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技巧心得體會(通用5篇)

親子溝通技巧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親子溝通技巧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親子溝通技巧心得體會 篇1

  換位思考,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的深層含義是2個非常重要的字——理解。

  孩孩優小編想問各位家長一個問題,你知道怎樣才能跟孩子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嗎?在親子教育中,很多家長認為跟孩子溝通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認為孩子思想沒有那麼複雜,跟孩子進行親子溝通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可事實並非如此,教育心得提示,親子溝通是需要技巧的。

  親子溝通技巧心得體會 篇2

  換位思考,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的深層含義是2個非常重要的字——理解。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需要他自己的努力,有些時候並不是他們調皮搗蛋做錯事,而是因為他們的能力實在有限,真的還做不好。父母首先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成長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這代價只是一個易碎的花瓶,那就少一些嘮叨吧,或者把你的心疼、可惜之情暫存在心裡。換了你,也不想打碎花瓶,但是把你的力氣減到孩子那麼小,你可能也拿不動它。

  在親子教育中,孩孩優小編覺得,這些親子溝通技巧在人際交往中早就心知肚明的。但是,在進行親子溝通的時候,我們往往把親子關係看得過於特殊,而忽略了這些常用的溝通方式。

  親子溝通技巧心得體會 篇3

  我曾經碰到一位爸爸,他堅信兒子必須要靠爸爸來培養,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於是,他對兒子採取了軍事化管理,比如晚上八點半就要去洗漱,不管兒子正在進行什麼活動,都必須立刻停止。結果,只要每天晚上一到八點半,全家人都精神緊張,因為父子大戰天天會上演。這位爸爸的兒子也夠倔,對老爸的管理方式極不買帳,一定要進行抗爭,即使在老爸的武力威脅下抽抽搭搭地刷牙洗臉,第二天還是要繼續抗爭,平日對老爸也沒個好臉兒,好象真應了那句話:父子天生是敵人。

  親子溝通技巧心得體會 篇4

  作為有十七年工作經驗的一線教師,我深知學生的品格培養和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密不可分的。隨著近期學校組織學習親子溝通技巧和大量閱讀此類書籍,我的內心感悟很深。

  教育孩子有很多方法,如“賞識、激勵、管教、批評、懲罰等”。但如果親子之間的關心不好,什麼教育手段都是徒勞的。關係是什麼?按照權威的解釋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是人與人之間的某種性質的聯絡。就親子關係而言,彼此的關係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是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關係,而絕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關係,親子之間保持密切的關係,是勝過許多教育的,因此,學會與孩子溝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親子關係成為教育孩子的核心問題。

  這些溝通問題可能大多數的城市孩子的父母都很重視,也能去實施,但近幾年,班級流動兒童的增長,流動兒童的親子溝通就存在許多問題。對此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是理解和尊重孩子。你是否細心觀察、耐心傾聽、用心感受孩子的願望和要求、歡樂和痛苦、夢想和煩惱?可能流動兒童的父母們由於工作的繁忙、生活壓力的增強,我們更“重視”的往往是自己,因為只有尊重孩子,你才可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們才有可能有愉快的溝通。我們在和孩子的接觸中,作為父母可能只是發現孩子又長高了,快趕上大人們了,但是我們有沒有發現孩子的思想上也有很大的變化,我們看到的可能是孩子不聽話、犟嘴、不禮貌的一面,那我們選擇的方法是理解和尊重孩子還是批評和責罵孩子呢?我認為作為家長要願意聽孩子們的解釋或是他們的意見,少些責罵或冷漠,多些傾聽,可能孩子更願意和我們溝通,只要溝通沒有問題,作父母的就有辦法去了解孩子的內心,關注孩子的成長。

  其次是擁有一顆寬容的心。我們做父母的都想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但是我們要講究方法,打罵孩子有時確實能讓孩子“怕”,但是可曾想過,孩子這究竟是害怕懲罰還是真的信服了你說的話?我覺得,這可能適得其反,暴力只能讓孩子內心充滿恐懼和仇恨,而寬容才能讓孩子感覺你的關心,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尊重、信服自己的父母。寬容孩子的錯誤並不是對孩子的錯誤放任不管,而是當孩子有了過失時,應給孩子一個認識、反省的時間和機會。因為孩子有過錯並深感愧疚時,是最需要別人的理解和信任的,而父母就有責任承擔這一責任,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優秀,心裡更健康。

  最後是給孩子樹立榜樣。你會尊敬一個不停抱怨的人嗎?你會和成天嘮叨的人相處嗎?是的,我們都不願意。孩子也是同樣的心情,這就需要父母的自我調節能力了,在孩子的面前表現出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受益的不單單是自己,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樹立了正面榜樣。

  家庭教育中的親子溝通真是一門奇妙的藝術,只要我們做父母的重視它,設法與孩子無話不說、相互信賴、相互學習,相信我們的孩子將是最棒的!

