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競賽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教學競賽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競賽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學競賽心得體會1

  一、競賽目的及方式: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同時展示學生在數學學科學習中的學習成果。我校上週,在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開展了數學競賽。競賽以卷面答題的形式進行。試卷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還注重考察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學習潛能。比賽過程中,同學們思維敏捷,筆走如飛,在規定時間內,大部分同學都能正確快速答題,展示出良好的數學計算素養。此次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同時更有助於樹立學生認真、細緻、耐心,不畏困難的品質。這樣的活動深受老師、學生、家長們的歡迎。今後我們將繼續把此活動常規化、系列化,進一步營造更加深厚的學習氛圍,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競賽中出現的問題有:

  1、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還是不太熟悉,在比賽中很多同學拿到題目對基本的定力概念還掌握不夠,導致不敢下筆,對於做的題目沒有把握,拿到題目想半天都沒有思路。

  2、學生的對競賽是做題的實踐安排不合理,很多同學在前面的體目花了大量的實踐,導致後面的題目沒有實踐完成。

  3、學生的考試經驗不夠,對於選擇題不會做的,有的同學選擇空著不做,不知道隨便填一個。

  4、學生隊知識的實踐應用還不夠,書本知識和現實脫節,如在競賽中,出現“打折”一詞,很多同學不知所云。對很多日常中應用到的知識不知道,比如說到平方米誰都知道,到時公頃卻無人知曉。

  三、體會:

  1、針對本次競賽出現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在教學中不應該“難”和“多”,更應加強數學基本知識的學習,把基礎知識學好,才是重中之重,“難”和“多”只有在牢固的掌握基礎之後才做的事。

  2、在每次的考試後不應該考完講完便完了,還應該給學生學生分析試卷,出題的方式及考試的經驗,比如做題的順序應是是由前到後,由簡到難。

  3、在教學中要多將知識聯絡實踐生活,把書本和實際生活聯絡起來,我們的學習應是為將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做準備的,不應該脫離現實生活。在講課中我們應當要改學生補充將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張某某

  20xx年10月31日

小學數學教學競賽心得體會2

  作為一名新的普通小學數學教師,透過培訓以及學習我深刻的感受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藝術化和多樣化,也在不同方面顯示出了我的不足,許多教學經驗值得我去借鑑學習,也讓我明白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學習積累的過程,下面我將我的認識和教學心得,做以下幾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訓心得。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的核心,在新的形勢理念指導下,引發了對課程目標、教材編寫、教學方式、教學行為,以及教育評價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教學是課程傳遞和接受的過程,更主要是課程創造與開發的過程。在傳統的教學中,課程與教學是二元對立的關係。而新課中,課程與教學是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融合的關係。在傳統教學中是以教為核心,學生圍繞教師轉,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而新課程則強調教與學的關係應轉化,要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要誠心誠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2、重新更新新的教學目標。

  在傳統教學中,是強調學生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基本技能是否熟練、解決書本中的問題是否強為教學目標。而新課程中,數學課程的目標不只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它包括在啟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態度,更多體現學生的價值觀。教學目標的核心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3、重新領會新舊教材的編寫。

  舊教材圍繞例題、習題轉。課程內容突出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在結構上,課程型別單一,各具體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課程在教材編寫上,努力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致力於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自主創新的教學方式,強調體現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數學活動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觀察、實驗等活動形式,加強了學生與日常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在習題中編排了“數學常識”、“數學故事”、“環保”等方面內容,體現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價值觀。

  4、重新選擇新的教學方式。

  在舊的課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以被動接受為主,而對學生的能力、態度、習慣方式的培養不夠重視。新課程中,強調透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提示,透過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討論來解決數學問題,得出有關結論。在整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開發了學生的智力,鼓勵演算法多樣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5、重新構建教育評價體系。

  在舊的課程中,教師的評價是主要的。而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體現在是否能解決書本中的問題。在新課程中,評價主體多樣性。主要體現了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評價。評價方法也是多樣性,有課堂內評價、課外作業評價、學生學習數學歷程等。

  其次,教學體會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為了推進素質教育,為培養21世紀高素質的國民,用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路來重心構建新的課堂,力求讓數學課堂煥發出蓬勃生機。

