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精選14篇)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精選14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1

  大家一定還記得我們的申奧口號吧——綠色奧運,綠色北京,但就在我們不斷種樹、為北京增添綠色的時候,我們也在消耗著大量資源,製造了越來越多的垃圾,怎樣才能減少垃圾的危害,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潔淨美好呢?垃圾分類是的答案。作為一名來自綠色學校的學生,我和同學們做出瞭如下的努力和嘗試:

  首先,在家裡,我協助父母將生活垃圾分類,每天,我都將不同的垃圾投進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中,如廚房垃圾和灰土等我會投進黃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裡,玻璃、金屬、塑膠等我會投進綠色的可回收垃圾桶裡,用完的廢電池,我則一定要送到藍色的專門回收有害物品的垃圾桶裡,因為他們會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極大的危害。

  其次,在學校裡,我積極組織同學收集可再生廢品並且迴圈利用書本等學習資源。有人把垃圾比喻成放錯地方的資源,我們怎樣才能將它化敵為友呢?我在教室裡放了一個大紙箱,用來收集同學們廢棄的飲料瓶、用完的作業本和舊報紙等,因為它們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所以我們撿回來的不只是一張張廢紙和一個個塑膠瓶,而是我們的子孫後代賴以生存的森林和河流啊!

  我們還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將課本、磁帶、光碟等學習資料迴圈使用。

  最後但也非常重要的一點,我主動擔任了學校的環保宣傳員,動員更多的同學參加到垃圾分類和保護環境的工作中來。我透過黑板報、手抄報和展板以及校園廣播號召全校同學進行垃圾分類,我們還走進周邊社群,向社群居民們宣傳如何透過垃圾分類來戰勝垃圾公害,得到了大家的支援和響應。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雖然我們還未成年,我們的力量還很有限,但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地球增添一抹綠色,撫平一塊傷疤,他一定會成為你我最美麗的家園!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2

  垃圾是我們每天都會生產的,每個家庭平均一天生產三斤垃圾,想一想這個數字還是很大的,我們人口眾多,垃圾問題我們每個人應當重視起來,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垃圾也有跟多的知識,注重對垃圾的分類是一個好習慣,做好垃圾分類我們每個人有責任,這也是我們養成一個高素質的習慣,垃圾分類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可以讓我們日常生產的一些可回收垃圾得到二次利用,儘管垃圾問題一直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可以去管理好,這次我們學校組織的垃圾分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來講很有意義,我也有了一些垃圾分類的一些心得。

  在這次活動開始之前,我還是有注意到生活當中有一些不好的現象,很多的人是不自覺的,亂扔垃圾的現象是時有發生,這次的垃圾分類活動我其實對垃圾只有一個很片面的瞭解,特別是一些垃圾分類,我在之前瞭解的不多,這次在一些專業人士的講解下我懂得了很多垃圾方面的知識,其實這都是一個基礎的東西,這些東西我沒有掌握很多,自己一些基本的知識也是透過這次的垃圾分類活動了解的。

  學校是一個大環境,我們因為人多每天生產的垃圾很多,這個時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去做好垃圾分類,其實我們學校的垃圾桶是有標識的,一些可回收跟不可回收的標誌每一個垃圾桶上面都標誌了,但是這次的活動我瞭解到嗎,我們學校的垃圾桶裡面還是什麼垃圾都有,只要是垃圾都在一個桶子裡面,大家的垃圾分類意識不是很好,我也覺得我們需要重視這件事情了, 這次的活動我們學校也是在跟我們做相關方面的教導,我們每個人都會落實到位,有專業的人士教我們怎麼做垃圾分類,這次活動我們也在主動地動手,學校的一些垃圾我們都在很認真的給它做分類。

