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2篇)
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2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課後延時服務也在學校有序的開展起來,老師們工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學校的整體要求下,老師們做到學期有計劃,每節課有預先設定好的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教學的思路和方法。
課後延時的這種做法是積極的、向上的。
我以為學校開展延時服務利大於弊,這可以從三方面來講:
首先,延時服務順應時代要求。延長服務的宗旨是透過延長學生的在校時間,讓學生在學校把作業寫完,把不懂的知識點弄會。因為有老師的輔導,省去了學生到家後家長輔導和檢查作業的難度。特別是初中學生家長輔導作業是有難度的,學生在校完成作業要比在家家長的監督完成的要好得多、快得多,這樣可以省下大把時間讓孩子在家裡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其次,學校課後延時培養了孩子的興趣愛好,豐富了校園生活。我們學校除了有課本文化課的輔導外,還開設有跳繩、籃球、音樂、美術等特長課,還有閱讀與寫作、書法、科技、口才等興趣小組活動,這樣多彩的課程,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使校園裡呈現出積極向上、生機勃勃的景象。同時挖掘了孩子們的特長,培養孩子們廣泛的愛好,不僅為升學考試拓寬了一條特長生的捷徑,更為以後幸福人生打下了基礎。
再次,解決了家長無暇照顧孩子的後顧之憂。現在社會無論孩子爸爸還是媽媽都要外出工作,快節奏、長時間的工作強度,讓父母無暇照顧孩子。
課後延時,孩子在校的時間,解決了無人照看孩子,安全沒有保障等問題,解除了家長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安心愉快的工作。
“崇教尚學、立德樹人”是學校一直堅持的校園文化,學校一切教育教學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固然是第一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願景,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十個手指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的道理。
延時服務每天短短的兩小時也許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什麼,但是是我們為人師者對孩子的一顆責任之心,是為家長分憂的理解之情,延時服務延長的是時間,延續的是滿滿的大愛!
總之,課後延時服務,對家長來說雖然多交了一些延時服務費,卻省了一大筆輔導班的費用,大部分家長是支援、贊同的,同時學校和教育部門也是有責任心的,也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希望課後延時服務從政策到落實都越辦越好,延時效果越來越明顯!
在接下來的時間,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本著為孩子們服務的宗旨,讓延時服務更有溫度,盡力發揮自己的餘熱,讓學生和家長受益、社會滿意!
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2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份資訊量巨大的檔案塵埃落地後,激起千層浪花。很明顯,國家這次出了這麼多素質教育政策改革的“組合拳”,絕不僅僅是做減法。
沒有了鋪天蓋地的校內作業,所有學科類的培訓班被關停,意味著孩子們的課後時間變得充裕,然而這突然增加的課餘時間,打亂了家長的計劃,也讓一些家長們犯起了難:難道是讓他們週末他們無聊地躺在床上玩手機、在電腦前玩電子遊戲?減負後,娃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但是仔細研究我們可以看到,除了“減”,在政策中強調還有一項“增”:加強中小學生藝術教育,增加藝術拓展實踐的機會,鼓勵利用課餘時間提升藝術自我修養。事實上,早在雙減政策出臺之前,國家相關部門就曾多次吹響美育的號角,美育相關的教育話題也多次上了熱搜,這些檔案的出臺,意味著以往校園教育中不被重視的美術素質教育學科終於在國家政策層面得到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再一次得到凸顯和強調,孩子們的課後學習方向不言而喻。
蔡元培認為,藝術能使人養成高尚、勇敢與捨己為群的思想,能使人們養成寧靜而強毅的精神。因此藝術素質和藝術思維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未來不可或缺的一項基礎能力和素養。這對於雙減政策背景下的美術教師來說,需要以更加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教學方面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知識技能和人文審美素養。我認為的具體做法可以有:
