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感恩的心得體會範文

家長教育孩子感恩的心得體會範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長教育孩子感恩的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長教育孩子感恩的心得體會1

  現在的家庭是長輩多、孩子少,孩子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家庭的中心,大部分的長輩認為為孩子的一切付出,都是應該的,是責任,無需回報。所以現在的孩子更多的是學會了抱怨,而不是感恩。

  仔細想來,這些情況有其形成的客觀因素。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時代,家長們只是更多地給予了孩子們物質上的需求,而忽略了孩子們精神上的需要。許多家長為了給予孩子們極好的物質需求,而廢寢忘食的工作,他們認為自己很盡責、很辛苦,但我認為那只是做了“一半的教育”,而且家長的物質投入又往往要求孩子學會很多的東西,而這一切並不建立在孩子的興趣上,所以孩子們更多地覺得他們是在為大人而活著。他們覺得很累很辛苦,所以孩子們開始抱怨、開始仇視。如果家長能夠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交流,給孩子多一些理解的機會,孩子們一定會多一些感謝,少一些抱怨,在快樂中學著去感恩。

  近些年,由於受多元文化的影響,中華傳統美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其中,對父母的孝心和贍養觀念,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根本原因是對父母感恩意識的缺失。而在校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更讓許多教師感慨萬千,也讓許多有識之士感到震驚和憂慮。一則媒體報道,四川一位退休老教師捐助了幾十名大學生,幾年畢業後,去看望老人的大學生卻不足一半。

  種種跡象表明,我們當今的社會感恩意識的缺失,雖屬少數人和個別現象,然而其影響卻不容低估,其危害必然導致個體品質的自私自利、人情的冷漠和社會道德的滑坡。為此,學校的德育工作滲透感恩教育很有必要。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個人價值,崇尚個性張揚,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只會索取卻不會付出,於是,如何使他們知道感恩,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這已成為教育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孝心是感恩教育的先導,一個人如果對父母的養育之恩都不能正視,不知道感恩父母,不情願贍養父母,還會有什麼良知和社會責任感?革命先烈和無數英雄志士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締造了偉大的共和國,他們應永遠受到後人的感恩和敬仰。作為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去體驗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一切溫暖,去感恩來自方方面面的關愛。

  家庭教育中父母應注意言傳身教。前不久,南京大學校園裡貼出了一封署名為“辛酸父親的來信”,控訴一些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為了多要錢物不惜“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來自張家口的67歲的趙老伯在人民大學東門拉小提琴,為在內蒙古讀書的女兒籌集學費,老父在街頭賣藝3年,他21歲的女兒竟毫不知情。趙老伯這種“暗地裡的愛”雖然珍貴,但不足取,因為孩子不知情,也不會對父母感恩。教,不應該只是教孩子學習文化知識,更要教導孩子如何做人,而孝敬父母則應該是學做人的第一步。人人都會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現在有不少學生不會體諒父母。家境好的,有的孩子可能不知道父母的艱辛;家境不好的,有的人可能還會在對比中嫌棄父母。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歷盡艱辛將自己養大,不可不常懷感恩之情。

  11月11日在西方感恩節到來之際,南京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的學子們發出倡議希望成立中國大學生自己的感恩節。為了讓辛酸父母今後不再辛酸,除了家長的反思和大學生的補救行動外,我們還要進行更深層的思考。

  在平時的言傳與身教中,我們只知道奉獻,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勞動與付出呈現給孩子,教育孩子。也許,很多家長已習慣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報與感恩,但這是誤解,也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發展,也是道德教育中的殘缺。而要讓孩子學會感恩,僅有學校的教育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教會孩子從孝敬父母開始,逐漸學會感激他人,回報社會。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和理由值得我們感恩: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親人的關愛,朋友的幫助,他人的服務,大自然的慷慨賜予等等。有人說,一個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別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卻漠然視之。因為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只會把別人的給予當作理所當然。

