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通用18篇)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通用18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1

  在這次大學生三下鄉活動中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競爭意識。在素質拓展活動中,每個小組的組員為完成一個專案齊心協力,勇往直前。我們互幫互助,為了一點小成就而鼓舞歡喜,也為了一個人的失誤而集體主動接受懲罰。我們互相信任,我們放心的把自己交到同伴手中,相信他們就是我們最堅實的依靠。哪怕揮汗如雨,哪怕疲憊不堪,但我們激情卻一絲一毫也未消退。同時,為了勇爭第一,不落於其他小組,我們每個人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我們爭分奪秒,我們每個小夥伴都有著深深地集體意識,無論最後的結果是如何,但在那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為自己小組的榮譽堅持著、努力著。

  在整個三下鄉活動中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的精神。作為三下鄉“與行爾雅”理論普及宣講團的成員,我們團隊的志願服務沒有固定服務點,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行程註定是會有很多的艱難困苦。哪怕驕陽似火,我們依舊秉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理念,不辭辛苦頂著炎炎烈日奔波於大街小巷,或者是問卷調查或者專項訪問,又或者是開展特色活動。我們不畏艱難險阻,真正的走近社會,貼近人民群眾,只為更好的傾聽他們的心聲。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時為了能制定出一個更好的行動方案,我們常常也會各抒己見,一個問題無可避免的就會產生不同的意見,但是我們都會透過不斷地溝通、不斷的協調,最終形成一份大家都滿意的方案。在這十幾天內無論是颳風下雨又或者是揮汗如雨,我們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鬆懈,我們從不曾停下前進的步伐。

  透過這次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也鍛鍊了自己的膽量,並且提升了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這次活動中,我們需要親自去接觸一些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向他們宣傳我們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且和他們聊天,傾聽他們眼中的二十四字社會核心主義價值觀。因為我們活動的工作需要,我儘量的擺脫自己以往害羞、安靜等的性格,我儘量的去放開我自己,不斷的讓自己去接觸不同年齡段的人。同時,三下鄉活動也提供了我們每個人一個上臺展示自我的機會,對於我來說,這種在公共場合表演的活動我從未參與過,內心渴望卻沒有得到過機會,這次三下鄉剛好給了這樣一個機會展示自我,鍛鍊自己的機會。在這次三下鄉活動中我實現了一個自我突破,讓我看見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但是,在活動中,我們也遇到過很大的困難,當我們真真切切的走入社會,去和社會上的各類人接觸時,我們才真實的體會到了什麼是人情冷暖。我們欣喜於有的人配合和支援我們的工作,對於有些直接拒絕了我們的也表示理解,但最讓人傷心難過的不過是也有人誤解我們甚至對我們採取言語的侮辱。但是有這些讓人不愉快的經歷也許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至少它告訴了我們需要對每一個人善良的人溫柔以待。並且,當經歷這些以後,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升,以後還有什麼困難能輕易打到我們呢?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2

  這個星期過得有點驚悚,上個星期天搞著三下鄉的分組搞到了一點多,星期一忘了是搞什麼也是差不多時間睡的,星期二開了三下鄉的會議,第一次站在講臺上說了那麼多的話,開始的時候手在顫抖,就只是讀分組的人的名單而已,也可以怕成這個樣子。11點多回到宿舍之後把工作任務打出來之後看一下手機,竟然兩點了!!接下來就一直把休息時間惡化,中午也不用睡了,除了這個,還有職業規劃,還有班刊的稿要稽核,好多好多的事情堆積起來了,在宿舍,我的桌子總是不夠放東西,每次都霸佔了我親愛的秘書的桌子,最後,我們兩個索性偷一張凳子放在中間,一起放。小三說我想工作狂,我也被自己嚇著了,沒有這麼認真做事情很久很久了,可能這個是我們一個很寶貴的三下鄉,是一個很鍛鍊的機會,也在不知不覺中凝結了我們很多的心血。為了這個活動,放棄了很多的東西,犧牲了很多東西。也許,像你說的,竟然開始了,就不要怕輸。

  很感謝隊員們的支援,每天中午差不多都被我的飛信轟炸一番,謝謝組長們的諒解,各位師兄師姐的寶貴意見,各位的全力以赴,看到你們的方案,我真的很感動,終於趕出來了,是個終極版,終於可以有好日子過了。不厭其煩地打電話和接電話也確實不容易,班上的同學看到我都說,又講電話。沒辦法,姐我的聲音就是動聽。師兄說,在三下鄉中,你會發現自己變了很多。確實,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那麼好說話的,平時那麼驕傲的我,這個星期以來,低聲下氣地跟別人講電話不知道有多少次,那次氣得我都哭了,一晚之內那麼多人對著我發脾氣,還是要笑著說話。很想打個電話回家,告訴媽媽我受了很多的委屈,不想長大,長大了就不能做回自己了。

  昨天不知道為什麼,是因為這段時間太忙了,還是吃錯東西呢?從早上6點開始上吐下瀉,晚上還是要拖著快爛的胃去社團幫忙,謝翔說我看起來不像不舒服的。那是裝出來的,盡力精神點,但是痛又有多少人知道呢?現在學會偽裝了,吃不下東西、胃痛也不敢跟媽媽說。因為現在明白了,說出來了又能怎樣呢,只是多了一個人擔心而已,最終還是要自己解決。受了某些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多事情都想自己解決了。晚上把新聞稿和洗衣服之類的所有工作全部扔下,盤著腿和檬音訊,一個小時就這樣過去了,說了很多,未來,專業,煩惱之類的,我還是決定不放棄那個英語背誦大賽,即使要求背十篇現在只會讀三篇。這些年被英語羈絆了我很多東西不想一輩子都被他牽制著,就算失敗了,起碼我曾經努力過。

  今天不知道哪來的毅力,獨自一人在9點鐘的時候跑到了教室自習,很冒失地闖進了正在上課的教室,那些人都驚悚地看著我,他們都以為我是上課的,一直待到12點多,瞥見,教室就只剩下我和掃地的那個,如果是在晚上,我也夠危險的了。

  過完這周,就要了考試月了,我記得我的目標!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7月,福建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清芙心笙”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一行二十多人先後來到了福清市城頭鎮、雲光村兩個地方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福建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團委實踐部的部門隊伍,我們有更好的資源和更多的經驗讓我們今年的下鄉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大二年級的我是第二次參加下鄉活動。而作為去年部門隊伍副隊長的我在再次參加部門下鄉活動時,所感悟到的收穫,除了角色的變化、年級的差別外,感受最深、關注最多的或許不再是活動成果、更多的是下鄉活動對部門成員的幫助以及部門成員的團隊合作與帶給他們的收穫。我希望我們實踐隊的每一個人都能有所收穫。

  抱著這樣的初衷,跟著我們“清芙心笙”實踐隊踏上了下鄉福清的大巴。活動流程不再多說。本次下鄉中感受最深的歸納起來一箇中心是兩個點;中心是團隊的配合協作給團隊帶來的作用;兩個點一是隊長的領導力,還有一個是隊員的反饋力。很簡單的幾個內容,但是在今年下鄉過程中再次深刻感受。或許去年是隊長,今年變隊員了,所以這之間的差別讓我感受到了團隊中兩個不同組成部分之間配合的重要性。

  首先是隊長的領導力;相比較而言,我對今年我們隊伍的領導層的表現不是很滿意。過多的不定因素、過多的臨時變化,少了合適的應對,讓在實際過程中變得無從下手,多了的是隊員的茫然,我還依然可以記得去年活動開始前我們給每個隊員發了詳細的行程表。雖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可這畢竟是少數,要是都趕不上那還要計劃何用。而對於可能出現的變化,冷靜的分析加果斷的決策將讓隊伍的流程更加流暢。

  今年下鄉中,正是由於過多的外界因素打亂了部分計劃,而應急方案的缺乏使得隊伍時常陷入困境。當然逆境是不可避免的,團隊對逆境的克服以及在逆境中的前進是要靠整個團隊的協調發揮的,這或許是彌補不定的環境因素最好的方案。是對整個隊伍整體的考驗。實踐隊隊員在這種情境中的表現是對他們成長的一個考驗,看到他們有所收穫我也就滿足了。最重要的還是一個團隊領導者的號召力,這不僅需要隊長的威信,更多的還是在於隊長的魅力,這不僅是個人氣質、品質帶給隊員的吸引,還在於開誠佈公、毫無保留的交流使隊員完全地信賴。不論隊伍實力強弱,一個團結、有執行力的團隊才是一個隊伍所追求的,雖然最終目的依舊是團隊成果。

  還有一個就是隊員的反饋力;這個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的。隊伍領導層的決策、計劃、所考慮的層面畢竟有限,這時候就需要隊員給力的反饋。而這次下鄉中隊員對活動的反饋也是我所關注的。面對多變的環境因素對活動的影響,隊員的反饋變得更加重要。我還記得去年的下鄉活動,每天晚上都會有一個簡單的總結會。這種內部的總結會不需要長篇大論、不需要場面套話,要的是隊員有效的反饋以及隊長對有效資訊的收集,然後再對隊員意見、情緒的整合。而隊員準確、有效、直觀地反饋表達是對隊伍後續活動更好開展的強大助力。只有不斷認識到隊伍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對症下藥,才能真正發揮一個團隊的實力。

  “三下鄉”的時間一般也就一週左右,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讓一個團隊不斷地收穫進步,隊員的反饋至關重要。而我們隊伍此次的反饋工作可圈可點。透過跟隊員的交流,我也瞭解到很多隊員在活動過程中有很多好的想法的,只是他們反饋的意見、建議常得不到有效的反應。這或許是最嚴重的問題。有兩個方面決定這一交流過程的困難度,一是隊員的反饋方式,即反饋時機;一是隊長對反饋資訊的接受。而這歸結起來就是個人看待事物、整合資訊、與團隊交流的功力。隊員適當的反饋以及隊長對資訊的挑選收集是團隊發揮團隊效應的第一步。

