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5篇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
xx月15、16日,全縣三十名小學數學教師參加了陝西省教育學會課程研究專業委員會舉辦的“相約名師、聚焦課堂”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技能提升培訓會,和全省近千名教師共聚xx文理學院,觀了八節觀摩課,聆聽了三場專家講座。觀摩課授課教師既有全國特級教師、知名專家,也有教學思想、教學藝術已經比較成熟的青年骨幹,還有年輕的教學新秀,他們的課也就各有特色:或者樸實而韻味悠長,或者匠心獨運、點撥巧妙,或者活潑生動、新穎明快。三位專家報告也深入淺出、引人深思:徐老師的“解決問題教學研究”用大量生動案例為老師們答了疑解了惑,孫老師的“提高教學質量從研究學生開始”獲得老師們的認同。
培訓期間,我縣參訓教師都能按時參加,特別是xx小學、xx中小等教師還能積極交流討論,認真學習的精神可貴。
培訓會後,xx中小、xx中小等學校參訓教師按要求上交了心得體會或教學設計,共計16篇,部分學校還組織參訓教師上了彙報課。這些學校及參訓教師重視二次培訓,重視反思與總結的做法值得提倡與表揚。
總之,本次培訓會,我感到老師們不論是在觀課、聽講座過程中,還是回校反思實踐過程中,總有一點、兩點被打動、被點亮的地方。培訓會對老師們的影響正如徐斌老師追求的“無痕教育”那樣,“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在不露痕跡中理解”,相信老師們會“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風化雨中提升”。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2
今天有幸到蒲汪中心小學聽課學習。我們一共聽了四節課,三節低年級的,一節高年級的。四節課可以說節節精彩,並且各有各的個性和優點,讓初涉小學數學的我眼界大開,收益匪淺,感受到了小學數學的精妙與魅力。
我個人從小數學不好,感覺數學,特別是小學數學無非就是數字之間的加減乘除,沒有什麼樂趣,枯燥無味;而現在教了十幾年中學則感覺小學數學內容簡單,沒什麼教頭。可是,今天這四位老師的課,卻改變了我的想法,讓我目瞪口呆。原來小學數學可以這樣教,它的課堂是如此有樂趣,如此讓人著迷。
今天這四位老師,不愧是各片中選出的優秀教師。四節課展現了他們過硬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的教學素質。對教材深刻的挖掘,讓他們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深入淺出;對孩子天性的瞭解,讓她們把課堂變成了孩子們的學習的遊戲樂園,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數學知識,輕鬆愉快;對孩子們多樣化的評價、鼓勵,讓她們提升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對孩子們嚴格地要求,習慣養成的培養,讓她們為孩子們以後的成長提供了保障。
和她們比比,我知道了自己的差距有多大。同是老師,真是慚愧。還好我現在已經意識到並開始學習。我要靜下心來仔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向其他老師學習請教。相信只要我努力,就會有收穫。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3
所謂高效課堂教學就是“深化教學方法改革,建立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模式”。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時間內,充分發揮教師潛能,啟用學生思維,使學生以儘可能少的時間和心力,學到最多的知識,培養更強的能力”,但對於“高效”這個問題似乎沒有認真思考過,為了提高成績,我們加班加點輔導學生。仔細想,我們犧牲了很多時間課下補,剝奪了學生很多玩耍、休息的時間,其實收效不大。課堂低效,老師累,學生作業量大,一直是教師頭疼的問題。課堂的低效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如果能達到高效課堂,能使師生都能從低效耗時的教學中解脫出來,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剛開始進行教學實踐時,課堂上我無法很快做到角色的轉換,儘管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可在課堂上,新老教法交替出現,自己都覺得很可笑,更別提什麼高效了。想過退縮,但有點心不甘,再加上大環境的影響,終於還是堅持下來。在一個月的不斷磨合中,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在每節課後不斷的反思中,我都在問自己:我上的這一節課有效嗎?應如何改進?怎樣上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以後的課堂應該怎樣的呢?我思索著自己的課堂,同時我也對“先學後教,構建高效課堂”有了更多的理解。真正的課堂不僅僅需要活躍的氣氛,更需要的是安靜的思考,需要學生心靈上的理解與感悟。
那麼,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透過一個月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以下體會:
一、課前“精心準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常言說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我想,教學也不例外。一節高效課,它是由教師和學生合力打造而成的,這其中教師的作用當然不容忽視。儘管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主角,但他畢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的課前準備“決定”著一節課質量的高低。課上精彩一刻鐘,課下就要幾天功。老師在課前都對教學的內容進行精心的準備,一堂課要學習哪些知識,形成哪些技能,進行什麼樣的情感教育,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選用哪些好的訓練題目,在課堂上如何指導學生在課下有效地學習,用多長時間解決各個教學環節問題,以及整個教學流程細節的精彩設計,都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設與研究。透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覺得首先我們的教案備得有問題,思考一下,自己的教案我們一直在備怎樣講,一節課的內容如何在40分鐘完成。往往是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不動腦,不思考。久而久之,舉手的永遠是幾個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學習非常被動。我們總說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學生不會學習。我想,這與老師的教案有關。我們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課堂教學的高效就無從談起。課前要根據學生情況進行“有效預設”、“有效準備”。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預設問題準備練習要有差異。老師事先把備課組集體研討完成的導讀單發到學生手中,做到課堂前置,作業前移,回收批閱,發現問題後及時反饋。課堂上圍繞教學目標,靈活處理,形式多樣地展示學習成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個人的精心教研和備課,再加上集體備課的智慧,課堂才有高效精彩的可能。
二、課堂上教師要少講精講,做到三講三不講
高效課堂教學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合作、探究,課堂上不是看教師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讀了多少、思維了多少、活動了多少,看學生收穫了多少。這樣教師就要敢於少講精講。精講要講清,不囉嗦、條理清晰、邏輯性強、表達準確,講準講到位;該放則放,學生能自學的可略講或不講,不能包辦代替。要針對學生有疑問的或重點去講,講解透徹,切中要害,儘量把有限的時間讓給學生,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是指:新重點;講難點;講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第一個“講”,其中的重點指的是對今後學習乃至終生髮展有基礎性作用的內容;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與以前聯絡不大的內容。這一部分內容在新授課中體現得較多,但我們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課,就一講到底。在練習鞏固時,也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形成認知結構,或者在講課過程中,設計有關問題,給予學生時間,積極探索,認真研究。第二個“講”,對於大部分同學不會的問題,就是難點。在習題課和複習課上較常見,由於不會的同學很多,教師不可能一一給予解答,這就應該在課堂上集體講解,透過知識傳授形成技能,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第三個“講”。易錯、易混、易漏點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的內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問題,往往在測試檢測時,容易暴露出來,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三不講”是指:學生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透過自己學習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第一個“不講”,好理解,學生已經會了,再講也引不起學生的注意,再說也是浪費時間。第二個“不講”,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內容經過教師的加工,轉化為“導學案”,學生按照“導學案”這樣的“線索”自己閱讀、思考、探究、討論,基本上能夠掌握知識的大部分,這樣透過“先學”已經掌握了的內容,再講只能是“費力不討好”。第三個“不講”,有一些內容,雖然沒有超綱,但是由於太偏,或者由於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今後發展沒有太大的作用,講了沒有用,甚至易產生誤導,還不如干脆刪除不講。