  也許父母從沒有想過向孩子奢求什麼,但是我們一定要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感恩生活中的每一點關心和幫助,感恩社會的每一點給予。懂得感恩,不僅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處世之道,更是做人的`境界。

  朱自清先生筆下父親的背影,讓多少人潸然淚下。對於朱自清來說,這是一個遺憾的回憶,如果把握不住今天,以後縱有再多的深情,也難以彌補父母失落的缺憾。孩子唯有學會感恩,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在未來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而多一份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

  感恩陽光給予我們燦爛的光輝,感恩小草賦予我們清新的空氣,感恩包羅永珍,感恩無處不在。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讓孩子學會感恩,讓德育滲透感恩教育,讓感恩教育走進生活,讓人間情更濃,讓社會更和諧。

  家長教育孩子感恩的心得體會2

  學生透過參加此次活動,明白了自己成長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父母、老師、朋友的努力和關愛,懂得了感恩父母、老師、朋友的恩惠,並且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感恩之情。

  一、大力宣傳,營造氛圍

  感恩教育需要學生的參與,我們一方面透過國旗下講話宣傳《感恩教育活動倡議書》,“感恩”主題宣傳欄、條幅,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感恩、為什麼要感恩;另一方面透過評比感恩教育專題板報,播放感恩歌曲營造校園感恩氛圍。

  二、開展活動,積蓄感情

  我們精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樂的感恩活動,透過算算親情帳、講講親情故事、學生從點滴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樹立了關愛父母之心;透過 《人生路上的領路人——感謝您,老師》演講比賽,學生深刻理解老師的諄諄教誨、進而感恩老師;透過“同學如手足”作文比賽,學生回憶了同窗好友對自己的 愛,進而萌發感恩朋友之情。

  透過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同學們逐漸明白平淡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愛的哲理。這些“感恩活動”從感性的品評,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靈的碰撞,使學生經歷了深刻的體驗過程,心中不禁蓄滿了深深地感恩情結。這些活動釋放了學生積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三、關注細節,踐行感恩

  為了讓感恩行動看得見、摸得著,我們運用以小見大、以點帶面的策略,提出了幾項感恩作業:寫寫家書、“六個一”真情活動、“我為同學做一事”。學生透過這幾個作業表達了自己對父母、老師、朋友的感謝,做到了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力爭成為一個充滿感恩之心的青少年。

  四、構建網路,文化薰陶

  南宮二中頂崗實習小組認真準備活動方案,加強活動的指導和活動過程的管理,多方徵求意見,不斷提高活動的實效性。同時,充分發揮現代大學生的優越性,積極走進學生、走進教師、走進家長。

  在構建網路的同時,我們還大力營造感恩文化。組織學生觀看《建國大業》等感恩電影,並作觀後交流,學生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我們還組織學 生學唱感恩歌曲、誦讀感恩文章、講述感恩故事等等。感恩文化成為校園內最亮麗的風景線,成為校園內最和諧的生活篇章。一批批有感恩心的青少年茁壯成長起 來。

  五、紮實活動,效果顯著

  為了使活動有的放矢、落到實處,我們精心的製作了月活動方案,並把工作詳細安排到每一週。全體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營造的充滿愛心的大環境中,從“接受愛”到“表達愛”,從知恩到報恩,逐漸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成為知恩圖報、心存博愛的人。

  家長教育孩子感恩的心得體會3

  前不久,在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中,一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工作的中國博士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中國的學生到美國家庭交流,可剛去不久,美國家庭卻要求退回中國學生,中方就很納悶,這孩子在各方面都很優秀,為何要退回呢?問其原因,美國家長說這學生在他家生活了一週,我們幫助他很多,可他卻連一句“謝謝”的話都沒說過。可是中國學生卻告訴中方代表,他認為他們為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應該的,在中國家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為他做的事都是理所當然的,都不用說謝謝。

  這一案例揭示的是當今社會最普遍的問題。不是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清楚的看到許多人享受著自然帶來的美好風光,卻在肆意破壞著朝夕相處的自然環境,孝心和贍養觀念也在人們心中大打折扣,出現許多“啃老族”,人們不斷地接受朋友的關心,愛護卻認為理所應當,不知道回報……感恩意識的缺實已經嚴重地影響了我們下一代個性的和諧發展。可能有的家長認為言過其辭了,感恩有這麼重要嗎?

