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師科研教學能力培訓心得體會

福建高師科研教學能力培訓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福建高師科研教學能力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福建高師科研教學能力培訓心得體會1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經驗+反思=成長”。而這一次全省技工院校教師科研能力提升培訓,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教科研能力對我們職業院校來說,也是意義非凡,同樣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必修之課。相比此次培訓的校長、教授來說我是年輕一代的“後進生”,是有許多知識、技能需要學習和提升的。為了使我自己能更快的成長起來,結合我自身的實際,我想這個公式對於我自身來說應當進行一次調整,適合我自身成長的軌跡公式應該是“經驗+科研+反思=成長”。

  一、要深入學習各項相關政策、知識,用前沿理論,先進思維“武裝”校園。

  本次培訓廳鑑定中心領導、廳職建領導深度解讀了技工院校國家和省市相關的政策。深入細緻的分析了現有技工院校發展如何使用現有的政策來武裝自己,革新自己,發展自己。政策的解讀過程中,許多內容是值得我們技工院校深入反思的,比如: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技能培養模式是否真正落到實處;是否有推行企業新型的學徒制和現代學徒制。同時也有許多政策是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仔細探討的,例如:職業院校教師的在職培訓工作,與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完善;職業教育如何步入“網際網路+”時代。另外還有許多政策是值得我們大力推行的,諸如:積極參與省級、國家級、世界級的職業技能大賽,打造“湖南技能大賽”品牌;調動教師積極性,共同打造“湖湘工匠”品牌等。

  二、要有一體化教學的理念,培養出技能型、創新型人才。

  一體化教育是打破傳統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界限,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於學生而言,只有理論聯絡實際才能得出真知;只有實際操作能力強,才能更好的就業;只有不斷適應一體化教學,才能激發初學習的興趣。於教師而言,這既應把一體化教學作為常態教學,也能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建立教師自身的成長型思維。將一體化教學融入到自身的教育教學當中去,培養出新時代的技能型、創新型人才。辜x老師的一堂《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課,使我們在座的所有老師更深一層次的理解了一體化教學,明白瞭如何在下一階段熟練使用一體化教學理念。她將理論原型聯絡到今年全國的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深入淺出,有理有據,有條不紊的講述了所有的細枝末節,為全體老師在下一次的教師職業能力大賽當中指明瞭方向,鋪設了一條捷徑。

  三、要真抓實幹,落到實處,打造“雙師型”的“實幹家”。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政策的便利,優秀的教科研方法只有運用到學校的每個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去,才能體現出它本該有的價值,並充分發揮出它的光和熱。“雙師型”的“實幹家”也只能在深入實際工作第一線才能培養出來,鍛煉出來。陳x老師以身作則,親歷了全國教師職業能力大賽,並獲得了全國的一等獎,他的一堂課形象生動的展示了他參賽以來的所有的喜和淚,所有的艱辛與快樂,所有的成長與收穫。他的現場演說課,是全國教師職業能力水平的一種體現,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精緻完美的課件,無一不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他就是我們教師隊伍裡面“實幹家”的楷模。是課堂教學的能手。

  總而言之,藉助這次湖南省技工院校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訓班的東風,使我們技工院校的老師學到了不少的知識與技能,提升了我們老師科研課題申報的能力,習得了更多科研課題選題和開題的技巧。更深入的領悟了一體化教學,大邁步的走向“網際網路+”時代。打造“湖南技能大賽”品牌將成為指日可待的事情。

福建高師科研教學能力培訓心得體會2

  20年5月23日和25日兩天,我參加了在相城區蠡口中學舉辦的為期兩天的科研能力提升培訓班的學習,聽取了王一軍、英配昌、王九紅等3位專家帶來的報告。

  這次培訓,讓我認識到目前許多一線教師在對待教學和教科研方面的困惑,而我,愈發感覺作為一線教師的自己,在教科研能力方面的不足。工作之餘,雖然內心有一些想法,卻很少敢貿然動筆,又或者雖然想動筆,卻發覺自己對教科研方面的認識過於膚淺,不知該如何下筆!經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教科研方面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其中,省教科院基教所王一軍副所長的專題講座《走向教師本位的學校教育科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悟。

