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4篇)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4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1
10月18日,由中心領導帶隊,我和同事們一起赴教育分社參觀學習了一個下午,與教育分社創新團隊舉行了座談會。經過這次學習,我收穫良多,現總結如下。
一、創新的動力來自對事業的熱情
在與教育分社的同事座談時得知,儘管教育出版受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較大,但他們對所從事的工作無不充滿信心。更重要的是,他們視工作為事業,把讀者和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何謂“事業”?古人說:“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簡單地說,就是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卻又幫助了他人,這就是事業。為個人稻粱謀,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只能算我們謀個差事、職業而已,與“事業”相去甚遠。做事業,最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和責任心。使命感源於對事業的熱愛,源於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當仁不讓”的思想境界,源於內心堅守信念不畏艱險的奉獻精神。我們從事的職業首先是為讀者貢獻精神食糧,認認真真做好書,提供健康的、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產品是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外化和體現,也是對使命感最好的詮釋和踐行。有了這個使命感和責任心,我們在工作中才會有激情、有熱情、有動力,才會懷著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敬業精神,無怨無悔地去追求。
二、創新的核心是敢於突破常規
教育分社團隊在進行《藍色的家園》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從策劃選題到提交樣張,僅僅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這顯然與我們平時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式大不相同。而如果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式,這個專案就拿不下來。在這樣的時刻,教育分社團隊大膽立項,突破常規,為我們探索並提出了一種新的、更加高效的工作方法。
創新首先意味著改變,所謂推陳出新、不落窠臼,無不訴說著一個“新”字。我們長時間在已有的機制下工作,已經適應了這種工作狀態和工作環境,在面臨改變時總有一些不自在,覺得還是不變的好,“以不變應萬變”。其實是安於現狀,被舊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束縛了手腳,不想更不願意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而教育分社創新團隊敢於突破常規,就是對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他們的創新不僅體現在制度性突破上,還體現在產品或服務方式的突破上。把專家請到現場,隨時修改文稿;彙集各家之長,讓自己的書鶴立雞群等等,無不是創新的體現。
三、創新的基礎是堅強的團隊精神
在一項需要團體協作才能完成的活動中,只有一個人有創新的想法而其他人不呼應、不貫徹的情況下,創新就只能夭折。一項創新,一項成果,很多時候已經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團隊精誠合作的結果。所以,創新離不開團隊,團隊的存在,團隊精神和意志的發力,為創新活動的完成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教育分社團隊中,有入社五年多的編輯,也有去年才入社的新人。他們總能圍繞共同的目標,分工合作,有向心力、凝聚力,這樣才保證了專案組的高效率運轉。團隊並不是讓個人湮沒,也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他們在團隊形成的合力下,才更好地揮灑個性,表現出了自己的特長,保證了大家共同完成任務目標。這一點,是我和同事們有目共睹的。團隊首先強調的是協同工作,命令和指示在其次,所以團隊的工作氣氛很重要,它直接影響團隊的工作效率。張性陽同志身為這個團隊的“隊長”,工作幹勁足,謙虛好學,不怕煩瑣,把最艱苦的工作留給自己,給了我和同事們以很大的啟發。我們中心經常會組成不同的專案小組,我也經常被委派擔任這些小組的負責人和協調人,從教育分社團隊中獲取的這些寶貴的經驗,必然會有利於我在日後順利地開展工作。
除此之外,我還關注到,創新還要注重細節的完善和流程的順暢。教育分社團隊的取得的成績和順暢的流程是分不開的。策劃思想下達—分工採集類似選題的資訊—集中討論並確立基本框架—撰寫樣張—提交選題等等,這一系列的工作環環相扣,在任務重、時間緊的情況下,更加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教育分社總編輯李忠東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如敬業第一、編輯要成為多面手、創新不能停留要擴大戰果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總提出了一個“政通人和”的概念,我覺得比較切中肯綮。“政通”其實就是政策發力,就是獲得部門或者集團的支援,這給同志們做事業提供了一個基礎,能讓大家放開手腳去做;“人和”就是團隊發力,這裡包括專案負責人與專案組成員的“和”,也包括專案組內成員之間的“和”,這與我在體會中提到的團隊精神不謀而合。沒有這兩個條件,創新就難以得到持續。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錢學森先生仙逝了。這位大科學家給世人留下的財富是多方面的。我個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對教育的關注,是他對教育創新的真知灼見。
錢老曾回憶當年在美國學習時的感受。他說:創新的學風瀰漫在整個校園。在這裡,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在前沿。後來,他又曾多次談到,人云亦云不是科學。
如何創新呢?錢老一再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他認為,辯證的思維能力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此外,他還大力倡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他認為:創新的思想往往開始於形象思維,在大跨度的聯想中得到啟迪,然後再用嚴密的邏輯加以論證。
這些觀點,對於我的工作和教學科研都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指引我把創新當作自己的奮鬥理想,當作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指引我學習哲學、思維科學,站在這個角度研究教育教學改革。
人生在世要有所作為,就要勇往直前,想創新,能創新。教師有創新意識和能力,才能培養創新型人才。錢老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一生關注前沿,關注未來,創新不止。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創新是小學生潛在具有的一種朦朧意識。那麼,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我的體會是:
一、在教學目標上,做到“上不封頂”。