  不如,還是讓我們來看看幾個生活小鏡頭——

  鏡頭一:

  每天放學,我校門口都能看到這樣的一幕幕:孩子走到校門前,家長第一件事是背過孩子的書包。孩子呢?面無表情,連句謝謝都沒有。

  鏡頭二:

  每天教室被打掃乾淨後,總是不斷的出現紙屑。孩子們隨手一扔,全無要拾起的意思。你問他為什麼?他說等會有值日生掃。

  鏡頭三:

  美術課上,一個孩子沒帶彩色筆,於是向同桌借。同桌正在用便說等會再借給他。那知那孩子頓時生氣,嘴裡不斷嘟噥著:“不借我,你也別想畫”。他一邊說一邊推聳著桌子。

  ……

  這一切都清楚的告訴我們孩子的個性發展出現了問題。其根結就在於,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家長不僅為孩子創造了養尊處優的生活條件,更為他們提供了眾星捧月的生活氛圍。只要孩子過得好,家長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根本不求什麼回報,使本來應為雙向互動的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成為僅是家長對孩子無私奉愛的“單邊行動”。家長的過度溺愛,使不少孩子對來自長輩的愛麻木了;孩子過分依賴父母,使他們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這種在家中“權利無限義務為零”的局面使孩子們逐漸養成惟我獨尊、驕橫任性、浪費攀比的壞習慣。在他們心中全然不知要寬容待人,要知恩突報。

  醫治這些癥結的良方就是感恩教育。

  什麼是“感恩”?《現代漢語詞典》對感恩是這樣解釋的:“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說得更明白就是“對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應該說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恩”的海洋中——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關愛之恩、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幫助之恩……這一切的恩澤如同陽光照亮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每一天都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同時我們要認識到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能知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碼的覺悟要求。“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感恩教育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重要基礎。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回報社會,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感恩意識不僅是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感恩不但是美德,還是一個人為人立世的基本條件!

  那麼如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呢?我想這需要學校、家庭雙方的努力。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在家庭中進行感恩教育?

  一、“學會感謝”

  感恩的基礎是學會感謝。感謝父母是一種小愛,感謝他人和社會才是大愛、博愛。因此,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要先從感謝父母開始。家長要習慣讓孩子說“謝謝”。例如:當您帶孩子參加了一次特別有意義的活動或送給他一件他夢寐以求的禮物時,您就可以告訴他如果此時他向您說謝謝,您會感到特別開心,引導他說“謝謝”。再如:媽媽為全家人做了豐盛的晚餐,這時您就要告訴孩子媽媽多辛苦,上班那麼累,回家還要為我們做這麼多好吃的,我們應該向媽媽真誠地說“謝謝”。這個時候媽媽要配合,在聽到“謝謝”後,臉上要表現出特別高興的表情。這樣,孩子就能發現當自己向他人表示感謝時,能夠帶給他人快樂與幸福。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從自己一句句真誠的“謝謝”中感受到快樂,獲得情感的滿足,逐漸養成知恩就感謝的習慣。當然,這種感謝也是相互的,當孩子給予您幫助時,哪怕就是一句“媽媽您辛苦了!”或為您倒杯水,您也要真誠地向他說聲“謝謝”。同時,在生活中,您也要隨時將“謝謝”帶在身邊,就餐時,接過服務員的手中的餐具時,說“謝謝”;有人為您讓座說聲“謝謝”;售貨員跑前跑後為您調換商品時,說聲“謝謝”……您千萬不要覺得麻煩!因為,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教師,您的一言一行是他最好的榜樣。