做到了“三講三不講”,講得時間少了,給學生的支配的時間多了,就給了學生主動性,再加上教師適當地引導,加強雙邊活動,也容易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
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湧現出來的各種各類資訊,對資訊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要必要、恰當、有效
多媒體手段能最佳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因而為許多教師所接受和實施。 多媒體課件儘可能地適應教學內容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板演量大的內容,如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複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藉助於投影儀來完成。另外教師還必須熟悉其特性,熟練掌握,揚長避短,才能達到完美境界。
五、注重課堂效果
數學本身是一種非常有魅力的學科,但是如果教師引導不利,教學方法不得當,會嚴重的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導致他們失去了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傳統課堂是“地心說”,高效課堂是“日心說”。學生是“太陽”,課堂教學教師要繞著“太陽轉”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
高效課堂的“先學”,要求學生一定得先看書自學。我對此有點自己的理解:在教學中,如果知識較簡單,如五年級的《粉刷牆壁》《百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我先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查詢有關的資訊。在他們有了一定的瞭解,也可能產生了一些疑問時,讓學生自行看書,然後小組討論;而對於一些較難理解的內容,如《解決問題的策略》《分數的除法》等則一般先激發興趣,再引出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與小組討論相結合。這時學生往往不需要拿書。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主張和見解的權利和機會。在課堂上組內透過先合作討論的方法,達成統一的意見,然後再安排各組到黑板前展示答案,其他小組參與評定、打分。課堂討論氣氛熱烈,有的意見統一,有的則有爭議,有爭議的內容則由教者稍加點撥,課堂上師生、組內、組外生生溝通和合作的濃厚氛圍逐漸形成。在有效進行教學後,更多地把關注留給了課堂上的學習小組,留給了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充分地給予了儘可能多的學生展現學習過程的機會。無論課前還是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體現。原則上,怎麼讓學生更快的投入到課堂,更主動的學習知識,便採用哪種方式。我們離高效可能還較遠,但至少應該做到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爬黑板、敢下桌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後,緊張活潑的學習氛圍,讀、說、議、評、寫貫穿始終;拓展、挖掘、提高,重視能力培養;學生活動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參與;課堂效率高,效果好。使學生的學習態度從等待到期待。從等待聽老師講,趨向於期待講給老師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到自主合作。從接受老師的知識到自覺獲取知識,合作解決問題。總之,有效課堂要求師生和諧對話,一堂課結束,給學生留下思維、留下探索的興趣、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六、注重課後反思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老師課下要不斷總結反思,多反思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
(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並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
(2)查詢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詢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
二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教師的反思是否真實有效,還離不開學生的參與。為了真實全面的瞭解課堂教學的情況,教師在課後,應多傾聽他們的心聲,如“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你希望老師做出哪些改進”等等。這樣,不但有利於發現新的教學契機,更重要的是生成一種教學相長的優良品格。
透過這次的活動,我深有感觸,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夯實自己的平時課堂,利用每一次平時課的機會磨鍊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長為具有數學氣質的老師,從而讓自己今後的數學課堂更加吸引我的學生們,使師生共同成長。使自己成為一個受學生喜愛,教學水平一流的、健康的、幸福的教師。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4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課堂可以歸納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透過一些學習,我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思索,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高效課堂重視課前的備課
(一)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二)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高效課堂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高效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
(一)教師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二)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聯絡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透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三)高效課堂來自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設定。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三、高效課堂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5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要注重讓學生獲取學習知識的方法,學會主動參與教學實踐的本領,獲得終身受用的可持續學習的發展性能力。因此,數學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不斷最佳化自身的教學行為,促成學生的自主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幾年來,我一直深入研讀《數學課程標準》及其他教育教學理論,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實現高效課堂的方法。
一、高效課堂來自快樂教學情境
童年是一個美好的、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這種發展是在兒童喜歡的、感興趣的活動中,在對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感受、體驗和領悟中進行的。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要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並在學習上產生極大的愉快和積極的情感。因此,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積極性高漲,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在引導學生探索24時記時法時,按學生的需求、年齡特點設計學習情境,利用音訊外掛播放了新聞聯播的片頭曲,接著播放新聞聯播片段,使時間定格在19:00,並提出了相應的疑問。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積極思維的學習境地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使數學教學寓教於樂,寓學於趣,減輕負擔,提高效率。所以,高效課堂來自快樂教學情境。
二、高效課堂來自探究的學習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教師要發揮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高效。
