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教育心得體會(精選30篇)
有關於教育心得體會(精選30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於教育心得體會(精選3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心得體會 篇1
自從在幼兒園當教師以來,面對來自不同的幼兒,我覺得應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幼兒。升入中班後小朋友都有了很大變化,一次,戶外活動結束後回到教室,準備和孩子們做手指謠時,我突然發現空著一個小椅子,“這是誰的小椅子”?一個小朋友說是劉博軒。劉博軒哪去了?我正要出去找,劉博軒推開門進來了。“劉博軒,你去哪兒了?怎麼沒一塊上來呀。”他紅著臉說“我、我去小便了,去的時候忘了告訴老師了。
看著他緊張的表情,我心中有一絲絲歉意,如果我回教室前點數一下孩子,不就麼有此插曲了嗎?“對不起,是老師的原因,以後老師不會丟掉你了。
劉博軒開心地笑了,我們又開始了快樂的活動。
透過這件事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組織集體活動尤其是戶外活動時,老師一定要時刻關注著孩子,隨時點數孩子,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避免孩子丟失,真正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幼兒園工作中,教育孩子的工作固然重要,但幼兒保健工作也不能忽視。只有一個乾淨的環境,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愉快地學習和生活。所以,我班教師在注意了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更注意了保育工作的落實,嚴格按照安全、衛生制度,每天堅持教室的通風及室內外環境的清潔,定時消毒。每天都要監督幼兒戶外活動後、飯前、便後洗手情況,初步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再次增強幼兒體質,鼓勵幼兒早入園進行早練活動,加強自身的鍛鍊。另外我們非常注重做好幼兒保健工作。首先做好班級衛生清潔工作、消毒工作。班級每週教室用紫外線定期對幼兒的睡具、玩具、用具進行暴曬、清洗、消毒等。
總之,今後我將不斷努力,繼續發揚團結合作精神、齊心協力為幼兒園的工作做得更好,不斷進取學習理論與實踐探索,轉變教育觀念,爭取在更上新臺階!
教育心得體會 篇2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習作是向大家介紹自己,這是口語交際的延伸。孩子們可以在向同學介紹自己時把說的內容整理一下,有條理地寫下來就可以了。
自我介紹,可以說說自己長相的特點,可以說說自己的性格愛好,也可以說說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一般來說,要先介紹自己的長相,這樣可以讓讀者在頭腦裡浮現出人物的輪廓,然後再介紹性格愛好,這樣人物的性格特點就躍然紙上,人物形象就具體多了。
當然,介紹自己還是少不了透過事例來表現自己,這樣會使自己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但是,在寫事例時,孩子們可能會出現所寫事例與上文的介紹不沾邊,毫無關聯,這時需要引導孩子恰當使用過渡句,在事例開頭用一個過渡句把上文的介紹與下文的事例聯絡起來。比如,上文介紹自己活潑好動,下文的事例寫的是看書,這時可以用過渡句“別看我活潑好動,一刻也坐不住,其實我也有安靜的時候,那就是我看書的時候了。”然後就開始寫事例。
雖然是三年級,但是一些必要的寫作技巧還是要讓孩子們知道並掌握的,“過渡”就是其中一種技巧。“過渡”就像看不見的線,它使內容巧妙地銜接起來。有的孩子寫的作文讀起來讓人感覺很舒服,就是他們在語句的銜接處理得很好。這些孩子並不知道,他們運用了“過渡”這一方法。他們在寫作時,良好的語感驅使他們不由自主地運用了過渡來完成話題的轉變。這是所有孩子們在習作過程中要漸漸掌握的。
寫完事例,在結尾處再強調一下自己的特點,這樣既可以使整篇習作首尾呼應,也可以突出人物特點,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育心得體會 篇3
這兩天,一則作者稱是清華學生的網文引發關注。網文說,“自從養成習慣閱讀名著後,我作文、閱讀能力上了一個大臺階,筆下文采涓涓流出,不僅享受了讀書的愉悅,還在高考中受益良多。”他還以過來人的口吻,勸孩子們遠離快餐書籍。網文的看法,和今年的中、高考實情遙相呼應了。
今年語文高考題目,閱讀題量加大,閱讀速度要求更快,古詩文分值增多,有的地方如北京高考卷,還考察了對名著的深度理解。而南京市中考作文,則直接以“ 在20xx ”為題,要求選擇一部名著中的人物,完成作文。
面對這樣的試題,閱讀速度太慢,不行;閱讀積累(古詩文)太少,不行;閱讀視野太窄,沒有讀過基本的名著,也不行。
中、高考語文試題釋放的訊號是,今後語文考試對閱讀能力的考察將加大難度,對作文能力的考察將更注重理性思辨。而新的中小學“統編本”教材更是體現了以“讀書為要”。
考試趨勢在變,教材在變,語文教學的方向在變。今後,僅僅依靠教材、課堂學語文,很難培養出考試所需要的閱讀和作文能力,很難應對今後中、高考形勢的變化。
語文教學超越教材、超越課堂,廣搜博覽、厚積薄發的時代,已經撲面而來了。語文學習需要多讀名著,讀整本的書。而事實是,很多孩子讀書習慣還是沒有養成,讀書視野還是不夠開闊,讀書品味還是有待提高,所讀之書“量少、面窄、質次”,“營養價值”有限;而家長對孩子的讀書興趣培養,還是沒有足夠重視,有的還有畏難情緒。
中國第一本教育學專著《學記》曰:“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經典的文學作品,一開始讀感到有點吃力,不習慣很正常,如果能堅持品讀一段時間,孩子們就會漸漸讀出經典的“至味”,閱讀品味就會逐步提高,語文素養也會水漲船高,回到應試,也就能應付自如。
語文不同於數理化的地方,在於靠刷題不可能從根本上提高應試能力。語文應試能力,根本上需要提高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提高了,聽說讀寫能力上去了,應試能力也會隨之提高。提高語文素養,關鍵在於讀書興趣的培養,讀書習慣的養成,讀書視野的擴大,讀書品味的提升。如果就應試論應試,是無法使孩子們的語文學習得到長足發展的。
為未來的中、高考計,從現在開始,就要重視培養孩子讀名著的興趣。
教育心得體會 篇4
現在,我們大多數同學都為寫不好作文而發愁,許多家長也為孩子寫不好作文而煩惱,甚至動怒。其實,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他們確實不知道怎樣才能寫出非常出色的文章。
我的文章不算太好,有時也有模仿,但許多感受也要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我平時喜歡隨手拈來一張紙隨心所欲寫點什麼,所以積累了一些看法。
寫文章要先構思,心裡要想好一個框架,就像蓋高樓的圖紙,像人的骨架,文章分幾部分,開頭怎樣寫,每一段落要表達的意思,怎樣收尾。並且要想好填充框架的內容,這就說到了素材。素材是平時不斷積累來的。常言說的好“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你留心觀察生活中的每一樣事物,哪怕是一株植物給予你的啟示,這都是非常好的素材。畢竟作文是記錄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當然,你也可以寫幻想、寫未來、寫童話。文章要以情動人,真情才是好文章。你的作文是給大家看的,就要把美好、積極向上的東西展示給大家。平時要多積累好詞好句來組織你的文章,每天做一次讀書筆記,而且筆記要經常看,才可以銘記不忘。作文首先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最真實的還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我建議大家多讀一些像《快樂作文與閱讀》之類的小學生雜誌,它會對你的寫作能力有助於提高。
構思完畢,就開始動筆,再合理地運用上積累的好詞好句,必須記住,寫事時一定要敘述清楚過程。寫完後,不要以為大功告成,你至少要把文章讀上五遍,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都要認真地檢查,仔細地看有沒有錯誤或不通順的地方,一定要全面修改,才可以抄在作文字上,這樣一來,一篇作文就完成了。
要知道,作文是豐富多彩的,只要你深入瞭解它,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它。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作文水平一定可以提高的。你們如果有什麼好的寫作方法,我非常願意與大家交流。
教育心得體會 篇5