  此次下鄉中,雖然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但是整體還是維持在有效執行的軌道,這是整個隊伍共同努力的結果。而適當的困境也是使得一個團隊在有限的時間裡得到收穫的一種前提。也很高興大家都在此次活動中收穫自己的感悟、得到更多的歷練。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特別是極大地增進彼此間的感情,這或許是我得到的最大收穫。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4

  初來時,驚詫她的寧靜與淡雅。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水墨江南。

  竹影幽幽,青石板路,行人些許。她安靜祥和。行李箱的拖動,怕也是驚擾了她的清夢。兜兜轉轉,終覓得柳暗花明,我們到達我們此行的終點。些許冷清,我們一行是最先到達的一批。但明天,會有另一番場景。

  忙碌的人們,在書院與會場來回奔波。每一件工作,都按照原有的軌道順利進行。感謝信已張貼,會場內外到處洋溢的喜慶的紅色,彰顯著熱情,新的小夥伴陸陸續續到來。我們準備就緒。

  時間被安排,每時每刻,學習無不在緊湊進行。新的面孔,新的理論,新的思想,一切都是嶄新的。但我依然迷茫,無論何時。我們來自祖國各地,四天,亦或是十天,我們是否真的能解開各自心中的迷惑?我不知。雪花紛紛,為她換上潔白的紗裙。我們在雪中行走,雪花輕落,點綴在心間。思想在交匯,在碰撞。外面雪花飄揚,室內思想火花四濺。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斥方遒。我們在前進,與困惑同行。未來路在何方,我們在找尋答案。時而激烈的辯論,出路在何處,我不知,或許未來在城市流浪夢想,在鄉村放逐心靈。何謂社群?我至今不知,是每個人心中理想的家園麼?緊張的交流學習,而我在迷茫。淺淺的思考,深深的憂慮,路在何方?路漫漫,我們仍在路上。

  在雪中踏雪尋美,領略江南秀美風光。但沿途美麗的風景,終抵不過大家在一起的歡樂。觀莊小學外,大家爭著找尋不一樣的葉子,村中人的指點,我們找尋和認識了新的花木。小學內,歡樂持續,各組曬著自己的成果,爭著希望得到村中長輩對自己採集的花木葉子的肯定。我們在前進,不管外面有多少風雪。輕輕的用紅領巾將搭檔的雙眼矇住,帶著他穿越障礙。信任在彼此手心。時不時會有人調皮的逗一下被矇住眼睛的人,歡樂隨時引爆。

  生活在繼續,我們在探索。結束四天的理論學習,我們將奔赴到各自的目的地,在那裡,實現自己的目標。爭論不斷,卻始終沒能確定下我們的主題,我們將在實踐中找尋我們的答案。初期的工作是迷茫的,在偌大的村子裡,我們不知所措。帶著禮貌的問候,我們風雨兼程。每天收穫一點,也會有信心,也會有氣餒。但我們從不言放棄。不斷地反思總結,我們在前進。

  每天不變的鄉間小路,不變的一組人,不變的對村中叔叔阿姨熱情的問候,我們行走在鄉間。生機勃勃的綠意爭先恐後地映入我們的眼簾,感受到一種希望,一種歡喜。田間形態各異的花木,樹上自由歌唱的鳥兒,路上腳步舒緩的人們。這是獨屬鄉村的寧靜。井邊,手的起伏間,一盆水已經打滿,一棵棵青菜變成一瓣瓣,在水中被阿姨們清洗乾淨。河邊,木棒起起落落,一盆衣服已被敲打,一件件衣服變得乾淨了。一幅幅動態的鄉間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這是獨屬鄉村的記憶。河中,船櫓吱吱呀呀,水面陣陣漣漪,網兒已被撒下,等待小魚兒。

  夜晚,小操場上,熱鬧的音樂響起,鑼聲,鼓聲交匯在一起,伴隨著叔叔阿姨們的歡笑聲。馬燈隊的大旗在舞動,鑼鼓聲變化起伏,叔叔阿姨們也隨即變化著隊形,有條不紊的轉著,繞著,幾百年前為慶祝廟會的盛大馬燈活動好像在眼前浮現。服飾變了,表演的道具也失傳了,表演的人也變了,但大家對文化的認同,卻始終不變。圍觀的人漸漸散去了,馬燈隊的人也散去了大半,但還有幾位文藝隊的阿姨沒有離開,她們開啟音響,隨著熟悉的節拍,在風中舞動。不知排練了多久,才有了現在的精彩。整齊的動作,統一的服飾,可愛的阿姨們,形成夜晚獨特的風景。

  阿姨家中,熱情的阿姨們向我們詳細講述了村中文藝隊的情形。也許問的有些笨拙,但阿姨們寬容的一笑而過。人生軌跡或許不同,但對生活的態度都是積極的。也會被這樣那樣的現實問題所困擾,但在跳舞的時刻心是快樂的自由的。春日播種的忙碌,或許顧不得跳舞的事情,空閒的時候,大家愛聚在一起,學一學,跳一跳舞。

  光明常與陰影相伴,生活除了明媚,也會有暗淡。有誰知道熱鬧的馬燈活動下,原有的馬燈製作早已失傳,現在的馬燈製作也後繼無人?這是誰之殤?富足的生活下,是人們一顆孤獨的心。城市化浪潮下,年輕人向城市湧入,在城市流連,鄉村寧靜。但有多少的母親,在寂靜的夜晚默默思念在遠方的孩子。今夜月明人盡望,這思念會悠悠地落在何處?

  活動快要結束了,而我們,還只是瞭解她一點點,驚詫於她的美麗,也憂傷她的傷痛。復古的江南,你是否在深夜長長的嘆息,嘆息你的過去,憂慮你的現在。未來路在何方?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5

  長沙醫學院“三下鄉”寒假實踐活動順利地結束了。這次活動由20名隊員和2位教師組成的“讓愛飛揚”團隊遠赴湘西支教。以下是個人的經歷與感悟。

  在支教期間,我們開設了趣味語文,趣味數學,手工製作,英語講堂,生理與衛生等等豐富多彩的課程,開拓了孩子們的視野。課間活動也是十分豐富多彩的,有籃球,羽毛球,跳繩,與孩子們一齊做遊戲一齊玩耍等等,極大的豐富了孩子們的課間活動。作為團隊中的一員,我感受頗多,感動也多,雖然僅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但收穫了隊友跟小朋友之間的友誼。記得有一次在小班上課,那時是在教識漢,教寫“鼻”,一個小男孩要我教他,我寫了一個給他示範,讓他自我去慢慢的捉摸那個,他一筆一劃的把那個寫好了問:“教師是不是這樣寫的?"我看了一下那個歪歪曲曲的,但我明白那是他已經寫了好幾遍了,因為與前面的比較看明白他是在認認真真的寫,我摸著他的頭說:“嗯,寫的不錯啊!一次比一次有提高,加油啊!!”他笑了笑埋頭繼續再練。孩子們都想得到教師的肯定,鼓勵他,他才會有動力才會有提高。支教意義重大,因為我們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學習上的幫忙,更帶給他們關愛!因為大多數是留守兒童,但他們很懂事,村民很熱情,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鼓舞,相信我們這一次是十分有意義的。在都良田小學感受到教育與教育資源與設施的重要,孩子們想走出大山,出去是易,但以何種方式出去難!所以社會要給予他們幫忙,折射出的是教育與命運何去何從,期望我們這一次活動能更加幫忙人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調研在都良田最大的收穫就是感動,調研遇到感人的事,有一回我們調研準備回來時,遇到了幾個小女孩,她們要我們去她們家坐會兒,去了我們才明白,她們是拉我們去她們家吃飯,我們一看情景不對就委婉的拒絕他們說我們已經吃了。但她們硬是不讓我們走,一邊攔著我們一邊有人在盛飯,把飯都放在桌子上了,看來是別無辦法啦!我們吃了飯,留了一會兒,天快黑了我們就回學校去了。一路上我們都在說這些孩子們真的很淳樸很可愛很懂事。真的那個時候真的很感動。我們一家家的走訪瞭解當地村民的生活狀況,醫療水平,孩子們的教育與心理情景。

  我們都是這個世界的一粒微塵,因為愛把我們都綁在一齊構成堅固的磐石;我們都是這個世界的一棵幼苗,因為愛把我們都聚集在一齊構成茁壯的大樹;我們都是這個世界的一朵浪花,因為愛把我們都融合在一齊構成浩瀚的大海。平凡的我們因為有愛,因為有夢,所以我們不平庸!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6

  下午3:30左右我們懷著懷著期待的心情,在隊長的帶領下來到了富洋村的留守兒童家裡。富洋村在仙遊縣的較偏遠山區,海拔400m左右,儘管是剛修好的水泥路,可是卻明顯有山路十八彎的感覺,我們一路像是坐搖籃一樣顛簸過來。

  剛到達第一家是一個小女孩,房子是兩層的土樓家裡傢俱裝置簡陋。可能去得有些突兀,小女孩又很靦腆,所以一直不說話。爸爸媽媽長期不在,家裡只有爺爺奶奶在,爺爺奶奶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在隊長送上了新買來的書包文具盒等文具用品,管院志願小分隊送上了自制的賀卡和手畫的新年祝福圖畫。小女孩始終沒多少話語,也許是長期缺乏與父母親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所以性格有些孤僻,不太喜歡說話。

