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精選17篇)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精選17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精選1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這些融入年輪的人,我們在他們身上感受到了從容,彷徨的時候,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堅定,懷疑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們什麼叫相信。

  2018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頒獎盛典已於2019年2月18日20:00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從2002到2018,感動中國走過17個年頭。時代在變,感動不變,人們對善的嚮往不變,對美好的渴望不變。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的主旋律精神欄目,多年來堅持鮮明的價值導向,彰顯了深切的人文關懷,在這個精緻的利己主義盛行的年代,在這個道德感、責任感、使命感缺失的年代,有這樣一部精神史詩洗滌心靈,實屬大幸。

  每每看到這個節目不知你們如何,反正我是止不住我的眼淚。我們經常說,好人就在身邊。感動中國的人物,也都來自你們我們他們的身邊。它是中國人的好人觀,行善觀的一種傳遞。“勿以善小而不為"。感動中國,正是這種精神與力量的傳遞,他給了我們希望,讓我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片未曾喚醒的春天。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的是,人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堅信世間的美好,人的心靈不能被負面情緒所佔據,這樣你可能會永久的迷失,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向著美好出發,以每個人的閃光點照亮你身邊的美好,哪怕很微弱,但匯聚一起便是萬丈光芒,千言萬語,也行只有一句話:感動就在你我他每個人的身邊,感動中國的精神與魅力一直在傳遞和發揚,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新一代人點亮。

  《感動中國》是一種呼應,它呼應的是人們心裡本來就有的向善之心。兩個多小時,對於普通的觀眾來說,可能意味著無法被擦乾的淚水,或者是心靈的一次淨化。但對於這個社會與時代來說,《感動中國》的走紅意味著什麼?

  在感動的同時,我們有時是不是也該有點兒憤怒。我們要做的和該做的事還很多,只有感動、憤怒都不夠,我們必須擦乾眼淚後行動,站到一個又一個曾經感動過我們的人身後,然後憤怒才會真正減少。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2

  2月18日,《感動中國》如約而至。鍾揚、杜富國、王繼才王仕花夫婦、程開甲等人十一人獲頒“年度人物”。

  這是一群以血肉之軀書寫不朽偉業的人。超越海拔六千米,跋涉高原十六年,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鍾揚教授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採集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彌補了國家種質庫的空白;面對爆炸的地雷,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英勇負傷,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退伍軍人呂保民見義而勇,不惜身受重傷,制服持刀行兇歹徒;退休老人馬旭與丈夫畢生節儉清貧,將全部積蓄捐給貧困的家鄉;“英雄機長”劉長健臨危不亂,在萬米高空挽救了119名乘客的生命;王繼才、王仕花夫婦,守護海島32年;張玉滾支教17年,用窄窄的扁擔挑起山村孩子的未來……

  這些平凡又偉大的普通人,無愧於殊榮。他們用善意、勇敢、毅力、使命,昇華了自身,也標註了新時代的價值座標,又匯聚成溫情的海洋,讓人動容,催人奮進。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裡,從國家到個體都引以為傲的精神豐碑。

  從他們身上,有人讀出了文明的傳承。一個文明的民族,不僅要有經濟的進步發展,也要有精神的高度和厚度,我們要做的不只是給文明以歲月,還要還歲月以文明。如此,便離不開對一個個心動瞬間的記錄,對生活中溫暖與感動的銘記與傳承,在漫長的歷史中始終回應著時代的價值渴求與信念堅守。學會銘記才有文明,有文明才有希望,精神的力量翻滾升騰,環抱著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便會傳遞著心靈的方向感與歸屬感。

  從他們身上,有人讀出了感動的力量。2018年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裡,有90後,也有耄耋老人;有賣雞蛋的大爺,也有兩院院士。他們生逢不同的年代,守護著不同的崗位,堅守著不同的初心,卻在“奉獻”的精神世界中相遇,共同向我們傳遞著“利他”的價值觀。他們拒絕誘惑,甘守清貧,付出了青春乃至寶貴的生命。這種力量,怎不讓人淚流滿面?

