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精選13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1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認為可以從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裡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班主任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詢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透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才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為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2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裡與大家分享關於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我的兒子鎖睦晨今年6歲,目前就讀於東關小學學前四班。學習上他自覺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中,他熱愛勞動,充滿愛心。他興趣愛好廣泛,喜歡畫畫、唱歌和跳街舞。進了學前班後,在老師的悉心教育和培養下,我們感覺他進步明顯,對學校生活適應較快。藉此機會,我要特別感謝班主任唐老師、語言課的郭老師及所有其他老師,謝謝你們為孩子付出那麼多辛勤汗水和無盡的愛。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相輔相成,必不可少

  教育不單單只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也不代表學習文化知識便是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另外對待孩子,我們要做到疼愛但不溺愛,正確對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敗是正常的一件事,對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強求。

  如何採取正確的方式教育好小孩

  我認為必須家庭與學校兩方面共同發力,掌握好小孩品德發展的共性。平時,家長和老師也要多多溝通,與老師一起查詢針對小孩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瞭解孩子情緒是否穩定,言行是否一致,並共同制定良好的教育計劃,採取科學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得到改進。平時多與孩子平等交流,耐心聽取孩子的不同意見,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對於孩子犯錯,家長不必太過激動,可採取擺事實,明道理的說服教育法,榜樣示範法,欣賞激勵法等。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我們要透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3

  作為家長普遍都認為自己最關心自己的孩子,都會說:只要孩子將來能幸福,我們願意付出一切!為了孩子吃再多苦也值。甚至大多數家長把孩子的未來當成自己夢想的延續。但是我卻無意間察覺,家長們似乎忽視了一個問題:參與孩子的成長,你專業嗎?你能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做到?我們不是專家,這是肯定的。實際上,我們的孩子已經很優秀了,而且一直在努力,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助力、需要正能量的助力!

  既然我們缺少專業知識,能力不夠,必然要學習。對於“家長駐校”,本來我也不覺得參與其中會起什麼大的作用,甚至我的初衷僅僅是想幫老師湊個數,如果知道班裡有別的家長能去,我還不一定會參加這個活動。但是就在踏進校園一剎那,我猛然察覺,來就對了。這裡是屬於孩子成長的環境,是他們將要在這裡走過四年的搖籃,這裡將會為我的孩子你的孩子修枝剪葉,為他們成為棟樑之材輸送供給無限的正能量,雖然這所學校是農村的、不太大。

  學校不太大,卻足以孩子們上課學習文化知識,開闊心胸;課後奔跑吶喊,放飛自我。學校不太大,但乾淨利落,窗明几淨,綠植豐富。

  學校不太大,但教室內外地面淨亮,教學設施合理擺放。多處設定了廁所夠方便,廁所無味夠衛生,夠潔淨。

  學校不太大,但餐廳內食物豐富,營養剛剛好。操場是塑膠的,安全環保檔次高。精神文化、物質基礎都較全面。

  學校不太大,但所有任課老師積極教學的態度我看在眼裡。班主任、級部主任一門心思為我們的孩子跑前忙後不遺餘力。今天,王校長也在百忙中與駐校家長互動。為大家補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王校長講的兩個主題至今猶在腦海裡思悟:

  第一、學生的競爭不是智商的競爭而是家庭環境與家長教育理念的競爭。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確實是我們農村家長需要惡補的一堂課。

  第二、不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讓孩子不要站錯跑道。一定要讓孩子站在他有特長的那條跑道上。

  離開學校,深刻的話語的始終在耳邊。

  希望所有家長參與到“家長駐校”活動中來!來了你才能體會執教者們的初心,來了你才能體驗學校為孩子們學習安排的細緻入微:包括忙而不亂的早自習,課堂上教師們體貼入微的循循善誘,課間操還在背單詞,午飯後講講衛生,10分鐘練練字這一切的一切。

  學校不太大,安排合理緊湊就等你來提建議。

  學校不太大,在講臺顯眼位置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國家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價值目標“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班級綜合安排也是細微到有表可查,各位家長都有機會來點贊。

  學校不太大,我想呈現在您面前!非常榮幸參加“家長駐校”活動!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4

  轉眼間,XX已經7歲,步入朝鳳路小學就讀已滿一個學期了。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這一課題前,初為父母的我們其實也一直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日常和孩子的相處中慢慢體會總結,感覺哪些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我們就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多多運用,哪些做法適得其反就果斷摒棄。慢慢就總結出了一些所謂的經驗,今天就將這些想法和做法跟大家做交流分享,不足之處還敬請批評指正。