  很快又來到了第二家,是一戶小男孩家。小男孩與之前的小女孩一樣,性格內向,一直低著頭沉默不說話。在團縣委和我們管院的志願小分隊遞送上書包賀卡時小男孩才露出微笑。

  回到學校,我的腦海裡滿滿的全是那個小女孩的明眸。與之前去東方雙語小學的小朋友相比起來,這裡的留守兒童性格內向而且顯得有些孤僻都不喜歡與別人交流。父母親因為家庭貧困的原因拋下孩子外出打工,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極大的不公平。他們可能會從小缺乏來自父母親的關愛,這對於他們的成長和性格的塑造乃至以後的人生都是有很大的影響。

  管院寒假志願小分隊帶著“獻親情,助春運,美環境,傳文明”的口號和任務一路傳播溫暖與關懷。

  我越來越覺得我們的獻親情社會實踐活動是很有必要,因為在我們實踐收穫的同時也給他人送去溫暖。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7

  七天的光陰轉瞬即逝的,但就是這短短的七天我們得到一生中難於得到的東西團隊的精神、工作的經驗、堅強的意志、真摯的友情——我們沒有虛度這七天,我們一直在用心做事、用心服務,我不無感嘆:原來時間可以這樣度過,生活可以這樣生活。

  生活篇

  三下鄉實踐期間,生活確實比較艱辛和複雜:學校老師領導給我們提供三間很小的房間,我們就這樣三個人,四個人的擠在一個房間睡覺,每天我們從住處走一兩公里的路到學校;洗澡間很破舊,門和窗戶都是壞的,洗澡也需要我們自己燒水,很多同學幾天才洗一次澡;飯菜是學校為我們提供,沒有什麼特別地招待,和學校吃的一樣,但我們也吃得津津有味,而吃完飯也需要我們自己洗碗……

  一個星期的生活就是這樣重複著,帶隊的老師也這樣和我們一起生活著,也不得不感嘆著這生活的艱辛;生活苦是苦了點但很有生活的意義。我們在一起有說有笑,苦中作樂,有一種吃苦的幸福。一起聊天,一起吃飯,一起做家務,一起工作,一起支教,一起調研友誼在無聲無息中培養出來了,我們團隊裡的感情更深固了。

  感動篇

  忘不了我們生活過的艱辛,大家不怕困難,互相幫助,都挺了過來;忘不了從住房到學校的那段曲折的小路,一路上充滿歡笑聲;忘不了生機勃勃的學校,在學校我們感覺到很踏實;忘不了第一堂課給初一1班上體育課,孩子們都露出了天真的笑臉;忘不了我們和高三同學在課堂上交流高考經驗的情景,和學生們上的每一堂課,孩子們都表現的新奇又有活力;忘不了課餘時間和孩子們的玩耍,真的感覺很輕鬆,似乎自己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忘不了我們遇到了挫折,隊長和老師給我們的鼓勵,讓我們的隊伍更團結;忘不了在調研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最終我們還是沒有放棄,把問題都解決了;忘不了那次家訪的經歷,和家長面對面地交流,頗有感觸;忘不了和孩子一起走過的日子,聊天,玩耍,歡笑,擁抱,照相……忘不了在學校的我們,是多麼受孩子們的歡迎,總是被孩子們緊緊地包圍;忘不了給孩子上的最後一節課,孩子們都淚流滿面了,我們眼睛也通紅了,但我們堅信,以後我們一定可以再見面的……忘不了和學生們最後的告別,雖然很匆忙,但大家都很依依不捨,孩子們把我們送到了學校門口很遠的地方……

  感動的點點滴滴,零零碎碎,不經意間,將隨時間風乾,珍藏在記憶深處。

  收穫篇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這次三下鄉的實踐活動不僅讓我們提升了自己的思想,豐富了自己的經驗,還讓我們的心靈收穫滿滿的。

  我們懂得了團結,合作與交流;懂得了要面對困難和如何解決問題;懂得了如何與孩子相處;懂得了生活,可以清談卻不寡味,艱辛卻也愉快。

  我們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和在校老師們的支援;得到了一份純真與快樂;得到了一份珍貴的友誼,一段難忘的回憶……

  這次寒假三下鄉活動真的是一次很難忘的經歷,使我有了一個驗證自我的機會,使我無論在能力上或是在心靈上有了一次大的飛躍,也發現自身存在許多不足,需要以後注意與改善的。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8

  當重新漫步在親切美麗的校園,當曲折的山路、緊張的交流和泉湧般的汗水都變成美好的回憶,當一切歸於平靜,回首向來蕭瑟,我最大的體會是:對於青年大學生來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這是一次“三下鄉”寒假社會實踐,我們的實踐團是一個五位男生兩位女生組成的隊伍。

  8天的時間,剛剛結束大一生活的我們懷著一股熱情,從學校到寧鄉縣,從縣城到鄉村,從政府、企業到農村,帶著一包資料努力去完成“探索新農村農業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構建”的社會調查。在付出了辛勞之後,載著自己的思考、建議和一生難忘的經歷歸來。

  還記得出行前的疑慮和不安,記得面對數十位班車司機攬客時的驚訝與無奈,記得第一天出行隊員迷失時的手足無措,記得尋找旅館時的重重擔憂,記得邁入陌生的縣政府聯絡縣領導時的忐忑……

  我們並不怯懦,但社會這部書我們還需要慢慢來讀懂。對於專業知識和學習能力,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可是當我們懷揣著理性的知識去叩響社會實踐的大門,還是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即便是我們做過準備。

  實踐開始的時候,我們有許多迷茫:“探索新農村農業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構建”,聽起來簡單,實際調研卻該如何下手?區區幾個大一學生,要試圖去解決一個全國存在的大問題,怎樣找到突破口?調查過程中,要與縣政府、鎮政府的官員頻繁接觸,能順利得到想要的支援和幫助嗎?企業本身與我們並無聯絡,走訪他們會不會“吃閉門羹”?

  但是當我們以一個團體真正走到實踐中去,發揮集體的智慧去尋找一個個問題的答案時,我們最後發現,其實每一個問題都有解決辦法:調研主題過於寬泛,我們可以選取寧鄉縣享有稱譽的生豬產業為代表具體分析;對於寧鄉新農村經濟產業鏈的構建,我們只需要從大學生的角度抓住幾個亮點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得到政府的支援,我們需要找準方法、表明我們的目的;與企業交流,可以藉助當地政府的聯絡和團隊的優勢獲取機會;深入村莊走訪,做好充足準備,互相幫助堅持到底也可以完成……

  走過再回想,其實一次三下鄉實踐,考驗的不僅僅是我們的知識和體魄,更重要的,是考驗我們的精神,考驗我們有沒有精打細算的周密,有沒有臨危不懼的冷靜,有沒有堅持到底的決心,有沒有隨機應變的果敢……

  這一段特殊的經歷,給我最深的體會是: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風華正茂的青年,我們最缺乏的,不是理論知識,也不是具體的方法,而是“敢為天下先”的豪情,是不畏困難、挑戰自我的勇氣。大學生要積極走出去,開闊自己的視野,在實踐中完善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加優秀。

  想起我曾一度痴迷金庸的武俠小說,看得多了也發現同樣的道理:那些真正無敵的頂尖大俠,不是那些能夠打敗天下人的高手,而是最終戰勝自己的人。

  一路走過,雖然是“天之驕子”變成了“天之焦子”卻終有收穫。

  真想再回去走一回山路,喝一口山泉……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9

  幾天前我們還在三角村裡舉著我們的旗,陪伴著還沒升起的日頭高唱著我們的歌,現在的我已經安然的坐在家中,腦海中念念不忘的依舊是下鄉的情形。每到早晨就會想到早操,吃飯時就會想起我們的歌,見到小孩就會想起三角小學的孩子們,那裡有我們的牽掛,那裡有我們種種的回憶,這樣刻骨銘心的回憶叫我們如何能夠忘記。

  離開三角小學已經好多天了,腦子裡迴旋的依然是孩子們在一起玩長繩、踢毽子的情景,這邊幾個孩子過來高高興興的問:“老師下節課上什麼啊?是哪位哥哥姐姐給我們講課啊?”那邊又傳來小女孩與小男孩爭吵不休的聲音,以及耳邊不斷傳來的哭泣聲···也許當時這些對於我們來說是無窮盡的煩惱,那時的我們每天想的都是怎麼能讓那些淘氣的孩子在課堂上安分,能夠在課堂上安靜下來以不打擾其他孩子們上課,下課怎麼調節孩子們之間的打鬧···又有誰會知道是他們帶給我們最多的回憶,讓我在煩躁的時候想起他們的時候是笑著的,這個假期很漫長,時而就會翻開手機看看他們的照片,很懷念,真的很懷念他們。記得班會的時候,我們都給孩子們做了寄語,我們與孩子們合唱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很沒出息的第一個哭了,有個小女孩跟我們說:“老師,我不想讓你們走。”我們抱在一起哭,老師捨不得你們,你們在這裡,我們的情就留在了這裡。離開的那一天,我沒有哭,姐姐說那是因為沒有孩子來送你,我笑了,還好他們沒有來,我們不可能永遠留在這裡,既然我們的選擇是離開,就別再有那麼多的負擔吧。不知道這個假期這些孩子們過的怎麼樣,那些淘氣的孩子給我們起過很多外號,現在想起才知道那些難聽的外號我是多麼的想再一次聽他們甜甜的叫起。也許我們不會再去三角小學,我感謝他們帶給我這些甜美,沒有這些美好我想我始終不會明白那是怎樣的情感,怎樣的留戀。

