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有關清明節心得體會(通用14篇)

2022有關清明節心得體會(通用14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有關清明節心得體會(通用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1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們要緬懷故去的親人,也要向那些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戰鬥英烈們致敬。一句詩說得好:“猶有國人懷舊德,一腔熱血祭先人。”當年,多少優秀的中華兒女拿起槍,扛起炮,在層層硝煙中前行,趕走了外來的侵略者,保住了中華民族的土地。如今,我們面對著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向所有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而犧牲的英雄豪傑表達敬意和思念!

  以前,外來侵略者來到了中原,他們放火燒掉了圓明園,搶掠了無數的金銀財寶,在中國的這片土的上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而就在這時,許許多多的中國人站起來反抗,以他們不屈的精神,告訴那些外來侵略者:中華人民的土地是不容侵犯的!我也瞭解過許許多多的革命先烈,如:劉胡蘭、黃繼光、雨來、歐陽立安等。他們做了許多有益於人民的工作,無限的熱愛黨,寧死不屈的品格和英勇機智的優秀品質,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毛澤東為劉胡蘭親筆題詞到:“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她雖然犧牲了,但她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

  紅軍戰士長途跋涉兩萬五千裡,他們在艱難泥濘的路上行走著,不曾鬆懈,一生都在想辦法拯救祖國,保衛土地。如果沒有他們當年拋得頭顱、撒的熱血,哪來的如今美好的小康社會?哪來的如今富裕的生活?他們百折不撓,奉獻生命,為了革命的鬥爭而光榮殉職,卻絲毫沒有怨言,一生默默地奉獻,直至為國捐軀。臧克家先生在魯迅逝世13週年寫過一首詩,說:“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是呀,不止魯迅,還有他們,還有精忠報國的優秀中華兒女,雖然已長眠於地下,但他們的精神卻隨著鮮豔的五星紅旗一起飄揚,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成為我們心中最美的太陽。

  要學習先烈們,報效我們的祖國,讓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昇華我們的民族精神,讓烈士的鮮血滋潤國家的文化實力,成為我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內在力量。最後,我們不忘先烈拋忠骨,保衛祖國灑熱血。學習先烈報國恩,民族復興中華魂!我願將一束白花輕輕地放在烈士墓前,說:“我們,要向你們學習,創造中華民族最美麗的明天!”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2

  轉眼又是一年清明,中國這個傳統節日,也隨時代進步從意義和形式上都有著巨大升級變化。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提倡破舊立新,很多工程浩大的陵墓都拆下石頭修山塘水壩,人們心裡只有這個節日,沒有人去憑弔逝去的親人。七十年代祖墳前僅見幾張黃白紙飄動。八十年代以來,墳前就開始出現祭奠用的鮮花、酒菜、果品,彩紙、燈籠、繡球繞滿墳墓。這幾天時間只看到燒紙升起的濃煙,只聽到鞭炮震盪山谷的聲音。一些官場顯貴的人,不但腰包裡硬,還利用職權,給祖墳山上專門拉上電線,開著音響、彩燈七天七夜通宵閃爍。

  改革開放以來,全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這個節日,大到官場,小到民間,攀比成了風氣,演變成時尚。不少人為了顯貴,特意為祖墳修了水泥路,墳前停一長排小車,鞭炮燃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錢。這個節日,再也不是從前緬懷先人那種沉痛的氣氛了,成了炫富顯達的排場。很多人就是認為先人在世的時候自己沒有盡孝,等親人到了極樂再好好報效,希望先人在天有靈,保佑子孫後代永遠大富大貴。有錢,誰都任性。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3

  當今,主流社會倡導的是“厚養薄葬”,主張在生前給足尊嚴,善待處之,使之生活幸福;提倡在死後喪事從簡,生態入葬,留下環保風範。這是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賴以生存地球的高度負責,沒有哪一個人可以逃離生生死死的規律,更沒有哪一個人能夠改變“赤條條地來,空蕩蕩地去”的現實。生態,才是維繫人類生存的重要密碼,對待逝者,需要用生態的觀念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在公眾吐槽大氣汙染時,很多人習慣性地把矛頭指向各大涉染企業的煙囪、馬路上汽車尾氣的排放,甚者來自西北區域的沙塵暴,這些都是公認的公共生態環保責任,唯獨沒有想到與己相關的應擔責任。在一些地方,親人離世還保留著土葬的做法,佔用大量農地耕地;運靈車一路拋撒冥幣,既不雅觀又給環衛工人添累;高高的墳頭前,燒化的是祭奠用品更是新的汙染源……特別是清明節期間,各種汽車開進山野,你追我趕,喇叭聲此起彼伏,打破山村的安祥與靜謐,活脫脫地演繹成一場車展秀。這與生態祭掃先人的要求相差甚遠,離傳統的清明祭掃愈行愈遠,繁華落盡是空虛,心靈的哀思何以寄託?