  一、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做樂於陪伴孩子的朋友型家長

  “生命要用生命來陪伴,靈魂要用靈魂來激發,思想要用思想來影響,智慧要用智慧來啟迪,意志要用意志來砥礪,人格要用人格來塑造。”這是我和孩子父親非常認同的一句話。作為父母,儘可能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孩子品德的陶冶、良好習慣的養成和性格的形成都是首先在家庭中獲得薰陶與啟迪的。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的底色,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孫汀若屬於典型的媽媽生、姥姥養的孩子,因為爸爸媽媽都是上班族,工作時間很少在家,孩子的日常衣食起居基本上都是姥姥照顧的;但孩子並沒有因此與父母疏遠,因為我們一旦能有時間在家,就會盡可能的多陪伴孩子。汀若爸爸比我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多一些,父親的陪伴對於女孩很重要,這讓汀若從小很有安全感。他很關注兩件事情,一是陪孩子玩耍,沒大沒小的瘋玩,所以汀若很陽光、活波;二是在玩樂中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優缺點,並且結合孩子的特長優點進一步培養,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具體做法在第二條中再做交流)。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平常很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視孩子的情緒變化,並及時進行必要的溝通疏導,做到這些其實不難,最關鍵的就是不要讓孩子覺得你一直拿她當小孩兒,我們要多傾聽、多問孩子想什麼、為什麼這麼想、多與孩子分享一些可愛的小秘密,這種朋友式的互動會增強孩子對事物的感受力和判斷力。汀若經常說,我是她的朋友,我想這種良好的親子關係離不開對孩子的陪伴。

  二、學習技能上不給過大的壓力,習慣養成上要定嚴格的規矩

  父母對每一個孩子都會有很多期許,但是要深知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任務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我們對孩子的長遠規劃就是希望她首先能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簡單善良、自食其力、熱愛生活的人,在這個必須完成的目標之上,孩子可以自由發展。小學階段,在完成學校佈置的教學任務,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之外,我們不會給她太大的學習壓力,希望她能擁有一個快樂開心的童年。但在生活習慣養成方面,一定要遵守嚴格的規矩,比如要有良好的作息習慣,每早7:00前必須起床、每晚9:00前必須上床睡覺、放學第一件事一定是寫作業;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餐前便後洗手、每晚睡前洗漱乾淨、自己整理書包書桌;要有良好的禮貌,見長輩問好、受到幫助說謝謝、影響了別人說對不起。這些看似是很小的事情,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小事情彰顯大文明,孩子自己是一個講文明的人才能體會到文明帶來的人性美好,才會擁有更好的感知幸福的能力。

  三、興趣是孩子的老師,特長的發掘和培養會樹立孩子的自信

  我們都說興趣是孩子的老師,那如何發現孩子的興趣呢?讓孩子多嘗試。阿甘媽媽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將拿到什麼”,我想到的是“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多多品嚐就永遠不知道自己喜歡的口味是什麼”,所以當孩子有嘗試做一件事情的想法時,只要鼓勵他/她就夠了。同時,要分清“興趣”與“新鮮感”的區別,比如很多孩子在5、6歲都對鋼琴很好奇,第一次試課會彈“兩隻老虎”的旋律了,就很興奮。這時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孩子一開始興奮這就是他/她的興趣了,也許那只是他/她暫時感到新鮮罷了,可能過不了兩天就想放棄,更不要在這種時候說“看看你,做事沒一點毅力,不懂得堅持才會成功”,否則孩子只能違心的堅持,帶著負擔練琴,最終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撂挑子不幹了,關鍵是還會產生挫敗感。其實這些跟“毅力”“堅持”無關,只是我們會錯了意而已。興趣不是“要求做就做”,興趣是“不要求做也堅持做”,孩子一旦發現了令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所展現出的學習力、關注力會讓我們吃驚。汀若成長過程中感到新鮮的事情很多,基本上都和學習無關,但只要對成長有益,我們都支援她去嘗試,她嘗試過手工製作一個月放棄了,嘗試過鋼琴兩次課放棄了,嘗試過游泳兩週放棄了,嘗試過輪滑一次課放棄了,嘗試過養兔子兩個月放棄了。但也有因為愛好堅持下來的,比如繪畫,興趣班假期裡停課了她也會要求大人給買水粉,自己在家塗抹“水粉大作”;比如舞蹈,為了趕上高一個級別班級的進度,她竟然能承受一週四次基本功練習課程的辛苦。

  還有一點要注意,孩子小時候就要發掘他/她的特長,並且要多培養,如果孩子大了,他/她的特長恰恰是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會是一件令人無比開心的事情;就算不是,多培養他/她的特長,讓他們習慣於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也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自信心。汀若1歲半時,我們發現她的表達能力和對色彩、圖形的識別能力較強,爸爸就在日常以做遊戲的方式讓她記憶世界各國國名、國旗和首都,孫汀若4歲時能識別150多個國家的國旗,能記住它們的首都名稱,並且能在地球儀上指出其中大部分國家的位置;中班時,我們發現她跟大人一起看中國詩詞大會電視節目時,能記住簡單的.詩句並運用的恰如其分,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剩飯她會說“粒粒皆辛苦”、看到公園的柳樹會說“萬條垂下綠絲絛”,從那時起爸爸就開始教她背誦唐詩和宋詞,每天背誦10分鐘左右,短詩一天一首,長詩兩到三天一首,到現在她已經能背誦200多首唐詩和近100首宋詞。背誦詩詞她也會有厭煩的時候,這時爸爸就會用“飛花令”或者表演詩詞的遊戲方式來調動她的積極性,養成了習慣,就很容易堅持了。我們也沒想過,她背誦詩詞要達到什麼目的,但我們堅信“腹有詩書氣自華”,並且一直堅持做一件事情讓她對自己非常自信。

