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3篇)

觀看《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看《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體會1

  北京時間2019年8月21日,對於國人來說,註定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天上午,在里約奧運會賽場的馬拉卡納奇諾體育館內,中國女子排球隊以3比1的領先優勢,力克塞爾維亞女排,斬獲奧運會金牌。

  時隔2019年後,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又一次透過自己的拼搏,站在了奧運會冠軍的領獎臺上。這也是中國女排繼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和2019年雅典奧運會折桂後,第三次獲得奧運會冠軍。

  中國女排奪冠後,人們沸騰了。這些連日來拼搏在賽場上的姑娘們,情不自禁地相擁而泣。汗水和淚水交織在一起,見證了這一重要的時刻。這淚水,是幸福的淚水,也是高興的淚水。

  在這次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的經歷可謂是一波三折:中國女排在此次運動會的小組賽中,磕磕絆絆勉強出線;在1/4決賽中,中國女排出人意料地戰勝了東道主巴西隊,晉級里約奧運會女排半決賽;在女排半決賽中,中國女排苦戰四局,每局以排球比賽最小分差,最終艱難戰勝了歐洲勁旅荷蘭隊,在時隔2019年後,再次闖入奧運會決賽;在決賽中,女排姑娘們最終戰勝了曾在第四輪小組賽中戰勝過自己的塞爾維亞隊,贏得了冠軍……

  女排姑娘們,你們是好樣的!你們憑藉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頑強拼搏,為全國人民做出了榜樣,讓國人懂得了什麼是拼搏,什麼是永不言敗。女排的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聽三零閱讀

  當前,我市正處於“”圓滿收官、“十三五”揚帆啟航的歷史時期,正在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提出了“復興千年古鎮、重塑世界瓷都、保護生態家園、建設旅遊名城,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的發展定位。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應該學習女排那種團結協作、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充分挖掘利用我市的歷史文化資源,美化城市環境,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讓我市的產業更強、城市更美、文化更特、生態更優、民生更實,真正成為一座能夠“與世界對話的城市”。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體會2

  張桂梅覺得,貧困山區的落後,主要是教育落後,其中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由此形成了“低素質女孩一一低素質母親——低素質下一代”惡性迴圈。張桂梅認為,只要母親的素質高,孩子的素質就高。要解決偏遠山區的貧困問題,就必須從提高婦女素質入手。由此,她萌發了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夢想。2002年起,她就開始為這個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而四處奔走。

  “要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經病?”張桂梅的“宏偉藍圖”招來的是許多人的質疑和辱罵。但張桂梅並沒有放棄,為此飽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為籌集資金辦學,張桂梅求過很多人。一次,張桂梅到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辦女子高中的構想說完,該企業的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見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很多工人還出來看笑話。”看著被狗撕破的褲腿和流血的腳,想著自己的委屈,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更多的時候,疲憊、無助至極的她坐在街頭,靠著牆根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2008年1月7號,姐姐從哈爾濱打來電話,說哥哥病危,一直喊著我的名字,盼著見我最後一面。”“恰好當時宣傳部通知我9號到中央電視臺錄製節目。我想北京離哈爾濱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電視臺後,熱情的編導找了個企業家和她對話,爭取幫她解決點女子高中的困難。一邊是山裡的娃,一邊是彌留的兄,張桂梅艱難抉擇。當她把節目錄完,等來這位企業家承諾給女子高中50至100萬元資助的同時,也等來了哥哥已經火化的訊息。那種錐心之痛,張桂梅至今難忘。

  籌建學校的日子,張桂梅異常艱難、身心疲憊,但她始終義無反顧,矢志不渝,在省、市、縣各級黨委的支援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她的辦學夢想最終實現了。2008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階中學建成。9月1日,來自麗江市華坪、永勝、寧蒗等深度貧困縣的94名貧困女孩走進了女子高中的校園。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體會3

  “還是這個季節,還是這個時間。還是對溫暖的渴望裡,還是您期待的目光。在這個極具變化的時代裡,總要有些不變的東西,讓我們在向前走的時候會更踏實。”雖然言辭不是那麼的華麗,但是卻讓人聽著很舒服。

  看完這個欄目,心裡有說不完的感動。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的平凡,如此的普通,可是他們的事蹟卻是那麼地不平凡、那麼地令人震撼。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從事不同的行業,但他們卻又有著同樣的精神,而這種精神用一兩句話是無法表達的。

