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年度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感動中國2021年度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感動中國2021年度十大人物心得體會1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於2019年2月18日晚落下了帷幕。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看完之後令我們熱淚盈眶,感動中國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

  你退後,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讚!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杜富國的傷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透過各種形式向他表達慰問。國防部評價說: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捨己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他令我們感動,值得我們永遠尊重。

  張渠偉,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同志自2014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鬥在攻堅一線。

  王繼才、王仕花,守島衛國32年的夫婦。江蘇灌雲縣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還有其他的感動人物,可能我們並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但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堅守,作為平凡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他們是時代的先鋒,他們是時代的楷模,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我們要以榜樣為方向,努力前行,做對社會有益的事。

  感動中國2021年度十大人物心得體會2

  自古以來,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古代有《二十孝四圖》以及許多孝子的故事,廣為流傳。我們從古人身上感受到了孝順的美德,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而當今社會,隨著物質文化生活的發展,精神文明在我們一些人的身上已經消失了,特別是在孝順父母方面。

  前兩天,我看了中央衛視舉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感到到了人間處處有真情;但同時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悲哀。

  在我看來,真情似乎也會像經濟一樣產生貧富分化。在富裕的圈子裡,人間處處有真情,而在貧困的圈子裡,不見一點真情的痕跡。而貧困的圈子裡包含我們大多數人。現實社會中,能夠孝順父母,給父母以精神的安慰又有多少人?或許,大多數人推說工作忙,過年過節都沒有回家陪父母,只寄禮物給父母,而父母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這也可以說是不孝順。而最嚴重的問題,不是出現在上述人們身上,而是出現在我們同學當中,和一些青年人身上。

  在我們同學身上,或許就沒有孝順父母的意識,總認為那些事與我們不相關。在家裡,好吃懶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不聽父母話,與父母鬧彆扭,發脾氣,跟父母頂嘴,讓父母操心……而在青年人身上,則更多的是嫌父母老,嫌父母醜,沒有錢,甚至毆打父母……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常有耳聞。

  我又一次想到了孟佩傑的事蹟,腦海中又一次浮現出她們母女二人幸福洋溢的笑臉。母親是佩傑的天,而佩傑是母親活下去的希望。命運對待佩傑很殘忍,她卻以微笑回報這個世界,她恪守孝道,一個人艱難的服待母親,從沒叫過一聲苦,抱怨過一聲。因為有愛,佩傑不覺得苦,反而覺得很幸福,因此常面帶微笑,正如頒獎詞所說一樣: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裡,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人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從佩傑的事蹟,我們可以感受到她真誠的孝心,也讓我們感受了真情的流露,同時也感受到了真情的可貴。從她的身上,我們同學是不是應該感到慚愧呢?青年人是不是感到羞恥呢?我們應該以孟佩傑為榜樣,學習她的精神,孝順自己的父母。

  “樹欲靜而風不止,於欲養而親不待。”趁著父母尚在的時候,趁我們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候,我們多珍惜一點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多孝順父母。我們不需要像孟佩傑一樣艱苦,但需要一顆像孟佩傑一樣真誠的心來愛父母,來孝順父母。天下的兒女們,都一起行動起來孝順父母,傳承發揚中國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孝順成為精神文明世界中一棵高大的長青樹,永遠活力旺盛。這樣,我們的生活將更幸福,社會的明天將更美好。

  感動中國2021年度十大人物心得體會3

  借出差無錫的機會,上海楷麓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久明匆匆趕回和縣烏江鎮卜陳村,再次看望自己的.初中老師葉連平。

  “您身體恢復得怎麼樣了?”2個多月前,葉連平騎腳踏車買菜,回家路上遭遇交通意外受傷,常久明一直很牽掛,“等您身體恢復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幾天。”

  在村民們眼中,葉連平就是村裡不滅的“蠟燭”,也是照亮孩子們走出村裡的希望之光。

  常久明曾一度刻意躲著葉連平。那時,初中生常久明學習成績很好,但因為家境貧寒,父母就讓他輟學學縫紉。一天下午,常久明硬著頭皮把即將輟學的事報告了葉連平,意外的是葉連平並沒有當場責罵他。常久明隨即離校回家。

  就在那天天擦黑的時候,正在棉花地裡幫父母幹農活的常久明,看到遠處一個身影步履蹣跚地走過來。“葉老師怎麼來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驚,常久明趕緊躲了起來。

