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3篇_讀書心得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3篇_讀書心得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3篇_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3篇_讀書心得1
這個月一直在讀王嘵春老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裡來》一書,感覺有幾點感受最深:
一、王老師實話實說。
面對如今鋪天蓋地的成功教育案例,王老師提出質疑:教育事業真是這樣簡單化、輕鬆化、單一化的嗎?王老師的見地我非常贊同,作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線的小學教師,我深深地感覺到教育感化一個孩子真的是“難於上青天”!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做案例研究。我們做案例研究的根本目的在於積累經驗與教訓,指明研究的方向,從而為實踐提供導向作用。因此,我們做案例研究應側重於過程和邏輯分析,不應側重於是否成功;側重於理智的判斷,不側重於激情燃燒。
回顧了一下自己以前所謂的案例分析,總好象是為了凸顯自己的成績在塗脂抹粉。其實說句心理話,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學經驗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教育的蒼白無力。
二、做研究不要總立足“怎麼辦”?應先找“為什麼”。
對於這一點我也感同身受。剛開學接了個新班,劉斌是班級的“老大難”。
一開始我總想:怎麼辦才能不讓他拖班級的後腿。於是天天中午留他在學校與我一塊兒吃飯,並給他輔導功課。可是半學期下來,他依然如故,儘管在行為習慣上略有好轉,但對於學習還是能躲則躲,能賴就賴。
於是,我開始思考“為什麼”?為什麼他這樣不願學習?為什麼小小年紀的他竟然如此大膽?這麼多的壞習慣又是怎樣養成的?為什麼他有努力的願望卻看不見進步呢?
經過與家長的多次接觸我逐步瞭解到由於父母忙於生意疏於管教孩子。租住場所魚龍混雜,他與哥哥只有狠一點才不會吃虧。至於學習因為父母沒有明確要求、期望,自己也就順其自然。待到落後時便索性破罐子破摔,反正家人也無暇顧及。而我們的學校教育又是主動或被動地採用了“學習成績”這一把丈量的尺子,於是,成績落後的他自然就將自己列入了班級、老師和家長的對立面,以此來保護自己。
我想:自己即使窮三年之力也未必能使這孩子改變多少,但我至少了解了造成孩子不良習慣的主要原因——家長的疏忽與環境的影響。是呀,我們不應總是責怪孩子,多從成因上找找,我們就能以更寬容的心對待孩子。
三、現代教育呼喚教育者的教育智慧。
全書讀來,給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現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練就一身過硬的發現、分析和解決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案例”,來引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糾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做人、做事的習慣,提高素養。而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獨具慧眼,不以粗暴、簡單的方式加以歸因、干預和壓制。重在發現和研究,積極探求學生表現的背後的深層次的本質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不斷進步。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不僅教育好學生,而且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成為一個深入學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最佳化的“研究者”。如:一個不愛學習的體育特長生,“對學習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於是老師用幾乎公式化的思維方式認為:“怎樣讓他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難題。”於是老師開始主動接近他,深入瞭解他,談話“一開始涉及到學習的話題,他就有些退縮”最終起作用的還是老師在獲得他的信任之後,在幫助他解決一個個學習困難的情況下,經過長期努力得到轉化。王老師認為這位老師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的歸因錯誤,走了不少的“彎路”:學習的'重要性是一個很常識的問題,幾乎沒有人不明白!這位老師的這個歸因就缺乏“智慧”!“這也是目前中小學教師工作的普遍弱點”。教師面對學習障礙學生大談學習的重要性,就是做讓學生更反感的“傻事”,做的是無用功。而智慧的提問題應該是:“明明知道學習重要,為什麼還不起勁呢?”解決問題,老師的愛心固然重要,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老師的專業能力,就如同醫生要能對症下藥。教育智慧起碼也和愛心一樣重要!同樣,老師的真心如果沒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則真心換回來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由此可見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四、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智慧的保障
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教師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很多教師是這樣想事情的,剛說過不能怎麼樣,學生就公然違反,“頂風作案”是明擺著與老師對著幹。於是火冒三丈,處理起來“簡單、粗暴”,一頓訓責,學生在高壓之下似乎也立竿見影。可以說這是教師在使用權力壓制學生——“拼力氣”,學生是否真的服氣很難說。也可以說這種教育方法是在“製造敵人”。而教師的教育智慧在很多時候體現在教師能否“化敵為友”的能力上,要做到化敵為友,教師要有科學的精神,研究的心態,前提是教師自己心理要健康。王老師說;“人有研究的心態,他是不會向研究物件發脾氣的……恰恰相反,你得想辦法使自己的認識客觀地反映對方的現實狀況。這是科學的思維方式。”我想,人的寬容度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中容得下他人的人,才可以冷靜的面對意外情況,舉重若輕,把麻煩釀成快樂。可見教師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3篇_讀書心得2
閒暇之餘,我終於讀完了這本教育專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認識了李希貴老師,瞭解了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說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映證。他在文中寫道:像多數文學愛好者一樣,我搜尋著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貪婪地閱讀,我恍若置身另一個世界,時而猶豫,時而彷徨,時而沉思,時而激昂…這種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閱讀,為我的精神世界儲蓄了一筆豐厚的財富,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筆財富不斷生息、增值,實實在在地滋養著我的心靈,影響著我的價值取向,為我的生命打上了濃厚的底色。毫無疑問,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將幸福地享用這筆財富的'利息'。
他說: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透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閱讀積累及對這種閱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他走到哪裡,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裡。
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在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學習。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活動,其實更多的是要求教師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做一個善於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而不是隻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複。當今這個正在發生巨大的、深刻變化的時代,新學科、新知識迎面而來,只有學習,才能豐富自己,才不會落後,不會被時代淘汰,新的教育環境,刻不容緩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們沒有時間再去重複,去等待,去觀望。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3篇_讀書心得3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著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為了未來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是,光有滿腔的熱情和遠大的理想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認真思考,什麼是教育?教育為了什麼?