  1、創造具體情境,力求課堂生動活潑。

  學生是什麼?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填充知識的“容器”,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存在差異的、具有個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如何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主要體現在學生髮現的數學問題自己提,能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並在解決問題中發現規律。讓學生在玩、說、練、議中學習數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從而體現學生的價值觀。例如,在教學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演算,再經過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規律,最後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主意識。體現了學生的價值觀,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課堂充滿了生動有趣的活力。

  2、讓數學課堂走進現實生活。

  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形象思維還比較完善,抽象思維與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差異。所以,學生的學習應該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出發。在具體形象中感知學生真正掌握了數學知識。數學來源於生活,也為實際生活服務。正因如此,我努力創設條件,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如教一年級學生認識等號的意義,可聯絡我們小時候玩平衡木,當兩邊一樣重時,我們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來,而連線這個算式的數學符號用“二”表示。又如認識自然數0、1、2、3、4、、、可以聯絡平時列隊,這個隊有多少人用幾表示,這個人站第幾用幾表示。將數學與生活聯絡起來,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已有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聯絡新舊教材,吸取精華,拋棄糟粕。

  學生在六年的學習階段,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否紮實,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不能忽視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這不僅可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更主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為今後學好數學這門學科打下堅實基礎。

  時代在變革、在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有要改革、發展。在教育這一廣闊天地裡,我們應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為培養21世紀的優秀人才而努力。

小學數學教學競賽心得體會3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絡,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小學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非常適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透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教學競賽心得體會4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學習、提高的機會。我有幸觀摩了實驗小學舉辦的全州小學數學競賽活動,這是我們數學老師學習的好機會,這幾天的聽課活動使我受益匪淺,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謂: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廣闊舞臺,不僅領略了不同優秀教師的授課風采,講課技巧,還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教學方法。

  (一)數學課堂安靜

  聽完這次競賽活動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次的課堂有了很大的改變,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課堂返璞歸真,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的時間,迴歸數學課堂抽象性和邏輯性。課堂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資訊的空間,讓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二)課堂教學體現數學味道

  這次的課堂體現了數學應有的味道,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法多樣,本次課堂教學講賽既有我們熟悉的“參與式教學”也有其它縣的優秀教學方式、方法的展現。二是重視數學語言表達,教師語言簡潔精煉,言簡意賅,沒有多餘的話,最大特點是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注意學生語言的嚴謹性。

  (三)體現了“三個到位”

  一是“生本理念到位”,即課賽中關注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興趣;

  二是“把握教材到位”,即知識點把握到位,重難點突破到位,拓展提升到位;

  三是主導作用到位,教師做到了:“在關鍵處設疑,在需要時引導,在困惑時點撥”。

  以上是我這次聽課後的感受。總而言之,這幾天的聽課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

小學數學教學競賽心得體會5

  對於中低年級兒童數學教學,主要任務是努力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創造思維較強的學科。對與剛從幼兒園畢業的一年級學生學好這門課程並打好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我這幾年來一直是擔任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透過這幾年的實踐與嘗試,也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首先,我覺得要培養中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非常重要。在課堂上,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我在每節課上都儘可能的去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只有透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係,變化規律的過程。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展積極評價。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調控教學內容時必須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分層次教學,儘可能地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在教學評價上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一、故事導學,誘發興趣

  由於中低年級的學生具有喜新、好奇,學習目的性、自覺性和注意力穩定性差,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等特點,因此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需要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情節,誘發學習興趣。如,在教“認識時間”這一課時,我在課的引入部分就加入了一個謎語:“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這是什麼?”由於是謎語,所以滿足了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爭先恐後地要回答,課堂上的氣氛很活躍。

  二、聯絡生活,增添興趣

  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必須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我在教學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候設計了這樣一個數學遊戲:小貓釣魚,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鞏固整理加法表,發現運算規律。準備的教具有:魚(寫滿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算式)魚簍(算式得數)小貓頭飾、池塘(情境)表格(整理算式)先讓孩子們從池塘裡把自己算出來的算式(魚)送到魚簍裡,再讓他們分組驗證各個魚簍的魚是否符合要求。最後把所有的算式根據規律排入表格自己整理出20以內進位加法表,說一說自己發現的規律,整節課,孩子們是學習的主角,他們興高采烈得參與遊戲,參與學習,在遊戲中積極地進行計算,不自覺地進行整理,非常有興趣地交流計算規律,輕鬆愉快地完成了本來枯燥的計算整理複習。

小學數學教學競賽心得體會6

  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透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裡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