  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我們能給孩子的禮物

  每個孩子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用好奇的眼神對這個世界不斷的探索,這就是與生俱來的求知慾。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孩子的求知慾就逐漸喪失了,這裡肯定有家長的原因,當孩子向家長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時候,有些家長回答不上來時就會不耐煩,要孩子閉嘴。這個時候孩子潛意識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是錯的,慢慢的問題少了,其實是求知慾減弱了。被孩子的問題問到回答不出時,正確的做法是千萬不要覺得尷尬,而是和孩子一起從書籍中尋找答案。這樣才能保護孩子樂於求知的天性,並且會讓他/她知道書是好東西,要多認識字才能讀更多的書。如果孩子的大腦被書籍佔領了,我們還有什麼值得擔心的呢?所以,送禮物挑帶拼音適合他們讀的書;聊天時,自然地引出問題並告訴他們哪本書裡會有答案;當著孩子的面,我們自己多讀書多看報也是好的引導方式。一旦孩子愛上了安靜閱讀,你就會發現他們是多麼的可愛!汀若就是經常因為恐龍的問題把爸爸媽媽問倒,然後我們再一起閱讀《兒童恐龍百科全書》才激發起她學習古生物知識的興趣,這個學期初選定雜誌時,她自己一股腦挑選了《海洋探秘》《自然探秘》《動物奇蹟》《探索地理》並能認真閱讀,現在還立志長大要做古生物學家。讀書習慣的養成,真的是我們能送給孩子的禮物!

  以上是最想跟大家分享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也許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家庭教育方式,適合孩子的就是的。其實還有一點感觸也很深,那就是一定要培養孩子具有社會責任感。很幸運,作為家長我非常贊同朝鳳路小學所提倡的教育理念——“立己達人,向善向美”。這句話是多麼有溫度、有情懷啊!我們的孩子歸根結底是屬於社會的,是屬於世界的。所以,孩子們一定要具有遠大胸襟,具有社會責任,具有仁愛之心。將來我們和學校共同培養的孩子不僅能使個人向善向美,也要使身邊的人向善向美,使這個世界向善向美。用復旦大學陳果教授的話講,這就是向上的力量,這種力量能使人活成一束光。

  非常欣慰孩子能在擁有如此教育理念的學校就讀,非常感謝學校老師給與的關愛和公正,給了孩子認識自己,挑戰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希望今後能和更多的老師、家長探討家庭教育的種種,讓所有家長都找到適合孩子發展的家庭教育引導方式,讓我們的孩子共同快樂成長!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5

  看了家校共育平臺裡面的專家講座,感觸頗多,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跟我一樣,平時只注重孩子的學習,不要說家務勞動,就連孩子自己的個人衛生都基本是父母包辦了,很多家長都有“學習至上,生活習慣培養無所謂”的觀點,看了講座才知道,把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割裂開來是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一個生活上毛毛糙糙的人,學習上很難不馬虎;一個生活懶散的人,學習上也不會勤奮。

  現在孩子們的勞動習慣,的確讓人汗顏,生活環境舒適,家長對家務活大包大攬,就連最基本的掃地、擦桌子、分碗、分筷子等基本的家務勞動都不主動去做,有時候還要在家長的“利誘”下才象徵性的去做這些基本的勞動,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嬌氣、懶惰的不良習慣。家長總會習慣的認為現在孩子還小,樹大自然直,覺得孩子大了就會自覺幫忙,到最後才發現孩子越大越不懂事,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

  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敬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而家務勞動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的方式,在家務勞動中才能讓孩子對勞動尊敬和熱愛,讓孩子在勞動中體驗自己的感受,讓他看到自己的價值。

  俗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孩子參加適當的家務勞動,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裡的地位,而不純粹是學習的機器,這也是鍛鍊孩子的一個方面。

  那麼,家長怎麼培養孩子愛勞動呢?

  1、要培養孩子勞動的興趣。要根據孩子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培養勞動觀念。他們常常喜歡爸爸媽媽做的一些小事,得到表揚後顯得異常興奮,家長應鼓勵下去,使孩子感到自己做的對,高興的堅持下去,由無意識的模仿動作變為有意識的自覺行為。

  2、要經常對孩子鼓勵和表揚。對孩子的勞動成果,老師應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要學會吃飯、漱口等一些基本動作。

  3、要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孩子開始學習勞動時,家長必須言傳身教,一步步給孩子示範,手把手的教,要注意安全、衛生。

