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1

  “創設情境”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於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有效的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用數學眼光關注情境,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

  一、創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

  古人云:“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創設的一大優勢就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點是不一樣的。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中年級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而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普遍具有比較強烈的自我和自我發展的意識,因此對“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感興趣。在高年級如果還創設“逛超市”、“喜羊羊與灰太狼”這樣的情境就未免讓學生覺得太過“小兒科”,提不起興趣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求我們在情境的內容選取與呈現方式的安排上必須有所側重,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的放矢”才能真正煥發課堂活力。

  二、創設連貫性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數學廣角:合理安排》時,筆者做了這樣的嘗試:用“阿麗的一天”設計了一個情境串:用小明早晨起床的情境匯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安排的合理性;然後下午沏茶招待客人是教材的例題,重點讓學生探究如何透過合理安排節省下時間;最後用晚上幫媽媽做晚餐的情境進行鞏固提高。在這一情境串中,以“小明一天的生活”為明線,以“思考安排如何體現合理性,時間是怎麼節省下來的”為主線,以“初步感知——重點探究——鞏固提高”為程序,層層追問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數學思考。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情境中,積極動腦,熱烈參與。整個課堂清晰流暢,渾然一體,取得良好效果。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2

  表演體會情境教學中的表演有兩種,一是進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進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課文中的××”;扮演角色,則是擔當課文中的某一角色進行表演。由於學生自己進入、扮演角色,課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書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體中的同學,這樣,學生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內心體驗。

  三年級的小同學愛唱、愛跳,喜歡錶演,也喜歡看錶演。在一堂音樂課上,我就利用孩子們的這一點愛好,開展了教學,讓孩子們透過表演體會情境。在欣賞《木偶的步態舞》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活動場面:讓學生根據自己瞭解的故事情節創編動作,同時配上音樂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在隨後的歌曲學習《一隻短笛輕輕吹》時,我又讓同學們分別扮演小羊、牧童、小鳥,透過舞蹈的形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並加深了對歌曲的印象。這樣,透過各種表演能使學生加深理解歌曲的內涵,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和音樂表現力,使他們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同時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特徵緊密結合音樂課的特點,運用各種手段創設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使他們在生動、活潑、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引起積極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3

  《化學課程標準》要求,高中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讓他們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學學習的重要性。[1]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展開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認識逐漸得到發展。作為新時代的老師,要學會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講教材中的知識點融入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運用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目的,實現有效教學。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化學課堂教學過程應是採用問題驅動的過程。透過問題引起學生認知的衝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那麼,教師應該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啟用學生思維,恰當地進行化學課堂探究教學呢?

  一、化學教學中實施“情境探究”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1、情境探究式教學符合化學學科知識的建構特點:大多數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的研究和發現,都是從“探索”開始的。在化學教學中,若能利用類似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進行學習,透過創設合理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積極進行探究學習。這樣既符合人們認識自然的規律,更能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尤其是今年暑假聽了連城一中黃一文老師的《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式》的講座後,讓我對問題情境驅動探究有了更深的認識。

  2、高中教材的編寫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比如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在內容標準的每一個單元都提供了“可供選擇的學習情境素材”,以幫助教師利用這些情境素材創設與所學主題內容相關的學習情境。教學參考書上都有相應的知識背景,提供給老師教學時選用。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情境探究教學,可操作性強,更能體現自主性、合作性、體驗性。

  二、化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幾種方法

  良好的情境能吸引學生進入充滿探索、充滿思考的化學課堂。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合理的、恰當的、有效的化學問題情境,下面從四個方面談談我的認識:

  1、利用化學實驗來創設教學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透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充滿著新鮮和好奇的心理情景中完成教學,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絕大多數的學生對化學實驗都有著濃厚的興趣。新教材中實驗比較多,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有實驗資源演示,或者讓學生配合完成實驗來引發思考和討論,也可以利用化學實驗對同學們提出的猜想和假設進行驗證,這樣透過實驗創設一種很好的化學教學情境,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學習了鈉與水的反應後,再提出鈉與硫酸銅溶液又是怎樣反應的呢?能置換出銅來嗎?並補充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不僅鞏固了金屬活動性順序,同時又加深了對鈉的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利用生活經驗創設教學情境