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教師教學思想的充分體現,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有什麼樣的教學目標,就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的確立上,我始終堅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紮紮實實地完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達到教學大綱中規定的“瞭解”、“掌握”、“初步”、“熟練”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頂”是指教師在完成上述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敢於突破教材,敢於突破教材,敢於突破自我。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越活越好,思路越寬越好,質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爭論得越激烈越好,觀察得越細越好。這樣的教學目標的確立,不僅有利於基礎知識一和基本技能教學目標的完成,同時也為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我會學”。
創新意識,確切地說不是在“學會”中形成的,而是在“會學”的基礎上形成的。“學會”是學生側重於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會學”是學生側重於掌握學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於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學會”是“會學”的前提,“會學”是“學會”的創造。因此,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把教師的“教”變成教師的“引”,把學生被動地“學”變成主動地“學”。教師的“引”是前提,學生的“會學”是昇華,是創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十分注意“引”的設計。一是引要奇異,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有趣,從而創設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二是引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並不深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引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容易受到啟發,創設學生勤於動腦,富於想象的氛圍;四是引的深度,廣度、坡度要適宜,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喜歡從問題相關的各個方面去積極思考,尋根挖底等等。
在設計好教師“引”的前提下,我還十分注意學生“學”的設計;一是讓學生帶著教師“引”的問題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對新知識達到懂和會,即求“會”,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礎;二是帶著“為什麼”去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透過不同的理解,達到對新知識解決問題辦法的認同,即求“同”,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渡;三是帶著“這是唯一的嗎?”質疑去自學,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於無疑處見有疑,從而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其它途徑和辦法,即求“新”,這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當然,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不是一題一課所能完成的,只有堅持持久,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學生創新意識是會逐步形成的。
三、在教學練習中,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
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會學”中逐步形成的,而創新意識的鞏固與提高,則是在教學練習中得到保證的。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十分注意練習題的設計,我的做法是:一是層次分明,既要設計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鞏固題,又要設計出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發展題;二是形式要新穎有趣,就是說練習題既要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又要高於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樂學善思;三是條件要發散多變,使學生認識到,結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認真思考,反覆實踐才能解決;四是適當運用一題多解等等。
總之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就會脫穎而出。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早期教育的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務有偏差有的人誤認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開發,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質的教育。不少年輕的父母都注重寶寶的大腦開發,但容易將大腦開發與智力發展等同起來。家長普遍認為抓緊一切機會刺激寶寶的感覺通道,便認為是開發大腦。
實際上早期教育的任務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二是要學好口頭的母語;三是豐富感性知識,掌握生活常識。到幼兒園之後,孩子再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其實,前幾年的美國《新聞週刊》上刊登的兩幅嬰兒腦成像的照片已說明,良好的人際互動,才能真正促進寶寶的大腦發展。不能顧此失彼,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同樣重要。
2、早期教育範圍有偏差有的家長認為早期教育的任務就是讓孩子早識字,多識字,早學算術,早學外語等等,反而忽略生動感性實際的生活中教育。這些現象在當前家庭中較為普遍,他們會把孩子所會的暫時記憶的內容拿來展示,以顯示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幹,孰不知這樣對孩子的心理發展都會有不好的影響,導致孩子驕傲自滿甚至厭學。
3,早期教育越早越好
認為早期教育就是要對孩子進行一種超前的教育。持這種觀點者主張讓孩子在3歲以前,掌握3—6歲的知識,3—6歲學小學的課程,小學時學中學的課程,中學時學大學的課程。這種學法對個別人來說是有可能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能的。古今中外許多研究證實,人的智力、生理、心理發展分成相對穩定的階段,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對孩子的教育要堅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這樣做表面上看來是慢了一些,實際上是紮紮實實的。
4,寶寶的早期教育主要依靠專業人員
隨著親子園、早教中心的迅速普及,不少年輕的父母都願意花錢去讓寶寶接受早期教育。可是,許多父母把家庭當成學校的“附庸”,學校往往圍繞自己的教學給家長佈置任務,家長也樂於接受,家庭教育喪失了它的獨立性。而嬰幼兒的很多情感反應,必須靠養育者細心去觀察,及時給他們以反饋、撫慰和鼓勵。唯有此,寶寶的情感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其實孩子越小受家庭影響越大,專業教師或專業機構很難替代家庭教育,特別是父母對孩子的摯愛,這種父子或母子親情關係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只有家庭和早教機構共同配合,相互取長補短,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展。
