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研修心得體會
“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研修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研修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研修心得體會1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資訊科技的多媒體化已經成為科技革命的主流。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於是我參加了“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專案。透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推進資訊科技2.0工程的任務是艱鉅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學習,線上傾聽專家的經驗傳授的同時與小組學員一起學習、交流,對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我瞭解了很多利於教學和學習的軟體,也學會了很多資訊科技融入課堂的方法。在學習中,我感受到:
1、課堂上要把資訊科技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效能,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學習內容非常實用,像powerpoint多媒體簡報製作在現今的現代化教學中經常使用,上網查詢資源和一些軟體的學習和使用,又為教師深入開展教科研、更多的獲取資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幫助。
3、本次的學習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我覺得本次學習重要的不是學技能,學模式,而是學一種思想,一種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為主的思想,一種教師必須具備的先進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更加註重用未來教育的先進思想武裝每一位學員的頭腦,從而達到使思想和技術融為一體,使資訊科技和其他課程有機整合,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目的。
4、培訓過程中,有許多非常精彩而且值得我們深思的教學案例,透過和小組老師們一起“頭腦風暴”式的討論與分析,更加深化了對這些案例中滲透的教育思想與理念的認識。
雖然培訓時間有限,但是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研修心得體會2
資訊科技和網路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文化載體,正在深刻地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教育作為人類文化傳遞的重要手段,必須在人類社會已全面進入以網路為載體的資訊社會的形勢下肩負起傳播現代文化和科技的職責。
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把資訊科技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效能,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隨著學校資訊化的不斷建設和發展,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也得到了更為有效的整合,如何將資訊科技更好地在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究的,透過這次幾個模組的學習,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電腦操作技術,為以後的教育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確實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計算機把語言、聲音、圖象、文字、動畫、音樂等經過處理後,形成一種全新的、圖文並茂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教學資訊,彌補了以往課堂教學中的某些不足,對教學中重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同時,化抽象為具體,更加直觀和具體地將資訊傳達給學生,不僅把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一起調動起來,使學生成為主動參與、發現、探究和建構知識的主體,這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無精打采的教學氣氛。它使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和多媒體、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組合成了一個合理、協調、有創造性和發展性的學習整體,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了無生趣。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詢資訊)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資訊科技完成任務。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透過現代教育媒體,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一種積極的,合作的教學模式,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遊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最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自主學習、衝學習和高效學習。在現行教學中恰當、正確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對最佳化數學教學起著顯著的作用。
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把資訊科技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效能,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研修心得體會3
12月19日我參加了資訊科技培訓,給我的體會很深,我的教育技術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隨著資訊科技逐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識不足。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中青年教師,此次有幸參加了教育資訊科技的培訓學習,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著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還不時提醒同事抓緊時間,和他們交流學習體會,所以彼此的教育技術能力進步很快。參加這次培訓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提高了教育資訊科技的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第一天的遠端教育培訓就讓我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資訊科技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資訊科技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資訊科技使老師面臨著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透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資訊科技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特別是思維導圖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為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資訊科技有了新的認識。
