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感動中國心得體會(通用7篇)

張桂梅感動中國心得體會(通用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張桂梅感動中國心得體會(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張桂梅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

  我認真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蹟,我對她產生來強烈的崇敬之情,她和我們一樣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可她堅強的毅力卻是我所不能及的,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而欽佩。

  她是與命運之神抗爭的典範。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她是貧困地區孩子們的天使。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承擔學校繁重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卻異常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裡最需要就到那裡,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著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著,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她有著我們教師兩袖清風的高尚品質。張老師前後將國家獎勵給她的獎金50餘萬元全部捐給貧苦地區的教育事業,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蠶,她像蠟燭,她更像光芒萬丈的太陽!

  她是新時期教師的楷模。因為她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使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們要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要時時刻刻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人民放心的教師。

  張桂梅感動中國心得體會2

  清晨5點15分,張桂梅和往常一樣,從女生宿舍的鋼架床上爬起,坐著宿管員的電摩來到教學樓,在學生到來前,把每層樓的燈一一開啟。清晨5點15分,張桂梅和往常一樣,從女生宿舍的鋼架床上爬起,坐著宿管員的電摩來到教學樓,在學生到來前,把每層樓的燈一一開啟。

  10多年來,張桂梅每個上學日都堅持著這個頗具儀式感的習慣。“姑娘們怕黑,提前把燈開啟讓她們更安心。”她說。

  愛人早年病故,張桂梅膝下沒有兒女,她把母愛奉獻給了女高的孩子。

  每逢假期,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抽出時間去學生家中挨個家訪。10多年來,她的足跡遍佈麗江市一區四縣,行程超過10萬公里。

  有年寒假,張桂梅到華坪縣榮將鎮家訪。在街頭,張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學生山啟燕正在路邊賣甘蔗。“都要高考了,不好好在家看書,咋跑來賣甘蔗?”張桂梅生氣地問。

  瞭解到山啟燕父親患病、家庭困難,張桂梅經常偷偷給她塞生活費,直到她順利考上大學。如今,大學畢業的山啟燕已成為一名幼師。

  張桂梅名下幾乎沒有任何財產,她沒有房、沒有車,所有收入都用在了女高的學生們身上,自己一件衣服能穿10多年。

  2018年初,張桂梅病危入院,華坪縣縣長到醫院看望她。躺在病床上的張桂梅拉住縣長的手說:“我情況不太好,能不能把喪葬費提前給我,我想看著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

  我將無我,讓信仰的力量傳遞

  9月5日,華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場上,聆聽入學後的第一堂“校課”。每週“校課”,小到學習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張桂梅都親自授課。

  如今,這堂課讓張桂梅愈發感覺吃力。63歲的她站在教學樓前,身形有些佝僂,手指、胳膊、頸背上貼滿了止痛膏藥。“早上起床時,腳疼得不敢著地。有時我真想不幹了,可看著你們,我告訴自己必須堅持。”張桂梅對學生說。

  看到有學生抽泣,張桂梅連忙說:“不哭不哭,我答應你們,我會好好的,陪你們讀完這三年……”話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張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麗江市專門設立了“張桂梅教育基金”,所籌集資金將用於支援華坪女高發展、補助貧困學生。

  讓張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許多華坪女高的學生大學畢業後,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選擇投身艱苦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生。從小窮苦的她,以前願望是“走出大山、賺大錢”,但女高改變了她的想法。2015年大學畢業後,周雲麗考取了寧蒗縣城的中學教師崗位。聽說女高缺數學老師後,她毫不猶豫放棄了縣城工作、放棄了正式編制,來到女高做代課老師,一年後才轉正。

  “老師老了,我們長大了。”周雲麗說,“我們要繼續她未竟的事業。”

  張桂梅感動中國心得體會3

  許多年前,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讓張桂梅至今無法忘懷。

  一個女孩坐在山坡上,憂愁地望著遠方,身旁放著籮筐和鐮刀。她上前詢問得知,女孩才十三四歲,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

  張桂梅暗自發願:要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讓她們透過讀書走出大山。2008年,她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12年來,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從這裡考上大學。

  她像一盞明燈,燃燒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夢。

  低進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運改寫

  今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學生們報喜的簡訊把張桂梅的手機震得嗡嗡作響,但她卻悶悶不樂了好幾天。

  這一屆,華坪女高159名學生參加高考,150人達到本科線,本科上線率為94.3%,其中一本上線人數70餘人。“如果沒有疫情影響,姑娘們能考得更好。”張桂梅心有不甘。其實,這個成績真的很不錯了。

