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1
近日,我觀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裡面講述了十個感人的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敦煌的女兒”——樊錦詩。伴隨著樊錦詩的腳步,我彷彿來到了那個戈壁大漠深處的敦煌莫高窟。
說起莫高窟,相信大家都會情不自禁想起抬頭一望滿眼的飛天,工藝精湛的貼金畫……而這背後也蘊含了樊錦詩的默默努力。
“黨需要我們到什麼地方,國家需要我們到什麼地方,我們就到什麼地方去。”1963年,樊錦詩從大學畢業,懷揣著保護祖國文化遺產的夢想,千里迢迢來到了大西北戈壁荒漠。那時,房子是土的,甚至水都是鹹的,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她卻選擇了留下,頑強地堅持下去,這一堅持就是50餘年。如今,本該退休享受天倫之樂的她,仍在為敦煌奮鬥!當我看到她為敦煌操勞十分疲憊的背影時,心中無比震撼,敬佩與感動的淚水奔湧而出。樊錦詩的精神照耀神州大地!
為了守護敦煌,樊錦詩和丈夫彭金章兩地分居長達19年,在他們的眼裡,兩人的愛情不是山盟海誓,而是各自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把小愛化成大愛。漸漸地,樊錦詩彷彿已經和敦煌融為一體,也習慣了這片大漠給予的饋贈。她的深情早已深深紮根於這片大漠。而彭金章也一直在默默關心她,堅持著寫信給樊錦詩。或許,這也是一種十分偉大的愛情,它不是甜蜜恩愛,也不是山盟海誓,但是——它有著為國家默默奉獻的愛。看到這裡。我的眼眶再次溼潤了,這讓我想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一句話:當你回首往事時,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也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是啊,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最大的成功,這一點,樊錦詩做到了。
“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髮。心歸處,是敦煌。”從樊錦詩的感人事蹟中,我見證了她那堅持不懈,默默奉獻的大無畏精神。所以,我們青少年更要不負眾望,擔起保家衛國的重大責任,成為祖國的中流砥柱!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2
“蠟炬成灰淚始幹”,蠟燭燃盡,光照人間;蒲公英隨風飄落,化為肥沃的土壤。雖然蠟燭燃盡,但是燭光精神永不磨滅;雖然蒲公英化為一枝禿幹,但是下一秒的大地依然芬芳……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影片。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讓師生潸然淚下,心靈震撼。
我彷彿置身於愛的海洋,一個個高大的形象展現在眼前。有為了國家事業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終結的林俊德;有為社會、為家人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陳斌強;有扶危救困捐獻器官的何玥……他們自我奉獻,換來他人的幸福;他們以感人事蹟,創造不平凡的人生。
他們感動中國,感動你我。
雖然他們遠離我們,但是先進事蹟感染著我們;雖然他們兩鬢髮白,但是光輝形象永遠風度翩翩、充滿活力!
陳斌強,一位普通的語文教師,2007年,他的母親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為了能更好地照顧母親,他決定帶著母親上班。他用一根青色的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電動車帶著母親上下班。他清楚地記得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母親用它揹著自己。長大了,這布帶便是自己的深情,自己用它揹著母親。有一天,母親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所以,不論時間多麼緊促,不管工作多麼辛苦,自己都要拼盡全力,像小時候母親無怨無悔的照顧自己一般去照顧她。他對待母親沒有絲毫懈怠,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母親的幸福,他在所不辭。雖然陳斌強知道,在母親心裡,也許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他為何整日陪伴在自己身邊,但在她的內心深處,一定會感覺到無限溫暖,一定會感覺到有一個值得依靠、信任的人圍繞身邊。陳斌強的樸實孝心,催人淚下;他的堅定執著,天地可鑑。
他雖然沒有幹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他卻擁有平凡人沒有的精神。他的孝心感動中國,他的孝心永駐人間!