  看了講座以後,從現在開始,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讓孩子從勞動中認識到勞動的價值,讓他們在勞動中體驗生活,鍛鍊自己,培養他們自食其力、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品質,讓孩子們樂在其中、學在其中、親身感受到幸福生活背後的心酸和不易,要讓孩子認識到勞動是父母、社會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種生活,是社會、父母對他們成長的一種磨礪,更是一種深深的愛。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6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模範,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十分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當然並不是單單的教會孩子背幾首唐詩,讀幾首兒歌,熟悉幾個漢字,而是教育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教會孩子生活的技能,使孩子養成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當然,對於惟獨兩歲多的幼兒來說,空泛講授深奧的道理並不能使他明白其中的含義,孩子自然就不會理解,所以具體的還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一)首先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和睦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會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愛別人和愛自我。假如缺少家庭的關愛,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私。看到過許多的案例,孩子的墮落,麻木等等問題,都是因為家庭缺少愛,試想一個孩子連自我的父母和家人都不愛,他還會去關懷體貼生疏人嗎?所以,必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快樂無憂的生活。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模範,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巨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禮貌尊重他人的時候,能夠想想自我是不是這樣做到了呢?記得有一次,涵涵犯了錯,我狠狠的訓斥了他,還說了一些重話,說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了。本來沒覺出問題,但是之後他居然學會了這句話,動不動就說我打你。這讓我很懊悔,也很悲傷,懊悔以前不該對孩子這樣說話,悲傷的是孩子對媽媽說這樣的話,所以趁孩子還能糾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要謹言慎行,對自我的一舉一動都要三思而行,不管你是在多麼生氣的狀況下都要想到我這樣做這樣說會對我的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三)獎罰有度實事求是孩子發脾氣冷處理

  孩子做對了,我們要專心的誇獎,孩子做錯了,我們也要及時的糾正。獎勵和懲處都要有度,適可而止。雖然此刻教育專家都提倡多誇獎孩子讚美孩子,但是我覺得這還要分什麼事情,因為我這是有切身體會的。在涵涵還是一歲多小孩的時候,他玩積木,本來是搭錯了,但是我想他第一次玩就給了他誇獎激勵,本想能促進他進步,結果卻恰恰相反,反而使他每次搭都出錯,而且變得還個性固執,我再怎樣說他還是不聽不理解,這就讓我想到,假如在他第一次搭的時候,我就給他糾正,也許就不會呈現此刻這種狀況了。所以我堅持家長在誇獎孩子方面還是要實事求是,不能一味的盲目的誇獎誇獎。當然批評就更要有度,假如批評過度,甚至打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反叛,當孩子做錯的時候還是堅持以道理說服,而且就事說事,不能翻舊賬,最重要的是你說的話能讓孩子聽懂聽進去。以前涵涵做錯的時候我都會跟他說一大堆的道理,結果他還是我行我素,之後聽了專家的推舉是讓你說的話孩子更能理解,不要說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發脾氣的時候,你說任何道理他都不會聽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冷處理,讓孩子自我去鬧,家長能夠做個冷眼旁觀,等孩子覺得哭鬧也沒有意思,冷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在去跟他說道理,這樣反而更能讓他理解,假如在他發脾氣的時候還去跟他說這說那,只會加重事態的發展。假如哭鬧繼續不止,那我們只能迅速把他抱離現場,轉移孩子的注重力,這樣做也許效果會更好。

  (四)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首先父母就要先學會尊重孩子,這是我一貫的堅持。在涵涵還很小的時候,我就能蹲下來聽他的意見。有人會說,這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意見,其實不然,雖然孩子小,可還是一個個體的人,他也有思想,所以我們更要尊重他。例如,涵涵每次出門都會帶玩具,剛開始孩子的爺爺總是阻止他帶玩具,但是這樣就會鬧好久才幹出門,雖然玩具是放下了,但是會哭好久,此刻想想,那時的哭也許就是對大人的不尊重而感到不滿。之後,我就跟涵涵商議,剛開始的時候是跟他商議出門要帶什麼玩具,漸漸地就變成他主動跟我商議,而且變得更聽話了。即使在外面,涵涵和小朋友相處的時候,我也會教他學會尊重他人,比如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玩具,自我想玩的時候,我就會教他你跟小朋友商議,“等你不玩的時候能夠把玩具給我玩一會,好嗎?”當別的小朋友想要他的玩具的時候,我就會教他:“把玩具給這個小朋友玩一會,好嗎?”一切都是看孩子自我的意願,不能強加大人的意願。以前我就以前犯過這樣的錯誤,和朋友的小孩一齊玩的時候,看到朋友的小孩哭鬧著向涵涵要玩具的時候,我總是不假思量的把涵涵玩具搶過來給別的小孩,所以之後涵涵就養成了抱住玩具不撒手的習慣,即使睡覺的時候一拿下來就哭,我想就是那個時候我傷害了他的自尊,我對他的不尊重對他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雖然此刻經過時光的沖淡,涵涵已經慢慢好了,但是對我的衝擊還是挺大的,讓我自省了很久。

  (五)及早讓孩子學會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在涵涵剛會坐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把他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齊吃飯,雖然那個時候他還不能自我吃,但是我們堅持讓他看我們大人是怎樣用餐的,所以慢慢的涵涵自我就學會吃了,而且是很早就學會拿筷子吃飯,家裡只要能讓他做的事情,都是堅持讓他自我做,比如掃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那麼小能幹什麼呀,還不是越幫越忙,其實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隻要他參與就好,假如你總是阻止他幹活,他就會覺得媽媽不需要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願意幹了。而且勞動習慣的培養會讓他更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比如說自我玩的玩具不要亂放,垃圾不亂丟等等。

