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精選18篇)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精選18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1

  一、明確目標定起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通向未來的起點,也是決定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能使人受益終身。我們要從生活的點滴著手,時刻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是注重課堂效率,提高課堂專注度,跟著老師的節拍走。課堂是根本,梅中的老師都是經驗豐富的,能夠跟著老師的節奏學就已經足夠了。有的家長滿足於把孩子送到各種機構了事,殊不知這是本末倒置,試想課堂都不好好聽,興趣班能聽進去多少。

  二是改進學習方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有的家長每天還在親自監督孩子做作業,對此我十分佩服但我不贊成。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的孩子已經是富有活力的初中生了,應該有獨立學習、思考的能力。

  我的孩子在她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經常引導她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讓她明白學習是通往成人成才的必經之路。她的家庭作業甚至說整個學習,我們幾乎沒有太多操心。但在孩子需要幫助時我會竭盡所能幫助她,我會自己先去學習瞭解,然後再幫助她拓展,而不是簡單度娘作業幫了事。

  三是選擇合適的夥伴,藉助榜樣的力量,讓孩子比學趕超有物件。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很重要,家長可以給孩子儘量選一些積極陽光的朋友作為玩伴,我平時會在身邊選擇幾個這樣的孩子作為榜樣讓孩子多接觸,孩子在日常交往中會汲取到人家好的學習方法,同時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家長也可以經常向好孩子的家長學習取經,看看優秀的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找找自己和優秀家長的差距從而不斷校正自己。

  四是合理制定計劃,明確學習目標。這個計劃可以是短期的,每天該完成的專案制定出一張表格,適當和孩子需要的利益掛鉤。比如語文的閱讀時長,英語的閱讀和聽力訓練,數學的難題拓展等等。也可以是長期的,比如月考、期中期末考,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給予什麼樣的獎勵,這樣孩子才學有動力。

  二、增強信心改弱點,培養孩子獨立自信的性格。

  我的孩子樂於參加各類活動,這讓我很欣慰,俗話說技多不壓身,這不僅能使她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更能在各類活動中增強她的自信。我比較推崇讚賞教育,我們要幫助孩子揚長避短,有時候一句反問句或一句恰到好處的讚美遠比一聲命令或一頓批評效果來得更好。所以,我們要經常透過觀察,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斷地表揚、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不斷強化我能行,我能做好,我能做得比別人好的意識。一發現孩子有什麼不對,就對孩子進行批評、訓斥,經常把她和別的孩子進行對比,這些都是摧毀孩子自尊心、自信心最可怕的毒藥。

  三、平等溝通當支點,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喚醒沉睡心底的智慧和優雅,撬起整個地球也許並不難,難得是我們能否有足夠的耐心,能持續不斷的充當孩子的支點,讓他們接受自我磨練。父母是孩子在世界上最信任的人,來自父母心底最誠摯的信任和鼓勵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營養劑。一直以來,我們最欣慰的是孩子很樂意跟我們交流,每天放學回家都說個不停,學校裡發生什麼新鮮事了,班上誰和誰發生矛盾了,課堂上被老師表揚了,或者因為什麼事被老師批評了……我們都認真傾聽,從中可以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更能捕捉到孩子心理的變化,及時糾正她的一些不足。總之,我很享受這樣的時刻,孩子把父母當成朋友,快樂一起分享,受了委屈給她安慰,有了難題幫她出謀劃策。這樣孩子會更加信任我們,更加願意讓我們分享她的喜怒哀樂。

  四、寓教於樂找樂點,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現在的孩子競爭日益激烈,我們要給孩子樹立快樂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應注意有張有弛、勞逸結合,該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該放鬆時要讓孩子盡情釋放天性。一直以來,我對孩子的考試成績並不是很看重,我看重的是老師所講授的知識,她是否接受並消化。此外,我的孩子熱愛小提琴、唱歌和書法,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可以放鬆自己。樂於運動,喜歡跑步,街舞,每週末的運動可以放鬆身心,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週緊張的學習之中。而假期旅遊既舒緩了學習的壓力,增長了見識,同時也加深了家庭成員間的感情。

  教育的過程也是家長自我提高的過程,我們家長要率先垂範,平時做人做事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使孩子的品德與智力良性發展。我相信,在梅中老師們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智慧下,和家長們寬嚴相濟的家庭育人觀,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定將為孩子的青春之帆把握航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2

  一、給孩子多一些陪伴和指導

  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珍貴的成分,有了家長的陪伴,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成長,性格會更顯得活潑、勇敢,這對孩子的學習教育有很大影響的。可父母往往因為工作忙或是生活壓力大而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造成缺失,從而影響了孩子的性格。所以我們要儘可能的多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玩耍和學習,這樣也能多發現孩子的不足之處,及時的給予正確的引導。

  二、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最好不要反反覆覆的嘮叨孩子做錯的事情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大人也經常有犯錯的時候,孩子也是一樣的。做錯事情及時的糾正、改正錯誤就行。可有的家長對孩子的錯誤耿耿於懷,在批評指正過之後,兩三天對孩子都有情緒,有的過了很久還會時不時的提起舊賬說一說,甚至當著外人和親友經常數落孩子的缺點,其實這些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挺大的。在孩子做的不對的時候,及時的教育批評指正就行,事情過後如果孩子不在犯類似的錯誤就讓過去的事情過去,經常嘮叨會讓孩子心理受到打擊,會扭曲孩子的心理,讓孩子生活在抱怨與委屈中,孩子肯定不能健康的成長。對孩子我們要經常的鼓勵孩子,給孩子勇氣,讓孩子的性格最陽光,讓孩子的能力最充分的發揮。

  三、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

  現在的孩子生活環境比較好,家長把孩子照顧的很周到,基本上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不願讓孩子受一點委屈。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無形中會讓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差一些,孩子缺少鍛鍊的機會,缺少生活的能力,缺少生活的自信心。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因為窮人的孩子多了很多擔當和鍛鍊,環境歷練出來的。所以我們也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讓孩子能夠儘可能的自己完成能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多一些成長的經歷,將來能夠更好的面對社會。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成分。

  四、鼓勵孩子多交好朋友,歷練孩子的交往能力

  現在的孩子比較自我,交往能力比較弱。我就對孩子說,你在家或是在學校都要多交好朋友,有一個好朋友就會有一分快樂,有許多好朋友就會有許多快樂。對好朋友要多一份理解與寬容,這樣人家就會對你多一些友好與關心,才能和好朋友更好的相處。