校園、班級就是我的家。要想在一個好的環境下成長、學習。我們就要愛護那裡的一草一木,一物一品,我們要愛自己的家——班級,美化自己的家——校園。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應該正確的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我們應先做好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在家裡,我們應該做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在學校裡,我們要聽從老師的安排,按照學校的規章認真做事。如:出入校門必須下車推行,進入校門之前必須戴好紅領巾和標誌,不能穿拖鞋入校等等。我們一定要有“班級學校就是我的家”的思想。
身為小學生,我們要愛護校中的一草一木,不要破壞它們。因為它們也是有生命的,並且,它們還為人類做出了自己的奉獻。它還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新鮮的氧氣;它還可以美化環境,裝點自然;使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美麗的環境下;它還可以做成傢俱,這一切,都是對我們有很大幫助的。我們的學校正在建立,現在變得很漂亮,如果我們去破壞那裡的花草樹木,那他們這樣做不就前功盡棄了嗎?我們學生,應當做到的就是愛護它們,還要呼籲所有的人都去愛護花草樹木。
校園是我的家,那班級也是我的家。我們也應該愛護班級中的一物一品,保護好教室的環境。我們不能在牆上,桌椅上亂畫,使它們變得很難看,很髒,這樣的學習環境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要的。如果我們保護它們原來的乾淨、漂亮的話,一定會給人一種不同的感覺。
學校正在建立省優質學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積極配合,我相信建立工作一定會順利完成。
教育心得體會 篇6
對於教育這個行業,我一直懷著深深的崇拜和喜愛。從師範畢業後,我在封閉式管理的私立初中做了一年的班主任,終因感覺自己的教育理念難以實施而苦悶離開。
正在我迷茫和掙扎時,我邂逅了“龍文教育”這個以1對1個性化教學著稱的課外輔導機構。在經過相對深入的瞭解後,我滿心歡喜地投入了她的懷抱。
懷著一腔熱血和滿滿的愛心投身個性化教學之中已一年有餘,與學生的相處帶給我太多的感慨和感動,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幫x同學處理家務事。
事情是這樣的:那一天x同學來上數學課,中途她的數學老師憂心忡忡地下來找我,說x同學聽課過程中時常發呆且有流淚的傾向,希望我能去勸解一番。看到我來了,她匆匆擦掉眼淚,避開我焦灼的目光。我靠近她,一把摟住她的肩,故作詼諧地冒了一句:“Hi, my girl, what are you doing?”她居然沒有任何回應,看來確實是心情不佳。
看樣子,單純地哄哄估計是無濟於事的。於是我單刀直入地問她怎麼了,她只回了句“我沒事”就沒了下文。見直接的沒用,我改出選擇題:“跟同學鬧矛盾了?”對方搖頭,“被老師批評了?”繼續搖頭,“籃球比賽輸了?”還是搖頭,“跟爸媽鬧彆扭?”先是搖頭然後補了一句:“我幹嘛跟他們鬧彆扭,他們那麼愛我”。此話就字面意思理解很好,但究其語氣不難發現問題。看來這心情不好與家人有關。繼續問其是否與家人不和,對方拒絕回答。我就開始在一旁自顧自的講自己上初中時和家裡鬧彆扭的事兒,最終不知道她是因為受不了我的喋喋不休還是我講的故事中有引起她共鳴的地方,反正她向我袒露心扉了。在她斷斷續續地描述中,我找出了癥結所在——與家人缺乏溝通,不能理解彼此。
把心裡的痛苦傾訴給我之後,她不再像講述過程中那樣大哭,待其平復下來,我結合對她及對她爸媽的瞭解,陳述了自己的建議。但她固執的認為與父母溝通的結果一定是溝越來越深卻怎麼都通不了。我就和她一起分析溝通和不溝通各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分析完後她接受了我的建議。此建議得以實施的基礎是她爸媽能知道她這些想法,所以我徵求她的意見,看我是否能把她的心裡話告訴她父母。一開始她強烈反對,原因是她怕她媽知道她寧願把心裡話講給我聽卻不講給她聽時會很難受。看來這小妮子還是很愛她媽媽的,我抓住這一點對她進行了心理攻勢,最終她同意了。
把她送出校門後我致電她媽媽約好來校開家長會,她媽媽來的時候還是一臉愁雲,待聽完我的陳述後,就變得豁然開朗了。回去後的第二天給我打來電話,說她女兒主動找他們溝通,彼此有了準確、深入的瞭解,溝通的最後不再是以各自吵架賭氣散場。聽著她媽媽輕鬆愉悅的聲音,我覺得很幸福。原來自己真的可以拋開傳統的嚴肅、批判而改用愛心和鼓勵來教育孩子並達到好的效果。
此事件之後的那個星期六,她爸媽來續費;楊梅成熟的時候,她爸媽送來了一大籃自摘的楊梅;我生完孩子她爸媽送來了紙尿褲等嬰兒用品;今年中秋她爸媽還送來了月餅……這些物質都是浮雲,不是我們龍文人所追求的。物質背後,是家長實實在在的認可,是學生快樂健康的成長,是師生與家長的和諧共進。而這,恰恰是我們所需要和追求的。
在龍文,我可以用愛心感染孩子;在龍文,我能夠用愛心傳達教育。從此,我不再因自己的教育理念難以實施而苦悶彷徨。我願用我的熱情點燃希望,用滿腔的愛心托起更多的太陽。
教育心得體會 篇7
(一)“老師,她睡著了!”
春天的孩子們下午上學來得格外早,午休的老師常常剛入睡就會被歡快的玩樂聲喚醒。那天下午,接近三十度的高溫讓人產生進入夏季的錯覺,這樣的天氣孩子們難道會不早早來到寬闊的操場盡情嬉戲嗎?
當我進入教室上第一節語文課時,孩子們剛剛結束操場上的奔跑、追逐、遊戲,即使看到老師也顧不了那麼多,有忙著開窗的,有拿本子當扇子直扇的,有呼哧呼哧直喘氣的,空氣裡似乎都蒸騰著孩子們身上的熱氣,直向我撲來。為了讓他們慢慢靜下心來,我決定先講一個故事,再上新課。於是選了《安徒生童話故事》的經典《拇指姑娘》開始娓娓講來,漸漸的,孩子們的目光隨著拇指姑娘一次次遭遇而專注起來,眼神充滿期待,正當大家聽得入神,一個聲音突然冒出來:“老師,她睡著了!”故事戛然中斷,所有的眼睛轉向第三組倒數第二個座位,趴在桌上睡臉對著大家的是一位女生,哦,是靜。上學期剛接這個班沒多久就記住她的名字了,雖然說話有些結巴,但總是高高舉起手那麼不懼怕發言的一個可愛女生。顯然,她真的睡熟了,七嘴八舌的驚叫和責怪都沒有驚醒她。我沒加思考,立刻舉起食指放在嘴邊,長長地、輕輕地“噓—了一聲,孩子們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頓時恢復了安靜,我說:“別吵醒她,雖然她聽不到老師講的故事了,但是也許她正在做著一個香甜神奇的夢呢!”於是接著講故事,偶爾一兩個孩子會悄悄轉頭望她一眼,但沒有人再去打擾她。
直到十分鐘過去,故事講完了,她也在不知不覺中醒來,孩子們不約而同、迫不及待地問她“你剛才做夢了嗎?”靜不假思索地點著頭說:“做了!”我問:“那你做了一個什麼夢?能講給同學們聽聽嗎?”這回她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我一醒來就忘了剛才做的什麼夢了!”同學們一聽哈哈大笑,我也笑著說:“那就想起來的時候把它記清楚了,下次課前聽你講《神奇的夢》,如果你想聽《拇指姑娘》的故事,下課到老師這兒來,我把書借給你,自己去仔細讀,好嗎?”
下課後,她異常小心地從我這兒捧著書回到座位去了,就像捧著一件寶貝似的。
(二)傾聽孩子的詩聆聽孩子的心
對這學期新接手的班級,我在習作課前每次都安排十分鐘左右的講故事或讀兒歌內容。經過幾個月的接觸,我發現孩子們求知慾特別強,對一切充滿了好奇,尤其對聽童話故事和朗讀兒歌,興趣極濃。可能由於地處城鄉結合部的特殊生長環境,以及家庭教育資源的缺乏,他們思想特別單純,心地也特別善良,樂於接受新鮮事物。
今天下午的一節課,我原先準備先帶他們讀兒歌《歡迎小雨點》,再指導第四單元的學寫對話。沒想到,孩子們那麼興味盎然地朗誦著我抄在小黑板上的兒歌,讀到動情處,還加上了動作,表情那麼自然而豐富,似乎完全融入到小雨點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的世界中去了。
我靈機一動,又一次改變了接下去該進行的教學內容與環節,為什麼非要把孩子們拉回到和這美好的此情此境毫不相干的生硬的習作內容上去呢?我順勢提出:“你們知道,這大自然中還有誰這麼喜歡小雨點,特別歡迎小雨點呢?”問題打開了孩子們的思路,看著他們眨巴的眼睛,爭先恐後高舉的小手,聽到他們由眼前的文字生髮出無拘無束的聯想與想象,我繼續啟發:“你們都猜猜,這些可愛的小朋友啊,小動物啊,小花小樹苗小浪花啊,他們都準備了什麼禮物,什麼節目來熱情地歡迎小雨點,等待小雨點呢?”這回,孩子們想的說的就更有趣了,這不就是詩嗎?我也興奮地不時鼓勵他們,有時還給他們的話加上原詩中的“來一點”作引子,漸漸的,孩子們自己會引用了,有的還連說幾個小節。雖然還顯稚嫩,話語還不夠凝練準確,可這是孩子們第一次自己作詩,這詩是他們心中所想,口中想說。看得出,孩子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當詩人的體驗,多新鮮啊,多有趣啊,“你們看,我們也會寫詩啦,我們也當了一回詩人啦!”於是,趁著孩子們創作的慾望和興趣還在繼續,我請孩子們拿出筆記錄下自己的詩句,並給自己的詩起個題目,題目下寫上詩人(自己)的大名。
原來,在孩子心中。小雨點在滋潤世間萬物的同時,自己更從中得到了快樂和幸福!這樸素的真理居然不需我們去啟發和引導,這麼自然地流淌在孩子的心裡、詩裡。對孩子來說,也許一次做詩人的美好經歷會永久留駐在他的記憶,對我來說,每節課都可以、也應該成為一次次極好的教育契機,因為這是一張張等待著去構思、著色、描繪出絢麗色彩的純潔的白紙,讓孩子的詩心在其中充鼐,讓孩子的詩性在其中根植,讓孩子的童年更加充滿詩意。
教育心得體會 篇8
朋友指導兒子寫作文。她有足夠的自信,身為一個專欄作家,指導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寫作文,有什麼問題嗎!