  (六)營造孩子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一段時光家裡人看電視看的多點,涵涵也跟著看電視看多了,之後覺得不能再這樣,所以此刻家裡人都學會看書,即使不看書也會看報紙,這樣涵涵也跟著學會了閱讀,雖然時光堅持不了多久,但是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就會好的。俗話說,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所以只要有時光還是會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學習知識更能讓孩子理解。雖然教育專家都不推舉孩子那麼小就學唐詩古詞之類的,但是我覺得雖然孩子還不懂,但是多讀點這類的詩詞能培養孩子的美感和節奏感。至於兒歌音樂之類的,多讀多聽肯定是有好處的,要害是涵涵很喜愛這些,我覺得培養愛好是最重要的。

  (七)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氣勢不溺愛孩子

  涵涵的爸爸經常在外地,涵涵一年也見不著幾回爸爸,所以我這個做媽媽的既要做好媽媽的職責也要當好爸爸的主角。所以我總是有意無意的想培養涵涵的男子漢氣勢,但是分的寵他溺愛他。例如,當涵涵摔倒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扶他起來,總是激勵他自我跌倒自我爬起來,然後拍乾淨身上的土。假如摔破了,即使心裡心疼,也不會表現出來,只對他說沒事。所以此刻涵涵摔倒了,只要不是很嚴重,基本上不哭,反而安慰我說:“媽媽,我沒事!”雖然看似我冷血,但是我自我覺得我做的沒錯,尤其是對一個男孩子,必須要培養他堅毅的性格,不能懦弱。

  以上就是我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體會,還是那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獨特的人格,沒有萬能的教育,只能是每個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斷的摸索實踐,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斷成長的,就讓我們和孩子一齊長大吧!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7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能夠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的穿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潛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從開學初教師的上門家訪及調查問卷中發明,小班大都幼兒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少家長很重視對幼兒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把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則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以糾正,在幼兒發展中存在著認知潛力和行為潛力不和諧性不一樣步性。不少幼兒在表演節目時還很自信,但一旦讓他們去獨立完成一件簡單任務時,就顯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兒尚未構成用餐入廁傾聽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為習慣,假如任由這一狀況發展下去,幼兒行為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幼兒的不良發展將不可避開,對今後的一生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要害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構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成的事,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務必從小抓起。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夠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養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兒從成人呵護中逐步走向獨立生活的重要階段。小班幼兒的許多行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具有更重要好處。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8

  如果說班級是小社會,那麼社會就是大班級。不管是班主任,還是,在班級生活、學習或勞動中,都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細節教育,這樣最能去“立德樹人”,也最能讓們一步一個成功,逐漸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社會人”。

  在學習生活細節中,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什麼都想嘗試一下,但這種探索的慾望如果被老師“事無鉅細”地代替,肯定會在“好心”中扼殺了孩子去探索的慾望。

  也許道理很多老師都明白,可是實際有的老師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連每個學生“削”鉛筆這樣的事也包辦了,認為孩子“玩”轉筆刀多危險啊,更不說鉛筆刀、剪子,都被他們列入“危險品”準備管制到小學畢業!至於用大掃帚等衛生工具也被“辛勤”的老師包辦了。這樣孩子雖說能“專心學業”,但這些做法只能使孩子越來越膽小,越來越蔑視“體力勞動”,而這樣的老師,若有事請假,其班上衛生多次髒亂,有些孩子作業也不做了,等著老師來“轉”鉛筆呢。恰當的做法是,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然後放開你的手。

  在學習生活細節中,適當的鼓勵不可少。特別是低年級孩子,由於年齡小,自信的建立往往需要老師適時適當的鼓勵,因此,哪怕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成功,如孩子能把地上的紙片放進垃圾箱時,老師都應及時表揚。當孩子面臨困難時,老師能給他的最有效的幫助是告訴他:“我知道你能行!”生活中孩子會遇到許多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當他向你求援時,不要急於動手幫他,而應該鼓勵他再試試。

  在學習生活細節中,為每個孩子多提供一些“實習”的機會。任何一種能力的培養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開始時孩子缺乏做的勇氣,老師不妨先讓孩子在班裡扮演一些“實習”者的角色,如負責分發一下作業,互相檢查一下讀書背書……甚至鼓勵一些孩子“實習”小老師給老師或別的孩子“講”思路等等。

  在學習生活細節中,教導孩子要有責任心。孩子只有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勇於承擔後果,才可能真正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人”。因此,事情無論大小,老師都應該從細節教育指導,讓每個孩子都做到有始有終。如果孩子對某事提出承諾,老師必須要求他言而有信;如果孩子犯了錯或闖了禍,老師先別急於為“批評定論”,一定要先讓孩子自己出面解決。

  孩子要想有一定責任心,必須要求他們在班裡擔任一定的職務,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還可以鍛鍊他的組織能力,並可培養高度的責任心,同時還可以在同伴中樹立威信,使孩子增強自信心,真可謂是一舉幾得的事。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9

  愛”是教師行使教育職能的源泉,沒有愛的教育,那隻能是一潭激不起任何漣漪的死水。

  然而,在現在的教育中,讓教師頭痛的大多是學生的不聽話,是學生的搗亂,是家長的不配合,是領導的不理解,是社會的輿論。諸如種種,真是說不盡道不完,用教師們的話來說,那真是無盡的辛酸,無窮的煩惱。可是,我們試問一下,我們的愛付給學生了嗎?我們對每個學生的愛是平等的嗎?

