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從張桂梅老師的身上,我們不僅看到她是一個優秀的黨員幹部,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她熱愛的教育工作和學生。她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要以學習先進典型為標杆,對照黨章、準則、條例查詢差距、檢視剖析好自身存在問題,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懷著心繫群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發揚銳意改革、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紮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20多年來,張桂梅同志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秉持為民情懷,保持著鑄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用愛心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1975年12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從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在此後的時間裡,她把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

  1996年,丈夫去世後不久,張桂梅放棄了在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從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越走越偏,越走越苦。來到華坪後,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沒人喜歡艱苦,張桂梅也一樣,但她卻選擇了艱苦,她說:“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她越發感受到做好民族貧困地區教育工作的重要。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之後,我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持在三尺講臺上而敬佩。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於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在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這些英雄就生長在普通的生活中。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應該像張桂梅同志那樣為學、為人、為師,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事業需要更多像她那樣的教師。

  我們學習張桂梅,就是要學習她處處以共產黨員的先進標準要求自己,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為教書育人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的精神;學習她崇高師德、治學嚴謹,為追求學術鍥而不捨、求真務實的精神;學習她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為戰勝病魔而不屈不撓、積極樂觀的精神。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看過不同欄目的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每一次都很感動,12月11日又看了中央一臺的“時代楷模”釋出活動,釋出雲南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黨委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

  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著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定信仰。其事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根據省委、市委要求,中心全體老師、黨員、婦女都要認真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繫群眾的高尚品德;

  學習她注重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

  學習她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

  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於黨的優秀品質;

  學習她敢闖敢幹、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開拓精神;

  學習她堅定信念、執著堅定、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在當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著、閃爍著、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張桂梅幫助了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體現了教育扶貧,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在實際工作中、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繫學生,心繫職業教育,根據現在生源質量問題、社會現實問題,改變一些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我們學校這段時間組織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路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我覺得和她相比較我深感慚愧,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中共雲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發出《關於在全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通知》,號召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把張桂梅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教材。張桂梅,中共黨員,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是媒體多年關注報道的一位先進典型人物。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著追求,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華坪女子高中連續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

  《通知》指出,張桂梅同志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堅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始終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學習她情繫群眾、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學習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立足本職崗位作貢獻,在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學習她堅毅執著、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攻堅克難,善作善成,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見行見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譜寫中國夢雲南篇章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通知》要求,全省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作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以先進典型為標杆,查詢差距、檢視問題、抓好整改,廣泛宣傳報道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迅速在全省形成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為推動雲南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學校師生的付出得到了回饋。2011年,華坪女高向社會輸送第一屆畢業生,96名學生69人考取本科,綜合上線率100%。這個成績讓華坪女高在縣城站住了腳跟。

  周雲麗考上大學後,父親總是笑嘻嘻,做什麼都有勁,“覺得再讀4年就出頭了。”父親讓她和姐姐揹著裝滿菜和雞肉的筐子,當面感謝張桂梅。

  踏上前往昆明的火車,周雲麗第一次認識大山以外的世界,也體會到不同成長環境帶來的差距。

  同學來自全國各地,周雲麗發現他們能歌善舞,自己沒有才藝可展示。舍友問她用什麼乳液護膚時,她還不知道乳液是什麼東西。父親不願女兒落於人後,聽女兒說班裡同學都有電腦,他跑到縣城,花費4000元為女兒買了一臺電腦。

  差距顯而易見。一位華坪女高的畢業生說,大學的口語課上,自己蹩腳英語口音一出,很多同學忍不住笑。還有人說,自己溝通力欠佳,不主動,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第一屆學生畢業後,張桂梅不斷收到這樣的反饋,一位浙大畢業生打電話對她傾訴,自己不如別人,英語也說不清楚。

  這樣的反饋是張桂梅不曾預想的。張桂梅意識到,學校也需要與時俱進,她開始讓學生跳鬼步舞、穿黃色校服裙,讓兒童之家的孩子吃漢堡、披薩,將生活習慣改成“洋式的”,“免得出去讓人瞧不起。”