  下鄉的幾天每天的工作都是重複的,半天在校支教,半天到村裡進行調研。調研的工作我是比較薄弱的,怎麼說呢,也算是不太會與村民進行溝通吧。與村民的交流過程中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這其中也有很多好笑的事情發生。一開始我的調研很拘謹,有很多想要從村民那裡得知的資訊不能直接向村民提出來,而我就是那麼直直的給問了出來,整的氣氛蠻尷尬的。村裡家家戶戶都有狗,我們的到來狗狗們貌似都不太歡迎,汪汪地衝我們大叫,而且都是來勢沖沖,全心全意的保衛著家裡的安全。寧哥曾經說過男生是用來幹什麼的,是來為女生保駕護航的,擋車擋狗都是男同胞們的工作。確實男生們任務艱鉅啊,狗狗們個個身體強壯,絲毫沒有退讓,尤其是它們的叫聲著實是讓我們害怕。三角村的村民聽說我們到學校裡給孩子們免費講課,都很友好的接待我們,但是有的村民因為曾經受過騙不太相信我們,我們怎麼向他們表明我們的好意他們也不肯接受,那時的調研確實艱難,即使我們有被村民趕出來,我們也要堅持下去。調研的時候我們最喜歡的是能夠進屋裡與村民聊天,最起碼在屋內很溫暖不用在外面凍著,順便走了很久可以歇歇腳,好事有時候也會成為困擾。就是因為屋裡太溫暖,聊著聊著就容易犯困。記得有一次和聰哥出去調研,被一位叔叔請進屋內聊天,聰哥看我不太會說就幫我與叔叔聊天,坐在暖和和的炕頭上聽著聽著我就睡著了···如果哥不跟我說話估計我還能睡很久。說出來有點不好哈,畢竟偷懶不是什麼好事,嘿嘿,下不為例。

  村子裡的每一個角落我們都走遍了,我們對村子裡的每一處都很瞭解,所以我們對它有很特殊的情感,三角村就像是我們12個人的家,想到它,很親切,很溫暖。與村民接觸多了,有很多的感觸。以前提到農民,就會想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現在的農民不一樣了,並不是家裡只是以種地為生,雖然還是不乏幹農活,但是家裡的勞動力越來越多的去鎮裡工廠打工,農活已經成為生活裡的一小部分,但是村民的那種樸實向上的精神依然存在,值得我們廣大學生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為成為下鄉中的一員感到驕傲,下鄉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感動,感情與感恩,更是自我的一個提高,一個昇華。還有認識了你們,我很幸福。感謝你們,感謝下鄉,感謝民生。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10

  又是驕陽似火的7月,這是我第二次參加三下鄉活動了,然而收穫是不同的,相同的是倍感充實,而這次的三下鄉之旅,讓我真正的從實踐中學習到知識,也把我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今年我參與的隊伍是外語系學生黨員骨幹掛職實踐服務隊,聽從城南街道辦事處的安排,被分配到黃鋪居會掛職。短短的幾天,我瞭解到黃埔居會確確實實是與群眾直接聯絡的機構,看到了居會工作的幹部對待群眾耐心和藹、有禮有心、服務到位的的態度,很多細節讓我感受到了無論作為一名黨員還是幹部,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定義。比如,有一名老人來到居會映情況,梁書記讓老人先坐下,認真地聽老人映情況,然後耐心地同老人講解。這一幕,我沒有看到作為一名書記與群眾的距離感,一切都是那麼的溫馨美好。這幾天梁書記給我們安排的工作主要是一些檔案資料的整理,如整理婦女育齡資訊表和戶口登記本等。在掛職期間,我們還隨黨政辦林書記去看望五保戶、到每家每戶派發宣傳“建設廣東園林城市”信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去看望了一名五保戶老人,他不在家,推開矮小的瓦房的一扇扇破舊的門,房裡漆黑一片,蜘蛛網橫掛著,從林書記那裡瞭解到,這位老人一個月前發生了車禍仍住院中,已經一個月沒有回家了。再看看老人居住的簡陋條件,那一刻,我的心特別的疼。我突然明白,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珍惜,有些我們看不在眼裡的東西,但對於很多人來說卻是寶貝,我們要在學習工作之餘,多助那些需要助的人們。在派發宣傳單的過程中,群眾們對身穿“學生“三下鄉”黃色服裝的隊伍很歡迎也很熱情,比如,有些群眾會主動過來詢問情況,微笑有禮地聽我們講解。

  每個活動都讓我有所感悟,而領導的關愛與指導也讓我們更加有信心。在這幾天,忘不了書記與各位主任的熱情款待,那慈父慈母般的話語。最難忘的是,掛職接近尾聲時,我們學院的領導與城南街道辦的領導和我們學生黨員骨幹掛職實踐服務隊的隊員們一起開的總結會議。會議上,黨工辦林書記的“三個心”及“三個對不對得起”生動講話讓我們很受鼓舞,他還懇切地提醒我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當中不應斤斤計較,而要敢於吃苦不怕吃虧,鼓勵我們用心用實際行動去做好自己的工作。這一段話語,深深的打動了我,感覺眼前開闊,思想又上升了一個高度。這個會議是主要是在於隊員們的收穫總結上,聽著隊友有感而發的言語,看著他們陶醉的神情,還有許多共鳴的感受,積極踴躍的場面十分地打動人心。我們發現,這次三下鄉,我們學會了感恩,我們都十分感激我們的母校給我綿溉的知識,我們感激我們的老師給我們的指導與培養,我們感激我們的領導給我秘愛與機會,我們感激一切。這正是林書記所說的“三個對不對得起”中的對不對得起國家,原來這個定義也體現於此。

  當然,還有我與隊員之間的一些小故事。短短五天,我十分高興又結識了新的隊友,透過溝通交流的橋樑,我貌同感悟到了合作的力量。我是隊伍通訊小組中的一員,在寫通訊稿過程中,我發現自己覺得自己寫得不錯的通訊稿,在另外兩名的通訊員的稽核修改下,總是有著自己發現不了的瑕疵,於是明白了成立通訊小組的意義,因為彼此的合作,我們把通訊稿完成的更加完美,同時在討論定詞用語中,我們也互補中學習了新的知識。此外,我瞭解到宣傳小組的感人事蹟。我們得知宣傳小組的成員在緊迫的時間裡完成了一份效果不錯的“建設廣東省園林城市”的牆報,付出的代價是犧牲自己的午休與晚休時間投入工作之中,並且按時到掛職地點上班,沒有耽誤安排下來的工作。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三下鄉活動在家共同努力下圓滿結束。我帶著一份感動與思考起程,想想我們分別的那一幕,想想我貌同度過的那點點滴滴,想想我們志願者們留下的足跡,想想這些天來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真的為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經驗和收穫,它也是這片天空下不滅的回憶,這將成為我人生的一筆財富,值得我永遠珍藏。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11

  在這個過程中感覺人生又多了一份精彩。人,總是從無知走向成熟,而這個過程則就是透過實踐去完成,在實踐中鍛鍊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而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暑假三下鄉活動是最好的鍛鍊機會。

  在去那裡的道路上,已經可以看到公路兩旁的溪流,還有那些辛勤勞作的農民。到了目的地簡直把氣氛推到最高潮。回想起這兩天的經歷,我的感觸良多。在草尾鎮兩天,首先我們在醫院門口開展我們一系列的活動,量血壓,詢病史,發放藥品,配合醫生的工作以及引導他們,慢慢解釋我盲作的性質及看病的流程,為那裡的老人送去了一份心意並他們住處做了打掃清潔;我們去了草尾鎮中心做了調查和宣傳;嘴裡道不盡的是對他們健康的擔憂,我們無需千言萬語可是毋庸置疑的是我們的真誠,並將真誠融進汗水只需一個眼神,一聲低聲的問候,一次關切的詢問已足夠表達一切。內心的力量

  兩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真的很不想離開草尾鎮,不想離開那裡善良的人們,不想離開那飄著濃濃稻香的淳樸之鄉。來時歸時我沒什麼睡意,可是心情卻不一樣一直望著窗外的風景,想多看一眼這裡的一草一木,想記得這條通往稻田飄香的路。因為這塊土地上人民的樸實無華,所以此處的山水才顯得那麼的清秀和生機勃勃。三個小時的車程很快就結束了,他們痛的信任的眼神,他們善良而熱情的眼眸讓我覺得自己的每一分辛苦都是值得,在這裡的每分每秒我都將銘記於心。

  這次下鄉,我收穫很豐富,最主要是讓我明白兩點:一是團結就是力量,二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並且將理論運用於實踐,以及用患者最能理解的方式陳述。三下鄉兩天一夜的短暫時間裡,我們義診,保護母親河,調研三組相互配合,有機整合,展現一個當代學生的精神面貌。不給群眾添麻煩,要醫學衛生學事業增光彩。

  回家的路上沅江的風景線像一個我曾長住的地方如此深深的觸動我的一呼一吸。這一方土地,這一次活動有的是一股子幹勁,渾身使不完的是青春火辣的勁,就像一輛已引擎的機動車,越幹越帶勁。我頓感很充實,每一次舉手之後是一種輕鬆,這裡的醫療設施不夠健全,文化教育程度也很有限,可是這裡的人心靈很美,彼此很真實,坦誠,是不加修飾的原生態的溝通投足灑下的不是汗水是我們熱情飽滿的青春露珠。痛並快樂著。

  我們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卻被報以生命之恩的感謝,我們能否無愧於心的承載他們的謝意。血吸蟲的問卷調查不僅體現的是未曾離開過的關注的目光,解除他們的困擾。若以後再有這樣的機會,若有一天,我重回此地。再次面對已經助過的這群人,我將用紮實的專業知識混合永不消磨的真誠回饋他們的信任,我靜靜思量,像“一塊錢醫生”看齊,就像餘秋雨曾說:“內心的力量不為任何外力所剝奪,唯一能夠剝奪他的是內心自身的毛病”。今後的我們也必須潔身自好,給世人以平等就醫的權利,從他們身上讓我更相信樸實相信愛,相信黨的光芒正照耀著我銘家的每一片土地。

  有這樣一個經濟落後的地區,醫療救助貧乏,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不及關心自己的健康,更無力承擔鉅額的醫療花費,那我們又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因此社會還需要一個團體,給他們慰藉,讓他們相信就醫看病可以很容易辦到。這個團體默默無聞,悄無聲息得將關愛傳遞、傳承。

  當我們將青春飽滿的熱情融入潛心學習好專業知識,關心民生,醞釀成醇酒,時機才算是熟透。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12

  半月的時間很短,好多的知識還來不及去交流,好多的地方還來不及去接觸,好多的事情還來不及去完成;半月的時間也不短,太多的意外,太多的波折,太多從未想過的經歷,也留下太多的回憶,太多的觸動!