一、要會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時間,想要在課上留下充足的時間供學生進行創作,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講解時能夠做到語言精煉,教學目標明確。
二、課堂作業要求既要與課堂教學目標保持一致,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情感體驗,可以因材施教分梯度進行作業要求,使他們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學習美術。針對作業的評價,可以根據每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制定作業得分細節,讓學生有抓手,也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以得出努力方向。
三、根據學生的個性,可以設定不同的獎勵機制以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美術教師,要認真學習先進的美術教育理念,結合美術核心素養大方向,讓原本只注重視覺性的美術評價體系得以轉變。要更多的關注學生努力程度、情感表達的獨特性、課堂行為等方面的因素,對學生在美術學習上取得進步和成就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和持續的關注。
我們需要的藝術基礎教育方向不是培養專業藝術家,而是有藝術眼光和藝術思維的綜合人才。朱光潛先生在《談美》的序言中寫道:“悠悠的過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者,全賴思想家和藝術家所散佈的幾點星光。”我想,現代美術教師就是這星光的散佈者。
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3
老師們日復一日的佈置常規學科作業,語文最常用的就是抄寫字詞或者默寫,在雙減政策下顯得格外“耀眼”。這種重複性機械性的作業是否真的有用?值得我們每位語文老師深思。
一、目前小學語文作業佈置現狀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備的科目,如何在作業中體現二者皆備,還是給語文老師帶來了不少困難。若問,工具性人文性在作業中哪一種更難體現、更難設計?就目前個人經驗來看,是工具性作業更難。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在語文工具性這一性質中,機械性作業佔大多數。不得不說的是,在學生心理方面,工具性作業本就不討學生喜歡,無非是機械性的摘抄、默寫、背誦等枯燥無味且無思維價值的任務;可是每一位語文老師心底都會發出無奈地吶喊:這些基礎類作業不重要嗎?是毫無價值嗎?語文需要點點滴滴、紮紮實實積累。
作業沒有趣味性,與生活連結較少。工具性作業之所以不被學生喜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與學生生活毫無關聯,因此學生做起來感到乏味枯燥,毫無意義。即使有趣的作業,也可能因作業規劃的時間沒有控制合理或者自主完成難度較大、沒有設施工具和“腳手架”等因素導致放棄。這就說明,作業的設計缺少整體性和延伸性,將學生限制在狹小的空間中,密不透氣。
二、改進措施
針對現出現的問題,語文必須改革,老師要從觀念上進行轉變。我們學校也進行了多次探討,如何佈置作業,佈置什麼作業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抓閱讀。佈置閱讀存摺,讓每位學生都將閱讀的內容時間等補充上去,每週一次評比,評選班級閱讀之星。繪製閱讀小報,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充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抓基礎。基礎知識是前提,所以平時一定還是會抓學生的基礎,可以採取競賽的方式,看看誰掌握的最牢固。
身為老師,也是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希望能探索出更適合孩子的方法。
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4
“雙減”提的特別響,“雙減”是國策,事關教育,影響著千家萬戶的生活,為了更好的讓“雙減”政策落地生根,我們首先得先弄清楚“雙減”是怎麼回事,“雙減”到底減什麼,這對於一個老師來說,尤其重要。
說實話,到現在我對“雙減”指的是什麼還有些迷迷糊糊,今天想普及一下自己這方面的知識,在百度裡查了查,雙減政策是指“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具體的要求是這樣的:
首先,減壓作業總量和時長的條款中,規定了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同時人性化的要求學校安排課後服務,且結束時間不得早於正常下班時間,方便上班族家長接送。
其次,規範校外培訓行為和亂象的條款中,規定了不得在節假日,週末和暑期給學生進行學科類培訓,對於線上線下的機構稽核,課程時長,費用也都做了嚴格要求。各地則會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具體化規範的細節措施。
“雙減問題”弄清楚了,那麼面對雙減,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的態度呢?