  因為,華坪女高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不少學生基礎差,甚至中考分數遠低於當地高中的最低錄取線。低分進高分出,高考成績常年位居麗江市前茅,華坪女高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12年來,1800多名女孩從這裡考上大學,改變了人生軌跡。

  27歲的陳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貧寒的陳法羽中考分數沒過線,自費讀高中一年要好幾千元。“當時我妹妹也在上學,家裡拿不出這麼多錢。”陳法羽說,實在沒辦法,她只能放棄讀書,回家種地。

  後來聽說華坪有一所女子高中,專門招收家庭貧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費用,陳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趕快跑來報名。在女高學習三年之後,陳法羽順利考入雲南警官學院,如今已成為麗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憶高中三年,陳法羽難忘校長的嚴厲與堅守。不管颳風下雨,張桂梅每天清晨都會陪著學生晨練;白天,幾乎每節課她都會親自查課;晚上,她和學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裡12點後查完宿舍才入睡。

  “沒有張老師的嘔心瀝血,就沒有我們的命運轉變。”陳法羽說。

  張桂梅感動中國心得體會4

  她是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十佳師德標兵。2020年10月,雲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發出通知,號召全省黨員向她學習。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繫困難群眾,始終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著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傳說傳說傳說,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張桂梅感動中國心得體會5

  什麼是榜樣?

  榜樣是清風,吹動一顆又一棵樹。

  榜樣是水流,推動一帆又一帆行舟。

  12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授予張桂梅等7名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2月5日,在昆明至北京CZ3998航班上,張桂梅收到一份來自南航乘務員朱靜怡的信。

  信中,朱靜怡對“榜樣”張桂梅說:“智者度己,聖者渡人,您才是真正偉大的人。再多的文字都表達不出我內心對您的敬佩,只能透過您的故事激勵著我,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姐妹們。”

  “第一次聽說張老師的事蹟是透過微博,有一個博主講述了張老師和華坪女高的故事,我看了以後十分受觸動,便去搜索了她的相關紀錄片,紀錄片看到一半我就感動得流淚了,從此張老師在我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靜怡說。

  我第一次見到她是在飛機客艙裡,張老師的胃不太好,我們乘務員同事及時向她遞上了一杯溫開水,並向她致意。”朱靜怡回憶起見到張桂梅的場景,“張老師和我們的交流都很溫和謙遜,是一個很溫柔的人。”

  朱靜怡告訴讀本君,自己發自內心地敬佩張桂梅,當在自己的航班上遇見張桂梅時,她內心十分激動,但是因為知道張桂梅身體不太好,怕過去說話會打擾到張桂梅休息,便決定寫一封信,等落地後再交給張桂梅。

  落地後,朱靜怡親手將信件交到了張桂梅手上說:“張校長您好,我看過關於您的紀錄片,並且被您所深深感動。”

  “張校長聽到後,慈祥地拉著我的手,注視著我聽我把話講完。我看到張校長認真的神態,又想到她平時在學校裡的辛勞,不由得有點哽咽地說,‘您一定要保重身體,一定要健健康康!’

  “張校長聽完後,緊緊擁抱了我,那一刻,我才感受到她身上的溫柔與強大。隨後我和主任乘務長一起,將張校長送至登機口。張校長和我們揮手告別並表達了這一路對我們客艙服務的認可和感謝。”

  張桂梅的什麼精神讓一名年輕的乘務員如此敬佩?

  朱靜怡說:“張桂梅老師是一個很偉大的人,她拖著生病的身體為大山裡的女孩們創造教育條件,為她們開闢出一條光明的道路,改變了她們的人生。

  “正如國家領導人在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所說,‘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張桂梅校長的偉大並不在於她不凡,而恰恰是因為她平凡,她用一生的執著,讓我們見識到平凡的身軀裡,可以蘊藏著多麼震撼人心的力量。”

  朱靜怡還說,在以後的飛行生涯中,自己也會向張桂梅校長學習,把每一項平凡的工作做好,深入貫徹南航親和精細的服務理念,為公司和民航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機艙裡的一場偶遇,敬意滿滿的一封書信。

  這也許就是榜樣的力量,無需多言就能感召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理想,同時對他人的困境充滿悲憫與同情。

  古人常講見賢思齊,讀本君希望張桂梅這份榜樣的力量能夠在更多人之間傳遞,鼓舞與感召我們每一個人,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滿希望,也讓他人因為我們的積極向上而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張桂梅感動中國心得體會6

  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

  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一年後,不幸再次降臨。1997年4月,她查出患有子宮肌瘤,且肌瘤已經有5個月胎兒那麼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療。