  雖然是一次活動,但是這次是打了一個預防針,我相信接下來大家一定會很主動的,透過這次的垃圾分類我也瞭解了很多的垃圾方面的知識,我也更清晰去判斷了一些垃圾是都可以回收,這次的活動吧,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大家有了這麼一個意識,不管以後的垃圾分類大家做的怎麼樣,這次活動的意義還是達到了,同學們都有了這麼意識,做好生活垃圾的分類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大家應當有這麼一個意識,這次活動舉辦的很順利,活動到最後大多數的人表示一定會在今後去執行的,透過垃圾分類的活動,我也覺得自己今後應該做好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我們班的綜合實踐活動——“生活中的垃圾”完成了成果展示課的內容。同學們因為親自去活動了,所以彙報起來很有條理。我原本以為農村的孩子在成果展示課上的表現不及城市的孩子,但今天的表現我很滿意。

  本次活動同學們透過上網查詢,看電視,訪談資深人士,查課外書,走訪調查,實施考察,親自實驗等方式分別對垃圾的來源,垃圾的處理,垃圾的分類,垃圾的危害,垃圾的變廢為寶等內容進行了研究。全班共分為五個組,分別設立趙旭斌、相麗佳、高源、李雪艦張宏豔為組長組織研究。

  在開題課上,大家對我班每天產生的垃圾,我班的高峰家庭一週產生的垃圾和我校每天產生的垃圾情況進行了瞭解。通過了解發現我們日常生活中產生了許多的垃圾,於是我們設立了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生活中的垃圾”。然後我充分放手,讓學生各抒己見,說明自己真心想要研究的有關生活中的垃圾的問題。

  同學們暢所欲言,最後在教師的引導下設立了本次活動的五個子課題,即垃圾的來源,垃圾的處理,垃圾的分類,垃圾的危害,垃圾的變廢為寶。然後我們全體同學以最想要研究的子課題為載體開始自由結組,然後從組員中舉手表決了該組的組長趙旭斌、相麗佳、高源、李雪艦張宏豔。然後每組的組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撰寫了研究計劃,組員們也都建立了聯絡卡。看著他們的積極勁,我真的很高興。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4

  在前不久結束的生活垃圾分類活動中讓我們明白,想要實現垃圾分類,必須要樹立科學的垃圾分類意識。在紐西蘭,過多或者不符合規定的垃圾將不會被收集,居民會收到一張卡片告知原因;在美國,各個城市都有細緻和嚴格的法律,而且會定期邀請家長和孩子透過互動方式瞭解環境保護以及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在瑞典人的眼中,垃圾是“瑞典克朗”,根據“押金回收制度”,喝完的易拉罐、塑膠瓶投入超市自動回收機後,消費者可到收銀臺兌換現金,直接抵扣消費……

  垃圾分類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我國很多城市都將面臨“垃圾圍城”這樣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而垃圾分類是解決垃圾圍城問題的重要環節和關鍵領域,它影響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垃圾分類不僅需要我們的重視還需要全社會的參與,作為小區的居民,我很開心看到我們小區可以為推進垃圾分類的實施做一些事情。全體居民還有垃圾分類志願者們可以一起為創造更好的小區環境、城市環境而努力著。做垃圾分類,就是做城市文明!我們竭盡全力為城市文明做貢獻!

  做好垃圾分類不僅對於小區有所幫助,對於我們小區居民也是如此。我們可以藉機學習到更多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現階段,垃圾分類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小區現在只是試行階段,在這期間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我們還需要更好地促進垃圾分類各方面的工作。

  我們生活在城市裡,我們有義務為城市的清潔盡職盡責,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我們無可避免,但是我們可以用我們的雙手對這些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將垃圾分門別類,讓垃圾能夠物盡其用,該回收回收,該處理處理,這樣對我們的生活既造成不了負擔,同時也能讓垃圾再利用,為我們的環保助力。

  垃圾分類不是靠制度一夜之間就能實現的,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和堅持。習慣決定效果,讓我們從自身做起,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生活習慣,助推垃圾分類成為城市新“時尚”。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5

  “什麼東西是可回收物品?”“塑膠瓶和玻璃瓶!”