  一位女孩考上大學後,向張桂梅傾訴,說自己跟同學相比又小又黑,穿得不好,說話也土氣,常受排擠,7個舍友同去宿舍樓底抬水,不許她喝,還經常留她一人掃地,不過自己沒哭過。張桂梅誇獎她好樣的,還對她說,“欺負我,就給我揍回去,別看你長得小,不怕。”

  還有考入北京的學生跟她說同學來自人大附中、衡水中學,張桂梅鼓勵學生不要懼怕競爭,迎頭上。她相信華坪女高畢業的學生“後勁非常足”,不會被輕易打倒。

  女孩們不可避免審視過去。一位2011級的畢業生說,自己曾有一段時間充滿沮喪,上大學後,她發現同學在高中階段就出國旅遊,考上大學順理成章,而自己的高中生活被枯燥的學習生活填滿,拼盡全力只是為了擺脫農民身份。不公平感會在某些時刻冒出來,但她也因此看到奮鬥的價值——大山走出來的她能透過高考同優秀同學站在一起,這件事本身就值得欣喜。

  張桂梅在教學樓外牆上貼了幾個字:剛強、慈惠、質樸。她常鼓勵學生,哪怕落榜了,也不要怕失敗,“天塌不下來”。但有畢業生結婚後回來看她,帶著孩子,又沒有工作,張桂梅會面露憂慮。

  張桂梅希望,女孩們走出大山,不要再回來,也不用回母校。有當醫生的畢業生想捐工資,張桂梅沒有收,她不願拿學生的錢。如果未來實力允許,她希望學生能把錢捐給沒錢治病的窮人,而母校和她本人都不需要報答。

  張桂梅常說,女子高中是為社會培養人才,一個人奮鬥不是為自己和父母,而是為國家和民族。如果看到有人落水,張桂梅覺得,不管自己是否自信有能力救人,都應該伸手拉一把。

  她知道被人拉一把的感覺。來華坪縣任教前,她在中甸子弟學校當老師,在那裡與丈夫相識、成婚,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

  1995年,為了給身患癌症的丈夫治病,張桂梅花光了全部積蓄,最後給丈夫立碑的錢也沒有,又借不到錢,她在大馬路上撞車尋死,被司機破口大罵。那一刻,張桂梅體會到,“人需要幫忙時,只要有人提一把,真的感激不盡。”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辦校12年後,不斷有學生為爭取讀書機會湧向這裡。有女孩揹著包站在校門外,懇求來這讀書,許久不肯離去,張桂梅年年遇到這樣的女孩。也有外市來求學的,學校不能收,她就送5000元錢,囑咐對方,沒錢再找她要。

  張麗(化名)初中時,父母離婚,被判給父親。但父親長期酗酒,常常責罵她。她獨自一人住進鎮上120元一間的出租屋中,房費由改嫁的母親支付。

  初中畢業,她想著去打暑假工,家裡再湊些錢就能讀書。但母親堅決不讓她讀,說家裡供不起。她天天哭,中考成績未達到女高分數線,最後的機會也失去了。

  她不甘心輟學,去年暑假,她壯著膽,拿著貧困證明、獨生子女證明、父母離婚證來到女高門口,申請一個讀書機會,辦公室老師收下她的材料。沒想到,幾天後,她的媽媽接到女高的電話,女兒被女高錄取了。媽媽說孩子走了“狗屎運”。

  學校不僅送張麗一張高中入場券,也為她支付了生活費,免除她經濟上的擔憂。

  不過,像張麗一樣因交不起學費而來到女高的越來越少。2019年,華坪女高一本上線率40.67%,排名麗江市第一。今年,學校成績依然可喜。159人參加高考,一本線以上70人,本科線以上150人。

  但今年9人未上本科線的高考成績讓張桂梅不太滿意,她覺得,今年受疫情影響,山裡的孩子與城市孩子進一步拉開差距。

  上網課在大山裡很不便,風一刮,訊號就沒了。她讓老師和各級村委會聯絡,讓家中沒有網路的學生去村委會上課,並給沒有手機的學生買了手機。

  張桂梅希望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的心願也沒能實現。

  學校最缺的仍是資金。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由縣財政負擔,工資水平低。華坪縣教育局黨委書記胥國華告訴記者,華坪女高最初按18個教學班、900人辦學規模設計,但因資金有限,每年只能招收100到160人。