三、高效課堂來源於生活實踐新課標倡導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收集整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並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在組織學生學習時,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如在學習《比一比》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最熟悉的文具進行觀察、比較、操作、嘗試。運用看一看,比一比誰的鉛筆多,誰的鉛筆少,誰的鉛筆短,誰的鉛筆長,誰的橡皮大,誰的橡皮小,從而建立起長短的概念。在教學中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再讓學生探索在我們身邊,我們周圍,可以比一比的物體。又如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組織學生分小組到操場上選定一個建築物,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這個建築物。體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物體時,所看到的形狀的變化,並用簡單的圖形畫下來。這樣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徵,豐富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建立空間觀念,從而又體現了學科的整合。再比如在學習24時計時法時,我設計了小學生一天中幾個生活片斷,用多媒體一一展示,並讓學生透過生活片斷中鐘面上所示時間用24時記時法表示,能在彩條上指出這一時刻的具體位置。與生活的聯絡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學生對24時記時法與12時記時法的互換有了很好的掌握。這樣既加深了對24時記時法的認識,又學會把24時記時法與12時記時法表示的時刻互換的方法,進一步瞭解了24時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思想,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具有開放性的“為自己合理制定星期日一天的作息時間”的練習,使得學生在做數學,玩數學,用數學的數學思維活動中,經歷了體驗和探索數學,從而感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還能透過切身的問題感受到學數學的價值所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應用意識的有效途徑。
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為孩子們今後能成為銳意進取型創新型的人才奠定基礎。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6
我們學校數學組的教師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前往高平參加了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交流會,深感受益匪淺,得到了很大的啟示和感悟。
1、對有效教學的理念以及如何實現有效的教學效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數學課要留下思維,留下數學意識,留下思想,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實現有效地教學效果,必須要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專家葉旭山給我們詳細講解了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結構,包括:問題情境的設計;建構活動的設計;數學化認識的設計;基礎性訓練的設計;拓展延伸的設計五個方面。只有這樣的教學設計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2、對情境的選擇以及情境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教師必須高度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設計的問題要能引起更多學生的興趣,引起更多學生的深入思考。三位專家的示範課對問題情境的設計由淺入深,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值得我學習和借鑑。
3、要培養學生善於傾聽、敢於發言的習慣。在課堂學習中,教師不但自己要耐心地聽學生的發言,而且還應善於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因為聽與說是緊密相關的,學會集中精力、靜靜地聽別人講話,與人,是尊重別人、也是向他人學習的表現;與己,是積極開展思維活動的過程,是在他人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和提高的需要。有的學生上課不愛發言,會也不舉手。只有培養學生敢於發言的習慣和能力,才能創造自主高效的學習氛圍。
3、樹立信心,多給予鼓勵,讓學生有成功感。因為我們的學情,多數學生數學基礎較差,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各自的長處,儘可能的給與表現的機會,使他們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時候,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專家符永平在示範課中多次誇獎學生,說:“你們真厲害,編書的老師也是這樣想的!”學生有了成就感,就會越來越自信。
4、培養學習興趣。學習興趣作為一種動機成分對自主學習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學習興趣越濃厚,其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就越強。
5、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並且建立適合的評價機制。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實現自主學習的基礎。教師可將所有學習數學的活動都看成是能開展學法指導的資源。而適合的評價機制更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要有評價。
教學成功的真正秘訣是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而採用能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心境中學習數學的方法是保證成功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不斷地探索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努力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最最佳化,關注學生的發展,更注重自身的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7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變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這一點在我們的課堂上落實的不是很好,這裡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透過一些學習,我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思索,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重視課前的備課。
1、深入解讀教材。
小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小學數學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我個人認為,瞭解教材應首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學年要交給學生那些知識,並知道各個知識點與前後知識點的聯絡。同時要領會教材意圖。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
2、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
新《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3、精心設計學生學習過程。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高效課堂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1、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聯絡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透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2、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傳統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現代的教學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
麼、說什麼、探索到什麼、體驗到什麼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一個學生思路沒理順出錯了,老師要給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評,也不要急於把答案說出來,要留給他們的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以快節奏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意識。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裡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於受“希望學生儘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餵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願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癥結所在。美國“啟發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裡快節奏地講解授課內容時,學生們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們的課堂中應該以快節奏方式來維持一定的學生參與度,當我們感到學生參與程度在下降、學習活力在減弱、注意力在轉移時,應儘快向下推進課程,讓學生們感到課在不斷地推進,總覺得有事要做、有問題要思考。老師講解、問題解釋和學生練習、答寫只要有約一半的學生明白、完成就儘快變化,哪怕對反應相對遲緩的學生來說,我們也不能減慢速度去適應他們,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漲地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趕上教學的。
