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社會實踐與心得體會

思想品德社會實踐與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思想品德社會實踐與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思想品德社會實踐與心得體會1

  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發展和交通狀況的日益改善,務工人員的流動也日益頻繁。由於在城市能夠找到報酬相對較高的工作,許多原本生活在農村的人來到城市尋找工作以改善自己的生活。這些外出的農民工得生活狀況和工作環境究竟如何?為了切實的瞭解外出農民工的工作環境,特此展開此次調查。此次調查以杭州郊區小型工廠和個體戶為主體,深入走進農民工的生活,以尋求相關資訊。

  一、概述

  根據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節實施細則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外社會實踐將於今年暑期展開。為了完成我校這一暑期實踐教學環節的任務,特此展開了此次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採取實地參觀、實習和訪談的形式,以在杭州郊區小型工廠和個體戶中從事工作的外來農民工為調查主體,以切實瞭解這些農民工的工作環境而開展的。透過實地的參觀和訪談,基本掌握了這一地區所調查的範圍內農民工的工作環境現狀,和一些突出問題,並提出相對的改善意見。經過這次調查我自身也有很多收穫。

  二、活動的展開

  工作環境不僅包括工人工作所在地的生態環境,還包括工作中的人際關係,住宿和飲食的環境,工作之餘的生活狀況(精神文明生活)等等許多與工人工作息息相關的各類各式各樣的周邊環境的總和。

  一個好的生活環境能夠讓人工作愉悅,身心健康,十分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豐富精神生活,可以說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往往能夠事半功倍。由此可見,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是極其重要的。

  為了能夠更好的瞭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的工作環境究竟如何,以便更好的改善農民工的工作環境,特以此次暑期實踐調查為契機,開展了對杭州城東農民工的工作環境的調查。

  杭州城東郊區地形複雜,街道縱橫,工廠種類和數量眾多,情況十分不利於個人開展逐一的參觀和調查。所以我對工廠進行了分類,主要對從事輕工業加工和物流運輸的工廠和工人進行參觀和訪談。對於工廠數量多這一點,我採取了隨機抽取的辦法,對於同一地點的同一型別工廠,只隨機挑取期中的少數幾個進行參觀和調查。出於此次實踐的人數要求(人數不得多於兩人)和經費上的限制,本次社會實踐無法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展開。

  確定了調查的地點和調查方法,接下來的就是實地的考察。

  我首先來到杭州五堡的一些小型服裝加工廠、物流公司和一些輔料加工廠。在說明來意後,大部分的工廠管理人員同意了我對其公司的工人的訪談。隨後我來到七堡和九堡的物流公司,布料、羅口加工廠和當地的一些外來人員開的小商店和早點鋪進行參觀和考察。

  為了便於統計,在訪談中我提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有以下問題: 1 您對您的工作環境是否滿意? 2 哪些地方不滿意? 3 您希望您的工作環境在哪些方面能夠改進? 4 如何改進?

  大部分工人對我提出的問題做出了詳細的回答,透過與他們的交談,我也具體瞭解了這些工人的工作環境現狀。

  另外,我也在這些考察地點的周邊進行了觀察。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娛樂設施進行了考察。不同的地點周邊的生態有著比較大的差異,娛樂設施和娛樂生活也有一些不同。這也在訪談中影響了農民工對我提出的問題所做出的回答。

  透過此次調查,我共走訪了杭州城東二十餘家各類的工廠和公司,與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農民工進行了對話,並記錄了部分訪談的結果。在現有的時間、精力和經費的前提下,我走訪參觀了最大範圍、儘可能多的各類工廠和個體戶。所以,調查所得出的結果也是當前條件限制下最為準確的。

  三、結果統計與分析

  透過實地調查參觀和訪談所得出的結果比較分散,我對這些結果進行了統計和分析。主要將訪談的人群在年齡上進行了分類,再在不同的年齡段的人所得到的反應進行歸納和統計。

  透過調查發現,大部分的農民工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很長,基本沒有節假日,所以工人的工後生活是極其匱乏的。實地參觀發現,農民工的工作所在地生態環境也不是很好,天然的河流都有嚴重的汙染,這主要是工廠的汙水和生活汙水排放所導致的。