  除了教師工資,學校水電費、學生的所有支出均由學校負擔,每當賬戶剩下100萬元,張桂梅就進入新一輪的憂心,她要繼續為錢奔走。

  名氣能為學校帶來錢。張桂梅因此在乎每一次出名。第一次被全國聚焦在2008年,新聞聯播報道她的第二天,她正要起身去人民大會堂作報告,汶川地震來了。第二次時,媒體宣傳她,片子還沒播,魯甸地震來了。

  這一次,趕上了疫情。她以為又沒了音訊,自己卻突然火了。

  社會各界的捐款讓張桂梅暫時免於為錢發愁。但代價是每日數不清的媒體約訪和陌生人的問候電話,有人請她去給幹部講道德課,有報紙請她跟全國優秀教師寫幾句話。以前沒錢看病,如今,她身體的每個器官都被醫生關注,有人給她開中藥,有人對她問診。

  她對每位到訪者客氣。多家媒體到來前,她特地去醫院打了一針,以免中途倒下。今年春節,她坐在椅子上接受影片採訪,身後有縣長和一名醫生保駕護航。

  這位強勢的校長逐漸發現,自己能做的越來越有限。對於這所學校的未來,她多數時候表示樂觀,覺得學校名氣大了,自己即使不在了,政府也會管。

  以前,有潔癖的她不喜歡別人摸她的手,如今,她身體愈發虛弱,要靠別人攙扶。半生教書育人,每次放寒暑假,看到空蕩蕩的校園,她終於可以停下來一會,想想自己的事,以後養老怎麼辦,但找不到一個可傾訴之人。

  脆弱的時刻很短暫,很快,她又以健談精幹的形象面對每一個到訪者。她說,只要她能動,女高就不會倒。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籌來了錢,可籌不來分數。

  張桂梅本以為,只要提供給這些女孩機會,學習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她發現這些學生基礎差,試卷測驗幾乎都不合格。

  質疑的聲音不止。張桂梅去縣裡開會,聽到人議論,“說得可好,成績那麼差出來怎麼辦?”“如果只給機會她不學,那麼這個機會等於沒有,等於養她3年。”高一還未結束,她意識到這是個“嚴肅問題”,“高中要講分數,不講分數,高考設定就沒有用。”

  17個老師走了9個。心灰意冷時,她怕耽誤學生,找縣裡反映,想將學生分到其他高中就讀,遭到數落,“不讓你幹你非幹。”

  後來她給老師下任務,一個班要考上多少一本和二本。她希望學校出清華北大畢業生。

  更直接的方式是打時間戰。晚休時間從晚上9點半延長到10點半,最後延到12點20分。學生從6點起床提早到5點半,只有5小時睡眠時間。每天下午,學生回宿舍洗漱15分鐘,穿拖鞋回教室,以便晚上回宿舍躺下就能休息。

  剛建校那會,為了給學生餘出更多學習時間,學校衛生被老師包攬。早上6點,全體老師要起床打掃校園。建設中的工地四處是灰,一下雨都是泥巴,老師們要去溝裡抬水,把水泥板沖洗乾淨。

  每次臨近放假,張桂梅跟學生商量,再幹兩天,結果乾著幹著開學了,第一屆學生只在寒假休息了幾天。有人給張桂梅起外號“周扒皮”“魔鬼”“半夜雞叫”,那時的張桂梅每天守在教室門口,有學生坐著睡覺,她就把學生捅醒。後來,學生打瞌睡會主動站著聽課。

  吃飯時間被壓縮到10分鐘。張桂梅要求食堂飯不能太燙,菜炒出來,要及時扣上鍋,不能過涼,她計算,一分鐘能有30個學生打飯,159人5分鐘能全部打完,最後一個學生也能有5分鐘吃飯時間。為了加快遞碗的速度,張桂梅不允許學生就餐過程中說話。