  感動中國是一扇視窗。十七年來,上百位年度人物用偉岸的身姿,奠定了精神豐碑最堅實的底座。更多的人則從感動中汲取力量,用精神之光點亮自己前行的路。公交車上讓座的年輕人,為清潔工免費提供熱水的熱心店長,春晚小品中那個春節不回家,在車站為大家排憂解難的鐵路警察……他們也許永遠登不上“感動中國”的舞臺,卻在“行動中國”的大舞臺上,用熱心,用擔當,用奉獻,溫暖了每一個平凡的瞬間。

  一朵朵浪花匯成了時代的巨浪。獲獎者終究有限,但精神的獎盃在所有觀眾手中傳遞。十三億中國人,人人心裡都燃著一團烈火,這團烈火越燒越旺,化做無窮無盡的力量,這是咱們的靠山,這是咱們永遠幸福的保證!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3

  “還是這個季節,還是這個時間。還是對溫暖的渴望裡,還是您期待的目光。在這個極具變化的時代裡,總要有些不變的東西,讓我們在向前走的時候會更踏實。”雖然言辭不是那麼的華麗,但是卻讓人聽著很舒服。

  看完這個欄目,心裡有說不完的感動。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的平凡,如此的普通,可是他們的事蹟卻是那麼地不平凡、那麼地令人震撼。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從事不同的行業,但他們卻又有著同樣的精神,而這種精神用一兩句話是無法表達的。

  有時候常在想,是什麼力量致使他們有如此廣闊的胸懷?他們的壯舉,讓有著十幾億的人口的大國動容。

  在這次的評選人物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被評為雷鋒傳人的郭明義。他的故事從鋼鐵城傳到全國,作為新時期的道德模範,郭明義的愛心源自於平凡,雖然看起來只是一件件的小事,但是當量達到一定的時候,就成了質的改變。可能對我們來說,獻一次血,沒什麼的,可是他堅持了20年,累計達6萬升血,是自身血液的6倍之多。他的血液流動在無數需要人的血管裡。

  在被他幫助的人裡,有一個叫楊思雯的女孩。楊思雯上小學的時候郭明義就開始贊助她上學,並且資助她和奶奶的生活。在沒見到郭明義之前,她奶奶想這個人肯定是西裝革履,皮鞋鋥亮,至少從外表看起來是一個有錢人。可是當她看到這個默默資助她們的人,竟然是一個身上穿著勞動服、腳穿大頭鞋、褲子上還有補丁的平凡工人時,她的眼淚就忍不住留下來。

  郭明義以他的實際行動詮釋著雷鋒精神,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

  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會成為一個讓別人感動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就像《愛的奉獻》裡面的歌詞一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4

  晚霞染紅了天空,我漫步在放學路上。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交談著,我卻無心交談。剛剛看完《感動中國2012》年度頒獎典禮,我的心仍在震動著,久久不能平息。片中的十大人物,每一個都使我深有感觸,有給一百三十多個孩子當母親的高淑珍、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羅陽等。

  何玥,一個我從沒聽說過的小學生,今日卻讓我的心銘記著她的名字。儘管她已經不在,但她的故事仍然感動著我。

  患了腦瘤的何玥從父親與醫生的交談中得知自己只剩三個月時間。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知道可以捐獻器官時,便不顧一切的提出要捐獻器官,然而卻幾番遭到了家人的拒絕。鄉里人都說,人都已經死了,還要在身上動刀子,那該有多痛苦啊!可是何玥再三要求要捐獻器官。要知道,何玥的大腦此時已經長滿了瘤,那樣子一定疼極了。儘管如此,何玥的裡仍裝著別人。何玥再也撐不住了,終於,她永遠的閉上了雙眼。何玥的父親為了完成女兒最大的心願,狠了狠心,為女兒填寫了一張捐獻器官的單子。何玥的腎臟成功的捐給兩位患有尿毒症的西藏小夥和桂林小夥。何玥不在了嗎?不,她的生命仍在延續,此刻的她一定笑得很燦爛。

  正值花容時節,你卻悄然離去,你似從天而來的小天使,為世界撇下光輝。想一想,何玥,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小學生,儘管年紀小,可是她的心胸卻比天空還要寬廣。十大人物中,我最敬佩的是一位女教師,她的事蹟同樣感人肺腑。

  張麗莉,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失去了雙腿。

  一天放學,校門口到處是人。有位小同學面目緊張,眼看一輛車就要撞到他了,這時,一位老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那位小同學推到一旁,自己被壓在了車下。

  從此,老師落下了殘疾,儘管她失去了雙腿,卻仍堅持教育學生。沒錯.故事中的老師就是張麗莉。她用雙腿換取了一個生命,她是多麼的偉大,受人敬仰啊!