4、教師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 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5、高效課堂來自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設定。
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三、高效課堂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1、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不止是把書本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麼聯絡?等等。這樣,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
2、課堂學習的習慣
上課要做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時要站直;聽課時目視老師,重點內容課本上有的要勾畫,沒有的要記在課本的空白處或筆記本上;老師板書是要目視黑板;老師提問題時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回答課本上的問題時將書捧在胸前,聲音要洪亮;書寫時執筆要正確,要認真,書寫解答過程要規範,寫在規定的位置,不寫錯字、別字,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要集中精力僅僅圍繞老師的講課思路用心學習。
3、課後鞏固習慣
堅持先複習後做題,複習時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吧所學知識認真複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後再做作業,假如每次作業都能夠做到先複習,然後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作業的話,那就等於一天幾次考試,就不會出現平時作業100分,正式考試不及格的情況了。
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追求課堂的優質高效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推進課程改革,不斷加快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的重要任務。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8
透過一學期的學習實踐,我感觸非常深。我感覺我的課堂離高效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我的課堂笑聲與輕鬆太少,壓抑與壓力太多,所以需要改,需要進步。在此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從觀念入手,進一步提高業務素質。
構建“高效課堂”,我們要注重教師的引導和主導作用。教師要有先進實用的觀念,樹立平等、民主的觀念,不再唱獨臺戲,做知識的裁判、課堂的主宰者,而應放下架子,關注學生,努力做學生學習的朋友,在課堂上更多的給予學生讚賞、鼓勵、寬容、理解,成為出色的課堂教學組織者、指導者與合作者。
注重教學設計的實用高效,情境創設要合理有吸引性,教學方法既要靈活多樣又要講求實用,避免流於形式,熱鬧但缺乏實效性。
二.學生自主性的培養
“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的作用,大膽放手,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
創設合理情境,善於啟發質疑。並使這種情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參與性,要投石激浪,因勢利導,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渴求,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喚醒學生的質疑思維,教會學生質疑,使其樂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首先要劃分合理的小組。小組成員的劃分要兼顧性別搭配、性格特點的互補性,各項特長的搭配性,學習成績的層次性,組織能力的平衡性設計最佳小組。第二要做好小組培訓工作:確定小組成員的職責,使之明確任務,各司其職。同時要強調加強合作,並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進行督促和激勵。
三、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1、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不止是把書本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麼聯絡?等等。這樣,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
2、課堂學習的習慣
上課要做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時要站直;聽課時目視老師,重點內容課本上有的要勾畫,沒有的要記在課本的空白處或筆記本上;老師板書是要目視黑板;老師提問題時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回答課本上的問題時將書捧在胸前,聲音要洪亮;書寫時執筆要正確,要認真,書寫解答過程要規範,寫在規定的位置,不屑錯字、別字,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要集中精力僅僅圍繞老師的講課思路用心學習。
3、課後鞏固習慣
堅持先複習後做題,複習時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把所學知識認真複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後再做作業,假如每次作業都能夠做到先複習,然後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作業的話,那就等於一天幾次考試,就不會出現平時作業得A,正式考試不及格的情況了。
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追求課堂的優質高效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推進課程改革,不斷加快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的重要任務。四、用愛感化一切孩子。
教育的真諦就是一個字“愛”。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情況下,老師對差生的期望值都很低。其實,想一想,影響我們教學成績的就是所謂的“差生“,很多老師都認為,差生什麼都差!甚至對他們失去了希望。靜下心來想一想,差生為什麼會差?為什麼會破壞紀律?有句話說得好“閒而生非”,所以我們有必要做到不放棄、不拋棄、不離棄。那就要我們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就需要我們多去關注他們,在課堂上也逼使我們實行“分層教學”,課堂練習分層設計,課後作業分層設計,比如:優生作5道題,差生做3道題,優生在拔高,可以讓差生做鞏固雙基練習,時間長了,也就成習慣了,這樣優生能吃飽,差生能提高。同時也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成功感。總之,“防差”要強於“補差”。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就要做到“防患於未然”。
著名教育家夏乞尊也曾說:教育上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出一個空虛。因此,“愛學生”是教師的一項光榮而神聖的職責,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一環。點亮學生的心,建立平等的對話關係,使師生又方在融洽的關係中交流和溝通,就能收到事伴功倍的教育效果。
很多人認為老師在學生面前必須板著臉,這樣才能威信。其實微笑的力量才是無窮的。小學生比較容易受情緒影響,老師衝他一瞪眼,他就會不知所措,反過來老師的一個微笑,會讓他身心愉悅,信心倍增。小學生天真無邪,他們就像嬌嫩的花朵需要陽光雨露一樣需要真誠的關心和愛護。因此,我們要主動接近學生,瞭解學生,關愛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和朋友,幫助學生排憂解難,讓學生感受關愛。為學生“搭橋”是愛,微笑是愛,寬容也是愛,愛的力量是神奇的,老師的愛可以感化學生,讓我們一起用愛感化更多學生。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9
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讓學生學會,學好,又要讓學生會學,達到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作為教師,如何讓40分鐘的課堂達到高效至關重要。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何謂“高效課堂”?
何謂“高效課堂”?是不是教師把該學的知識都交給了學生就算“高效課堂”?或者說,這節課學生積極參與,達標練習順利完成就算“高效課堂”?我認為,高效的課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為主,以探索為核心的課堂。是在寬鬆、民主、和諧、競爭的氛圍中,學生積極活躍,40分鐘內,知識得到充分內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課堂。
二、如何落實 “小組合作—高效課堂”?