  為了節省時間,女高學生去縣醫院看病不需要排隊。有醫生聽說吃飯只花10分鐘,向張桂梅抗議學生壓力太大,還有人罵她沒兒沒女,不知道心疼別人家孩子,張桂梅毫不在意,“只要不傷害她們,對她們有意義,就這麼幹。”

  實際上,學校也曾有過一段“民主”時期,張桂梅借鑑其他重點高中,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她在旁邊聽,發現討論什麼的都有,隨即叫停。起初,學生6點半起床,9點半休息,結果學生越來越懶,成績越來越差。

  張桂梅希望,學生能養成好習慣,有限的時間幹特定的事,“幹不完你就虧了”。有的女生愛乾淨,早上4點就起床洗漱。張桂梅於是將水停用,只在上午5點半到下午6點間放水,逼著學生休息。睡覺前,學生們提前用盆接滿水,用來沖洗廁所,內褲有時要積攢到週末洗。每週末僅有兩三個小時休息,學校沒有澡堂,學生要去校外賓館洗。

  剛進校的17名教師沒有一位教過高中,張桂梅帶著他們去麗江學習。一位老師記得,那會學校流行評課,教室後面坐一排老師,專挑講課老師的缺點。板書哪裡不到位,課哪裡有毛病,老師們常常互相不服氣,當場頂起來,一堂課火藥十足,“女老師有的記仇嘞,下課了還追著問,你講給我聽聽。”

  張桂梅鼓勵這種爭吵,反對互捧。一次評課,聽到老師們互評只講好的,她提起凳子就走人,把10多個老師晾在一邊。

  學校花費18萬元去各個高中買試卷,開啟題海戰術。學生們高一高二上完課,高三刷題。有人說這種刷題方式不科學,她說,“我們不管科不科學,能考走一個好學校算一個。”

  第一年,張桂梅在兒童之家和學校兩頭奔波,一邊是50多個需要照料的孩子,一邊是96個渴望考出大山的女孩,做著做著工作時間就沒了,她“把自己的生活忘了”。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張桂梅同志自工作以來,一直致力於工作,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境國家貧困地區,致力於高尚的教學和教育事業。她患有各種疾病,但經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痛苦,始終堅持在三英尺的平臺上。憑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認真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開展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地區教育特點的方法。她沒有孩子,過著節儉的生活。她拿出大部分工資來幫助貧困學生,為沒有學費的學生支付學費,帶生病的學生去看醫生,在寒冷的天氣裡給他們買被子,把母親的愛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關心生活中的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細緻地照顧他們。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蹟的影片時,我的眼睛總是溼潤的:當她每天在寒假和暑假走這麼遠的山路,只是為了了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告訴父母和孩子成績很好,只要她被華坪女子高中錄取,她就可以免費上學;當她晚上在手腳關節塗上治療風溼病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椅子上;當她面對鏡頭時,她唯一的願望是我想再活兩年,送這些孩子上大學,我的心非常震驚。作為一名教師,很難達到張桂梅同志的無私道德品質和高尚奉獻精神境界。

  我們應該學習張桂梅同志幫助窮人,愛無限的精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和我周圍的許多人都參加了這場扶貧鬥爭。早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就有幸參加了一次慈善活動,為貧困山村的窮人獻上愛。我對貧困有了初步的直觀感受,我的心萌生了我應該為此做些什麼的真實感受;畢業後,我來了村教書,一晃眼,十五年過去了。身體力行的投入到了脫貧攻堅的工作中,將“所想”變為了“所做”,不僅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還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到了扶貧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張桂梅同志比起來,卻顯得相形見絀了。所以,我們都應以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為指引,再接再厲,努力奮進,讓更多的困難群眾過上好日子,因為我們都知道,消除貧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柔弱女子三尺講臺樹立偉岸身軀,“燃燈”校長邊陲境地書寫不朽人生。

  張桂梅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人民的教師”。正因為如此,張桂梅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為邊遠地區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踐行了人民教師的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她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她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教師的驕傲、偶像和榜樣。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在土壤裡。張桂梅對教育和孩子充滿愛,與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沒有張桂梅那樣艱苦的條件,但一定要像她那樣,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用心工作,恪盡職守,在普通的教師崗位上做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張桂梅堅守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放棄優越的工作條件,毅然投身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攻堅克難,執著奮鬥,為當地教育發展和脫貧攻堅作出重要貢獻。她矢志不渝,克服種種困難,努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建成針對貧困山區家庭困難女孩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貧困家庭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貧困家庭脫貧發展的希望與信心。