2、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緻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特別是30多天培訓所學到的東西,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複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資訊科技整合,融會貫通。
3、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透過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遠端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貫穿到班級管理中。在培訓期間,老師們組織我們分小組研討優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絡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發現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4、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透過這次培訓,使我對遠端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短暫的30多天學習,培訓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把教育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一、中小學數學義務教育學科教學指導
參訓心得之一就是使我的思想意識有了提高。眾所周知,做一個普通教師容易,但是,要做一個好老師則很難。儘管如此,作為一名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既然以教育事業為生,就得竭盡心力搞好本職工作,並儘可能地體現出自己的精神價值。同時,我們作為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補充新的知識,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與時俱進,才能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才能是一個真正的教師。
二、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策略有了較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比較普遍地存在著一些不恰當的方式方法,不能較好地組織教學,而是簡單地教授課本上已有的知識或者稍微補充一點課外材料。這就是一種普遍的教學觀和教學現象。之所以這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師們缺乏對課堂教學內涵的認識、缺乏組織課堂教學策略的表現。
三、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數學素養
數感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或自動化地理解數和運用數的態度與意識,即能用數學的視角去觀察現實,能以數學的思維研究現實,能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它使人將數與現實情境聯絡起來,令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感,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引導學生聯絡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
2、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四、空間觀念是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需要的基本要素
空間觀念表現為對現實世界裡的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變化及相互關係的理解與把握。空間觀念主要表現在:能由實物的形狀想像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像出實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檢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根據條件做出立體模型或畫出圖形;能從較複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圖形,並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係。能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能採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能運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落到實處,可採取以下相應的措施:
1、增加平移、旋轉與對稱、物體的相對位置、認識方向和路線圖、測量不規則圖形等知識。
2、削弱單純的求積計算、減少計算的量、控制計算的數,並允許學生適當使用計算工具。
3、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五、資料分析觀念的發展與培養
資料分析觀念是統計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學生“資料分析觀念”,學生充分進行數學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描述、分析資料的全過程然後進行資料分析,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經歷收集、整理,增加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從而培養學生的資料分析觀念。我們可以透過資料分析的教學這樣就能解決日常生活中很多實際問題,從而感受統計的實際價值,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我國基礎教育數學課程一直將運算作為主要內容,運算能力是我國數學教育的重要特徵之一,幾十年來一直是我國數學教育界關注的焦點。有別於《標準(實驗稿)》,這次《標準(2011版)》明確提出“運算能力”。“運算能力”是課程標準修訂時新增加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培養運算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
我們的老師,一直抱怨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差了。我們甚至把原因歸結為教材中的習題量不足。似乎,題量大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提高了。其實我們分析其原因會發現:有些小學生不明算理,機械地照搬公式;有的則是不顧運算結果,盲目推演;也有學生對提高運算能力缺乏足夠的重視,他們總是以“粗心”“馬虎”作為藉口,也有相當多的老師只注重解題方法和思路的引導,而忽視對運算過程的合理性、簡捷性的必要知道。
七、注重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合情推理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某種情境和過程中推出可能性結論的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和統計推理是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推理能力主要表現在:能透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
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應該做到以下兩點:首先,把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貫穿在日常數學教學中。其次,把推理能力的培養落實到《標準(2011版)》的四個內容領域之中。