  有時候常在想,是什麼力量致使他們有如此廣闊的胸懷?他們的壯舉,讓有著十幾億的人口的大國動容。

  在這次的評選人物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被評為雷鋒傳人的郭明義。他的故事從鋼鐵城傳到全國,作為新時期的道德模範,郭明義的愛心源自於平凡,雖然看起來只是一件件的小事,但是當量達到一定的時候,就成了質的改變。可能對我們來說,獻一次血,沒什麼的,可是他堅持了20年,累計達6萬升血,是自身血液的6倍之多。他的血液流動在無數需要人的血管裡。

  在被他幫助的人裡,有一個叫楊思雯的女孩。楊思雯上小學的時候郭明義就開始贊助她上學,並且資助她和奶奶的生活。在沒見到郭明義之前,她奶奶想這個人肯定是西裝革履,皮鞋鋥亮,至少從外表看起來是一個有錢人。可是當她看到這個默默資助她們的人,竟然是一個身上穿著勞動服、腳穿大頭鞋、褲子上還有補丁的平凡工人時,她的眼淚就忍不住留下來。

  郭明義以他的實際行動詮釋著雷鋒精神,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會成為一個讓別人感動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就像《愛的奉獻》裡面的歌詞一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體會4

  暴雨如注、電閃雷鳴,洶湧的洪水漫過道路,眼前是黑壓壓的模糊世界……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30歲的壯族女幹部黃文秀生前傳回的最後影片畫面。

  “現在這麼晚了,天氣預報說有暴雨,你一個女孩子開車不安全,明早再回吧?”“不行,我今晚必須趕回去,我也看天氣預報了,百坭村那用屯可能發生洪澇……”懷著為民初心、踐行使命的廣西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在面臨洪災的那一刻,她毅然選擇了進村搶險疏散村民,她用短暫的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年僅30歲的黃文秀在基層扶貧工作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黃文秀作為年輕的第一書記,從“扶貧新手”變為群眾最信賴的人,她在任期內,實現了貧困戶戶戶有致富門路,村集體經濟專案收入翻倍,她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成績斐然。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黃文秀只有前進,沒有後退,她帶著為村裡做貢獻的初心,肩負脫貧攻堅的重要使命,在這個貧困的村莊揮灑熱血,帶領全村克服種種困難,讓村民脫下貧困的帽子,走上致富的路,甚至為了全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人民的好乾部,百坭的好女兒黃文秀走了,她用生命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洪水是無情的,黨是有情的。黃文秀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但是她的無私奉獻,盡職敬業的崇高精神永遠鐫刻在人們心中。黨員幹部要向黃文秀學習,在脫貧攻堅、精準扶貧道路上,要堅定目標,精準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為民初心,復興使命,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黃文秀的事蹟和精神激勵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基層幹部,他們在緬懷的同時,更加堅定著在脫貧攻堅的事業上揮灑青春的信念,他們將接過黃文秀精準扶貧的接力棒,完成她的未完成,更加努力的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體會5

  晚霞染紅了天空,我漫步在放學路上。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交談著,我卻無心交談。剛剛看完《感動中國2012》年度頒獎典禮,我的心仍在震動著,久久不能平息。片中的十大人物,每一個都使我深有感觸,有給一百三十多個孩子當母親的高淑珍、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羅陽等。

  何玥,一個我從沒聽說過的小學生,今日卻讓我的心銘記著她的名字。儘管她已經不在,但她的故事仍然感動著我。

  患了腦瘤的何玥從父親與醫生的交談中得知自己只剩三個月時間。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知道可以捐獻器官時,便不顧一切的提出要捐獻器官,然而卻幾番遭到了家人的拒絕。鄉里人都說,人都已經死了,還要在身上動刀子,那該有多痛苦啊!可是何玥再三要求要捐獻器官。要知道,何玥的大腦此時已經長滿了瘤,那樣子一定疼極了。儘管如此,何玥的裡仍裝著別人。何玥再也撐不住了,終於,她永遠的閉上了雙眼。何玥的父親為了完成女兒最大的心願,狠了狠心,為女兒填寫了一張捐獻器官的單子。何玥的腎臟成功的捐給兩位患有尿毒症的西藏小夥和桂林小夥。何玥不在了嗎?不,她的生命仍在延續,此刻的她一定笑得很燦爛。

  正值花容時節,你卻悄然離去,你似從天而來的小天使,為世界撇下光輝。想一想,何玥,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小學生,儘管年紀小,可是她的心胸卻比天空還要寬廣。十大人物中,我最敬佩的是一位女教師,她的事蹟同樣感人肺腑。

  張麗莉,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失去了雙腿。

  一天放學,校門口到處是人。有位小同學面目緊張,眼看一輛車就要撞到他了,這時,一位老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那位小同學推到一旁,自己被壓在了車下。

  從此,老師落下了殘疾,儘管她失去了雙腿,卻仍堅持教育學生。沒錯.故事中的'老師就是張麗莉。她用雙腿換取了一個生命,她是多麼的偉大,受人敬仰啊!