  清明節,是中國人們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央文明辦力推的“我們的節日”。國家文明需要社會文明來詮釋,社會文明需要公民文明來體現。作為新時代的國人,身上理當充裕著時代文明的風範,能否讓清明節成為展示文明的一扇視窗,從這個視窗望去,滿眼的生態文明應當成為一景。如果說,一堆紙錢化作升騰的青煙,能夠寄託後人的哀思,那麼,一束鮮花清新高潔敬獻先人,不也能代表晚輩的追思嗎?在祭奠先人的問題上,與佔地土葬及烏煙瘴氣地亂燒一通相比,海葬、河葬、樹葬等充滿環保理念的生態殯葬,則更加順應潮流,倍受推崇。

  生態殯葬靠公民的自覺,更要靠法律法規等硬約束增強執行力。教育只能起到宣傳引導的作用,但不是根治意識形態領域問題的萬能藥,必須依靠強有力的法規作後盾。在推進生態殯葬管理方面,僅僅依靠沒有約束力的說教和制度是遠遠不夠的,應當讓公民知道破壞生態殯葬的嚴重後果和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生態文明不是軟綿綿的說教,而是需要國家、社會、公民各個層面實實在在地落實各自的責任,把擔當的精神寫在盡職盡責中。

  生態祭掃,是緬懷先人的最好方式,也是改善子孫後代生存環境的最佳選擇。故人離去,留下的是精神財富,激勵後人以科學的精神繼續創造劃時代的輝煌。作為後人,理應接住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力棒,把先人的創新創業、勤儉節約等精神發揚光大。由此,方能告慰先人,昭彰後人,不負做人。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4

  清明節是人們祭祀先祖或亡故親友的節日。故鄉的清明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人們的臉上不像喜慶節日裡的樣子,臉上掛著的是對故人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被國家列入了法定的節假日,前一天的.晚上,攜妻兒往家趕,一進大門,院子裡乾乾淨淨的,黃黃的土地上一塵不染,星星點點地灑上了清水,屋頂的炊煙正緩緩地飄著,母親舉著兩隻沾 著面的手從屋裡迎了出來,兒子從院心飛進了母親的懷裡,驚的落在房簷下的燕子“騰”地一聲竄上了佈滿紅霞的天空。不用問,母親在蒸祭祀用的供饃和麵做的燕子。祭祀用的供饃和燕子是用發酵的 麵粉蒸的。供饃像大一點的象棋般大小,出籠後還要在上面用筷子蘸上水紅色的顏料,點上一個圓圓的點。一份供饃四個,一個墳墓就要擺上三份,一共十二個。每家都要蒸上幾十個,因為哪家也有幾 個老祖宗的墳墓。我小的時候,物資匱乏,農民自己種的白麵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頓,但每逢清明,母親總要把攢下來捨不得吃的白麵拿出來蒸上祭品供奉先人。

  為什麼一份不是三個或五個?我在小的時候就多次問過母親,母親總是一邊捏著供品一邊警示我,不要亂問,但她又總是要告訴我,“人三,鬼四,神仙五”,每逢這時,我總不再多問,感覺到這就是 一項很嚴肅的大事業,因為母親親手蒸的饃要供奉給鬼神享用,自然感到有了一種神秘的感覺。而那些用面做下的燕子,則可以說是母親的工藝品了,你看那燕子的形態各異,或飛或站,或張嘴鳴叫, 或回眸張望,更讓人感受到一種親情的是一隻大燕子的背上還背了一隻小燕子。母親說,河裡的冰化了,燕兒們從南方回來了,老遠呀,小燕子飛累了,媽媽就背上他吧。