但問題恰恰就來了。她看了兒子的一篇描寫公園的作文,認為雖然寫了公園的四季景色,但無病呻吟,沒有情感,算不上好作文。於是和兒子討論,引導兒子回憶和思考。經她指導修改後,文章確實有聲有色,不僅寫了景,還寫了兒子在公園的童年片斷,讀來頗有趣味。連爸爸都參與進來,討論和修改作文的過程也成了全家人溝通的紐帶。作文完成,一家人都有成就感。
但第二天,這成就感遭受重創,修改後的作文不僅沒有受到老師表揚,反而沒透過,要求重寫。她很鬱悶,兒子也埋怨。這次兒子再也不聽她的了,按老師要求老老實實重寫一篇,又寫回修改前的樣子。她看著不爽,但也不敢再指導,只能私下裡對我發發牢騷,覺得改回來的作文“沒有靈魂了”。但有什麼辦法呢,有靈魂的作文通不過,“靈魂”不是作文的標準!
要讓她自己來寫沒有靈魂的文章,她是不幹的。但孩子寫作文,沒有“幹”與“不幹”的自由,你就得按要求寫!那麼,下一次,她還要不要指導兒子寫作文呢?家長的指導怎樣才能與老師的要求接軌?
我是這麼認為的,首先,要理解老師的要求有合理性。作文是語文科目的一部分,寫和讀結合在一起,每個單元都有具體的要求。譬如,這個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寫景,課文教學和寫作練習都會圍繞這一點,在這個單元內,要解決的就是寫景問題。老師評判作文的時候,標準也很簡單,就是看你寫沒寫景,寫得怎樣,其他的就不管了,或者只是順便管管。既然你在作文裡沒有重點寫景,或者老師認為寫景寫得不夠好,那就沒有達到要求,後果就是——重來!
這就像體育運動中的單項訓練,先是學動作要領,學分解動作。學習打籃球先要學運球、傳球、投籃,每一項又要分解成好幾個基本動作,原地運球、移動中運球、對抗中運球等等,反覆練習。當然,這是科班學習的方式,並不一定能培養出真正的球星。美國黑人球星很多是在街頭學會打籃球的,沒有人教,一群孩子渾玩,玩著玩著就玩會了。然後才是教練調教,正規比賽,一級一級打上去。
但不管怎麼說,很多人學一項技能是需要有人教的,學校就是幹這事。老師訓練的是基本功,就是要讓你從分解動作學起,這對大多數孩子來說也是需要的。
但這種訓練也有侷限,這是由學校的流水線育人方式所決定,任何單個的老師都無法扭轉大局。
一方面老師的精力有限,語文老師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如果是單項訓練,分解動作,尚可以批次指導:大家排成一排,全部按規定動作運球,誰運得好,誰運得不好,誰態度是否端正,一目瞭然;規定動作的標準也比較好掌握,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容易判斷。
但如果換成實戰模式,進行個性化指導,難度就太大了。至少你得全程觀看,隨時指點,還得有足夠的經驗和水平,能把問題看出來,解決掉,這就是很不容易的事。如果老師對學生有更高的期望,要求學生全力投入,寫出靈魂,那麼老師也要全力投入,也要付出靈魂,又有幾個老師付得起?
靈魂這事,太飄渺,因而也很難實打實地訓練。對於像寫作這種極具個性的事,基本功可以在學校練,但寫出靈魂還得靠自己。確切地說,靠孩子和家庭自己探索。
一個球隊,就那麼十幾個人,教練一人還忙不過來,還要有主教練、助理教練,更別說一個班幾十個學生,老師除了教學還有其他很多工,老師真的很辛苦,真的沒有太多精力顧得了更多。
所以,家長指導孩子作文,一方面要尊重老師,認真讀老師的題目要求,理解老師佈置作業的目的,儘量按要求做。其實,避免與老師的要求相沖突,這就是避免了孩子的困惑,如果父母與老師的指導不和諧,孩子夾在中間也是相當難受的。
假如確實覺得老師的要求不妥,不妨先接納,鼓勵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訓練,但不一定傾盡全力,剩下的力氣可以按父母的指導和自己的興趣,高高興興去做。
學校教育有它的先天不足,但也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我們完全可以找到一條融合之路。對於寫作這種需要靈魂參與的活動,只有批次化指導顯然不夠,家庭就可以進行個性化彌補。
父母比老師更瞭解自己的孩子,也更能付出時間和精力。哪怕父母在寫作上不那麼專業,只要你願意去欣賞孩子的文字,當他的讀者和粉絲,孩子就會有熱情寫下去,寫作能力就會自然提高。
大多數作家都不是中文系畢業的,那些創意寫作高手,就更不是靠什麼培訓班打造出來。在寫作中學習寫作,這就是最大的捷徑。其實父母不需要做得太多,畢竟基本功的訓練已經有老師在那頂著,你只要給孩子自由,讓他自由寫,自由練,哪怕只是流水賬日記,或者沒有任何技巧的隨意感想,只要是發自內心,寫出了自己想寫的內容,那就是實戰,就是在向真正的寫作靠近。
當然,如果家長的水平高,在真誠欣賞孩子的同時,還能當一個教練或陪練,當一名高水準的隊友,孩子的進步會更大。從這個角度看,我那位朋友的指導是成功的。
聯賽中打得最好的球員,不一定能贏得投籃比賽。不要太介意老師的評價,孩子,你能寫好,在爸媽這裡,你就是作家,你就按你自己的寫!
教育心得體會 篇9
在作文教學中,我發現學生作文可以歸納成以下四種情況:即1、假的寫得很假,2、真的寫得很假,3、假的寫得很真,4、真的寫得很真。前兩種屬於敗筆,後兩種屬於妙筆,下面我就依次分析一下成因,同時妙筆的成因也就自然成了敗筆的對策。
第一種情況:“假的寫得很假”
比如:寫《童年趣事》,把貓鬍子剪了(小貓不撓他嗎?)、把土豆放洗衣機裡洗(一看就是抄很低質、老套的作文書的)等,還比如寫“傷心的事”,非要讓家人“非死即殘”;寫老師就是帶病上課,同學就是利用課餘時間給“病號”補課等等。這種破綻非常明顯的作文的成因首先是學生誤會了老師,誤會了作文,更誤會了語文和考試。
作文不是“奴才迎合主子”,當然更討厭“拍馬屁拍到馬腿上”那種拙劣的阿諛奉承。作文也不是胡編亂造,口是心非。如果那樣語文不就成了教人“作假撒謊”、“為人與為學”相矛盾的反動學科了嗎?考試不也就成了培養“假惡醜”的手段了嗎?所以,杜絕了思想中的“奴性”“懶惰”“耍小聰明”的思想,才是寫好作文的前提。
其次,這種情況還與一些孩子不好意思寫真實生活有關。人的成長一定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所以有的學生在成長中回望自己走過的腳印時,不自然的覺得過去有“可笑”“愚蠢”“頑劣”“懵懂”之感,更有甚者會衝動地想“燒掉日記”“抹平過去”“擦去所有不美好地記憶”之感。其實有這種想法的同學大可不必,因為其實一個60歲人回望自己的59歲時的所說所做可能還會有“不妥遺憾”之處,何況我們是“未成年”人呢!反而,這些生活素材處理好了,恰恰是作文中動人心絃的內容。
再次就是一些學生成熟晚、立事晚,特別是男孩,對生活不在意,天天傻淘傻玩,自然無話可說,只好胡謅一氣,應付了事後又過起“不長心”的生活。此刻老師只能拿出《笑林廣記》中那則“比生孩子還費勁”的經典故事緩解一下尷尬的氣氛了!