  “老師好!”一聲稚嫩的童音說出這句話,會讓我們平靜的心激動,會讓我們感覺到教育的成功,會讓我們有一種成就感、自豪感。但是,怎麼說這句話的人就那麼少呢?其實,仔細想來,我們作為教師的,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風和日麗,鶯歌燕舞。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挫折和失敗總是不斷地踩痛我們的心。我們是把失意的怨氣撒在孩子身上,還是收起此時內心的苦楚用微笑面對純真可愛的孩子?我想沒有人願意選擇前者,因為你的心中有愛!

  魯迅先生有句話“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是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才會對自己的教育物件充滿了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

  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

  愛,並能夠用愛的眼睛和心靈面對每一個孩子,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和修養。著名教育家馬連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就說明教育離不開愛。孩子們走進小學,就像一條涓涓的小溪流進了歡樂的海洋,從此由家庭邁向了社會,開始了新的生活。而此時,老師一聲聲親切的話語,一下溫柔的撫摸,甚至是一個讚許的目光或是一個微笑,都會使孩子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授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也是孩子們人生教育的啟蒙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乃一生。所以我們要想為孩子創造一個適應他們學習、娛樂、成長的好環境,就必須從我們自己抓起、做起,只有教師具備了良好的修養、良好道德,才能使孩子們養成誠實、勇敢、有禮貌、關心集體、助人為樂的好品質、好習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教師應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情緒、態度,分分秒秒提醒自己要用愛心去面對所有的孩子。愛心雖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愛心卻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正因為愛,才會有創造的喜悅,正因為有創造的喜悅,才會對教育、對孩子充滿愛的情感,孩子也才會回報你更多的愛。真正的教育,正是這種愛與創造永無止境的良性迴圈。

  “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蹟,創造新的人”。教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孩子心靈窗戶的燭光,孩子美好人生的開端掌握在教師手中,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與孩子產生心靈的碰撞,只有以愛心才能教會孩子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愛身邊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先用愛心播下花的種子,然後再用十倍愛心去澆水鋤草,那麼,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必將會迎來一個奼紫嫣紅的美麗春天!

  教師是人育人的事業,教師作為這一特殊的職業,直接擔負著培養下一代健康快樂成長的歷史重任。因此社會在學歷、能力和師德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師德是最主要的。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每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是時代和社會的要求,也是教師不斷進取,贏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10

  立德樹人是大學的立身之本,是對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立德”就是確立培養崇高的思想品德,“樹人”即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縱觀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學的功能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逐步拓展,但培養具有崇高道德水準和高素質的人才這一基本功能、中心任務始終沒有變。《大學》的開篇之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就體現了中國古代對“立德樹人”精神和理念的探索追求。離開立德樹人,不能履行人才培養的任務,大學就不成其為大學,就失去存在的最根本基礎。

  立德樹人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水平的根本標準。一所大學辦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物質條件何等優越、辦學規模如何龐大,最根本的標準是看它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看它對所在國家、民族以及對全人類所作的貢獻。中國現代史上有不少大學,辦學條件非常簡陋,卻因其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貢獻而載入史冊。例如在延安的“山溝溝”裡創辦的陝北公學等一批學校在新中國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因為它們為黨和人民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分子。1937年10月,毛澤東同志曾專門為陝北公學題詞:“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革命的先鋒隊。這些人具有政治遠見。這些人充滿著鬥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些人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和社會的解放。這些人不怕困難,在困難面前總是堅定的,勇敢向前的。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於實際精神的人們。中國要有一大群這樣的先鋒分子,中國革命的任務就能夠順利的解決。”短短几年時間,陝北公學培養的絕大部分學員成為革命、建設時期黨和國家各方面的骨幹,其中更有不少學員為民族和國家的利益義無反顧地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當前,高校要肩負起“雙一流”建設的歷史使命,就必須在“立德樹人”上做大文章,真正既“立德”,又“樹人”,實現“立德”與“樹人”的統一。

  立德樹人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本質要求。當今時代,各種思想交相融合和衝突,青少年的成長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著複雜環境的挑戰,一些高校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重書本教育、輕實踐教育”等問題。立德樹人就是聚焦學生這個中心,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引導他們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進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成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11