  這些供品和燕子蒸好後,要有家裡的男人們裝在一隻竹籃子裡,連同炒好的各種菜餚和酒,還有各種水果,再把香燭和專供亡人用的冥幣裝好,扛一把鐵鍬到墳地裡祭供先人。到了墳前先要把祭品擺好 ,點了香燭,敬了酒,焚化了紙錢,然後再用鐵鍬鏟上新土輕輕攏在墳頭上面。每到清明,小孩子們就要嚷著跟大人們去上墳,但不過十二的小孩是決不會讓去的。至於什麼原因,我沒有問過父母親, 估計這中間還有些迷信的色彩吧。我從十二歲那年起,父親就主動叫上我去上墳,我儼然一副大人的模樣,扛上鐵鍬,提上祭品,不是跟在父親的後邊,和父親並排相跟著祭祀長眠在墳地裡的祖父、祖 母、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後來參加工作後,若能碰到星期天是清明節的,我一定要回家培著父親去為祖先們上墳,但長大後的我已經覺得這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雖然母親的供饃照樣蒸,燕子照樣做,各種各樣的菜餚照樣烹炒 ,我也附和著總是在路上買上些花花綠綠的冥幣,父親看見後就笑著說:“若能花上這錢,倒好了,嘿嘿,哄鬼了。”但他們照樣一絲不苟地上墳、燒紙。

  從墳地回來,父親總要用鐵鍬折上一截酸棗樹枝,把母親做的燕子細心地紮上去,舉回家中,把它別在窗戶上面。一時間,就會感到一種春和景明,燕語呢喃的景象。

  晚上,和父母親睡在暖暖的土炕上,心裡有一種別樣的踏實,我問他們,那死去的爺爺奶奶真能吃上你們蒸的饃,花上我給他們的錢麼?

  父母親相視一笑,很爽朗地笑了道:“哈哈哈……兒子,你是記者,還不知道這?這就是孝心啊!人死如燈滅,就不存在了,但作為兒孫後輩卻要記住前人的養育之恩啊!”

  夜裡,春雨瀝瀝拉拉地下,我想起兒時母親對我說的一句話:孝敬大人有飯吃!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的祖先用幾千年的民俗文化流傳給了我們的道理,那就是把“孝”字意義代代傳下去!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的這首詩實在耳熟能詳。應該是在我們小學還是初中時期必背的詩文之一了。當時還小,不知道這首詩中包含了怎樣的意境和心傷,不懂得親人離去的心痛可以至此。

  有一個人,他/她明明與你息息相關,在你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是有一天,他/她就這樣不見了,再也見不到了。那種感覺,就好像誰突然把你的心挖空了一塊,再也填不上了。你明明還有很多很多話要對他/她說,你明明還有很多很多事要為他/她做,你明明還有好多好多愛沒有對他/她訴說,你明明還有好多好多地方想要和他/她一起去,但是,一切已經來不及了,這一切已經無法彌補了。子欲養而親不待。便是這樣痛徹心扉的遺憾。

  我們生活在一個個不同的石頭森林,在一個個不同的格子間裡為了生存而忙碌,卻忘記了給那個賜予我們生命的人兒一個關心的問候。一年回家探望他們的次數屈指可數,每一次,都覺得他們越發蒼老。時間都哪兒去了?在你忽略他們的每一刻,皺紋已經爬上他們的眼角,青白已然染上了他們的黑髮。時間不等人,這個道理我們比誰都明白。

  不要說“我很忙,沒空”,我很忙只是一個華麗的藉口,再忙吃飯喝水上廁睡覺所總有時間吧?從中抽出個幾分鐘和父母親人嘮嘮家常,關注一下他們的心情如何身體可好並不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其實他們要的並不多,一個問候,短暫的陪伴,你能夠幸福。這,就是他們一生的追求;這,就是他們茫茫人生的全部呀!

  是啊,尚未為人父母不知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人類都是懂得借鑑前人經驗的靈長類動物。為何一定要讓自己去經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以後,才懂得孝心未盡會是多麼痛苦的遺憾呢?就是現在,就在我們每一次有空發呆的午後,在我們每一個不知道去哪兒遊山玩水的假期,在每一個想起他們的瞬間拿起電話,讓遠方的他們知道:我們也在牽掛著你們。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6

  四月到了,清明節也到了,處處可見人們忙著掃墓祭拜,這清明節對中國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呢!