  十大人物,每個人物都是美麗的。不管他們是已經不在的,還是健在的,我都應該好好地向你們學習。在此,我以一名“少先隊員”的身份,向你們鼓掌致敬!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5

  她是一個生活在無聲世界裡的殘疾人,也是中國唯一登上兩大世界頂尖藝術殿堂的人。美國卡耐基音樂廳和義大利斯卡拉大劇院都留下了她婀娜多姿的舞蹈。

  她是一個樂觀的人,兩歲時被一次高燒奪去了聽覺,成了一個可憐的聾啞人。在無聲的世界裡,她從不自暴自棄、自卑自怨。她是一個堅強的人,雖然也空虛,但她沒有哭過。15歲那年她才開始正式學跳舞。她的基本功很差,想要完成舞蹈任務——《雀之靈》真的是比登天還難。當時老師對她沒有信心,認為她不是值得培養的料子,隨便教了她幾簡單的動作就叫她練。有時她練得厭倦了,就忍住性子繼續練,一直練到胳膊腫了。練到後來,她能一次轉幾百個圈子。老師再來上課時,才知道她花了很多功夫,看她的勤奮,改變了對她的看法,認定她是個有前途的人。

  《千手觀音〉這個舞蹈用無聲的語言向人們講述了愛的意義。正因為有愛才使殘疾人能在大家的關心下健康地生活,連殘疾人都知道要用愛來回報所有的人,我們更應該珍惜身邊的人給我們的愛,並用自己的真誠去感恩。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6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是如此的渺小,就如同天空中的一粒粒浮塵。

  從出生到死亡,我來過,我走了,悄無聲息,就如同我不曾來過,這是大多數人的一生。可是,總有些人輕輕悄悄地來了,又走了,卻又像是從未走遠。

  事實上,感動中國中的大多數人都只是和我們一樣的平凡人,而不同的是他們生命所承載的重量。

  放眼浩渺天地間這芸芸眾生,我們總感嘆自己太過於微不足道,但可曾知道,當生命有了重量,它就不再輕如塵埃?

  12歲的小女孩何玥,她想到的不是如何儘可能多地爭取時間在這人世間哪怕多留一分鐘,而是首先考慮到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自己還能做些什麼來給自己這稚嫩的生命畫上一個無悔的句號。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損毀,但關鍵的問題是,有太多的人為了活下來而不得不損毀自己的身體,而還有那麼多已經逝去的生命要帶著完好的身體一併離去!當生命終結的時候,一切皆化為烏有,身體對她來說已經毫無用處,那麼,為什麼不讓它們在別人的身上讓它們的作用得以延續呢?在此之前,何玥與我們一樣,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生命也和我們一樣輕微,但她生命的重量體現在在生命的最後她所作出的選擇,讓自己的生命延續在別人的身上,彷彿她不曾離開!那麼,我們自己呢?當我們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是否有勇氣也把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它們的人,讓它們融入別人的身體,讓另一個生命更加健全呢?

  周月華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讓我們一直深受折服的身殘志堅、為夢執著的形象了,她平凡甚至殘缺的生命在二十年由艾起揹著翻山越嶺中已經走向了崇高與偉大!身體的缺陷,她不在乎,她在乎的是自己活著能為別人做些什麼。這兩個人的愛情,只有相濡以沫,而沒有波瀾壯闊,卻以彼此為支撐相互攜手走過了二十年,為彼此增加著生命的分量!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周月華並不完美的生命劃過的那完美的弧線以及它沉沉的分量。什麼是愛情?看看艾起我們是否有些羞愧?什麼是生命的重量?凝視周月華,我們是否有所啟發?

  生命是一段過程,而生命的重量就在於這段過程我們怎樣走過。個體的生命本身可以很脆弱,可以很渺小,可以很輕微,但在生命行進的過程中,它所依附的形體可以決定它的重量。

  輕與重,大與小,崇高與卑微,往往只在於一念之間,我們生命的重量將由我們自己去填充。只希望,到了不得不對這人世間的一切撒手的時候,我們能燦然地回望,會心地一笑,我來過,我走了,我無悔!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7

  一年一度,觀看感動中國。開學前夕,接受精神洗禮。

  人活著,要像錢偉長那樣,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要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勇敢地擔當起建設祖國的歷史重任。錢偉長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是科學家報效祖國的典範。作為小學教師,雖然談不上純粹意義上的研究學問,但是我們雙手托起的是祖國的希望。教書育人,培養棟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人活著,要像郭明義、劉麗那樣,做一個地地道道的好人。自己是一介平民,卻關愛著更為弱勢的貧民。超越了世俗的金錢觀,迴歸了做人的本真。以己度人,舉己全力,幫困扶貧。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境界,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當我們為一點個人的利益而斤斤計較的時候,不要忘記這兩位本同我們一樣,甚至收入還不如我們的草根平民。不要忘記,人生的意義不在索取,而在奉獻。

  人活著,要像王茂華、才哇、王偉那樣,舍小家顧大家。在困難面前,在生死抉擇面前,先人後己,出生入死,捨死忘生,盡顯英雄本色。中國,從來不缺這樣的英雄人物,正是這些錚錚鐵漢挺起了民族的脊樑,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鑄就了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華夏精神。