  五、家校結合,學校是孩子的真正受教育的平臺,學校有良好的教育環境,老師有正確的教育方式,只有家長和老師有很好的交流溝通,才能及時的掌握孩子的情況,真正的瞭解孩子的優點與不足之處,才能更好的解決孩子教育的困難問題。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3

  新學期又將開始了,趁現在還有時間,總結一下女兒上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習情況與家教心得。和大家分享。

  記得開家長會當天的早上,莉莉的班主任通知我,讓我在下午的家長會上發言,談一談教育心得。當時,我跟老師說:“說起來真慚愧,作為家長,我們兩個人每天都很晚才下班,莉莉放學後都在託管中心,在家的輔導工作比較少,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老師還一直說服我。於是,我答應了。

  在會上,與幾個平時和莉莉比較要好的同學家長談起,她們確實覺得在家輔導比較吃力。我非常明白他們的心情,她們負出的比我要多,因為她們每天的時間幾乎都花在做作業上了。所以,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莉莉回家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完成了作業。我的任務是檢查功課就行了。

  那很多家長會問:“去託管是不是真的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每天我檢查作業的時候,總會發現託管的老師沒有認真地對作業進行檢查,時不時會出現檢不出錯誤的情況。所以我會更加留意,特別是一些有難度的題目,我總會問莉莉是不是真懂了。然後,我會出一道相似的題目讓她做,如果她會做,那證明她真懂了,如果不會做,那就是說那個答案只是純粹抄下來的。當然,我不是否定託管中心的老師,說實話,在託管中心的老師水平也不過如此,再加上七八個小孩子一齊,而且不是來自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難免會疏忽,所以這個責任還是應該由家長去負責。

  每個小朋友出錯,基本上都是因為粗心大意而造成的,莉莉也不例外,她經常都會把不經檢查的作業扔給我,我會發現很多不應該錯的地方。

  於是,我發現一個好方法:每次發現她是屬於粗心大意的錯題時,我會讓她自己拿一本小冊子抄一遍,錯得越多抄得越多。這種既是一種懲罰也是一種鍛鍊的手段。有些題目比較長,字也多,她要花的時間也不少。所以發展到後來,她為了不用抄這些題目,自覺地認真地檢查過之後,才交到我的手裡,慢慢地我發現她出錯的機會越來越少,我也變得輕鬆一了些。這種方法對她來說還是比較湊效的。

  另一個方法:這是一個關於數學的方法,我會在她玩其它玩具的時候,問她一些數學加減法,(因為她現在才一年級)讓她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脫口而出,這樣會比較真實地反反映出她是否清晰地算對題目。有時,會和她比賽算數的速度。如果可以的話和爸爸一齊比賽,作為父母,有時會故意地算錯,看她是否有信心把錯誤的答案糾正過來。這樣可以讓她有榮譽感,增強她的信心。

  一年級的上半學期,莉莉是取到了成績,但並不代表以後也能取到好成績,所以,我希望,她能保持現有的學習態度,爭取保持在以後的學習也能做出成績,和其它的同學共同進步。我更希望其它的家長也能夠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和大家共同分享。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4

  一、學習放手,給孩子真正的愛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現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爭的事實。怎麼造成的呢?靜下心來反思,還是我們大人的原因。在家裡,父母把孩子當寶貝一樣的珍愛著,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著,每天幾個人圍著一個人轉,孩子要什麼就滿足他什麼,什麼事都給他代勞了,他用什麼來鍛鍊自已的能力呢?而我們往往卻給自己找一個藉口:“只要你學習搞好了,其它事不用你操心。”這裡,我們恰恰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生活的能力與學習能力是相通的,是能夠相互促進的。一個自理能力強的人,就是一個做事有條理的人,也是一個思維邏輯性強的人。這些素質表現在學習中,其潛力是無法想象的。所以我們家長應該儘量放開手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為孩子獨立性的發展創造環境與條件。

  二、學習自律,為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其實就是一面鏡子,他反射出的問題其實就是父母的問題。

  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還得先約束好自己,規範好自己的行為,這樣孩子有一個好的榜樣,就算我們家長沒有多少說教,孩子也會自覺地跟著去做。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平時,家長的所作所為,孩子們都在看著,同時也會影響孩子,每位家長都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薰陶孩子。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不讓孩子玩手機,家長可以率先捧起書本;想讓孩子早睡早起,家長就得有時間觀念;想要孩子不挑食,家長在餐桌上就不要挑三揀四;想引導孩子完成目標,家長監督起來就不能時緊時鬆;要想孩子不說謊,家長就得信守承諾,說到做到……自律不能片面設定在學習一個方面,而應該把自律的培養體現在每一個生活細節處。

  三、學習溝通,和孩子成為朋友

  孩子為什麼不願與大人們交流,不僅僅是代溝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我們家長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出現,以一種教訓的口氣,不停地抱怨,不停地責備。這樣的親子關係,只會越來越差,那就只有溝而不會通了。因此,我們要放下傳統的家長尊嚴,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成為孩子的朋友,和他們主動交心,讓他們願意與你分享心事。

  自從孩子上學後,他們的主要問題是圍繞著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的人際關係、學習展開的。於是,我們和孩子們的交流就放在每天吃晚餐的過程中,問問今天在學校有什麼新鮮事,有什麼感受,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裡津津樂道,有開心,有煩惱,我們對孩子的所有話題表示非常感興趣,從孩子的述說中去發現有沒有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引導孩子想出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醒孩子應注意的事項。有時候,還會問問他們今天課上學了什麼內容,在他們講給我們聽時,我們有時會故意說一些錯誤的認識和想法,他們就會按上課的內容來糾正,這樣,孩子不僅就記住了上課的內容,還讓他們很有認真學習的成就感。這樣輕鬆開心的聊天,無形中讓我們親近了與孩子們的關係。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我們要做學習型家長,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5

  一、家校共育:

  1,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攜手同行,給予彼此充分的尊重與信任。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猶如沒有根鬚的浮萍隨時都有可能被浪沙埋沒,而缺少學校教育的孩子猶如未經風沙洗禮的花朵容易枯萎。所以家庭和學校的共同教育才能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

  2、在生活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的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讓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成為“編外教師”。而也有個別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後就撒手不管,把教育孩子的重任讓老師扛起。自己做起輕鬆的“甩手掌櫃”。