八、大力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應用意識是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絡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資訊、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透過這次培訓,使我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策略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正確、科學、恰當地處理好一些問題,才能教學有效的教學、實現教學目標。
首先,要正確處理教師的主體與學生的主體的關係。新課程理念要求“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也就是要以生為本。即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而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此並沒有正確的認識、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自然就是一副師道尊嚴的架勢。這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以學定教、以教促學”。因此,教師的主體地位主要應體現為“如何導”,即課堂教學的組織、思維的啟發引導、問題的點撥、質疑和解答、學習方法的指導以及恰當的表揚與鼓勵等;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表現為“怎樣學”,即能否自主思考、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勇於質疑等,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的接受者、被灌輸者。我們怎樣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的主體與學生的主體的關係,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其次,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教與研的關係。“教而不研終覺淺”。然而,在當前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只教不研或只研不教。也就是說,教與研脫節。這都不利於我們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和處理教與研的關係,努力做到“在教中研、在研中教”。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在參加教學技能培訓後,我的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接受了一次洗禮;同時,也應該點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定盡我所能,學以致用。
“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研修心得體會4
8月21到8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市教育局在“武威職業學院”舉辦的為期六天的“全國中小學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學習,這次培訓有名師為我們傳授教學經驗和進行技術指點。這次培訓的教師講解認真、不厭其煩的解惑,並開展部落格論談、進行網路互評,使我學習到來自各校同仁們不同的教學經驗,在激情四射的討論交流過程中,使我有醍醐灌頂之感,收穫頗豐。雖然六天的學習很緊張,但過得很充實,下面就談談我對本次資訊教育技術培訓的點滴體會。
一、教學觀念和手段的變革
㈠教學理念與資源的創新
本次培訓強調過程性評價,每天的培訓都要透過網上部落格進行交流,透過甘肅資訊科技培訓平臺進行互動學習。透過部落格記錄教學過程、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經驗,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學理念知識。而且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網路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網路技術,以及使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等電教設施開展教學。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密切聯絡,資訊科技今後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現代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的'根本區別就是把以“教師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透過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讓學生利用各種渠道收集資料,並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透過對所收集的資料加以綜合分析達到學習的目的,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資訊科技提高學習水平。
㈡教學手段與直觀教學的變革
直觀教學即透過影片等來傳播知識也是資訊化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直觀教學使抽象知識的理解和一些實物的認識更加方便。說到直觀視覺教育,就聯想到音訊聽覺教學。現在,隨著資訊的日新月異,除了視覺教育之外,音訊教育也越來越普及。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在資訊科技下的教學手段更加豐富,透過文字、音訊、影片、流媒體與傳統課堂進行整合下的直觀教學會更加能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除了這些之外,我感覺收穫很多的地方還在於,透過學習這門課,我們掌握了更多的收集資訊和交流思想的途徑,如各種網站,BBs等。
二、資訊科技知識及理論有所提高,認識進一步加強
㈠資訊科技的概念劃分更加明確。
這六天我們所學習到的理論方面的知識,使我較好地理解了教育技術的概念和內涵以及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使我學會了授導型教學和探究型學習的設計方法,激起我在今後教學實踐中嘗試應用這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慾望。真正認清了“教育技術”、“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教學設計”等概念。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加以區分,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實現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
㈡教學方式與目標定位進一步明確。
“老師引導———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的學習形式,不僅學到了很多新知識,而且是一個以符合教學、學生和學生學習發展需求的教學方式。同時明白了以課程為本位的資訊科技整合的目標定位,即“三促進”:⑴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促進學科/領域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⑵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技術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⑶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和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㈢課程整合的認識進一步加強。
弄清了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
體,裁技術之衣”。不應該是課程順應資訊科技,而應該是課程同化資訊科技,應該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⑴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必須適合利用資訊科技教和學的內容;⑵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為主體的資訊科技應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樣化需求;⑶學科/領域的不同特點,不同學科培養目標與認知規律的不同應該是技術選擇的一個重要方面。