  常久明家距離學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過河,當時還正值汛期。葉連平最終沒有說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籠罩著田野,躲在暗處的常久明盯著那個漸去漸遠的落寞身影,忍不住熱淚盈眶。

  “儘管我後來還是輟學了,但成為葉老師的學生,是我一輩子的幸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資助葉連平獎學金基金。

  葉連平堅持每年到每個學生家至少家訪一次,不管多遠都一定訪到。特別是那些在校表現一般、家庭困難、住址離學校遠的學生,他更是格外關注、關愛,多次上門。在卜陳學校周邊的鄉村田野間,經常會看到一個老人,提著馬燈跌跌撞撞地趕路,有時身上還沾了很多泥水。

  “葉老師對學生負責,是出了名的。”令葉連平曾經的同事、卜陳學校教師戴啟湧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葉連平批改學生作業,連標點符號都會一一校正。

  “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要育人。”葉連平當班主任時,曾帶著學生勤工儉學,用賺來的錢購買課外書給學生看,開闊學生眼界,在當時算是特立獨行了。多年後,那個班的學生髮現,當初勤工儉學掙的錢根本不夠買那麼多課外書,是葉老師自己貼錢買的。

  感動中國2021年度十大人物心得體會4

  陳陸的脖頸後面長了顆瘤子,有雞蛋一般大小,已經化膿、發痛。他本打算在7月18日動手術把它切掉。

  7月18日早上8點半,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接到盛橋鎮汛情告急的電話,陳陸帶隊前往救援。

  手術又被耽擱。這顆瘤子是2016年體檢時發現的,原本只是個小鼓包,去年4月忽然長大,醫生建議陳陸動手術。

  動手術就要住院,陳陸推說工作忙,不肯去。吃了兩個月中藥,鼓包消了下去,去年年底突然復發。

  朋友劉書虎說,陳陸對個人的許多事都不那麼上心。2019年年底,他用的還是翻蓋手機,螢幕特別小,不久前才換了臺大屏的華為。

  劉書虎說,陳陸好吃,特別喜歡泡麵、炒飯、火鍋,且口味很重,吃辣鍋都要喝幾口湯。他尤其愛好路邊攤的滋味,把廬江縣的大小攤位吃遍了,一進店就對老闆開玩笑:“給我來一碗地溝油炒飯!”

  回家休息時他通常只換上裝,下身仍著制服褲、隊鞋。在家睡覺,脫下來的衣服往床邊的地上一放。妻子王璇怪他邋遢,他笑嘻嘻地說:“不好意思,習慣了。”這是消防工作養成的習慣,為的是聽到警鈴,隨時可以穿衣出發。

  2011年結婚至今,王璇沒有和陳陸過過一次春節,也從未一起出去旅遊過,“辦了海洋館的年卡,只在辦卡當天去過一次。”王璇是安徽邊檢總站的民警,時不時要倒班、值班,自己的工作也忙,因此很能理解陳陸。

  他們共同的好友竇君回憶,兩人經介紹認識,王璇漂亮,是“邊防一枝花”,朋友聚餐時,陳陸總是得意地說:“都是她倒追我的。”說完了,就替王璇剝蝦、夾菜。

  7月17日,陳陸和父親說要回家吃火鍋,18日早上陳立山便出門去買材料。陳陸因忙於防汛,已有近一個月沒有回家。

  7月18日中午,得知汛情嚴重,陳立山給陳陸發微信,說抗洪形勢非常嚴峻,讓他“最近就不要回來了。”那時陳陸已帶隊到盛橋鎮開展群眾轉移疏散工作。疏散持續到19日的零點。

  感動中國2021年度十大人物心得體會5

  秋意漸濃,群山環抱的山城村,山頭層林盡染,田間金黃一片。

  “山城一隊北部灣,當年就是爛泥灘。一遇水澇就不收,如今變成米糧川。”山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邱大鵬感慨地說,這首流傳下來的順口溜,是鄉親們對孫景坤帶領大夥改天換地最好的感念。

  1955年,復員的孫景坤放棄到城裡工作的機會,選擇回鄉務農。“咱沒多少文化,還是回家本本分分做個農民。”孫景坤回憶。

  回鄉後,孫景坤把各種獎章獎狀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鋤頭下地種田。很快,正直能幹的他被選為生產一隊隊長,帶領村民們向著貧困這個“敵人”發起新的衝鋒。