  十大人物,每個人物都是美麗的。不管他們是已經不在的,還是健在的,我都應該好好地向你們學習。在此,我以一名“少先隊員”的身份,向你們鼓掌致敬!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體會6

  她沒有生兒育女,卻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學生和華坪兒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黨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等榮譽於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縣表彰,但是她沒有驕傲自滿,始終視自己為一個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價值追求銘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崗位和繁瑣的工作中。孤兒的“校園媽媽”、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平凡事業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堅守三尺講臺。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盡職盡責的精神,鑽研學校教學和管理,身體力行,教學成績突出。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

  張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體現了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體現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具體落實到了自己的事業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和執著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樸實、真實、感人的事蹟贏得了人們對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幾個方面所彰顯的精神內涵,深刻地感動了我。

  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她熱愛黨,熱愛人民,更熱愛貧困山區的人民,為了辦好女子高中,她鍥而不捨,歷盡艱辛,但始終堅信,依靠共產黨就能辦成事,就能成就她的夢,辦一所女子高中的夢,讓無數個貧窮的女孩子圓大學的夢,她要透過培養女大學生來促進我們貧困山區脫貧,促進現代文明建設,讓孩子們透過讀書改變命運、改變人生。

  她不僅是一個優秀的黨員幹部,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她熱愛的教育工作和學生。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懷著心繫群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發揚銳意改革、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紮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體會7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高領老人拾荒助學子—劉盛蘭;守墓老兵—陳俊貴;老百姓的貼心人—段愛平;“油菜花父子”35年追夢路—沈家父子;懸崖邊上護夢人—格桑德吉;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絕症母親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姚厚芝;遲到的榮譽,不悔的信念—方俊明;將軍夢,守護情—龔全珍看到這10個“感動中國”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

  一個撿破爛為生的古稀老人,能省吃儉用數年來捐出十幾萬元錢,資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學生。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將軍夫人,放棄安逸,回到艱苦的農村生活,用他一生的付出實現了自己的崇高理想!一個拋家舍業,隱姓埋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卻把名利看的淡如水的中國知識分子最優秀的一員!還有身患絕症的母親用幾年的時間繡出清明上河圖,用生命詮釋偉大的母愛!還有義字當先為犧牲的戰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等等!他們的事蹟從個體看大都是那麼的普通,人物出身平凡,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

  “感動中國”的人物帶給國家、社會多麼大的正能量。“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加上我們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定是希望大道。我們需要這樣的人物,來引領我們走向新的輝煌,他們是我們的楷模和榜樣。我一定會就像他們講的那樣去做:“永不停息為社會做事,力所能及就好。”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體會8

  為了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保山市永昌小學積極響應上級部門的號召,11月1日下午,學校黨支部組織全體教職工在五樓報告廳集中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她愛崗敬業、履職盡責、為人師表、像紅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

  初心不改、使命不棄。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著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定信仰。其事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

  黨支部書記、校長輝春梅同志要求,全校教職員要認真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繫群眾的高尚品德;學習她注重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學習她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於黨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敢闖敢幹、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開拓精神;學習她堅定信念、執著堅定、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

  在當前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全體教職工廣泛深入學、聯絡實際學、結合工作學。讓每個黨員清楚知道作為一名普通基層黨員,應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鍊,守初心、擔使命,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崗位,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在工作點滴中提升自我、服務人民、實現價值,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蹟。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自我剖析,及時整改落實,真正心繫學生,努力成為一名新時代“四有”好教師。

  家訪中,車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穩,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訪回來,張桂梅都要重病一次。對於62歲、身體長期有病的張桂梅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次的“長征”。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體會9