  垃圾可以分為四大類:易腐垃圾:廚房產生的食物類垃圾以及果皮等。可回收垃圾:再生利用價值較高,能進入廢品回收渠道的垃圾。有害垃圾:含有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垃圾。其他垃圾:除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房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的總稱。透過黨員群眾的廣大宣傳,這垃圾的四大類內容就像“書聲、讀書聲“一樣,聲聲入耳。

  垃圾分類是公認的‘最難推廣的簡單工作’。簡單,是因為舉手之間即可完成;最難,是因為需要引導每個人都養成習慣並且精準分類,並非易事。

  面對垃圾這個棘手問題,人類一直在探索科學處理辦法。傳統的衛生填埋、焚燒雖然簡單有效,實際上效果並不好,容易造成二次汙染。隨著科技的進步,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成為有效方法。而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最基礎的一項工作就是垃圾分類。只有把垃圾分類推廣開來,才能更好地減少垃圾,才能集中處理有害垃圾,才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回收利用,並形成迴圈利用的產業鏈。

  為了更好的學習垃圾分類知識,黨員群眾積極參加社群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社群透過自身的設施狀況,給大家展示了垃圾分類的途經、垃圾分類的方法、垃圾分類的好處,宣傳引導既要有分類意識,又要有分類方法。垃圾分類這實際上是一次生活方式的革命,革命就要帶來陣痛,我們都要做好心理準備,做好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具體準備。

  社群把宣傳欄利用了起來,透過張貼一些分類圖片來吸引群眾的關注;搞一些有獎知識競賽,提升大家的垃圾分類意識和分類能力。利用網路等手段,大力宣傳環保知識,為垃圾分類進行一場“拉幫結派”的活動。相關部門也呼籲各個單位都要重視垃圾分類鏈條上各環節的銜接,積極主動實行垃圾分類,繃緊垃圾分類這根弦,要清楚垃圾分類是強制性的,還要積極主動學習分類知識,積極主動做好分類。

  垃圾分類,功在當下,利在千秋。我們要積極提倡垃圾分類,從正確分類、投放、處理垃圾開始,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麗,讓我們的生活質量更加美好!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6

  在這次垃圾分類活動中,我收穫了許多心得體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錯,有些事寫在紙上總歸是容易的,但真正實踐的程序卻是困難重重。

  正是透過這一次垃圾分類活動,我們瞭解到各地針對垃圾分類不規範問題所採取的措施,我們一起為了這次生活垃圾分類活動去做各種準備,極大地鍛鍊了我們的溝通表達能力、領導組織能力、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感謝組織者能為我們提供這麼好的一個機會,讓我們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讓我們提高自己的能力。

  此次垃圾分類活動,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對垃圾分類有了新的認識。有些小區居民的生活方式十分環保,他們基本不會給環境帶來生活垃圾汙染,他們用完的塑膠袋都是捨不得丟的,有的人看到塑膠袋還會撿回家繼續用,他們買菜也會帶菜籃子。早些年包括現在年紀大的一些老人洗碗不用洗潔精,而用絲瓜代替。對垃圾分類方面的工作,大家都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制止隨便排放汙水。每家每戶都要有汙水池,把汙水排到汙水池,讓其經過自然沉澱從而到達淨化的目的。每家每戶也都有修建的沼氣池,這就保證家畜糞即可以被處理並利用。對塑膠袋的使用,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做到這裡的居民那樣,垃圾分類其實不難。

  我們重視垃圾分類教育,在垃圾分類工作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安置四個垃圾桶,明確註明每一個垃圾桶回收什麼垃圾。有時候我們費了很大勁去把垃圾分類,但是垃圾車卻把它們混在一起拖走,極大地打擊了我們把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就目前而言,國內垃圾分類回收做的不是很好,但我們仍要堅持垃圾分類回收,不能等到國家垃圾分類回收已到達很高的水平,而我們垃圾分類回收的意識仍停留在原地。