  3、這種對教育理解的偏差,讓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於模糊,從而導致家校共育的教育停留於表面,難以實現預期的效果。孩子們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學校的引導和家庭的薰陶,學校為孩子提供學習知識、培養素質,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平臺。而家庭讓孩子感悟愛與親情,幫孩子樹立健全的人格。

  4、所以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需要學校和家庭緊密結合起來。如果責任邊界模糊,就會阻礙家校之間的順利溝通,影響家校共育的效果。所以理順家校關係和擺正家長與老師的角色關鍵在於“共同合作”。

  5、學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而且學校教育是主體,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最重要場所;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對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所以家校各司其職,擔負起教書育人的本職責任,才能達到“1+1>2”的效果。

  6、家校共育,目標在“育”,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所以劃好家校共育的“經緯線”,釐清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務分工、職責邊界,才能各負其責、同向而行。

  我會緊跟學校的步伐,好好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安排盡最大努力做好“家校共育”這項工作。

  二、如何教育孩子:

  1、幫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很多家長朋友常常忽視培養孩子的自信,維護孩子的自尊,家長應該經常對孩子的獨立思考和自我決策行為予以鼓勵。

  2、在批評孩子的錯誤之前,首先要表揚他好的一面,維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表揚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行為,然後再解釋為什麼錯了,這樣才有助於孩子自尊心的維護和自信心的培養。

  3、很多的批評可以變成對孩子提出問題,其效果也會比批評更有效,教育孩子的契機有很多,比如安排孩子做家務,到鄰居家借東西,讓他們自己買日用品等等,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孩子就能健康成長。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6

  一、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就簡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考100分!”這句看似教唆青少年不求上進的話,卻是已故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多年前給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一句題詞。中國科技大學前任校長朱清時先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是,少年班的學生做學問,掌握精髓要義,考個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不要為了考100分而在細枝末節上浪費時間。“不要考100分!”這句話實在值得家長、學校和社會思考。因此,我認為在小學階段,知識並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從某種意義上說,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比教會他們知識更重要。因此,小學教育必須在孩子的習慣培養上下功夫,讓孩子從小擁有良好的習慣。

  二、要讓孩子寫一手好字

  寫一手漂亮的字,是每一個人的心願,也是每個現代人步入社會的最基本、最直接乃至最重要的自我推介和名片。中考、高考,優美整潔的書法可以享受加分的獎勵;工作求職,一手漂亮的字能夠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於無形中贏得優勢,也許就此便能改變人的一生。“人生聰明寫字始”,寫好漢字是國人接觸中國文化的開始,也是終生學習與發展的一種必備技能。早在1962年,郭沫若就在《人民教育》雜誌上題詞說:“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乾淨、容易認。”具體到小學生來說,“正確、端莊,行款整潔”“有一定的速度”是國家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書寫的統一要求。練習寫字,要從小開始,從一寫字的時候開始練起,小學階段尤為重要,要讓孩子從小學開始練就一手好字。

  三、要讓孩子有濃厚的讀書興趣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讓孩子大量閱讀,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書香浸潤童年。在小學階段,要想讓孩子多讀書,就必須讓孩子對讀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任何東西,有興趣才能持久,才能深入,才有積極性。因此,學校與家長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孩子濃厚的讀書興趣,讓讀書伴隨孩子的一生。

  四、要讓孩子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兒童時期,正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小學階段,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學校要創造學習普通話的良好氛圍,讓孩子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從中可以看出,在小時候學會的語言,會伴隨其一生,孩子在兒童時期說好了普通話,那他在未來社會的交流中會佔儘先機。

  五、要讓孩子掌握一門流利的外語

  學習外語的年齡問題早已受到人們的注意。根據科學研究,人類語言學習有一個關鍵期。錯過了這個時期,語言學習就會很困難。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們學習外語的關鍵時期。作為教育部門,應該抓住孩子們的語言發展關鍵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充分學習一門外語,並對外語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六、讓孩子保持一顆好奇心

  小時候,孩子們都愛問個為什麼。正是由於千萬個為什麼,孩子們認識了大千世界。在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可能是對事物的認識多了,也可能是標準化的答案太多了,孩子們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好奇心。有些人則不然,他們從小到大總是保持著自己的好奇心,無論是見到什麼事物,也無論是新的還是舊的,他們都會努力地深思,正是這樣,才會有許許多多的創新,才會誕生一個又一個科學家。一個沒有好奇心的人是沒有未來的,小學階段要精心呵護孩子們的每一次提問,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保持一顆好奇心,因為好奇心是我們創新的源泉,也是我們改變世界的力量之源。

  以上所談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認識,很高興與大家分享。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7

  一直以來周圍總有不少人詢問我,為什麼你的孩子這麼乖,這麼好帶?我總是笑著回答:她生來就是這麼乖這麼好帶!其實,這中間是有因果關係的!

  朵拉自打出生,我就頂著輿論的壓力把她經常抱在懷裡,人都說放下她,放下她,不然以後就放不下了,可是我就是想抱著她,只要她一哭,我立刻抱起她來,以至於讓別人都認為我太溺愛她了,不讓她哭一聲,事實上是:我想讓她的內心富足一些,有時候滿足孩子內心的需求並不需要家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一個從出生就沒有離開過媽媽半步的嬰兒,一個要吃奶都從來沒有遭到過拒絕和拖延的嬰兒,一個從來都沒有被強行餵過一口飯的嬰兒,她能不好帶嗎?