  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呢?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有一個傳說故事:在春秋時期,晉國的太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因此與忠臣介之推流亡在國外,介之推一路保護重耳,功不可沒。重耳成為國君後,介之推便離開重耳躲進山中,重耳想要讓介之推回來,因此放火燒山,想借此逼出介之推,沒想到介之推他不肯下山,就被燒死了。後人便在他死去的四月上山祭拜,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祭拜。

  清明節有許多習俗上要準備的祭品都有其意義,像吃韭菜(代表長長久久)、吃年糕(代表步步高昇)等。另外在祭拜的習俗中有一個最特別的,那就是“掛紙”。大家去掃墓時,一定有看過家中長輩把一張張長方形的五色紙壓在墓上,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這和漢朝皇帝劉邦有關。在劉邦未當上皇帝之前,他一直在外打仗,因此無法回家鄉掃墓,他當上皇帝后,當他要回去掃墓時卻找不到父母的墓碑,所以他就把一張紙撕成許多小紙片,撒到空中,想借此找出父母的墓,結果有其中一張落在一座墓碑,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走,他朝著墓碑走近一看,果然是他父母的墓,所以之後每年劉邦掃墓時都會壓一張紙片在墓碑上,後來,大家效法皇帝,久而久之,這就演變成一種習俗了。不過,現在的意義逐漸演變成為祖先的居住新增新瓦,與之前大大不同。

  每年我們全家人當然也有去掃墓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清明節,我們到了墓地之後,才發現沒有帶掃把,只好拿四周的葉子來掃,打掃的很辛苦;掃好墓要回去時,我還跌到別人的墓上呢!嚇了我一大跳,之後我去掃墓時走路都會特別小心。

  我覺得對我們中國人意義重大,掃墓則是代表我們對祖先的尊敬。在這天,我們要多說好話,才能把心中的誠意表現出來喲!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歡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以往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

  時間永是流逝,信念未曾更改。多少年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一向被人們傳誦。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先烈們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為他人謀幸福的高尚品德不應當被遺忘,他們的無謂和奉獻精神萬古長青。讓我們永遠記得去珍惜生命,珍惜親情,真愛生活中一切完美的東西,為他人帶來歡樂,這才是青年人學習英雄緬懷先烈的真諦!

  每逢清明節這個時候,上墳祭祀的人成群結隊,像潮水般湧上去,人們習慣用燒紙錢,放鞭炮的傳統方式寄託親人的思念,清明節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也寄託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承載著人們的完美期望和祝福,清明祭祀是個人情感的追求,也是中華民族高尚的品德。我們手握白花步入墓區,懷著崇敬的心境去緬懷死難的烈士們。一位位烈士的影象出此刻我們的面前,彷彿在訴說著他們的鬥爭過程。為了人民他們拋頭臚灑熱血通往直前。為了解放中國,他們捨棄小家,聚在一齊,才換來了今日大家的安寧,我們把手中的鮮花獻給了烈士表達我們對烈士們那份崇高的敬意和緬懷之情,墳前的小草綠綠的,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氣息,好像烈士對我們說著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有仗不完的勁,最終我們繞了一個圈子,離開陵園,門口的柱子上幾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光彩奪目。這道光激發了我們心中的愛國信念。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您用青春和生命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爭的光輝業績令我們敬仰;您留給後人崇高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鼓舞我們進取、向上;您播下的思想種子,已經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成為帶領我們走向完美明天的旗幟。敬愛的革命烈士們,經過你們不懈努力和艱苦卓越的奮鬥,當年被帝國主義列強辱罵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已經站起來了,今日,我們接過從您手中傳過來的接力棒,決心要更新觀念,擴大視野,掌握一技之長,全面完善自我,為中華民族的興旺出一份小小的力量。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此時此刻,我們只想用一朵小花寄託我們的哀思,我們只想用一個花環證明我們的心意,我們只想用一座石碑表達我們的敬仰……可是,我們更明白,最好的方式僅有一個,那就是:繼承您的意志,弘揚您的精神,讓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

  我們要珍惜這金色的童年,這來之不易的完美生活。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九泉之下的烈士安息,如果他們看見了,會欣慰的說:“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8

  今天是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節日。在我印象中,淅淅瀝瀝的小雨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專案,當然今年也不例外。

  每當這個時候,全社會都在做著有關祭祖的活動,各大媒體也毫無例外,只要我們開啟電視機,就一定會看到有關緬懷先祖的報道,“我們要感謝他們,是他們的不懈努力,造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然而,有沒有人想過,我們如此興師動眾地紀念祖先的目的何在?