  《立德樹人》這本書是我上五年級的時候學校發的,對於我們這些鄉下娃來說是一件新鮮的事兒,尤其對於愛看書的我來說,更是高興萬分的事。

  在後來的日子裡,我手不釋卷地讀起來。裡面的內容豐富多彩,知識無窮無盡。例如有孔子、郭沫若、聶耳……讓我最為詫異的是孔子連吃東西要按照五穀之類什麼的。而我呢,管他什麼禮儀啊。只要菜一上桌,我就朝我最愛吃的東西進攻,不一會兒菜就被我一掃而光,而媽媽則生氣地盯著我。

  當我讀了《立德樹人》之後,我的臉就像蘋果一樣紅了。暗暗發誓以後絕對不能這麼沒禮儀了。還有當我讀到馮玉祥捱餓買肉給父親時,我的臉更紅了。裡面講了:在馮玉祥父親當官的時候,父親因病被罷免,剛好在兵營的名額還差一個,父親就讓馮玉祥去當兵。眾所周知當兵是十分辛苦的,每天都要高強度地訓練。看著自己的兒子瘦削的身體,父親心如刀割,於是湊了點錢讓他去買點東西吃。但是馮玉祥知道這錢來之不易,想退回給父親又怕父親罵;不退回去,又覺得不安心。於是他把錢存下,慢慢的把錢存夠,他就請了兩天假買了兩斤肉回家。父親碰巧不在,他就先把肉燉的香香的等父親回來,想給父親一個驚喜。

  父親回來後問他這肉從哪裡來?馮玉祥不緊不慢地說:“這肉不偷不搶,您只要放心吃就行了。”父親還是不肯吃,他只能把事實告訴父親,父親激動的抱住了他……

  而我呢,和馮玉祥相比,真是差個十萬八千里啊。而今,我懂得了什麼叫做禮儀,什麼叫做父愛,還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都是讀了《立德樹人》才有的感悟。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立德樹人。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12

  在這次培訓活動中,專家們所闡述的教育觀點,風格平實,語言或幽默風趣、或樸素真摯,列舉了大量生動感人的例項,並高度強調了強師的關鍵在於強心。

  秦望老師體現的是他們對學生的愛,對班務工作的用心與細心同時,要經常舉行班級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感,秦望老師還認為學習固然重要,但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孩子們心靈成長的營養素,而孩子們能從活動中獲得這些營養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說出心聲,能從別人的交流中收穫到許多有益的東西,從而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這也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做班主任的經歷,認真反思自己近期的班務工作。說實話,近段時間我一直十分苦惱。因為當了十多年班主任的我,總感覺我的班務工作沒有以前輕鬆。真的是現在的孩子不好教嗎?回答是肯定的,不是。那問題出在哪兒?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問題出在我自己。是我的班務工作還不夠細緻,班級管理目標太大,具體措施不夠明確導致落實不夠。

  全藝老師交流的題目是——《知行合一,做智慧老師》。孩子需要的不是我們老師的高音喇叭,我們用優美的誦讀把良好的情感傳遞給孩子們,此時我想起了曾經聽過的一番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劉正榮教授說:“當班主任老師要不斷學習,跟上時代的腳步,跟上學生的腳步,和學生一起成長才能真正的教學相長。同時,在做班主任時還必須用心思考,用心感悟,努力做研究型、智慧型教師。”現在的學生視野開闊,思路敏捷,遇到問題總是窮追不捨,只用簡單說教去規範學生,學生是不買賬的。反思自己,的確沒有與時俱進,仍在用老方法教現在的孩子,難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再看看秦望老師班主任工作室的法也我讓我如獲珍寶。

  高金英老師講授的《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一們七十多歲的老人潛心從教五十餘載,使我深受感動。高老師強調管理由“限制型”走向“開放型”。班主任要善於從學生實際出發,著眼於發展,善於拓展學生的潛能,對學生要寬容,不要把學生的失誤看得太重,不要怕學生犯錯,要放手讓學生去做,只有在實踐中鍛鍊,學生才會成長。

  培訓學習是短暫的,但我的收穫是豐富的,今後我會以各位專家為榜樣努力提升自己的班務工作能力,積極爭做智慧型的班主任,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標。更使我懂得,素質教育應時代需要所培養的人才應是高素質的,是有創造性的人才。我們在使素質不同的全體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儘可能大的提高和發展的同時,更要努力發掘學生的潛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創造能力,培養他們成為班上各方面的頂樑柱和帶頭人,也為培養21世紀的專業人才奠定基礎。班主任的良好形象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不良形象對學生的思想有消極的影響。因此,我在學生中要注重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我在學生中的第一印象如何,直接關係到以後班級工作的開展和學生良好思想品德、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所以,在工作之初就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除此以外,我們在工作中,對自己所教學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論要精通,瞭解學科的現狀、歷史、發展趨勢和社會作用,抓住要領,掌握重點、難點。在教育教學中,班主任不僅是傳授這些知識,而且要運用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知新就是要不斷學習新知識,講課要有新意。一位優秀的班主任心中要有一種永不衰竭的求知慾望,像一個永不疲倦的探險家,對未知充滿渴望。要不斷吸取新資訊、新知識、新理論,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心得體會 篇13

  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好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矢志不渝鑄師魂。