  朵拉現在10個半月,不認生,見人就主動打招呼,如果認識的人還會主動讓別人抱她,如果第一次見,打過招呼後會看著人家微笑跟人“啊,啊”的說話,但就是不主動讓人抱,記性非常好,今天認識的人,明天見了,離30米外就開始大聲喊人家,別人在她身上拍打一下,周圍一圈人,你問她誰打她的,她會用手指出那個打她的人來,她不幹好事了,你裝作生氣打她,她會給你扮個臉來取悅你。有意識自己給自己穿鞋,雖然鞋子都反了,但還是會拿起來往自己腳上放。

  我一直覺得,孩子在不受家長控制的情況下,發展出來的才是真正的自控力,所以朵拉現在是滿地爬,滿家翻騰,沒有一樣東西能放過的,開櫃子,翻衣服,端盆,拎空桶,把空箱子蓋在自己腦袋上,推著板凳滿家跑,除去睡覺,就沒有停下來過。我只是保證她沒有任何生命危險就行,其餘隨她自己去吧。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8

  很多家長、老師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目的。然而孩子終歸是孩子,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不加以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實有利於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細考慮和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教材、建議也可選擇觀看適合自己的家教影片節目,這樣綜合起來才能對症下藥、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薦的影片資料,相信您就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由於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應試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開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個大染缸裡一樣,很容易就被染汙了,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打架、厭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等問題,尤其是處於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採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還說是“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無論他們成功與否,都不值得崇拜、學習模仿、甚至廣泛推廣,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傷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導致的!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

  在此,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製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說明書》),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於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路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症下藥、是一劑治療良方!《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百度影片或者優酷土豆搜尋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9

  孩子與生俱來就對周圍的生活環境和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參與其中,獲得體驗與成功的快感,我們不妨給他適當地創造這種機會。我的孩子一歲多時,學會自己進食,兩週歲時會自己穿簡單的衣褲,在託兒所的表現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強,經$2老師的誇獎。雖然孩子一開始在做這些事情時,完成的並不好,但是我不斷的給她嘗試的機會,並加以鼓勵,直至她成功。孩子從小和我分床睡,在她四周歲時,她說她是個大孩子了,提出要獨自睡一個房間,當時我心裡沒底,但還是同意了她的請求。頭幾個晚上,半夜裡我總要起來看好幾次,偶爾也會發現她把被子蹬掉,但是大多時候她都把自己裹得很嚴實。後來,我一般不會再特地起來檢視她的被子了,完全相信她能把自己照顧好,我很放心。這也是她最值得驕傲的地方了,經常會自豪地和小朋友們提起:她是單獨睡一個房間的。

  我們平時可以讓孩子洗一些小的東西,比如自己的飯碗、手帕之類的物品。洗不乾淨的時候,過後我們可以偷偷再洗一次,但是在孩子面前,我們得肯定地表揚他們。這樣時間一長,孩子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適當的鼓勵和讚賞,可以強化良好的學習行為,防範不良行為的養成。俗話說“一句鼓勵話,勝過百句罵。”確實,比起批評和指責,“鼓勵”對於低齡孩子來說,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時我們應該拿放大鏡來發現孩子的良好習慣,並給予及時鼓勵和讚揚。

  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孩子長期的努力,需要家長不斷地督促和引導,還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直至良好的習慣形成。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10

  在與孩子一起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有時我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苦口婆心地勸說與引導,卻適得其反的現象時有發生。碰到類似的事情,我苦惱過,也思索過:我們做父母的不能總是指責孩子,也應該自己反思一下,看看問題出在哪裡?或許,我們可以嘗試換一種方式,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一些呢?其實,只要有愛心、有創意,家庭教育也同樣可以富有情趣。

  有一次,我對孩子的批評教育太過了,但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以至於孩子有些傷心並牴觸,當時,她寫了一張紙片,遞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一看,紙片上寫著“我後悔說過那句話”。她的這個舉動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言語過激了,於是,我把語氣放低放軟:“能告訴我,是哪句話嗎?”她依然用小紙片回道:“就是母親節卡片上的那句話”。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節那天,女兒親手給我做了一張卡片,上面畫了好多各種顏色的愛心圖案,卡片上寫著“媽媽,我愛你!”原來她後悔……想到這裡,我的淚湧了出來。我把她寫給我的紙片翻了過來,寫道:“對不起,是媽媽錯了!”而且,我還故意,把“媽”字右邊的“馬”寫成了“鳥”,在母親節的卡片中,我女兒就是這麼寫的,呵呵。女兒看了之後,隨即捂嘴大笑,並批評起我來:“媽媽,你把‘媽媽’兩個字寫錯了,你是怎麼當媽媽的?”看到女兒發現了“媽媽”兩字的錯誤並破涕為笑,我也笑了,緊張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我對她說:“孫老師,麻煩你幫我糾正一下錯誤,可以嗎?”女兒欣然應許。

  從這件事中,我得到的啟發就是:在與孩子的溝通中,有時候用文字比用語言更方便有效。因為文字和語言相比,語言比較羞澀,有時難以啟齒,文字比較含蓄委婉,更利用我們和孩子之間進行親密無間的溝通;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說好幾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而文字克服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我們什麼時候想看,都可以拿出來再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覺都能重溫一遍,印象也就自然比較深刻。與暴風驟雨式的訓斥相比,用文字,不僅顧及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被孩子接受,也讓她能夠真實地觸控到父母對她的關注和愛心,從而更有利於父母走進孩子的心扉。如此經常一來一往,家庭教育同樣可以增添不少樂趣。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11

  作為媽媽,我一直努力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和睦,溫暖安全的家,這對孩子的身心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最用。

  第一、在幼兒園小班時,外婆總是提前把樂樂的飯菜準備好,等他回到家時,先把樂樂一個人給餵飽,這樣做一是為了他吃飯速度比較慢,二是怕他餓了找零食吃。他吃飯的時候還有一個壞習慣,就是邊看電視邊吃飯,剛開始是因為他不喜歡吃飯,讓他看電視是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讓他忘記自己在吃東西,慢慢地,這個習慣他已經很難改掉了。進入中班之後,我們要求樂樂和我們同桌吃飯,讓他看看我們大人是怎麼吃飯的,並告訴他邊吃飯邊看電視的壞處,當然這個壞習慣現在已經改掉了。偶爾外婆吃飯前沒把電視關掉,他也會主動關掉電視,嘴裡嘟囔著“吃飯不許看電視”。

  第二、培養孩子的信心很重要,要時常鼓勵孩子,相信他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樂樂從小就不怕生,嘴巴又甜,自從一歲多會說話開始,這張小嘴就沒停過,小區裡面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認識他,有時回到家沒見到他,問下小區裡面的人就能追蹤到他的行蹤,簡直是小區裡的紅人一個。

  進入幼兒園之後,我反而覺得他變得內向了,剛開始時,人家小朋友都做廣播操,他就站在那邊不動,人家小朋友畫畫,他就坐在那裡不動。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鼓勵他,比跟他講道理更有效果。就像上學期末,感謝張老師和楊老師選他作為“明星寶寶”,有了這個榮譽之後,他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吃飯速度也快了,也肯吃一點葷菜了,自己的事情也肯自己嘗試著做了。希望樂樂以後能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進步。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12