  我們有這個責任也有這個義務去學習有關垃圾分類回收的知識,並把其落實於平常行動中,並積極帶動周圍的人去參與到垃圾分類回收的工作中去,一個人的氣力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更多的人的氣力會聚在一起,垃圾分類回收又有何難?很慶幸有這樣一群人,在為了垃圾分類貢獻自己的氣力,為我們守護地球母親的美麗,讓我們加入這項偉大的事業中。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7

  垃圾分類已經倡導了很多年,而且我們身邊的很多垃圾筒也分成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大類。然而,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垃圾筒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人們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不管什麼垃圾,都扔到一起。

  這不僅是一種對於環境的汙染,更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我們相信,當垃圾處在正確的位置,我們將會收穫一大筆財富。因此,推廣垃圾分類處理,不僅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情,這必然也將造福我們的子孫後代。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首先學習了垃圾怎樣進行分類處理。透過學習,我們深刻感受到如果垃圾放錯位置,我們真的浪費了很多資源。

  一方面不僅因為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如果直接扔掉,就意味著我們需要花費新的資源再生產;另一方面,有些垃圾即使不能再用,但是經過簡單的再加工之後也能夠繼續為人們服務。與此同時,有些垃圾本身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如果直接扔掉,將會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

  在深入學習了垃圾分類處理之後,我們嘗試著利用自己所學和手頭的資源,透過各種手段進行垃圾分類處理的宣傳。在此期間,我們製作了一些PPT、影片,到中、小學,社群進行科普宣傳,取得了很好的結果。

  之後,我們在學校組織了一些垃圾分類處理的優秀文章、微電影等,使活動更具有影響力。同時,活動小組攜手山東大學腳踏車協會進行了一次騎行宣傳。

  我們深知,僅憑我們幾個人的力量去推廣垃圾分類處理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所有活動過程中,我們積極尋求其他同學的協助。在此,向所有為“綠風行動”付出努力的每一個人表示感謝,正是因為有大家的努力,我們才能一路做下來。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8

  透過生活垃圾分類活動我們瞭解到,在新的世紀,我們渴望乾淨的地球,渴望環保的家園,渴望綠色、健康、衛生的生活環境,但是我們生活的地球,正在日益遭受人類生活中燃燒煤炭、石油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浩劫,導致全球暖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臭氧層空洞等。人類的生存環境正在逐漸惡化,人類正面臨著自然資源的匱乏和短缺的現狀。

  倡導低碳生活,創造生態家園,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低碳生活離我們並不遙遠,環保可以從點滴做起,我們應該積極去提倡和實踐“低碳”生活,把好的經驗與建議推廣給自己身邊的人,將“低碳生活”的綠色概念傳遞給每一個家庭,營造全社會節能減碳的環保氛圍,爭做節能減碳的宣傳者。

  傳統社會生活不認為環境是資源,因為那時認為環境質量和自然資源是無限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無價值的、可以無償使用;是無主的,誰採誰有,因而認為對環境質量和自然資源的使用是大自然的恩賜,沒有枯竭之慮。環境意識的產生,要求改變對環境資源的這種態度。它強調環境資源是有限的,必須加以保護和珍惜使用;它是有價值的,必須有償使用;它是有主的,屬於國家財產。

  人類要依靠科技進步、節約能源、減少廢物排放和文明消費,建立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協調、持續、發展的新模式。要強調科學技術發展的“生態化”,強調整體性思維,把人類、社會和自然看作是一個有機整體加以認識和對待。不斷完善科學技術成果的應用,使整個科學技術沿著符合生態保護的方向發展。

  環境道德作為人類可持續生活的道德,是一種新的世界道德。它認為不僅要對人類講道德,而且要對生命和自然界講道德。它把道德物件的範圍從人與人的社會關係擴充套件到人類與自然的生態關係,從對自然界的價值和自然界權利的確認,制訂和實施新的道德原則。這種道德原則不僅以人類的利益為目標,而且以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環境教育是“學中做”的教育,非常需要透過學生的親身經歷來發展其對環境的意識、理解力和各種技能。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為了保護好我們的綠色家園,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節能減碳變成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是我第一次參加環保宣傳的志願活動,有了一次新奇的體驗,體驗到了那些在正午的烈日下進行清掃的環衛工人的艱辛。環保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小部分人的事,而是我們所有人應當共同努力的事,試問有誰想生活在一個髒亂差的環境中呢?