5,早教只選最貴的,而不選最合適的
在現在早教機構遍佈全國大中小城市的情況下,我們建議家長應該選擇那些有正規營業執照和正規師資的早教機構,在挑選時也要重視環境,0—6歲的嬰幼兒大腦處於飛速發展的時期,不能因為硬體設施的問題而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另外很多雙語教學的早教機構,一個星期短短的一兩個小時之後,回家又沒有口語發育的環境,這樣一來反而會制約孩子的母語發育,所以選擇孩子喜歡的早教機構和早教指導師應該是家長們首先要考慮的。
搞好早期教育在於:
1、讓兒童在豐富多彩的遊戲中學習。
遊戲是學前兒童的主要活動,兒童透過遊戲來認識周圍事物,適應生活環境和發展智力。因此要給孩子買或借用有利於開發智力的玩具,要多讓其和小朋友一起玩。
2、引導兒童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學習。
大自然和社會環境最能吸引孩子們,最容易激起孩子們探索的願望。因此,節假日應多帶孩子到外邊去玩。
3、注意訓練孩子的感覺器官。
在學前期,兒童的具體形象思維比較發達,他們是依靠發育得比較完好的感覺器官捕捉事物的形象和特徵的。感覺器官功能的好壞,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所以要注意多多訓練孩子的感覺器官。
4、注意從小培養兒童發展語言。
學前期是語言發生和初步發展的時期,而語言具有發展智力活動的工具職能,它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動中起著十分顯著的作用。因此,從小發展語言,對一生的語言和心理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編講形象生動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不僅能擴大兒童的知識面,而且有利於發展他們的智力和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
5、注意培養繪畫能力。
繪畫不僅可以鍛鍊兒童的感官,還能發展兒童的智力,同時可以培養兒童集中注意力、克服困難等良好品性。
6、提供音樂環境。
音樂不僅能使兒童情緒愉快,還可以促進他們的情感與美感等心理品質的發展,從而增進健康,增加知識,發展能力。例如:放一些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的歌曲,學習各種琴類等。
7、對孩子要愛而不矯慣,注意培養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
做父母的對孩子可愛得很深,但不可以溺愛、嬌慣,應當關心子女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做父母的不光要讓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注意啟發和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注意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
8、端正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
父母是孩子的精神世界的開拓者,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在孩子性格形成中佔有重要地位。一般來說父母對孩子既嚴格要求又尊重孩子的意見,子女性格大都表現為親切、直率、活潑、端莊,有獨立精神、有活動能力,善於同大家協作共事;父母若對孩子過分溺愛,事事滿足要求,容易使子女養成任性、撒嬌、利己、放肆等性格,並且自以為是,做事缺乏責任心,沒有耐力;父母對孩子冷淡,置之不理,子女多願意尋找他人的愛護,力圖招惹別人對自己的注意,有的甚至喜歡惹是生非,攻擊和挖苦別人;父母對子女過分嚴厲,子女就會盲從、膽怯、冷酷。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5
說起隔代教育,我有很深的體會。自從結婚有了孩子之後,孩子就由父母照看,這也沒辦法的事情。我和孩子的媽媽工作都很忙,沒法照顧。我相信,大多家長也是這種情況。
孩子在送幼兒園之前,由他爺爺、奶奶照看。我們也是利用週六、週日回去一趟,看看孩子。在送他到幼兒園之後,我們就接他到身邊。慢慢的就發現孩子身上有很多壞毛病。
一 愛哭 動不動就哭。我覺的這不是因為他只是個小孩。他的眼淚就是現成的,不滿意就哭。我還就是見不得他哭。你說一個男孩子那麼愛哭,真受不了。他一哭,我就沒好氣,衝他發過脾氣,也揍過他,但沒什麼用。我覺得孩子愛哭,都是給老人慣壞的。小時,只有他一哭,就趕緊抱啊、哄啊的。大一點什麼都依著他、順著他。如果說他不對,他就哭著、鬧著要奶奶,要回爺爺家。
二 吃飯 孩子小時吃飯,都是他奶奶喂他。他從沒老老實實的在飯桌前吃過飯,總是一邊玩,他奶奶一邊喂。有時在外邊玩,他奶奶跟著他,從這條街攆到那條街的喂。一頓飯是熱了涼,涼了熱,要吃上半天。有時還不按時吃,別人都吃飯了,他不吃。什麼時候他想吃了,他奶奶趕緊下廚房給做。現在他都五歲了,在家吃飯還是那樣。“在學校自己吃,在家喂著吃”這就是他說的話。
三 管教 他爺爺、奶奶待他多好,可他一不滿意就叫“臭爺爺,臭奶奶”。我說不能這樣,他不聽。有次我急了,要揍他。這起碼是尊重老人的問題,他都大了,該讓他改一改了。他爺爺攔著我,護著孫子,替孩子說話:這麼小的孩子,他知道什麼。他知道的多著呢!他知道在爺爺家,我不能把他怎麼樣。往往一回去,他就嬌氣的不得了。反正,教訓孩子就不能當著老人的面。
這次學習《隔代教育》,也使我反思了很多,讓我認真對待隔代教育。其實,孩子還有很多毛病,是我們做父母的給慣壞的,是我們自己沒教育好。自己父輩們在很多方面都做的很好,比如:他們有帶孩子的經驗,細心,周到等等。就像我們帶孩子,三天兩頭的病,一會拉肚子,一會感冒了,弄的我們焦頭爛額。可老人帶孩子,孩子就很少生病。所以,我們不能全盤否定爺爺、奶奶帶孩子有什麼不好,不能否定了隔代教育。當然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我們去和父母溝通。畢竟這份親情是割不斷的,孩子也需要這份親情。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6
近一段時間,在董校長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人民教育的部分篇目。有學習就有收穫,或是思想理論的提高,或是實踐方法的指導。
透過夏青峰老師《讓兒童享受學校》一文的學習,我對我們教師的工作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那就是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學校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生活。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理想的目標呢?夏青峰老師也為我們指明瞭一條道路。
一、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兒童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人格尊嚴,有個性差異,我們必須尊重他們。兒童是不成熟的人,犯錯誤是兒童的天性,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規則和視角去要求兒童。正因為他們發展的不成熟,才更需要我們用耐心和愛心去呵護、寬容和理解。我們不能過度的增加兒童的學習負擔,用不科學的方法對其“拔苗助長”。兒童是正在發展中的人,我們不能給他們過早的下定論,尤其是貼上差生的標籤,這樣只會遏制兒童的發展。我們必須堅信,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能不段的成長和進步。
二、讓兒童在學校中享受到與人共處的快樂。
首先,教師必須要有一個和藹可親的態度。教師的和藹可親和發自內心的關愛會讓兒童感到無比的溫暖。相反,一個教師對兒童採取負面、消極甚至粗暴的態度,足以讓兒童的整個世界暗淡無光。其次,我們要最佳化評比機制,在學生們之間淡化競爭,強化合作。在以往的各種評比中,我們總是以名次作為唯一的標尺,獲獎的名額也是規定的前幾名。這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競爭。這種你上我下的評比機制不利於兒童健康心理的形成。也不利於兒童的團結。這裡夏青峰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各項評比競賽採用“達標”的方式舉行。只要能達標就能獲獎,不受名額限制。學生不再是與同伴競爭,而是與標準競爭,與自己競爭。這樣兒童也會幫助其他同伴一起達標。