第二種情況:“真的寫得很假”
比如:你生病媽媽也陪伴過,你早起時也有升騰著熱氣的牛奶放在你身邊,但是因為這樣的情節過於“老套”,具體的描寫過於“矯情”或沒有一點細心觀察後的“個性化描寫”,讓人感覺“生搬硬套”“味同嚼蠟”。
究其原因,主要是關注了“真事”,卻不知如何篩選內容,選擇恰當角度切入,並且寫了也不知“加工昇華”,最終造成寫得如流水賬、白菜湯、豆腐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種病的病根在不知作文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選擇一個突破口,“小中見大”。
當然,也有因為“想到而沒寫到”而寫得不完整、有所保留,而讓讀者獲得的資訊支離破碎的,或囿於表達能力沒寫請、沒寫明的,這也都是常見的情況。
第三種情況:“假的寫得很真”
這類作文主要指有些同學能像小說一樣能夠比較真實的虛構情節,或者在還原歷史人物或某些場景的時候能夠栩栩如生。如:寫一個比較好的寓言童話;學生犯錯誤,老師明明當時是大聲批評了,但你寫的時候卻說老師用一句幽默的話或一個表情,達到了批評學生和活躍課堂的效果;根據陶淵明人生和詩歌,能從人物描寫、場景再現等多個角度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等等。這些“勝者王侯”,其中確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玄機”,下面我們就來說說。
無論何時何地,作文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要有真情實感。你讓讀者感覺到了這種真情你就成功了,反之失敗。這種最終效果的良好呈現,背後是一個耳濡目染的、不斷積累、用心體會、辛苦歷練的過程。這裡的“假能亂真”首先一定需要一個勤于思考的小腦瓜,這個小腦瓜可能天生就是一個編劇的料,也可能後天愛“做夢”,愛看“影視劇”“報刊新聞”,留心了“街談巷議”、親友鄰里的“聊天趣事”,這樣才能寫出符合一般人認知、邏輯與審美的文章。
這種型別的“根”還是作者知道只有這樣寫,而不是那樣寫,才能讓人“信以為真”,也就是知道怎樣寫是“真實的情感”,這終究還是需要生活和閱歷的,哪怕這種經驗是在整合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經歷等基礎上得來的。
第四種情況:“真的寫得很真”
我們知道,在現代文閱讀中,很多文章就是寫生活瑣事、也是寫父母、師長、童年這些老話題的,但為什麼你沒有感覺到“胡編亂造”、“千人一面”呢?原因無外乎:留心了、琢磨了、用心了、真寫了、反覆推敲斟酌思考了,可能更是情動於中、不吐不快了。
一定有孩子說:我生活中也沒啥大事呀?也沒什麼特別能激起情感波瀾的遭遇啊!這是國民心中一種求大、求全,好像寫了就得求最佳的“完美心理”,寫就要驚天動地、讓人讚不絕口的“過於理想”的想法在作怪。我們不否認許多鉅著出現在社會巨大變革的時期,但是,只要是“人”,就有喜怒哀樂愛惡懼的“七情六慾”,我們不是沒有情感或事情的波瀾,是因為我們沒留意,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女生”要比“男生”在寫作文上有先天優勢的地方,也是為什麼多數好作品都出現在作者“困厄”的時期,也是為什麼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原因所在吧!
作為這四種情況中境界最高的一種狀態,在妙筆生花的人手下,真的可以“寫作就是生活”,我們雖不一定達到,但“給生活加點料”還是“抬抬腳,夠得到”的。首先,我們要努力做個有故事的人,能把平平淡淡是我們生活常態寫出滋味。其次,能抓住觀眾的心理,吸引人且撥動心絃的去表達。這其中可能有看得見的修辭、描寫、寫法等,也可能把所有的技巧“化於無形”的字裡行間之中,用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去打動讀者的,不管是哪種,評判好作文的是一種感覺,不用非要老師評判,任何人都可以給你意見,因為人們對美的評價絕大部分是一致的,無論是讀,還是品鑑——要有一氣呵成的“順”,更要有觸動心扉的“情”。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不能用理科思維去判斷文學的是非,這裡說的“真”並不是非要真有其事,絲毫不差。絲毫不差事的可以去拍紀錄片、去寫紀實報告,但那的確是語文領域很小的一部分。作文裡更多的是以一個故事、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去反映一個人的一段生活,或一個領域的生活,或許多人共同的經歷和感受,是一種“以點帶面”的藝術呈現。我們要老老實實的寫作態度,但不是要“呈堂證供”,我們要的是透過文字,看到生命的活力、鮮血的熱度和人生的感悟和態度。
以上是我對初中生記敘文寫作四種情況的一點看法,“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何寫好作文一個人一種理念、一套方法,見仁見智。只希望我的拙見能給困境中的初中生們一點啟發,謝謝!
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孩子在學習上不太好,怎麼幫助孩子重新培養更好的學習習慣是作為家長的重中之重,家長與孩子需要共同一起的努力才能讓孩子更快的走出困境,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如何應對“差生”孩子》。
最近一段時間,我接到了好幾位家長的求助,他們求助的情況基本一致,都是孩子學習不認真,學習成績差,總被老師請到學校或者重點交流。在幫助家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幫助家長有效地促進孩子學習逐漸實現良性發展。
第一,接納孩子和孩子的學習狀態。接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作為家長,首先要允許自己孩子有這樣的學習情況,允許自己有這樣的孩子。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平和地接納孩子,家長和孩子才能有積極面對問題的情緒狀態,也才能有解決問題的基礎。
第二,多關注孩子,多向孩子表達愛。面對“差生”孩子的成績和學習狀態,多數家長會很焦慮,有意無意地責罰或打罵孩子。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不高,有的孩子甚至會選擇用行為問題或者學習問題引起父母關注。但如果在愛的環境裡孩子能夠體會到自己在父母心裡的位置與學習無關,能夠感受到對於父母來講自己是重要的,值得被愛的。孩子就會感到很安全,不管學習成績怎麼樣,父母都很愛自己。孩子就可以在安全的狀態下投入學習。
第三,認真分析孩子出現學習問題的原因。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而不是批評和責怪孩子。可能引起孩子學習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孩子學習能力不足,相關知識基礎差;2.孩子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不會學習;3.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4.父母關係不好或者某一方潛意識裡有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孩子潛意識關心父母而無心學習,表現出來可能是學習態度與行為問題。
第四,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父母夫妻關係、心理問題等很複雜,一般需要專業人士解決,我在這兒不做討論。我主要討論孩子自己的學習問題。
如果孩子在小學低段出現學習困難,家庭內各成員以及成員之間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孩子問題多出在學習能力不足方面。可以有意識地透過訓練孩子的視覺、聽覺和感覺動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基本學習能力。
如果在小學高段以上甚至到初中、高中階段出現學習問題,除了基礎能力訓練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分門別類地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讓孩子透過這個過程找到自信和學習方法。
舉個例子,有一位家長朋友談到自己的孩子已經小學六年級,學習成績不好,馬上面臨小考,怎麼辦。我的建議是,在接納孩子和關愛孩子的基礎上提供切實幫助。怎麼幫助呢?制定計劃,把語文、數學等相關科目地知識點按照類別整理出來各個擊破。其實,已有很多輔導書或者網路資料做過類似的整理工作,而家長的任務是自己或者請老師幫助孩子梳理知識點,和孩子一起做筆記,畫思維導圖,編口訣……窮盡各種可能想到或查到的方法幫助孩子用較為有效的辦法掌握相關知識點。同時選擇價效比較高的相關試題進行練習。透過這樣的幫助,孩子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成績,還能在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教育心得體會 篇11
《桃花源記》是初中的重點篇目,每個上過學的人都會有印象。我教這篇文章之前,對文字的認識還停留在初中上學時的階段,這次教這篇文言文,又感覺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瞭,寫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
昨天,我上完課後,跟著學生一起出去,一個學生說,老師,我在小學的時候就聽說過這個故事,不過,裡面有一個細節不太一樣,我看到的故事是漁人進去之後,發現桃花源的人衣著都是秦朝時的樣子,而我們課本上說和漁人所處的時代的人穿著是一樣的,“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孩子比較細心,我一開始沒有注意到,今天,課堂上跟孩子們聊起了這個疑問,孩子們說,他們更傾向於穿著是秦代的,理由就是他們完全避世這麼多年了,近六百年的時間過去了,“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怎麼還能保持穿著的一致?還有,不同時代的穿衣風格是不一樣的,這種風格既受當時人的審美眼光的限制,也受當時的製衣工藝的限制,六百年的時間和外界沒有溝通,審美和製衣工藝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外人是不可能的。
陶淵明犯了低階錯誤?
這個結論顯然是不可能的,這樣的話,“外人”並不是指課本上的“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而應該是“衣著像另一個世界的人”,唯有這樣,見到漁人之後,他們才會表現出吃驚,因為彼此都看著像見到外星人似的。
我查閱了一下資料,也有人認為,不可太過於認真,如果衣著發生了改變?語言呢?六百年的時間,穿越過去,溝通也會是大的障礙,今人讀古人,不可太求甚解!
“處處志之”的翻譯。大多數人都認同,“志”這個詞在這裡名詞做動詞,做標記。“之”在許多選本里都沒有註解,人教版課本也沒有註解。20xx年的《常州師專學報》中有一篇文章,認為“之”是代詞,指代漁人。我認為很不妥,因為這裡句子的主語是漁人,這裡的“之”不可能再是漁人。這裡的“之”只能按照音節助詞沒有實際意義來處理。
一篇文章,如果仔細閱讀,總能讀出點疑問,教學的過程也是解決這些疑問的過程,我期待更加努力的自己!