童年,純真幸福快樂。然而,12歲的何月卻悄然離開,並且捐獻出自身器官。她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對她如此殘酷,她卻像天使一樣飛翔。她來過,又不曾離開,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年僅12歲的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2012年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此時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2012年11月17日零點10分,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位患重病的患者。使得三位病人康復出院,她猶如死亡線上的小天使,為病痛之中的人增添了光明和希望,為恐懼死亡線上的人平添了愛的滋味。她小小的年紀,卻擁有偉大的精神;她蓬勃的生命,卻埋葬在童年中。她的生命閃爍著光彩,照亮他人的幸福路;她的精神散發芬芳,滋潤每一個人的心田。
這一刻,有很多人落淚,為了眼前平凡而偉大的事蹟;這一刻,有很多人激情澎湃,為了心裡的豪氣與敬佩。童年或許對於我們來說是短暫的,但對於何玥來說卻是永久的。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每當讀到臧克家的這首《有的人》,我的腦海中便會浮現出一個個感人形象。他們或許已經離開人世,但是他們的精神卻像這蒲公英般永垂不朽;他們或許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們的品質卻猶如蠟燭,照亮溫暖每一個人的心靈。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愛無處不在,溫暖永駐人間。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相信下一秒的大地,會長出無數蒲公英,芬芳傳遍整片大地。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3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大會》後,陳斌強對母親的孝敬比自身的利益更為重要的事例讓我深有感悟。
陳斌強的母親很不辛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因此,照顧母親的重大責任落在陳斌強身上。他不僅要照顧母親,還要按時上班,身為老師的他,對學生應有強大的責任感。他每天去上班時,都用一條布帶把母親綁在身上,然後走30多公里的山路才到學校。下班後,還要為母親做飯、餵飯、洗澡,晚上還要安慰母親入睡,才放心;夜晚還要定時帶母親去廁所,他每天僅僅睡5個小時,到凌晨5點就要起床制定好一天的計劃。把一天的時間都白紙黑字寫出來,安排得充充實實,可用一個詞形容:爭分奪秒。
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這輩子無法償還的,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奔波忙碌。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他們寧可自己苦,也不讓我們受一點苦。他們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創造者,是他們讓我們可以享受這個世界的一切;是他們讓我們過得如此快樂。難道我們不應該報答他們嗎?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孝順父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總會與他人相識,產生親情、友情、戀情,其中濃得化不開,砸碎骨頭連著筋的唯有父母的親情。所以,不管貧窮也好,富貴也罷,孝順父母是我們做兒女應盡的責任!
聯絡自我,說實在的',我在我家裡人眼裡都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孝順父母,敬愛老人。說我是孝順的,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證明,在這裡簡單寫上幾筆也就算了:在家裡,我會盡力的做我力所能及的家務,在爸爸的工作上,我也可以幫上小忙,這雖然算不上大事,但這也是報答父母的途徑;我爺爺現在病臥在床,雖然我不能像陳斌強照顧母親一樣照顧爺爺,但我可以做一些輕鬆的,比如:倒水洗澡、洗衣服等等,這些我到做到了。
孝順並不需要榮華富貴,僅僅是一杯熱茶、一句問候、一個關心的眼神,父母都會感到很幸福的了。
現在趁我們的父母還健康,讓我們一起來孝順我們的父母吧。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4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甘心做沉默的砥柱;高齡孤寡“五保”老人劉盛蘭,殘年風燭,拖著病弱的身軀,拾荒助學子,高貴的心靈在人間寫下大愛;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守住誓言的陳俊貴;帶領村民致富,甘做老百姓貼心人的段愛平;35年培育出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的沈昌健;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的格桑德吉;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絕症母親姚厚芝;在輪椅上度過青春,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的方俊明;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於戰場、田野、課堂的龔全珍……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疲於張開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就在處理中心,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的老前輩,也有積極進取、鑽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無論是精誠合作,永不言敗的團隊精神,還是拔得頭籌,閃耀著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著感動,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張開眼睛,去發現身邊小細節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說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啟用潛藏在內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心被開啟時的那一道優美的弧線。