  以下我分幾個方面對支教的相關經歷簡單說說我的瞭解和感受:

  地方環境:

  初來墮卻鄉,對這邊的.第一印象是這邊不適合支教:小鎮樓房四立,人們穿著正常,每日都會有小市,日常用瓶日供應,聽說這邊還有網咖,學校有電腦多媒體,一個小孩還拿著一個步步高點讀機路過。試想我們志願者看到這些後的心情吧。事實是否就像我們看到的這樣呢?雖然內心波瀾洶湧,但我們依舊懷著先了解再定論的心態細察之。果不其然,我們的耐心是對的,透過同貴州本地人及多方交流和實地考察,我們瞭解到這個地方確實並非我們最初看到的那樣,這裡的經濟條件確實不太差,但只是部分人而已,而且是因為這邊是墮卻鄉的鎮上,在墮卻鄉附近還有很多很偏遠的人家,他們的孩子上學要走至少兩三個小時的山路,他們的家裡五六個孩子要養活,還有更多情況,更重要的是這邊的教育也存在除去經濟因素外更多的問題。於是乎,我們決定留下來。而之後從校方資料及同鄉鎮府相關人員一同走中我們瞭解到一個十分重要的資訊,這邊孩子不少小學畢業或沒畢業就出去打工了,原因多數是沒錢或孩子自己不想讀了,還有讀了初中的孩子中讀到初一或讀到初二就輟學的十分之多,輟學率竟達30%~40%,而政府針對此正在開展一項名為“控輟保學”的工作,其目的是勸那些輟學的孩子回校繼續唸完初中,再讀職校,學門技術。給出的福利有初中階段學雜費全免,中午學校免費提供營養午餐,晚餐給出適當餐補。職校階段的情況則是在貴州省內職校學雜費全免,只需自理生活費。而從一些人的口中我瞭解到這邊的人對職校的印象並不好,說是孩子送過去了學不到實質的技術,一些孩子甚至學到一半自行退學了。而且仍存在收費,無法負擔的情況。關於這邊的環境,不得不提到近半年來這邊發生的駭人事件-----丟小孩事件。半年多以來六枝出現了嚴重的丟小孩事件,鬧得最兇的時候連續一段時間每天都有好幾個小孩失蹤,墮卻也是。而一些孩子被挖腎挖眼等後棄屍也隨之而出,這個事件鬧得人心惶惶,很多家長都不讓自己的小孩出門,聽學生講一些小孩就是在街上玩被路過的車直接帶走的,究此現象原因,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邊交通比較閉塞,而且這邊孩子較多。而現在六枝特區各處都設有很多的攝像頭,丟孩子的現象現在好多了,但還時有發生,家長仍都很警惕。基本瞭解致如此。

  教學情況:

  對孩子們學習方面的看法是處在變化中的,最初給他們上課發現他們的基礎真的不是一般的差,就我教的數學課而言,上過的內容出中易難度的題部分學生正確率概在40%~60%少量學生正確率較高,還存在一些學生完全不會。而難度一旦加,正確率立刻降至20%~40%,甚至更多。聽聞他們平時考試成績也相當不理想,一百分經常是二三十、三四十分的樣子。驚訝之餘,我開始思考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局面。而隨著教學的進行,問題不斷,現在的情況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孩子們是急切地渴求知識的,我們要做的是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和知識技能的搬運工,現實是他們的新鮮勁漸漸褪去後開始暴露出很多問題:他們看你老師講得有不有趣決定要不要聽,畢竟他們自己的活動可豐富了,講話,打鬧,扔粉筆條,打瞌睡。他們選擇哪個老師的課想上就來哪個不想上就不來,儘管老師告訴過要點名不到會往家裡打電話。所以有時候我會自賤地覺得我們就像是一群演員,變著法地吸引觀眾的眼球,期待著他們給我媚掌叫好,可如果是這樣,我們這樣做究竟又是為了什麼?難道我們來的目的就只是給他們枯燥的生活帶點可供消遣的娛樂嗎?我希望不是。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我還發現,多數孩子沒有什麼舞蹈基礎,他們告訴我他們基本沒有美術音樂舞蹈等課程。最開始告訴他們要教授舞蹈時,少量孩子表現了異常的熱情,多數孩子露出了庸倦的神色,我發現這裡的孩子很多時候都不太積極主動,比如你問誰自願做什麼,結果通常是鴉雀無聲。但隨著教學的深入,他們漸漸喜歡上上課內容,甚至主動表示想學更多的東西,這點上我很欣慰。而帶著一群小學生玩遊戲時,我也感受到一種簡單純粹的快樂!特色課我教授的是手語,可能是內容比較新吧,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挺高,課堂氛圍挺好。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需要針對孩子們的應和對孩子們的瞭解不斷進行調整。至於我們教學的成效如何,一切自有定論。

  活動開展:

  在這短短的兩週內,細數之下,我們還是開展了一些挺有意義的活動。第一項是創意貼畫展,我們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各種自己能夠找到的材料進行貼畫製作,主題不限,自由發揮。說實話,最開始對低年級的同學期待高過高年級,因為高年級同學平時普遍不太積極。用某位隊友的話講叫“希望在小學”,但當我上初中課前讓家把成品交上來時我深深體會到兩個字的力量“驚喜”。當孩子們把一幅幅用心做的貼畫放在我面前時,我感動什麼東西在我身體裡翻騰湧動,孩子們也被彼此的畫作吸引,教室頓時熱鬧了起來。驚喜之餘,我有些自責,怎麼可以有這樣的思維定式,對孩子不該永遠傳遞正能量的嗎。畫展在熱鬧的氛圍中開展的,有些小紛亂,但無礙孩子們和我們的恢。第二項活動是趣味運動會,過程中各項活動都組織進行得比較有序,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參與了進去,和孩子們一起玩耍,一起比賽,家都玩得很開玩得很歡,活動到了午飯時間,最後只好結束。這又是一筆難忘的記憶!第三項便是文藝匯演了,考慮到天氣因素,我們的匯演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我們的文藝匯演準備時間很倉促,但實際過程我覺得辦得不糙。從節目種類,數目,到節目順序編排,再到匯演現場時間、氛圍的控制都做得很不錯!我覺得我們值得表揚!現場孩子們流露出對我們熱情和不捨也讓我感動,一直以為不刻意去培養個別情感便可以在離開時瀟灑些,才發現,我錯了。

  休息小聚:

  說來我覺得我們墮卻分隊是很瘋狂的一隊,也是很幸運的一隊!我們在出發前一天一同外出遊了美麗的溼地公園,又在臨出發的清早集體踩著朝霞去爬山,登上天波樓,俯瞰整個六盤水,當我學著貴州腔聲喊六盤水,我們來了的時候,我就預感我們的支教一定會相當豐富。而事實應證了我的預感。進行第一週的支教後,由於各種意外事件的不間斷爆發我們已經疲憊不堪了,幸運的是墮卻中學的兩個門衛因為平時和他們處得好,時而請他們和我們一起吃飯,請我們一起上山燒烤,帶上啤酒,他們有車直接帶我們上去。一路風景甚好,加上風吹在臉上清爽的感覺,有點仙仙欲飛!在上山,我們自行拾柴,烤土豆,舉起啤酒,放歌任舞,好不愜意!最後我們登上貴州電視局749高峰,凌絕頂,一覽了眾山小。整個支教的過程因為穿插了很多出遊的插曲而讓人更鬥志盎然。

  家調研:

  家調研的過程可以說是我們支教的一個意外收穫,在這個意外裡我們走著幾個小時的山路,去走居住在真正偏遠地方的人家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很多場面是讓人觸目驚心的。幾個石頭堆成灶臺十幾年,一群孩子堆在破陋狹小的房間裡,房子裡面滿是土豆,一堆破舊不堪的衣服堆放在簡陋的床頭,床上一個髒兮兮的小男孩正熟睡著,有時候真希望這孩子可以永遠保持這種熟睡的狀態,這樣的話,他就不用在醒來後面對有可能一杯子就這樣下去的人生。靠天吃飯的日子讓他們很辛苦,太多的孩子讓他們很辛苦,更重要的是教育的落後讓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改變自己和孩子的命運,更可怕的是好多人完全沒有絲毫改變的意識,他們就這樣耐活著,能活一天是一天。也許他們的孩子,那個我們看到熟睡中的小男孩將來也會就這麼活過他的一生。我開始思考他們的生活要如何才能改變,考政策扶持嗎?那必須要等,這個地方太偏遠,國家太,要顧及的東西太多了,究竟什麼時候改變會降臨到這個地方?我不知道。而且經濟上富裕他們就幸福了嗎,如果他們富裕了,會不會他們打牌的惡習也會變本加厲地放,在如此貧苦的情況下他們尚且不忘此,經濟富裕了會不會聚賭成莊,我不敢斷言。那還能靠什麼?靠教育,百年計,教育為本,要想真正拯救他們,或許只有以教育為出發點,慢慢地滲透才可以。雖然此地地處偏遠,雖然此處教育資源師資力量十分有限,但不是剛在走的時候聽見小學校長介紹路過的一戶今年剛考出去了個學生。那一刻,我感覺好似在黑暗的隧道里走了好久,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感到了一絲能帶給我溫暖的東西。教育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我想路的盡頭有希望在招手,一切似乎有了盼頭。

  總之,支教的過程充滿著各種意想不到的奇遇,也充滿著各種不曾料想的苦悶和快樂,在這不長不短的時間裡,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我們不知道我們到底帶給了孩子們多少東西,但我們知道我們收穫了很多很多,並留下了或許這一輩子都無法忘卻的記憶!希望孩子們都能從我們身上吸收到他們想要的和能對他們有益的東西!願他們每個都能有個最好的未來!