  地上隨處可見的菸頭深深觸動我,吸菸本就有害健康,如此巨量的煙,是導致國民身體素質下降的因素之一,影響了人們的健康,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危害。

  環保與戒菸一樣,我們應當身體力行地去踐行,不能讓它們成為流於嘴上的一句口號!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10

  垃圾是我們每天都會生產的,每個家庭平均一天生產三斤垃圾,想一想這個數字還是很大的',我們人口眾多,垃圾問題我們每個人應當重視起來,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垃圾也有跟多的知識,注重對垃圾的分類是一個好習慣,做好垃圾分類我們每個人有責任,這也是我們養成一個高素質的習慣,垃圾分類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可以讓我們日常生產的一些可回收垃圾得到二次利用,儘管垃圾問題一直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可以去管理好,這次我們學校組織的垃圾分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來講很有意義,我也有了一些垃圾分類的一些心得。

  在這次活動開始之前,我還是有注意到生活當中有一些不好的現象,很多的人是不自覺的,亂扔垃圾的現象是時有發生,這次的垃圾分類活動我其實對垃圾只有一個很片面的瞭解,特別是一些垃圾分類,我在之前瞭解的不多,這次在一些專業人士的講解下我懂得了很多垃圾方面的知識,其實這都是一個基礎的東西,這些東西我沒有掌握很多,自己一些基本的知識也是透過這次的垃圾分類活動了解的。

  學校是一個大環境,我們因為人多每天生產的垃圾很多,這個時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去做好垃圾分類,其實我們學校的垃圾桶是有標識的,一些可回收跟不可回收的標誌每一個垃圾桶上面都標誌了,但是這次的活動我瞭解到嗎,我們學校的垃圾桶裡面還是什麼垃圾都有,只要是垃圾都在一個桶子裡面,大家的垃圾分類意識不是很好,我也覺得我們需要重視這件事情了, 這次的活動我們學校也是在跟我們做相關方面的教導,我們每個人都會落實到位,有專業的人士教我們怎麼做垃圾分類,這次活動我們也在主動地動手,學校的一些垃圾我們都在很認真的給它做分類。

  雖然是一次活動,但是這次是打了一個預防針,我相信接下來大家一定會很主動的,透過這次的垃圾分類我也瞭解了很多的垃圾方面的知識,我也更清晰去判斷了一些垃圾是都可以回收,這次的活動吧,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大家有了這麼一個意識,不管以後的垃圾分類大家做的怎麼樣,這次活動的意義還是達到了,同學們都有了這麼意識,做好生活垃圾的分類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大家應當有這麼一個意識,這次活動舉辦的很順利,活動到最後大多數的人表示一定會在今後去執行的,透過垃圾分類的活動,我也覺得自己今後應該做好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11

  一,提出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汙染日益嚴重,城市垃圾隨處可見。據有關資料顯示:近10年來,我國城市垃圾平均每年以8.98%的速度增長。我國曆年堆存的垃圾已達60億噸,侵佔了約5億多平方米的土地。這些生活垃圾都有些什麼東西呢?有沒有可以再回收利用的資源呢?可利用的成份佔多大比例呢?怎麼樣把可利用的東西再收集利用起來,做到更科學的處理?