(一)合理分組與科學操作
1、最佳化學生組合,合理劃分小組
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和成績,把全班學生分成9個大組 (每組6或7人)。分組時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能力、興趣、性別、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每個小組都有a、b、c、三層學生,每層有2人,多者c層有3人。然後,又按上述的分組原則,將每個大組劃分成兩個小組,每小組3或4人,a、b各任小組長,兩人分工合作。同時a兼大組長,負責全組工作。座位由傳統的“排排坐”變為“對桌坐”。並且,座位編排兼顧了對桌互補,鄰桌幫扶,這樣利於組內互助與組間競爭。
2、 加強小組管理
為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至關重要的是對小組加強管理。合作學習開始前,教師要使學生明確合作學習任務,對操作程式說明,並對學生進行集體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時給予小組長一定的權力和責任,組織本組成員在課內外開展學習活動,教師隨時指導小組長的工作,培養小組長的管理能力,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序的進行。
3、 教師進行有效的幫助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各個小組中,瞭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過程,並在必要時給予及時的評價和總結,好的加以表揚或獎勵。
4、 及時性激勵與評價
為了充分調動組員的積極性,培養小組的團結協作意識,發揮小組的群體作用,小組評價採取加分制,即同樣的問題,a、b、c、不同學層的學生正確解決分別給予5、10、15、的分數不等;不同難度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解決,讓每個孩子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享受成功的快樂!這樣真正做到小組內幫優扶差,共同促進;小組間相互競爭,共同提高。
(二) 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1、最佳化學法指導,培養良好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對學生終生受益,一群有著良好學習習慣、會學、主動學習的學生,自然是高效課堂的最有力的保證。但是,我們要知道,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與教師平時的嚴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應注重培養學生以下習慣:
(1)獨立思考。在組織合作學習之前,老師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就是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構建新知的過程,學生只有透過對問題的獨立思考,才能主動為新知的構建提供心理與物質的準備,才能培養不盲從,有自己獨特見解的學生。
(2)表達交流。“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中老師要創設情景,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裡能大膽陳述自己的觀點與見解,甚至於能與同學進行辯論。比如, 如何由三檢視畫出立體圖形。教學中,透過從舊知識的分析、動手畫圖、實物模型的擺放,讓學生自己先畫,劃不出來的,尋求幫助,找誰都可以。再讓學生上黑板畫,練習個後,讓畫得快又準確的學生說出自己的方法。馬超的方法:先看主檢視畫好、再看俯檢視,畫在主檢視上,左檢視補全立體圖形。隨即毛瑞敏補充。學生的方法簡單易懂,按照他倆的思路學生學得快又準。學生掌握由三檢視畫立體圖形的方法,無需我的講解,滿堂灌。
(3)善於傾聽。實際教學中,讓學生說,許多教師能做到,但讓學生學會傾聽可能大多會忽略。學會傾聽,這既是對別人的尊重,同時可在聽的過程中,明晰他人與自己思維的異同,領會別人發言的中心思想,進而提高自己。學會傾聽、善於傾聽的方法與習慣,是達成小組合作學習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4)動手實踐。孔子曰:“吾聽吾忘,吾見吾記,吾做吾悟。”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把做的過程讓給學生,屬於學生的教師絕不佔有,能讓學生實踐的教師絕不代替,讓學生養成敢於動手、善於動手的習慣。如《相似》、《檢視》等章節,一定要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觀察,在觀察中發現,在發現中思考,在思考中總結規律,從而把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 選擇合適的學習形式
(1) 討論自學
對於適合學生自學的內容,上課一開始教師就佈置給各小組,並將學習目標和要求告訴他們,然後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開展學習活動,而且根據小組合作的不同情況,可選擇不同的形式進行,如⑴中心發言式:一人作中心發言,其他學生作必要的修改、補充。⑵指定發言式:組員舉手,小組長指定發言,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的,可繼續舉手發言,最後由小組長綜合大家的意見,形成小組成果。⑶兩兩組合式:同桌先進行交流,然後再把意見帶到小組交流,這樣能體現合作的靈活性、時效性。⑷接力迴圈式:組員輪流發言,能促進學生平等競爭,人人參與,共同提高。⑸自由發言式:小組成員自由發言,討論比較寬鬆自由,這樣可以活躍學習氣氛,但容易造成學習秩序的混亂,需要組長做好調控。⑹分工合作式:小組成員合作之前進行分工,活動開始後每位學生根據分工的不同進行實踐,再把合作的結果進行彙總。這種分工合作式在新課程體現非常明顯,如《影象資訊大題複習》、《動點問題》等,一人進行講解,另三人進行討論,互相配合,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又可較快得結果。
在學生自學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巡視指導,必要時進行講解,隨時對自學進展好的小組給予表揚,給進展較慢的小組予以鼓勵。確保真正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形成集體的智慧。
(2) 測試競賽
當學完某個單元后,由各小組自己進行相互檢測。各小組成員按知識點共命一套測試題,抄寫幾份,上課時組與組之間互換試題,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然後交對方批改。老師根據每組試題的質量、互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出示課前準備的競賽,評出名次,最後按名次給出該小組課堂活動成績。
(三)、最佳化師生關係,營造和諧學習氛圍。
我堅信,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對學生生活上的關心,心理上的關注,精神上的關愛,學習上的幫助,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經常與學生交流教與學的意見,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來努力創設民主、寬鬆、和諧、競爭的教學氛圍,以利於激勵學生的自主意識,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利於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三、如何評價 “小組合作—高效課堂”?