  當我們懷著無比悲痛和感激之情來懷念祖先時,你可否曾想過,當我們入土之後,會不會得到子孫們相同的禮遇呢?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將來能不能得到他們的認可呢?我想這也是我們在此刻應該考慮的問題吧。

  不可否認的是,有好多人在祭奠祖先時,懷著無比虔誠的態度向祖先們祈禱神靈保佑,卻在祭奠過後,照常做著斷子絕孫之事。難道他們就不曾擔心過死後被子孫們唾棄嗎!

  自古以來,名垂青史很難,但只要本本分分,忠厚老實,不做傷天害理之事,得到後輩們的認可也不是難事。然而卻總有些人違背歷史規律,挺而走險,做出傷天害理之事,最終導致身敗名裂,遺臭萬年。歷史上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我們千萬要引以為鑑。

  最後,奉勸各位老老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做事,以免在若干年後的清明節被子孫們唾棄。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9

  一片鬱鬱蔥蔥中,一片佈滿了土壤芳香的土地,是的,革命英雄們就是長眠在了這裡。這裡依然瀰漫著鮮花的清香,這裡依然有著無數表示哀悼的小白花,這裡的紀念碑前立著的花圈,這裡的一切表明,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並沒有忘記他們,並沒有忘記這些為了這片土地的安寧與幸福而犧牲的英雄們。

  一路顛簸著到了淄博陵園,首先映進眼簾的是那屹立在正前方高大肅穆的紀念碑。白色的建築,中間燙金大字,在風中蕭瑟。我看著那高聳如雲的紀念碑,固然時間已腐蝕了它的輪廓,但戰士們衝鋒陷陣時的那種豪邁絲毫沒有褪往,看著那碑文總有種讓人覺得置身於戰場時的澎湃,口號聲、槍炮聲……似乎都隨著這座紀念碑永遠定格在這特有的環境中,在這特別的日子裡。踏進大門,那意味著萬古長青的松柏,依然挺立,幾座裝飾樣的白橋,在嫩柳拂來拂往的縫隙間若隱若現, 這是第一次在家鄉以外的地方掃墓呢。今年的清明時節沒有雨紛紛,有的是風颼颼,固然是薰風,卻還是帶著些涼意。邁著沉重的腳步,帶著悲傷的心情,風劃過樹葉的聲音都是在悲叫。可是,說實話,真的是小孩子的真實想法麼?那個年紀,有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什麼是死亡,不知道死亡是個什麼定義,天真爛漫的時光,卻被形式扣上了成熟的枷鎖。

  我們的確要感謝義士先驅們的奉獻與犧牲,可是。我們的感激,有那麼深的感情麼?會悲傷麼?究竟我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通說別人的講述或者電視,都難以身臨其境的體會那種悲壯。同學們素裝手執黃菊,走到紀念碑前,進行一些儀式。宣誓,默哀,獻花。紀念碑前,我們獻花,我們哀悼,我們演講,我們宣讀了進團誓詞,在這裡,我們的思緒彷彿回到了那遠遠的戰爭年代,看著那一個個熱血兒女,為了祖國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將自己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金華這片土地上。

  然後觀看展覽館。看那些曾經在硝煙戰火中用過的生活用品,看那些在槍林彈雨中穿過的衣服和帶過的頭盔,看這這些老舊的照片,看到義士的遺像,透過他的目光,我彷彿聆聽到久遠年代的戰火喧囂,看到了硝煙滾滾、屍橫遍野的血泊沙場。老人看似平靜的神情下,一顆如熊熊烈火般的心在跳動著,燃燒著。一切回於平穩、安靜,一切回於自然;但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一切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耳畔是講說員對當年故事的敘述,我試著感受當年的世界。固然我無法完全體會和感受當年是如何的艱苦卓盡,但是透過這些遺物我們卻可以體味今天的生活是多麼幸福,我們實在應該珍惜啊!。