三、讓兒童在學校享受學習的快樂。
學習是兒童在學校的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兒童只有享受學習,才會享受學校。課堂上,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利用兒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性,用問題去吸引學生主動學習,要透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數學可上,給學生講數學小故事、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動手操作、開展競賽等等。另外,我們還要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學習,敢於展示。
四、豐富學校生活,使兒童全面發展。
小學教育是打底色的教育,豐富性應成為其主要特徵。這就要求我們學校要建立各種興趣小組,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的學校生活能變得豐富多彩,同時也能使學生的特長得到發展。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7
9月25日至今,我參加了廣西國培教育學習,經過了“國培”網路培訓學習,我的教育觀念有了新的認識,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改進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有極大的的好處。在培訓學習期間,我自始至終地認真學習,積極聆聽專家的講座,用心去領悟他們觀點,汲取精華。整個培訓給了我很多的感悟和啟迪。不知不覺整個國培就快結束了。雖然培訓學習是短暫的,但它是改變我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起點。不斷提升了自身的理論水平,也豐富了教學實踐經驗,使我獲益匪淺,現將學習心得體會小結如下:
一、培訓促我成長。
培訓學習緊張而有序地開展,聽專家講座,上網學習,評論交流,做作業,在部落格、交流平臺點評,發表文章,與學員們、指導老師交流,共同學習,共同成長。雖然學習時間很緊張,但我感覺到充實而幸福!這次培訓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教育專家的專題報告,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等等。透過理論的培訓學習,對我來說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上的增長。這次培訓學習有了豐厚的收穫,也促進我不斷成長。
二、培訓夯實基礎。
在這次學習中,使我進一步領會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讓我對小學數學教學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思考;透過參與學習、反思體會,幫助我認識並掌握數學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並且能夠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去。對於農村小學教師來說,理論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這次遠端培訓在很大程度上給我們填補農了這方面的空白,使我們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培訓讓我學會了交流。
透過這次國培,我徹底打開了固步自封的思想,無所顧慮的和同事們共同交流,共同研討,開拓了教研視野,受益匪淺。我開闊了視野,學習了很多的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新觀念,新教法,新學法。從思想上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與此同時也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對於今後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教學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活到老,學到老,知識也有保質期,知識更新是必要的”。因此,我將以此為起點,繼續虛心地利用網路學習,利用網路成長;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從自身做起,樹立終身學習志向,不斷提高自自己、完善自己,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
透過培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來充實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培訓後,讓我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為農村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8
教育就要遵從教育學的規律,因為教育的本質就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在過去十六週的教育學學習中,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也有了不少的心得體會。細細思考一番,整理出了以下幾點:
一、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
在觀看《教育到底能改變嗎》系列電視節目的時候,很多感觸可以說是不受控制的湧入我的大腦,沖刷著我的神經,讓我深思。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聽課、做題,教育本來就是對人心靈的一種糾正,一種重生。因為人的發展不僅僅是生理的發展,還有心理的發展。而教育制約著人生理與心理發展,優質的教育可以促進人身心健康,劣質的,不科學的教育不僅不能促進,反而還會危害個體身心發展。但對於現在的很多家長與老師,為了追求優質的教育,可以說是把孩子逼迫到了摧殘身心的邊緣。而殘酷的教育不平等現象,更是給家長們戴上了沉重枷鎖,把現有教育制度推向崩潰的邊緣。在節目中,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就已經有了很多樂器、舞蹈、美術、珠算等各種各樣特長的證書,而到了小學,為了爭上優質的小學,不得不買學區房,北京的學區房甚至達到了三四十萬一平米,一套房則只有七平米。然而,這樣令人咋舌的價格,卻依然讓人們趨之若鶩。節目中一直出現一句話“教育到底怎麼了”,這也是我想問的一個問題,在這樣金錢與物質的高壓下,孩子如何能快樂健康地成長,為了學習而傾家蕩產,這已經成為了可能。為了更好的出人頭地,競爭早早的就開始了,這也為孩子的心靈套上了沉重的枷鎖。這樣的學生怎麼能夠健康的成長,身心怎麼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因此,教育已經不僅僅是競爭優良的資源了,而是和培養心境等方面聯絡在一起,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良好的環境了。
二、要明確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與弱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揚長避短,當然短處也不能就放棄發展,但對於長處確是需要大力發揚的。但現在的學校卻存在著大量的矯枉過正。比如對於高考來說,過於看重總分,忽視了分析個人各方面的評估,對於有專門特長的人才不夠重視,或者由於某一短板而失去了發展自身的機會。教育法規定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但對於我們現在的教育來說,缺乏德育與實踐的培養。我認為,所謂的德育培養,並不是上多少節思想品德課,也不是政治成績佔總成績的份量,而在於教師言傳身教。而所謂的“實踐課”也並不是做多少義工,當多少次志願者,而是在平時多動手、勤動腦,真正的熱愛實踐,比如化學、生物實驗,有效的社會調查等,而不是簡單地做些書本上的小手工。
三、積極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選擇高效的教育手段。