儘管“小組合作—高效課堂”的實施不是一帆風順,但我還是有不少的收穫!從教師層面看,由單純研究教材轉變為研究學生、研究課堂組織、反思課堂效率,極大地提高了教師本身的綜合能力;從學生層面看,徹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再是被動的聽、被動的做,而是自己獨立思考、積極合作、勇於實踐,感悟知識的內在聯絡,生成自己的感受,從而有所收穫,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兵教兵,兵練兵”的合作、交流、展示、評價等措施使後進生收益很大,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學習興趣日益濃厚。
“小組合作”這一學習模式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獨立思考與群體智慧交合的成功,讓孩子們品嚐到了自我發現的樂趣,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我自己也真正的體悟到“教”與“學”的樂趣!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總之,我對“小組合作—高效課堂”的操作也在探索之中,認識難免粗淺,特別是認真研讀了王民勤教授關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五大方略》之後,更感覺自己做的還不夠。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加強自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總結,不斷改進,爭取建立更“高效”的課堂。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0
自下半年三年級實行高效課堂實驗以來,在實驗中,嘗試高效課堂,若得若失,有迷茫、困惑,猶如一個初涉社會的孩子,不知深淺,不知如何把握。現將自己的嘗試心得小結如下。
一、切實加強預習環節的教學以前我們在教學中也曾要求學生進行預習,甚至在新教材中也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但是一方面,我們對預習這一環節重視不夠,只有要求沒有落實,或流於形式,甚至根本就沒有用到這一環節。另一方面是我們也沒有充分利用這一環節的應有價值,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我們在佈置預習任務時不明確,沒有分解學習任務,沒有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沒有對學生的預習能力進行專門的培養。學習高效課堂必須高度重視預習環節,要加強對預習環節的具體要求、效果檢測等方面的落實,保證預習的效果。
二、狠抓展示的精彩每位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慾望,每位學生在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都會進一步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信心,都會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都會有新的收穫,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欄目,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讓學生在展示中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展示自己生成的東西,同學之間進行思維的碰撞,產生激情的火花,小組之間、個人之間形成知識的對抗。加強展示的精彩和課堂的生氣。
三、加強課前檢測和當堂反饋
課前檢測和當堂反饋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那麼,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儘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既能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又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預習,去拓展知識面,去自主探索……。
四、引導學生加強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理與提煉
整理、加工、提煉知識結構既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又是鞏固提高學習效果的必然環節。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容易忽視這一點,結果學生學習的都一些零亂的知識點。這樣的學習結果很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不利於學生認識學習內容的實質與核心,不利於學生對知識之間進行聯絡,不利於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因此,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樹立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理由,歸納,概括、提煉的意識,要給學生總結概括的時間與空間,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從而讓總結成為學生每一節課學習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有價值、最有效的一個環節。
五、實驗中的困惑。
1、導學案教師自己編寫,總覺得抓不住要領,重難點不突出,完不成自己編寫的導學案。2、小組討論發言,效果不佳,講閒話的多。組長不知如何帶領組員討論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時,文字表達不清,只知道說答案。3、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可能與獎勵性的措施制訂或落實不到位有關。4、學生在家預習不到位,第二天上新課時,檢查預習情況,學生一臉茫然。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1
高效課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索為核心的課堂,是在寬鬆、民主、和諧競爭的氛圍中學生用心活躍,40分鐘內知識得到充分內化,潛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課堂。那麼,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呢下面,我結合近年來響應校園打造高效課堂號召所做的工作,談談自己的做法與體會。
一、最佳化師生關係,營造和諧學習氛圍
我堅信,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對學生生活上的關心,心理上的關注,精神上的關愛,學習上的幫忙,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經常與學生交流教與學的意見,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來努力創設民主、寬鬆、和諧、競爭的教學氛圍,以利於激勵學生的自主意識,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利於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和交流。這是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前提。
二、最佳化學生組合,合理劃分學生學習小組
1、科學分組。這學期開學,我把學生按好中差相結合,3人一小組,前後兩排6人一大組,每一小組中間一人,成績優秀的擔任組長,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簡單問題小組內討論解決,小組不能確定的同一大組內解決,確實解決不了的再請教老師共同解決,課堂靈活安排大小組的活動。
2、加強小組管理。為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至關重要的是對小組加強管理。合作學習開始前,教師要使學生明確合作學習任務,對操作程式說明,並對學生進行群眾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時給予小組長必須的權力和職責,組織本組成員在課內外開展學習活動,教師隨時指導小組長的工作,培養小組長的管理潛力,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序的進行。
三、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有效幫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帶給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忙。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各個小組中,瞭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過程,並在必要時給予及時的評價和總結,好的加以表揚或獎勵。
2、及時性激勵與評價
為了充分調動組員的用心性,培養小組的團結協作意識,發揮小組的群體作用,小組評價採取加分制,讓每個孩子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享受成功的快樂!這樣真正做到小組內幫優扶差,共同促進;小組間相互競爭,共同提高。