  人活著,要像孫東林兄弟那樣,講一個“誠”字。一諾千金,人無信而不立,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尤其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功利社會,呼喚誠信、堅守誠信、以生命捍衛誠信,當看孫氏兄弟。

  人活著,要像草原醫生王萬青那樣,義無反顧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人往高處走,不應成為選擇工作的準則,更不應成為獲取名利的不正當追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是毛澤東時代的響亮口號,理應穿越時空的隧道,響徹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

  人活著,要像軍人何祥美那樣,立志崗位成才。縱然司馬遷感嘆李廣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但和平年代依然需要神兵強將。愛崗敬業,崗位成才,在當下社會更具廣泛意義的職業價值。把本職工作做好,做到極至,努力成為各領域裡的行家裡手,當是每一個人畢生的事業追求。

  人活著,還要像孫炎明那樣,坦然面對有限的人生。也許經常跟死神打交道的人,更懂得生命的可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名言;“今天不知道明天怎樣”,是身患絕症的孫炎明的口頭禪。笑對生活,愛灑有罪之人,以情動人,金石為開,拯救靈魂,贏得尊重。仁者愛人,人恆愛之,短暫的生命演繹精彩的意義,並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向感動中國的草根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8

  近幾年來,我都準時守在電視機旁認認真真地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

  其間,我一次又一次地被他們的人格力量所震憾,一次又一次地被他們的事蹟所打動,一次又一次地被現場的氣氛所感染,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動而感動。坦率地講,伴隨著奪眶的眼淚,我承認我被這些人物所折服。

  《感動中國》欄目的內容的確很好!

  但是,感動之後,圍繞著這一欄目我也產生了這樣的幾點思考和疑問。

  一是為何叫“感動中國”?對於這個欄目策劃時的具體細節我知道的不太多,但在我覺得,“感動中國”這個名字還是有點過大。中國是中國政府的名字,這一名稱和符號怎能輕易使用。我認為,不經中國政府、全國人大的授權或同意,既便是中央電視臺,也沒有在欄目中冒然就“××中國”的權利吧!可能有些人會認為我是在小題大作,但是動輒冠以國家的名字,辦一些諸如“感動中國”、“氣壞美國”等“名氣大”、“震憾力”強的欄目,我認為不妥。本人才疏學淺,但我覺得,如果不用“感動中國”而換成“感動社會”、“感動國人”或“感動全國”等名字,也未嘗不可。

  二是評選時是否考慮到人物的廣泛性和代表性?中國有十三億人,五十六個民族,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34個省級行政區。自2002年推出十大人物以來,有些省每年都有,但是諸如臺灣省等省區數年來一個都沒有。此外,既然是“感動中國”那麼海外華人或國際友人的事蹟也能感動中國,諸如以前的“白求恩”“柯棣華”等,他們都能感動幾代人,我們的評選怎麼沒有這一類人?是評委的視野太窄沒有發現?是壓根就沒計劃到他們?還是他們的事蹟不夠評委們感動?建議今後能否以省級行政區或系統、部門為單位進行推薦,然後再由公眾進行評選。

  三是公佈評審委員和委員感動印象是否“畫蛇添足”?筆者注意到,每當介紹完人物事蹟後,主持人都要宣讀一下由“某某推選委員推薦”“推選委員的感動印象是”等話語。在我看來,這好似畫蛇添足。從央視介紹的看,今年的評審委員由於丹、閻肅、王曉暉、張瑞敏、易中天、杜玉波等43名來自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以及知名人士組成,陣容可謂強大。但是,感動人物就真的是由他們兩三個人推選的嗎?點一下他們兩三個人的名字是為了讓他們在央視露一下臉,還是借他們的名氣壓人,好讓大家信服?本來挺真實的事情反而越做越假。此外,每到最後,還要宣讀一下委員感動印象,這一著真是讓人很不明白。此舉何意?是覺得大家不感動?不知道往哪個方向感動?還是用他們的感言引導大家感動?

  以上幾點思考可能不太成熟,但目的只有一個,希望欄目辦的更好,希望能給國人帶來更多的感動。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9

  暴雨如注、電閃雷鳴,洶湧的洪水漫過道路,眼前是黑壓壓的模糊世界……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30歲的壯族女幹部黃文秀生前傳回的最後影片畫面。

