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高質量作業管理心得體會(精選5篇)

學校高質量作業管理心得體會(精選5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校高質量作業管理心得體會(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校高質量作業管理心得體會1

  “雙減”政策提醒教師,不得佈置重複性作業,不得佈置超標的作業,不得使用“題海戰術”,儘量減少學生無效勞動。

  對於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的老師們該如何轉變觀念呢?佈置作業重在“精”“趣”“實”“變”,作業設計注重實踐形式和訓練試題型別與內容的思考,試題型別注重多樣化、試題內容注重趣味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獲得感和成就感。透過作業讓學生變成詩人,畫家,變成哲學家,透過回顧、思考、梳理,準確建構思維模式,提升學習力。這是對教師嚴峻的考驗,這是對教育管理者發出的挑戰,新時代教育要用智慧、要用實踐,團隊合作,取長補短,分層推進。蔡麗蓉老師

  作業的設計是為了提高教學目標,在雙減政策下,作業也納入到教研中,一份好的作業設計應該是能增長學生的興趣,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增長知識或者見識,在傳統觀念中,作業的設計可能主要以知識與技能為主,那現在我們可能需要做一些改變: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多讓學生動手操作,設計題目時應結合情景材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從而讓學生對數學更有興趣,還可以創新一些作業,比如:對學習,生活,勞動中不稱心的物品進行設計或製作,這個層次就會比較高。所以學生的素質也會相應的提升,充分讓學生的想法展示出來。並對他的作品進行一定的評價,學生也會更有動力。所以在作業的設計形式可以有很多,需要我們用心去思考。

  學校高質量作業管理心得體會2

  最佳化作業設計減“量”不減“量”,近期根據工作室的學習安排,有幸學習了浙江省教研室關於《“雙減”背景下作業的設計與管理》的講座,“雙減”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那麼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精心設計作業,提高作業質量。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這更加考驗教師,要求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透過這次學習,我著實轉變了作業觀念,立足課堂,精心設計,爭取讓作業減少數量但不減質量。以下幾點是我今後作業設計努力方向:

  一、把控時間,系統設計

  作業設計應圍繞我們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鞏固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素養為主,作業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超過了一定時間以後,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

  二、最佳化作業,分層設計

  在現在的教育背景下,孩子的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差異,我們的作業要儘可能關注學生的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讓孩子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作為教師,我們要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習目標分層,作業設計也要有梯度。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以前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鞏固知識,導致作業機械重複。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既要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同時也要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越開放的題目,越能夠激發孩子的'探究精神。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探索性作業。

  三、追本溯源,找準關鍵

  最佳化我們的作業設計,還有一大關鍵點在於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只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才能有效落實作業。的確,想要讓學生高效得完成一份數學作業,一定要先從課堂進行變革。反思在自己的備課過程,有沒有備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除了要最佳化作業設計,我們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要做好反饋,講解,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有講有練,讓學生所學更加紮實有效率。

  總之,這次的學習我感觸很深,也受益匪淺。作業既要做到設計合理,又要設計科學,在“雙減”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最佳化作業的設計,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和實踐。

  學校高質量作業管理心得體會3

  金秋十月,秋風送爽,為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XX省教育廳教研室共同主辦了“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與管理“網路教研活動。本次教研活動主要目的是指導學校活動,更好地聚焦科學作業的最佳化設計,集中探討各年級作業的設計與要求。教師簡單交流了本學期在作業設計和佈置上的針對性做法,以及近段實踐遇到的問題。其中針對“雙減”工作抒發自己的主要觀點:

  一、作業設計是作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設計,還有許多值得研究的“作業問題”;

  二、作業管理不能簡單地停留於時間管理,學校應該引導老師聚焦於每一天所面臨的極為真實的“作業問題”。

  三、以課題認領的方式研究作業問題,以作業為媒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四、相信很多教育智慧都來自一線教師,發揮全體教師的智慧是做好作業管理的重要路徑。