  準備一週的家長會今天圓滿完成,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需要得到家長的認可。這是對老師最大的支援,也希望以後家長朋友能多聯絡孩子老師,多和老師交流。但我也希望很多家長朋友們不缺席孩子的家長會,因為當孩子們看到其他的爸爸或者媽媽的時候,他們內心就會很快有一種失落感,頓時哭泣。我們的一不小心就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我今天上午和孩子說家長會後,我們班一位孩子站起來說我的爸爸和媽媽都去上班了,沒人來。我說,沒事。之後她就趴在桌子上了,應該是哭了,我就走過去告訴她,沒事的,我給你媽媽打電話,你放心吧。其實還對我們的要求並不高,當別人家的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父母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才會變得優秀。我希望家長朋友都能準時去開家長會。孩子是很期待咱們去的。

  進去班級家長會的時候,一位家長有急事離開了,一位孩子又哭了起來。我以後我想看到這樣孩子的哭泣。雖說男孩子不容易哭,但他們給我說的時候我也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失落。希望我們我不要把失落感送給孩子,我們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我相信期末考試後,家長們都能到來。

  下面進去家委會過程的總結:

  首先是張志傑主任的講話,張主任是我們的分管校領導,他對我們級部也是費了很大的心血,畢竟每一個級部的成長都是關係學校裡的未來。張主任先是分析了級部的特點,之後又講了安全。的確,生命至上,安全高於一些。當我們以任何理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請先考慮到孩子的生命安全是否受到威脅。因為當一些後果出現的時候,最受傷害的是我們家長朋友。勤抓安全,首住安全,是每一位監護人和教育者的必須要做的。

  之後是語文組組長宋秀娟老師和數學組長王靜老師發言,她們分別從不同的學科分析孩子,引導孩子如何成長和提高。

  之後對優秀的孩子家長做了表彰,其實孩子的收穫後面很多都是父母的付出,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我們的陪伴工作很有必要。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做到陪伴,堅持,交流、在這些環節中滲透無聲的教育。

  她沒有多少華麗的辭藻,沒有多少優美的原因,但每一句話都是實實在在的教育感受。慶釗媽媽的日記比我總結的還要多,因為她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讓孩子的未來有一個好的前程。雖說她只有小學文化平,但她做到了開始,又做到了堅持,91篇後·的今天看到了孩子的改變,看到了自己的成長。這有可能就會成為這個家族家風家教的轉折點。我相信堅持就會看到更加美好的未來。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13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既是基礎教育,又是終身教育,它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校歷來將家庭教育工作列為學校教育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堅持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主體、社群為依託,拓展家庭教育內容,創新家庭教育方法,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增強了家庭教育的合力,工作呈現出制度化、規範化、特色化的局面,形成了家庭、學校、社群攜手共建的“1136”教育特色。

  一、成立一個家長聯盟。

  學校從各年級、各班學生家長中聘請部分家長組成0000家長聯盟,定期召開家長聯盟會議,宣傳職業教育的相關政策,發展前景,通報學校的發展規劃、教學成績、管理中存在問題及教育策略,徵詢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建議,並以家長聯盟為依託,進行家庭教育培訓,指導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提升教育指導子女的能力。

  二、建立一支教師隊伍。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師,普及家庭教育科學知識,提高全體學生家長的教育水平,是增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向同步,培養一代新人的重要環節。一直以來,我校將落實家庭教育歸入學校的整體計劃,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例會,建立學習制度,提出具體要求,採用理論學習、校本培訓、經驗交流等多種方式,重點提高教職工依法執教、以德育人的水平,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精業務、勤奉獻的教師隊伍,為家庭教育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三、開展“三訪”活動。

  家訪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手段。我校家訪工作堅持“三訪”。一是登門家訪。班主任每學期至少要對1--3名學生進行家庭走訪,尤其是對本班校外租房租住學生,班主任要分學期初、中、末登門家訪,檢視居住地環境、檢視取暖、用電等生活情況,指導家長做好學生校外生活的監護工作。二是電話(資訊)家訪。班主任或聯生教師要定期不定期與家長互通電話或發信息,通報或瞭解學生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交換意見、商議對策,保證學生教育的及時性、實效性。三是邀請家長入校互訪。改變過去那種學生犯了錯誤才“請家長”的做法,班主任充分尊重家長,多向他們報告孩子的進步,與家長溝通,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制定教育方案,共同教育孩子,促進孩子成長。

  四、開展“六個一”活動。

  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座談會。大會集中----展示學校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教育成果,向家長介紹學校近、遠景規劃和當前的教育教學計劃,促進家長對學校的瞭解、認識,爭取家長的配合、支援;分散交流——讓家長與班主任、科任教師面對面交流,反饋學生在校表現,瞭解孩子家庭生活,增進對學生的瞭解,並徵詢家長的意見,共同商討教育的方法與策略,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提升教育成效。每位家長至少參加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為了讓家長進一步瞭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以及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我校面向學生家長舉辦“教學開放日”活動——把家長請進來,請他們走進學校,走進教室,隨堂聽課,參與評教活動,並能重新體驗學習生活,理解孩子的辛苦、不易,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移動“校訊通”、電信“翼訊通”等交流平臺,班主任每週至少向每位家長髮送一份資訊。及時釋出學生在校表現、學業成績、學校活動安排、孩子教育方法等訊息,讓家長了解學生、瞭解學校、學習更多教育方法;家長也可透過“家校互動平臺”與班主任進行意見交流,資訊溝通,增進教育合力。實施聯班聯生制。即行政領導聯絡一個年級、一個班級,全體教職工聯絡一個家庭貧困學生、一個“學困生”。主動下班深入瞭解班情,包括學生紀律、學情、學風、住宿情況,對班級基本情況心中有數;參與設計,參與主講班級班團會及學校活動;指導培訓班主任開展班級日常工作;及時協助處理班上的違紀事件;做好班級工作評價,把評價作為促進班主任工作的推動力;指導協助班主任做好家長聯盟活動,協調班主任與家長、與學生的關係,加強團結,增強教育合力。開展“家長與子女同讀一本書”活動,共建學習型家庭,推動了家長與子女與經典書本交流,在交流中走進歷史,走進藝術,培養了我校學生自覺、自愛、自信、自省、上進、律己等內在氣質和愛家愛校、敬畏自然、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使子女與家長共同成長。堅持“一封信”活動。每逢節假日、學期結束,學校就會以“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的形式,將孩子的學業成績、活動要求、注意事項等事宜告知家長,並積極徵詢家長的意見、建議,返校時由帶回,政教處認真審閱,並將家長的意見、建議分類整理,及時反饋於學校,學校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做出相應回覆,保證家長的意見、建議落在實處。