  對於訪談所的出的結果分析後得出:只有30%左右的人對自己的工作環境感到滿意。 年齡在20~30歲的工人有70%左右覺得工作時間過長,年齡在40~50的工人有40%左右的人覺得工作時間過長,而30~40歲的工人則只有20%左右覺得工作時間過長。

  在精神生活方面,20~30歲的工人有70%左右的工人覺得精神生活匱乏,30~40歲的工人有14%左右覺得精神生活匱乏,40~50歲的工人有15%左右覺得精神生活匱乏。

  在衛生環境方面,兩成左右的農民工覺得自己所處的工作地點環境差,七成左右的農民工覺得工作地的衛生環境與自己的農村老家差不多,只有不到一成的農民工覺得工作地的環境要好於自己的農村老家。

  在食宿方面,30%左右的人覺得需要改善伙食條件。40%左右的人覺得需要改善住宿條件。

  在娛樂設施方面,大部分人表示不關注。

  在對工作環境的改進方面,覺得要縮短工作時間、制定規定休息日的人最多,其次是改善食宿條件。對於精神生活和衛生條件,覺得需要改進的人較少,大家都表示能夠忍受。

  對於如何改進,大家都沒有給出明確的方案。大家表示,如果追求高福利,很難找到待遇高的工作,而縮短工作時間必然會降低自己的工作報酬。對於降低報酬換來好的工作環境,大家都表示寧願工作環境壞點也會尋找報酬相對較高的工作,因為自己出來城市尋找工作的初衷就是找個工資高的工作以補貼家庭開支。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也發現,我看到的農民工們都比較忙,大多都是在邊工作的時候和我進行的交談,為了生活他們都在努力工作。

  透過統計的結果和參觀不難發現,來杭務工的農民工所處的環境都不是很好,大多數務工人員並不是很在乎自己的工作環境,相對於良好的工作環境,較高的報酬會更吸引農民工。調查還發現,大型工廠的工作環境普遍要好於小型工廠,但是小型工廠的工人拿到的工資會更高,工資的變動幅度也更大。

  四、活動的意義與總結

  透過此次暑期時間調查活動,我收穫頗豐。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實踐調查的活動。實踐是一件很具意義的事情,在實踐中能夠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增加社會實踐能力,我們必須在實踐中來檢驗自己所學的知識,儘管有時候會認為,書本上的知識根本用不上,但是,具備了知識也就等於具備了學習的能力,所以,我想實踐的目的不在於透過考試,而是為了獲取知識,換句話說,在學校學習是為了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透過學習保證能夠完成將來的工作,為社會作出貢獻。

  在這次實踐中,我不僅在實地參觀中學習到了一些工廠的管理模式,而且在與工人的交流中鍛鍊瞭如何與不同的人進行交流。與人交流是一種重要的技能,無論是在學校還是以後的工作中,能夠更好的與人交流是成功的一大關鍵。這次實踐中,我還鍛鍊了自己的意志和勇氣,讓我有了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決心。總之,在這次的實踐中我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這些東西無論是對我以後的學習、生活還是工作,我相信都是很有幫助的。

  這次實踐最總要的就是讓我知道了當前農民工的基本的工作環境現狀,這也是本次實踐的目的所在。看到農民工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努力的工作,我沒有理由讓自己懈怠,我們現在又這樣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是不是更應該努力的學習呢?