我認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樣的重要,而社會教育對於學生也同樣重要。家庭環境,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孩子健康性格發展作用是巨大的。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孩子生活態度積極、主動,他們能自覺地參與到家庭活動中。父母之間的互相愛護、關心、體諒;父母對長輩的體貼、尊重、照顧;父母對孩子嚴愛適度,有要求,有疼愛,能夠使孩子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親切、責任感等積極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滿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如家庭成員關係不和,經常吵架,不關心孩子。在這種環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對人不信任,有的甚至會有攻擊性行為或暴力傾向。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健康性格,才能去影響孩子。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中,家長不僅要努力地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後還要面對活潑、好問、好動的孩子,這裡請家長無論如何也要打起精神隨時隨地做兒童的表率,以耐心的態度引導他們,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態度對待他們,讓孩子在自由、寬鬆、平等的家庭氛圍中盡情表現自己。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關心指導越多,越有利於良好個性的形成與發展。一個充滿關愛且講究教育方式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所以,對於未來教育的發展,還有很大空間值得我們去探索,還有很多觀念和理念需要我們去改正,在未來的教學生活中,我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去實踐,找到更適合中國孩子的路。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9
沒有學習教育學這門課程之前,覺得教育學應該是一本相當枯燥無味的一門學科,裡面所講述的內容也差不多是一些很死板,一些條條框框的定義罷了。但是經過這一個學期的學習,我開始喜歡上這門學科了。首先是要感謝帶我們這門課的老師,她是一個溫柔又智慧的女子,記得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她穿著一身淡綠色的裙子,美麗大方,那種親和力完全讓我感到溫暖,聽其授課如沐春風,受益匪淺。她不像別的老師那樣只是一味單純的講述課本的知識,而是提供很多素材讓我們自己去體會,去發現,帶著我們做了許多實踐活動,讓我們從這些事情中更能高效、深刻的去理解教育是什麼。從她身上我也明白了人格健全的老師,能在課堂上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老師,只能在課堂上創造一種緊張和恐怖的氣氛,讓學生都對他敬而遠之,無法與學生有正常的交流。因此,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我的父親也是一名教師,他從事教育事業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學生也是桃李滿天下了。從他的身上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人格魅力,他十分的敬業,有時連我都有點羨慕他的學生了,因為他對學生的愛甚至有時都超過了對我的愛。記得他曾經告訴過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工業,教書育人,就要踏踏實實的幹下去,把每個學生都當做是自己的孩子一樣,用心的去傳授他們知識,讓他們都學有所成。在他付出的同時,也收穫了很多珍貴的東西。記得有一次,他因為工作調動的關係去了另一個學校,事先他沒有告訴那些學生,也不知那些學生從哪裡得到的訊息,紛紛給他發簡訊挽留他,還有學生都因為他的離開而哭了。聽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我很感動,也為父親有這麼一群親切又善良的學生而感到高興。或許是受父親的影響吧,所以我選擇了師範專業,也想成為像父親那樣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師。
學習了一學期的教育學,讓我最印象最深刻的內容有三點,也讓我從中受益匪淺。其中,第一點是全面、正確地理解教師的含義、地位和作用,瞭解教師職業的性質、要求和勞動特點,形成對教師和教師專業發展的正確認識。首先,教師,是傳遞和傳播人類文明的專職人員,是學校教育職能的主要實驗者。一般來講,“教師”一詞具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指一種社會職業,其二是指這一職業的從業者。作為職業來講,教師是由社會分工而形成的社會職業,其鮮明特徵就是承擔著教育學生的社會勞動任務。作為從業者來講,從廣義上看,教師與教育者是同義語;從狹義上看教師指學校中的專職教育者。要進一步理解教師的含義,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是從事專門職業的人員。教師同律師、醫生和會計師等一樣,是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從事特定的專業技術工作的從業者。作為一個教師必須首先獲得一定的專業資格。
第二,教師的職責是教育教學。雖然具備教師資格,但不直接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人,也不是法律意義上的教師。
第三,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教師的使命是由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務決定的。教師必須以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神聖使命,應具有較高的職業理想,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為提升教師的職業理想,許多國家在教師任職時進行忠誠宣誓。我國雖無教師宣誓儀式,但廣大教師必定牢記自己的使命,用愛心去感化、引導每一位學生,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強調的那樣,教師“不僅是自己的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師所應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傳授者、教學管理者、心理保健者、學生的朋友、學習者和研究者。傳授者是亙古以來教師表現出來的首要角色,在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中居重要地位。“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正是對這一角色最好的詮釋。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有預設的整體目標和功能,需要教師進行精心設計、周密組織和科學管理。首先,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保證教學有序進行,為教學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全面完成教學任務。其次,教師要做好教學活動的組織工作,科學分配時間,採取合理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再次,教師要做好教學活動的管理工作,調控教學環節,處理教學偶發事件,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學生不僅是有血有肉的自然人,更是一個有意識有情感的社會人。