  拓展家庭教育內容,創新家庭教育方法,密切了家校的聯絡,提升了家長的素質,也大大提高了家長科學教子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贏得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力、支援度,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順利有序,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辦學特色也日趨鮮明。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家庭、社會和學校三結合的德育教育體系,把育人工作做得更好,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14

  一、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學校積極引導,雙方共同努力

  我們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如果光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二、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習慣

  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天晚上吃完飯後,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間久了,孩子就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高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三、處罰孩子要適當,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裡的錢,沒有經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知道後,讓他退回了玩具,並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說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現在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午餐時間,我來到了中班,發現浩浩小朋友餐盤裡的大蝦沒吃,我走到浩浩跟前小聲的問:“浩浩,你為什麼不吃蝦?”浩浩猶豫了一下,回答:“我不喜歡吃。”我接著又問:“你在家吃過蝦嗎?”浩浩說:“吃過。”“是誰幫你撥的蝦皮?”“是姥姥。”這時,我明白了浩浩為什麼猶豫了一下來回答我“不喜歡吃”。於是,我試著鼓勵浩浩:“撥蝦的時候你知道應該先撥哪嗎?”浩浩說:“姥姥說,蝦頭上面有刺毛,容易扎手,應該先撥蝦頭。”我說:“那你嘗試過撥蝦嗎?”浩浩說:“沒有。”我說:“今天想試一下嗎?”浩浩拿起了大蝦,一邊操作著,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先撥蝦頭,再撥蝦皮,撥完蝦皮還要把背部和腹部的蝦線挑出來,那樣才可以吃。”說完,大口大口的吃著蝦肉,高興地說:“大蝦真好吃。”看著浩浩滿臉的笑容,我也高興地笑了。“浩浩真的長大了,可以自己撥大蝦了,做很多事情了,以後再也不用姥姥幫忙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老師們經常教育孩子們的,孩子們在幼兒園也是這樣做的,但是回家以後怎麼變了呢?

  回到活動室,剛才的一幕讓我的心緒很亂,今天要是沒有及時的介入,浩浩就會眼睜睜的看著大蝦扔到了垃圾桶,我不僅想到,這種現象何時是個頭。

  現在的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輩的家長,樣樣事情都替孩子包辦了,當孩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能夠自己完成的事情時候,還沒見孩子動手,家長就已經替他辦了……

  這種現象真讓人深思,不僅要提醒家長:您的行為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你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孩子能力的增長需要依靠自身的探索和實踐,即使失敗,他會不止一次的重複、突破,期間認知能力得到發展,直到掌握本領。出於心疼,家長忍不住包辦,吃飯我來喂,衣服我來穿,書包我來背......。孩子被父母的愛囚禁在一定範圍內,一次次剝奪了成長鍛鍊的機會,阻礙了能力的發展,大腦缺少更多新鮮的刺激,四肢軟弱無力,何來創造力?你扼殺孩子的意志力。在孩子眼裡,一切家長都會替自己辦,不需要努力,所以遇到問題就退縮,勇敢堅強的心理素質得不到發展,變得懦弱,很難立足社會,甚至不能自理、不能正常的社交和工作,最終一事無成。你使孩子缺乏自信心。透過自身努力換來成功,是孩子獲得自信的最好途徑。可孩子失望的發現,自己努力意猶未盡,家長卻早早把勝利果實摘來放在他面前,這還有什麼意思?我怎麼能證明我自己?我行嗎?算了吧!出於愛,卻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家長事與願違。你使孩子缺乏責任感。家長的包辦,一旦孩子適應了,就成為應該的了,父母的愛在孩子心目中沒什麼重量,他們理所應當的享受著家長提供的一切,從不想自己應該為家長社會付出什麼,缺乏責任感和反哺心,待父母年老,成為啃老族,甚至社會寄生蟲。

  所以,懇請喜歡包辦的家長,立即放手,還孩子自由探索、自我發現、自主實踐,自我提升的機會和空間,順應自然規律,身心健康地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16

  一、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

  教師是學生教育的啟蒙者,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思想行為的引路人。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一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要確立自己“為人師表”的模範形象,用端莊的儀表、大方得體的舉動,和藹和親的態度、平易近人的作風去感化學生,使教師成為學生行為的表率和學習的楷模。孩子離開父母,離開幼兒園到校園學習,生活環境及周圍的事物都與幼兒園有不少的變化,比幼兒園環境嚴肅多了,給學生的感覺陌生了,對他們的情感發起一輪波動。他們很自然地把感情、期望、愛的要求轉移到老師身上。渴望老師象媽媽那樣給他們充足的愛。因此,教師應該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傾注給學生,視他們為自己的親骨肉,滿腔熱情地關懷、全面地照顧、耐心地教育、細緻地疏導,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全面發展。

  德為師之本,具備良好的師德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現代教育日新月異,教育在不斷地發展,所以教師的師德會對學生人格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品德感染仍無可替代。這就要求教師有“掏出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師德,才能透過自身的言傳身教灌輸知識給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活潑、向上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從而“嚴標準,高質量”地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和任務,達到提高全中華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目的。熱愛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工作,忠於職守。這是一個教師必備的條件。一個職業道德優秀的教師,絕對不是一個見異思遷,缺乏敬業精神的人。一定是擁有高尚的敬業、進取精神、能夠為人師表的人。在教學中更要象慈母般熱愛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言傳身教,把深厚的感情傾注到接受教育的學生身上。

  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首先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教師必須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徹底轉變教育觀念,改變陳舊的方式方法,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重新去把握大綱,深鑽新教材,探究新方法組織教學;刻苦學習,深入研究,要理論聯絡實際。細心地觀察學生的各項遊戲活動,規律,熟悉學生的心理特點,瞭解學生的愛好和興趣,綜合分析、比較,同時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再進行篩選,制訂一套適用於本校、本班實際的素質教學方案,有目的、有步驟地在教學活動中加以實施,這樣素質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因為“教育兒童的事業是要求對兒童有偉大的愛撫的事業。”抱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去教導、訓練學生,使他們將來成為有用的人,責任是何等艱鉅。作為教師還要精通自己所教學科。有豐富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吸收最新的資訊,充實教學內容,適應新時代素質教育的需求,把握時代脈搏,在素質教育中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和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逐步掌握多方面的技巧、技能。