  二、“學會分享”

  說到“分享”,我們先來聽聽一個真實的故事,相信這其中的一些情節在您的生活中也出現過。

  我的表哥家中三代同堂,他們有時候為了進行感恩教育,就在吃蘋果時會讓侄子拿最大的給爺爺奶奶吃,而爺爺奶奶心疼孩子,通常在一番感謝,誇獎後,又會把大蘋果還給侄子,而侄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下來。今年過年時家裡來了客人,表嫂拿出水果,侄子就拿起最大的一個遞給客人吃。客人十分高興,猛是一番誇獎,接著就真拿著水果吃起來。侄子頓時傻了眼,守著客人就哭鬧起來了,大喊自己“上當受騙”了,弄得一家人和客人都十分尷尬。

  錯在誰呢?是孩子嗎?不!當然是大人!剛出生的嬰兒是最無私的,他不知道什麼是佔有,什麼叫霸道。當他把最大的蘋果給家長吃時,他已經是在與大人分享。而當家長把那個大蘋果還給孩子時,就已經扼殺了他那寶貴的分享,從而造成他的自私。

  正是家長不斷的“還給”導致了上述例子的發生。作為家長應該“手口一致”,不能嘴上叫孩子把最大的給你,可在行動上卻讓孩子吃最大的,久而久之你將灌輸給孩子這樣一個資訊:反正大人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到最後還不是都讓我!他呢?也會在平時與人交往中憑藉著這個資訊去為人處世。同時,在家庭教育中所有大人一定要統一意見,不能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從小教孩子學會分享。

  那如何教孩子學會分享呢?

  首先,當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要引導孩子與大人共同享受:“孩子,這麼好吃的東西,我們應該先給誰呢?”“對了,要先給爺爺奶奶。孝敬爺爺奶奶的孩子是最棒的!”媽媽在廚房燒菜的時候讓孩子在一邊看一邊問他,讓他感受父母的辛苦。吃飯的時候讓孩子回想一下媽媽在廚房忙碌的身影:洗菜→切菜→燒菜→洗碗。“媽媽辛苦嗎?”“你覺得什麼地方辛苦?”“你想幫媽媽嗎?”適當的時候還可以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這其中的辛苦,引導孩子幫媽媽洗洗菜,分分碗筷,說一聲:“媽媽(爸爸)您辛苦了!”

  我曾在班上開展過“我當家”的活動,就是讓孩子親身體驗做一天家長,做家務,買菜做飯等等都要自己去做,做完後向父母說說自己最深的感受,並由家長填寫回單。這個活動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分享不僅僅是物質分享,還有勞動分享、精神分享等等。

  其次,當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家長要注重引導孩子學會分享。要把自己喜歡的玩具、愛吃的零食、喜歡的書籍主動拿來和夥伴一起分享,“把玩具拿出來一起玩,這樣是不是好玩些?”用這樣的話語引導孩子感受分享的快樂。當孩子進行分享時,要及時對孩子的這種良好行為及時給以鼓勵和表揚。因為只有學會分享,將來在學校裡、社會上,才能更好地與周圍人相處和合作。

  孩子是最純真的,只要你給他創造一個機會,他們就會將“愛他人”的語言化為實際行動,有好吃和大家一起吃,有好玩的和大家一起玩,甚至還會把自己得到的小紅花、小獎品帶回家和你們一起分享。此時此刻,分享之芽已經萌發了;只要我們家長用欣慰的笑容和感謝的話語去灌溉,它就會茁壯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三、“學會愛你”