  透過學習我明白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可以檢測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及時把握學情,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升應用能力,培養學科素養。然而,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裡,過多過重過難的作業負擔,不僅打擊了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令大多數孩子身體素質下降,甚至身心受到傷害。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由於“雙減”政策直擊應試教育的功利、短視要害,因而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應,學校、家長、老師對國家的這一重大決策普遍表示了熱烈歡迎和支援。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必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得佈置超過國家課標難度的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等等,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得安排紙筆考試,不佈置書面作業。對於國家規定的明令禁止的紅線,每個教師都必須瞭然於心,時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勵,要把國家的政策精神切實落實到行動上、工作中。有人認為,學生的作業少了,教師的負擔也減輕了,教師可以輕鬆一些了。這種對“雙減”政策的認識其實是一種嚴重誤解,雖然不排除有個別教師以“雙減”政策為藉口放鬆自己,但所有學校和絕大多數教師其實都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雙減”政策背景之下,教師的責任不是變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變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師的著眼點和教學重點必須從以往只做好課本知識的傳授,更多地轉移到對人的培育上來,而且必須透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為此,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出相應調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關鍵角色。

  透過學習。我領會了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再也不能夠為了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而不斷給學生加壓,讓學生成為刷題機器。對於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來說,教師必須控制好紙筆作業的總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不能夠安排紙筆作業和書面考試,但並不意味著可以讓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必須以更生動更活潑的形式,譬如以問答的形式來安排“口頭”作業,這樣既能夠達到紙筆考試相同的效果,更為重要的在於,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然而,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教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作業是老師精心設計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一位優秀老師,可以透過一項作業讓孩子變成詩人、音樂人、剪輯師、畫家。最重要的是收穫了自我價值,發現了興趣愛好。同時也懂得了感恩!

  學校高質量作業管理心得體會4

  讓學生作業減負落到實處,如今,我國“雙減”工作已全面開展,落實“雙減”政策,需要老師轉變觀念、改變策略,讓學生作業減負落到實處。近期,根據李翠梅工作室的任務安排,我觀看了浙江省教研室組織的關於“作業減負”的系列報告。特別是周紅星老師《區域作業管理的檢驗視角反思》講座,他的講座分為三個話題:金華市雙減工作概述,學校作業管理經驗分享,教研視角反思作業設計。下面就周紅星老師的講座,談談自己的感受。

  “雙減”工作,最核心的是關注“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對於學生的作業管理,要透過“四個強化”來落實作業管理:強化作業總量控制,強調一校一案,建立作業公示;強化作業提升,鼓勵佈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強化學生習慣培養,小學晚九點不做作業;強化教師責任落實,提高作業管理效率。作業管理,老師不能簡單地停留於時間管理,應該聚焦於每一天所面臨的極為真實的作業問題,以課題認領的方式研究作業問題,以作業為媒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發揮全體教師的智慧是做好作業管理的重要路徑。

  作業設計,要突出“減量、提質、增趣”。要想提質,老師可以透過精編題目提升習題的質量,透過錯題庫提升學習的質量。錯題庫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學生的個人錯題庫,另一類是學生的班級錯題庫。要想增趣,學生的作業形式可以是“浸作業”,浸作業是指學生親臨問題現場,使用現有的材料或者工具,綜合運用知識、經驗和技能,經過操作、計算和推理,使問題得到解決的作業,這種作業能豐富作業的形式。還可以採用“小鬼約題”的作業形式,小鬼約題是指組織學有餘力的學生從作業中選取題目,模仿教師進行出題、改編並講解,達到作業分層的目的。