  二、實施素質教育,關鍵要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首先,要有明確的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和觀念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僅規定了教學的方向,而且具有調控教學過程的功能。無論什麼樣的教育,都要依靠目標的達成來實現。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必須將其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意志、情感、習慣、行為教育等,都寫進教學目標,使之有機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融於學生認知結構之中。

  其次,要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素質化的教學目標要求最佳化的課堂教學結構為之服務。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以教材為主,封閉沉悶,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不出來。這種帶有濃厚應試色彩的課堂結構,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一是要激發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心理前提,如果沒有學習興趣,必定抑制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更談不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所以要引導學生提高興趣,並透過努力去爭取成功。

  二是要創設情趣,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數學內容的枯燥無趣是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使課堂富有情趣,可結合數學內容,適當引入一些相關史實、數學故事、生活中的數學案例等。

  三是要引導探索,加強學生的參與性。數學知識原是來自於生活,來自於實踐,但數學知識從生活實踐中脫離出來,往往就只成為訓練思維的手段。如何引導學生透過例項和模型來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來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建構知識體系,這是教師要做好的工作。透過設計一些活動課,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探究,深深吸引學生去解決所提出的實際問題。這樣就能讓學生置身於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之中,透過探索來激勵學生的求知慾。

  四是要激勵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成功,積累點滴成功,學生會情不自禁感到愉快,增強信心,所以教師平時要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諸如課堂提問、數學遊戲、數學作品展示、數學競賽等,當學生在學習中碰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正視挫折,具體分析、找出方法,避免因壓抑而動搖信心,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

  第三,要抓好差生工作。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主要區別之一就在於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應試教育只面向少數尖子學生,把“差生”排斥在群體之外,使他們的身心受到嚴重摧殘,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為此,應樹立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教好,對於差生,要滿懷愛心,重點輔導,並發動學習好的同學幫助差生,最終使全體學生共同提高。

  三、作為數學教師,我將在數學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透過各種渠道,抓住契機,把握好數學教學與學生個性之間的聯絡,發揮數學教學的功能,從而形成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

  一是及時肯定,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老師都喜歡聰明的學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幾個怕學數學、學不好數學的孩子,我將及時幫助他們消除失望的心理,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對他們適當降低要求,加強個別輔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採用正面激勵的方法。當學生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看到大大的優,或得到簡短的批註方法好、計算巧妙等,品嚐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在評價時教師更多的強調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點出眾的表現,就能獲得教師的讚賞和表現機會,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兒童不僅僅知道而且體會到教師和集體對他們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讚賞的話,那麼,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同時,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得時候,既要看到進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長善救失,揚長避短。學生對自己的數學進行正確的評價,能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是引導參與,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是教育的物件,更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主體,我將著力於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變跟我學到我要學,以主人的姿態投入訓練。數學教學中,建立自主學習活動教學結構,正確引導,巧妙疏導,積極投入學習的全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在思考問題的角度等方面放權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生的目標明確了,參與度深了,有充分的機會表現展示自己的學習能力。是學習數學逐步成為學生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活動過程。這種獨立探索的成功提議,正是兒童個性自主性的強大支點。

  三是克服困難,磨練學生的堅毅性。堅毅性是學好知識必備的良好個性品質。尤其學好數學單評動機、興趣,情感是不夠的,必須具有遇到困難挫折不灰心,一旦確立一個目標,能堅持不懈地做下去的意志。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學習的恆心。學生在學習中能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就表現出他有堅毅性:反之,學習中有始無終,半途而廢,知難而退就表現出缺乏毅力的品質。學貴有恆,學習一定要有恆心。有的成功就自滿,有的失敗就灰心,有的出現冷熱病等,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意志薄弱的表現,我將引起足夠的重視。

  四是形成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性。現代數學論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活動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體的努力態度,學習習慣等,尤其對個體的終身來說,強烈的責任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責任性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根本條件,沒有這個基本點,任何事都幹不成,幹不好。責任性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在全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踏踏實實、一絲不苟。逐漸學生養成了自覺、主動、認真得學習習慣,責任感得良好個性品質也在其中逐漸得形成。

  總之,經過一個假期的學習,個人感覺又有了新的提高,下步將傾盡所學,在新的學期把素質教育的理念貫穿與教學的全過程,切實做到學有所用。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17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黨的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域性出發,做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明確提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貫徹落實精神,必須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作為教育工作的主題,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視學生鍛鍊強健的體魄。素質教育是按照社會和人的發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紀,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是走向素質教育。山東省教育廳2008年1號檔案《關於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意見》及2007年20號檔案《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範》吹響了我省實施素質教育新政的號角,對於實施素質教育,推動人的能力發展全面發展,科學發展實現“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透過認真學習,我充分認識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內涵發展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任務,是一個影響深遠,任務艱鉅的系統工程。特別是增強深化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素質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關鍵環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加強學校管理、規範辦學行為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介面向未來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和諧發展奠定基礎。素質教育從多方面強調了以人為本,注重德育,注重健康,充分利用校內外德育資源,寓德育於各學科教學之中,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絡,講究實效,克服形式主義。教育是一崗雙責,既教書又育人,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機制,把德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學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養,既教書又育人。德育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觀念、心理健康成就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在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四個領域開闊了學生能力發展的天地。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技術能力相結合,得到和諧發展。我作為一個語文課的教師,應該身體力行貫徹我省推進素質教育新政精神,努力盡自己的力量為學生營造平安、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努力培養學生成為弘揚正氣,團結友愛,生動活潑,全面發展的人才。

  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肩負著素質教育思想與課程的具體實施,因而自然成為了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在既定的課程標準、教材內容、評價體系等現實的內外條件下,該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力軍作用?筆者認為,我們首先應該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佔用時間最多、內容最廣、涉及面最大的素質教育主陣地,在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揚棄中推進素質教育。