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教師作為學生的心理保健者,應該充分認識到心理工作的豐富內涵,把心理保健工作落實到學生生活深處。雖然學生與教師在年齡、經歷、地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這並不妨礙師生之間的友情的建立。教師應當成為孩子們的朋友,深入到他們的興趣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教師。這樣,孩子才會向教師敞開心扉。在資訊時代,知識的創造、傳播和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社會對每一成員都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要求,教師也不例外。各個學科的理論和實踐都處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之中,教師要想站在時代的前沿引領學生髮展,就必須不斷學習。教師作為研究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是對傳統教師角色的重要補充。教育研究是教師不斷成長髮展的內在動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適應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並且踏踏實實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第二點,從老師提供的教學影片和所做的實踐活動中對現代中小學教育和當今我國教育現狀有了一定的瞭解,從中也領悟到了一些知識。從開學至今,老師總共給我們看了六集《教育能改變嗎?》,看完之後頗有感想。其中最深刻的是第一集《起跑線上》,當下的中國基礎教育,最蠱惑人心的一句話莫過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起跑線上的領先,孩子們苦不堪言,家長們疲於奔命。在中國,教育猶如一條環環相扣的生物鏈,生物鏈的最高階就是大學,從這個終點,一環一環向前逼近。於是,壓力從高中、初中,一直壓迫到小學,乃至幼兒園。所有的教育歷程,彷彿都成了高考的“預備班”。對比國際上教育領先的國家,如近鄰日本,中國教育正在走向世界潮流的反面。這場“起跑線上”的戰爭值得深思。還有第五集《大學危機》。中國公眾對大學教育的失望情緒日趨嚴重。就業難,扎堆考公務員,大學生擇業觀與現實的脫節等現象將大學教育的弊端暴露無遺:課程設定不合理,教材的滯後,培養模式的單一,教師忙於論文,疏於教學,學生普遍感到迷茫,缺乏獨立的思考與能力。
高等教育大眾化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大學校園,而從中走出的“合格的公民”卻越來越少。如何找回丟失的大學精神?這值得人們深思,很多大學都是打著自由開放式學習的旗幟,幹著應試的事情。學生沒有了對學術研究的熱情,沒有了鑽研精神,沒有了主動追尋知識的慾望。甚至有人發出這樣的思考,覺得上過四年的大學,最後什麼都沒有學到。
第三點,我想談談有關於我成長過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位老師。首先,我要談的是我的小學數學老師,他為人很嚴肅,對待自己的學生很嚴厲,做什麼事情都是抱著吹毛求疵的態度。他不是很喜歡鼓勵別人,他好像只是喜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老是板著一張臉,十分的不招學生喜歡,而且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其次,我要談的是我的高中英語老師,他外形胖胖的,長得好像一個卡通人物,性格非常溫和,與我們都相處的十分融洽。他很會鼓勵別人,不會刻意為難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是學生的好朋友。從我的描述當中,相信大家已經瞭解了這是一對相反的案例,兩位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不同所導致學生的喜歡程度也有所不同。我更喜歡我高中的英語老師,因為他的親切溫和,讓我對他的英語課有了更大的興趣和喜愛。我想每個學生都會喜歡那種親切又隨和的老師吧,以及他們令人折服的處事態度和為人方式。我想對於即將步入社會,將來可能成為一名教師的我來說,我更應該學習的是如何抓住學生的心,做一個親切又隨和的老師。
以上三點就是我學習教育學之後最大的感受了,在此感謝老師帶我們走進教育的大門,從中獲益匪淺。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本人認識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基層單位負責人,首先要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共產黨員,時時處處要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時刻警醒自己,做到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具體要做好以下六個方面:
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要正確看待個人利益和得失,重名節、不重名利。不以金錢的多少作為衡量幸福的標準,真正做到心靜如水。
二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把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信仰,立足崗位作貢獻,儘自己能力履行好職責作為的追求。
三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辜負組織的培養和信任,認真學習管理知識和業務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把做好各項工作作為對組織的回報。
四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時刻牢記自己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擁有權力是為了服務於人民。不能有特權思想,更不能做出耍特權的事。
五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認真學法,以法為據、以紀為尺、以案為鑑,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守紀。
六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好品行,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甘於清貧、樂於奉獻,乾乾淨淨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以上即是本人觀看警示片後的一些粗淺的感悟,一定把貫徹警示教育大會精神作為今後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的指路明燈,時刻警醒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全面規範自己,認真履行好“一崗雙責”,確保做一個合格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管理者。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剛剛過去的暑期,對體育老師來說是一個收穫頗豐的暑期,這個暑期,教研員給進行暑期培訓,培訓主題鮮明,專業成長及有效課堂教學,給予了我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一個個教學資源例項、一個個有效教學的內涵,使我們在感悟中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首先,李雪峰對課程改革做了回顧,對體育與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進行了闡述。面對社會的發展,我們堂教學改革與創新必須遵循體育教學的規律,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然後,對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教學內容的構建以及編寫依據、體育教學方法與體育教學行為的區別、評價體系的變化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講解。
其次,李雪峰重點講解了當前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問題分析和當前體育教學方法帶來的利與弊等。重點講解了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並結合教學實際,在新課改下的體育課教學方法,學生學法,怎樣評課等,教師素質的提高和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等內容。對我今後的有了更大的幫助。