  “現在這麼晚了,天氣預報說有暴雨,你一個女孩子開車不安全,明早再回吧?”“不行,我今晚必須趕回去,我也看天氣預報了,百坭村那用屯可能發生洪澇……”懷著為民初心、踐行使命的廣西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在面臨洪災的那一刻,她毅然選擇了進村搶險疏散村民,她用短暫的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年僅30歲的黃文秀在基層扶貧工作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黃文秀作為年輕的第一書記,從“扶貧新手”變為群眾最信賴的人,她在任期內,實現了貧困戶戶戶有致富門路,村集體經濟專案收入翻倍,她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成績斐然。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黃文秀只有前進,沒有後退,她帶著為村裡做貢獻的初心,肩負脫貧攻堅的重要使命,在這個貧困的村莊揮灑熱血,帶領全村克服種種困難,讓村民脫下貧困的帽子,走上致富的路,甚至為了全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人民的好乾部,百坭的好女兒黃文秀走了,她用生命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洪水是無情的,黨是有情的。黃文秀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但是她的無私奉獻,盡職敬業的崇高精神永遠鐫刻在人們心中。黨員幹部要向黃文秀學習,在脫貧攻堅、精準扶貧道路上,要堅定目標,精準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為民初心,復興使命,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黃文秀的事蹟和精神激勵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基層幹部,他們在緬懷的同時,更加堅定著在脫貧攻堅的事業上揮灑青春的信念,他們將接過黃文秀精準扶貧的接力棒,完成她的未完成,更加努力的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0

  6月16日深夜,百色市凌雲縣、樂業縣遭遇強降雨引發山洪,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共產黨員黃文秀同志在山洪中不幸遇難,年僅30歲。

  百色市新化鎮百坭村,國家級貧困縣。而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的法學碩士黃文秀是百色本地人,當年得到教育扶貧資助就讀於百色祈福高中。研究生畢業後作為選調生回到家鄉,幫助人們擺脫貧困,建設家鄉並卓有成效。

  曾經她的一篇扶貧心得被刊登在北京師範大學校總會的微信公眾號上。其中寫到“在我駐村滿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我簡單地發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快樂’。這字裡行間透露出了極大的勇氣和信心,以及對家鄉的熱愛。她曾努力想“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基層幹部的苦辣酸甜,被這個年輕活躍,內心堅定、赤城無比的女孩打敗了。

  在這個貧困的村莊揮灑熱血,帶領全村克服種種困難,讓村民摘下貧困的帽子,走上致富的路,甚至為了全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她是人民的好乾部,用生命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洪水是無情的,黨是有情的。黃文秀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但是她的無私奉獻,盡職敬業的崇高精神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她敢啃硬骨頭,把困難扛在肩上,充分體現了新時代青年擔當作為的品格。

  黨員幹部要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堅定目標,精準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1

  領導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演講,他們都是像我們一樣平凡的人,可他們用不平凡的事蹟告訴了我們每個人,感動無處不在,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一件件感人的事蹟讓我深受感動與鼓舞, 觸發了我更多的感想與體會。

  一件件的事蹟,一陣陣的流淚,一次次的鼓掌,一次又一次的洗禮我們內心深處,十大人物堅持他們的理想與信念,用他們偉大事蹟傳遞著一個難能可貴的道理,那就是人應該學會用感恩的心去生活,去面對,當道德模範們不平凡的事蹟震撼著我們,“感動”這個詞變得那麼清晰,感動中國就像一面旗幟,高高的飄揚在中華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著我們向道德楷模們學習。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用自己一言一行詮釋著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用自己的堅持信念忠誠奉獻無怨無悔的付出和滿腔熱情的濃濃愛意為我們書寫出中華民族美德的壯麗畫卷,讓我們沉浸在深深的感動裡,也我們的靈魂接受了一次美德的洗禮,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言行。

  伴著感動的淚水,相信每個人都會陷入沉思,是什麼力量讓道德模範們做出這些不平凡的壯舉。我想,應該是愛吧。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對生活對美德對正義的愛、對父母對子女親人的愛、對工作對戰友同事的愛等等,這些滿含真情的愛就像一盞盞明燈,讓文明的天空更加明亮。 讓我們心中充滿愛,長懷感恩的心,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範為榜樣,從日常點滴做起,在工作生活中於一言一行裡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美德的光和熱溫暖我們,也照亮我們未來的路。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2

  在這個社會上,總有一些不能改變的道理。有公德心,並且幫助過人們的人,總會被人所記住,並給予回報;但沒有公德心,有傷害過人們的人,總會被人唾棄,最後傷害的還是自己。所以中央電視臺每年都要舉辦“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就是在為這些曾經奉獻過的人送上一束鮮花,端上一杯清茶。雖然已經舉辦了十年了,但這才是我看的第一次,對我有很大的感觸。

  在這個簡單卻又美麗的舞臺上,走上的人的事蹟各不相同。有的是為國家、人民奉獻;有的是對貧窮的人幫助;有的是熱愛自己的工作所奉獻。

  吳孟超是一名醫生,但他卻是世界上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檯前的唯一一位醫生。50年間,吳孟超推動中國的肝臟醫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1999年,他推動建立了中國的肝膽外科專科醫院,併成為國內最大、國際唯一的肝膽外科疾病診療和研究中心。北外女生甜甜肝臟上長了個腫瘤,其餘醫生都認為應該為其做肝移植,但是吳孟超卻本著為患者考慮的角度,寧願冒著毀滅一身榮耀的危險,為其做了腫瘤切除手術,在手術室裡的九個小時都沒有喝一口水,終於成功完成了甜甜的手術。他認為應該用最便宜、最簡單而又最有效的方法來治療病人,並治好病人。這樣一位真心為患者著想的醫生,世上能找到幾個呢?