教育心得體會 篇12
教育,需要欣賞,需要鼓勵,需要批評,更需要喚醒。
每一個學生,都會在學生時期留下許多的過錯,因為年齡,他們還不懂得如何去走好自己的人生,他們還不知道自己學習的動力是源自於自己的未來,他們在懵懵懂懂中,跌跌撞撞中前進,摔倒,爬起……,他們,需要教師正確及時的進行引領,一味的衝動和急躁不是解決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怒火過後,應是忍耐和平和,是寬容和大度,畢竟,我們是教導學生走好人生之路的不可缺失的關鍵人物,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
喚醒學生的心靈,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喚醒學生內心的善良與愛的缺失,喚醒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喚醒學生對未來的追求與渴望,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那顆感恩的心,唯有如此,他們的路才會走得更遠,學習的信心才會更加堅定,對於是非的辨別能力才會日益增強,才會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懂得放下與取捨,才會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因此,喚醒學生比批評學生更為重要,它彰顯了和諧,賦予教育一種優雅的人性。
走在教育的路上,一邊播撒,一邊喚醒,一邊收穫,一邊幸福……
教育心得體會 篇13
當我決定做一名教師時,我對這一職業充滿了嚮往,同時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透過這一段時間的教學,我對這一份職業有了全面的瞭解和深刻的認識,對長期工作在教學崗位上的教師充滿了敬佩。下面就這段時間來的教學我談幾點個人的心得體會:
一、教書難,育人更難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這為師之道,除了教授書本知識外,更要傳授生活道理,解答人生疑惑,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我們雖然在學校學到了許多知識,但是要把他們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實在是有些難。
育人難,難在對幼兒的說服和誘導上。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育人跟上的艱辛和長久的目標。幼兒的心理是一張潔淨的紙張,作為幼兒教師就有責任引導畫好人生的第一筆。可以說幼兒教師肩負著下一代啟蒙的責任,影響著一代人的素質,因此不但要有理論知識,還要有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首先就是要寬容,我們的教育物件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鬥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其次是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洩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著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我們也不能在學生面前表現的很脆弱或是很隨便,如果老師做的還不如學生,就會對老師不信任,因為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偉大而高尚的,他們甚至認為老師就應該是完人,聖人,沒有缺點,從不犯錯誤。因此我們要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在一言一行中作出表率和楷模。
有人說,一個學生就是一首詩,一個心靈就是一個世界。愛學生就是要對每一個學生髮自內心的真愛,愛得深,愛得嚴。感動著他們的感動,痛苦著他們的痛苦,收穫著他們的收穫,成功著他們的成功,在學生心靈的沃土根植美好和夢想。
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由於本人教學時間短、經驗少,因此所說的不夠全面和具體,但是我有決心和信心,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擔負起啟蒙人、教育人、影響人的合格的學前班教師。
教育心得體會 篇14
小學的的課程安排,每週有一節閱讀課,如何讓閱讀課更好地為寫作服務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在低年級倡導讀寫繪結合,用閱讀圖畫書、講故事、用圖畫表達與創造相整合的辦法,來讓低幼兒童的學習力與創造力得到自由地發揮,同時也為寫作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中高年級以讀名著為主。根據單元進度向同學們推薦一些有利於成長的好書:每週的閱讀課,都是我們師生共讀的天地,讓經典書籍成為師生的精神大宴。
一、繪本閱讀,為寫作奠定基礎;
教育是喚醒,也是給予。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神秘,而閱讀,則能夠喚醒這種蘊藏著的美好與神奇。教育同時也是一種給予,無論是民族文化的特質,還是普世文明的價值,都需要教師和家長按符合生命成長的規律,慢慢地透過閱讀,透過故事傳授給孩子。
我一般一週“要麼結合語文課的單元特點,要麼結合孩子當下的生活”,有針對性地精心選擇一個繪本,每週的閱讀課師生共讀,這是生命在這個特定階段的最佳營養;這些精心挑選的書籍,將在娓娓動聽的故事中,告訴他們和平、尊重、愛心、寬容、樂觀、責任、合作、謙虛、誠實、樸素、自由、團結、專注、想像、寧靜、勇氣、敬畏、熱忱、虔誠、感恩、紀律、反思……它們將編織出一張美麗的網,呵護孩子在漫長的旅途中保持著純真、快樂與勇氣。
而“寫繪”,是生命在這個特定階段的完整講述。兒童將老師講的故事複述給父母聽,然後完成寫繪作業,將故事進行創造性地續編,並透過繪畫語言,以“繪畫+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複述故事、續編故事的過程中,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這是低年級習作的重點;寫繪作業中的文字雖然短小,但也是兒童讀後的所思和所感,其實這就是高年級讀後感的前身。這種以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培養了學生對錶達和寫作的興趣,從而為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低年級我們共讀了以下繪本——
愛心繫列:《愛心樹》《給爸爸的吻》《我討厭媽媽》《我永遠愛你》
感恩系列:《願望樹》《逃家小兔》《亨利爺爺找幸運》《我爸爸》《爸爸,你能給我月亮嗎?》、《棕熊的神奇事》、《火焰》、《牙科醫生地嗖頭》
勵志系列:《失落的一角》《犟龜》《大腳丫跳芭蕾》《我喜歡書》《圖書館裡的書》
做人系列:《大衛,不可以》《大熊有個小麻煩》《是誰在門外》《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母雞蘿絲去散步》《今天運氣怎麼這麼好》《一個長上天的大蘋果》
科學系列:《神奇校車》全系列
二、經典閱讀,為寫作拓寬視野;
(一)推薦書目:
魯迅先生曾經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採蜜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這富有哲理的話,正是我們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金玉良言”。因此,三年級剛開學我就向同學們推薦一些好書,經典文學類、科普幻想類、天文地理類、歷史數學類……引導學生博覽群書。
課外讀物的選擇以內容好,文字好,適合小學生閱讀為標準。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稻草人》《湯姆索亞歷險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愛的教育》《名人勵志故事》《普希金童話詩》《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小兵張嘎》《雞毛信》《城南舊事》等。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有益的讀物,避免他們不加選擇、不辨優劣地進行課外閱讀。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選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二)讀書方法:
1、瀏覽性閱讀。主要針對一些長部頭的書籍,要求可放寬,只作走馬觀花的瀏覽。讀後合書而思,回味品評。
2、吸收性閱讀。主要針對知識性讀物。要理解每個知識點,並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
3、細品型閱讀。針對語言精美的讀物,要求學生細細品味,感悟語言的優美,並背誦、摘抄來幫助記憶積累,積澱語言,培養語感。
(三)讀書筆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文章中的“寫人、寫景、抒情、議論”的絕妙之筆摘抄下來,並背誦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把別人的“佈局謀篇、脈絡層次、語法修辭”的獨具匠心進行分析記錄下來,並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這樣時間長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就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形式多樣的寫作方法就會應運而生,寫起文章來才會像庖丁解牛——遊刃有餘。