  教研視角反思作業設計,分為三個角度:鞏固知識的視角,診斷教學的視角,作業編寫的視角。從鞏固知識的視角來說,對作業設計應該追求的是主幹性、基礎性和針對性。鼓勵教師參與“校本作業”的編寫,一個學校的校本作業一定要由自己學校的老師來編寫,因為本校的老師最瞭解學生的學習,能夠有效提升作業的針對性,符合教學評一致性的原則。建立共同體學校,組織各校名師參與作業設計的審稿工作。這樣,學校的校本作業才能夠在情境創設、問題設定、答案組織等方面做到科學規範。

  從診斷教學的視角來說,診斷教學分為兩個內容,一個叫結果診斷,另一個叫過程診斷。現在大多是利用資訊科技,利用大資料進行精準診斷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利用學生作業的結果來進行個性化的診斷。在教學中,老師及時把學生的課堂作業進行反饋,讓學生的思維視覺化。依據學生錯在哪裡,分析錯在哪裡,得出它的問題在哪裡,這是作業結果診斷,是作業最重要的功能。過程記錄,是做作業的時候,隨時把自己的思維記錄在試卷的頂端或者作業本的頂端。學生做選擇題的時候,第一下選的是A,過一會選的是B,最後選B對了,老師就認為學生懂了,其實我們發現學生的糾結過程,我們並不知道。實際上,也許學生在A和B之間猶豫了很久,學生猶豫的過程就特別有價值,就應該及時記錄自己猶豫及思考的過程。

  從編寫作業的視角來說,不僅要提倡教師設計和編寫作業,也要嘗試讓學生設計和編寫作業。學生參與作業的設計過程,就會不斷豐富作業的形式,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正因為學生自己設計和編寫作業,我們才能充分理解教師和學生之間思維的差異,以達到作業最最佳化的效果。

  總之,對於“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我們要經常反思,學生做作業的過程,是否鞏固了知識,提升了能力,習得了方法,激發了興趣,促進了發展。作業設計,依然是我們今後研究和探索的重點,努力設計出真正使學生減負、增效的作業,體現作業的功能和價值。

  學校高質量作業管理心得體會5

  杭州市鳳凰小學繆華良校長的講座令我感受頗多。繆校長在介紹鳳凰小學的“校本化實踐的三項行動中”中提到“有所不為,做好五個‘無’”。“雙減”下的作業設計確實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沙龍交流中,各位教育專家碰撞智慧火花。特別是素養導向下的作業設計與落實的探討,為作業最佳化設計提供了思路、闡明瞭方法。浙江省教研室喻伯軍老師總結了八個字:“精選、先做、全批、返回”,高度凝練,醍醐灌頂。如何擊破這八個字,如何落實這八個字,我想可以採用以下四種方式:

  一、主題式作業,實現學科整合

  主題式作業是對學習資源的一種重新整合,這類作業有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融通學科,使語文外延得以充分展開,構建大語文。如學習了《燕子》一課,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畫出來,並用簡短文字說明,或根據內容製作小燕子。美術課上老師進行評價,講解,修改作品,實現語文與美術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實踐式作業,實現知識內化

  實踐式作業的設定要激發學內化課本知識的作業,學會把語言內化為技能。如學習了《守株待兔》一課,可以組織學生把它改編成課本劇表演出來。這樣的作業訓練了學生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讓語文學習充滿挑戰。

  三、分層式作業,實現各取所需

  作業的設定的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增加學生對作業的選擇性,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層級的作業。我們可以為學生設定基礎性作業(側重字詞句等基礎性知識訓練的習題),能力性作業(側重於段落、篇章和習作等練習題),拓展性作業(側重於讀寫結合,內容拓展性習題),三種作業自助餐供學生選擇,使不同學力的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學有所獲。

  四、趣味式作業,實現學而不厭

  單調的學習活動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並會心生厭倦。因此作業的設定也應貫徹愉快教學原則,增強趣味性。如在學習了“田”、“地”“雪”字之後,佈置學生猜謎語作業。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形象地記憶生字,一石二鳥。

  思想引領行動,行動踐行思想,聚焦“雙減”,深化課改,不斷提升作業設計能力,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為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賦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