  化學來源於生活,透過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化學情境,貼近生活,學生更易接受,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講“鐵和鐵的化合物”可以從你有貧血的小測試入手,結合常見補鐵劑——硫酸亞鐵,從氧化還原反應角度預測性質,展開對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探究,進而設計探究實驗,同時服用補鐵劑硫酸亞鐵時為何服用Vc輔助治療,切開的蘋果放置一會切面變色等情境來引導學生思考Fe2+和Fe3+轉變。從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入手來創設情境,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又有助於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3)利用化學史來創設教學情境

  比如在化學必修2講元素週期表時,可以巧妙的把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知的各種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進行反覆排列比較,才最後發現了元素週期規律,並依此制定了元素週期表故事穿插到課堂中創設情境。不但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的教育,更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科學家追求知識的鍥而不捨的精神。

  (4)利用熱點新聞、事件來創設教學情境

  在新聞報道中經常會涉及到化學方面的知識情景。如果我們能夠及時的抓住社會的熱點新聞或者曾經發生過的事件,適時的引入課堂,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會對知識的認識更加的深入,還可以更好的學以致用。

  在學習必修1中“金屬鈉的性質”時,引用網路報道,設計了以下的問題情境:在廣州市珠江河段曾經出現過驚險神秘的“水雷”,若干個裝滿金屬鈉的鐵皮桶浮在水面上,漂在水面上的一個鐵桶內躥出亮紅色的火苗,緊接著一聲巨響,蘑菇狀的水柱沖天而起。當船員把蓋子開啟後,桶內馬上冒起濃濃的白煙,而且一旦接觸了桶內物質,雙手立刻感到劇烈地疼痛,於是他們又將桶推到江裡。一遇到水,這個桶就爆炸了。??又找來一個較大的白色塑膠桶,準備將打撈上來的鐵桶放在裡面,再用煤油浸泡,因為金屬鈉在煤油裡是不會燃燒的。

  問題:

  1、為什麼裝滿金屬鈉的鐵皮水桶不下沉?為什麼“水裡的東西也能著火爆炸”?

  2、人們接觸了桶內的物質,為什麼雙手立刻感到劇烈的疼痛?

  3、為什麼消防隊員將打撈上來的鐵桶用煤油浸泡?感受此情境,學生的好奇、議論、猜測油然而生,求知的迫切性得到了強化,探究氛圍逐步形成。此時再透過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探究以及三個問題的設定,使得學生的探究意識得到了強化,知識得到了昇華,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同時,要引導學生對問題要一分為二的辨析。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能夠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再是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化學藥品也不是你所想象的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質,化學變化不是都是“爆炸”“腐蝕”等那麼可怕,充分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強化持續學習的動力。

  三、創設教學情境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根本目的是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而,化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學情境要本真意蘊[3]

  教學情境在使用的過程中要走出一些誤區,不能生搬硬套,牽強附會。所使用的情境的價值為學生的化學學習提供素材和知識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髮現問題。曾經聽過一位老師上氧化還原反應的公開課,在剛上課時播放的歌曲,然後在突出“月有陰晴圓缺”,引出對立統一的關係,讓聽課老師和學生都雲裡霧裡,偏離了教學的目標和設定情境的初衷。

  2、教學情境要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

  一個良好的情境,不僅應該包含著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知識內容,幫助學生建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而且應該蘊涵著促進學生非智力品質發展的情感內容和實踐內容,能營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心理環境、群體環境和實踐環境,富有思想內涵。現在很多學生一問現象是“爆炸”,對化學實驗有點樂熱於嘗試探究,但又心懷恐懼。這恐怕也就是化學老師平常渲染的負面因素有關。

