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談教育孩子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2022年談教育孩子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談教育孩子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談教育孩子心得體會1

  現在生活逐漸走向科技化,在生活中家電、汽車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也時時威脅著孩子們的安全!下面我就跟那大家講講我朋友的教育心得體會!

  我的朋友跟我是很好的閨蜜,畢業後她就選擇結婚在家相夫教子當起了辣媽生活,但是他的心不細不像其他的媽媽那樣把事情都想得面面俱到,直到有一天,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他的兒子剛剛會走,那天他在衛生間幫他的兒子洗衣服,他的孩子在客廳裡玩,只聽砰的一聲就聽見孩子的哭聲聲音很大,嚇得她趕緊跑過去,他看到的一幕他也嚇壞了,他的兒子舉著血淋淋的手在那裡放聲大哭!他趕緊打車把孩子送到醫院!他後來跟我說最後還好骨頭沒有事情不然她就會後悔一輩子,那麼傷害他的孩子的就是插排!他因為好奇就把手伸了進去被電打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多我不能一一去舉例說明!但是不論是那種最後耽誤的永遠都是孩子!我朋友的教育心得體會就是不能因為馬虎耽誤孩子的一聲!,時候她哭了很久,家裡人也沒有什麼明顯的怪罪,但是誰的心裡都懂傷在孩子受傷,她們痛在心上!

  安全教育從小就要抓起不要怕麻煩不要不願意說,當真出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只要讓孩子好起來你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但是那時候還趕趟了嗎?做好教育心得體會,做好安全教育!讓孩子健健康康的長大!

  談教育孩子心得體會2

  說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說,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碟,請教了許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長大,成績也漸趨穩定,可是我心裡依然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我們家每個人都有愛看書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早早開發鍛鍊他的識字能力,為他今後的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孩子大一點後,我們就幫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讓他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看書。在我們家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著自己的書在看。而且,只要有機會就從書店買各種圖書給他閱讀,“六一”兒童節、春節的禮物都是各類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書籍。時間長了,孩子喜歡上了讀書。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習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孩子上學起,我就注意培養他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後先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學新課之前,先預習一下後面的內容。及時同他的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習慣的養成,玩過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臉刷牙等等,有時候,孩子想偷懶,就給他講講道理,並且告訴他,那樣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

  談教育孩子心得體會3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是做父母對孩子的心願。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和睦相處、互相體諒、相互學習與信任、禮貌待人。

  我建議孩子先複習作業的相關內容,再做作業。也會經常提醒她,平時做作業要認真對待,像平時測試以及考試一樣的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會做的題目先做,把不會做的題目繞到最後再做,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

  教育孩子應多些鼓勵,少點指責。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比賽,學科上有各階段的測試,孩子拿到的成績不管好與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結果,成績差的,不要過多指責孩子,要鼓勵孩子“不怕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只要在學習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對於成績優秀的,表揚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穫,但又要提醒孩子“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因為孩子理解錯誤,結果把“排比”寫成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父母與孩子在一起認真看書的畫面,傳遞出父(母)親的關係,而且表現出是朋友的心靈溝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有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多閱讀有益的書籍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現在孩子的閱讀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說自己平時畫畫不太好,要求自己報名參加畫畫興趣班,父母說:“要去學就認真的學。”後來孩子的畫畫水平有所提高了

  孩子現在的學習,都是為了以後的工作。

  談教育孩子心得體會4

  孩子是人類美好的童年,保留著千百年來未被玷汙的純淨。只要你肯俯下身子,用心去閱讀孩子,就一定不會空手而歸。

  從孩子的笑中,我讀出了樂觀。雖說孩子臉如六月天,說變就變,一會哭一會笑,但孩子臉上最多的,還是純真的笑臉。這笑容不帶世俗的虛偽,清澈透明的目光將內心世界向你展示的完完全全。他們遇到什麼不順意也大哭大鬧,可一轉眼就把它拋到了腦後,又樂呵樂呵玩耍起來。不像我們大人,不順心的事擱在心裡像塊石頭,沉甸甸的一壓好多天還無法釋懷,甚至終日以淚洗面,鬱郁愰愰。經常閱讀孩子,就不會壓抑,不會厭世,不會消沉,像個孩子一樣,天天快樂的生活,愉悅的成長。

  從孩子的口中,我讀出了智慧。小雞一出生就會跑,小鳥生下不久就會飛,可小孩呢,出生大半年才剛會跑剛會叫。大自然這樣安排是煞費苦心的,你以為孩子這段時間就傻傻的待著嗎,不,他無時無刻不在緊張高效的學習,別的不說,就以語言為例,要學會一門外語到底有多難,學過英語的學生深有體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做大量的練習作業仍考不及格。而孩子呢,也不見他如何吃力,一兩年便輕輕鬆鬆吐出流暢的母語,三四年便流流利利表達複雜的意思,真讓人刮目相看。