  去年10月24日,剛從醫院出院的張桂梅回到華坪女子高中。拖著疲憊的身體巡查完教室後,她接到了在麗江讀書的“兒子”王龍朗的電話。王龍朗委屈地向張桂梅傾訴在異地求學遇到的困難,張桂梅安撫好“兒子”後,便給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李雅蘭打電話,請她幫協調解決,並叮囑李雅蘭一定要多關心“弟弟”王龍朗的生活,不能讓他在外受委屈。

  李雅蘭和王龍朗一樣,都是華坪縣兒童福利院的孩子。李雅蘭告訴記者,2001年,從她來到福利院的第一天起,“媽媽”張桂梅就傾盡全力照顧她和弟弟妹妹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和健康的生活習慣。19年過去了,她和弟弟妹妹們長大了,媽媽卻老了,但媽媽對他們的照顧和愛護卻越來越多了。

  今年63歲的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72年跟著姐姐來到雲南參與“三線建設”。20世紀80年代後期,她認識了自己的愛人,從中甸到大理追隨他當了老師,伉儷雙飛令人羨慕。不料1995年,丈夫查出患了胃癌晚期,她花光所有積蓄,依然沒能挽留住丈夫的生命。

  為了緩解悲痛,張桂梅決定離開傷心地,申請調動工作,最終選擇了從未去過的華坪縣任教。

  到華坪後,張桂梅拼命用上課來化解心理創傷。學校裡,有的孩子只打飯、不吃菜,有的為了省錢兩三個月都不回一次家,有的床上墊的是包裝箱的硬紙殼……眼前的情景深深刺痛著張桂梅,她開始縮減伙食費,省下錢來接濟孩子。

  由於工作出色,對孩子充滿愛心,2001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找到張桂梅,希望她能擔任福利院的負責人。張桂梅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了下來,成為了54個孩子的媽媽。

  “每個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幸的故事,每個孩子心裡都揣著一塊冰。”說起兒童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張桂梅一臉難過,“所以我要加倍對這些孩子好,讓他們找到光明、溫暖和希望”。

  有一年中秋節,華坪縣法院的'工作人員找到張桂梅,告訴她“兒童之家”的幾個小男孩把法院圍牆的鐵柵欄偷了。張桂梅回到福利院,嚴厲地批評了孩子。在她的追問下,孩子們委屈地說把偷了的鐵柵欄拿去賣了買月餅了。張桂梅含淚對孩子們說:“媽媽最近工作太忙,忘了到中秋節要給你們買月餅,這是媽媽不對,可你們亂拿別人的東西是違法的,以後再也不能這樣做了。”當晚,福利院食堂桌上擺滿了月餅和水果。

  “我直到現在還記得那個中秋節的場景。”福利院孩子張惠華說,院長對我們兄弟姐妹一直都很嚴厲,但從那天起,我們就把院長當成了自己的媽媽。

  在張桂梅的關愛和悉心教導下,張惠華成了兒童福利院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孩子,還考上了華坪縣石龍壩鎮的公務員,在基層一線擔任扶貧工作隊員,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像張桂梅一樣為貧困山區做貢獻。

  “媽媽收養的孩子已經有136個,像我這樣從華坪兒童福利院出來的,有50多個走上了工作崗位。”張惠華說,每逢過年過節我們都會回來看望無家無子的媽媽,因為我們心裡明白,是媽媽用無私的愛改變了我們的人生,教會我們怎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在茫茫滇西深度貧困山區,半生坎坷半生奉獻的張桂梅,用瘦弱的身體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在63歲的年紀,張桂梅那些足以“感動中國”的諾言和行動,仍在繼續。

  能夠抗衡時間、改寫命運的,唯有執著信念。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把累計超百萬元的全部獎金和大部分工資捐出……,與張桂梅有關的每一個數字,都在訴說著“膝下無兒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獻精神,印刻下“教育改變女孩命運”的執著信念。