首先,要接受,要慢慢適應。實行雙減之後老師的負擔確實重了很多,有人說“雙減”對老師來說卻是“雙增”,我們都覺得“雙減”之後累了很多,記得“雙減”第一天下班時我累得腿發軟,走路的力氣都沒了,很想把壓力和這種不堪重負的感覺與最親近的人傾訴一番,那天下班時我們在外面碰到,第一句話都是“真累!”可幾天過去之後,明顯感覺適應了很多,抱怨的話也很少再聽到,一切恢復正常,真覺得教師這個群體整體的適應能力與自我調節能力還是極強的,是的,對於自己無法改變的,要接受,要快速適應,讓每一次出現的新狀況、新難題都成為成就自己的契機。
其次,要琢磨教材,琢磨學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前幾天我一個親戚給我發信息讓我給她剛上二年級的女兒推薦一本練習冊,她說現在孩子回來連作業都沒有這可如何得了,我理解她的焦慮,孩子作業極少或沒有作業的時候作為老師和家長其實我們都有一種不太踏實的感覺,孩子們用到作業上的時間大大減少,意味著我們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備教材、備學生,少講,精講,向課堂要效率,“雙減”之下對我們的課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要鍛鍊自己應對複雜事物的能力,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學校的工作千頭萬緒,要學會給這些事物進行分類,錘鍊自己化繁為簡的能力,緊急重要的事情先做,緊急不重要的事情及時做,不太緊急的事情可以慢慢做,不要讓自己陷在各類事務的漩渦裡被動掙扎。
最後,每天要抽時間愛自己。愛自己可以是一次大汗淋漓的健身,可以是晚上回到家之後的一頓美餐、一壺養生茶,也可以是歪到床上隨便翻幾頁自己喜歡的書,或是坐在電腦旁敲幾行從心底流出的文字,甚至只是刷一集當下的熱播劇電視劇,在工作這麼繁忙的時候,身體和心靈,更要每天加倍愛惜、加倍呵護。有了健康的身體、明媚的內心才能在工作中散發出更多的光和熱,才會給更多的孩子帶去福音,一個連自己都不會愛的人很難想象她會愛別人。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用智慧區別兩者的不同。”面對“雙減”,如此態度,甚好。
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5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眾說紜紜。都各持一理。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我仔細讀了幾遍,有以下幾點想法。
雙減的目的一定是好的。國家一定是站在學生身心發展、全民發展、國家發展的高度上制定的政策。目的是讓教育迴歸本真。讓孩子在學校裡,德智體全面發展。宗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不能讓資本操作教育。“雙減”來了,孩子課業壓力小了,小夥伴們不用再比拼誰上的課外班多、課外班有名,孩子們天性得到釋放。這對孩子們身心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
對我們老師來說,站在雙減政策面前,我們的教育使命更艱鉅、更具挑戰性。教師在減作業、減課外輔導班的情況下,那麼我們的課堂40分該怎樣高質量、高效的完成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我們思考的要更多。課堂40分,在雙減面前更加重要和珍貴,教師要挑戰自我、提高自我、充實自我,認真紮實上好每一節課,一點一滴提升、挖掘每位孩子本身應有的潛力,不忘初心,雙減面前,砥礪前行。
作為音樂老師,延時的社團活動,更要珍惜每分每秒,孩子們的藝術綻放,全靠老師和學生的和諧、精準、科學配合。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綻放無限的精彩。
雙減進行時,你我共努力。為祖國的明天加油!