  難忘墮卻,憶戀涼都!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13

  在炎熱的七月,我們學院的三下鄉活動又開始了,在院團、學院老師的指導下,我學院二十三名同學分成兩組,帶著我們火熱的心,打著“愛心服務,促農和諧”和“走進農村,托起留守的太陽”的旗號,7月1415日在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上馬泉社群和周邊社群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張易鎮上馬泉小學校長李學和該村王老師的帶領和助下,我們調查了該社群的留守兒童和農村的現狀,根據該社群的實際情況我們服務小分隊在該社群舉行了一天的黨的政策、法律知識、孝敬父母、關愛留守兒童等方面的宣傳和調查。另外,我們隊員積極當地農民朋友收割小麥、農拉水澆菜。同時,進行了“進村入戶活動問卷調查”(該問卷主要是新農村問卷、留守兒童調查問卷,你對父母知多少問卷調查)。此外,我們尋該社群和聆聽孫子媳婦孝敬百歲老人的感人事蹟,聆聽該山區唯一一個當了50多年的老黨員,談50年來,黨的政策在農村落實和農村的變化。以及怎樣當好一名員。使他們感受到了我們學青年志願者是他們建設新農村今後必不可少的希望,也肯定了我們在其中的重作用。特別是在為他們宣傳孝敬父母,關愛留守兒童和問卷調查期間,在這過程中所經歷的歷歷目目,至今仍像發生在昨天。

  在農民朋友們收割小麥時,看到那一張張土黃色的臉龐,那一雙雙龜裂的佈滿老繭的手時,我才知道,農民的辛苦。當地對農業科技知識的認識還不夠,農業種植結構較單一。我想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是口號,而是勢在必行的事;當看到農村基層建設的艱辛時,我才知道自己能上學的來自不易,我也將更加努力學習,為將來建設西部,讓西部人民擺脫僻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在對當地農民朋友的問卷調查中,發現了當地農民朋友當前以及今後面臨的具體問題:當地農民的土地部分已經退耕還林,他們收人主要來源於林草補貼、自己打工,但農民朋友知識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更沒有什麼專業特長,只能靠自己的體力去幹簡單的粗活。每家農民一年淨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這個數字還是可觀的。可是農民拿著這些錢並不是很開心,接下來錢就要向外支付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給家裡孩子增幾件新衣服,那黑白電視機用了好幾十年了也該換了等方面的一般家用品。剩下的要全部給孩子來年的學費、生活費。要是萬一家裡有個人生病,恐怕不借錢是看不好了。這借來借去,家裡就欠債了,以後的每年得節約,少吃幾頓好飯,少穿幾件新衣服,還了錢,才能鬆口氣。農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維持簡單的生活,萬一找不到工作幹就更沒有辦法,借了錢總得要還,孩子上高中和學讀書開支最厲害,要趕上了某些亂收費的學校,農民更是苦不堪言。要想農民真正的富起來,靠自己的雙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豎家政策的正確領導,國家政策整天在喊減輕人民負擔,減來減去農民還是被壓的喘不過氣。政策關鍵要落實。隨著中國科學技術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現在對我們這些學生就業都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樣農民收人減少而支出不會有多變化,農民負擔將會更重。部分沒有土地的農民就業問題不能處理好,對我國的快速發展也可能是一個較的障礙。由而,這些問題是值得我們當代學生和國家制定政策時需要考慮的

  常言道:鐵不煉不成鋼,玉不琢不成器。尤其多農村青年夫婦一方外出務工或雙雙外出務工,是一些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留守兒童的人數在不斷增加,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一次次打擊。使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尤為凸現。農村的孝敬父母的氛圍並不是很濃,尤其是婆媳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凸現,這是因為代際之間的經歷不同,尤其是思想觀念上的不同。小孩子的感恩意識淡薄。作為當代學生,不去體驗生活,不去了解農村、瞭解社會,不與社會相溶,便不是真正優秀的學生、合格的建設者。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使我認識了農村,認識了社會,同時也認識了自己所處的社會位置,明確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進一步激發了我的學習熱情。我將以新的心態,更加努力的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鍛鍊自己戰勝困難的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後的工作做必要的準備。如果我不參加此次活動,也許,我用一生也無法體會。

  “三下鄉”活動已經結束,兩天的下鄉生活相對於人生而言,也許並不算長,但對我們參加“三下鄉”的全體隊員來說,這緊有的兩天時間卻是學生活中最絢麗、最深刻的一章。它區別於我們任何一次曾經參加過的活動,它不僅鍛鍊了自己還服務了農村。這兩天中,我們來回於學校與鄉鎮之間,頂著烈日,冒著酷暑,克服高溫奔波在鄉村,雖然感覺很辛苦,但是從中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力,得到了讓我一輩子受用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

  本次“三下鄉”尤其隊從小生長在城市裡,對農村的印象也只侷限於電視、報紙上的模糊的概念,對於“真正的農村是什麼樣,現在的農村發展的怎麼樣了”這樣的問題毫無概念。今年這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給了他們一個深入農村、瞭解農村的'平臺,中國有9億農民,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關心農民,貼近農民是當代學生應該具備的意識。

  我相信有一些人和事是一定會被記憶儲存的,比如說那些可愛的留守兒童,比如說這次調研之行,比如說我們這些同甘共苦的隊友們。“三下鄉”讓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歷練,還有彼此之間日漸濃厚的友情。在這次“三下鄉”中我真的收穫了很多,從得到了許多實踐的經驗到意志的磨練,從對“三農”的思到對我們自己課題的探討,從學會了吃苦到與隊友培養的深厚的友誼,從學會了如何製作調查問卷到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在周邊山村無不灑下了我們的辛勤汗水,留下了我們的足跡。

  在鄉下的時候隊員們一群人說笑、打鬧覺得生活很快樂。雖然吃著寡淡無味的飯菜,雖然爬在辦公桌上睡著,雖然總是覺得用洗不慣的的水洗臉,雖然從鎮上去村子裡的山路總是那麼陡峭驚險。可是那種生活多美好啊,十幾個人一起搶飯吃,在山裡面看風景,關心調查留守兒童,問新農村建設,這種實現願望的成就感、滿足感是考試得多少分都感受不到的。

  本次活動可以說,收益頗豐。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對於我們學生自身來說,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真正有效結合。增長了才幹,豐富了人生閱歷,詳細及準確地瞭解了農村的新動態。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對於當地農民和小學生來說,他們也瞭解了許多新鮮的知識。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覺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助村民搶收夏糧、聆聽鄉村兒媳孝敬百歲老人的感人故事、關愛鄉村留守兒童受到了當地村民的一致好評。村民多次稱讚我們給山村農民不僅帶來的是一種務實的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讓村民懂得了關愛留守兒童和孝敬老人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活動結束後,我們收到當地村會寫給我們的感謝信以表謝意。由於這次活動務實而富有意義,在我們離開該村該校時,李校長贈送我院一面錦旗。同時也得到寧夏《現代生活報》和《固原日報》的追蹤報道,贏得了社會上的良好讚譽。

  今年的“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結束了,但是對農村的關注才開始不久。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很慶幸把握和利用了這次“三下鄉”的機會,走進農村、深入村戶、瞭解百姓。

  在物質經濟飛速發展了今天,我們對農村和農民依然有著深厚的感情,而所有這些經歷,必將成為今後努力和奮鬥的不竭動力。我希望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助農民解決問題,我們堅持實事求是、以積極探究的精神開展調研工作,而調研活動又給了我實地瞭解農民生活現狀的機會。我們以青春和激情投身和諧農村建設,實現青春生命價值,我們用行動詮釋自己對農村的關注。

  在這短短兩天中,細細品味每一個細節都讓我難以忘懷。我相信“三下鄉”是我的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課,也是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14

  我們要出發。當第一道曙光劃破漆黑的蒼穹,當第一縷微風喚醒朦朧的睡眼,許多的夢,依然在等待中進行,而腳步,卻早已載著希冀和憧憬,開始新的征程——三下鄉。

  20xx年7月19日,在系部的組織和兩位隊長的帶領下,我們去了隆德縣菜川村,哈學林隊長扶貧的地方。

  本次活動我們主要以普法支農為服務內容,正好發揮我院專業之所長,讓村民瞭解我們,並懂得更多的法律知識。

  路途遙遠,中午我們才到達菜川村,但是我們從來都沒有覺得辛苦,因為我們樂在其中。接待我們的是哈隊長和幾位村領導,這讓我備受感動,也十分感激。我們在農家院裡吃了羊肉臊子面,那種開心的笑容或許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到,是最真誠的,發自內心的笑。伴隨著午後炙熱的陽光,我們去了苜蓿地裡,幫助一位農民伯伯家割苜蓿,大家也是十分勤勞,相互配合,很快就割完了。期間,我跟伯伯家的小妹妹聊天,瞭解了他們家鄉的種植,是那麼的不容易。因為處於山區,有的地裡車進不去,還要轉,非常麻煩。從中我體會了人間風情,懂得了勞動的意義。發現了不足,提高了認識,明確了責認。活動結束了,個人感觸頗深,從中讓我認識到: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必須要有實踐能力,基層需要大學生,大學生也需要到基層中去。基層的鍛鍊,可以不斷地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讓我們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肯定自身的價值,在實踐中認識自身的不足。並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持之以恆,永遠向前。