㈣網路技術的優勢認識明確。
資訊科技能力的培訓,讓我們明白了網路教學的優勢所在:⑴能滿足多主題、分層次的教學任務;⑵可以預設和提供學習支援功能;⑶或以支援全員成果展示或全參與式的互評;⑷具有動態資訊釋出功能,使教師蒐集過程性評價資訊成為可能。還有就是網站的持續存在性和互動支援功能可以延展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六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的受益不淺,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研修心得體會5
我和本局資訊服務中心另一位同志參加了省資訊產業廳開展的“廣東省山區資訊化農村中青年資訊能力培訓專案農村資訊化培訓教師第一期培訓班”學習。包括我縣一共16個試點山區縣市共40人參加了這次省級培訓。在短短的一週時間裡,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業務上的技能,而且使我對我省農村資訊化建設專案的重要性有更深一層的瞭解。這次培訓班是由省資訊產業廳、省資訊中心主辦,聘請華師大兩位副教授主講。培訓主要內容有五項:
一、農民資訊能力培訓概論;
二、農民學習心理分析;
三、互動式教學方法與實施技巧;
四、資訊化教學資源與教材開發;
五、農民資訊能力培訓教材的使用。
這次培訓目標是不僅要充分了解山區中青年農民資訊化培訓專案,還要掌握農民資訊能力培訓的互動式教學方法,提升自己實際教學能力。掌握農民資訊能力培訓的教學課件、教學資源、教學案例的整合,形成較好方法。掌握農村資訊化培訓組織方法、有效運用互動式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提高各地資訊化培訓教師教學水平,並掌握省農村中青年資訊能力專案培訓教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本土化培訓教材的開發方法。
透過培訓學習,我瞭解到我省山區資訊化實施4年來,透過整合資源,加強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完善山區資訊基礎設施,專案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促進了山區與外界的資訊溝通,有效地拓寬了山區農產品生產流通,促進了山區的招商引資工作,探索出一條用資訊化手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路子。但是,廣大農村的資訊化建設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農民資訊能力普遍較低。因此,必須大力開展農村資訊化培訓和開展資訊科技應用工作,提高山區自我積累和發展的。能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結構調整,促進優勢資源開發和特色產業發展。
透過培訓學習,還使我認識到,要提升農村中青年資訊能力培訓教學效果,首先要了解農民對資訊科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性。這些特性主要表現為:
1、由於對資訊科技接觸少而引起的恐懼感;
2、對資訊科技培訓的排斥心理;
3、對資訊科技培訓效果期望過高的心理。
所以,在進行農村資訊化培訓時,必須以農民的學習心理變化為依據,採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和措施。這就要做到:在工作中要摒棄不實在、虛假的成分,使其感覺到培訓的實在性;要注重應用感化法,切忌灌輸法,做到入情入理地授課;要推廣應用示範法,開展經常性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典型、樹立榜樣,使農村資訊化培訓工作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更具感召力和說服力;要講究層次法,根據農民的思想和文化素質等方面的差異,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透過培訓學習,我認為開展農村資訊化培訓工作必須注重教材的本土化。在農村資訊化培訓中,因為省級統一開發的培訓教材主要是資訊科技方面的知識,大部分農民在這方面的知識水平都還處在起跑線上,再加上農民都是成年人,可塑性較差,使教學有很大的難度。因此,培訓教師需要把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加工,以適合當地資訊化培訓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案例資源的本地化;
2、技術環境的本地化;
3、教學方法的本地化。
這樣,才能貼近他們的生活,選擇適合本地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
根據我縣山區資訊化建設情況,開展山區中青年資訊能力資訊培訓工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利用現有資源,充分發揮各鎮(村)資訊服務站(點)的作用,認真收集山區資訊化案例資源,樹立示範典型。二是加大“四大富農系統”和“農信通”、“農業資訊點播系統”的宣傳推廣和應用力度,使資訊服務進村入戶,增強村民資訊化意識。同時,利用資訊化體驗服務站,讓本地農民真正體會資訊化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三是有序地組織開展系列培訓活動,充分利用鎮村服務點收集的案例資源,進行教材二次開發,使農民在培訓過程中更容易接受,達到學習目標。
“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研修心得體會6
本學期,我在參加了由靜海縣教師進修學校主辦的教師資訊科技教育培訓。 透過這次培訓,使我進一步地掌握了有關現代資訊科技的知識,提高了認識。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資訊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這短短的一天培訓中深深的體會到:
1.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2.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資訊社會,資訊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資訊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資訊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3.自身觀念上的更新。
本次資訊科技培訓雖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時間,但是這天培訓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計算機的使用在往常對我而言就是一個進行文字操作的工具而已,本來我平時也不太注意對計算機技能的學習,總是有了問題就打電話求助,從沒有想過要自己去掌握這樣的技術。
4.培訓細節上的滲透。
本次培訓中,授課教師都注重細節上的教學滲透,他們不僅教給我技巧,更在無形中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大家,在一些細節的講解上十分細緻,恰當地滲透一些舊知識,使不同 程度的老師都能得到提高。
透過一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受益不淺,我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資訊科技這兩個概念,對資訊科技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後思想,我積極採用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整合並初顯成效,可以說終於嚐到了資訊化教學的甜頭。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但是,資訊化教學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好幾年了,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髮展。那樣才可以說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資訊化的優點。從而使資訊科技更好地輔助我的教學,提高我的教學質量,這將是我以後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