  村裡有條河,經常氾濫引發水災。孫景坤的倔勁上來了:“還能讓條小河欺負了?”他帶領村民開山碎石、肩扛手提,築起一座堤壩,自此河水安瀾。

  “他是軍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嚴勁兒,從不強迫鄉親們幹這幹那。”86歲的村民劉振山回憶,“他在前邊幹,我們在後邊學,大家心服口服。”

  山城村是有名的蔬菜村,市裡曾劃分一片公廁供村裡挑糞施肥用,村民都不願意去挑糞。正犯胃病的孫景坤第一個站出來:“沒有好的肥,菜怎麼能長好,我來挑。”挑著100多斤糞,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來。看他忍著胃痛滿頭大汗顫巍巍的樣子,村民們紛紛挑起了糞桶。

  靠著孫景坤的帶動引領,山城村把上百畝爛泥灘改造成良田,在數百畝荒山上種植板栗、落葉松等經濟林,一躍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富裕村。

  村民劉玉慧說:“我們現在過上好日子,都得感謝這個老爺子。”

  感動中國2021年度十大人物心得體會6

  普天之下,有這樣一群人,平凡的外表下是一顆灼熱的心,三尺的肩上扛著一片天,他們堅守初心,為大家舍小家。他們,在平凡之中透著偉大,偉大之中飽含真情,真情之中心浩然!

  國家,國家,是國也是家,我們住在小家身在“大家”。家國情懷就是一種舍小家而為大家的精神,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而價值觀的樹立決定了你的是非觀。正確的三觀是人生漫途的指向標!復旦大學的鐘揚教授就是這樣一位身懷使命感,有著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的植物學家。

  2001年,鍾揚教授毅然決定前往青藏高原盤點植物基因。由於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壓低,很少有學者深入,而他不顧自身安危常年身處西藏。也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才取樣6000多個高等植物基因,其中1000多個只有青藏高原才有,著實為種子庫在青藏高原上的空缺落下一筆重墨。他常期的超負荷工作把他的身體壓垮了,但他卻不聽醫生、家人的勸阻,又隻身返回自己的“革命’’之中,他在透支著生命,但他卻常說:“我有一種緊迫感,希望上天再給我10年時間。”在2017年,53歲的他出車禍逝世了。

  儘管鍾揚教授倒下了,但他雙肩包裡藏著的初心,像他取樣的種子一樣,傳播,收藏在了民間。鍾揚教授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他把重任往肩上挑,他用生命踐行理想,他說:“不是傑出者才做夢,而是善者才做夢。”

  偉大,不是因為你做的事有多麼地轟轟烈烈,而是因為你做的事正在造福大家。其美多吉,一個身在藏區的郵車司機。他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藏區的險峻是眾所周知的,崎嶇的國道上冰雪覆蓋,群山之間靜靜攀附,海拔高,氣壓低……而就是在這樣的地方,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地駛在這條“黑色公路”上,維繫著大山與外界的聯絡。飢寒交加是常態,為了確保郵車的安全,他還常常被困在路上,寸步難行,他說:“這沒什麼,習慣了!只是經常會掉眼淚,這是司機的通病,不能閉眼,一閉上可能就睜不開了。”儘管遭遇雪崩搶劫,身中數刀,他依舊心繫郵車不肯退下,而自他身中數刀後,他的手就再也不能開車了,但他卻放不下,放不下心中一片聖潔,放不下那一郵車的物件遙寄著多少人的期盼。

  他本可以就此退居,陪伴在家人身邊,過上安逸的生活,可他卻選擇接受特殊治療把已經癒合的肌肉再次拉開,讓它重新癒合。就在這殘酷的治療下,他終於如願以償回到車隊,幹著那令他自豪、滿足的工作。三十忠誠風與雪,萬里郵車雲與月,這6000多次的往返,是多少家庭收到遠方親人信訊時展露的笑顏啊!,其美多吉開的不是一輛普通的郵車,而是滿載著藏區人民的希望和幸福的愛之郵車!

  不管是復旦大學教授鍾揚,還是藏區郵差其美多吉,他們都是為大家而舍小家,他們為的是民,為的是國,為的是心中一片聖潔,一份執著!致敬那些為大家而舍小家的英雄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