四、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對學生終生受益,一群有著良好學習習慣、會學、主動學習的學生,自然是高效課堂的最有力的保證。
但是,我們要明白,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與教師平時的嚴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應注重培養學生以下習慣。
1、獨立思考的習慣。在組織合作學習之前,老師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學生只有透過對問題的獨立思考,才能主動為新知的構建帶給心理與物質的準備,才能培養不盲從,有自己獨特見解的學生。
2、表達交流的習慣。教學中老師要創設情景,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裡能大膽陳述自己的觀點與見解,甚至於能與同學進行辯論。比如,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方》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若一張紙的厚度為0.1毫米,對摺27次後,它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將這個高度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比較,哪個更高”,各小組成員熱情高漲,有摺紙的,有測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見!最後,將小組意見彙總,大部分無法想象一張紙對摺後的總高度會超過珠穆朗瑪峰,這時,老師拋磚引玉,順勢匯入《有理數的乘方》這節新課。學生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用心投入新課,在自學、討論、練習的基礎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節知識,最後自行解決上述問題,在組內、組間交流看法體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乘方的興趣,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3、善於傾聽的習慣。教學中,讓學生說,許多教師能做到,但讓學生學會傾聽可能大多會忽略。學會傾聽,這既是對別人的尊重,同時可在聽的過程中,明晰他人與自己思維的異同,領會別人發言的中心思想,進而提高自己。學會傾聽、善於傾聽的方法與習慣,是達成小組合作學習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4、動手實踐的習慣。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把做的過程讓給學生,屬於學生的教師絕不佔有,能讓學生實踐的教師絕不代替,讓學生養成敢於動手、善於動手的習慣。如《多姿多彩的圖形》章節,必須要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觀察,在觀察中發現,在發現中思考,在思考中總結規律,從而把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五、選取適宜的學習形式
1、討論自學。對於適合學生自學的資料,上課一開始就佈置給各小組,並將學習目標告訴他們,然後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開展學習活動,而且根據小組合作的不同狀況,可選取不同的形式進行,如中心發言式、指定發言式、兩兩組合式、接力迴圈式、自由發言式、分工合作式。在學生自學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巡視指導,必要時進行講解,隨時對自學進展好的小組給予表揚,給進展較慢的小組予以鼓勵。確保真正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用心性,構成群眾的智慧。
2、測試競賽。當學完某個單元后,由各小組自己進行相互檢測。各小組成員按知識點共命一份測試題,抄寫幾份,上課時組與組之間互換試題,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然後交對方批改。老師根據每組試題的質量、互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狀況,出示課前準備的競賽,評出名次,最後按名次給出該小組課堂活動成績。
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充分發揮聲像直觀、省時間大容量的特點,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對幾何立體圖形的理解教學,我們選取3DS三維動畫製作,演示中把任何幾何圖形與立體幾何圖形以形象的三維形式再現,使各類幾何體能在靜態和動態的狀況下展現給學生。這樣,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大大加快學生的理解速度。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用心性和好奇心,使他們自願地去學習數學,從而提高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加強自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總結,不斷改善,爭取在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工作中,做得更加出色。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2
經過近一年來高效課堂的實施,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角色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下面我就說說自己的感受: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這個衝鋒陷陣的主陣地,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慮。以下是我的一點體會:
(一)課堂教學模式應簡單實用
教學中都是採用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老師引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然後再做全班展示彙報。做彙報的學生要講出思路、講出方法、講步驟,彙報展示之後,臺下的學生如果誰有疑問,誰就可以隨時站起來進行質疑,主講學生能釋疑的就進行講解。而老師則適時作出補充。這樣的課很有效率,師講得很少,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把時間還給了學生,把教師的“一言堂”變成了“群言堂”,達到了“低耗時高效率”的教學目的,老師教得不累、教得輕鬆,學生學得快樂、學得紮實,並且效果相當好。同時也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二)其次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的方式。
要注重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樂趣著手。新的課堂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麼變成怎麼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
(三)、在課堂教學上突出了精講巧練,做到堂上批改輔導和及時的反饋。
由於人數較多,新學生的數學層次參差,有針對性的輔導還不完善。另學生學習的參與度還可以提高,體現在小組討論、新知識的舉例交流等合作學習,七年級的學生學習方法比較單一,可加強學法的指導。
(四)、改變單純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的傳統評價手段,逐步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與形式
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我所教班的學生生性好動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較差,容易形成雙差生,為此,我在反覆教育的基礎上,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鄭亞來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多,我及時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並在之後的學習更加積極。有好幾個學生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我反覆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
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事實證明,小組互助學習在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不僅有助於學生的交流,而且對於差生的轉化,尖子生的培養都是一種有利的形式。透過發揮小組優勢,我校的各學科教學質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3