看到那些人面對信仰和追求的義無反顧和淳樸,我們幾度眼淚汪汪。或許對今天習慣於功利也擅長於鑽營的我們大多數來說,他們很傻。的確,他們傻的讓我們為他們價值觀的單一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文化多元的當下),因為我們習慣於對社會發牢騷、對他人無盡抱怨、也常常在對國家的指手畫腳中和麵對社會事件時那犀利的言辭中尋找存在感。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也包括我自己在內),就在你唾沫橫飛地做個憤青的時候,就在你以為世界都欠你的而你將所有的怨憤化為對社會的抱怨的時候,而有些人卻在為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將來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堅守……所以,請不要抱怨了,美好的社會不會因為袖手旁觀而變好,它需要我們指出不滿的同時還更需要我們行動,請相信好的建議和有聲的監督遲早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請不要將一味犀利的批判當成自己獲得存在感的工具,真的,那隻能獲得一時的口舌之快,我相信,在被吹捧和被轉發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之後,你也只能徒留一地無聊和滿心的空虛。而真正的高興,唯有發自內心的喜悅才給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悅的來源,但付出後的喜悅更持久(想想自己獻過愛心和做志願者的經歷吧)。請相信,文明和道德也是可以“裝”出來的,裝得久了就是你的習慣,也會內化為你的氣質和品行,如果整個社會也跟著我們一起裝的話,那它們最終會成為一個民族的品質和精神!所以,請相信那些美好吧,相信它們,你和我也會變得更加美好!還有,請在可能的時候,做個理想主義者吧,既為我們自己也為了身邊的人。
做個理想主義者,首先對自己而言,證明我們是活著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繼續活下去和將會活得更好的希望和期待。其次對身邊的人而言,遠離現實和功利的我們會帶給他們更多陽光的生活態度;當然也會讓擔心我們的人兒夢裡不再有囈語,能睡個安詳踏實的覺……如果我們還沒有那樣博大的胸襟,也沒有高尚的奉獻精神,請你(當然也有我)不要氣餒,真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要那麼高尚,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高尚,但是,在積極的道德和消極的道德里面,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和精力踐行積極的道德,那麼我們可以先從消極的道德開始,選擇不傷害、不破壞、不賤踏。所以,請做個溫暖的人吧,你溫暖,身邊的人就溫暖,世界也會有溫暖!這個社會需要理想主義者,也需要可敬的傻瓜,有些事兒從相反的角度看,會是另一種結果,有些傻瓜就是忠誠和毅力的代言人不是嗎?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直播心得體會5
感動,一個微妙的字眼,卻時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
看完《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讓我熱淚盈眶,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鄉村教師朱敏才和孫麗娜夫婦。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孫麗娜曾是一名高階教師,他們退休後,沒有選擇在北京過安逸的生活,而是跑到貴州偏遠山區義務支教。把靚麗的西裝和禮服留在北京,揹著簡簡單單的行囊就上路了,當他們來到偏僻的尖山苗寨,寨裡有200多名孩子們,在這之前他們只有一名代課老師給他們上課。看到這,他們更堅信他們來對了地方。
雖然他們做好了要吃苦的準備,但寨裡的生活和條件超乎了他們的想像,他們的臥室離廁所只有一堵牆,孫麗娜老師說因為晚上睡覺太臭,他們要帶2個口罩才能入睡,而晚上洗澡的地方也就只有一個池子,夏天時就在池裡洗冷水澡,冬天時,因為水冷一個月都不洗一次澡,再加上高原有強烈的紫外線,已經讓孫麗娜老師右邊眼睛失明,左邊的眼睛視力也只剩下0.03,老伴朱敏才也得了重病 ,因為山寨裡缺少藥物,只有自己扛下來,為看病省下來的錢幫孩子們買了學習用品,朱爺爺甚至還有一條有很多洞的秋褲也不捨得丟,看到這裡,我的眼淚完全控制不了的留了下來,太感動了。
這些年來,他們夫婦倆已經走了上萬公里,支教了5所小學,讓孩子們學習了美術、英語、數學等學習課程,也讓孩子們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共捐款了350萬元,讓小學裡充滿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朱敏才和孫麗娜夫婦是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我們向他們敬禮!向他們學習!做為00後的我們,更應該懂得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老師的教育之恩,更應該懂得珍惜,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將來也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