  愛孩子,不僅要讓他擁有足夠的愛,更要讓他學會愛你。

  前幾天,天氣特別冷。那天下班,我頂著凜冽地寒風回到家。一進門,女兒就喊著:“媽媽抱!”我笑著說:“寶貝,媽媽手很冷,等媽媽用熱水燙熱了再抱好嗎?”我以為她會自己去玩,可是女兒卻跑過來用她的小手捂著我的手說:“媽媽,京京的手是熱的,捂一會媽媽的手就不冷了。”那時,她的眼睛裡充滿了關切。我當時就感動不已,一把抱住了她。事後我問女兒:“寶貝,你剛才為什麼這麼做啊?”“媽媽,因為我愛你,而且這是你教我的啊,我手冷媽媽就是這樣做的。”女兒奶聲奶氣地回答。我想起來了,平日我經常會在女兒要求幫助時,告訴她因為媽媽愛她所以願意幫助她。我再一次激動地將女兒緊緊地抱在懷裡說:“媽媽真幸福!因為媽媽的寶貝這麼愛媽媽!媽媽真是太高興啦!謝謝你!”之後我逢人面前把這件事拿來表揚她,每次我都在她的眼睛裡看到了濃濃的自豪感。而且,我發現,那次以後女兒更會關心人了。奶奶腰疼,她會用小手捶捶奶奶的腰;爺爺身體不好,她總是提醒爺爺吃藥;家裡人要什麼東西,她會馬上幫大家拿來,如果她拿不到的才會叫我們幫忙。

  我想愛是可以培養的。沒愛的孩子要激發他的愛,有愛的孩子要告訴他怎麼去愛,不會愛的孩子要手把手地教他去愛。作為家長不僅要對孩子付出你的愛,更要教會你的孩子用同樣的方式來愛你。你可以在生病時,讓他來照顧你,在你忙時讓他自己安排時間……如果你愛你的孩子,你不妨告訴孩子你為他所做的一切並不是天經地義的,你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你愛他;如果你愛的孩子,就要讓他學會愛父母。因為你要做的不僅是甘願默默犧牲自己來換取孩子的錦繡前程的偉大家長,還應該是教會孩子為人立世的智慧家長。

  四、培養孩子感恩的小妙招。

  1、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感恩意識

  我們可以在生活有意無意中創設感恩的氛圍,把感恩的思想觀念貫穿在每一件小事上。

  首先,您可以結合節假日來進行感恩教育。我校今年已經開展主題為“愛的教育”實踐活動,學校將從愛自己、愛長輩、愛他人、愛學校、愛祖國五方面來開展活動。特別是我校將三月份定為“感恩月”。在這個月裡,我校將結合3月5日、3月8日、3月12日、3月28日這四個節日開展感恩活動。家長也可以以此為契機配合學校共同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在3月5日學雷鋒日裡,您可以和孩子一起為社群服務;3月8日婦女節您一定要支援孩子完成感恩作業,並真誠的告訴孩子您為他愛您的行為而驕傲;3月12日植樹節時請您和孩子一起種下愛心的種子,一同寫種植日記;3月28日安全教育日,請您向孩子傳授安全自護的知識文明過馬路,並以身示範,同孩子一起回報社會。

  再如:父親節、母親節、老人節等這些節日,您可以先幫助孩子回憶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一起時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回想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為家庭立了什麼功。然後,再私下裡和孩子一起製作節日賀卡,或者建議孩子用自己僅有的零花錢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買一份禮物,可以讓孩子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寫一封信,並讓孩子自己送信,讀信。這些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而言,絕對是特大的驚喜,對孩子而言,也總是難以忘懷的。

  其次,您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在閱讀中進行感恩教育。

  我在班上開展“感動你我故事會”的讀書活動,要求每個孩子在中午讀書時間講一個“關於感恩的故事”,講完後全班一起說說最感動的地方,最受啟發的地方。家長也可以這樣做,利用每天晚上臨睡前讀書時間,和孩子一起讀一個感恩小故事,一起交流讀後感,利用故事告訴孩子,做人要知道報答,要有情有意,要回報他人。在路上行走的時候,看到灑水車一邊播放音樂,一邊向道路兩旁噴灑著清水,我們在這個時候也有意無意地告訴孩子,環衛叔叔是在工作,他們每天工作時間很長,很辛苦,但他們不抱怨,因為這是為社會作奉獻,不要埋怨水珠噴濺到自己的褲子上,應該從心裡感謝叔叔們的勞動,正是他們,才使我們有了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其實,您還可以帶他去實地觀察環衛工、送奶工的工作,以此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講述我結合品德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感恩意識。)

