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誠信教師心得體會範文

做誠信教師心得體會範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誠信教師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誠信教師心得體會範文1

  平時的閱讀教學總喜歡抓住文本里的那個最重要的問題,而後營造良好的討論環境,讓學生圍繞著這個問題說話,儘量鑽到文字的深處,儘量還原作者原來的情趣,教學《阿長與山海經》,文字後面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請你永安她的靈魂”作結,阿長不過是魯迅家裡的一個保姆,我們還讀出她各種各樣的毛病,魯迅為什麼如此的祝福她,紀念她呢?抓住此問題,深入文字,讀阿長的名字的由來,讀阿長的相貌,讀阿長切切擦擦的毛病,讀阿長粗俗的睡相,讀阿長煩瑣的規矩,讀阿長古怪的故事,讀不識字的阿長為我買來了人面的獸、九頭的魚的三哼經……學生鑽到文字底下,讀出了生活中的阿長,或者是我的奶奶,或者是我的外婆,或者是鄰家的老奶奶;學生也讀出了不幸的阿長的樂觀,千百年來樸實的農村婦女微薄的希望;學生更讀出了不識字的粗俗的長媽媽是怎樣在乎年幼的魯迅,怎樣歷盡周折費盡艱難給他找來了山海經——文學大師的第一本書……一篇容量似乎很大的文章,在學生閱讀一個早自習的基礎上,我一節課就分析完畢。

  還要學嗎?課代表問我,好象那些重點難點都已經點破,好象我們已經入文、入境、入情、入理,也已經出味!課堂上熱熱鬧鬧的,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呢?這節課,有五位學生好幾次練筆遲交或者不交,再這樣下去,他們會養成拖拉懶散的不良習慣,應該施以懲戒,讓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互相應和,於是我請他們幾個去一旁補作業。其他學生上新課,不等他們幾個嗎?我總覺得不好,還是等等他們吧,

  於是我在黑板上寫了《我給阿長設計履歷》的讀書心得題目,要求學生這節課以此位話題作文,500字以上,當場交卷,算是複習此文吧。學生似乎皺著眉,我又寫下了幾個條目:阿長的姓名,阿長的相貌,阿長的性格,阿長的職業,阿長的經歷。一些同學翻著書,開始動筆,一些同學如阿長一樣切切嚓嚓的,似乎沒有眉目。我不得不又安排幾分鐘的討論,而後學生作文。外面下著冷雨,昨晚新聞裡預報湘北有暴雪,今年的冬天來得太早了,學生們和老師們都穿得鼓鼓囊囊的,可是江南的教室裡一般是沒有暖氣的,孩子們以人多取暖……我看著外面的天氣,再看看孩子們瑟縮著雙手,有的寫了幾百字,有的還才開頭,我請一位寫得很長的也是寫作水平比較好的李臘同學站起來宣讀自己寫的,她還沒寫完,同學們聽了,又動筆寫起來,但是教室裡總不能十分安靜,中途那些補隨筆的同學回來了,教室裡又有一些騷動,似乎這題目總有些難度似的。

  馬上下課了,中餐以後,課代表把他們的作業收集上來,因為是學生自己的練習本,不是統一的本子,就顯得七齊八不齊的,我批改過程中,發現特別優秀的只有幾個,小部分的書寫工整,合乎寫作要求,大部分的不是馬虎,就是篇幅很短,僅僅三百字,這可是一節課的要求,平時一節課是必須寫一篇上本作文的!

  他們真正讀懂文字沒有?要麼是他們不能很好的對待這種課堂動筆的練習?語文書寫習慣、當場寫讀書心得,這可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

  從這堂課中得知,不一定口頭上熱烈的討論就能代表你的語文能力很強,能用筆分析嗎?能把口頭零碎的分析連綴成篇章嗎?能在平時的這種練習中也養成寫字方正的習慣嗎?以後多注意吧,語文素養是以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為核心,是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個性品質、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一個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不一定代表另一個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要讀透文字,能夠零碎的口頭表達固然好,能夠系統的口頭表達當然好,能夠書面表達更好,而三方面結合最好!