  造就偉大需要執著踏實肯幹。執著踏實肯幹的工作作風是造就偉大事業的核心競爭力。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執著堅持,都離不開伏下身子抓落實。張桂梅同志幾十年如一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教育事業上,放在大山的孩子們身上。她對教育事業的堅守無怨無悔,對初心的堅持堅定不移,對讓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志向矢志不渝。在新時代,作為一名黨員,更應踏實做好本職工作,堅守平凡崗位,為新時代偉大夢想的實現貢獻力量。

  信念指導行動,當把自己的夢想同國家的夢想關聯時,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的命運聯絡時,更能激發出黨員的自我價值感和榮譽感。張桂梅17歲從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她感恩這片土地,她也用實際行動回報這片土地,經過她的努力,2008年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階中學在華坪建成。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連續10年高考綜合上線率100%,1645名貧困女孩從這大山裡走進大學。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更應該立足崗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小我融進國家的大發展之中,與時俱進,始終保持理論不過時,技術不落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造就偉大需要甘於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是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品質,張桂梅同志就是學習的榜樣。她放棄了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每天不超過3元的伙食費,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託舉起了貧困山區孩子“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夢想,而把病痛置之度外。黨員幹部對待工作更要不推脫、不抱怨,更要有奉獻精神,真正把自己的知識和智慧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實際行動。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為大力弘揚張桂梅同志的崇高精神,營造對標先進比實幹、爭創一流比貢獻的濃厚氛圍,近日,麗江市開展“六個一”活動,引導激勵黨員幹部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堅守初心使命,為麗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組織開展一次專題集中學習活動。各級黨組織採取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座談交流、聽取報告、專題培訓、主題黨日、黨員活動日、組織生活會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一次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集中學習活動,深入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透過對標學、深入學,講感想、談體會、話心得,教育引導激勵廣大黨員幹部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找準差距,自覺對標,不忘初心、埋頭苦幹,立足崗位、勇擔使命,攻堅克難、紮實工作,對標一流、爭先進位,真正把感動變為心動,把心動變為行動,把行動變為帶動。

  組織開展一次“開學第一課”活動。各級各類學校圍繞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認真組織開展一次“開學第一課”活動。召開新學期第一次教職工大會,以“我向張桂梅同志學什麼、怎麼做”為主題開展學習活動,並將“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列為本學期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舉辦新學期第一次主題班會,將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以及華坪女高精神播種到學生的心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組織開展一次“黨課開講啦”活動。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結合開展黨員領導幹部講黨課、“學習身邊榜樣”,把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列入黨課內容,組織開展一次“黨課開講啦”活動。進一步深入挖掘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特邀張桂梅同志現身講述感人故事傳說和感人事蹟,製作反映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專題片,層層推薦報送省委組織部和中央組織部,進一步深化學習成效、擴大宣傳覆蓋面,增強影響力,推動在全省乃至全國各級黨組織中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熱潮。

  組織開展一次幫扶慰問活動。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結合推進脫貧攻堅百日提升鞏固行動,帶著任務、帶著問題深入“掛包幫、轉走訪”掛鉤聯絡點開展一次遍訪走訪幫扶慰問活動,實地瞭解各項幫扶措施的落實,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提倡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開展一次自願向張桂梅助學會捐款活動,幫助華坪縣女高解決實際困難。

  組織開展一次“抓黨建促創文”主題月活動。以全力衝刺全國文明城市建立為契機,大力弘揚“張桂梅精神”,在全市各級基層黨組織中深入開展一次“抓黨建促創文”主題月活動,各級各部門以系統行業領域為單位組建創文“黨員攻堅隊”“黨員先鋒隊”“志願服務隊”,深化共創共建共治,助力文明城市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守好網格陣地,深入社群、走進街頭,緊盯創文測評指標短板弱項,廣泛開展疫情防控、文明交通、扶老助殘、環境整治、秩序維護、文明餐飲、文明宣傳等文明建立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帶動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援、人人參與的良好格局,凝聚建立文明城市的強大力量。