  最後,您還可以結合家庭中每個人的生日、生活中的一些節日來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講媽媽懷孕的辛苦,生孩子時的感受,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告訴孩子:孩子的生日正是媽媽的受難日,孩子是在爸爸媽媽的愛河中長大的,自己過生日時要給爸爸媽媽一份驚喜、表達感恩之情。再如,您自己過生日時,特意請老人來,送給老人一份驚喜,說些感恩的話。再請老人講講過去的遇到的困難,您小時候的趣事等,讓孩子意識到親情的珍貴,當老人過生日的時候,家長和孩子一起給老人過生日,也讓孩子為老人獻上自己的“禮物”,讓孩子和老人親熱親熱,說說心裡話。家長還可以陪老人玩他們喜歡的娛樂活動或運動專案,也可以幫助老人實現他們未曾實現的願望。當孩子過生日的時候,我們可以爭取孩子的意見,請他想辦法給家長一份驚喜,這份驚喜可以是一個甜甜的吻、一句甜蜜的悄悄話、一次服務如洗腳捶背等、也可以是自己的愛心小製作等等。另外,可以在孩子生日那天,和孩子一起獻愛心,給貧困山區的孩子或者殘疾兒童捐款、贈書、贈送玩具等等。這樣,孩子漸漸地就由家庭走向了社會,由對身邊親人的關愛擴充套件到了對他人的關愛。

  2、在成人的榜樣下進行感恩教育

  相信很多人都被電視上一句“媽媽,我幫你洗腳”的廣告詞深深地感動,可以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而家長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小孩的各種習慣與行為首先來源於家人,所以當您或者您的孩子接受了別人的幫助時,請示範表達感激之情;當您為孩子服務時,請告訴他,應該謝謝您;無論你的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別忘了在假期帶上孩子去看望雙方的老人;春暖花開時帶上孩子一起陪老人去公園賞花觀景;過年過節、老人生日時和孩子一起為老人選購禮物;朋友送來的稀有食物先給老人留出一份;社會上的獻愛心活動,您和孩子一起參加……久而久之孩子會在這樣的氛圍下,學會關愛他人,孝順長輩。

  3、在遊戲中開展感恩教育

  在遊戲中體驗並學會感恩是讓孩子直接體驗接受的良好途徑。遊戲是孩子的夥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離不開遊戲。在孩子們的遊戲中開展感恩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班級內開展過“護蛋活動”要求孩子將一枚雞蛋帶在身邊一天,比比誰保護得最好。結果孩子們都小心翼翼,走路不敢太快,說話都不敢大聲。事後,我有讓孩子們採訪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說說照顧他們的經歷。這次活動之後,家長們都說孩子懂事了。再如:我在高年級班級開展“我來當媽媽”的活動,要求孩子們在腰間綁一個重三四斤的沙袋,活動一天不能取下。事後讓孩子們談感受並回家做一件感謝媽媽的事。這些活動都讓孩子真切的體驗到當媽媽的不易;在家中要尋找機會和孩子互換角色,如讓孩子代替父母考慮一天的油鹽柴米問題和家務安排,使孩子真正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使其體會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體會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由此可見,感恩教育就蘊藏在生活中,就蘊藏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關鍵是,我們家長要清楚的意識到感恩不是一時之事,而是一輩子的事,它需要您在生活的每時每刻去感受去實踐,更要做個有心人,從自身做起,抓住教育契機,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孩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