做誠信教師心得體會範文2

  “教者父母心”,“學生事,無小事”,參加老師工作一年以來,嚐遍酸甜苦辣,驀然回首,發現收穫頗豐,尤以上面兩點為重。

  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第一天起,我也成為一名班主任,剛從大學校園走出,儘管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我卻是躊躇滿志,正是憑著這種熱情以及跟學生亦師亦友的優勢,我的工作逐漸上手,慢慢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可是,慢慢的……,生活就像學生的週記,在平淡中一頁頁翻過。每次批改週記,都像在無邊的沙漠中艱難跋涉,我非常渴望眼前突然出現一杯清水或是一片綠葉,給疲倦的眼球和麻木的神經注入一絲激情與活力。

  突然,一位學生的週記讓我緊張了起來。

  “老師,你不是一個關心學生的老師,我對你挺有意見的。”

  我心咯噔跳了幾下,沒看錯吧,揉揉眼睛,沒錯,一直以來,我挺自豪的,自問能將班管理得不錯。原來那個打架,曠課現象時有,第一次連續幾次考試“穩坐”倒數第一的班級,現已井然有序,好不容易丟掉了“差”帽子,沒想到同學對我卻頗有微詞了。

  “你根本就沒把學生事當自己事,這次期中考,我這麼努力考,成績終於有了很大進步,本以為可以向家人報喜的,可是我的政治成績加少了20分,政治老師都知道,可排名時為什麼沒加上?還有考完試後,我上課走神,成績又退步了,你都沒發現,你一點都不關心學生。”

  我愕然。這位學生政治加少20分,這我知道,也明明跟政治老師一齊改過,重新輸進電腦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腦子裡填滿了憤怒和不屑,瞬間變成了一個充足了氣的氫氣球,一個針或一粒火苗就足以讓我眨眼間爆炸,氣沖沖地找來這位學生了解情況,語氣非常地不友善,把學生嚇得小聲嘀咕:“你們就是沒加嘛。”我氣不打一處來,聲音提高到八十分貝:“沒理由!”

  她膽驚心跳地拿出全級排名單給我看,我傻了眼,真的沒加!怎麼會這樣?與政治老師慢慢回想,猛然醒悟,原來改了以後忘記在電腦存檔了!這真的是我的疏忽。解釋為時已晚,對學生的傷害已造成。學生一臉的無辜“老師,排名沒出來之前,你為什麼沒看看呢?你應該再仔細複檢一遍啊,這次我這麼拼搏,又不能向家報喜,很沮喪。”儘管我一再保證會親自打電話與她家長解釋,可是學生還是開心不起來。

  終於明白,高中生是很敏感的,不論用哪種方法,她都很容易感到老師是在運用技巧而缺乏真誠和尊重,一旦學生認為老師有錯,缺乏尊重的時候,就可能心中有陰影,產生不再信任的心理,以致產生對抗心理和牴觸情緒。所以,老師一定要細心,真心的對待學生的每一件事。學生事,無小事,事事關心,事事在心,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做誠信教師心得體會範文3

  一是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堂精彩的課程一定要有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同樣說課也需要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編寫理念以及教學單元和學情等來設定,教師應準確、清楚、深入定位教學目標。但教學目標絕不等於教學範圍,我們在講課過程中一定要將目標設定在具體的小點上,結合實際,切記泛泛而談。

  二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說課是將自己的教學活動規劃講述出來,這屬於教學創作。既然是創作,教學活動就一定要有創造性、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在觀摩過程中,多數教師在教學活動規劃或者是教學流程的設計方面都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模式,從創新性匯入到文字的梳理探究、課堂小結在到作業佈置,環環相扣,並且每個環節都有活動設計和設計意圖展示,將教學目標落實到環節之中。以高中粵教版《項脊軒志》為例,參賽者從細節著手,以“細節傳情,思維品質”為題,透過《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匯入情境,品讀書房齋的.德馨之喜,思念三位親人,融合師生的思考,最後以練的形式思考文章中的人文精神,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這堂課透過分析書房的變化,從細節處著手分析人物,既解讀了文字,也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是教學重點的模擬教學。參賽者在說課結束之後,需圍繞設定的教學重點模擬教學,將某一個知識點講解透徹,真正達成教學目標。在模擬教學中,教師透過預設情境來闡述自己對某一問題的分析與講解並加以板書。以《審辯式思維的力量—時評寫作指導》為例,參賽老師在講述重點時採用了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探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透過尋找事實依據和正反方的辯論得出結論“人所不欲,勿施於人”。