在中高年級,還以自讀課本為抓手,培養學生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規範讀書筆記的格式,起步是摘抄式:摘抄精彩詞語,優美句段,格言警句等,以加強語言積累,豐富寫作素材;列提綱,指導學生寫出所讀文章的要點、框架或故事梗概,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在摘抄式的基礎上,增加主要內容,心得體會,寫讀後感,指導學生在讀了文章以後抒發出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對書中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表達獨特見解的能力。
我還引導學生以“閱讀存摺”的形式記錄下來。包括讀書時間、書名、作者、書中主要內容的歸納、摘抄好詞好句、寫讀後感悟,還有家長的評價,以表格的形式儲存,每本書一頁卡片,將會積少成多,積累豐厚的寫作素材。
(四)讀寫結合: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閱讀課除了要完成讀的任務外,還應肩負著使學生在讀中領悟到寫的任務。小學生讀書有時候有口無心,針對這一現象,我意識到讀的重要性,意識到學生的讀書能力和習作能力的聯絡性。寫是自內而外的表達,讀則是自外而內的吸收。我在指導學生讀書過程中,細緻地引導學生從文章的字、詞、句、篇等外在語言材料入手,層層深入。讀一次有一次的認識、所得、進展。在讀書的過程中,由表及裡的逐步把學生引入書中,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弄清作者的立意選材、謀篇佈局,在讀中明白意義,探索寫作脈絡,積極吸收別人的長處,對每一篇習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五)讀書交流會:
在閱讀課上,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這樣做既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又幫助學生完成了部分積累和消化,大大激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潛心讀書,認真積累的同時,豐富多彩的讀書實踐活動,讓同學們豐富了詞彙,鍛鍊了表達能力,提高了素質。
如果我們小學階段的閱讀課堅持進行紮實有效的閱讀訓練,讓閱讀更好地為寫作服務,我相信孩子們的寫作能力一定會一步一個臺階,邁向更高的標準。
教育心得體會 篇15
胸懷青春夢想的我,曾經是那麼的激情滿懷,豪情萬丈;曾經是那麼的勤奮不已,笑溢心頭。現實中的我激情似乎在毫無覺察之中褪去,但審視自己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日子在瑣細的事務在得到充實,激情在內斂中日益深沉。這十幾年的班級工作讓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愛,正確的愛是耐心,是長久期待的意義在時間中慢慢生成。
如同皇家花園很美麗,讓我們留戀忘返,但我們愛的還是自己有缺憾的園林;別人的學生很優秀,讓我們羨慕有加,但讓我們夢魂牽繞的依然是自己那毛病百出的學生。可見,愛不是物件,愛是關係,是你在物件上付出的時間和心血。若沒有付出,便談不到真正的愛。比如,坐纜車上山的人,再美麗的山對於他也只是一個概念,並不具備實質。“當我說到山,意思是指讓你被荊棘刺傷過,從懸崖跌下過,搬動石頭流過汗,採過上面的花,最後在山頂迎著狂風呼吸過的山。”
我愛我的學生,因為他們的'成長的足跡裡浸透著我的汗水,他們的歡聲笑語裡紀錄著我真實的付出。
雨淅瀝淅瀝地下著,心情也抑鬱著。看著教室內幾個空落的座位,心裡鬱悶著。這一群孩子自我照顧的能力實在是太差。因為愛美即使在陰冷的如冬天的春雨裡,一件薄衣,一件外套就這樣輕裝上陣,哆嗦在寒冷地春風裡;一雙鞋,一個永遠不會撐傘地身影奔跑在連綿不斷地雨中。兩個星期以來雨一直這樣下著,雖千勸說、萬叮囑, 就是不聽。生病也就在所難免。幾個孩子被父母接回了家,還有一個卻牽掛了我的心……
正在上晚自習,徐傑生病了,在寢室裡躺著。放心不下,我匆忙地去男生寢室。剛走進,未免有點生氣。這一群男生,才修好的窗戶,他們就有能耐捅幾個窟窿。風肆意的往裡面吹。趕緊用他們的雨衣將窟窿堵了起來。“不生病才怪呢?”像個母親一樣,嘴上雖這麼絮叨著,手就不由自主地去摸他的頭,燙得厲害。無論如何是不可以讓他在寢室裡拖著。我再次撥通了他家的電話號碼。天下竟有這樣大意的父親,知道兒子生病竟找出太多不能來接他的理由:“雨下得大,路很遠,天又黑了,實在沒辦法。明天早上去接。讓班主任操心了。”把生病的學生獨自一個人丟在寢室裡,無人如何是放心不下的。這一個晚上我會無法入眠。只有一個辦法找醫生來,可是在撥通醫生的電話後,我的心忐忑不安。“學校相對較偏僻,在伴著電閃雷鳴的夜晚,醫生會來嗎?”我的心焦躁不安。幸好醫生義無反顧地來了 …… 陪伴徐傑打完點滴,已經九點了。趕到家狼吞虎嚥地吃起晚飯。這樣突發事件經常發生,常常弄得我身心疲憊。可我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的心又很釋然。我知道我所做的,永遠也不可能有等值的金錢來回報。可我知道,我所付出的努力,感化了一個又一個調皮、缺乏愛的學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生活中的陽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無私奉獻的最高褒獎。
雨中一個女孩的身影始終讓我掛念,那是一個很特別的女孩。剛來我班時,特別愛表現。不管班級什麼活動都積極主動,而且成績也名列前茅。能有這樣一個聰明伶俐又熱情活潑的學生,心裡別提有多喜歡。可不久就發現她是一個早戀傾向的學生。初一上學期在班上她就認了很多男同學做哥哥,經常扯著男生的外套來穿,她的風風火火將那些懵懂卻情竇初開的男生弄得熱情四溢,有些想人非非。我再也坐不住了,找她談心,做她的思想工作。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向我保證,她會和男生保持一定地距離。可沒過多久又傳出她和本班男生傳字條。字條落入我的手中,內容可想而知。早戀,我可不能坐視不管。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不能疏通那就來堵。我找來男生狠狠地教訓了一番。接下來的工作我滅了她一條後路,本班所有的男生都不可能與她交往,除了正常地學習生活外。本以為可高枕無憂,可是她竟然同外班的男生在交往。學校停電,所有的學生都回去,她偏偏沒回去,同外班男生交往。還不知因為什麼事捱了男生一巴掌,事後常摸著自己的臉,以引起同桌的注意。同桌問她:“怎麼了?”“痛”“為什麼痛?”“打的。”“誰打的?”“三班男生打的。”“為什麼打你?”“他認為我和另外一個男生交往。別人起鬨,説如果他敢打我,他就是男子漢。為了他的尊嚴,他打了我。”當學生將這一情況告訴我時,我整個人都蒙了。這是怎樣一個女孩子,什麼尊嚴、什麼羞澀都統統拋去,十幾年的教學生涯還是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女生。事後我問她,她複述事件的經過,好像在説別人的故事,絲毫沒有難為情,絲毫沒有一點羞澀,我問她:“你的尊嚴呢?”她只是笑了笑,這可讓我極其惱火。
這是一個思想極為複雜,卻又極單純的女孩,不就是戀愛嗎?她從來不覺得自己做了錯事,因而也不需要改正。在她看來她只是做了老師、家長不喜歡的事。沒關係,找一個理由解釋一番,講道理的老師和聽信偏信的父母會原諒的。一切又會雨過天晴,一切又會故技重施。她的思想極為複雜,她的思想也極為頑固。這一切在與她的父親交談中得到了證實。她原本在太原讀書,六年級時就有這種跡象,不得已父母親自接送她上下學。但若父母稍微遲到,她就會無影無蹤。回來後又找一些理由搪塞,為此她的父親與她發生爭執。她竟離家出走,過了兩天才回來。父母不得已把她轉回老家的學校讀書,想給她換一個環境讀書,可是……
為了不放棄一個學生,也為了天下可憐的父母。我同她的父母商議,決定故意給她施加壓力。給予她兩個星期的考察期,若再不好好表現,就接受轉學的處罰。恰值臨近期末考試,或許是學校家長雙方面的努力有了成效。上學期尾聲她在平靜中度過。20xx年的鐘聲敲響,在鞭炮的歡天喜慶中我接到來自她書寫的一條特殊的簡訊:“老師,新年快樂!新學期我會好好學習,請你相信我。”我感到欣慰,一學期的努力終於沒有付諸東流。可就在開學的第二天晚上12點鐘,她竟然同另外一個女生敲男生寢室的門。在第二週她將3班一位學生的課桌推倒。她甚至還在同另外一個男生交往,並接受了他的禮物。面對她不斷演繹的新情節,我似乎感覺到作為師者的慈善之心再一次被利用,再一次被踐踏……
她的父親也徹底的失望,想讓她休學一學期,接受田間勞作。吃點苦、受點罪,接受教訓,經過徹底地改造,再繼續學業。可作為一個教師,怎忍心看到一個學生輟學?我決定讓她上白天的課,晚上在家自習。這樣每天她會奔波於學校和她家之間。恰逢下了兩個星期的雨,每次看到她孤單的背影消失在朦朧的雨中,我就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憐惜之情,但我決不會表現在臉上。我累著,是因為愛;煩著,是因為愛;執著地堅持著,是因為愛;敞開心扉,久久地期待著,還是因為愛。
每當夜深人靜時,深感疲憊乏力之時,常暗自責備自己:這是何苦呢?這又何必呢?這樣全身心的投入,值得嗎?但我不能強迫自己僅把教書當做維持生計的手段,我不能夠將情感與工作,將自己的心靈與幾十雙靈動的眼睛剝離。流著汗水,想著收穫;看著收穫,想著來年。愛並苦惱著,痛且快樂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用一片赤誠之心鋪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之中:用慈母的慈愛來感化那扭曲心靈的迷途的羊羔;用嚴父的嚴厲來鞭策那頑固不化的冷硬的頑石。
教育心得體會 篇16
前幾天,一個朋友問我培養和教育孩子的經驗,我說,談不上經驗,只是在與長大後的兒子進行溝通之後,有幾點感悟:
1、始終如一地嚴格要求,不能溺愛,更不能隨著自己的心情時而松,時而嚴地管孩子,例如,自己高興了,孩子提什麼要求都依著,不高興了,看孩子幹什麼都不順眼,無端找碴批評,這對教育孩子很不利。
2、多讓孩子親近自然,讓其在自然的環境中自由玩耍,等孩子長大一些,有條件的最好多帶孩子去旅遊,開闊視野。不要以為給孩子多花錢就好,有時間帶孩子在大自然中瘋玩,也許對他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更有幫助。
3、因材施教,不要將父母的意願和喜好強加給孩子,培養孩子對知識的興趣比給他一個具體技能要好的多。例如:引導孩子喜歡看書比逼著他多上一個具體提高技能的培養班要更有效,培養孩子對書的愛好和對某門知識的興趣,也許會讓他終身受益。
4、培養孩子一個好的品德和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勝於給他很多知識、技能和財富。例如,尊重別人、生活節儉不浪費、誠實不撒謊等好習慣一定要從小養成,不能有例外。一定不能讓孩子養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別人必須依著他和生活大手大腳的壞習慣。如果家長企圖透過給孩子花錢來體現關愛那將是大錯特錯。