  當然,此次實踐活動還是存在缺陷的。由於條件限制,我無法擴大自己的調查範圍,不能去更多的地區,更多的企業,調查更多的農民工。由於調查的範圍偏小,訪談的人數不多,由調查得出的資料和由此分析出的結果,不能精確的表現當前的問題,也不能代表當前杭城所有的農民工工作環境現狀,但是,這些得出的結論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反映我所調查地區的農民工工作環境的基本情況和他們對自己工作環境的感受的,因此,調查結果也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對於此次實踐調查,我覺得可以有一些改進。可以將小組的人數限制擴大,給每個小組固定的題目和經費,並派指導老師協助指導。多一點的小組人數能夠讓我們的調查範圍擴大,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能更直觀的得出結論,也更便於分析。這對於提高實踐調查的準確性有很大的幫助。指導老師能夠在細節方面給我們這些第一次做這樣的實踐調查的同學很大的幫助。

  無論如何,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還是讓我有很大的收穫,也讓我知道了很多自身的不足,給了我自我提高的目標。

  思想品德社會實踐與心得體會2

  今年暑假,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要求我跟著我院金東區社會實踐隊來到澧浦鎮進行了為期10天的實地普法平安宣傳。這次充實而又難忘的社會實踐經歷給我帶來了特別深刻的影響。

  一、實踐目的

  實踐讓我走向科技應用,走出課堂。當前,我們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識,而是缺少將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與在實際當中遇到的是不盡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具有明顯的特徵,這需要我們進行抽象概括才能解決各種問題。所以在大學期間我覺得多與社會接觸,多瞭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多瞭解你將會面對的種種問題,對以後的發展和繼續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處的。

  二、實踐方式

  採用“小分隊式”社會實踐,組員有15人

  三、實踐內容

  (一)採取了以黑板報、廣播、簡訊、網路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法制宣傳、平安宣傳

  我們在洪村和鎖園利用黑板報的形式向當地村民介紹有關婚姻法、財產繼承等和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法律知識以及有關平安的詩歌。同時我們總結了宣傳標語:平安在心,普法在行。另外我們利用網上的村民信箱給澧浦鎮村民寫了一封普法平安宣傳的信,取得了良好的效應。也在廣播上進行法律知識三字經的宣傳,受到當地村民的好評。

  (二)我們來到幼兒園給小朋友們進行平安知識的宣講

  在實踐期間,我們也注意到兒童這一相對弱勢的群體,認為很有必要對其進行平安知識的教育。於是我們聯絡了一家當地的幼兒園,給小朋友們上課。我們教他們學認交通標識、知識問答,還進行了簡單的兒歌朗誦比賽。不僅他們學到了知識,我們也體會到了當老師的感覺,專業理論知識更好的結合了實際,這也是不可多得的經歷。

  (三)配合區政法委等部門進行問卷調查

  因為今年我們浙江省正在進行“平安浙江”建立活動,金東區也進行了具體的實施。現在活動開展差不多了,要進行群眾滿意度調查以發現還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更好的改善。正好這和我們實踐隊平安宣傳相一致,加上我們大學生也有這樣的經驗,於是我們利用一天的時間在澧浦鎮上進行了問卷調查。

  (四)舉行法律知識燈謎活動

  法律條例是枯燥而乏味的,為了增加村民們的興趣使他們主動且更好的瞭解法律知識,我們特地準備了法律知識燈謎活動。我們從專業書上找了一些題目,寫在卡紙上,綁上漂亮的絲帶,系在紅繩子上,非常的漂亮。當天村民們也非常的熱情,競相回答問題,也得到了一份小禮物。一位老爺爺說這種活動應該經常舉行,形式很好,這給了我們莫大的鼓勵。

  (五)進行流動模擬法庭的表演

  我們給政府工作人員、村官們以及村民代表進行了一場模擬法庭的表演。我們精心準備了一場民庭和一場刑庭,都是生活中經常存在的案例。之後鎮長說我們這樣的表演很有實際意義,現在是法制社會,村民們更應該知道要透過法律的途徑來解決問題。

  (六)進行宣傳模式的調研

  因為前幾天我們進行了群眾滿意度的調查,發現這的群眾普遍反映宣傳不夠到位。於是我們覺得很有必要進行新農村宣傳模式的調查,以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出謀劃策以找到可行的科學的宣傳模式。

  四、實踐體會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10天短暫而又充實的實踐,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

  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這一段時間所學到的經驗和知識大多來自學長和領導的教導,這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這次實踐也讓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和道理。

  大學是一個教育我、培養我、磨練我的聖地,我以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榮幸。而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經歷實踐後,我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還很匱乏,綜合能力還有待提升。交際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的培養非常的重要。同時還需在以後的學習中用知識武裝自己,用書本充實自己,為以後服務社會打下更堅固的基礎!