再次,他講解了關於體育課的教學反思的寫法,並要求教師們動手寫一寫,舉例說明了課改的關鍵是什麼,教師角色轉變和要提高自身的素質,重點講解了,怎樣提高體育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在科研研究方面還存在著很多不足,如本質的東西,論文的抄襲性,要有自已的獨立風格,個性,和實效性。
透過學習重新認識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深刻內涵,透過老師的舉例,對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組織,有了重新的認識和理解。在看、聽、討論中,使過去的體育課非常的單一,課堂上教師就是全權代表,教什麼,學什麼,學生沒有主動權,學生與教師之間是很被動的。我們和老師一起學習和研討,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我們體育教師的觀念轉變,把適應新的課程方法和理念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達到我們追求的"讓學生在樂中求學,在學中取樂"。
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雖然身體很累,但留給我的收穫卻是無窮的,頭腦是充實。透過學習,我收穫了很多平時很難了解到的經驗和教學方法,透過學習讓我更深的認識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與體育課的樂趣,也對教好新教材充滿信心。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進入公司,進行了為期三天的“3060反省教育”培訓學習以及楓葉集團的歷史培訓。此次的學習是讓我更好的去熟悉工作,瞭解自己要做什麼,清楚有哪些同事要一起來配合做好,可以說此次的學習讓我也是更認可了學校的教學理念,對於工作也是更有信心去做好了。
作為一個新人,來到陌生的環境,要熟悉,的確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的,同時學校給予了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我也是很珍惜,我知道,這是個很好融入學校,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機會,只有自己培訓學好了,那麼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堂,而不是毫無準備地進入崗位,那樣的話其實也是無法讓自己真的做好工作的,先熟悉流程了,認可了學校的教學理念,然後再去做事情,做教學,這也是一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好的機會,我也格外珍惜,更瞭解公司的以往,清楚公司能走到現在,其實也是經歷過很多的事情,特別是今年更是如此,但同時看到集團在造夢,築夢,圓夢,追夢各個階段的付出,也是讓我知道,這是個優秀的集團,自己的選擇也是沒有錯的,也讓堅定了自己的信心要為學校來作出自己該有的-一個貢獻。
為期三天的培訓重點是教學的一些優質方法,比如引入“蔡林森”的教學法,讓我深受啟發。
蔡林森提倡的教學法主張“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不是字面上的學生先學,教師後教。具體說來,它一節課的經典模式大概分為4個模組8個小環節:輔助環節(約1分鐘,包括板書課題、出示目標即學習目標、出示自學指導)→先學(約15分鐘,包括讀書看書、檢測練習或提問)→後教(約10分鐘,學生相互更正或曰兵教兵,師生討論)→當堂訓練(約20分鐘,即完成作業)。劉曉書的課大體是這一經典模式的再現。
當然,因學段、學科、課型的不同,這一經典模式可作變通處理,比如小學,永威摸索出了“四個一”:看一看(即自學)、做一做(即檢測)、議一議(即後教)、練一練(即當堂訓練)。
例如,對於我所教授的英語學科,因為教學目標與理科相比更為多元,就變為“分散學分散教”,即學一點、教一點;再學一點、教一點,一節課一般要進行3輪“先學後教”,最後才“當堂訓練”。這一點對我以後的教學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和參考價值。
為了減輕課堂壓力,蔡林森曾提倡“課前預習”。但實踐證明,課前預習學生不自覺,效果沒有保障,往往是徒費工夫。最大的問題,是科科要預習,學生哪有那麼多時間,結果就是加重學習的負擔。
“實事求是”是蔡林森的座右銘。他便把“課前預習”移到課上,這就是“自學”。自學是整堂課的基礎。這一步沒有搞好,後面的檢測錯誤率就高,出現的問題就多,教學難度就加大。雖然只有五六分鐘,但搞好了,效果要超過老師講半個小時。教師的唯一任務,是讓學生靜下心來、埋下頭來鑽進書本去理解知識。如果這幾分鐘沒有讓學生好好看書,那這堂課就完了。
這就需要教師做好“退居二線”的工作:一,不能走出教室。老師在場與不在場,整個氛圍完全不一樣。你走了,學生就以為教師對自己漠不關心。二,不能板書,尤其不能板書即將要檢測的題目。你一抄題孩子馬上就不讀書。三,不能東張西望、打手機等,尤其不能輔導學生。四,要對認真學的同學表示滿意的神情,對不夠專心的個別同學,可以說上一兩句悄悄話,督促他認真自學。實際上,每節課的內容,有80%是舊知,新知識只佔20%左右,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只有移項是新知,其他都是舊知,有80%多的內容學生一看就懂,不用教。只有20%的內容學生看了例題還有部分不懂、不理解。這就需要透過檢測,讓學生髮現自己理解的誤差、錯誤。
“檢測”的目的,一是培養學生運用新知的能力,二是調查學生自學的效果,因此,其重點不是展示學生學得多麼好,而是要充分暴露問題。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四清計劃”。四清是抓在教師手裡的法寶,它可以產生巨大的作用,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榮譽感和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透過此次的學習培訓,我看清了自己,認清了教學該如何的來做,今後到崗位上去了,會盡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任務,同時遇到不懂的方面也是會向同事們請教,去不斷的完善自己來在崗位更好的立足。我也是相信此次的學習之後,我在工作上也是會有信心的做好,去作出一番成績的。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透過這次師德教育學習,心中不由得產生一種對教育事業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應塑造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
一、要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我們要做到愛崗敬業,首先就應該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樹立堅定的教育事業心。只有我們真正做到甘願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自覺投身這種平凡工作,對教育事業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為樂,以苦為趣,才能產生巨大的拼搏奮鬥的動力。我們的工作,使無知的玩童變成了優秀學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為祖國的棟樑,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應該有個明確的目的,為理想而奮鬥,雖苦但樂在其中。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學校關注事業的發展這是每個教師都應具備的。
二、要善待學生,安於教學。
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是要傾注愛心。教師沒有深切的愛就難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用愛心架起師生心靈的橋樑,注意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生活,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及時排解學生的思想困惑公平地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理解“差生”,從不冷嘲熱諷,而是耐心地幫助他們找差距,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對於他們的一點點進步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感到自信。