5、從小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感覺,有可能的話,最好讓他學會一門樂器。從小讓孩子學一門樂器,對他長大以後的自身修養、自信以及多才多藝的發展都非常有幫助。
以上5點感悟是被長大後的兒子所認同的,他認為這幾點對他的成長非常重要,也比較對路,只是在過程中讓他有些難以接受,因為我們對他的要求太嚴了,有時候甚至有些苛刻,但我認為,這就是一個“度”的把握,但小時候如果不嚴格,大了可能就會很操心。
教育心得體會 篇17
周天,老公約我去他一男學生家家訪。這學生原來與兒子在幼兒園裡同學四年,家長在接送孩子上下學已相識,父母都是醫生,母親這兩年還應聘到市醫院。現家裡主要父親在管教孩子,家務外婆在相助。
據老公講,這孩子性情比較內向,不愛多講話,學習大概在年段100名至150名之間,課餘時間除了喜愛玩電腦遊戲外,沒有發現有其它興趣愛好。
到他家,與他父親(母親在上班)相聊,父親給予我的資訊有如下:
1、父母與孩子的聊天內容簡單、單一,除了聊學習外,就不知道再與孩子聊什麼了。如此一來,導致孩子在家不愛與父母多溝通與交流,孩子的心理動態父母也知之甚少。
2、父親在家無法真正監管到孩子,在家的時間,孩子幾乎沒在學習,不是想著偷著玩手機就是玩電腦遊戲。
3、父親存在花錢買心安的教育心理。週末,不管孩子去上補習班的效果如何,父親希望老師都有辦週末補習班,可以都讓孩子去上,免得在家玩掉。
4、母親用錢補償與拉攏與兒子的親子關係。聽父親講,除了他每週固定給孩子幾十元的零花錢外,母親每週末回來還揹著他偷偷給孩子50到100元不等的零花錢。外婆插話說:“這是母親與兒子在電話上約定的,只要他每週乖,聽父親與外婆的話,或是每次考試進步多少名,母親就拿多少錢獎勵他。”如此一來,孩子每週零花錢至少有上百元以上,而孩子如何分配這些錢,父母卻沒有進行跟蹤,根本無法掌控這些錢的去向。對母親每週揹著父親拿錢給孩子行為,父親也頗有微詞,母親回應父親:“現在的社會是物質社會,孩子身邊沒什麼錢,做什麼事都縮手縮腳,是會讓別人看不起的。”
在去家訪的路上,老公先與我說,從這學期他接手這個班後,從與這個家長接觸幾次來看,這個家長相對來說,還算是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的。
在家訪結束回家的路上,我對老公說:“這個家的家長是重視孩子的教育,但因為不懂教育,所以方向都是錯誤的。”對此話,老公深表贊同,但此種狀況,並不能單憑我們一、二次家訪能夠改變得了什麼;長年形成的習慣與意識,也並不是單靠老公一年的班主任可以改變得了什麼。
回到家,我向兒子求證二件事:
一、他在遊戲中是否有充錢(因為他們都在玩同一款遊戲,兒子有時還與他一起玩)?兒子很肯定地告訴我,就今年他至少充了二、三千元。
二、這週六他是否去學校踢足球(父親告訴我,週六下午2點多他告訴父親去學校踢足球,想踢遲點,然後直接與同學玩,讓父親拿錢給他外面吃飯。父親聽到兒子去運動,還非常開心,不僅拿錢給他,還許可他在外面一直玩到晚上快10點才回家)?兒子很肯定的回應我,在操場上沒有看到他。並對我說:“他要不就去網咖玩遊戲,要不就去同學家玩遊戲。他又不喜歡踢足球,平時也幾乎沒看過他踢足球。這樣的謊話,他家長居然會相信。”
雖然在與兒子求證前,我就已猜到大概,但猜測得到了兒子的肯定回應後,內心還是頗不平靜,為他的父母感到可悲可嘆。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依靠錢是無法教育與引導好孩子的,而是需要我們家長付出足夠的耐心與愛心,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去尊重與理解他們後,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才能夠真正找尋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與方法。
教育心得體會 篇18
從教十幾年來第一次執教地理學科,心中不免有些惶恐,只因深知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又缺乏相關的教學經驗。幸虧有了同科教師的耐心指導,才使我有了走進課堂開展教學的底氣。
走進八1班的教室,我似乎又找到了自己第一次登上講臺的感覺,看到的是一張張陌生的、充滿好奇的臉,心中有著一絲激動與不安,在簡單的自我介紹後,我開始講課。一張張地圖,一個個知識點,反覆地講解,生怕學生聽不懂,更怕自己講錯哪一個知識點,還好有了課前的充足準備,這節課比較順利地上完了。
接著在二班上課,有了在一班的經歷,再講起來顯得駕輕就熟了一些。在接下來的四個班的教學中,我不斷調整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課後反思自己的授課,還是顯得膚淺了一些,不能很好地與學生學過的知識相聯絡,做到溫故而知新,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繼續加強自己的專業修養,儘快成為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
今天,學校組織了八年級的認親儀式,這項工作已經準備了一段時間,老師們在各班選擇了自己認親的學生,說來慚愧,我選擇的六名學生,只有三名是我比較熟悉的,其中有兩個是我的科代表,其他三名學生我只知其名,不識其人,都是在趙紅雨主任的推薦下選中的。
在認親儀式上,校長首先發言,闡述了師生認親的重要意義,以及教師在此項活動中負有的職責與義務。接下來是韓長青主任宣讀認親名單,每唸到一個學生的名字,可以看到他們的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儀式的最後一項是合影留念,學生們紛紛和自己的“媽媽”、“爸爸”擁抱合影,我的六個孩子也站在我的身邊親密合影,那一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動,這是我教學生涯中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常言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今天在這個儀式上,更好地詮釋了這句話,關注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是我們教師的責任,我們的孩子不止認親的這六名學生,他們是幾百名初中生的代表,不斷提醒著我們以愛教育學生,以愛充實自我。
教育心得體會 篇19
全語文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古德曼(KenGoodman)等認為語言學習是由整體認知開始,而後才認識語文的各個部分。雖然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常把語文分成聽、說、讀、寫四個部分,但實質上,語言是包含這四個部分在內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從口語學習的經驗來看,幼兒一出生就置身於語言的海洋,其學習語言表達並非先學單字,再把單字組合成句子,而是從聽懂父母用完整句子傳遞的完整的意思開始。然後為了表達自身的需要,慢慢學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事實證明,幼兒在這種自然環境中把語言當作一個整體來學習,從來就是相當成功的。口語學習的習得對我們當前的書面語言學習有很重要的啟示。
李希貴先生在擔任高密一中學校長時曾讓自己上初一的兒子和初四的侄女參加高三語文期末考試,兩份試卷嚴格密封和其他試卷一起批閱,結果和平均成績相差無幾。李希貴說:這沒有什麼值得驚奇的,語文能力從來都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自主閱讀、感悟出來的。無非是我的孩子多讀了一些書,接受了大量的語言文化精品的薰陶感染。並由此開啟了高密一中著名的語文實驗室計劃,使學生的讀寫量比傳統方式大6—8倍。
說到底,語文教育就是以學生浸潤、薰陶、感染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在寫作中學習寫作。比如閱讀教學,在我看來,一個優質的有張力的文字大於一切方法。其產生精神和語言上的震撼是一切精巧的方法無法比擬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大量的高品位的兒童閱讀就是開啟童年語文教育的金鑰匙。課標所指的“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可謂一語中的。蘇教版主編張慶先生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學語文是薰陶的過程,是燻鍋底燻出來的。
這種薰陶是隱性的、長期的、綜合的,有時甚至體現於一些不為人知的教學細節。
如一位年輕教師要上一堂觀察作文課。他在課堂裡做了一個煮金魚的實驗。為了營造課堂的懸念,老師說自己餓了,要把金魚煮了吃。然後問學生可以怎麼吃。有些學生就給老師提建議,說可以烤著吃,煎著吃,也可以煮著吃。還有一些學生在聽老師說要煮金魚的時候非常吃驚,好幾位學生都站起來請求老師不要把金魚煮了吃,因為那樣太殘忍了。可是老師為了把課按照預先設計的環節上下去,還是堅持非煮不可。老師說:“我管不了那麼多了,我餓了。”最後金魚被老師抓進了試管裡。
金魚當然沒有死,可是孩子們那種純真、善良的天性可能就在我們這樣的語文教學下異化了。老師追求的是情境體驗的刺激強度,追求的是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不可謂不費苦心。可唯獨忘了教育的原點是人,人不只為知識和技能學習,更有心靈的潤澤和精神皈依的天然需要。教育的終極價值是為了人充分自由、美好地發展。這也是核心素養的要義所在。
曾聽一位老師說:我就是語文。且不論這位老師說的是否名副符實,但語文教師的學養和情懷,對大部分學生來說,的確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教師自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語文教師以怎樣的學養和情懷去薰陶感染學生,的確是一個遠比教學技術重要的多的問題。
總的來看,好的小學語文教學首先是整體的、豐厚的、豐富的,靈動的。它可能相對模糊,不以追求知識精確和能力速成為首要目標。它的核心標誌是大量的高品位閱讀。這是學習的浪漫階段,它能為孩子孕育出更多的生長可能,它會為以後的精確學習、細分學習奠定基礎和支撐。猶如泥土和種子。土壤足夠肥沃,孕育的時間足夠充分,我相信所有的言語生命都會噴薄而出,迎風而長。
這是語文學習的節奏!也是生命成長的節奏!