  3、情境要有真實性,最好貼近生活。

  學生學習知識,不是隻為了能夠對知識進行準確表述和客觀再現,而是要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原有的知識進行重新構建和進一步解釋,並且還要使知識發生遷移和生長。因此,課堂中創設的教學情境越真實、越接近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經驗,就越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建構和內化。事實情境具有不容置疑的真實性而往往易於被學生接受,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情境要貼近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在學習中,如果從情感到行為都能夠滲透和融化到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真實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中所體現的知識和技能,也很容易領悟和挖掘具體教學情境中所蘊涵的觀點和價值。因此,課堂教學中創設的情境越貼近學生的情感體驗,就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地探究問題。

  教學情境應該具有促進學生產生繼續學習的願望、有利於激發和增加學生潛能的功能。由於知識和技能的遷移總是受到個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選擇和設計,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使之能適合於學生,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創設問題情境中蘊含的'知識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因為,在這種教學情境的引領下,學生可透過探究等活動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和不斷的自我發展。否則,創設情境的教學素材所涉及的知識若遠離了學生實際,只會損傷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實施“情景探究教學”的體會

  1、應該明確教學思路。在情境探究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行為重在“主動探索”,教師的行為重在創設教學情境和“引導探究”。對學生來說,問題情境是引發認知衝突的條件;對教師來說,問題情境是引發學生認知衝突的手段,使學生達到“憤而啟,悱而發”的教學目標。[4]學生要注意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在探究中提出假設,在驗證中檢驗假設,在歸納中遷移創新。此外,教師還要善於調節課堂探究的氛圍,把握好探究程度和時間。並相機啟發點撥,使問題迎刃而解。

  2、應該把握好創設教學情境的最佳時機。理論上來說,創設的教學情境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進行。通常,問題情境的創設大都在教學的匯入、過渡階段,但也可以在教學的結束階段。一堂課的開始可以透過實驗、知識的邏輯順序匯入,聯絡生活與生產現象提出問題情境;一堂課結束後,可以提出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形成懸念式問題情境。教師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努力向名師和同行學習,借鑑他們的教學藝術。

  3、創造性的開發和使用教材。新課程倡導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內容背後蘊藏的教學思想,觀點和科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4

  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知識和技能,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線索,激發學習興趣,製造認知衝突,促進學生自主而有意義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一、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

  知識源於生活,對於新知識的呈現,儘量寓於學生所熟悉的情境之中,使他們明白數學知識是生活方式中很常見的事,消除對知識的陌生感,再把知識以生動的畫面,有趣的故事情節、動聽悅耳的語調展示出來,學生喜聞樂見,容易產生親切感,讓學生能夠較快的進入較佳的學習狀態。

  二、創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教學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體驗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應該在內心深處容納個性特別的孩子,接受思維較慢和淘氣犯錯誤的孩子,儘量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鼓勵,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應該體現出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層次,力求調動各種不同型別的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細心觀察,踴躍思維,主動表達和表現,使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的意念和各種努力。

  三、創設給予學生思考空間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見課堂現實和課前預設有較大的差距,有時我們在課堂上精心創設了情境,但事與願違,學生看到這個情境,卻無法發現情境中蘊含的教師所設想的有價值的資訊和問題。創設的情境要蘊含著豐富多彩的資訊量,一是讓學生能從不同角度進行學習,二是能給予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自己適合的學習和思考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並透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活動。在獲得知識和方法的同時,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課堂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學習數學知識的視窗。學生透過這個視窗進行觀察、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發現數學王國的奧秘,從而幫助他們認識客觀世界。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佔據平等參與、民主研討、獨立思維、自主學習、自由發揮的廣闊空間。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心得體會5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楓香九校肖智忠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成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人們的教育觀念正在逐步轉變,對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也應不斷更新。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標準,應從教與學兩方面來衡量,對教師的教來說,要看是否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是否能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是否善於啟發引導學生學;對學生的學來說,要看是否學得積極主動,是否動腦、動手的機會多而適當。現就如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談點認識。

