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校長上課心得體會

聽校長上課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聽校長上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自從本學期學校錄播教室開通,我簡直是發現了一個新世界,恨不得天天都粘在那裡,因為每天學校都會安排不同科目的錄課,或教研或常態,在不同科目的課型中思維碰撞火花,延伸鋪廣教學的方向,令我萬分欣喜!

  12月2日上午第二節課,有幸聽了何陳紅校長的數學課“基本圖形”。上課伊始,我發現有些孩子目光留在我身上,上著上著根本無視了我的存在,因為我也在不知不覺中跟隨著五4班的孩子們一起參與課堂思考著問題。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1.問題取之於生,用之於生,解答於生。我真實地看到“生·動”課堂,生充分地動了起來。一個組合圖形,讓學生分組討論“怎樣計算出它的面積”,出示的操作要求紮實有效:一是“與組內同學分享自己的方法,讓同伴聽懂”(著力於“聽懂”),二是“把小組內每個同學都懂的方法貼到黑板上,重複的不能貼”(著眼於“每個同學都懂”)。這樣兩個要求引領下,孩子們很快就有了競爭意識,全身心地高速思考起來;並且板貼的應該是“每個同學都懂”的方法,促進組員互助,必須要幫助組內不懂的同學弄懂方法才行,持久下去,會形成良好的小組合作內在驅動力。同時上臺板貼的同時,為避免重複,必須要進行二次思考,這其實也是檢查和鞏固的過程。這要求提的巧,提的妙,真是達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

  整個過程緊張而又緊湊,不拖泥帶水,五分鐘結束。接下來,七個小組展示板貼自己組的方法後,讓生自己觀察哪一個方法是不懂的.,提出問題。由板貼的那一個小組解答,在鄭嬌玲同學“切割,移動,再拼湊”的解釋之後,同學們瞬間明白了。而後,繼續以同樣的方式展開,同學們發現一張圖中有許多條分割線,又陷入疑惑,該組成員解釋後,全班同學指出不能把所有方法都畫在同一個圖形中,這樣會混亂,我關注到那組同學瞬間羞紅了臉,想必以後再也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了!

  緊跟著,何校提出“這些方法中,有哪些是一樣的?為什麼?”旨在分類,學習深層次的理念。最終在孩子們自己的討論中發現“把複雜變簡單”是最佳選擇,這有效地避免了日後做題隨意分割圖形的情況。總結:不是分的越多越好,而是越簡單越好!

  小試牛刀時,個個奮筆疾書,相信以上的方法都瞭然於心了!

  此時,我不禁想到一個詞“極簡主義”,把一切歸一,化繁為簡,返璞歸真,原來數學更是蘊藏著大智慧!思緒延伸,語文教學不也是同樣嗎?“長文短教,難文淺教”也應簡化,抓住精髓,保護想象力!想到培根的《談讀書》先賢誠不我欺!

  2.不同的課堂,思維是本質。萬變不離其宗,不管語文還是數學,都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落腳點。匯入環節,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五個基本圖形,讓學生計算面積,複習舊知的基礎上為新知做鋪墊。整個教學過程,都在促成孩子們自己的思維方式成長。

  3.“自學、討論、展示”,原來可以如此生機勃勃,那麼在自己的語文教學路上要如何一步一個腳印有效走下去呢?有了一點點新的想法,一路聆聽,一路心喜!

  欣欣然豁然開朗,心中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一簇小芽兒,一觸即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