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學習心得體會

自我學習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我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自我學習心得體會1

  不管是傳統教學還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學,“課堂”都是教學的主陣地,與傳統式教學比起來,“探究式教學”改變以往側重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更多地要求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透過學生親自參與,去發現和獲得物理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對老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堂課,需要老師精心打磨,以下淺談本人實踐中對課堂打磨的初淺認識。

  首先,磨教學目標。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教學知識,因此需要我們認真鑽研課標和教材,充分理解一堂課所要達到的三維目標。例如:《滑輪及滑輪組》這節課我確定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

  2、能識別生產和生活中的滑輪;

  3、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合作能力。這樣,不僅要求學生學習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同樣要求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培養能力。

  其次,磨學情。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教師的“教”目的在於更好地引導學生“學”。因此,備課的時候要充分了解學情,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心理特點,情感因素等等。相同年級的學生有學情的共性,但不同的班級存在個體的差異。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情,結合不同學情,適當調整教學目標和方式,制定適合大部分學生“學”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第三,磨教學方法與過程。教無定法,要充分理解教材與學情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不同的學情,選擇最有利的教學方法,準備必要地教學用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以期達到課堂的教學目標。例如:《壓強》這節課我對情景設定的選擇:開始我選用一節錄像,正在冰面上玩的小孩,發現冰面裂開,設定問題:小孩該怎樣脫險?上過一節課發現效果不理想,學生不知道怎麼辦,而且沒有很好地引入本節課的課題。後來我改為一個小實驗:讓一個男學生用兩手掌將一汽球壓破,學生費很大勁沒壓破。讓另一學生用削尖的筆尖刺,一刺就破。這種例子就在學生身邊,同時現象明顯,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達到引入課堂內容的目的。磨教學方法和過程,要考慮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情景設定,課堂提問,課堂板書或課件,探究過程細節,課堂習題等等,透過精心打磨,才能設計出高效的課堂教學。

  第四,磨教學反思。善於反思,才能不斷進步。每一節課都有成功與不足,及時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斷成長。我通常先反思自己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否合理,課堂教學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然後反思學生學習效果,透過課堂教學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課堂是否體現學生的“學習主人”角色;最後反思教學方式和手段是否合理。課堂是否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學過程與順序是否合理,教學媒體使用是否得當,師生交流是否流暢等等。

  反覆打磨過的一堂課,才能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同時也讓我自己得到許多收穫和提高。

自我學習心得體會2

  為提高自身的管理專業技能,培養創新經營和現代管理意識,促使在工作中進一步更新觀念、理清思路。我從__年10月開始參加了杭州年代學校開設的國際工商管理班的學習。在一年時間裡,透過到杭州面授和課後的溫習與自學,先後學習了市場實務、企業戰略管理、電子商務、企業財務等課程,掌握瞭解了國際工商管理的主要知識,使自己在工作和管理上上了一個新臺階。

  一年來,雖然課程多、時間緊,與同學之間應對面的交流、研討的機會也不多,但是本人能儘可能的透過網路、電話等現代資訊工具,與同學開展研討與交流,並及時請教有關教師專家。透過學習交流,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認識。認識的提高主要表此刻兩方面:一方面是對自我的認識,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和職業素養;另一方面是對企業管理的認識,以前主要停留在本職工作和本部門管理的認識。透過學習對管理的認識上升了一個層次,此刻經濟全球化、知識化、資訊化,還有更新的提法“知本經濟”時代,因此學習無論對於個人、單位還是企業都至關重要,而且十分之必要。企業和個人務必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觀念,不斷創新,增強競爭潛力。最先進的組織是學習型的組織,只有不斷學習,對單位的所有員工進行管理培訓,全面普及管理知識,一部分人透過培訓掌握最前沿的知識、技能和管理方法,才能為本單位帶給全面的加強管理和提高效益的解決方案,只有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綜合競爭潛力的加強,才能適應這個“唯一不變的是變化”的社會,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透過一系列的相關課程學習,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要如何引導啟發企業藉助資訊化手段提高執行潛力,以到達執行的規範與快速。像能夠用erp來整合企業的職能,使企業需要它的協助來使交易和資料管理都上軌道,提高執行速度,降低資訊處理的成本,大幅度提升競爭力,還能夠用erp來提升決策管理的潛力。其實在大多數的狀況下,企業管理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的思考。在執行方面,是能夠直接尋求erp的協助的,只要把資料整理清楚,把單據資料正確地錄入,erp的整合功能自然能夠替企業帶來省力、正確、及時等自動化的好處。若學習了足夠正確的觀念,erp還可將許多“事後”的管理工作提前為“事前”的管理,因而強化了事前稽核的功能。