  教學情境是指作用於學習主體,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的客觀環境。在課堂教學環境中,作用於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它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活動形式,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探索、發現和認識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好奇者,知識之門。”如果我們能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學生的想象空間,將學生帶入到不同的課堂氣氛,適合於課堂內容的環境、氣氛當中去,就會有不同的效果,這便是人為的創設情境。教學情境是指伴隨或彌散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心理環境氣氛。良好的教學情境可概括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伴隨教學過程而引發出來的情感、智慧和探索精神達到高度的統一和融洽,從而表現出一種濃烈的互相感染、互相激勵,達到高度默契的心理環境氣氛。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誘發並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啟迪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學習主動性和主體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匯入得好,便能在課堂上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之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在新課匯入中精心創設思維情境顯得非常重要。從複習舊知中孕新用這種方法引入新課,既可鞏固舊知識,又能把新知識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有利於用新舊知識的聯絡來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新舊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在講《合併同類項》一節時,先引導學生複習“同類項”的定義,有理數加減法則和乘法分配律,再問:2m、3m是否等於5m?有的學生會欲言又止,這時便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根據乘法分配律的運用進行分析後,點明課題,同時也使同類項的合併方法在學生頭腦中有了一定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緊密聯絡學生的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透過學習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的願望。

  (一)情境是符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學習環境,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素材和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是教學情境的必備要素。

  學生的原有經驗是學習新知識的出發點和依據,教學情境的創設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使學生的原有經驗透過再創造,獲得新的意義,從而使學生產生新的發展。從趣味中激發在新課匯入上利用帶有趣味性的數學故事、古今算詩、典故等創設思維情境來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如在講《用字母表示數》時,先出示學生熟知的一首兒歌“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兩隻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撲通兩聲跳下水;三隻……;問:n只青蛙多少張嘴,多少隻眼睛多少條腿,撲通幾聲跳下水?”學生被這個有趣的問題吸引,以“趣”引“思”,使之處於興奮狀態和積極思維狀態,在揭示課題的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符號的簡潔美。

  (二)從創設情境中引導自信

  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內容,目標,有機地運用情境創設使課堂富有情趣,具有一定的情節,如透過臨床例項,並聲情並茂的形象化語言描述,激發好奇心,在主動參與積極投入教學中引導自信,所以不管學生的基礎如何差,只要給他足夠的自信,都會有一定的收穫。從生活中提煉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是思維的源泉。以學生熟悉的現實素材為載體,創設思維情境匯入新課,能使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從而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的學習慾望。如講《一元一次方程》時,首先提問:“請同學們在心裡把自己的年齡乘以2,再減去5後說出自己的得數,我會立即知道你的歲數。”學生聽後會半信半疑,開始議論紛紛,待正確報出幾名同學的年齡後,大家便會思考老師是怎麼猜到的,這時引入新課“方程”,學生便會對方程的知識產生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情境具有調動學生積極學習和成長的情意因素

  只要學生積極參與就多用鼓勵、肯定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大膽發言,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教學中要不怕學生失誤,應千方百計尋找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特別是對於課堂上表現比較膽小,回答問題怕答錯而被人恥笑不敢發表自己見解的學生要給予恰如其分的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上進心。教師還應注意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多活動、多訓練。這種教師教學思想、教學作風、教學技巧的獨特表現,可以巧妙地為學生創造一種興奮的心態和強烈的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分析問題等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透過營造一種生動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創設一種與親和的人際情境交融在一起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在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中,發揮和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如在《生活中的數學》一節的教學中,先用一個長方形框框出日曆表中任意三個數,讓學生說出這三個數的特點,若用n表示中間的一個數,那麼另兩個數怎麼表示?則有n—

  1、n、1,或n—7、n、7,再換一個“十”字框框出日曆表中的五個數,讓學生探索出這五個數的關係。這樣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中體驗數學知識,經歷探索過程,逐步學會學習和思考。

  總之,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覺醒,那無疑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它對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貫徹素質教育,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對於課堂沉悶氣氛的改變都有一定的好處。因此,教師只有不斷地探索與進取,不斷地積累,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數學課教學中,恰當巧妙地創設情境,能有效地啟用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使之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