  此次說課比賽聚集了全省的優秀青年教師,參賽者在題材的選擇上也結合自身優勢選取了詩歌、小說、散文、寫作等多方面的內容,說課環節流暢,內容豐富,活動設計有趣又不乏深度,很好的體現了語文的核心素養。當然在此過程中,個別選手的說課脫離實際,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活動的設計具有不可操作性,但多數教師均能夠圍繞要求來進行說課。此次學習對自身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想自己一定能夠結合實際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活動,讓語文課堂活起來,動起來!

做誠信教師心得體會範文4

  光說不寫的語文課似乎成了一種時髦,學生練就了一張巧嘴,卻留下了一隻笨手,要寫,就顯得非常痛苦,這是缺少鍛鍊的緣故。寫順了,寫慣了就不再覺得是一伯苦事,反而有一種寫後的酣暢淋漓的快感。筆下流出的是文字,是思想,是情感,對寫的人來說是一種物化的思維的結晶!所以,愛寫,是習慣使然,一旦寫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思考的方式,那麼,語文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語文就成了一種素質。

  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教學的時間,為了趕自己的教學進度,在需要學生花時間去讀、去感悟的時候,往往“越俎代庖”,替代了學生自己的學習過程。這猶如農民在曬乾菜時“節約了陽光”,而用烘乾的辦法一樣,得到的是老得蹦掉牙的乾菜而已!

  教師在學生與課文之間,應該做一個紅娘。當學生對課文沒有興趣的時候,教師應當將課文中最精彩的、最有趣的、最有魅力的地方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課文產生好感,從而願意甚至主動地閱讀文字、開掘課文的內涵;當學生及時提供指導,讓學生與廣西深入地對話下去……如此教學教師就是學生喜歡的紅娘,而不是令人討厭的“第三者”!

  功利性的學習使學習本身失去了與生俱來的那種快樂、那種美妙的感覺。學習勢必成為一種附加的、外在的壓力。遊戲式的學習沒有功利性,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由的活動,有利於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沒有“遊戲時代”的童年,是殘缺的童年,是沒有幸福可言的童年。我們決沒有理由為了孩子的明天的幸福而剝奪他們今天的快樂。沒有快樂的今天哪有幸福的明天?

  我們總是苦於無法瞭解學生,而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閱讀兒童文學。讀孩子們喜歡讀的書,你就會走進那個神奇的繽紛的世界,才有可能讀懂兒童、讀懂學生。其實,無論到任何時候,文學對於我們心靈的撫慰作用都是無法磨滅的,它給予我們的溫馨和美感,將會讓我們一生受用。

做誠信教師心得體會範文5

  審美感知在整個審美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詩歌教學中的一切審美活動都是以學生對審美物件的直接感知開始的,並在全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深化。因此,我們不僅要探尋提供有豐富審美價值的審美物件,更要運用一切可行手段,如藉助物像、藉助繪畫、藉助音樂、藉助美讀、藉助習作、藉助移情等,建設轉化審美物件,從而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使學生對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深刻的領悟和啟迪,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染上作者的情緒色調,達到“會心”的中級審美體驗。美感應稱這階段這“啟迪效應”或“感染效應”。

  一、藉助物像

  物像是記憶的基礎,教師可以根據所教詩歌的內容,設計、製作多媒體課件,創作彩色幻燈片,或選用、自制一些掛圖,並聯系詩歌內容,詳細地講解畫面,例如《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林盡染;漫江碧透,百秧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教師可以運用電腦製作兩幅課件物像:

  一幅是“湘江秋景”,突出秋天的景物特徵:色調鮮明、微型機勃勃;

  一幅是“獨立寒秋”,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徵:意氣風發、壯志勃勃。

  再用生動的語言再現詩中描述的情景,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學生憑藉感觀,透過想象與聯相,如同身臨其境,領悟到這首詩景美、情更美的情趣,從而感受到鮮豔的色彩《濃重的紅和浸透的碧》;感受到澎湃的激情。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對建設祖國的豪邁情感。