  組織開展一次深度宣傳活動。組織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宣講報告團,持續在全省、全市範圍內開展宣講報告,深入廣泛傳播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邀請組織中央、省、市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分批次開展集中採訪報道活動,並開設專欄進一步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加大中央和省級媒體平臺推送宣傳力度,推出一批關注度高、閱讀量高、點贊數高的重點稿件。深入挖掘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梳理完善張桂梅的100個典型故事傳說,製作推出一部黨員教育影片片和一部VR網上展館。精心策劃組織,創作推出文學、歌曲、廣播劇、舞蹈、曲藝、美術、攝影、電影等一批以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張桂梅精神為主題的優秀文藝作品,持續擴大宣傳面、提升影響力,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掀起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熱潮。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著追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落實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

  為師者高風亮節,動之以情,付之以愛。張桂梅18歲從東北家鄉來到雲南後,當地領導和群眾在她身患重病時伸出援手,給了她“第二次生命”,讓她堅定了以教育扶貧回報山鄉、用愛心傳遞溫暖的志向。在教育方法上,她注重因材施教,摸索出民族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作為教育的前提和目標。在她眼中,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得到平等的關愛,從來不用“貧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學生,而是稱他們是“大山裡的孩兒”。正是秉承著一顆單純而真誠的仁愛之心,張桂梅長期紮根紅土高原,為山區孩子放飛夢想,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支撐著我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中無愧。”年幼時就已“滲入紅色基因”的張桂梅,始終堅持樹人先樹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建立的學校,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黨建統領教學,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學模式,確立了“繼承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辦學宗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做黨的好女兒”成為校園裡鏗鏘有力的呼號,誦讀革命故事、傳唱愛國歌曲、開辦法治講座、弘揚傳統文化、組織理論學習成為塑造師德師魂的日常功課。師生們在舉手投足、潛移默化中感受革命精神、愛國情操和紅色基因,不斷激發對黨忠誠、報效祖國、艱苦奮鬥的信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堅持不懈用理想和信念“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是成就張桂梅傳奇的源頭活水,是“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的強勁動力。

  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我們就要學習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她情繫群眾、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學習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她堅毅執著、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把自身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洪流之中,以家國為己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很多人可能不太瞭解張桂梅,但對於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的學生來說,張桂梅卻是改變她們命運的人。2008年,張桂梅創辦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免費接收貧困家庭的女孩。十多年的堅守,1800多名大山裡的女孩從這所學校走出、走進大學,也走向她們更廣闊的人生。

  張桂梅的堅守,源於對“知識改變命運”的堅定信仰,源於對教育扶貧的信念。華坪女子高中的辦學成績,也說明了一個道理,貧困地區孩子缺的不是天賦,不是智慧,而是缺少優質教育資源,缺少像張桂梅這樣嘔心瀝血付出的優秀教師。當他們遇到像張桂梅這樣的燃燈者,興趣被點燃、潛力被釋放,也能擁有燦爛的未來。而且,發展鄉村教育,幫助貧困地區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還具有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積極意義。

  所以,彌補鄉村教育短板,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成為了國家共識和教育強國建設的行動方向。不可否認的是,受限於客觀條件,鄉村教育仍面臨人才下不來、留不住的問題,制約著鄉村教育質量的提高。據統計,全國普通高中學校教師中,研究生的比例是9.8%,而OECD國家達到45.5%。

  打造一支熱愛鄉村、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鄉村教師隊伍需要教師自身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也需要給鄉村教師一份堅實的制度和物質保障。只有讓鄉村教師的腰桿更直、錢包更鼓,切實為在最邊遠、最貧困、最艱苦地區默默奉獻的鄉村教師解決收入、住房、醫療保障、職業發展等問題,讓他們可以為鄉村孩子付出的同時更好實現人生價值,才能讓更多優秀人才紮根鄉村教育,為實現教育公平、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此前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從鄉村教師職業發展、職業供給、地位待遇保障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創新舉措,瞄準了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痛點,也反映了廣大鄉村教師的心聲。希望各級政府落實政策要求,保障教育投入,善待鄉村教師,不斷提高鄉村教師的獲得感、幸福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