  10天的實踐,我感覺自己長大不少,終於認識到校園其實還是很小的,雖然它佔地千餘畝,但它僅僅是社會的一小部分,僅僅是一個引導人的機構。在學校,我們學的是理論,講的.是道德文化,而走出校門,步入社會,我們學的便是素質與能力,講的便是氣質與內涵,但兩者還是相通的,為的都是順利進入激烈的社會競爭,求的都是出類拔萃。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就應該不斷充實自己的思想文化,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更應該不斷增強各方面的實踐能力,以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

  關於農村“留守老人”問題的探析

  隨著改革開放和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農村出現了許多“留守老人”。他們承擔著繁重的體力勞動、擔負著撫養教育孫輩的重任、身體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安全隱患時有發生、情感生活缺失,這都是新農村建設中非常重要的問題。透過對本次暑期的調查研究,我們可以透過不斷鼓勵老人調節好心態並積極參與社會;強化尊老、愛老、養老、敬老的宣傳教育,建立農村老年人志願者服務;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建立農村養老制度,興辦養老福利事業,引導老年人樹立現代生活理念,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夠安享晚年,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 “留守老人”的概念和現狀

  (一) “留守老人”的概念

  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由於農村人均可耕地面積的減少,農民從自己原有土地上獲得的收入趕不上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多的農民湧入城市打工。大量的農民進城務工增加了家庭經濟收入,也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為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大量農村青年進城打工,將孩子、老人留在家裡,即所謂的“留守人員”,留守人員中的老人就稱為留守老人。這對留守人員在物質生活上和感情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二) “留守老人”的現狀

  “留守老人”,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沉重話題,是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難點。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因此,我們要努力使“留守老人”能夠安享晚年,這既是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的具體要求,又是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

  我國農村長期以來一直普遍實行以家庭為主的養老方式,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唯一保障。但是,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到外地務工,長期兩地分離,使得承擔主要贍養義務的子女無法為留守的父母提供必要的照料和關懷,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留守老人的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健康保證和精神慰藉。同時,農業生產、人情往來和培養教育孫輩等負擔都落到了留守老人身上。據聯合國人口基金組織公佈的《2014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我國目前每年大約有1800萬來自農村地區的人口進入城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城市打拼,子女不在身邊的留守老人正在成為日益龐大的一個特殊群體。

  現如今,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步伐逐年加快,雲南省部分農村留在家中獨居的老人不斷增多,根據雲南省祿豐縣14個鄉鎮對農村“留守老人”的調查統計。祿豐縣現有“留守老人”存在一系列問題,生活狀況令人堪憂。

  二、 農村“留守老人”存在的幾大問題

  (一) 生活艱苦,居住環境差

  在調查訪問中發現,大多數農村老人飲食都非常簡單,尤其是留守老人。稀飯,饅頭,鹹菜,就只求個飽,在農忙季節飽一餐餓一頓是經常的事,而在住宿方面,他們因年紀大無法對房屋進行修繕,房前屋後雜草叢生、屋頂瓦片大洞小洞,雨天時室外下大雨,室內下小雨,屋內到處是大大小小接水的盆和桶。家裡也沒什麼像樣的傢俱,甚至連照明的燈都昏昏暗暗。

  (二) 承擔著繁重的體力勞動

  留守老人不得不承擔著繁重的體力勞動。除少數年齡特別大,行動不便的留守老人外,老人普遍參與農業生產勞動,甚至有70歲以上的仍然從事體力勞動。與其他老年人相比,勞動強度更大。如金山鎮小巖子村的李春富,男,78歲,老伴76歲,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都外出打工,小孫子7歲在家須照顧,還種有三畝多的地,每個星期縣城趕集時還要背上自家做的鹹菜去賣,以此增加一些收入來維持生活。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三) 擔負起撫養教育孫輩的重任