為了繼續開展 “三公開”活動,抓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切實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西豐縣教師進修學校小教部於4月1日在西豐縣陶然小學召開“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
本次活動受到西豐縣教師進修學校及全縣各小學的高度重視。參加本次活動的有西豐縣教師進修學校小教部主任王法琴及小教部全體教研員,全縣各小學一名主管教學領導、2名數學教師共70餘人。研討會由縣教師進修學校小教部數學教研員董傑主持。
大會安排兩節示範課,一節常規課。會議首先抽籤產生第三節授課教師(因為一週前就要求與會教師做好準備)。第一節是陶然小學曾光上的五年級“分數的意義”;第二節是德興小學王慶雲的四年級“三角形的分類”;第三節是柏榆小學崔佳的二年級的“數學廣角---推理”。前兩節示範課上的特別成功,教師教材理解透徹,授課條理清晰,教法靈活,學生樂學,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學效果很好。可以說這兩節課真正體現了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確實是兩節標準的示範課。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節授課教師,由於參會前有準備,所以這節課也是一節成功的數學課,教師素質非常好,特別是與學生配合很融洽。總之三節課都很好的達到了預期效果。
授課結束後,與會教師互動研討。這個環節教師積極發言,各抒己見,氣氛活躍。數學教研員董傑老師做了“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專業引領。與會者對於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的思路更加明晰。
最後,王法琴主任做了總結講話。對本次活動給予高度評價,特別肯定了第三節抽籤上課的可取之處,體現了真正的教研。
本次活動圓滿成功,與會者都感到受益匪淺,基層教師與領導滿意而歸。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4
執教進二十年,我深知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潛心做好備、教、改、導、輔教學五環節,密切關注新課改形勢下教學發展的新動向,工作中始終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力求在教學互動中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下面是我教學過程中所得的幾點感覺:
一、要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搞好課堂教學。
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學工作方面,最佳化教學方法,按常規做好課前、課中、課後的各項工作,認真鑽研教材,課堂教學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並結合學生實際,合理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創新慾望,使學生從情感、思維和行為上主動參與學習;針對七年級新生在學業水平、認知能力上參差不齊的現狀,我摸索採取分層教學、課堂互動、設定不同評價體系第形式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入,讓他們逐步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學習的內動力。
二、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作。
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保證學生知識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學習能力的充分發展。學習困難的學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會思考、會發現、會提問”的習慣,而課外又透過認真地檢查、批改作業,及時向學生反饋學習成果等形式潛移默化培養學生“會預習、會複習、會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是順應新形勢下教學發展的需要。
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感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已受到很大的衝擊,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和組織學生,如何在四十五分鐘外做好學生的心裡疏導,有時顯得比教學本身更重要。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加強學習,不墨守成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注重教學積累和教學實踐,不斷提高教師個人綜合素質,才能順應教學發展的需要。
今後,我將一如既往立足本職工作,恪盡職守、潛心育人,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充分利用各種培訓機會和資源,將別人的優秀做法和優秀理論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一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5
20xx年4月21日——23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在Z區舉辦的,農村小學數學“關注常態、聚焦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在會上13位教師採用“同課異構”的形式為我們展示了身邊的計算課的常態課堂。農村聯小、村小的教師能走上全市的課堂和省市教學能手同上一節課,近距離的感悟名師的指點,史無前例。與會教師之“多”,實為罕見,整個會場,擠得水洩不通,坐兩人的位子都臨時安排了3個座位,走道處都擠滿了聽課的教師。聽課教師幾乎都提前1個小時到達會場,詳細記錄,仔細聆聽,認真思考,會場秩序之“好”,絕無僅有。在這樣激情高漲的會場裡,我能欣賞到每一位獻課教師的執教藝術,能為課堂中出現的每個問題質疑思考,能領略獻課教師們的課前構思及課後反思,更能聆聽教研專家高屋建瓴的評課,能夠和教研專家們、聯小、村小老師們一起關注、反思常態課中的計算課教學,我有以下感悟:
一、課前要備“教什麼?”
從執教老師的課前思考可以感受到他們是如何利用教參、把握教材的。特別是Z老師、Z老師談的課前思考,給我印象最深刻。他們既思考了學生已經學會了哪些知識,找準學生的實際的知識起點,又站在學生的位置思考教材是不是適合學生生活實際,如Z老師在執教《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因為教材中“八分之三張餅的說法不符合生活實際,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狀態,加之一塊餅與八分之一張餅模糊,難以區分,就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需要什麼,大膽取捨了教學情境。正所謂:情境是知識的外衣,算理是演算法的柺棍。
二、備課還要備“怎麼教?”
計算課教學本身就乏味,教師不樂意上,學生不喜歡學。Z老師為我們指明瞭上計算課的方向:“有情、有趣、有法、有效。”用數的組成、直觀圖形,當柺棍,理解算理;用分層練習、小組競賽、容易溝通的語言,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計算課要有“總路子”,體現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最佳化演算法。
1、複習匯入,重視口算;2、嘗試解決問題,加強估算,探索交流歸納過程、理解算理;3、鞏固應用,分層練習。
四、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透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
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教學可採用“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五、數學教師要錘鍊課堂教學語言;要準確、具體、及時的評價學生的點滴進步。
幾位名師的教學語言,簡潔有力,富有鼓舞性和親和力,給我們的課堂指明瞭方向。
六、細節決定成敗。
名師的課堂引領我們注重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細到每個環節的預設、學生回答問題的每一句話,名師們都用敏銳洞察力,機智的教學方法引導著學生去探索、理解、歸納數學知識。
於科長的每次畫龍點睛般的點評,都把會議推向高潮,她一針見血的指出:課堂教學要找準學生的起點,把握本課的切入點,關注知識的重點,抓住課堂生成點,突破知識的難點,落實學生的終點,不可平均用力,教師不要包辦,要引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用自己的方法總結歸納算理,最佳化演算法。
於科長還語重心長地勸勉老師們:要總結梳理數與代數中的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知識體系在各冊的分佈情況及規律,這正是指引教師增加深厚的知識儲備,在課堂的深度和寬度上下功夫,可謂用心良苦啊!我的心靈又一次被震撼了,王善宏老師的“學校而不叫教校”的富有哲理性的話語,令人深思;呂慎光老師的幽默機智的點評,催我們思考;Z老師說的:“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之後我們就都擁有了兩種思想。”我願意帶著專家們給我們的這些思想,踏踏實實走好教學教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