三、要熱愛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熱愛學生是良好的師生關係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堅實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與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有所不同。作為教師在培植和處理師生關係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熱愛學生。熱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和隱私。只有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才能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學生。任何簡單、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給學生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不允許教師粗暴批評、壓制、體罰、訓斥、辱罵、諷刺學生。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就要用熱情的話語鼓勵他;當學生受窘時,不妨說句解圍的話;當學生自卑時,別忘記用他的“閃光點”燃起他的自信心;當學生痛苦時,應儘量設身處地地說些安慰話;當學生犯錯誤時,換個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錯學生時需要聽哪些話。對學生要有友善的態度,與學生交談常要換位思考使學生從心底裡體會到,老師的所作是為了學生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只有堅持這樣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才能樹起良好的師德形象。
四、要廉潔從教,嚴於律己。
廉潔從教就是要求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生涯中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加強師德修養,養成廉潔自律、潔身自好的習慣。要長期堅持清廉自守,持之以恆,使教師廉潔自律的形象成為無形的教育力量。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透過學習我決心以模範人物為榜樣,時時處處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工作,積極進取,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以飽滿的熱情和和藹的工作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時刻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教育創新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生活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我們,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知識文化的更新,心裡常常有種莫名的壓力。在這兩年的工作中,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和自我能力的有限,為了能更好的提升自己、補充自己。因此邁進了電大的校門,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全在於經過了從開學到現在的一個不斷的思考和觀察的過程,看到一批一批和我一樣的同學,放棄了休閒和娛樂的時間,孜孜不倦的學習、上課,讓我更深切地的瞭解了電大,同時也認識到了再教育的重要性。知識在更新,每個人都有接受再教育的機會,不想提高自己的人,不懂的自主學習的人,沒有掌握一定學習技巧的人,就有被淘汰的可能。而電大的開放教育給我們創造了這樣繼續學習的機會。
透過對學校現有專業的瞭解以及電大老師的介紹,我選擇了行政管理專業,對於行政管理,我並沒有很深的概念,面對這異於平常的教學方式,我有點茫然和不知所措,對在這樣的教學環境和方式下能否學好這個專業課程很是懷疑。但透過《開放教育入學指南》的學習,我瞭解了開放教育的特點,也進一步的認識到再教育的重要性。
電大的學習,有別於普通高校校園內學生的學習,其最大的區別是:上課時間安排於週六、日。學校組織教學活動也有別於以面授為主的普通高校,電大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完備的學習材料、學習條件和網上學習資源。作為開放式教育的電大學生就必須改變以往的師教生隨的被動學習觀念,樹立新的學習理念,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開放教育不僅意味著對教育物件的開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觀念、教育資源和教育過程的開放。
開放教育的學習需要具備逐步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合理分配好每天的學習時間、制定個人學習計劃。習慣成自然,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保證學習時精力集中,運用技巧,整理好筆記,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學習時間,最大程度地緩解工學矛盾。另外,為了使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保持和增強學習信心,還要正確認識和估價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充分估計可能出現的困難,多和同學們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互相鼓勵;遇到困難挫折時,正確分析它們產生的原因,及時尋求老師、同學和其他人的幫助。
在老師面授時認真聽講,盡最大可能當時吸收老師所講授的內容,同時把一些重點內容用筆勾勒出來,並做好課堂筆記,以備當時無法吸收的內容課後檢視、學習,這是關鍵的一條。我們的學習屬於自主化學習,面授時間有限。所以我們更要合理的安排好時間在課外去了解和學習,其次要認真的完成每一次的作業。按時完成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平時作業是根據課程教學要求精心設計的,可以幫助我們鞏固所學內容,同時瞭解了我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為老師的講授和我們的吸收提供一個互相反饋的渠道。再有就是作業中一般都包含期末考試的常見題型,我們透過作業可以熟悉這些題型,考試時就輕車熟路,自然可以順利通過了。最後,我們要學會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學習的方法:如何參加BBS討論,掌握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等等。網路學習對我們來說既方便又快捷。
努力做好以上方面,我想大電大學習的過程中我會逐漸增強自己的學習信心的。
學習的道路是曲折的,獲取知識又是充滿快樂的,我願意將有限的時間投入到電大的學習當中,因為人的生命很短暫,但知識的海洋卻無邊無際,為了讓自己在新世紀不落伍,讓生活變的更為充實,將來為社會能多盡一份義務,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總之,學習就是一個過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經歷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穫,付出努力,一定會有回報。電大開放教育為我在人生舞臺展示自我提供了更大空間,透過這幾次的的學習,我更堅定了自己學習的信心,相信自己有足夠的毅力和恆心在已取得的學習經驗的基礎上,能夠順利完成電大的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