  現在的社會都主張“扶貧濟困”,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所以這個專案只有經濟水平較好的人們,或國家來實現。你曾想過,一個生活簡陋,一個普普通通靠賣羊肉串生活,連真正屬於自己的房子都沒有的人,為了積攢更多的錢來幫助貧困學生,寧願自己過得苦一點。你可以問他為什麼要用自己的血汗錢去幫助別人,可是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叫——阿里木。看完他的事蹟後,我一直在想:如果社會上再多一些這樣的好心人會怎樣?如果社會上再少一些對貧窮的歧視會怎樣?

  用自己的血汗錢資助學生已然很偉大,可曾經是成都一所學校的教師的胡忠,寧願放棄城市的舒適生活,也要背景離鄉來到高原為那些沒有爸爸媽媽的孤兒們做“爸爸”,並且還帶動了同樣是老師的老婆謝曉君帶著女兒來到高原支教。胡忠從一名普通教師做到校長,可他仍然是那裡的一名志願者,只拿著300塊錢的工資。他們夫婦不圖名,也不圖利,只是想幫助更多的孤兒們成長,做他們的“爸爸媽媽”。他們的事蹟讓我感覺奉獻精神超過了一切物質生活帶來的滿足感。

  小時候因雷電擊斷了雙臂的劉偉,承受的痛苦是無人能想象的,可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抱怨,反而認為自己幸運地活了下來,是上天要磨練自己。他克服一切困難學習游泳,得了中國殘疾人游泳冠軍,可就在他正準備向2008年殘奧會進軍的時候,老天又給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他再也不能游泳了。如果換做是別人,肯定沮喪得心灰意冷,但他卻轉向學習鋼琴。他又克服了別人所不能做到的困難,再一次成功地學習了用腳彈鋼琴,並且達到正常人用雙手彈的鋼琴七級。劉偉就像有一對隱形的翅膀,總能朝著他期望的方向飛翔。作為一個正常人,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一定能實現我們的夢想。

  我只是舉了幾個簡簡單單的例子,像這樣令人感動的事例感動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是社會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有了他們,良好的風氣就會蔓延,希望我們也做這樣的人——無私奉獻。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

  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中國的一種力量。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3

  去年聽說七院老院長的事蹟時,我永遠也忘不了一句話:“一定要把我的手機24小時開著,以免哪個病人有急事找我。”連生病了都能念念不忘病人的醫生,其仁心博愛豈是語言能描述得了?現驚聞胡佩蘭老人的.事蹟,我的眼眶溼潤了,我為這樣一位敬業、愛業、仁愛無疆醫生的離世而嘆息。

  因為經常生病,我與醫生接觸的較多,從最初的鄭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到現在的河南省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我接觸到很多科室的醫生、護士。我在看病,可是醫生在看錢。他們盯的就是能從你身上榨取多少油水,能撈到多少回扣。在醫學院補牙,一顆牙破了一個小洞,完全可以簡單一補,誰料牙科一個姓劉的女大夫愣說我的牙不行了,必須得做根管治療,一個暑假我的時間全被打亂不說,每一次躺在手術檯上對我來說都是要命的疼痛。補著補著,我的牙齒開始發烏,她說這是我不能忍受疼痛導致她消毒不徹底造成的。出現這種情況後,她也不再讓我消毒,直接一補走人。前前後後補這顆牙共花了1900多元,這可是5年前的價格啊!這個姓劉的女大夫看到胡老的事蹟後,不知會作何感想?