  23號上午開班儀式後,王所長作了專題講座《走向教師本位的學校教育科研》。

  最後,他指出,走向教師本位的學校教育研究,目標是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途徑是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方法是事件反思、學術引領、專業提升。

  聽過了王所長的報告,我感覺自己今後在教科研方面的研究有了一絲感悟和方向。

  一、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是光嘴上說說或者心裡想想就能夠做到的,我們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平時要注重積累,要多加強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學習和研究,在做好教學的同時也要多聽、多讀、多思,要勇於對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或困惑進行實踐性研究。

  二、要做一名幸福的研究者。做教育科研的目的,絕不能為了完成某一項任務而被動的去研究,而是要為解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疑難困惑或者完成一些心得感悟方法總結而去研究,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實踐水平。

  三、轉變觀念,拒絕惰性。我們要提升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不能有一時興起的觀念。暫時的研究,絕大部分人都能做到,難就難在堅持。平時要能堅持不斷的閱讀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書籍;堅持以謙虛的態度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們請教經驗和方法;堅持多上教育方面的網站,給自己帶來教育教學最前沿的知識資訊;堅持以研究的眼光組織自己的備課和教學;堅持不斷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感悟用最真實的語句記錄下來。

  生活中,有關空氣、水、土壤等汙染事件的報道時有發生,一方面人們的生活環境面臨著嚴峻挑戰,但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人群更加註重生活品質,越來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重視與自身健康相關的食品安全。

  局系統各林業局地處秦嶺腹地,林區水源潔淨、空氣清新、土壤無汙染,是打造山水秦嶺人文陝西的重要區域。以高山果蔬、食用菌、中華蜂蜜等為主的三秦森工系列產品可以滿足人們對品質生活的需求。但如何讓注重生活品質的消費群體瞭解認知到認牌購買三秦森工系列產品成為我們營銷的首要任務。為此,省局產業處牽頭、省屬五局派員參加了首屆中國新農人營銷創新實戰論壇,希望儘快完善產品營銷策略。

福建高師科研教學能力培訓心得體會3

  一、學習收穫與體會

  (一)認識品牌經濟,樹立自有品牌,加快品牌推廣。

  品牌戰略是促使企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轉變發展方式的過程。商標是企業產品品質、管理水平、服務質量的外在表現,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更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商業信譽的重要載體,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武器。

  耐克公司可以一雙鞋不做而用品牌控制全球鞋市場;可口可樂老闆說,如果把他的固定資產全部燒光,他可以立刻憑藉品牌的無形資產而重生。眾所周知的20%的強勢品牌佔有80%的市場份額的二八現象,充分證明了強勢品牌蘊含的強大市場競爭力,品牌發展戰略正在釋放強大競爭力。學習國際知名企業的.品牌戰略,樹立三秦森工自有品牌,進行品牌包裝、推廣、宣傳成為我們工作的重要落腳點。 (二)利用線上拓展銷售新渠道,搭建平臺實現圈層經濟新轉化。

  隨著國家網際網路+戰略的深入實施,更多的傳統企業加入到電商營銷這一渠道當中。農業電商透過和生產者之間直接簽訂合同,透過網際網路宣傳、推廣品牌,既可節約成本,也可保證農產品的鮮活。實現線上線下業務結合,贏得更大合作機遇。

  陝西三萬畝土豆實操者土豆姐姐馮小燕是第一個給土豆註冊品牌、透過網路銷售的人,她透過微信、微博等電子渠道釋出資訊,倡導粉絲經濟理論,參與各類活動,透過陝北民歌、演講等方式與粉絲互動交流,取得信賴、實現產品的推廣和銷售。褚橙、柳桃、潘蘋果操盤手胡海卿抓住目標消費者的心理特點,制定將高階人群作為目標客戶的推廣策略,利用微博釋出、名人效應、媒體聯盟的支援,成功將褚橙包裝策劃為勵志橙,實現了銷售價格的大幅增長,利用多個熱銷網站和採取眾籌等方式,創造了不打折熱銷的奇蹟。