  對於我們這一批團員來說,接過前輩們手中的大旗,如今新時代的責任應該由對我們來扛。而作為當代大學生,在剩下大學生活期間,不斷進步自己的專業技能,進步自己的政治覺悟,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致力於社會主義建設,成為為國家的棟樑,才是我們的題中之義。

  縱使通向革命義士精神家園的道路很漫長,過程很坎坷,但我們始終堅信:只要在英靈們精神光芒的照耀下繼續前行。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10

  今天早上八點半,老師帶我們去格林鄉村公園春遊踏青。

  我們乘上大巴車,一路歡聲笑語,很快就來到了目的地。老師對我們說:“兩點半在格林小鎮集合,現在可以去自由活動了。”我們就開始去玩了。

  先玩了咖啡杯,咖啡杯是自己操控的,轉來轉去,繞得我眼花繚亂。接下來我們玩了碰碰車,碰碰車課真刺激,一會兒我撞到了別人的車,一會兒別人的車撞到了我們的車,你碰我,我碰你,真有趣。我和同學們還玩了很多專案,有瘋狂老鼠、旋轉木馬等,其中我最喜歡玩瘋狂老鼠。瘋狂老鼠一會兒把我們帶到高處,一會兒帶著我們向下猛衝,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非常驚險。

  吃中飯的時間到了,我們邊吃東西邊玩飛盤。吃完飯我們在草地上休息。過了一會兒我們就去喂關在籠子裡的小兔。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轉眼間兩點半到了,我們一組向格林小鎮跑去。大家按照隊伍排好上了大巴,一路飛奔,回到我們的教室。

  啊!同學們一起去春遊真開心!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11

  今天,我所有的朋友都失蹤了。後來才知道,他們去“祭祖”、“拜山”。我恍然大悟,今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不幸的是,由於路途遙遠,我無法回到家鄉去悼念我祖父的墳墓,但我會以同樣的虔誠來表達我的悲痛。親愛的爺爺,你在那邊還好嗎?希望天堂沒有痛苦,沒有折磨。

  直到現在,我還清晰的記得前年的那一幕。父親接到電話,說爺爺病重入院,我們都驚呆了,因為他在印象中爺爺身體很強壯,很健康,每天早出晚歸,很努力,從來沒聽他說過什麼不適。父親到了老家,馬上把爺爺轉到了汕頭的醫院。那裡的醫生責怪道:“他的情況很嚴重。他顯然很久以前就得了這種病。他為什麼不早點發?現在他要馬上送到廣州的大醫院。”爸爸就像一匹受驚的野馬,和他的祖父一起逃跑了。但是最後廣州的醫生也沒能迴天堂。爺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祝願,一輩子的辛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爸爸很後悔,總是責怪爺爺生前沒有好好照顧他,讓他無法安享晚年,去了天堂。爸爸總是說:“寧死不做好人,不做死不孝順人。”。所以現在他經常帶我回去看望我虛弱的奶奶。畢竟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親人。

  我覺得清明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緬懷逝者,更在於善待生者。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與家人和朋友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12

  又是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追思故人的雨季。手中的小雛菊伴著對逝去親人的思念,更勾起了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清明節當天天空是灰濛濛的,不時會感到絲絲涼意。與"清明時節雨紛紛"背道而馳。

  我們懷著悲傷的心情,踏著沉重的腳步,走上東湖英雄山的臺階,停在了"緬懷革命先烈紀念碑"前。往日清靜的英雄山,彷彿只有今天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此時才感觸到每一個冷漠的都市人都還有一顆猶溫的心。

  再往前走,我看著一個個烈士的簡介,彷彿看到了他們英勇奮戰時的場景,我彷彿看到了戰士們正在炮火與硝煙中奮力拼搏著,為革命作鬥爭。我彷彿聽見了戰士們在勝利的小號聲中快樂的吶喊著,他們歡呼雀躍,臉上滿是勝利的喜悅……

  走到盡頭,有個長方形紅色豐碑立在正中央,有許多小菊花盆栽,整整齊齊地圍在豐碑的周圍,彷彿是維護烈士的小衛兵。碑前刻著"人民革命英雄永垂不朽"這幾個大字。碑後分別寫著三位烈士的大名"胡華"、"彭業權"和"何潮"。烈士們的後代手持一束束小雛菊,默默的低頭站著。他們憂傷的表情感染了在場每個人的情緒。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向烈士碑深深地鞠躬。是的,沒有這些勇敢的烈士們,就沒有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