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6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響應國家“雙減政策”的出臺,2021年10月26日隴西國際城小學英語組全體教師進行了有關教研,老師一致認為“雙減”政策應堅持學生為本,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快樂,保障學生休息權利,讓學生的學習迴歸學校,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家長負擔,緩解家長焦慮情緒,回應社會關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是個好政策。
在本次研討中我們探討了“雙減”與英語教育的關係。雙減,英語是重點物件。必須減輕家庭對英語教育的焦慮,必須減少社會培訓中英語教育的比重。這對應高質量、低能耗的英語教育是好事,最佳化作業就是一種選擇。
針對作業我們重點進行了討論。作業應當是學生為達到學習目標而對課堂已學未會內容的深化開展的學習活動,其特徵是透過繼續學習而深化教師講授、學生觀察與體驗中所初步建構的知識、能力、態度。
有質量的作業必須有意義作業。以知識、能力、態度為基礎,強調教學之後的知識記憶和技能鞏固,知識的遷移,思維的啟用(鑰匙),好奇的追問,理解的加深,但都應以價值意義為指向。
有質量的作業應該遵循深化學習的機制我國小學生的英語作業,應該遵循我國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已學未會的訓練的機制,其核心為:鞏固已學,強化實踐,達到能會。
有質量的作業需要有溫度的話語。作業的對話和情感交流,不僅可透過語言,還可透過影象、聲音、動漫,需要設計情景。作業的提示、指導、評語,都應從情感出發。語言,除了準確、鮮明、生動、得體等語言基本規範外,作業語言更多的要詼諧有趣、親切友好,對思維引導、意義追尋的作業,語言表述要有“能引而不發、激勵喚起”等效果。
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7
昨日,受邀在蘇州和安徽的一些老師交流。交流結束,請老師們提問,先後有三位老師提出問題,當時對這三個問題做了回答,今早起來,再把這三個問題想一想,這裡先把其中的一個問題整理成文字。
一位老師問:“教師為什麼會越來越沒有幸福感?教師的幸福到哪裡去了?”
當時我有一個反問:“那你覺得哪一個行業,現在會有很強的幸福感?”記得今年3月在成都和一些中學老師交流,有老師看到PPT出示的標題是“創造教師幸福生活”就對我說:“如果教師的工資都達到公職人員的水平,教師也就幸福了。”聽了他的話,我當時也問了他這樣的問題:“那你是不是覺得公職人員就是最幸福的了?公職人員就沒有不幸福的了?”這樣的回應方式,是我自覺教育變革的關鍵“是從提供思想到促進思想,教師的角色要從思想的提供者到思想的促進者”。我以為,促進思想是促進自我教育,是促進反思、改善自己思考和看待問題的方式,是一種“價值澄清”的方式。我的提問也算自己的觀念實踐,知行要合一。
思考和回答“那你覺得哪一個行業現在會有很強的幸福感”這個問題可能會讓我們悲觀地發現:在當下可能已經很難有哪一個行業能說很幸福的了。為什麼在現代科學高度發達、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人們生活越來越簡便的當下,人的幸福反而成了問題?這是一個大問題,但這很難獲得一個比較完滿的統一答案。很難尋找到滿意答案並不意味著自己不必尋求答案。我找到了這樣一個答案:那就是今天的時代變化太快。因為變得太快,生活的穩定感越來越差,不安全感加劇了;也因為變化太快,社會財富的獲得和變化也越來越多樣,差距越來越大,比較起來,不平衡感也越來越強烈;變化還帶來了社會對各行各業更加精細、完美、多樣的要求,從業者工作的成就感和榮譽感似乎也在下降……
在看到各行各業都可能對自己生活吐槽的同時,我們又會注意到在各行各業有都有曬幸福的個體。比如,在教師隊伍中就能發現很多享受幸福、表達幸福的老師。這讓自己有這樣的認識和結論:在任何時候可能都沒有絕對幸福的行業,只有在這個行業幸福生活的從業者。
觀察幸福的從業者,我以為他們具有這樣一些共同特徵:知道自己是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騖遠,他們不做讓自己感到痛苦的攀比;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不忘工作初心,能夠有所堅守和堅持;知道自己身處何處,想要什麼,知足常樂,悅納自己的工作崗位和環境,不放縱自己的慾望;另外,是透過成長的過程和體驗緩解本領恐慌、生存恐慌和生存壓力,他們能幹成自己想幹的事……
從他們身上獲得一些啟示,做出一些改變,或許可以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自己的幸福。
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8
今天聽了幾位名師教育教學經驗介紹,深深地吸引著我、感動著我,讓我的心潮起潮伏,讓我的心靈震撼。讓我從全新的視覺角度審視“我”、“教師”這個職業,好多以前處於朦朧狀態的問題迎刃而解,眼前豁然開朗。我收穫最大的是體會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豐富自身的底蘊,傾情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積澱方法,摸索經驗,在活動中歷練,才能促成自身的專業成長。要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現,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教師,作為培養人才的人,教學素質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樹立現代教學思想,掌握淵博的知識,具有較強的資訊素質和學習能力。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必須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學工作,必須腳踏實地地學習研究,才能在自己的專業素養上成長起來。