  以上例項表明,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是一場革命,營銷主體已由大眾消費向圈層經濟轉化,只要把具有一定的價值觀和一定屬性的一群人組合在一個平臺,提供特定服務,就可以形成非常好的商業模式。應該將新思維、新理念更好地應用於三秦森工品牌的營銷推廣。 (三)引進創意農業的發展理念,提供休閒體驗的綜合服務。

  創意農業是藉助創意產業的思維邏輯和發展理念,有效地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把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它把文化藝術活動、農業技術、農副產品以及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為農業的發展開闢了全新的空間。

  結合系統高山果蔬、中蜂養殖、食用菌生產,適度發展集種植、採摘、休閒旅遊等服務配套的居民體驗營銷試點,透過消費者傳遞,實現營銷突破。結合體驗活動,發展森林旅遊業,引導城鄉居民體驗鄉村文化洗心、山林空氣洗肺、小溪泉水洗血、有機食物洗胃的消費新潮流。滿足多層次需求,創造效益最大化。

  二、思考及建議

  (一)瞄準目標人群,明確營銷定位,進一步提升三秦森工品牌價值。

  近兩年來,系統上下著力打造三秦森工品牌,初步形成了規範的生產管理體系和較為穩定產品供應體系,對外加強了品牌宣傳、強化了營銷力度。關注食品安全,陝西林業在行動、三秦森工,小時候的味道健康生活,品質服務等品牌形象逐步深入人心,三秦森工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擴大。

  經過學習,我們感到發展現代農業產業機遇與挑戰並存,涉農行業中的種養殖業受政策、市場、氣候變化等多因素制約,與其他眾多產業相比利潤較低。當前形勢下,必須要走一二三產業相結合的6次產業,實現以二三產業反哺第一產業,實現農業行業的持續發展。要利用好混合所有制企業三秦森工農林發展公司這一市場營銷平臺,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系統產品營銷,實現公司+基地產銷銜接,進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將三秦森工品牌知名度轉化為品牌價值。 (二)合理運用體驗營銷策略,向需要產品的人營銷需要的產品。

  體驗營銷以滿足消費者的體驗需求為目標,以服務產品為平臺,以有形產品為載體,生產、經營高質量產品,拉近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我們要遵循顧客參與、體驗需求,可以適度發展太白蔬菜園、中蜂養殖、食用菌等產業的居民體驗營銷試點,把城鎮中高階人群請到生產現場,親眼目睹見證綠色安全食品的生產過程,組織體驗活動,感受品牌優勢,創造品牌價值。透過消費者傳遞,發展圈層經濟,針對性營銷實現營銷突破,使企業的產品銷售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食品安全和品質,深化三秦森工品牌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三秦森工註冊商標是凝聚系統上下心血打造的全體森工人共有的財富,也是局系統發展融入市場經濟的見證,品牌是傳遞生產者信譽的有效工具。三秦森工品牌經過前期的宣傳和營銷,品牌形象日益深入人心,打造品牌難,維護好品牌更非易事,因此,三秦森工品牌需要經營和維護,各基地單位要珍惜建立來之不易的自有品牌,要按照科學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嚴格控制生產過程,堅持定期檢測制度,聘請有資質的檢驗機構定期跟蹤檢驗,確保食品的安全和品質。建立起真正屬於我們的忠誠顧客群,提升品牌的無形資產,有效拓展市場份額。

  16日來培訓時,剛剛成為教師的我充滿迷茫,不知該怎麼做。透過教師培訓,學習各種規章制度,詳細瞭解學習師風師德,聽取優秀班主任的心得體會,使我獲得很大收穫。

  培訓的充實給我不定的心打了一劑定心針,讓我慢慢融入教師這個職業,轉變學生的心態。文綜組長餘老師和指導老師彭老師事無鉅細的指導,讓我快速適應教育教學的工作。

  各種規章制度的學習,讓我明白了淮陽是一個嚴謹、積極、向上的集體,也瞭解了一名教師並不只有教學而已。教育是一門育人的藝術,我們不能只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要言傳身教,遵守師風師德,規範自己的行為,是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