  自任教以來我一直擔任數學教學工作,始終堅持“德育首位”的原則,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實事求是,公正嚴明,在學生中威信很高。我堅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堅持從育人環境抓起,從學生行為規範抓起,從每一名學生抓起,給學生營造了和諧的環境,喚起了學生的自信,使學生重新認識自我,戰勝自我,學會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奮發進取。

  2、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

  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我們這的杜順老師,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課時整個身體全靠雙柺支撐著。但他不悲觀、不憂傷,憑著對人民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依然頑強地堅守在講臺上。學生看著他忍著劇痛、冒著冷汗在那裡講課,都感動得落淚。他深情地說:“我的知識是人民給的,我要珍惜這有限的時光,把知識獻給人民。”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

  3、提升專業技術能力,提升教師魅力。

  首先,教師要提升專業素養。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是一個教師在課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現,也是影響學生業務素質的最直接因素。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們的不學無術,如果教師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專業,就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

  其次,教師要增強理論深度,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的自覺性,要密切關注現代科學的發展變化,善於吸收和利用新知識拓寬教學內容,將科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摸索、總結教育的規律與教育的藝術,提升人生品位。

  4、學會寬容,敬業愛生

  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教好書、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師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學生的心理,以愛心為前提,充分尊重學生個體,才能贏得學生的歡迎,也只有友愛、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對待學生,教師的教育才能使學生在平和、愉悅的心態下接受,才能使學生倍感親切和溫暖,從而產生心靈的和諧共振,學生自然會自願接受約束,不斷增強自我教育、自我修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偉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滿愛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學道則愛人”之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他一生中最可貴的東西就是熱愛兒童。全國優秀教師魏書生、曹鐵雲等,在他們的經驗之談中無不談及對學生一片真摯的愛心。

  我的十幾年教學生涯,我不敢說自己具有很高尚的師德,但我深深意識到,師德規範的主旨,簡單概括就是“責任”與“愛”。教師不僅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對教育、教學工作熱愛,也要對每一個學生充滿愛心。

  師愛,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愛,是師德的老師的體貼,關愛使他們感到舒暢、親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讚揚和關心遠遠勝過冷冰冰的指責,這就是親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偉業,用真心觸動他們的心絃,也同樣收穫他們真誠的愛。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點燃學生的夢想;它是指路的明燈,能照亮學生前進的路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心,就是為師者赤誠的真心,如春風化雨,點點滴滴滋潤學子心田。師德,決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無私精神的體現,一種不息的師魂!

  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博大無私、寬廣無邊的,也是無微不至的`。教師,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可以感染家長,樹立威信,真誠溝通;可以感染學生,積極進取,勤奮努力;我們更可以感動社會,愛崗敬業。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育實踐表明,教師的道德品質、治學態度、工作作風、生活態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心靈。正因為言傳身教這種特殊的育人效用,使為人師表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徑。因此培養人才的素質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教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教師的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時簡單的一句話會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教師展示的不僅是豐富的科學知識、嚴謹的教學風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而且還有教師的個性及心理素質。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學生盡收眼底,因而教師在課堂上所表現的優良品質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在“教書”同時起著“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還要嚴以自律,嚴格要求,以身作則,作身先士卒的垂範。另外還要關心熱愛學生,課後傾聽學生的聲音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愛是人類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及情緒體驗,它在教育過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要透過多種渠道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採取適合於學生心理特點的措施加以誘導,使學生牢固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點,明確學習目的和任務。針對學生的特點多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把學生吸引到正面來,寓教育於各種活動之中。

  教書和育人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這是人類社會教育過程中所共有的特徵,也是教育規律的客觀要求。教學活動不是隨意性的,而是根據一定社會所確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務的要求,教師按規定的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掌握一定知識,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所以,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書和育人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這是一條最基本的教育規律。將教書和育人割裂,只顧教書,不管育人,這是淡忘了自己的社會角色,缺乏職業道德。教師不僅要做好專業知識的傳播者,還要自覺當好正確政治方向的引導者和高尚心靈的塑造者,才不愧為合格的人民教師。

  20xx年,我接手的是三年級,這個班數學基礎較差,很多學生連乘法口訣都不會背,別說應用題,計算題都成問題,孩子們厭學情緒嚴重。於是,我每節課前都讓學生背誦一遍乘法口訣,對學生的作業,精心批改,在課本的每個知識點上,註明未熟練掌握的學生,在學習情況瞭如指掌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對於調皮生更是注意教育方法,不打擊他們的自尊心,而是鼓勵、安慰他們,樹立他們的自信,並利用週末時間到他們家裡去談心、輔導功課,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辛勤付出終於有了良好的回報,期末考試時,我所教數學獲得了全學區第一名。我付出了努力,也收穫了一份回報。

  作為一名教師,是否能影響和感染學生,無非是體現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學規律,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思結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有效教學,也就是指透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有“物件”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教師要以身作則,對學生充滿關愛,盡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養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

  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實際上明確了“育人”的具體目標和內容,強調了教師“育人”的職責。我們教師要確切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強師德建設,弘揚優良教風,以高尚師德影響學生,以風範學識感染學生,作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和指路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