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
學習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1
利用假期時間閱讀了《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書中的九個主題,從不同的方面關注了教育的發展,給我了許多思想上的啟迪和行動上的幫助。尤其是閱讀主題七《自我提高―實現教師專業發展》時感觸頗深。
1、讀書、學習是伴隨從教的永恆主題
讀書,一直是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題。但是往往因為我們每天在學校要忙碌很多事務性的工作,在家又要盡好自己的各項職責,沖淡了學習的時間。有時候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或者應付考試往往也是囫圇吞棗的讀完。但是當我讀到"養成讀書習慣,享受讀書樂趣"中的事例時,讓我深刻的感到:要想教好學生真得活到老。現在我們處在知識爆炸的年代,如果我們不讀書就無法跟隨時代的步伐。讀書未必能讓我們在教育上走向出色和成就卓越,但不讀書不學習就註定我們與出色和卓越無緣。
例如:我們所有的老師都能列舉出100以內的所有質數,但是要想快速並且沒有遺漏的列舉出來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以前我有需要時也是採用不斷嘗試的方法。但是有一次偶然閱讀了有關記憶100以內的質數的方法,透過這種方法讓我能夠快速不遺漏的列舉出這些質數。這是我以前不曾學過的方法。因此讀書、學習應該是伴隨我們從教的永恆主題。以讀書為支撐,教師可以立足課堂,從從容容播種傳道,以讀書為信仰,教師可以積極坦然而寧靜,明朗的面對人生;以讀書為生活,教師可涵養自己的豐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銳的判斷,和不竭的創造力,更好服務於學生的發展;以讀書為己任,可使教師的生命之樹常青,無聲的潤澤學生也悄悄的蔥蘢自己。
2、學會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書中提到:"一個優秀的教師和一個普通的教師的區別在於,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課有多麼成功,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永遠認為教學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行為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課永遠是還沒有上……"一節課下來,評課時也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在課改年部已經快兩年了,對於課改年部的課堂流程已經很熟悉,每節課都按照流程授課。幾次教研課後,總體感覺是課堂流程完整、條理清晰、點撥及時……
但是總覺得課堂缺少亮點沒有引起共鳴,效果不如平時的課堂。雖然有學科的差異,但是怎樣在數學課堂上引起學生的思維碰撞、激盪出智慧的火花呢?這一直是我不停思索的問題。透過和同事的交流,使我終於找到了原因。一節教研課我更多的關注了課堂的完整和流暢;更多的關注了學案習題設計的廣度和深度;而忽略了學生的探究過程。使課堂表面上老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太強。為此,在以後的課堂上,我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學生學習的疑難處引導探究,這樣的課堂也就更有效了。"教然後而知困",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3、學會合作為教育教學增光添彩。
書中說:"除了讀書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還需要我們學會合作。"確實如此,一個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要是能團結別人的力量,就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尤其現在進行的課程改革、教材的更替,有不少知識已經進行了刪減或變化。我們透過教師間的合作及時發現教材中變化的地方,及時調整教學。比如:以前學習的"約數"改名為"因數";"公約數"改為"公因數"。教師就要跟隨教材的變化,使用新的名稱。透過教師間的合作打破了教師個體思維上的侷限性和模式化傾向,促進教師間的資訊和資源的共享,對教師觀念的更新和專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其實,讀完一本書要想說說體會,總是千頭萬緒的。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我們的感受不同,也許我們的做法不同,但是我們在《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引領下,必將會在教育實踐中播種幸福。讓我們和學生共享我們的幸福人生。
學習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2
10月初,我認真讀了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馮恩洪的著作《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第7 、8 、9個主題。學完此書,心頭的諸多困惑迎刃而解。展望教育前路,豁然開朗。下面針對第七主題"自我提高,實現教師專業發展"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馮老師說得好,說到底,發展自己,就兩條途徑,第一條是知識的補充,第二條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經驗的積累需要反思,是學校的辦學理念,也是教師的理想目標。說追求卓越也好,談魅力修煉也罷,都是講述老師專業發展的成長曆程,是一個不懈奮鬥、不斷創新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鍛造,自我提升的歷練過程。那麼,對於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師而言,要想獨具魅力、走向卓越,要經歷三重不同境界的修煉。
一、積累教學經驗,學會反思。
書中指出,為了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為了教師群體的專業成長,為了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作為老師有必要進行不斷的反思。他說:"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這一公式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反思。同時教學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教師要不斷反思,他還說過這樣的兩句話:"課堂沒有彩排,每一節課都是現場直播。""永遠沒有成功的課堂,只有遺憾的課堂。"課堂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中科學、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成敗,不斷地發現困惑,不斷的解決問題,幫助我們減少遺憾,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藝術。教學中學會反思自己,總結自己,取長補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斷地走向成熟。
二、養成讀書的習慣,享受讀書的樂趣。
"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活水的源頭,則是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讀書,則是提高教師素養的最重要的途徑,有這樣一個讓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回出現一些落伍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們放棄不管的學生呢?"是他們太笨,還是上課沒有專心聽講,還是應該從我們教師自己身上找原因呢?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孩子?特別是弱勢群體。再幼稚的學生,也是有個人思想和感情,有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施恩或者顯示個人魅力的物件,更不是被動等待我們去塑造的蒼白靈魂。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份陽光,給那些需要的學生。我想,今天的老師要想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書來養成讀書的習慣,享受讀書的樂趣,那麼和我一起讀書吧。
