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小學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次培訓的6天中,我們在華師大聆聽了9位專家的講座,讓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明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層的認識與思考。

  一、做個有愛的老師

  1、教育的前提是愛。

  “在教鞭下有瓦特,在冷眼中有牛頓,在譏笑中有愛迪生。”在報告中幾位教授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皮格馬利翁效應,從上師範到教師招考,再到現在的教學工作中,經常會提到這個詞,可是聽了他們的報告後對這個詞更加深了理解。“每一個問題兒童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

  孩子是沒法選擇家庭的,他們來的這個世界來到這樣的問題家庭本來就是不幸的,如果我們老師再不拉他一把,那麼這個孩子的未來會怎樣呢?我們往往能包容自己孩子身上的任何缺點,他們犯了錯誤我們總能忍耐,總能想到引導的辦法,而對於班級中的問題兒童,我們往往會缺乏耐心,和同事們抱怨他們的種種不是,卻很少真正的設身處地的從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想出解決的辦法。

  原因就是缺乏真正的對他們的愛和包容,席居哲在報告中出示了一副對聯,上聯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聯:“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不服不行”是啊,孩子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他們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更多的是成人的導向左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如果我們老師能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將幫助孩子創造出不一樣的人生。

  2、老師的愛要公平

  一個班有幾十個孩子,老師要愛的公平,我們往往會青睞那些學習好、有禮貌、愛表現的孩子,可是對其他的孩子來說就是不公平的,每個孩子都有所長,但是老師那些帶有傾向性的愛的舉動,會深深的影響到其他孩子對自己的判斷。老師與每個學生的距離是原點到圓心的距離。如果不能青睞到每個學生,那就和所有的學生保持相同的距離,一視同仁,那麼我想每個孩子都會感受到老師的愛,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

  二、做個有目標的老師

  海倫凱勒:“一個人,當他有了想飛的衝動,他就再也不會滿足在地上爬。”學校工作千頭萬緒,每天有做不完的瑣事,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從早讀到晚自修,長年累月,心情難得清閒,有時學生不聽話還憋著一肚子氣回家,回家後,把氣瀉灑到家裡人身上,事後,自己也後悔,這樣的工作路程能走多遠?學校如何可持續發展?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又怎樣指導學生明確目標?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物件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了年跟蹤研究的結果,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佈現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佔3%者,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25年來他們都朝著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那些佔10%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的不可缺少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階主管等。

  佔60%的模糊目標者,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來都沒有目標的人群,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的生活都過得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我們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也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我們更是在創造著未來,要看到我們工作的重要性,以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地面對工作,走得更好、更遠,做好能做的事。

  三、做個愛學習的老師

  肖家芸老師在《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中,提出要做個有實力的老師,這個實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要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走在上海的街頭,到處可見形色匆匆的人們,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城市,這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學校、酒店、地鐵、飯店、景點,隨處可見一群群的外國友人,從酒店的接待到飯店的服務員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當今社會隨著教育本身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師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拓寬學生視野。

  王建軍教授的講座《教師變革與教師專業發展》,讓我認識到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我,成為一個愛學習、會學習的人,在教育教學中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豐富自己。教師是一個引領學生在知識海洋中獲得真知的人,要不斷提高自已的專業素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不斷完善自我,充實自我。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

  但是經過培訓後,我覺得“教師應該是一條有源頭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顏的是對教育專著瞭解甚少,教師只有透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更新教學理念,做一個專家型的教師,才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得到提升和發展。

  四、做個會反思的教師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必須學會反思。可是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卻不知道要反思些什麼?華師大的王建軍教授送給我們很好的建議:

  (一)反思越具體越容易

  (二)1、目標2、問題3、原因4、改進

  (三)連續若干次同一問題反思

  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進行反思:

  方法一:學會寫教後記,教後記應該包括學生和自己在教學中各自的表現;

  方法二:觀摩教學,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聽課;

  方法三:觀看優秀課的'錄影,可以自我觀看,同事共看,專家幫看;

  方法四:記錄上課中的關鍵事件,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

  方法五:每學期給自己拍一節課的錄影,多揣摩自己的語言,肢體動作,表情,重點、難點的突破,以此為鏡,效果很好。

  教師只有透過不斷的教學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水平,學會反思也是教師成長的一種途徑。

  五、做個懂孩子的教師

  你是個懂孩子的教師嗎?我們其實經常從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王濤教授帶給我們幾則不同的對話,讓我感觸頗多:

  o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

  o父親:不要這麼傷心,寶貝。

  孩子傷心地哭了。

  o父親:不要哭,不過是一隻小烏龜嘛,我明天再去給你買一隻來。

  o孩子哭道:我不要另外一隻!

  o父親:不許不講道理。

  再看另一個父親遇到同樣的問題怎樣回答的

  o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

  o父親:噢,不會吧?太讓人震驚了!

  o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

  o父親:失去朋友是很痛心的。

  o孩子:我還教它怎麼玩把戲呢。

  o父親:你們在一起玩得很高興。

  o孩子:我每天餵它。

  o父親:你對那隻小烏龜真的是很有感情,它即使離開你,也不想看到你這麼傷心,所以你要開心,它也會開心的!

  我們總是習慣從成人的角度與孩子進行談話,也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問題找原因,其實只要我們放低姿態,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原來我們認為不重要的事,可能在孩子的心裡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換位思考做個懂孩子的老師,那麼孩子也會不由自主的跟隨你。

  六、做個細心的老師

  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就是最差的主人。”在陳效民教授的報告中,播放了一段課件《與日本孩子共進午餐有感》,這段課件是一個臺灣的教育工作者,帶他們的學生到日本一所小學的所見所感,我們都被深深的感動了,從吃飯中看到了他們很多的好習慣:

  1、服務意識

  每個孩子都要輪流到食堂去幫廚,一個個辛苦、賣力而開心的工作著,希望同學們能享受到自己付出辛苦的午餐。午餐結束後自發的整理桌椅、分類餐具

  2、有禮貌

  在臺灣學生沒落座之前,一個個端坐在餐桌前,等待我們的到來。

  3、分類的意識

  將包裝牛奶的細繩和瓶蓋分類裝在不同的容器中,再把這些分類收集的垃圾,分別倒入分類的垃圾桶中。

  4、杜絕浪費

  日本孩子很努力的將自己盤中的飯菜全部吃光,用餐結束後,幾個孩子用猜拳的方式,決出最後的勝者,可以享用所有師生剩餘的牛奶,孩子們非常開心的喝下多餘的牛奶,沒有任何的浪費。

  一頓飯可以有這麼多的學問,我們卻沒有仔細的考慮過。生活中學習中處處有德育的契機,要做個細心的老師。

  “你的熱情,好像一把火,燃燒了寂寞的我!”正如這首歌所唱的,這幾天的培訓,再次燃燒了我對教育的激情。我要把教授們對教育教學的這份投入與愛,帶回到我的課堂,用科學的方法讓這份偉大的師愛繼續傳遞,繼續延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