一、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教師是一份平靜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態決定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教師要以良好的心態勇敢地面對挑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主動去做,這樣不但會鍛鍊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機會。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奉獻精神,不去計較個人得失。如果什麼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們,我們就已經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對較弱的地方,只要不斷學習,去吸收時代的、別人的、科學的、優秀的東西。學會學習,就會成功。
二、做個有心人,及時的反思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學行為,從教材解讀與設計、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課堂細節的處理等層面去反思。作為日常的教學,近年來我常常用這樣的幾個問題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這節課,我投入激情了嗎?對教材的解讀,有更恰當的角度嗎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可測嗎?這節課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是什麼?這節課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如果重新來教這節課,哪個地方最值得改進?反思的深度,決定著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活躍在教壇上的大師們,其實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透過一步步的成長,才成為今日的“明星”。
三、要上善於讚賞孩子
讚賞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讚賞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讚賞每一個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讚賞每一個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讓孩子感到學習是自己的一種榮譽。
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9
金秋十月,秋風送爽。在西子湖畔我參加了浙江教育報刊總社主辦的培訓。此次培訓的內容是“高中英語課堂改革與有效教學”。專心聆聽並學習了z老師等專家的生動報告後,感觸頗深,其中z老師提出的“對文字的有效解讀”給我留下較深的印象。
一直以來,英語閱讀教學中語言點處理和文字資訊處理的關係是我的困惑。閱讀課也似乎開始千篇一律地遵循著“讀前‘有趣熱身’”—“讀中‘提問和應答‘”—“讀後’熱烈討論‘”—最後的“語言點講解”這些步驟。教師在教授閱讀文字時總侷限於對課文意思的理解、段落大意的概括、句子機構的分析、詞彙短語的掌握,閱讀課上的訓練活動也往往是圍繞學習語言知識而展開。在這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是為文中的資訊而讀,只是為文中的語言點而讀。而葛炳方老師提出的“對文字的有效解讀”使我豁然開朗。他提出首先要轉變觀念:閱讀課是一種高度綜合、培養思維能力的課型,需要我們認真對待。
首先,要充分解讀教學。材料教材解讀的核心指向是幫助教師做好基於文字解讀的目標定位與教學決策。其中要關注詞彙教學,即把握詞彙數量和詞彙技能的關係;要關注閱讀的深度,如評判性閱讀,把握文字理解與觀點評價之間的關係;在設計讀後活動時,要平衡活動設計中的價值取向,把握注重強化語言運用的活動與基於評價的延伸性活動之間的關係。簡言之,就是要解讀教材的背景、內容、語言等等,如:文字以什麼樣的框架、藉助什麼樣的語言、表達什麼意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要充分關注對教學材料的解讀,要在解構文字的基礎上建構學生的學習。
其次,透過基於教學過程的反思,我們或許能夠細化一些現象背後的成因,使之成為具體的研究問題。例如我們對每一個單元的“主課文”的教學,常常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講內容,第二課時講語言點”,為什麼?透過對閱讀課教學的反思,我們發現,我們應該研究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閱讀課堂教學中“理解”與“語言點”截然分離?再去思考我們課堂上組織閱讀教學的行為,發現也許是因為“理解”沒有基於文字解讀。以此為起點,我們著手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行為、教學效果等進行調控,做行動研究。基於課堂觀察,實實在在地研究‘本土的’學生、教師及其英語教學活動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對語言(詞彙和結構)和資訊(文字的主旨大意和細節)進行(表層的)理解,而且還要幫助學生對文字進行深層次的理解,關注作者觀點、作者情感和態度、寫作意圖,把握文字的脈絡層次和結構特點,瞭解文字中遣詞造句和謀篇佈局等方面的技巧,進而鑑賞語言文化。“鑑賞是讀者和文字之間的對話,是一個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鑑賞以文字為憑據,但又不侷限於文字;它能促使我們聯想和想象,引申和擴充套件課文的主題思想,開發智力,喚起創新意識。”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透過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去理解作者所要傳遞的資訊,藉此學習語言,並透過運用一定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能力,形成評判性思維能力,提高自主閱讀水平的過程。反思自己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我在關注教學材料的選擇與解讀,特別是關注對教學材料的深度解讀方面做得不夠到位。閱讀是非常複雜的解決問題的體驗,這種體驗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得他們能夠利用已有知識和背景知識從文字中建構意義。這次培訓讓我深深記住了z老師的倆句話:
深入淺出——深入即解讀,淺出即教學。
舉一反三——舉一即內容,反三即思維。
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一、透過培訓,提高了我的思想認識
透過這次培訓,我對目前高中物理教育的現狀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我們高中物理教師所提出的新要求。我們要以新的目光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
二、透過培訓,學習到了新的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
透過這次培訓,我瞭解到:高中物理課程改革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透過對物理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知識的學習,最佳化教師的學科知識結構,促進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更新和拓展;透過對高中物理教學案例的觀摩和研討,提升教師對物理課程的理解水平以及實施能力。
三、透過培訓,促使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水平。
古人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想這也是學生學習物理這門課程的唯一準則,特別是剛接觸物理的高一新生。
物理學科,說白一點可以解釋為“萬物之理”,但是這些事物的道理是要求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去認識和理解,而不是老師以解說員的身份把一條一條的理論敘述給學生聽,那樣學生完全是在知道理論而不是在理解接受理論。現在的學生在舊的教學方法的學習過程中無形的被舊的學習理念所誤導,認為老師在上面講是天經地義的,我們作為學生的任務就是在下面專心的聽,這樣就可以進行一堂成功的課。
在這種學習心理的影響下,一些學生逐漸的覺得我在課堂上要是有自己的意見就是搗亂,就是影響課堂秩序,有自己的觀點也不敢發表,有不同於書本上的理解也不敢隨便的說出,老師說的話和書本上寫的,不管自己理不理解,也不管他為什麼,一定是對的,長此以往有相當的學生就在學習物理這門課程上迷失了方向,覺得學物理就是解題,會做題目會背理論公式就可以了,而忽視了學習物理過程中的探究與動手能力的培養。
因此漸漸的對物理的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到後來越學越煩。做為本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悲哀,因此針對新教材,我們的物理教學工作者更應當把扼殺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思維的方法給徹底的拋棄。
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一、確定聽課、評課物件
一般來說,每次聽課都有一定的目的,任務,為完成一定任務而確定聽課物件。聽課是為了瞭解教師的教學情況,例如教學水平、教學能力、駕馭課堂的實際能力等,根據課題研究的實際情況,選取聽課物件,總之每一次聽課,都力圖達到一定的目的。
二、怎樣去聽課
(1)課前要有一定準備,準備包括理論的儲備、資訊的收集。理論的儲備靠平時,資訊的收集需要教師在聽課前對聽課學校、教師、學生等情況儘可能透過各種方式進行了解,另外對教材特別是新教材的相關內容在聽課前突擊閱讀,要掌握課程標準和課程實施的新要求,否則你就不知道教師的觀念是否有改變,就不一定能聽出教師是否進步了,教師是否抓住了重、難點等,聽課也就缺乏針對性,評價也難保證客觀性和公正性。
(2)聽課中要認真觀察和記錄
聽課,聽什麼,記什麼,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在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理念下,我覺得首先要確立一個指導思想,然後依據這個指導思想再去聽課或評課就不會偏離方向。這個指導思想體現在三方面,一是促進學生的發展。二是促進教師成長。三是“以學論教”,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強調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呈現的情緒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目標達成狀態為參考,來聽或是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聽課既要看教師的教,又要看學生的學,同時要進行適當的筆錄。
二看學生的學。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透過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情感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體現學生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和人格,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和探索,主動發現與創新。我們在評課中,主要評價學生學習中的四種狀態:
參與狀態,看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是否全員參與、參與的面有多大;
交往狀態,看課堂上是否有多向資訊聯絡與反饋、學生的活動時間是否充足、人際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圍、交往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技能(合作的方式,合作的態度,合作的成果)怎樣;
認知狀態,看學生是否具有問題意識,敢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看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探究問題是否積極主動,是否具有獨創性;
情緒狀態,看學生是否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能否自我控調學習情緒。有時課堂會突然爆出笑聲戛然而止,有時會從激烈的討論轉入冷靜專注的聆聽,這就是一種良好的情緒狀態。
三是要適時地進行教學記錄和教學評點。
聽課記錄:我們一般把“課堂教學案例記錄本”分為三大部分:一是教學步驟(教學流程),二是板書設計,三是總評(又分特色評述和改進建議兩部分)。根據上課實況著重做好記錄,同時還要記錄學生的發言人次,佔全體學生的百分之幾,從而得知學生的參與率。
聽課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活動觀察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養成,教師平時的訓練是否有效,學生的接受程度的高低,是啟而不發,或啟而難發,還是一啟而憤發。
(3)聽課後要思考和整理。
課後要對記錄進行整理,要思考:教師為什麼要這樣處理教材,換個角度行不行;如果是自己來上這節課,應該怎樣上,進行換位思考;新課程的理念、方法、要求到底如何體現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並內化為教師自覺的教學行為等。如果我是學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學內容。
三、怎樣評課
(一)評課應遵循的基本理念
有利於改進課堂教學,有利於教師的不斷反思,有利於促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有利於校本教研的發展。總之有利於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評課應圍繞以下內容
(1)評教學思想。即從教學思想這一角度出發,依據課堂教學活動的例項,評議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包括:教師面向全體的思想,培養學生能力和發展學生整體素質的思想,運用現代教育觀樹立學生主體地位的思想等。
(2)評教材處理。即從教學內容處理角度,評誶教材體系及知識體系是否把握得準確、教學重點是否突出、教學難點是否突破、內容定量是否妥當等。
(3)評教法運用。即從教師對教學方法處理的角度,評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學生心理特點、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
(4)評學法指導。即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法指導的情況進行評議。
(5)評教學過程。即從教學結構這一環節出發,評議教師在教學組織活動中,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否科學、教學的整體結構是否嚴謹、教學節奏是否得當等。
(6)評教學效果。即教學內容的完成程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學生思維的發展程度等。
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一、首先要調整好心態,塑造陽光心態。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會遇到各種麻煩和困擾,如工作環境不稱心,事情處理不公平,經濟條件不寬裕,長期辛苦工作健康欠佳,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好心未得好報,先進評比沒有份,覺得自己工作最辛苦卻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受冤枉挨批評等等。對待同樣的麻煩和困擾,人們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心態的不懂導致人生的不同,塑造陽光心態,才能把幸福把握在手中。我們要懂得放下、懂得進退、懂得分享、懂得寬容、學會感恩,用陽光的心態影響自己身邊的同事、孩子們,也是教育事業前進的一種支援。
二、改變班級管理方法,提升教育理念。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班集體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班級制度來管理,就不可能有強大的凝聚力。為此,我們要與學生共同討論班級建設計劃,發揚民主精神,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讓大家一起參與到班級的建設之中。使班級成員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人人有發展。要積極與家長溝通,可以採用電訪、寫紙條、面談等多種方式,及時彙報學生在校進步和退步的情況,讓家長產生自豪感和責任感,打破學生認為“找家長就是犯錯誤”的思維定勢。
同時我還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子女的方法,強調對待孩子要“嚴格”而不是“兇狠”,因為在“兇狠”的管制下只會使孩子暫時地被動服從,而不是長久地主動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