盲。我們的學習基礎是牢固了,但花的時間多用了少,比如英語,白白花了我們十年寒窗學習時間。教師為了保住“溫飽”、不得不照本宣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條條道路通羅馬,期望我們的教育能從是多角度、多方位來評價教學結果和學習潛力,比如:有的看教學的目標,有的看教學的結果,有的看教學的過程,有的看教學的方法,有的看教學的興趣,有的看教學的發展,有的看教學的需要等。五指各有長短,要勇於探索不拘於一格,有的老師擅長教學設計,有的擅長探研教學方法,有的擅長公開課表現,有的擅長與學生學習互動等。有人做過比較某某小學語、數基礎比某某小學好,但綜合小平比但是它。其次,對學生的學習潛力評價也要建立一套科學評價體系,尤其學障學生應根據學識認知水平進行復讀,對這部分學生不能只講“九年義務”教育,那樣會害了部分大器晚成的學生。再次,要科學合理建立教育資源合理分配製度,不能只管好的教師、好的學生往城關校園集中,這是對農村校園的極大不公平。

  (三)要建立教育長效機制。

  “十年種樹,百年樹人”。教育要有前瞻性,培養教育出來了學生要能為社會所用,降低教育成本。

  目光短淺,只管眼前的教育一路走了肯定會磕磕碰碰,老走彎路、回頭路,浪費國人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那才是民族的大漢奸,是民族的罪人。

  品質教育心得體會 篇9

  感謝海西教育網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良好的平臺。我第一次參加這種網路的遠端教育培訓,感到很新鮮,夜深人靜時,我坐在電腦前,登上海西教育網,已成為一種自然習慣。“海西教育網像一本磁性很強的教科書,裡面共享資訊內容豐富,網上資源中,不只是知識的儲存和播放,更為我們提供了旨在提高實踐能力的諸多方法。而且,這裡有著良好互動交流的學習氛圍。比如線上答疑、教師論壇等欄目,讓我們的協同學習和自主學習相得益彰,收穫良多,不斷成長。

  回顧本期海西遠端教育培訓,覺得這種遠端培訓方式有兩大亮點:

  1、培訓的內容具有針對性、創新性和實效性。

  2、培訓形式靈活性、多樣性。

  回眸那一個月來一個個專家、教授精彩的講座內容,我不僅從中獲得了許多資訊,還得到了諸多感悟。例如吳麗芳老師的《讓兒童在寬廣的語境中積累審美經驗,提升審美能力》講座內容圖文並茂,詳細的案例剖析,充分的理論聯絡實踐,讓我們深入淺出地瞭解了現代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基本觀念,更加明確現代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追求已經逐漸從“失衡”走向“和諧”;專題《學前兒童美術欣賞活動的研究和實踐》的學習,又瞭解了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要明確作品欣賞的獨特作用和重要性,要提高自己的欣賞理論和欣賞能力,要選擇適合兒童欣賞的作品的三個要點。陳瑤老師《給“我”一個健康的童年》和《給“我”一個快樂的童年》的講座中,讓我們深深領悟到:作為幼兒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創設能引起幼兒積極情緒體驗、滿足其興趣與需要的環境和條件,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同伴關係,幫助幼兒學習調節情緒和表達情感,使每一個幼兒感到安全、溫馨和愉快。

  本次培訓特色二:培訓形式靈活多樣。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五個任何”,在學習模式上最直接體現了自主學習的特點,充分滿足了現代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需求。同時,也解決了工作和學習之間的矛盾。另外,學習形式互動化,教授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透過網路進行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教授與學員的心理距離,增加教授與學員的交流機會和範圍。並且透過主題論壇、現場評論、網路作業等使指導教師能及時瞭解學員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和主要問題,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指導學員。

  整個培訓過程,對我來說受益匪淺。

  我覺得教師業務進修和專業提高首先要立足一個“新”,因為教師是一個面向未來的職業,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充足新的知識;其次要著眼一個“寬”,教師要注意不斷拓寬知識面,滿足教學的需要;再次要加強一個“專”,加強專業的深度,做到居高臨下;最後,落實一個“用”,即加強理論與知識的應用,增強所學知識的實用性。總之,海西遠端培訓讓我們更新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活躍了思維、振奮了精神,獲取了許多來自幼教改革前沿的新資訊。海西培訓,給了我們一把增長知識和提高素質的金鑰匙。讓我遨遊在網路的“圖書”世界裡!

  品質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好些年來,每當提起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從家長到老師再到學生,似乎都有解答不完的疑惑和倒不完的“苦水”:孩子不聽話、家長太嚴苛、老師看分數,怎麼辦?

