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片幼兒教學活動培訓心得體會

連片幼兒教學活動培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連片幼兒教學活動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連片幼兒教學活動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4月24日,我參加了西達片的英語聯片教研活動,聽了兩節英語課示範,並參加了評課。透過參加這次英語聯片教研活動,我有很大的收穫。雖然兩個老師的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

  一、學習新知就是由舊知構建的過程

  第一節課是史小藝老師講的myfavouriteseason,第二節是邰愛霞老師講的wheredidyougo,兩位老師的課堂教學設計突出“以生為本”,能夠使用全英教學,亮點頗多。如:史小藝老師在教學重點句型時的知識遞進處理的非常好,用舊知作鋪墊,逐步遞增新知,用whichseasondoyoulikebest?Why?進而引出本單元重點片語goonapicnic、goswimming、pickapples、makeasnowman。

  二、善於利用多媒體等各種手段輔助教學。

  此次活動,兩位老師都運用了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以鮮豔的色彩、活動的影象以及直觀遊戲的呈現,給學生們創造了一個直觀形象、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尤其是史小藝老師的課,透過多媒體配合把聽、說、讀、寫有效的結合起來。課件中把有關的文化知識都滲透給了學生們,這樣的形式比較新穎,美麗的圖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氣氛很活躍。

  三、良好的英語專業基礎知識和紮實的教學基本功。

  只有教師的詞彙豐富,語言流暢,英語的課堂才能讓學生體會英語,感受英語。史小藝老師整節課運用英語口語教學,營造出一個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以自然的方式接觸英語、學習英語,較快達到聽、說、讀、寫的效果。另外她的教學方法多樣,教學設計環環相扣,使課堂緊湊。邰愛霞老師運用自然拼讀法,對所學單詞、音標進行了有效補充和延伸,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四、注重課堂評價

  兩位教師都較為注重發揮評價用語的多變性,注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以激勵為主,捕捉瞬間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努力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鬆和諧的學習氣氛。

  透過這次聽課學習,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很多不足,經過與各位老師們的學習和溝通,也解決了一部分問題。我會把這次學習到的經驗運用到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希望有機會能多參加類似的交流活動,讓自己在不斷的學習中得到提升和改善。

連片幼兒教學活動培訓心得體會2

  11月2日在高區一小參加了一小片區數學連片教研活動,活動中透過聽課、評課和於老師的評課總結給我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的思想的提升,下面就重點針對《等量代換》一課談談我的收穫。

  《等量代換》一課是教研當天老師們比較關注的一節課,首先由於本節課的難度比較大,在授課中出現了很多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其次,透過本節課,也使我也發現了自己在數學知識傳授方面的很多平時沒有關注到的問題。

  在初聽本節課時,個人感覺就是:似乎很簡單的內容,教師也按照教學流程由淺入深進行了比較清晰的引導。但是學生似乎並不明白,呈現出一種似是而非、難以跟隨的感覺。為什麼這節課這麼難?怎樣解決這些難點呢?根據教研中老師們的討論和於老師的評課,我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收穫。

  一、讓學生充分進入代換的情境中。

  在《等量與代換》的課一開始,教師就從生活中引入了代換問題,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可以換一換的?由於學生對於“換”的生活經驗不豐富,很難想到什麼可以換,造成換的方法過少,沒有激發出學生換的熱情,在課的一開始,學生的情緒就沒有被調動起來,造成後面整個課堂節奏緩慢、被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如果沒有換的經驗,老師

  數學連片教學活動的心得體會

  可以給學生幾個提示:

  “一支鉛筆可以換兩個橡皮,2只鉛筆可以換幾個橡皮?”“一支圓珠筆可以換3支筆芯,6個筆芯可以換幾支圓珠筆?”

  誰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

  利用這樣貼近學生生活與經驗的代換例子,讓學生感受“代換的意義”和“等量代換的內涵”。

  二、讓語言和操作參與代換的過程。

  在《等量代換》的第一環節中,出示數學資訊:1只鵝=2只鴨

  一隻鴨=3只雞後:教師進行了下列教學:

  師:請用數學算式表示出數學資訊生:鵝=鴨+鴨

  鴨=雞+雞+雞

  師:鵝=?雞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採用了師生對話的方法來進行難點的突破,個人認為這樣做有兩個問題1:這個問題是本節課中的一個重點問題,如果師生一對一交流,很難讓多數的學生參與到交流中,對這個重點問題的討論與學習就成了幾個人說,多數人看,效果肯定不會好。問題2:這樣的交流方法不僅參與人數少,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有“聽”這一種感官參與學習,資訊量少,效果差。

  我覺得這個環節這個設計比較好:

  數學連片教學活動的心得體會

  在教師提出問題後,安排以下三個環節:

  1.自己利用學具擺一擺,得出:鵝=?雞(獨立思考,動手操作)。

  動手操作是學生數學學習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學生透過操作,可以使數學問題情境化,幫助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並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更容易的進入到數學學習中。在本環節中對於學生來說,困難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學生反應比較慢,可能在問題提出後還沒有明確問題是什麼,操作的過程就能給這部分學生以緩衝;另外,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發展中,而直觀操作就是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柺杖。

  2.將自己的操作結果與同桌互相交流,。(合作交流,發展語言,思維碰撞)

  將兩個觀點互相交換,在語言的交流與思維的碰撞中調整自己思路,產生方法的共鳴。

  3.集體交流。(語言進一步規範化)

  在這三步的程序中,其關鍵讓操作和語言參與了整個代換的過程。語言是思想的反應,並能夠幫助思想的構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知識學生似乎能明白,但是不能很好的表達,這恰恰說明了學生的思維處於比較低的階段。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所以,訓練學

  數學連片教學活動的心得體會

  生學會用數學語言來描述數學問題、講述數學思維的過程,是數學教學的一種追求。沒有有條理的、清楚的、準確的數學表達,學生的思維和探究就只能停留在一種無序的、模糊的、簡單的狀態。數學表達和數學思維是相輔相成的,我們不能僅僅關注數學思維的培養,而忽視數學表達的重要性。

  就像於老師在評課中說到的那樣:演示要配合表達,合適時機的表達才能起到關鍵的作用。以上是我《等量代換》這節課一點不成熟的思考,沒有經過實踐驗證,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