  二,調查思考:

  我們再從資源再生的角度考慮,我國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但每年浪費,損失的資源數量又相當大。據內貿部統計,全國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資源損失價值達250~300億元。因廢棄圓珠筆芯一年浪費的銅就有幾十噸,因廢電池損失的鋅一年有數十萬噸,牙膏皮一年也損失掉幾萬噸鋁,還有無法計算的廢紙浪費!從表面上看,垃圾是消費的終結,但對社會和人類而言,尤其是當人類社會普遍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垃圾回收利用應日益得到重視。在我們生活的城鎮,街道兩旁到處可見的是垃圾,有的用塑膠袋包著的,有的就隨意棄置在地上;醫院的角落裡,我看到一些過期的藥品、廢棄的水銀溫度計與一些藥瓶、輸液器堆積在一起;工廠的一角,廢棄的電池、舊機器、電路板以及碎玻璃、碎木板一類堆積成山;菜市場,廢棄的魚肉和蔬菜任意堆積在路中,蒼蠅嗡嗡地鳴叫。一位環衛工人告訴我,這些堆積成山的垃圾都是要送到一定的地方進填埋或者焚燒處理的。這麼大量的垃圾需要把多少土地變成填埋場?在焚燒的過程中,又會產生多少有毒氣體,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們不斷地把有限的地球資源變成垃圾,又把他們埋掉或燒掉,長期如此,我們的後代將到哪裡去尋找需要的能源?

  三,垃圾分類:

  生活垃圾分為三大類:有害垃圾——主要是指廢舊電池、熒光燈管、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腐蝕性洗滌劑、醫院垃圾、過期藥品、含輻射性廢棄物等。有機垃圾——既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的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如果皮、菜皮、剩飯菜食物等。無機垃圾——既廢棄的紙張、塑膠、玻璃、金屬、織物等,還包括報廢車輛、家電傢俱、裝修廢棄物等大型的垃圾。絕大多數的幹垃圾均可分類回收後加以利用。“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膠、玻璃、金屬和織物五類,舉例說明如下:

  1,廢紙: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類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包裝紙盒等等,但是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

  2,塑膠:包括各種塑膠袋、塑膠包裝物、一次性塑膠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等。

  3,玻璃: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膽等。

  4,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牙膏皮、各類金屬零件等。

  5,織物: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布書包、布鞋等。

  四,回收建議:

  1,要加強對垃圾分類的宣傳,讓人們充分認識到垃圾是一種資源,不應該胡亂拋棄掉。

  2,在重要地段設定分類的垃圾桶,把垃圾及時歸類。

  3,環衛工人及時處理分類的垃圾,充分利用資源。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12

  7月12日上午,常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城市軌道交通學院暑期實踐小分隊來到常州市新北區常發豪庭國際花園小區,對該小區垃圾分類情況進行了調查。小區環境十分舒適,垃圾分類工作也進行地井井有條。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認真參觀了整個小區。在小區的一些地方都可以看見工作人員設立的宣傳牌和標語,更加強了居民的垃圾分類回收意識。同時,該小區也經常和其他社群共同開展垃圾分類環保公益宣傳活動,為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與方法。在活動最後,大家採訪了該小區居民對於垃圾分類活動的看法與執行力度,得知小區居民的環保意識較高,同時也十分支援垃圾分類活動的開展,垃圾回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居民錯放垃圾的失誤。垃圾是錯放的資源,透過垃圾分類能減輕相關人員處理垃圾的壓力和工作量,也讓公眾獲得了更多的參與感和責任感。

  透過本次活動,同學們瞭解了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和方法,同時促進了良好的校園環境的營造,加強了同學們的垃圾分類回收意識,垃圾分類觀念深入人心。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13

  “垃圾怎麼倒,倒垃圾,要把垃圾分類記在心裡。新時尚做什麼最最有型,垃圾分類再垃圾倒”