  親子溝通技巧心得體會 篇5

  蹲下來是瞭解孩子的一個途徑,因為只有蹲下來,我才能更清楚得聽到他說的每一句話,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做出準確的回應。而在和孩子平視的狀態下,我覺得更能夠了解他的內心感受,同時他也能感覺到我們之間是平等的。當我們和一個成年人對話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很重要,因為能從眼睛中讀到許多言語之外的東西。對孩子也是這個道理,瞭解是溝通的前提,蹲下來是瞭解孩子、進行良性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拓展閱讀:親子溝通技巧

  孩子眼中的好父母有一個共同特點:能夠用孩子的視角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這份理解源於尊重孩子的天性與人格。

  當父母學會尊重孩子其實就悄悄開啟了親子溝通之門,那麼,該如何做到讓孩子感到被愛和被尊重?

  第一、擁抱孩子的壞情緒

  尊重孩子,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想法、感受、情緒都被看到和理解了,這非常關鍵。

  尤其是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如果他做了些事,他還有很大的情緒,我們很焦急地被他的情緒帶動了,有的時候指責他、教育他,給他建議,有的時候縱容他、討好他,希望他快點開心起來,這些態度都不是尊重。

  我選擇的方式,是先同理孩子的內在情緒,再倒入規則討論,讓孩子學會負責任。

  真正的尊重指的是我們能夠同理孩子的情緒,並且相信他能處理好自己的問題。

  如果孩子的行為影響到身為父母的你,讓你覺得不舒服不平靜了,你也要忠誠的表達出來,忠誠於自己內心的真正感受,而不壓抑自己,跟孩子表達出你的想法和期待。

  第二、讓孩子接收到支援資訊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我很少講求策略,也避免任何暗示。

  對我而言,暗示如同曖昧溝通。只有誠懇直接的.溝通,才能表達我的資訊。因為我一直認為,父母與孩子的誠懇直接溝通本身就是策略的一部分,言行一致的展現,便是最好的教育策略。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與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不要講道理,發脾氣,只要誠懇直接的關心與詢問,讓孩子接收到父母是從內心愛他、陪伴他,孩子自然就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有一段時間,我親自帶著孩子去朋友開辦的學堂讀書,我的目標從來都不是眼前的孩子成績如何,學會了什麼新知識。

  我僅僅是想讓孩子能夠接觸到自我的價值,體驗到愛人與被愛,認識到自己是自由的個體,認為生命是有意義的,願意為自己負責,又何須擔心孩子的功課呢?

  第三、避免以愛的名義等價交換

  很多在傳統家庭教育環境下長大的父母,總是打著愛的名義,把他們的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身上。

  從小到大,父母對孩子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聽話”。在學校不能和學習差的同學一起玩,不能學隔壁的孩子調皮搗蛋,不能隨便聽信別人的話,高考填志願要聽父母的意見,找工作要穩定……諸如此類,

  如果不聽就是不孝,就是辜負了他們的好。成績好、考到名牌大學、找到穩定工作會成為父母炫耀的談資。

  只是,為人父母卻從未問過孩子,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父母用自己的意志塑造、綁架著孩子的人生。

  如果孩子不聽話,沒有照著父母希望的模樣發展,便是大逆不道,如此造成親子關係緊張;

  孩子從小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或者性格叛逆,脾氣暴躁,人際關係糟糕,影響其職場、家庭、親子關係;或者性格懦弱,不善交流,長期處於自我認同度低的狀態。

  愛是無價的,也是無法衡量的,是一種天生的本性與需求,因此大人千萬不要用“愛”綁架、恐嚇或者傷害孩子,那會適得其,因為每個人都渴望被愛。

  父母必須承認孩子具有獨立人格,尊重孩子的人格,併發育孩子獨立、自尊、自強的性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