  教學目標應該是知識、能力、覺悟的統一,而不只是應試的知識與能力;教學物件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只是照顧少數能升學的尖子;教學內容應是教給學生對明天有用、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東西,而不能只限於課本與應試的知識與技能;教學關係應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邊互動,而不是教師“一唱到底”、學生被動接受的單向傳授;教學手段應是現代多媒體與傳統手段的整合,而不是僅靠一支粉筆一張嘴“戰鬥”一節課;教學方法應以啟發式手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而不是“填鴨式”的一味灌輸;教學重點應著眼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不是考試方法與能力的反覆訓練。組織教學應注重導情入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而不是威嚴的紀律管束;更多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知識,引導學生從紛繁複雜的生活現象中歸納、抽象出理論,而不應只是演繹推理,用有限的課本知識去解釋無限豐富和無限發展著的實際;強化學生的個體參與,不僅要調動他們動耳動腦的心智投入,還要促使學生動眼、動嘴和動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學過程目標的達成不僅需要引導學生自主獲得知識,而且還要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審美等心理以及價值觀、人生觀等思想品德的成長。

  要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揚棄,更重要的應該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突破。

  第一,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傳統的課堂教學,“師道尊嚴”的氣氛太過厚重,培養出來的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考試的“高手”,而缺乏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著眼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搶佔這個素質教育的制高點。應極力創造讓學生敢想善想、敢問善問、敢做善做、敢說善說的課堂教學環境。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淡化講臺的威嚴色彩,縮短師生之間的公共距離。教師要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使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心理上的相融。同時應該鼓勵學生質疑,發表與教師或課本不同的意見,切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熄滅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其次,應該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消除使學生成為“分數奴隸”的土壤,在教學中形成學生的獨立人格意識。此外,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會學”,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嘗試。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會學”。真正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交給學生,學會持久發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質的培養。非智力因素在智力開發、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應貫徹到教學的整個過程。其中,教師的個性、教學藝術,學生的人文修養,教學手段與課程設定的更新,教育環境的改善,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培養,都與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養成關係密切。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內容之一。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徹底改變應試教育中重視學生智慧提高而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傳統教育觀念,要樹立素質教育的新觀念,加強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在教學中,要注意向學生提出難度適當的學習任務,用任務驅動的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藉助於教師的指點、同學的幫助和學習小組的討論,透過模仿和自己動腦動手去加以解決,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成功意識和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等優秀品質。透過小組活動,還能培養學生與人團結、合作、盡職盡責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責任意識;透過班級課堂的資訊釋出、資訊交流等課堂活動,可使學生養成傾聽別人意見的包容心理。用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來促進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來促進非智力水平的發展,把智力開發和非智力因素培養結合起來,使學生智力活動水平與非智力因素水平協調發展,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往往只關注中等及以上學生的學習,忽視少數“差生”的發展。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己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體會到了重視學生個別差異的重要性。學生的個性和智力發展水平千差萬別,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幹篇一律,必須要因人而異,隨機應變,講究策略,實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教師透過自己的優勢,根據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水平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適合於自身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使所有學生都能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突出自己的某些特長。對於特殊學生(這裡的特殊學生一般是指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較差的學生),教師和其他學生要專門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助。這樣做,使他們感受溫暖,從而樹立信心,迎頭趕上,取得良好成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材料的內容、作用以及難易程度,採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教師要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家庭相結合的多種多樣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從而豐富教學材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強調課堂教學在素質教育實踐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視課堂教學應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課堂顯然無法承擔素質教育的重擔。而要提高教學藝術,讓課堂教學散發出愉悅的魅力,就要求教師掌握教育教學規律,具備淵博的知識、豐富的語言、廣泛的審美情趣、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能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適時調整教學,使整個教學自始至終處於一種愉快、舒適的氛圍之中。要讓課堂教學散發出愉悅的魅力,教師不僅要有樂教的情趣,還要有會教的本領。教學要有目的性,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過高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失敗的體驗;過低則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鬆懈、懶惰情緒。教學要有獨創性,須知教學並非機械化、千篇一律地演習教材,而應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途徑,以創造性地“教”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教學要有預見性,每一門課、每個章節、每一堂課,都須經周密的思考,對整個教學過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並不只是傳經佈道,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不“授人以魚”而“授人以漁”。要重視教學效果。在實施素質教育時,要提高教學效率,及時瞭解教學效果,透過效果的反饋,隨時調整教學的動態過程。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一份厚重責任,我們沒有推脫的遁詞,也沒有迴避的理由。我一定會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時間,在研究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上多下功夫,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益,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任務,積極研究落實的各項措施上來。樹立起實施素質教育人人有責,從我做起的觀念,積極投身到當前的各項實際工作中去。

  家長家庭教育規範心得體會 篇18

  說來慚愧,周圍朋友很早就推薦x老師的講座,一直都沒機會去學習,感恩學校組織的這次學習,今天有幸聽到x老師的《xx》,收益頗多。

  父母總是怪孩子不聽話,但我們真的理解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動機嗎?他是想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亦或是為了報復、為了,這就需要我們學習如何讀懂孩子。做父母從來就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的事情,真的需要我們認真學習,教育只要開始就不算晚,正如x老師所說,我們該慶幸我們的孩子還處於錯誤的初級階段,一切都還來的及。和孩子發生衝突,我們要顧及孩子的感受,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就會避免過激的行為發生,同時我們更要反省自己,要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能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也在反省,也在嘗試怎樣從可怕的大老虎變成孩子眼中溫順的小白兔,真的希望一切還來的及。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喜歡科胡特的這句名言,一個功能良好的心理結構,最重要的來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別是他們以不帶敵意的堅決和不含誘惑的深情去回應孩子需求的能力。

  真正的“為你好”看著小寶貝們一張張笑臉,彷彿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時代,不同的是作為家長的我們有了壓力,有了責任,有了面對社會的各種爾虞我詐,多想他們永遠都這樣天真爛漫,無憂無慮。

  昨天,有幸聽了x老師的課,猛然發現我和孩子的距離是那麼的遠,本以為我已經全力以赴,誰曾想我還不夠格,沒有真正瞭解孩子所需,沒有真正體會孩子所感。看著孩子滿臉質疑的眼神,也從不當回事,總認為自己就是對的,就是好的。陪伴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最好橋樑,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次旅行。面對犯錯的孩子,我們不能只是發火懲罰,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平和地幫助孩子,只有你真的夠強大,才能接納並且引導孩子去承擔後果。

  兒女若是風箏,父母便是線,兒女若是箭,父母就是弓。適當的放手既是成全,也是尊重,更是真正的“為你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