  這個七月,燦爛的陽光流淌成一條靜默的河,洗滌幾分稚氣,沉澱厚重的執著。這個夏日,熾熱的激情譜寫成一首熱烈的詩。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15

  青春之旅,青春無悔有一種渴望的雙眼,我們曾經面對過;有一種天真的笑臉。記合肥工業學晨光愛心團隊赴丁海小學愛心支教活動學的第一個暑假,沒有……

  裴斯泰洛齊曾說:“實踐和行動是人生的基本任務;學問和知識不過是手段、方法,透過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須具備的知識應該按實踐和行動的需要來決定。”這說明智慧與實踐永遠是分不開的,在實踐中可以檢驗真理,也能培養能力,彌補不足。這次09暑期三下鄉活動使我有了一個驗證自我的機會,使我無論在能力上或是在心靈上有了一次的飛躍,也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

  忘不了那漫山遍野的淮山,忘不了那隨風而動的悠悠清香草;忘不了田間壠上無處不氤氳著的迷人綠意;也忘不了農村留守兒那天真稚氣的笑容,忘不了敬老院裡老人們那刻滿風霜的臉和仁慈愛憐的眼神;更忘不了風雨中我們13個人相互扶持,相互依賴,相視而笑,相擁而泣。而這一切的一切,將被永遠的珍藏在我們的似水年華中…

  驕陽似火的七月,當同學們還沉靜在緊張的期末備考中時,“三下鄉”的鐘聲在我院已經敲響。

  為紮實做好“三下鄉”工作,我們查閱了量資料,準備了多份宣傳材料和調查問卷。出發前,我們明確了“三下鄉”的目的和意義,鼓舞了我們的勇氣,激勵了我們的鬥志,也讓我們對此行的意義和活動方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7月13號,我們6位成員來到了鎮政府門口前,進行食品安全及農機應用基礎宣傳服務。鄉親們說,這次諮詢像是一場及時雨,讓他們長期以來積累的疑問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幾位來自外省的同學對於老人口裡說著的吉安方言理解有困難,但仍然以良好的`耐心和態度與老人們交談著,替他們分憂解難;有的孩子有些怯弱,站在遠處默默地看著,熱心的同學們主動走過去,與他們交談,詢問學習上的困難,為他們分擔學業負擔。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那裡人民的淳樸,厚實,那裡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那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美好。雖然沒有城市的繁華與熱鬧,曹江鎮卻有一番別樣的寧靜,它讓我們思考,讓我們有一片新視野,為我們探尋農村的新發展,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我們服務隊參觀了曹江鎮的淮山種植園。我們隊員瞭解到淮山種植情況和銷售途徑,瞭解到淮山的主要病蟲害。

  建設新農村並不容易。我們不可能在面對某些問題時選擇默默走開的方式,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我們來“三下鄉”不是來旅遊,是要關注社會做關注的,解決群眾所需解決的事,做好我們自己能做好的。

  我們赴高州曹江服務隊為了發揚“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還特意帶了三十多個蘋果看望曹江鎮敬老院的老人們。我們的到來受到了老人們的熱烈鼓掌。在我們即將離去的時候,老人們都表現出依依不捨之情,有的老人還把我們送出敬老院並一直說著:“你們都是好樣的!辛苦你們了!謝謝你們!”簡單的話道出了老人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樸質的話語撩起了我們志願者內心的感動。“社會更多的人應該關心老人們”

  不知不覺華南農業學09年暑期“三下鄉”赴高州曹江服務隊來到曹江服務已經5天了。今天是下鄉隊員與當地政府離別的日子。早上九點,我們與高州曹江鎮政府的領導開了個總結會,會期間,隊員們踴躍發言,給鎮政府提出了一些農村存在的問題,雖然未能立即解決,但是,我們所提出的問題映了我們隊員在此次活動的認真態度,華農與曹江鎮之間搭起的友誼的橋樑將會越來越堅固。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緬懷昔日的形影不離,銘記逝去的恢時光,這個暑假對所有隊員來說都會是意義深刻的。因為參與所以快樂,因為服務所以無悔。

  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到高州根子鎮開展國土資源宣傳活動,在這次活動,看到當地農戶的國土資源意識還是十分強的,我們又開展了文藝演出,由於請不到演員,所以都是隊員們上臺演出。

  經過這次三下鄉活動,我重新認識了農村,重新認識了自己。這次活動也把我從理想社會拉回了現實,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各種不足,包括知識儲備,涉世經驗等等,同時給我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促使我不斷髮展這些方面,以利於我以後走向社會。同時作為一名學本科生,建設新農村的責任不可避免的落在我們當代學生的身上,我們必將身體力行,實現農民朋友們的願景。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16

  去年的三下鄉還在腦海中,今年的三下鄉又來到了!時間飛逝,一年又過去了。今年我院三下鄉的活動主題是:“構建合楷社會、演藝青春”!

  我隊名稱為“台州職業技術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溫嶺市松門鎮構建合楷社會、演藝青春”服務團。簡稱“溫嶺松門服務團”共有學生21名,指導老師2名。時間共8天。

  這次的活動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四中精神為指導,高舉老區奔小康的旗幟,立足我院工科辦學的優勢,圍繞中心,服務局,用知識造福社會,用愛心撒播文明。

  活動內容:農村團幹部計算機技能培訓;禁毒宣傳;開展“青春自護,噪網癮”活動;食品安全衛生宣傳;文明禮儀志願者培訓活動8天的時間說起來是不常,一週多一天,但對我來說是卻是難忘的一週加一天。從出隊到結束的那一刻。我們團隊的活動有條不緊的開展結束,要不是受到的颱風的影響,我想我團隊的效果會更上一層樓。

  他們的一言一行還不斷的在我眼前出現,可能因為我是隊長的原因吧,對什麼事都特別的敏感!一個隊中只有3名二的,2名東校區的,其他的全是一的同學,這個團隊中全部都是青年志願者,部分是文明修身學校的學員。開展活動和其它隊相比的話,我認為是最有楷做力的一組,原因很簡單:家都是同一屆的,沒有什麼學生幹部,有事家一起商量,沒有一個會特別愛出風頭,能力上都是相等的,必需要一起合作才能完成活動。

  能夠在這樣的一支隊中,我感到非常的開心,同時給我也不小的壓力,要是開會時沒人發表意見不就慘了。從活動的總體上來說,我認為是成功的。“成功”:不是說活動開展的怎麼怎麼好,而是每位同學都多少知道了些現在的社會沒有知識、沒有社交主動權,是不能夠適應這個社會的。可能對於一部份同學來說,他們的成功就是三下鄉拿了一本證書,可以加點分數。我認為參加三下鄉為的不是別的,為的就是以後可以更快的適應這個社會,所以我們這個團隊更注重個人能力的提高,在這幾天能學多少就學多少,自己學到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東西,這些證書沒有得到並不代表著自己三下鄉是白去的,只要自己認為在活動中有學到東西就足了,怕的就是什麼都沒有學到,浪費了那麼多的時間啊!!

  我在這次三下鄉中明顯提高了以下幾點:

  一、合理分配

  不論是做什麼工作,總會有要分配的時候。我是隊長,但是合作能力我也與同學們差不多,透過這一次的社會實踐,讓我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在我隊出發前,我們的一些活動材料還沒有全部到位,留了二名同學在學校,團隊的活動日程才得正常開展,要是不分配下去而是全部留下來的話,那我們的團隊活動肯定是不完滿的。

  二、主動提問

  我當學生幹部的日子也不少,就是不好意思主動的去找一個提問,有點害羞。但自己當了這隊長之後,不論什麼事情自己都得出面,他們有問題就問我,有難點就向我提,而我也是學生,也會有問題,在這兒老師不在的時候我就相當於是老了,什麼事都要解決,不會了怎麼辦呢,只有自己去問啊,就這樣,我在同學們問我之前先向老師或者是當地的負責人瞭解過來,這樣一來,活動開展的順利,同學們也就都有了信心。

  三、關心他人

  以前都是有活動了家在,開展結束了就自走自的了,從來沒有說還要在一起那麼多天的,透過這一次,我知道了原來關心他人也是交朋友的一種方式。

  四、不斷的學習新知識

  在現在的社會知識時代,不能夠快速的學習新事物就會落後,這次活動讓我是親歷了一回,沒有新的資訊就不能夠更好的開展活動。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行,這一點是主點,能夠在活動中得出這來,是我最的收穫了!!

  對於我來說,活動是下次的成功的道路,沒有活動就沒有機會,在活動中可以會有許多的機會,而這機會也是自己日後成功道路的石子,最後,我個人提出以下倡議:

  三下鄉為的是更好的讓學生了解當今社會,更好的適應以後的社會,為出社會做了一條道路。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去,才能夠領略到當中的道理,不要為了三下鄉而三下鄉。

  在活動中每一位同學都要注意自身安全,同時也要互助、互愛。在一個合楷的氣氛中開展活動,對人對已都有好處。不論是活動的前後,有一顆善良的心,一個良好的心態,一個開心的心情,對突發的事件能夠保持冷靜,以平常心來對待!