  二、藉助繪畫

  蘇軾有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首首寓情於景、景中見情、耐人尋味的佳作,如同描繪出一幅幅優美、寓有情節、富有情味的繪畫。詩歌講究畫面感,繪重視故事性,把繪畫與詩歌中的說、寫訓練相結合,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把詩、畫、事結合得完美的,莫過於唐代的王維,他在《山居秋暝》中寫道:“空山新雨後,天氣晚未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中有明月、清泉、松竹、溪石、水蓮等,描繪了一組清靜、美的畫面;然而在靜的環境中,又有人的活動——浣女歡笑,可能還有作者的旁觀。教師可以根據這組畫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說一段話或描述一個故事;然後再讓學生根據語段或故事,畫出一幅,乃至好幾幅畫。透過這樣的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鍊學生的說話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並反過來促使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去進行合理的想象和創造,使繪畫作品更富有情節性,從而使“文”與“畫”相互促進,使之形成一個良性迴圈,更好地使學生產生審美愉悅,在說、寫、畫的實踐中發展和完善個性。

  三、藉助音樂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於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於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如李煜的《虞美人》,學生透過“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句,可以理解詩人“亡國之音哀以思”的愁緒。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學生也可以透過字面來理解李清照對一個人(新婚丈夫趙明誠)的思念而帶來的“閒愁”。但如果藉助音樂(配樂),學生更能在心靈上產生共鳴,音樂的旋律和學生的心絃,將一起顫動,讓學生在心靈上得到感觸,明白何謂“與我心有慼慼焉”。

  四、藉助美讀

  所謂“美讀”就是所指“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葉聖陶語)。詩歌中的情感飽和的意象是在一種格律裡面的,而建設、轉化格律押韻的美,主要是透過“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語言的美和意境的美的。如《琵琶行》:大弦如風雨,小弦叨叨如私語。叨叨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寂冷弦弦絕,凝絕不遐聲暫歇。別有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當心面,四弦一聲如裂帛。……

  教師要指導學生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讀出作品的節奏,感受琵琶奏出的聲韻(因為這是用文字描寫音樂的佳作),更要與人物的心境相聯,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琵琶女的“晚年淪落”和作者的“謫居臥病”,以及“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讓學生從中受到音樂審美教育,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審美志趣。

  五、藉助習作

  這裡的習作是指在學生理解詩歌含義的基礎上,讓其發揮想象,把詩歌(尤指古詩詞)改寫成一篇具有環境描寫、故事情節、人物對話等的白話“美文”。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可以讓學生描寫詞人與戀人惜別的悽切場面。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而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能更好地領悟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六、藉助移情

  我們常說“雲飛泉躍”、“山鳴谷應”,云何嘗能飛?泉何嘗能躍?山何嘗能鳴?谷何嘗能應?這是因為我們根據自己的體驗來解釋外界的事物,把無生命或無生氣的東西看成有性格、有情感、能活動的東西,這就是“移情作用”。在“移情作用”。在“移情”時,物我達到了高度的同一,主客之間相互對流。正象徵派詩人波德菜爾所說:“你取精會神地觀賞外物,便渾然記憶自已的存在,不久你就和外物混為一體了。你注視一棵身材停勻的樹在微風中盪漾搖,不過頃刻,在詩人心中只是一上很自然的比喻,在你心中就變成一件事實:你開始把你的情感慾望和哀愁一齊借給樹,它的盪漾搖,也就變成你的盪漾搖,你自己也就變成一棵樹了”。在詩歌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移情作用”,引導學生進行美感認知。讓學生中詩歌學習中透過聯想,可由物生景,由景生情,也可以是由物直接到情。如臧克家的《老馬》: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它把頭沉重的垂下。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裡咽,眼裡飄來一道鞭影,它拾起頭望前面。

  這首詩中的“老馬”是舊中國受難的農民的象徵,他忍辱負重、忠厚善良。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移情”,“老馬”不單是本義上的老馬,更是被壓迫農民的象徵,那抽下的鞭子,是抽在窮苦農民身上的,抽在我們祖輩父輩們身上的,讓學生感受到被鞭抽的痛苦,最終達到“移情”的效果;激發學生對被壓迫而不覺悟的農民的同情,激起對舊制度和舊社會的憤怒和詛咒。再一次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淨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