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係心得體會範文

醫患關係心得體會範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醫患關係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患關係心得體會1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以人為本,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倡導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夯實社會和諧的基礎。對醫療機構來說,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首先要正視並克服自身的不足,善於分析自身的問題,從服務環境、服務理念、服務態度、服務效果等各方面查詢原因,制定措施。我認為醫療機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醫療服務工作,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保障人民群眾健康來促進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

  一、強化醫患溝通是基礎。

  第一、加強醫患溝通是醫學科學發展的需要。醫學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強、風險性高的學科。醫患雙方在同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中,應該互相信任,醫務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建立良好的關係,使患者積極支援、配合醫療工作,使醫務工作者有良好的心態從事醫學事業,推動醫學科學的發展。

  第二、加強醫患溝通是患者及家屬的需要。現行的醫療體制下醫療資訊極不對稱,病人希望獲得更多的資訊,醫務人員要根據不同的物件進行有選擇的告知,這樣才能贏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屬的支援,使治療取得更好的效果。既尊重了患者,又拉近關係,也可避免可能發生的矛盾。

  第三、加強醫患溝通是開展醫療服務工作的需要。在醫療服務工作中,醫務人員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時時體現對患者細心、耐心、關心和愛心,處處體現對患者的人性化服務,是醫療服務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醫療服務的重要內容,是宣傳醫院、吸引病人、提高醫院聲譽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第四、醫患溝通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在臨床工作中,醫務人員首先應樹立“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思想觀念。二是要強化對醫患溝通建設的領導,健全完善機制和制度,加強事先防範的管理意識。三是要增強醫患溝通的技能。教育醫務人員要勤於臨床實踐,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提高溝通的技巧和能力。

  二、加強內涵建設是關鍵。

  一是要提供精湛、優質的技術服務,讓患者放心。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再加上人類疾病譜的不斷變化,這就要求醫務人員不但要有好的服務態度,還要具有精湛的醫療技術,要不斷地運用現代科學的新知識、新成果、新方法、新技術,同人類的各種疾病作鬥爭,用高新精湛的醫術切實解除患者的病痛。

  二是要嚴格醫院質量管理,確保醫療安全。疾病對於患者來說,是性命攸關的頭等大事。因此,醫生對病人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在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技術服務的同時,必須努力保證醫療服務的安全,儘量減少差錯和事故,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醫療服務。

  三是要以人性化服務為中心,創新服務舉措。患者就醫不僅僅關注醫院的醫療水平,而且更加關注醫院的人性化服務。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醫院除了技術、裝置等硬實力外,不能忽視管理和服務水平等軟實力的競爭。

  四是要堅持社會效益準則,打造誠信醫院。要以社會效益為先,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要根據醫院自身的條件儘可能地為病人提供方便,儘可能創造條件採取適當措施,減輕病人經濟上的負擔,提高病人的滿意度。

  三、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是保障。

  一是要恪守醫德,真正做到一切以病人為中心。醫生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術,更要有崇高的醫德。醫院一方面應理解醫務人員,想方設法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應加強教育、完善規章制度、嚴肅懲處違紀違規行為。

  二是要建立健全醫療告之制度,增進醫患之間相互瞭解和信任。要開展醫療服務資訊公示,做到讓患者“五個明白”,即明白診療方病情

  及預後、注意事項、收費標準、診療費用;對診療程式、診治專家、診治專案和診療價格、服務承諾“五個知道”;進而使患者對醫生、診療、用藥、收費、服務“五個放心”。

  三是要加強輿論的正面宣傳。新聞和輿論在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過程中起到獨特的作用,醫療機構應主動搞好與新聞媒體的關係,要化解負面、引導正面,以嬴得社會的理解和支援。

  四、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加強法治化管理是根本。

  第一、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貫徹落實國家新醫改方案,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儘快地建設覆蓋我國城鄉的.城鎮社群醫療和農村的新型合作醫療網路,提高農村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水平。深化醫院的管理體制改革和執行機制改革,維護醫院的公益性質,為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提供堅實的基礎。

  第二、對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制度,執法要嚴。醫生依法執業、依法行醫,遵守法律法規,病人也應依法維護自身的利益。我國是法治國家,對違法違規的醫務人員、病人都應依法處理。如果執法部門措施不力,執法不嚴,某種程度上就是助長了醫患矛盾的形成。

  醫患關係不僅是病人個體和醫務人員個體交往關係的集合,而且是整個醫務界乃至社會的關係的縮影。徹底解決醫患糾紛也不能簡單從個案來考慮,更應該上升到政策、文化、經濟的層面,通盤予以考量。作為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主體,我們要不斷探索、前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振奮精神、積極努力,加強醫患溝通,努力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嬴得人民群眾的尊重和認同,為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醫患關係心得體會2