  其實,將這些困惑總括起來,也就能初步理清解答問題的線索:素質教育絕不僅是孩子的事,老師和家長的“素質”也不可忽視。否則,老師缺乏恰當的教育方法,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和示範,孩子無法從一開始建立起自己的認知和學習能力,素質教育就只能繼續“苦下去”。

  近段時間,一檔名為《一年級》的紀實節目延伸出的多個教育話題引起關注,其中老師獨到的教育方法、不同家長和孩子的互動等,展現給人們多重思考。

  學生不聽話,怎麼辦?有人說,西方國家的孩子成長無拘無束,讓小學生順應天性才是素質教育。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卻實在誤會了所謂“無拘無束”的西方教育。

  有人就介紹說,荷蘭在幼齡教育裡首先教的是規矩以及對規則和權威的遵從,無論是對事還是對人,在沒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前提下,不提倡批判和反抗,更不會容忍散漫無禮。恐怕不少中國家長和學生會驚呼:這不是“很中國”的教育方式嗎?事實上,讓孩子自小樹立起規則意識是全世界的共識,也是素質教育極其重要的方面。

  而《一年級》里老師之所以能讓孩子們“服服帖帖”,其法寶就在於傳授“小眼睛、看黑板”“大手牽小手、安安靜靜走”的基本規則意識,讓剛剛從“小朋友”轉變為“小學生”的孩子們能夠對自己新身份和外部世界有新的認知,從而為成長打好基礎。試想,一個打小就不懂禮貌、目無規矩的學生,怎能奢談“綜合素質”呢?“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讓學生聽話絕對不是當分數的奴隸。究竟如何跳脫分數至上的認識?有專家指出,對童蒙時期的孩子來講,分數不僅是在給學生打分,更是在給老師和家長打分。透過分數,可以檢測出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水平和粗心大意等行為習慣,但以成績的高低來苛責孩子、一味要求孩子考高分的家長和老師就是“素質不及格”了。

  合理的思路是,以考試來找出問題,順勢引導、因材施教,並抱有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心態。比如,《一年級》中的家長耐心教導孩子辨別左右方向;比如,指出學生的粗心大意,鼓勵他們一點點進步;再比如,將孩子的每一次成績與他們自己作比較,而非看做學生間對比的“起跑線”,給他們小小的進步以掌聲。順應成長和學習規律,收穫只是早晚的事。

  如此一來,不僅能使啟蒙時期的學生對自己行為習慣有初步判斷,還能對學習有正確理解,對分數有合理認知,也便邁進了素質教育理想的大門。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是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同的事,三方良性互動來做好基礎教育,變分數崇拜為素質提升,素質教育的這盤大棋也就能逐漸“下活了”。

  品質教育心得體會 篇11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乎國運興衰、民族昌盛。高度重視下一代的教育和培養,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我們祖國曆來的優良傳統,也是黨和國家事業後繼有人的重要保證。而學校是育人的主陣地,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承擔著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所以,我們更要紮紮實實的學習相關理論,豐富自己的內涵,提高自身的素養。

  小學時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構成和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為此,我們要整合各方面資源,以學校為主導,密切聯絡學校、家庭、社會,在發揮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類社會資源,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服務的同時,

  要充分發揮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切實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位。要抓住學校教育這一主渠道,以尊重為前提,以體驗為途徑,以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為主要資料,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未成年人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構成的特殊階段,要堅持分層次有步驟地正面引導,

  對小學生重點是規範其言行,培養其良好習慣;對中學生重點是加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及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資料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增強教育活動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於樂,寓教於學,寓教於知,切實把德育工作做到學生的心裡去,不斷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班主任是加強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的重要實施者,更要嚴格要求廣大班主任牢固樹立起育人為本、德育為首、注重實效的教育觀。德高為範,教師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到達言傳身教的效果。要認真落實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建立小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綜合考評制度,使學校德育教育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化。要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拓寬素質教育思路,組織好各種課外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實踐潛力,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帶給必要條件。

  品質教育心得體會 篇12

  隨著新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我們逐漸認識到學生的素質綜合評價的重要性。新的教育形勢對原有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基礎教育作出的否定,在當前的形勢下,要求我們的教育不只是傳授學生知識,還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德育、智育、體育、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諸多方面。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為了選拔和甄別高智低能的尖子生,不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如何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關注所有的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評價是幫助我們“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換言之,評價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服務,而不是學生髮展為評價的需要服務。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縱觀世界教育形勢,我們不難發現,我國以前教育評價的弊端,(只注重知識評價),例如,在美國《國家科學課程標準中》提供的評價方法除了紙筆測試外,還包括平時的課堂行為記錄,專案調查、書面報告,作業等開放性的方法。英國則強調以激勵性的評語促進學生的發展,而“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和“情景測驗”等質性評價的辦法,也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認可。

  作為一線教師,我對如何評價學生進行了不少的思考,有一些看法提出來與同行討論,我認為在小學階段的評價中應該筆試與口試、面試想結合,學生筆試成績與平時表現相結合,例如:每一學年末給每一位學生髮一張“評價表”,“評價表”中除記錄該學生各科的知識成績外,還要記錄學生平時的表現,作業情況,行為習慣,優缺點等各項內容。

  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不再有主科、副科之分。現在小學階段的教育還只是偏重語文、數學、英語,而美術、科學、音樂、體育、品德等相對滯後。我認為在每個學年未,各科都要評價,將每科成績都制定相適應的表格,分別記錄筆試情況和平時情況的各項評價內容。

  我的這點感想也許其他老師們早有同感,讓我們共同期待著更加科學的合理的“學生綜合評價辦法”的誕生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