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範文1

  為了提高我校教師團隊執行力,著力打造沿河品牌學校,促進學校更進一步的發展,學校安排於20xx年11月14日下午,聽了由深圳道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孫老師主講的“執行力與學校發展”的講座。

  其中談到的執行者應當具備的六心——愛心、公心、責任心、寬容心、平常心、律己心。

  “愛心”放在首要位置,讓我感觸很深。

  作為一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執行者,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深刻領會,始終保持這“六心”,用這“六心”去嚴格要求自己。

  從愛心這一層面來說,我的體會是:

  一、要熱愛自己的事業

  “做一天蠟燭,就要發一天光;做一天春蠶,就要吐一寸絲。”這就是我的從教觀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

  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

  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

  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於辛勞,甘於付出,甘於無怨,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

  也是一個人從事教育事業的必要的心理準備。

  二、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刻師必須關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

  這種熱愛首先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

  作為教師應當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傾注相當的熱情,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係,變成“我們”的關係。

  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分擔挫折的煩惱。

  透過學習,我懂得了怎樣去關愛學生。

  “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外一個層面。

  作為教師,今後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過程育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面向全體學生。

  熱愛教育事業是搞好教育教學的基礎,熱愛自己的學生是搞好教育教學的保證。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範文2

  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它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語文視野,讓我看到了專家對課程標準的深刻解讀與實踐。

  在專家的課堂示範與思想引領下,我只感到學習、提高、修煉教師基本功,是當今教師的必修課。

  現將這次學習感受表述如下:

  透過這次學習,我才明晰地找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的真諦,那是“培養學生寫出一手好字,練就一副好口才,能寫一篇好文章。”這就需要識字與寫字的有效結合,讀說寫的有效結合。

  語文教學是母語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在語文課中潛移默化,薰陶感染學生,涵養學生性情,陶冶健康個性和健康情操,而並非教兩個生字,熟讀課文,寫兩個千篇一律的作文。

  讀,讓學生在教師、文字中進行對話;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引發共鳴,進行情感的碰撞,激發思維的火花;說,解放學生的口,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說出內心的體驗,開啟表達的源泉;寫,讓學生將內心的感受與想象,傾注於筆尖,流淌在字裡行間。

  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是一名語文教師的職責。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去追求、探索,《聽專家講座心得體會》,我們當以專家們為榜樣,加強學習,勇與實踐,敢於創新,善於反思,做一個有心的讀書人,做一個真正能與孩子分享成長快樂的好老師。

  竇桂梅老師這樣說道:“一個教師在他自身的成長狀態裡可能他懂得了要學習,這就給他帶來了好處和實惠。”“書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麗的容顏。”我們教師本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書本打交道,如果我們離開了書籍,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嗎?我想起了陸游在《觀書有感》中寫到的這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籍就是我們老師的源頭活水。

  吸納百家,才能自成一家。

  不管如何的忙碌,我們都應該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心境,並置身其中朝著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我們應該閱讀各方面的書籍,來擴大我們的知識面,還應該閱讀專業方面的書籍來提高我們的專業水平,更應該閱讀學生這一本本無字的書,來讓我們攀登上教學藝術的巓峰。

  我們要靠讀書來學習知識、靠課堂來實踐教學、靠反思來積累經驗,在學習、實踐和積累中不斷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正如《師曠論學》中師曠說道:“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也就是說學習不分早晚,閱讀也就更不分早晚。

  讓我們記住竇桂梅老師在《在閱讀中經營生活》中寫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以書為友,學會在閱讀中經營生活,遲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讓我們走進閱讀,走進生活吧!

  總之,透過本次的觀摩學習,專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範在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們時時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平等對話,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注重發掘引導學生的獨特體驗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學習,我將盡力吸取他們的精萃,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範文3

  透過參與YY講座,我受益匪淺,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一、創設良好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掌握知識和獲取炯能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情境。”《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資訊,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教學中,只有創設條件,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空間,學習效果才能得到增強。

  在情境中創設懸念,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

  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創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開啟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如教學“0表示沒有的意義”時,我有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啟發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新知的探求過程。

  上課開始,用課件播放五顏六色的氣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後拿來氣球和學生一起玩放飛氣球的遊戲:每次放飛一個,每放一次問學生手裡還有幾個氣球,把手中的最後一個也放飛了,手中沒有氣球了,還能用前面所學的5以內數來表示嗎?怎麼辦?該用什麼數字來表示呢?這樣,透過安排兒童非常熟悉,非常喜愛的放飛氣球的遊戲,並在遊戲過程中提出問題,從有與無的對比中,突出“一個也沒有,用什麼表示呢?”自然地將0表示沒有的意義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絡,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

  實踐證明,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

  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而學生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

  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引導和點撥。

  例如教《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時,首先透過學生投票統計並提出問題:“喜歡籃球的有11人,喜歡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20人。