  感動是水,有水,世界才不會乾枯

  ——題記

  又一個春天,又一次感動。一座座獎盃頒給了他們,留給我們的是:相信,他們讓我們相信這是一個有愛的世界,他們讓我們相信這是一個有愛的未來。這是感動中國的結束語。

  兩個小時過去了,我身邊的衛生紙疊成一團,這是眼淚,是人心裡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當音樂沉沉響起,當獎盃緩緩豎立,當我眼前被一簇簇馬蘭花所吸引,彷彿有一股暖流湧入了我心中。敬一丹說:馬蘭的生命力很強,它在戈壁上慢慢開放...是啊,提起馬蘭花,我想起兒時的一首歌謠:“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他一生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後一刻,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他一再強調:“我們核試驗工作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醫生讓他躺下休息,他卻說:“我不能躺下,躺下就起不來了。不要勉強我,我的時間太有限了。”在有限的時間裡,為了完成他的責任,他與死神展開了爭分奪秒的賽跑。沒有人讓他這麼做,這是他心中的信念,對工作的執著,對祖國的熱愛。還有很多很多:堅持五年揹著生病母親上下班的陳斌強;行醫在大山中的夫婦周月華,艾起;因病去世並把器官捐獻給他人的十二歲女孩何玥....她們的善良,她們的執著,她們的堅持無一不感動著中華民族上上下下五千年的子孫。

  感動中國。這足以證明,我們有心改變,我們也希望向好的方向努力,我們的靈魂在與現實接近,我們的美好品質在發揚,我們的身邊有可愛的人。就像螢幕中一次次出現的花,像馬蘭堅強、勇敢,擁有著對生命的珍惜;像蒲公英平凡、堅韌,擁有著對美好的嚮往;像海棠潔白、純淨,擁有著天使般的善良;像玫瑰熱情、執著,擁有著對愛的呵護;像青松偉岸、正直,擁有著對祖國的奉獻。我們是平凡人,但平凡的人就是庸俗嗎?不!我們應該像這顆顆植物,頑強,執著,用我們的微薄之力,共譜美好的人生!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體會10

  談到女排,我們就會自然加上兩個字“精神”,“女排精神”這個詞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間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一種象徵,對於那個時代的人更是一種寄託,比如郎平,比如隊中這些女排姑娘們的父母——皆如是。

  當張常寧的發球過網後發生急墜破壞了對手的一傳,惠若琪的探頭給塞爾維亞人送上致命一擊之後,如你,如我都會發出歇斯底里的咆哮,這是一種宣洩,更是一種屬於全體中國人的榮耀,要知道在三十年前,這就是支撐一代年輕人的“女排精神”。

  翻開中國女排的歷史,精神一直是一種傳承,1984年在洛杉磯,女排小組賽輸給了美國——但在決賽中竟然沒給東道主任何機會;2004年在雅典,陳忠和治下的黃金一代在愛琴海彼岸成成就了“大寫”的女排精神,從半決賽0—2落後古巴的絕地反擊,到決賽0—2落後俄羅斯的登臨絕頂,幾乎每一箇中國人都在楚金玲重錘落地之後流下的激動的淚……

  我們以為還要等待下一個20年,幸好我們有郎平,然後她給中國女排帶來了全新一代的“朱袁張”組合,你能想象一支在倫敦僅僅進入八強的球隊,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站上世界之巔嗎?2015年世界盃奪冠——這竟然和郎平此前給出的時間表完全重合,在她連續發掘了朱婷、袁心玥和張常寧之後,給出了這支女排出成績的時間表就是2015年!

  現在,肯定不會再有人去提出徵前關於奧運大名單的質疑了,現在肯定不會再有關於魏秋月和沈靜思的爭論,也不會再有“惠若琪還行嗎”的質疑,也不會再有“怎麼沒有曾春蕾”的疑問——是的,這一切都不會再有了,因為勝利和奪冠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這是一支年輕的朝氣蓬勃的女排,可誰又知道,郎平在和巴西的四分之一決賽前曾經有過“最後一班崗”的告別詞呢?這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向死而生,在雅典這支叫中國女排的球隊經歷過,在里約,這支叫中國女排的球隊又經歷了一次。

  真的,除了這個團隊,沒有別的任何一支球隊能夠配得上“精神”二字——請記住,她們的名字叫中國女排,她們30多年來激勵國人的叫“女排精神”。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體會11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盛典已然成為了國人一年一度洗滌思想糟粕,淨化心靈深處的隆重儀式。年復一年用深入骨髓的震撼感動著我們。開學初系裡再次組織了集體觀看,並號召大家擬寫心得,由於個人原因,經請示沒有在集中時段完成此項任務,但感動卻時刻儲藏在心中。