  我國現在開始逐步實施垃圾分類政策,今天我們也學習了有關垃圾分類的理論知識。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前,我本以為垃圾分類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學完之後,不得不承認這是令人頭大的一件事情,但這更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垃圾處理已經成為我國乃至於全世界的發展障礙,新能源新技術的開發已經不是像前些年那樣是一個時髦話題了,垃圾分類取而代之成為了人們最關注的話題。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資源無形之中被我們浪費,比如紙張、飲料瓶、廢舊電池等等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所以,採取分類式的垃圾桶可以方便我們將可以回收利用的資源再次收集起來,既有利於環境的保護,又有助於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垃圾分類的良性迴圈。

  “你知不知道垃圾要焚燒徹底,才可以分解會致癌的二噁英,二噁英,二噁英,非常噁心,所以溼垃圾和幹垃圾要分分清,可回收物變廢為寶,不是垃圾,包括廢玻璃金屬塑膠廢紙和舊的衣服床上用品;有害垃圾,不分類就會汙染環境”就像歌曲裡唱的,在許多國家,關於垃圾的去向仍然是以焚燒處理為主;然而,經過高溫焚化後的垃圾雖然不會佔據大量的土地,但它不僅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並且會增加二次汙染的風險——產生二噁英,二噁英這種的劇毒致癌物質,是垃圾焚燒後產生的氣體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在垃圾分類回收的問題上,我們要學會垃圾分類,將垃圾回收再利用,對不同的垃圾要有不同的回收容納點進行不同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垃圾真正地迴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垃圾分類看起來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小事,但是當你真正的行動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很多我們之前沒有發現的好處,所以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學好垃圾分類,自覺主動地做好垃圾分類,減少環境的汙染。

  垃圾分類活動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我們班級組織了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的活動,同學們積極參加,認真聽講,經過將近兩個小時的學習,我收穫了很多,也瞭解的許多,感受頗深。

  首先對於講座的開始,我們看了一部八分鐘的小短片,短片雖然時間不長,但內容確實十分震撼,其中有一句話使我印象很深: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需要大自然。多麼引人深思的一句話,是啊,大自然沒有人類的出現,會比現在好多少倍不止,而自從人類出現後,大自然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當人們在破壞自然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在破壞自己的家園,最終受害的是我們自己啊!

  當然,人們正常的生活能對大自然破壞多少呢?主要是因為人們不計後果的創造垃圾,使垃圾胡亂堆放。在中國,地上的垃圾隨處可見,你可能覺得隨手扔一個垃圾都無所謂,但那恰恰是對地球的傷害啊。x隊長用了許多生動的小故事將我們引人垃圾分類這個主題中,他告訴我們垃圾分類的必要性。

  垃圾就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令我震驚的是,垃圾的利用價值還是非常高的,例如,一噸廢紙可生產品質良好的再生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立方米,節省化工原料300公斤,節煤1.2噸,節電600度,使用廢紙造紙比原木紙漿可減少75%的空氣汙染、35%的水汙染、60%的用水、40%的能源消耗,並可減少大量的廢棄物。多麼令人振奮的資料。而且垃圾是永不枯竭的資源。

  人們是垃圾的製造者,我們都在無時無刻製造著垃圾。但是,如果能將垃圾分類的話,對於環衛工人來說是不是更輕鬆了呢?答案必定是肯定的。垃圾分類對於我們來說是真的十分重要。這不僅可以緩解我們的環境問題,還可以幫助環衛工人們更輕鬆的工作,對於我們來說,也可能只是舉手之勞。儘管有那麼一點麻煩,但畢竟垃圾是我們製造的,我們更有義務去做這些,作為地球的子民,我們更有保護地球的義務。

  x隊長說,老一輩的人都知道垃圾分類,而我們年輕人卻不注意這些,只懂得一味的製造垃圾,浪費資源,完全不懂得如何去保護環境,未來的地球是給我們自己的兒孫,我們不應該給他們一個垃圾場般的環境。所以,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爭做保護環境的小能手。不要一味的叫喊那些口號,更要行動起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