  從調查來看,小巖子村因人數不多,所以沒有小學可供孩子就讀,要上小學必須去到離該村四公里外的大窪村委會,而常年在外並能攜帶子女進行隨身教育的打工者為數不多,外出務工造成許多農村孩子短期或長期沒有直接監護人在身邊,形成了“留守老人”教育第三代的“隔代教育”現象。老人們不得不重新當起了“父母”。但是農村“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相對不高,又不懂得科學的教育方法,大多數老人只管孩子的吃和穿,至於學習、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聽之任之了,再加上祖孫之間的代溝,使得許多孩子因感情缺失或多或少地出現自卑、自閉、冷漠等心理現象,學習成績受到影響,有的甚至好吃懶做、棄學厭學。老人自己也力不從心,有的連自己照顧自己也成了問題,大大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負擔和精神負擔。

  (四) 身體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身體的各項機能逐漸下降,容易引發多種疾病,再加上農村醫療機構不健全,醫務人員少,兒女常年在外務工,對“留守老人”疏於照顧,無法盡到贍養職責,所以老人頭痛發熱就常常缺醫少藥,無人照料,加上家務勞累、孫輩操心,往往小病拖成了大病。有的老人病了,連飯都做不了。想哭旁邊連一個聽的人也沒有,心裡頓時覺得無助,孤單。此外,老年人發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無人或搶救不及時,可能會錯過治療時機,導致嚴重後果。而子女也只有在老人病重時才能給予一定的照顧,但恐怕那時為時已晚。

  (五) 安全隱患時有發生

  隨著農村“留守老人”的增多,我們社會面臨的不僅是這些老人的贍養和照料問題,還有便是一些不法分子起歪腦筋專騙留守老人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儘管這些騙子的詐騙手段並不高明,卻能屢屢得逞。隨著年事漸高,一些農村老人記憶力下降,有的行動不便或身有殘疾,一些日常行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隱患,面對一些隱患時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除此之外,還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使得我們對老人的生活更加擔憂。

  三、 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問題的建議

  要真正解決留守老人存在的問題,短時間內很難一步到位,因此我們只能做好規劃,循序漸進。

  (一) 老人要調整哈心態,做積極參與社會的主人。

  充分發揮農村“留守老人”自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文化活動。鼓勵老人保持好的心態,鍛鍊身體,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學習新鮮事物,積極尋找精神寄託,充實自己的生活。

  (二) 強化尊老、愛老、養老、敬老的宣傳教育,建立農村老年人志願者服務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加強農村年輕人的孝道教育,要弘揚表彰那些在敬老愛老等方面做得較好的年輕人,並曝光、鞭撻那些歧視、排斥老人的行為。架起親情時時溝通的橋樑,在外子女要經常給自己的父母打電話關心生活情況,給老人寄一些生活費用,天寒時寄一些棉衣棉褲。過年時儘量能夠回家陪陪父母。

  (三) 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

  要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強化農村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首先要不斷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財政補助水平,對老年人治病產生的門診費、醫藥費、住院費按一定比例進行報銷。其次,政府做好調控工作,把城市富餘、閒置的醫療資源轉移到農村,同時改革鄉鎮衛生院執行機制,向老年人提供安全廉價的醫療服務;三是要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定向培養農村衛生人才,提高鄉村醫生待遇福利,為農村留住醫療衛生人才。

  (四) 建立農村養老制度,興辦養老福利事業

  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還不健全,城鎮和農村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因此必須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把符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同時,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農村老齡事業的發展,讓“留守老人”老有所養。

  只要我們認識到農村“留守老人”這個問題並積極採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農村的“留守老人”將不再留守,而變成幸福老人。

  思想品德社會實踐與心得體會3

  當今社會,經濟在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源源不絕的各種垃圾。此時,環境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居民自主的環保行為。 本次調查從安陽山村的居民入手,調查不同的學歷、不同工作、不同年齡的環保意識情況。立足於居民環保意識,來審視當下的環保狀況。在這次調查中我們採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現今面臨的環境問題加以瞭解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使更多人參與到環保建設的隊伍中來。