  孩子是大自然精心創作的一部奇書,無論從哪個角度品讀,都給人以啟示,也許上蒼是以這種方式,幫人們修正前進的方向。

  經常讀讀孩子吧,你會因此收穫許許多多。

  談教育孩子心得體會5

  昨天,請朋友來家裡吃飯。在飯桌上,有說有笑,氣氛非常好。我的朋友指著一盤酸辣土豆絲讚不絕口,一個勁兒地誇我有福氣,女兒長大了,炒的菜這麼好吃……看著女兒那高興的神情,我不假思索的說:“別聽她瞎說,她哪裡會炒菜?還不是我在旁邊指點著!”女兒臉上的笑容沒有了,撅起了嘴。我也沒在意,還在一味的批評她:“一點兒也不謙虛!”朋友走後,女兒依舊不高興。

  我很納悶兒,“今天這是怎麼了?”這時,女兒氣鼓鼓地說:“媽,你怎麼一點兒也不考慮我的感受?你就說是我獨立炒的就不行嗎?你不知道我已告訴周姨是我炒的菜嗎?你一點兒也不給我面子!”我驚呆了:我沒料到女兒會說這一番話。因為她以前從不這樣。女兒真得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是呀,女兒想得到別人的肯定,被我當眾“揭穿”,怎麼會有面子?我不經意的一句話,深深地傷害了女兒的自尊心,難怪她那麼難過!我很後悔。

  我不禁想到了在工作中我是否也這樣?女兒會告訴我她的不滿,如果是我的學生,因為我的一時衝動而傷害了他們,會怎樣呢?他們不是我的孩子,很可能不會像我的女兒那樣跟我交流,那豈不是……我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在教學中,假如自己的言語不謹慎,無意間就能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影響自己和學生之間的師生關係,這樣就太糟糕了!

  為此,我想告訴同行們,一定要謹慎自己的言語,千萬不要衝動,時刻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真正去愛他們。我想,這樣的老師才是學生喜愛的。

  談教育孩子心得體會6

  在平時生活活動中,我發現班裡有不少的孩子不會撕包裝紙,不會剝雞蛋殼等等。許多幼兒都上中班了還不會穿衣服、拉拉鎖等等。我跟幼兒的父母瞭解了一下,卻發現許多家長都認為這些事情英愛他們做的一樣。

  由此我聯想到在報紙上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說道:有一位父親在自己屋後栽種了幾棵桃樹,他的孩子看見父親在果樹與果樹之間挖下一個大坑,準備把半年積攢下來的豬糞、牛糞等肥料埋了進來。孩子問父親:“為什麼要挖坑呢?”“小樹正在長身體,不補充營養不行”。“那為什麼不離近一點呢?”孩子問。

  父親卻說“太近了,小樹一下子吃不消這麼多的養料,會把它“肥”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離,有利於小樹一點一滴的進行消化和吸收,有利於根鬚生長。因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樹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鑽,這樣小樹才能長得又壯又高。”孩子父親的一番話,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實種樹和教育孩子一樣。只有經歷了一些事,孩子才能明白故事的.內涵,要給予他人愛和關懷,但也要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讓他受益匪淺。愛的太近,或許就會變成一種災難和痛苦,所以我們的家長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要給予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做他們能做和應該做的事,讓他們在勞動中快樂健康的成長。

  談教育孩子心得體會7

  小時候的我們,渴望長高再長高,長到可以跟周圍的大人站在一樣的高度,總覺得這樣可以不被忽視,那時候我們還小,卻那樣害怕被忽略,雖然什麼都不懂,但知道那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當我站在孩子們面前時,我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十多年前,我也在無憂無慮的奔跑,在歡笑,在撒嬌,在享受世間一切的美好。很難形容現在站的這樣高看著這群孩子純真的笑臉是怎樣的感受,那麼天真無邪,那樣美好。我的小世界好像幸福的開滿了鮮花,還有什麼花朵能美得勝過孩子真誠的笑容。

  但我知道,孩子們一定更樂意跟我一起奔跑,跟我一起開心。喜歡跟孩子奔跑,站在一樣的高度傾聽他們的一切,參與他們的成長和快樂。風掠過耳際暖暖的,它也在跟我們一起歡舞,那個溫馨的下午,我成了孩子中的一員,我是他們的大孩子,沒有距離感,跟他們靠的很近很近。在我看來,師友互動可以在任何時候,只要孩子需要你,那就是最好的時機。為了教育而教育,為了要求而要求,為了任務而任務,似乎只能建立與孩子間的橋樑,孩子害怕走近。

  欣賞我們班的陳老師,總是帶著溫暖的笑容,樂意傾聽孩子的心聲,低下頭,彎下腰跟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對於那些浮誇、表面公式化的課堂畫面,我想這樣的畫面更能發人深省,那是老師和孩子,也是夥伴和夥伴。幾天的觀察和小細節,讓我對這個老師很有好感,至少對於尊重孩子她做的很好。

  請樂於和孩子站在一樣的高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