  醫學院還有些大夫也是看病“高手”。每次我去看病,他們都是隨便翻翻病歷,然後開一堆化驗單走人,每一次化驗沒有個千把塊錢你也別想走下來。這次在中醫學院看病,給我診治的竟是一位胡大夫,而且還是老鄉,想著這次會把病看好,誰知科室主任與胡大夫幹架,胡大夫請假十幾天,害得我出院了也沒見胡大夫的影兒。輸液時我莫名其妙地發燒,我急忙給胡大夫打電話,可是十幾天電話都提示關機,哦呵,沒辦法,我自己決定不輸了,出院吧。

  當時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我腦海裡總是浮現出林巧稚的一句話:“我的文章寫在病人身上。”醫生用仁心厚德看病人,病人就成為陷入泥沼、需要自己拉一把的弱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在病人最需要關懷的時候,你給予的卻是落井下石,從病人身上割取膏腴,這是何等的齷齪!與此形成鮮明對比、具有馨香醫德的好醫生胡佩蘭就是一座精神燈塔!頒獎詞寫道:“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是啊,你是良藥,現在很多醫生都病了,他們需要良藥醫治。“醫生是一個有博愛精神的職業,應該感情投入的職業,應該是有醫德的職業。不應該光看著錢。”這是胡佩蘭在接受白巖松採訪時說的一番話,這句話就是開給當下醫生的良藥啊!

  生命行走了98年,胡大夫在崗位上卻堅守了70多年,這樣的敬業叫人歎服,每一天都堅持上班,只因“有病人在等著我”,樸實,又多麼令人感動!連自己的心臟病犯了,剛治療完也不休息,而是到診室去。到診室去,到病人中間去,這就是仁德的良醫啊!

  醫生無德,傷害何其大!作為一名教師,面對的是天真無邪的孩子,如果師德敗壞,豈不是影響更糟!“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現在以胡佩蘭大夫為鏡,我知道了我的得失,我也知道了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影響另一個靈魂。”我要影響更多的孩子,讓他們愛上學習,愛上生活,愛上生命!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4

  連日來,“支教奶奶”周秀芳遠赴湖南山區援建學校扶智扶貧的感人事蹟,深深感動了寧波市民,並激發了廣大市民奉獻愛心的熱情。在周秀芳發起漵浦縣紅花村希望小學眾籌專案後,眾多愛心人士慷慨解囊支援,5313名市民愛心接力,短短3天就集齊了50萬元建校款項,再次彰顯了寧波這座文明城市的博愛,書寫了一曲奉獻愛心的讚歌。

  鄞州中河街道榮安和院幼兒園將義賣所得的2714.2元捐了出來;姜山幼兒園華泰星城分園將4062元義賣所得捐贈;象山石浦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傅萃等愛心人士紛紛響應;一位身患癌症的60多歲的老人,在周秀芳的微信裡留言,她要捐贈5000元……市民的愛心接力,讓專案捐款數額不斷攀升。網友在朋友圈裡轉發支援:“與愛同行,一起為‘愛心搬運工’周奶奶圓一個助學夢”“在六一節來臨之際,為山區孩子送上一份大禮”。

  本次愛心籌款目標金額為50萬元。到昨天(5月31日)下午5時,善款募集達到500314.14元,參與人數達到5313人。其中,單筆最大捐款金額來自存希公益基金,為16.8萬元。

  學習“我們公益基金的幫助領域就是建希望小學、愛心結對和捐贈教學裝置。自紅花村希望小學眾籌專案啟動以來,我們就一直在關注。我們看到了周秀芳老師對山區孩子的愛心,也看到寧波人對扶貧事業的熱情,我們很感動,覺得應該盡一分力。”存希公益基金負責人宋麗娜說。

  “這是給孩子們最好的兒童節禮物,我比他們還要高興,我的心要飛起來了。”周秀芳激動地說。她第一時間發微信語音給紅花村黨支部書記向前:“告訴你一個好訊息,50萬元的眾籌目標實現了,建主體大樓的錢夠了,告訴孩子們,告訴村民們,告訴那兩位80多歲的老教師,寧波好人幫我們圓夢啦!”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5

  今天觀看老英雄張富清的先進事蹟報道自己深受體會,他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老英豪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據守初心、不改本性,業績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當地,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素樸實、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闊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典範。要活躍宏揚貢獻精神,凝集起眾志成城鬥爭新時代的強壯力氣。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戰軍的突擊隊員,冒著槍林彈雨,炸掉敵人四個碉堡,戰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窮山區奉獻一生。從此,赫赫戰功被他埋在心底,隻字不提。7年前,他88歲,左腿截肢,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更為了讓子女“安心為黨和人民工作”,裝上假肢,頑強地站了起來。老人用自己的人生經歷,詮釋了英雄的含義。

  英雄無言,致敬老英雄!我們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小我融入大我、個人夢融入中國夢,真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張富清老人是我們身邊的英雄,是我們不斷學習的榜樣,他的先進事蹟為我們今後的工作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必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堅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實幹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程序中,爭做新時代先鋒。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6

  近日,委機關組織收看了專題節目《榜樣4》。節目聚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透過張富清、李連成、黃文秀等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看完很受教育。尤其是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老英雄張富清的先進事蹟深深打動了我。張富清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了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都不知情。張富清的人生經歷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崇高的人生觀、價值觀。