  透過學習《醫患關係》感慨頗多,就簡單說下自己的感受吧。先說下醫患關係中的醫方部分,由於制度不健全,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監督機構,使少部分醫務人員有機可乘。管理混亂使醫療活動失去準繩,醫院整體醫護素質差,所以當前應當有目的及時開展以“病人為中心”,“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仁心仁義、方便為懷”的措施,對於改善當前較為不滿意的醫患關係有一定好處。部分醫院經營思想偏差。由於客觀上存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醫院在兩個效益上更注意經濟效益。特別是科室經濟獨立核算後,科室自負盈虧了,只能打經濟算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不良風氣,給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影響,認為社會主義國家醫院快變成“醫療交易所了”,逐漸變味了!所以要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技術水平,改善服務態度,本著同情、安慰的心理醫治患者,特別在今天已是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情況下,對醫生的要求更高了,既要醫好患者的病,更要了解、疏通病人的心理狀態,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住院時有一個良好的心境,配合醫生治療,我們感得“將心比心”是很有說服力的,當你無視病人的痛苦時,多想一想,要是你生病,希望醫生怎麼對你,另外,醫學科技迅猛發展,醫務人員要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事業心,努力掌握先進的醫學科技,為患者服務。在儀表上、行動上、語言上、醫療工作過程中,使患者放心、滿意、高興,這對醫院的兩個效益很有好處。

  在醫患關係問題上,醫方固然是一方面,但患者也是重要的另一方面。主要表現在:

  (1)有些患者對醫療期望值過高,認為是小病應治癒,有的是道聽途說,這種病怎麼醫成這種樣子,產生不滿心理。在醫院鬧了起來。有些修養較差的家屬侮辱醫生。

  (2)不信任心理:有些患者希望老資格醫生為其治病,一旦得不到滿足,出了一些合併症,將認定是年輕醫生造成的,發生糾紛。

  (3)有些病會產生不良心理影響,如癌症、慢性病、長期不愈,患者發生不滿,絕望心理,將會遷怒於醫務人員。

  社會主義法制包括了諸多的衛生法規,其根本職能是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同時醫務人員行醫權益受到法律保護,體現法律面前醫患關係人人平等,從而保障社會主義醫療秩序的正常進行。

  社會主義醫患關係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要求,這種道德要求是建立在醫患雙方共同遵守的基點上,是雙方共同的責任。它要求醫患雙方彼此尊重、平等待人;建立醫患之間的友愛和信賴關係,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實行保護性醫療。我們本著“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堅持不懈地發展良好的醫患關係,才能保證醫院的競爭力,才能促進醫院的發展,才能完成醫護工作者的天職。

  醫患關係心得體會3

  在靖邊工作已半年了,見識了陝北人的熱情好客,經常會有人招呼你一起吃飯。同時也發現一個現象,半年來,未見到有醫患之間的糾紛發生,而糾紛在很多地方是司空見慣的。是陝北的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已達到了完美的地步了嗎?顯然不是。無論醫療技術還是服務理念,這兒和沿海較發達地區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那為什麼反而大家更能平安相處呢?是陝北人固有的寬容,還是這兒的農民看病不易所以更珍惜、更敬重醫生呢?可能兩者都有一些關係,由此也對醫患之間的關係有一些感想。

  醫患關係是現今比較能吸引眼球的字眼,在各類媒體的出現率較高。近幾年來當它出現時基本是反映醫患關係的緊張、衝突,只有在非典時期是例外,那個時候媒體反映的無一例外是醫務工作者的忘我工作、勇於獻身的事蹟和精神。當然可以理解即使是標榜客觀中立的媒體,其新聞報道和輿論導向也總是有其現實需要性的。然而,按照辯證法的觀點,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個過程,醫德的“敗壞”也不會是一個晚上能完成的,所以,當醫生們從非典時期的“最可愛的人”突變成了千夫所指的“白狼”,巨大的角色反差使許多人感到不知所措,這在年輕醫生之中尤其明顯,進而使他們感到沮喪、壓力、挫折感。正所謂防民之口勝於防川,辯解是如此的蒼白無力,更何況面對佔絕大多數的人群辯解時,你的聲音根本無人聽到。

  你的聲音雖然無人聽到,但這並不能妨礙你的思維。對醫患關係的考慮是每個參與這個話題的人必須的一件事,思索的結果可能使你發現你的不足、你的無辜、你的片面偏激。對自身缺點的分析總是被低估的,醫方、患方、媒體莫不如此。誰都更願意強調自己的理由,指責別人的缺點,然而,當這種情緒一次又一次的被放大之後,我們就很難能夠聽到理性的聲音。這種情緒化的語言、報道、處理方式妨礙了我們對事物真相的探究。作為醫方要考慮的是當我們的醫療技術、醫療手段越來越進步,治癒率越來越高,醫院條件越來越好的時候為什麼百姓會有更多的不滿的聲音;作為患者要考慮的是:你所要求的是不是應該由醫生提供或是醫生目前能提供的,你所願意付出的和你想得到的是不是相當;作為媒體要考慮的是:你所報道的的確是事實嗎,你所評論的做到客觀了嗎,或者至少力爭如此而不是“紙餡包子”這樣以你的個人意志來左右欺騙公眾的事情;還有社會要反思當GDP大步前進時醫療投入有多少。當然,我們不必等其他人改變之後再改變自己,讓我們想想今天我們給我們的病人微笑了嗎,我們體會到了我們的病人躺在手術床上的心情了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