  崢嶸歲月裡,為了民族解放事業的勝利,為了江門五邑人民的徹底解放,許多共產黨員,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的英勇壯舉和不朽業績,在江門五邑大地鑄起了座座紅色豐碑。我將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無怨無悔的追求精神,學習他們百折不饒的戰鬥精神,學習他們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學習他們英勇不屈的大無畏精神。我會永遠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

  手中的小雛菊早已放下,讓小雛菊代替我們陪伴那些逝去的人,使他們不那麼孤單。只要我們的心意在。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13

  每年的4月4日,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烈士的清明節,為紀念這個有著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我校精神文明建設。我們胸前佩帶著鮮豔的紅領巾,懷著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烈士陵園是那麼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麼挺拔、青翠。

  我們排著隊來到烈士陵園門口,我們開始了主題隊會:首先由校長講話,然後由大隊幹部代表發言,再由輔導員帶我們宣誓最後為革命先烈默哀。在那三分鐘裡,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血紅的鮮血換來的。於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我們坐著叔叔的小轎車回老家祭祖。

  一路上,陽光明媚,春風拂面。公路兩旁,往常常見的清明花,如今已是寥寥無幾。我們先來到了鎮上,在鎮上,我們買了:饅頭、豬肉、紙錢、蠟燭、香、黃紙 之後我們又乘汽車沿著鄉間公路到達了老家。

  到了老家後,我們顧不上休息,便上山祭祖去了。來到祖墳前,爺爺把準備好的饅頭和豬肉都貼上了紅紙盛在了碗中,放到了墓碑前。然後我們把許多的紙錢放在後面,用火點燃,讓祖先也用得上錢。我們又把香點燃,磕頭祭拜,我心中暗想:祖先啊!你一定要保佑我的學習和我們家的生活水平像芝麻開花 節節高。保佑爸爸在外做事一帆風順,全家人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身體健康。祭拜完以後,爺爺再把蠟燭插在兩旁,把兩張黃紙用石頭壓在墓碑之上。再把豬肉和饅頭拿走,進行下一個墓碑的祭拜工作。有的墓由於年代太久遠,上面長滿了花草,無奈,爺爺只好和叔叔用打火機點燃花草。火助風威,風借火勢。火浪卷著黑煙扶搖直上,下面則是紙錢飛舞。在這種情況下祭拜,別有一番情趣。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寒食野望吟》: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祭拜完後,爺爺他們滅了火,提著籃子下了山。

  下山回了老家之後,在家中供奉的祖先遺像前,爺爺把剩餘的紙錢等祭拜用品都燒了。在老家吃了中午飯後,我們就乘車回去了。

  清明節祭祖給我留下的是對逝去親人的懷念與憂傷。因此,每年清明節祭祖的情景我還歷歷在目,這些情景深深的烙了我的腦海裡。讓我久久難忘,也無法忘懷。

  2022清明節心得體會14

  4月5日,爸爸和媽媽帶我到黃河灘踏青。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的景象。馬路兩旁,小麥碧綠,油菜花金黃,我們在柳絮飄舞中來到了黃河文化苑。苑 內有造型各異的景觀石100餘塊,景觀石上鐫刻著由書法家們揮毫書寫的關於黃河方面的詩詞佳句,這裡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最令我感興趣的是大象一家三口和長頸鹿母子的塑像,我摸了摸大象的鼻子 ,還在長頸鹿邊玩了一會兒。接著我們來到了滾滾東流的黃河水邊,頓時覺得神清氣爽,我用河水沖沖手,啊!真是太涼了。媽媽說在岸邊沙土地上能挖出水來,於是我便拿個小鏟子開始挖坑,果真挖 到了水,我感覺太神奇了。來到黃河文化苑,呼吸著春天芳香的空氣,看著翠綠似海的樹木、繁花如潮的花草、冰涼清爽的河水,我感到耳目一新、心曠神怡。

  媽媽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要緬懷先烈,珍惜現在美好生活。我作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一定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勤奮學習,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對社會 有所貢獻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