  隊員之間能夠保持良好的聯絡,外出事先報隊長得到批准。每天記日記,記錄好當天的生活點滴,每2~3日進行工作小結。這對自己的以後回憶會是一個很好的見證。同時也是好文章的出處。

  不要為了個人的小目的而浪費了許多學習的時間,現在拿到的獎項在多,但若你什麼社會實踐經驗都沒學到,等出了校門,進入社會,同樣還是會比其他同學慢一拍。

  在總結的最後,我也同樣希望下一次的三下鄉活動能夠更加的豐富多彩,同學們都能夠以一種主人翁的心態加入到活動中去。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17

  有些路,一開始我們都不知道怎樣去走,走著想著也就過來了;有些人,一開始我們都不知道怎樣去認識,陪著伴著也就熟悉了。後來才發現,路上有過的困惑、遲疑、疲倦,無非都是生活逼著我們在成長,讓我們在生活中懂得生活,在成長中理解成長。

  “苦”是所有下鄉實踐活動給人的第一印象。誠然,習慣了城市生活的繁華便捷,習慣了學校園的閒適安逸,而行走在田間地頭,忍受著太陽暴曬造成的那種心理落差確實是一種苦;習慣了隨性生活,習慣了衣來伸手,而如今要接受團隊的利益高於一切的集體化管理造成的那種不適應確實也是一種苦。如果這就是“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所為我們帶來的“苦”的話,在適應這樣的“苦”之後,要讓我為這段經歷作出總結的話,我依然會毫不猶豫地說:“不虛此行”。

  是的,就是不虛此行,因為這段日子裡,成長是真真切切的,我們都見證了彼此從什麼都不懂到後來的得心應手;感動是真真切切的,我們體會了不同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所帶來的快樂到後來的難捨難分;震撼是真真切切的,我們都親眼看見了當生活的不幸加註在一個人身上時他所回擊的那種堅毅與不屈。如果說在這段經歷之前我對於自己的生活還是迷茫不安的話,那麼現在,這些真真切切的感受教會了我,強者為自己,更強的人為別人,只有不斷強,只有不斷成長,才有可能去助別人。存志高遠不止是一種心態,更應該是一種承諾,關於磨合理想與現實的承諾。

  初到xxx,帶著的是對下鄉生活的一腔熱情。第一天上課,學生們沒有想象中的調皮與不配合,他們的禮貌和懂事倒第一次上課的我顯得有些侷促了,那時我意識到了,我們在為他們帶去“外面的世界”的同時,他們也讓我們領略了不一樣的世界。第一次當班主任,班級事情沒有我想象中的複雜繁瑣,學生們都有自己明確的分工。趣味運動會上,一張張稚嫩的面孔上滿是認真;文藝匯演上,即使只是二年級的他們,也嚴肅地對待著自己的節目,感動之餘不禁感概,如果他們能走出山,他們也會和城市裡的孩子們一樣優秀。

  後來的日子,我們都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飯,手裡拿著菜刀手足無措;第一次洗碗,流水線的簡單分工讓我們明白了團隊工作的效率;第一次為集體買菜,精打細算已然成為了每個隊員的習慣;第一次睡桌子拼成的床,一起奮鬥的經歷讓我們更加珍惜彼此……

  下鄉的日子裡,調研也是我們重要的任務之一,一開始看到調研課題時,每個隊友都傻眼了,由於專業知識匱乏的侷限,由於對農業產業化並不瞭解的尷尬現狀,學習成為了我們前期準備的重頭戲。後來,對相關文獻資料的閱讀與學習,對實地考察時的認真瞭解與詢問,對每天所收集的及時整理與意見交換,都是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每天晚上的總結會議上,各組意見交換時,思維與思維之間的碰撞儼然見證了每個人的成長變化。後來的日子裡,不論是吃飯還是休息,總是能在玩笑聲中聽見類似於“深加工”、“掛果”這樣的`專業術語,捧腹笑之際不禁思考,生活是不是又讓我們成長了?

  離開xxx,帶著的是滿滿的不捨。開學時校長那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深刻教誨深深影響了學生們的言行舉止,見面九十度鞠躬和那句“老師好”,讓我們捨不得這一群懂事的學生。習慣了看著每天早晨六點的xxx漸漸醒來;習慣了每天凌晨悄悄對她說聲晚安;習慣了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感悟生活;習慣了和隊友一起並肩作戰克服苦難,讓我們捨不得這一段神奇的日子。

  有些路,可能一輩子就那麼一次。同甘的時光很多,但共苦的日子裡,陪在身邊的人才會顯得更加珍貴。我不會忘記在xxx的日子,不會忘記我們的那一群可愛的學生,不會忘記調研路上我們是怎樣成長的,不會忘記師哥師姐們對我們的照顧助,不會忘記離開的那個晚上,滿天繁星下說著過去說著未來的突擊隊……

  未來還很長,那麼,且行且珍惜。

  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18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有很多豐富的知識值得我去學習體會,而這次的豐富而又有意義的三下鄉之旅,讓我真正的從實踐中學習到知識,也把我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了實踐中。進入到農村,體會到和大城市不一樣的文化,在下鄉的日子裡面,我的收穫不僅僅是調查到的資料,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感悟。

  本次下鄉持續有四天時間,地點選在被譽為商貿大鎮、客家古鎮、文化名鎮的贛州市上猶縣營前鎮,開展的主要活動包括了探訪鄉村、遊覽紅色景點、徒步拉練、送法下鄉、送藝術下鄉、開設見面會等,透過這一個個的活動,讓我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當地的文化,也給予我們機會把我們所學到的知識教給他們。透過走訪鄉村,派發相關資料,我們真正的走進了農村,也瞭解了農村。

  每個活動都讓我有所感悟,其中,感受最深的,莫過於與村官面對面交流了。沒交流前,我很盲目,天真的認為建設新農村就是蓋幾幢樓房;在農忙時,農民只要勤勤懇懇下地收割水稻、小麥就算致富了。經過交流才瞭解,建設新農村就是發展農村經濟,說具體點,就是農村生產力得到發展,農民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完善,農村社會事業得到發展,基層的民主政治要向前推進。剛剛走出校門的我們有著特有的朝氣、熱情和活力,同時還具有一些新鮮的理念,踏實肯幹、熱情公正,有進取心和創新意識,在思維、理解、實踐能力上,都具備一定的優勢。農村的建設需要像我們一樣的青年人,我們的發展也需要到農村去歷練。

  透過這次的交流,我對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有了初步瞭解,對於新農村的建設也有了新的認識,黃書記等領導的一番話也讓我明白了,我們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做為一名大學生的我們還需要重點培養自己哪些方面的素質,具體來說:

  一、準確定位意識

  當前農村最缺乏技術和人才,只有定位準確,不擺大學生的架子,才能發揮自己的專業和文化優勢重點向農民傳授技術,幫助農民致富;宣講政策、法律知識,幫助調解民間糾紛;多做一些進家入戶為村民服務的工作,用自己紮實的作風和能力,力所能及的為村裡辦實事。從大學校園一步踏入環境複雜、矛盾重重的農村,大家心理諮詢上的落差在所難免,俗話說“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選不出時代的偉人”,只有定位準確,才能找到發揮作用、施展才華的平臺。

  二、村情調研意識

  農村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特別是在矛盾比較突出、工作比較複雜的農村,更應該尊重事實。所以大家要少一點“指點江山”,多一點“望、聞、問、切”,堅持多看、多聽、多問、多思、多幹,要深入村組,走進農戶家中,掌握本村支村兩委班子構成、村集體經濟、產業特色、群眾生活等實際情況,做到村情戶情“一口清”,才能有的放矢,因地、因時、因事、因人而異地開展工作,努力把工作做實、做細、做深、做好。

  三、溝通交流意識

  大學生村官在農村開展工作,直接面對的問題很多,要學會說當地的方言,同時一定要主動與人溝通,和村組幹部、能人大戶、地方群眾多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用真情實感,講實情,說真話,學會換位思考,讓他們感知到自己的真心和熱情,善於溝通、入鄉隨俗,懂得農村的“人情世故”,多一點“農民意識”和“草根情結”,學會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語言和方法來解決農村問題。要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帶著對老百姓的感情多登群眾門、多談農家事,人民群眾的事就是我們自己的事,設身處地的為農民著想,只有這樣才能夯實群眾基礎。

  四、目標責任意識

  在農村,農民不管你說的多好,只看你做的多好,出了那些成績,讓他們得到了那些實惠。每一位大學生村官,一定要有責任感,作為理工學子更是要秉承“志存高遠,責任為先”的校訓,把能帶領農民群眾致富作為“村官”工作的第一要務,要有工作目標,找到努力方向。機遇催人奮進、創業正逢其時,要貼船下篙、腳踏實地,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助農民賺。根據任職村的具體情況,針對當前農村的熱點、難點問題尋找創業專案,創新思路,捕捉商機。要不怕失敗,百折不撓,鍥而不捨,把全部的激情和智慧投入到創業富民中去,才能在農村建設中實現人生價值、昇華人生境界。

  透過交流後,我們深知農村的工作是艱苦的,村官的工作更是任重而道遠。在他們的身上肩負的不僅是一種工作的職責,更多的是農民的信任和期待。作為一名大學生,如果有遠離繁華、喧囂的都市,來到寧靜、偏遠的農村的願望,那麼應要有紮根農村,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有熱愛農村,服務農民的深厚感情;要有推動發展,致富百姓的真是能力;要有長期奮鬥,艱苦奮鬥的思想準備。牢記史書記的期望,能背起老百姓的信任,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鍛鍊中成長、在成長中成熟,時刻保持銳意進取的工作態度,在農村這片熱土上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情。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只要你願意去嘗試和經歷,並坦然的去接收過程中的辛酸苦辣和結果的成敗得失,人生就會精彩。三下鄉雖然結束了,但是收穫卻是如此的豐碩,透過這次活動我也更加堅信:意氣風發的我們還需暴風雨的洗禮,象牙塔裡的我們絕對不能“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年輕的我們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我們需要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去書寫一份令自己滿意的青春答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