  “對嗎?”教師輕輕的一句追問,立即激起了學生的思考。

  原來直接用加法求總數的簡單問題遭遇了新的情況,學生開始關注資訊之間的關係,產生整理雜亂資訊的必要。

  這時,放手讓學生整理學號,當學生調整學號時把既喜歡籃球又喜歡足球的放在中間,老師提問:“這裡有16張學號卡,究竟是幾個人呢?”學生馬上想到可以把重複的學號疊在一起或乾脆拿掉一張,老師再次引導:“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人家一眼看出:喜歡籃球的有幾人,喜歡足球的有幾人,兩種都喜歡的有幾人?”透過討論學生覺得可以用筆圈一圈,於是韋恩圖自然生成了。

  教師又巧妙地再次組織如下活動:“如果讓你上來貼,你會把學號貼在圖上的哪一部分?為什麼?”透過這個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韋恩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李老師做到該讓學生研究時放手給學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決不浪費時間,從容不迫的巧妙引導大大提高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三、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不斷更新,我們的教育技術也隨之現代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代替了傳統教育的小黑板、掛圖等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由“靜”變“動”,這是教育的進步。

  應該說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常規教學手段相比有其獨特的優勢。

  在公開教學的時候,有些教師為了追求一種時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課堂上,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其實並沒有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真正作用。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程度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恰到好處,這樣才能發揮其優勢和特長,才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

  一年級小朋友在學生求“被減數”的“解決問題”時,應該說此類問題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屬於逆向思維的問題,學生總是定勢地習慣地運用順向思維來思考和解決,由於一年級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較簡單,學生總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來,然後把答案帶入算式中進行列式計算。

  例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學校體育室有一些籃球,被小朋友借走8個,還剩7個,學校體育室原來有多少個?一些後進生,遇到這樣的題目總是用列式為15—8=7(個)。

  這部分學生根本沒有對此類問題的結構以及所求問題與已知條件之間的關係進行理解,為幫助這部分學生扭轉思維上定勢,我製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運用多媒體課件中“動”的畫面來幫助思考“原來”、“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間的關係。

  多媒體課件首先出示一個體育室(沒有標明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情景,教師此時問:“體育室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你們知道嗎?”“不知道。”此時課件動態演示借走8個,此時教師又問:“是從哪兒借走的?”“從原來裡面借走的。”當借走8個演示完後,課件演示出體育室還剩下7個,此時教師追問:“這時你們知道體育室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嗎?”學生異口同聲:“15個。”“你們怎麼知道的?”一位學生在下面插話:“把借走的8個籃球再還給它就知道了。”這時課件演示借走的8個又回到原來的體育室裡,教師問到:“那你們說說要求原來有多少個籃球,怎樣算呢?”學生看著課件的演示過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來。”在這樣的解決數學問題中巧妙的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不僅幫助了學生理解了此類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使教學難點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而發揮了現代教育手段的優勢和作用。

  四、建立師生互動關係,提高課堂有效性

  和諧的氣氛,是教育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知識創新的重要條件。

  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勇於探索的創新意識得到啟用,從而把教和學緊密結合成一個整體。

  而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氣氛是教師培養起來的,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係,對於維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至關重要。

  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態度,雙方情感的協調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關係,需要以教師自身積極情感的建立為基礎,以此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

  課堂上,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重複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

  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學生的錯誤反應,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數學課堂上,應當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揚性、鼓勵性、激勵性和幽默風趣性的語言來鼓舞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計算“119+59”這道題,教師可問:“這題要簡便計算,誰會?”當學生紛紛舉手時,說:“那就試試,還要看誰的方法多、妙。”當學生列舉了很多種方法時,立即肯定:“你們真能幹,找出這麼多不同的方法。”對待經常回答問題出色卻一時沒說對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體態語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視他:“是這樣嗎?”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傷自尊心。

  對於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氣舉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時,教師還要大加讚賞。

  如此一來,課堂上用美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薰陶,是對學生的信任,對促進學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廳的功能,更能有效促進課堂氣氛圍的融洽。

  課後,教師應該與每一位學生進行個人的、積極的交流,針對他們的作業內容、完成方式等說一些支援的話,並認真傾聽和接受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不要只注意個別的學生。

  刻學實踐證明,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之間的關係。

  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

  對教學而言,師生關係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與學的活動方式,更是瀰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

  對學生而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

  對教師而言,尊重學生人格,熱愛每一個學生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起分享理解,體驗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應該說師生是平等的,教師只是與孩子們共同參與學習、進步、成長中的首席代表。

  我們強調這些,也真是新課程目標所十分期待的。

  總之,我們要從課堂的有效教學出發,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加賦有實效性,才能煥發出新課程理念在常態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指導作用,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使學生在有效的數學課堂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發展了素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