通讀全書,我們認為它有如下幾個明顯特點:第一,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相結合。第二,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實踐性與科學性、整體性與開放性的統一。再次又切入對中國德育改革與創新的關注,提出了中國道德教育目標、內容、方法、體制等創新的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具體構想。第三,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第四,教育熱情與教育沉思相結合。
朱永新教授說“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教育家和教書匠,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他們以不教之本為基本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追求的是一種充滿靈性與智慧的教育教學。而教書匠往往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灌輸作為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學手段。接受教育的時間越長,卻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單一,視角更加狹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這難道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嗎?我們該如何人保護兒童的想象力與好奇心呢?
我想,或許我們會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我覺得像這樣的教育才稱得上是讓人終身受惠的教育。其實這種教育也在進行灌輸,但它不同於傳統的灌輸,它充滿著靈性與智慧,能給每個孩子以深深的心靈震撼,又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給每個孩子樹立起遠大而切實可行的目標。“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教師,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教師,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教師與一個教了一年卻又重複了一輩子的教師,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為一個教師,我覺得應該具有不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千萬不要成為一個高高在上的教書匠。此乃感觸一。
感觸之二:師德是教師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驅使教師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教育作貢獻的動力。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學生式的教師”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與學生的對立關係,教師的作用不再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使用,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教師既是學生的夥伴,又是教學的組織者,誘導者,促進者;教師是“學生式的教師”,學生是“教師式的學生”,相互影響相互探究,相互學習,共同發展。課堂上,不僅僅學習書本上前人創造的知識,也學習師生共同探究,發展,創新的新知識,使學生的認知解決,實用,貼近。教師要學會合作,要善於向別人學習,要學會支援,教師要善於運用支援的策略,使兒童獲得更多的探究機會。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讓我們攜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奮,充滿了愛,充滿了知識,充滿了對工作的滿腔熱忱,無愧於“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做新時代的好教師。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愛心為出發點和歸宿,以寬容、信任為橋樑,經過耐心、細心的轉化工作,並持之以恆,後進生的病態心理是可以轉化為健康心理的,我們所作出的努力一定會收到成效。轉化後進生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只要教師用滿腔的愛心,春風化雨,讓愛之花常開在後進生心裡,那麼,轉化後進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讓我們以春天般的溫暖,使後進生不斷取得進步,儘快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讓“遲開的花朵”也和其他嬌豔的花朵一樣吐露芬芳。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到自己過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這本書一下子就把我喚醒了。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師”中的內容,更是感觸頗深。“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朱教授在論述這些理想教師特點的時候,不但在精神上給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給予了無形的指點。比如,他在論及“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的時候,他就說到了我們現在的很多老師充當的是“教育警察”和“劊子手”的角色,無限地放大學生的問題,在我們手上,失去了很多諾貝爾獲獎者。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才會去賞識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讀了他的這些論述,想想自己對學生的態度,看看周圍的大多數同事對學生的態度,尤其在考試到來的時候,我和我的許多同事真的扮演著朱老師所說的那些可怕角色。讀了他的論述以後,我決心改變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愛學生、賞識學生,學生才會真正得到發展,這也是我讀後最深刻的一個體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著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為了未來的教育,我們這些做教師的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也許我們離人們心中的理想教師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有決心更有信心將這段距離逐漸縮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會奏響新世紀中華民族的英雄樂章,理想的教育會開創新世紀中國文明的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