  學習張富清,就要學習他的淡泊名利。張富清原本打算將自己的光榮歷程永遠湮沒在歲月中,一次組織活動,沒能讓他這個樸實純粹的願望達成。當退役軍人事務部在全國各地開展資訊採集時,沉默了一輩子的老兵張富清猶豫了。他覺得:拿出來,卻不是自己的本意。不拿出來,那就對組織上欺騙,也是對黨不忠誠。最後他想,一輩子都沒有欺騙過組織,現在這件事,也不能欺騙組織。思索再三,他最終決定開啟由他自己塵封的歷史。多麼樸素的思想,不是為了名利得失,只有在面臨對組織是否忠誠的兩難選擇下,張富清才決定公開自己60年前的光榮歷程。

  學習張富清,就要學習他的無私奉獻。哪裡需要到哪裡,紮根人民。從部隊轉業後,張富清經歷了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時期,參與見證了近70年波瀾壯闊的新中國發展歷程。他先後在糧食局、區公所、外貿局、建設銀行等單位工作。因為工作太忙,日夜加班沒能見上母親最後一面。他在日記中寫到:當時國家正處在困難時期,工作任務重,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革命軍人,決不能向組織提要求。幹好工作,就是對親人最好的報答。從一名軍人成為一名地方幹部,張富清服從領導,哪裡需要到哪裡,腳踏實地紮根人民,這是一個共產黨人的奉獻,也是一個共產黨人畢生的追求。

  學習張富清,就要學習他的永守初心。幾十年來,張富清的崗位、身份一再改變,始終不變的,是他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張富清為什麼能一輩子堅守為民初心?“在黨需要的時候,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正是有這樣的信念,他在每一次戰鬥中都要擔任“突擊隊員”;“黨的幹部,哪裡需要就去哪裡”,正是有這樣的信守,他放棄留在大城市,放棄回到陝西老家,主動選擇了湖北最偏遠的來鳳。張富清的故事深刻表明:“以群眾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

  張富清的事蹟可歌可泣,張富清的淡泊名利可圈可點。“國勢之強由於人”,新時代需要奮鬥者,新時代需要奉獻者。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以張富清為標杆,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本色,在新時代裡埋頭苦幹、勇於開拓,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觀看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7

  “80後”,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垮掉的一代,前輩們一再的指責我們自私、沒有責任感、嬌生慣養、放縱、叛逆、不尊重前輩……總而言之,似乎中華民族的一切傳統美德在我們這一代的身上是一點都得不到體現,似乎我們無力接過長輩們壯大祖國的重任,甚而彷彿我們會葬送了祖國美好的未來。面對一切的非難,作為“80後”的一份子,我向來不想做任何的辯駁,反正是金子總會發光,是雌是雄,歷史會給個分曉。

  5·12日,一個讓所有中國人都沉痛不已的日子,汶川8級大地震中不幸的訊息一個一個的襲來。我下午放學後回到宿舍看到的第一條訊息是:四川汶川發生7.8級大地震,當時的死亡人數只有幾人。我問了一下同學,才知道當年的唐山大地震也不過7.8級,而遇難者的人數是幾十萬!我知道這將意味著什麼……只是沒法想象,因為我的情緒還停留在對法國媒體的憤怒上,一下子沒法悲傷。

  網上不斷地發出關於災區的最新的訊息,除了怵目驚心的災區現場以及讓人忍不住慟哭的受災的人民,還有許許多多的關於救災的新聞,讓人心痛,也讓人感動。

  活躍在救災最前線的有軍人、官員、學生、護士,他們以各式各樣的身份,透過不同的途徑,懷著相同的心願跟信仰,盡著自己的最大努力抗震救災。他們的故事太多了,多到我沒法一一寫出來,他們的行為不僅讓人敬佩,也讓人忍不住落淚。

  廢寢忘食、不眠不休的戰士,憑著鋼鐵般的意志,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拯救生靈;

  大愛無私、愛學生如己出的老師,用自己血糊糊的脊樑托起了許多孩子的生命;

  白衣護士、人間的天使,他們的細心照料挽救了多少可能隕落的生靈;

  還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志願者,他們中止了自己的正常生活,懷著對生命的同情,紛紛踏上了這塊悲情的土地,不管是系統組織的,還是自告奮勇的,他們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全力幫助災區的人民,他們帶來的不僅是食物、衣物和藥品,他們也帶來了希望和全國人民無所不能的支援;

  看到疲憊不堪,雙手血肉模糊的戰士,看到身體下護著孩子們的老師的遺體,看到頂著喪親之痛仍然堅持在救災一下的警察,看到為了救病人不顧自己的身孕最後導致流產的護士,看到一切一切的大義行為,我哭了,不只是流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