  在學習中,同時我們遇到了一些難題,期望學校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能予以提高、改善。一是適當增加導師課堂的授課時間。能夠說,國際高階工商管理的學員基本上是利用休息時間進行學習的。雖然,參加的學員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素養,但是由於課程多、時間緊、任務重,無形給學員的知識消化帶來了必須難度。二是創新學習的方式。由於參加高階工商管理的學員來自全省各地,統一到杭州參加必須時間的面授,無可非議,但是來自全省各地的學員是非脫產學員,身後還有超多的工作。如何解決工學矛盾,是擺在杭州以外的學員所面臨的實際困難,我認為能夠採用遠端網路教育的方法來實施,這樣既能夠解決學員赴杭來去匆匆的'“趕集”之難,又可提高學員的學習效果。三是選用教材應更貼合實際。國際高階工商管理的課程,選用的是香港的教材。由於香港與大陸的文化差異,有些教材、作業題的詞語在閱讀上難以理解,無形給學員的學習帶來必須的難度。我認為,就應把香港的教材與大陸的教材進行統一修編,更有利於學員的理解與消化。四是加強實踐交流。學校能夠透過開展研討會、主題班會的形式,不定期的組織學員進行研討交流,加強學員之間的友誼,提高學員學以致用的潛力。

自我學習心得體會3

  我是20__春鄉鎮企業管理專業的一名學生,在平湖電大三年的學習時間即將結束。在那裡學習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利用業餘時間來進修的,每一天除了上班工作的時間外留給自己的學習時間少之又少。這三年來,我雖然失去很多的娛樂和休息時間,但得到的是在政治思想素質方面和業務學習潛力方面的大收穫,以下就是我在學習中的一些體會:

  (1)要心細、戒躁。就拿《財政與金融》來說吧,它的基礎知識並不難理解,只要大家好好理解這類課程,端正態度就好。

  (2)要注重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學習管理要求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如果不多加註意,就會出現一些麻煩。

  (3)要對所學的課程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些同學認為這些課程太枯燥無味,其實不然。學習的最大樂趣莫過於學以致用。

  (4)注重實踐。我們要把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實踐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學習體會,我之所以會選取電大,是因為它開放教育是被其免試入學和完全學分制,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所吸引。開放教育能夠讓我根據自身時間和精力,自主選取,處理好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矛盾,緩解工學壓力。由於工作很忙,學習雖被安排為一個重要的環節,但很多學習時間不能保證,加班、出車這樣不定期的“突發事件”不僅僅打亂了學習節奏,甚至使整個學習計劃成為泡影。這就使上網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在網上學習既能夠做到隨時開始學習,學習進度也能夠自己安排,不再為時間太忙而煩惱,而且不用把時間浪費在路上,在家隨時都能上網學習。由於鄉鎮企業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這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網上學習的可操作性。管理過程的動態性、複雜性和管理物件的多樣性決定了管理所要藉助的知識、方法和手段要多樣化。管理學又是一門軟科學。影響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的還是不可控和不確定因素。在管理學中沒有千古不變或“永恆”的定理,務必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管理學更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管理物件的複雜性和管理環境的多變性決定了運用管理知識的技巧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在學習中我們明白,僅靠學校的理論學習是造就不出“合格”管理者的,因此務必在實踐中學會它。而資訊發達的網路正為現代的管理學帶給了一個個性化的平臺。

  總之,透過上述諸多方面的學習與擴充套件,使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為進一步的理論學習奠定了基礎。現代社會是學習型社會,今後,我會不斷地學習、學習,將“活到老,學到老”融入自己的一生。

自我學習心得體會4

  前段時間,我們用心參加了礦區組織的“評選學科帶頭人”的聽課活動,雖然我校沒有教師參賽,但是大家學習的熱情很高,都進行了認真的聽課記錄,本週三我們又圍繞那天所聽的課,結合當前的語文教學改革,進行了研討。能夠說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現將聽課心得總結如下: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優質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或是抓住重點句段,一步步的深入語言文字內部。

  2、駕馭課堂的教學潛力很高,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去備課,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擁有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3、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谷鳳利老師在上《珍珠鳥》時,透過轉述,把文章換成大珍珠鳥的角度,讓學生來複述課文,由此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其次,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十分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彭琳娜老師教學《月光曲》這課時,就透過學習指名讀、配樂讀、齊讀、示範讀等多種方式,充分體會了貝多芬情感變化,層次十分清晰。

  4、紮實的語文基礎的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必須要紮紮實實打好語文的基礎。這是我們語文教學傳統的優勢,決不能放下。語文課程改革只能加強基礎,然後追求創新。決不能放下我們好的傳統,片面追求“創新”。本次課堂教學老師基本都注重了語文學習的基礎,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語文基礎學習。例如識字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識字,使得識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既體現了基礎,又體現了創新。閱讀教學注意了必須量地讀的訓練,比較注意朗讀方法的指導。學生聽話和說話訓練,注意讓學生掌握方法。教師能夠準確地把握教材資料,沒有出現遠離文字進行過度發揮的現象,注重教材資源和學生資源的挖掘和運用。

  總得來說,透過這次聽課,它豐富了我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忙。聽課是教師的必修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今後我們將透過這條捷徑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