  張桂梅忍著疼痛繼續站在講臺上,她不願意因為自己而影響學生們中考。直到7月中考結束,她才住進醫院。開啟她的腹腔,醫生們倒吸了口冷氣:腹腔內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腸子已經粘連在後壁上了,取出的腫瘤有兩公斤多。

  2001年,張桂梅兼任新建的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第一天,兒童之家收了36個孩子,最小的兩歲,最大的12歲。此後,張桂梅除了上課,還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顧這些幼小的孤兒。

  兒童之家的工作,讓她萌生了創辦一所學校、讓貧困山區女孩免費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經她到處遊說,這一善舉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援。華坪縣委、政府協調出土地,省、市黨委政府劃撥了100萬元的辦學經費。

  2008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階中學在華坪建成。11年來,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連續10年高考綜合上線率100%,1645名貧困女孩從這裡走進大學。

  張桂梅感動中國心得體會7

  辦校12年後,不斷有學生為爭取讀書機會湧向這裡。有女孩揹著包站在校門外,懇求來這讀書,許久不肯離去,張桂梅年年遇到這樣的女孩。也有外市來求學的,學校不能收,她就送5000元錢,囑咐對方,沒錢再找她要。

  張麗(化名)初中時,父母離婚,被判給父親。但父親長期酗酒,常常責罵她。她獨自一人住進鎮上120元一間的出租屋中,房費由改嫁的母親支付。

  初中畢業,她想著去打暑假工,家裡再湊些錢就能讀書。但母親堅決不讓她讀,說家裡供不起。她天天哭,中考成績未達到女高分數線,最後的機會也失去了。

  她不甘心輟學,去年暑假,她壯著膽,拿著貧困證明、獨生子女證明、父母離婚證來到女高門口,申請一個讀書機會,辦公室老師收下她的材料。沒想到,幾天後,她的媽媽接到女高的電話,女兒被女高錄取了。媽媽說孩子走了“狗屎運”。

  學校不僅送張麗一張高中入場券,也為她支付了生活費,免除她經濟上的擔憂。

  不過,像張麗一樣因交不起學費而來到女高的越來越少。2019年,華坪女高一本上線率40.67%,排名麗江市第一。今年,學校成績依然可喜。159人參加高考,一本線以上70人,本科線以上150人。

  但今年9人未上本科線的高考成績讓張桂梅不太滿意,她覺得,今年受疫情影響,山裡的孩子與城市孩子進一步拉開差距。

  上網課在大山裡很不便,風一刮,訊號就沒了。她讓老師和各級村委會聯絡,讓家中沒有網路的學生去村委會上課,並給沒有手機的學生買了手機。

  張桂梅希望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的心願也沒能實現。

  學校最缺的仍是資金。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由縣財政負擔,工資水平低。華坪縣教育局黨委書記胥國華告訴記者,華坪女高最初按18個教學班、900人辦學規模設計,但因資金有限,每年只能招收100到160人。

  除了教師工資,學校水電費、學生的所有支出均由學校負擔,每當賬戶剩下100萬元,張桂梅就進入新一輪的憂心,她要繼續為錢奔走。

  名氣能為學校帶來錢。張桂梅因此在乎每一次出名。第一次被全國聚焦在2008年,新聞聯播報道她的第二天,她正要起身去人民大會堂作報告,汶川地震來了。第二次時,媒體宣傳她,片子還沒播,魯甸地震來了。

  這一次,趕上了疫情。她以為又沒了音訊,自己卻突然火了。

  社會各界的捐款讓張桂梅暫時免於為錢發愁。但代價是每日數不清的媒體約訪和陌生人的問候電話,有人請她去給幹部講道德課,有報紙請她跟全國優秀教師寫幾句話。以前沒錢看病,如今,她身體的每個器官都被醫生關注,有人給她開中藥,有人對她問診。

  她對每位到訪者客氣。多家媒體到來前,她特地去醫院打了一針,以免中途倒下。今年春節,她坐在椅子上接受影片採訪,身後有縣長和一名醫生保駕護航。

  這位強勢的校長逐漸發現,自己能做的越來越有限。對於這所學校的未來,她多數時候表示樂觀,覺得學校名氣大了,自己即使不在了,政府也會管。

  以前,有潔癖的她不喜歡別人摸她的手,如今,她身體愈發虛弱,要靠別人攙扶。半生教書育人,每次放寒暑假,看到空蕩蕩的校園,她終於可以停下來一會,想想自己的事,以後養老怎麼辦,但找不到一個可傾訴之人。

  脆弱的時刻很短暫,很快,她又以健談精幹的形象面對每一個到訪者。她說,只要她能動,女高就不會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