  年輕沒有經驗,是我比較吃虧的地方。剛開始備課時毫無頭緒,多虧了彭老師和其他老師的關心和詳細指導,才讓我理清頭緒,開始認真備課。其實一開始我認為備課沒有什麼困難,現在明白只是想當然了。我們剛成為老師,應該腳踏實地,全力以赴。雖然不可能做到完美,但要追求完美。我們年輕沒經驗,但我們有活力。我敢拼,敢拼才會贏。

  教育是一門育人的藝術,也是一項充滿艱辛和挑戰的工作。胸無點墨、濫竽充數是不被允許的,是不能容忍的。教師需要有紮實、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透徹理解所教學科,也要不斷充實自己,不斷開闊自己的知識。

  加里寧說:教師一方面要奉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生活中吸收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後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

  希望透過一年或者更長的教學能讓我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福建高師科研教學能力培訓心得體會4

  20××年10月22日起,我參加了市組織的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在為期十天的學習中,我對做好教學設計、應用教學策略、進行課後反思等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體會。

  在《如何做好教學設計》這一模組的學習中,主講老師李百舟給我們進行了一個深入淺出的講解。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寫一篇簡單的教案,依樣畫葫蘆式的照著這份教案給學生授課,雖然在上課之後對前面的授課過程不滿意,雖然也常問自己教給學生的有什麼,雖然也常思考該如何上好一節課……但在拷問自己之後,在一堆各抒已見的教育書籍中理不清答案之後,我就一直在迷茫中繼續著自己不滿意的教學。這一次,在聽完李老師的講解後,我明白了一份好的教學設計並不等同於傳統的教案,要想發現學生,我們首先就得深入研究學生,而這個研究的過程並非是功利性的,並不是說研究學生就是為了教好了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著獨特情感體驗、認知風格、有著獨特發展需要、獨特人生閱歷的完整生命主體,對學生的研究過程是一個發現學生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從“成人世界”走進“學生世界”的過程。我之前就只是抱著“教好學生”的心態,一味的去強求、帶著“別人能學好為什麼你就學不好”這樣的心態去教,結果開得學生和自己都很累,效果卻並不好。今後,我會時刻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深入研究學生,讓自己成為一個能讓學生快樂學習的“快樂老師”。

  在第二模組進行的《如何有效應用教學策略》的學習中,劉貽珍老師告訴我們,有效應用教學策略上好一節課,老師需要三隻眼:第一隻眼盯著大方向,明確什麼是一堂好課和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不能把自己迷失在細節和忙亂中;第二隻眼盯著學生,要傾聽學生觀察學生,根據反饋資訊及時調整;第三1

  隻眼盯著策略方法,瞭解和掌握更多教學改革經驗和方法技巧,需要時可及時呼叫。此前,我只知道要上好每一節課,要多去接觸瞭解學生,還沒想過要怎樣去運用教學策略,甚至對教學策略也只是一知半解,從來沒有形成系統的概念,更不要說去運用了。

  還有接下來的名師報告會,名師教學錄影觀摩、黃應勝老師的《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等專題學習,這些課程讓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學生。“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又是一個層面,作為老師,今後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同時鼓勵自己不斷學習透過學習、吸收他人好的教學經驗,內化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教學策略,和學生一起快樂成長。

  而令我深受教育、深受震撼的應該是譚襯老師主講的《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平時的教學,我都會在課前思考怎樣上好一節課,在上課中怎樣調整自己預設的教學方案,在課後想自己的失敗之處在哪,這也算是一種教學反思了吧。聽完譚襯老師的課我才明白,原來教學反思就是老師自覺地把自己作為研究物件。以前,我知道要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卻不知道要研究自己,要不斷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看來“術業有專攻”並非易事,教師只有“愛”還不夠,只有“傳道授業”也不是好老師,只有堅持與時俱進,恪守師德,勇於探索、創新,具有專業知識與技能,尊重學生,才能成為一位合格的老師。

  這次培訓令我受益匪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時刻提醒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努力學習和完善自己,擔負起“教育者”應負的責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