三、學會合作,實現雙贏。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中說得好,除了讀書和反思,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我們學會合作。教師合作指的是在強調教師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形成"研究共同體",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援,共同成長。合作的實質是教師之間的交往、互動和合作。經過多年的教學工作,我覺得教師之間的合作有很多的益處。
躬身自問:從教十六年,我是一個珍惜講臺,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師嗎?我是一個熱愛讀書,學會合作的老師嗎?對此,我還有極大的差距。既然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已成共識,我們還需要等待嗎?作為一名現代教育者,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以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為走進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做好準備,做出貢獻。
學習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3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馮恩洪教授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實踐,對中國教育的理性思考與展望。近幾天閱讀此書後,收穫很多,感受頗深。
書中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把教育理論淺顯化,深入淺出,還有一些是馮老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工作實踐的總結和提煉,道理明確又精闢,淺顯易懂。
一、刻骨銘心的教育真諦:
在細細的閱讀中,受感動的是哪些讓自己刻骨銘心的來自馮老自己行為和感悟的教育真諦:
1、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一場革命,是一場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髮展為本的革命。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關鍵的關鍵是要研究學生,使我們的老師由心中有書走進胸中有書、目中有人的境界。
2、研究差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告別忍受,走出接受,走進享受。
3、我的責任就是讓我的學生快樂,成長不需要伴隨著每天的愁眉苦臉,當我的學生走進教室,臉上沒有笑容的時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長,我有責任讓我的學生實現快樂的成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我發現學生是有潛能的。潛能不釋放,學生不快樂。
4、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要求我們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根據學情決定我教什麼,我怎麼教。
5、直木造梁,彎木造犁,讓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長。
6、一個教師照亮了別人,發展了自己,只有發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別人,只有發展了自己,才能更長時間地照亮別人。
7、這個過程來源於讀書,因為從1982年到昨天晚上,我沒有一天不讀1個小時的書。讀書長智慧,當讀書使我對教育的認識由簡單走向龐雜,再從龐雜迴歸到簡單的時候,我發現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諦。
8、最好只是一時的現象,更好是永恆的追求,持續改進,不斷創新。
9、有什麼樣的流程文化就有什麼樣的教育質量。如果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個好學校的話,那麼一個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學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別難受、結束忍受、遠離接受、走進享受!
二、感慨萬分的學習反思:
1、改變觀念
教育的服務物件是學生,好的教育應該是最有益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所以我們在教學行為上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需求。我們學習了很多模式,但現在仍然沒有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模式,感覺我們總是不停地在照搬別人的東西,感到不合適就拋棄了,再搬再拋棄,這種照搬模式淺嘗輒止的做法是達不到課改目的的。
我們總是想套用現成的模式,透過學模式來帶動教學進而形成模式,現在看來是行不通的,我記得在《天龍八部》裡有這樣的一個情節,吐蕃國師鳩摩智沒有練習少林內功心法,而強靠小無相功來推動少林功夫終究導致走火入魔。雖然是小說,但卻很在理。所以我們組一致認為對一些名校的做法應該抱著學習的心態,結合學校實情在實踐中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從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真實模式這個東西就是形式,是品牌,當你做出了自己的風格,自然就有了模式。
2、關注差異
老師們,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我們正賣力地講著習題時,他正在玩鉛筆、橡皮或做別的事情;當我們批改作業時發現一些很簡單的問題都錯了,我想這樣的情況大家都遇到過吧!問題出在哪裡,錯誤應該歸咎與誰?至少不應該只責備學生,我們也有錯誤。我們沒有去了解我們的學生。雖然我們很多老師都知道學生存在差異這個事實,但我們在行動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標準要求他們,一旦做不到,就進行批評教育,最後得到的只是相互間的怨言,師生關係漸行漸遠。
"人皆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這樣的境界可能我們都做不到,但如果我們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認同我們學生的差異性,更多地包容學生的錯誤,換位思考他們的處境,更多地為學生設計一些他們夠得著的問題,讓他們享受到哪怕一點點學習的快樂,我想我們的師生關係肯定會得到改善,我們的課堂肯定可以更活躍一些。同理,我們組還覺得在管理教師隊伍時也要關注教師的差異性,讓教師充分地發揮他們的特長,揚長避短,最大程度地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滿足他們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3、尊重和傾聽
"現在的老師不好當,班主任更不好當",我們可能經常要發這樣的感慨,教育無小事,教育也無大事呀,有的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然而處理不好,就會激起各種矛盾,不但影響教學,而且還真可能會有"大事"發生。學生是有情感的,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情感。怎樣尊重呢?這就需要透過滿足學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來實現。讓他們獲得成功,產生成就感,給他們以肯定和鼓勵。特別是不能言語損傷,侮辱性的語言甚至超過一頓痛打對學生的傷害,我曾經與學生交流中獲悉,學生記住對自己不好的老師的原因都是說曾經怎樣怎樣罵過他。要博取學生的認同,還必須有心靈上的溝通,這就需要我們去傾聽他們的心聲,所以我們要更多地俯下身來聆聽學生的想法,這樣我們就和學生建立了一種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關係,學生的心裡話會對你說,你才能去解決他們中的實際問題。
4、加強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對於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現在我們面臨著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裝置,遙遠的夢想已經變成了現實,然而我們還有很多思想和技能卻停留在夢想中。如果現在不抓緊學習,很快就會被淘汰了,我們不能真等到這一天再來怨天尤人,我想我們真的要有那麼一點點危機感。我們在平時可以更多地閱讀可以提高教學技能的書籍,多反思自己的教學,學習一些課件製作的本領。讓自己時刻處於前進的狀態用心了,努力了,就會有收穫,只要我們對自己還沒有放棄,我們一樣可以創造適合我們自己的教育。
讀了這本書後,讓我們放開手腳,用規範加選擇的教育思想,合格加特長的育人目標,開闢芝罘教育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