  此刻,並不想用回顧事蹟的方式去祭奠那份感動,也不想用歌頌與讚揚的形式去傳承那份感動。而是想談談今年的感動帶給我的啟示。從首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至今,震撼一直是這隆重儀式的主旋律,全力付出與不求回報成為了旋律中最重要的音符。走到今天,2011年的感動讓我更直接的感受到了堅韌的力量,堅持的必要,希望的重要。如果說堅韌貫穿了所有感動人物的事蹟,堅持則成為堅韌的具體表現,希望就伴隨著主旋演繹著屬於2011年的美妙音樂。

  朱老關注的是未來,胡忠夫婦關注著孤兒們的命運,吳老考慮的是病人的負擔,劉偉的活著就值得慶祝,楊老改造的荒山,阿里木的羊肉串助學,張平宜對麻風的病症兒的關懷,孟佩傑與養母的“相依為命”,吳菊萍的偉大母愛,以劉金國為代表的臨危不亂,白老的感人義舉。無不傳遞著可貴的希望,無論是給予別人的,給予自己的,亦或是別人給予的,希望都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必須動力。也正是因為希望的存在,堅韌得以無限延伸,堅持得以繼續。不平凡的人們成就大事離不開希望,平凡的人們維持生計也離不開希望。今天的感動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也不是簡單的震撼,而是如何尋找我們自己的希望,探究我們能否給大家帶來希望,思考別人的希望是否也能成為我們的希望。

  當然,在我們感受震撼,體會感動,尋覓希望時,我們也應該期盼著朱老的事業後繼有人;吳老蘊含精湛技藝與真情的手術刀有更多的人接過;楊老改造的荒山無人破壞;更多的能人義士加入到白老、胡忠夫婦、阿里木、張平宜的隊伍之中;親情的維繫永不弱化,大愛的感召永不退化;公僕們的正氣長存,領導者能成為部下“赴湯蹈火”的軍旗與永不退縮的防火牆;無臂琴師能鞭策所有懶惰且懦弱的正常人。

  期望的實現需要每個個體的付出,感動如僅成為一時的淚水。陽光也只能成為過眼雲煙。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體會12

  今天觀看老英雄張富清的先進事蹟報道自己深受體會,他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老英豪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據守初心、不改本性,業績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當地,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素樸實、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闊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典範。要活躍宏揚貢獻精神,凝集起眾志成城鬥爭新時代的強壯力氣。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戰軍的突擊隊員,冒著槍林彈雨,炸掉敵人四個碉堡,戰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窮山區奉獻一生。從此,赫赫戰功被他埋在心底,隻字不提。7年前,他88歲,左腿截肢,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更為了讓子女“安心為黨和人民工作”,裝上假肢,頑強地站了起來。老人用自己的人生經歷,詮釋了英雄的含義。

  英雄無言,致敬老英雄!我們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小我融入大我、個人夢融入中國夢,真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張富清老人是我們身邊的英雄,是我們不斷學習的榜樣,他的先進事蹟為我們今後的工作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必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堅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實幹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程序中,爭做新時代先鋒。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體會13

  2014年,周秀芳放棄退休安逸生活,不遠千里到湖南漵浦山區支教助學,被親切稱為“支教奶奶”。

  四年多的時間,周秀芳將數萬寧波市民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漵浦山區,共捐建希望小學27所,近400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累計捐款物近3000萬元。她拖著嚴重腿疾,積極為山區脫貧努力奔走,不但幫助漵浦當地鋪路造橋、發展產業,還遠赴吉林延邊建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完成128名貧困學生結對助學。

  她的事蹟被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央廣等中央、省、市50多家主流媒體密集報道。她也先後榮獲中國好人、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全國最美志願者、“最美浙江人·浙江驕傲”2018年度人物等榮譽。

  表彰活動中,大螢幕上出現了周秀芳與山區孩子在一起的身影:“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在她事蹟介紹的VCR後,這句話留在大螢幕上。

  走上領獎臺的周秀芳,步履因為病痛的膝蓋而遲緩,但她爽朗而飽含深情地講述,讓人感受到她身上蘊含的無盡力量:“這些日子,我每天都要不停接電話,有需要幫助的,有想去幫助別人的。”她欣慰地說,明天她就要去湖南,經她牽線捐建的10所希望小學落成了。

  “加入我們愛心團隊的群體越來越多,鄞州的黨委政府也非常支援我們的愛心幫扶事業。我最想說的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扶貧先扶智,把貧困地區的教育先搞上去,再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最後,周秀芳堅定地說:“只要我的膝蓋允許,只要山區孩子需要,我還會一直去幫助他們。”周秀芳的講述一次次被熱烈掌聲打斷。而她對孫輩帶些歉疚的告白,更讓人熱淚盈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