  我所居住的地方——陽山鎮,是一座歷史較為悠久的村鎮,其名字是鎮上的一座死火山——陽山而得名的。陽山鎮憑藉著自身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有中國水蜜桃之鄉之稱,它地處江南水鄉,南臨美麗的太湖,北靠京杭大運河,全鎮總面積36平方公里,下轄16個行政村、2個社群居委。 境內景色秀麗,有獅子山、長腰山、大陽山、小陽山4座山丘。改革開放以來,陽山鎮以水蜜桃為主的多種經營穩步發展,水蜜桃基地建設和果樹示範園建設日益加強,先後被列為江蘇省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及江蘇省模範果園。而我所要調查的安陽山村則是在陽山鎮中離陽山最近點一個村莊。

  總體來說,安陽山村的環境是比較好的,但隨著人們越來越享受便捷的生活,製造了許多垃圾並且還不自知,於是給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造成了許多汙染。 為了更真實的反映居民情況,我決定先去村委會了解一下每個居民的大概資訊,儘量能夠找到村中大部分居民,然後走訪街道,分發調查問卷,對安陽山村的居民進行對環保意識、垃圾處理、生活環境、環保狀況等進行問卷調查,爭取將最真實的反映出來,以便做出正確地判斷,希望大家為了改善安陽山村的環境一起努力。

  調查結果表明,有83%的83%的居民都願意成為環保志願者,但環保意識沒有深入居民心中,會宣傳的只是少數人。雖然願意成為環保志願者,但很多時候都不能付之於行動,並且平時一般都不會關注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比較關心的只佔了31%,大部分都是一般般,二平時生活中,只有用40%的居民注意環保,60%的人偶爾才會。關於環保的知識瞭解的也不全面。透過這次調查,我總結出了幾點:

  1.從總體上加強環保意識,給如何環保提出具體的意見;

  2.加大宣傳,提醒廣大居民環境汙染的嚴重性,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如果再不保護環境,無論哪方面都會越來越差;

  3.從生活習慣各個方面出發,製造更多節能環保並且可以多次重複利用的物品,鼓勵廣大群眾購買;

  雖然“限塑令”早在好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實施,但至今還只有13%的人去買東西的時候隨身帶環保袋,這意味著過度使用塑膠袋,造成的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是很嚴重的,同時,居民關於使用方便飯盒、一次性筷子的環保意識不夠深,不能深刻認識到其重要性。使用環保袋有很多好處有很多,使用環保袋,即減少塑膠袋的使用可以大大減少白色汙染;而且環保袋的使用壽命比塑膠袋長,最重要的是環保袋可以迴圈使用。並且過度使用這些塑膠製品,造成嚴重的土地汙染,在安陽山村中,大部分田地都是用來種桃樹的,如果塑膠汙染再嚴重下去,那麼也許過個幾十,甚至只有十幾年,這邊的火山土將不再適合種桃樹,那損失是巨大的。我認為應該將事情的嚴重性告知每一個居民,讓他們自覺地保護環境,將環保付諸行動,最好養成一種習慣。

  結果顯示,大部分居民還是挺關注當地的環保狀況的,但就是光有意識,沒有將意識實踐到行動中去,而且都覺得環保問題是很嚴峻的問題,需要及早解決,並且希望政府能夠完善監督體制,完善法律。定期舉行大型關於城市社群環境建設宣傳工作,使環保意識深入人心。讓宣傳進入家家戶戶,大到老人小到兒童,人人皆知。讓人們瞭解到自己環境的重要,從而自覺保護環境。當人們的意識健全時,才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是顯而易見的。

  總結與啟示

  以上是我個人環保工作的一些建議和看法,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有待完善。環保不只是種觀念,更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用實際行動去證明,而不應該停留在淺層得理論教育模式,但也不能完全脫離知識的教化,只有做到理論知識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才能以最最佳化地方式將環保事業推上新的高度。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個兩個人可以做到的,這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與堅持,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相信,透過政府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廣大人民的大力配合,我們會擁有一個美好舒適的生活環境,將我們的家園打造成世外桃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