教育心得體會 篇20
上午的前兩節課,我忙的不亦樂乎。我要查完孩子們三十篇日記,讀書摘抄優美段落,三十個人的練字,外加昨天學完《松鼠》佈置的描寫小動物的一個小作文。同事講,看你每天來了,就是忙孩子們的這些作業。是的,我給孩子們講了,這些作業我是每天必看,而且還會對日記做一評講!我要讓孩子們養成日記讀書練字的習慣,除了講道理外,就需要外在的督促,每天看,還要將看的結果發到家長群,讓家長朋友們知曉,以獲得他們的支援。
透過一個多月得堅持,孩子們的日記已開始新的變化。一是白金豪同學開始了將自己一天活動,能分段來寫,還加上相應的小標題!分了五個部分,記錄了自己的一天的活動。以前他是密密麻麻寫下來,沒有一箇中心,完全是流水賬的形式。現在他有了校內活動、在家活動,上學路上的區分,我給他了一個詞:創新。而且他的語言詞彙豐富:戀戀不捨、愛不釋手等等好詞。二是白蓉蓉同學寫的日記竟然用上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她具體圍繞爸爸媽媽吵架,寫出了自己的真實看法和內心。三是李璐鑫的進步讓我驚訝。每次日記都是用小標題,寫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和感受。
雖然孩子們的日記還不是美文華章,但是我相信每天的引導講解,課文學習的引領,會不斷的讓孩子們提高自己的書面表達語言。日記將終會是他們口吐蓮花,滔滔不絕的語言實踐的舞臺!
孩子們的練字,每天收交檢視,目的是督促他們堅持。現在我們處於驀寫階段,只要孩子們認真,一般都能寫好。就是一些孩子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先觀察半分鐘,做到一筆一畫的位置,整個字的大小,心中有數。然後在用筆在字的上方空寫十遍後,落筆書寫。做到一氣呵成,不重筆。每字要求如此,而實際上孩子們真正如此做到的恐怕不多。我不能去家裡監督孩子們,但我相信如果孩子們堅持這樣做,他們的練字效果肯定會很快見效的。
關於讀書,是以檢查摘抄來實現對孩子們的監督的。儘管這是不現實的。孩子們手的書不多,不能按興趣閱讀。而讀書興趣也有一個培養過程,開始強制執行。每天強調讀書一小時的作業,據家長反映能完成不多。課外閱讀又不能放在課內來做,這確實是個難題。我在自習課,會在班裡看書為他們做榜樣,還會將我在家裡陪兒子讀書的照片上傳,目的都是讓孩子們能夠受到影響。摘抄的內容,就是每天讀書的內容。現在像李朝軍每天摘抄《伊索寓言》,王冀威每天摘抄《海底兩萬裡》,一些孩子們做到了每天的閱讀,相信對於他們未來語文素養和能力提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育心得體會 篇21
今年暑假,加班燃燒了五週,還被抓差到浙江大學培訓一週,住在華家池校區的神農賓館,甚是辛苦。好在有一群好學認真的同學時刻無聲的鞭策,加之教學樓就在賓館一牆之隔每天就在賓館和教室之間穿梭省去了車馬勞頓。這一週安排的內容很充實,每天上下午都安排一個講座,甚至還有個講座安排在晚上。我看到學員手冊上的講座安排,有個名字很熟悉:杭州師範大學圖書館長趙志毅教授。我想起來十年前和一位南師大教育學院的趙志毅教授在南京電視臺議事園欄目一起做過一檔訪談節目,想著按常理不大可能這把年紀還從南師大調到杭師大。到了上課一看,竟然還真是當年的趙教授,看起來雖稍顯老態,但依然精神抖擻,上課很是投入。
課間閒聊起十年前的那次訪談。起因是按察司、國子監、禮部等六部委一起發了一道公文,禁止未成年人進網咖。其時大街小巷貼滿了白底黑字公而告之的這道公文。當時我就明確表態這個公文就是一種慣性的管理思維,等同雞肋,毫無意義,註定是廢紙一張。我的理由很明確:第一:網路是一種趨勢,作為一種平臺能提供很多便利,你無法抵擋這種便利;比如我自己就要求學生利用搜素引擎,並不是每個學生家裡都會有很豐富的藏書,這個時候網咖就可以提供便利。第二:你就算禁止未成年人進網咖,那麼他們只要想去,還可以去黑網咖。主持人可能還是不相信,於是現場調查了下有多少人去過黑網咖,結果我帶去的徐鵬和梁布鴻等幾個男生齊刷刷的全部舉手了。其時,還沒有智慧手機,大家的手機基本上也就是成天發個簡訊,班級偶爾有一部分同學家裡裝了寬頻,玩玩西祠衚衕BBS。可是今天還需要禁止未成年人進網咖麼?還有多少學生家裡是沒有寬頻的呢?
其時的我想象不到短短十年之內,網際網路以及手機其他硬體平臺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地步。我只是清楚一點:當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智商和管理部門日復一日機械的管理思維和能力之間的矛盾。在學校裡則是學生日益增長的獨立思辨能力和教育管理者陳腐的教育理念之間的矛盾。有很多教育管理者沿襲以前的做法,像鴕鳥一樣把頭紮在校園裡,結果和《肖申克的救贖》那個在監獄住了一輩子,出獄後在超市做工的老頭一樣,總有一天會把自己的生活吊死在這個圈子裡。所以我推薦學生去讀梁文道先生的《常識》,讓他們意識到在那些生活中顯而易見的常識是如何的難得。
今天的很多學校,禁止學生帶手機,保險箱、保管袋、沒收等十八般武藝都用上了,可是不想想一個孩子在高中畢業前你都禁止它帶,突然上大學成了標配,他有多大的可能性去正確面對呢?它的誘惑可是連成年人都很難抵擋?
至少,堵從鯀付出生命的代價開始就證明了永遠不可能。
這兩年阿爾法狗橫掃了圍棋界的所有大師們,據說唯一的一局和棋還是因為停電。這些年,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開始了突飛猛進的應用,見諸媒體的訊息一天天重新整理我們的認知。至少有些行業已經開始逐漸被替代:工廠裡很多機器人操作早就逐步替代諸多人工,連物流業都開始用無人機送貨物了……可別以為只是低端的簡單操作的那些操作工種被替代,寫字樓裡那些曾經盯著金融、國貿之類熱門字眼的小白臉(領)們也並非高枕無憂,有的機器人智慧投顧收益率遠遠超過那些操盤手,新聞說今年有三成私募沒有正收益,要知道上半年可是一個“慢牛”,這些所謂的專業人士這樣的水準別說被機器替代,早就該被領導掃地出門。前幾天十幾家基金之所以默許了“螞蟻”那份創意滿分情操零分良心負分的文案就能感覺到他們背後的焦灼。 電子交易的發展,全世界各個交易中心的交易大廳裡基本上門可羅雀,港交所的交易大廳在下個月就即將關閉了,人類交易員的時代終結,人工智慧時代真真切切的到來了。
而有些並非高科技的工作反而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甚至有的反而變得更加吃香。比如理髮,幾十年如一日,似乎被替代的可能性目前並不太大,再比如小餐飲,反而比原來更加節省成本。現代人自己下廚的頻率越來越低,所以外賣就越來越紅火,原來的小餐館還需要一點廳堂作為店面,現在很多小餐館都主要依靠網路上的外賣訂單,有沒有店面都無關緊要,翻不翻檯更無所謂,他們需要的只是一群懶惰的食客吃貨和一群能夠使命必達的外賣小哥。所以千萬別簡單以為工作的繁複與簡單就是人工智慧替代的標準,也別以為學歷的高低就是人工智慧替代的分水嶺。
面對這樣迅猛的變革,即便是科技工作者,也都只是在研究領域的某個點去往前推進,但是所有的合力之後將走向何方卻未必人能預測到未來科技的發展和走向,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凡爾納那樣眼光長遠,當年海底兩萬裡的那些奇思妙想現在都變得司空見慣。但並不意味著我們放棄自己的思考,至少在面對未來可能的變化中也能未雨綢繆。
教育心得體會 篇22
大家都熟悉英王查理三世與亨利伯爵為統治英國決戰的故事吧?
查理僅僅因為他的馬少釘了一個鐵釘、而在戰場上打了一場敗仗,從而失掉了一個國。其實這所有的損失都只是因為少了一個小小的馬掌釘。
“一馬失社稷,一個小小的疏忽會帶來多大的災難啊”。
我們常常會聽說同行中某人因難忍一時的激憤而一失口成千古錯,一失手釀成了千古恨的,有人說“在長途行進中,使人疲憊不堪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裡的一粒沙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諸多的細節,捫心自問我們真的把握住了嗎?或許在不經意中我們就會傷了孩子,也傷了自己。
那是3月15日,原是個打假的日子,可我卻在那天製造了一名假學生。
那天,在去城裡的車上,我遇到了一位曾經很淘氣學生,還帶著女朋友。一上車他就主動而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當時我竟然脫口而出叫出了他的名字,然而令我大惑不解的是,在他聽到我叫他的同時,剎那間,孩子沒有了剛見到我時的欣喜。一路上我們雖斷續的的聊著,但潛意識裡總是有種不太對勁兒的感覺,車快到站了,他突然站起來指著前面大喊一聲“呀那不是程龍嗎”?我來不及再說話,車就到站停了,我立即下了車,馬上沿著他指的方向快速搜尋了半天,哪有什麼程龍呀,啊!他這分明是在暗示我,我叫錯了他的名字呀!接下來一路上我都很鬱悶,腦子裡不停想著他到底叫什來著?逛街的心情也打了折扣,遺憾的是始終沒能想起來,終於等到了週一上班,我迫不及待的在畢業生的學籍檔案中查到了他的真實姓名——曹宇。這個細節,雖然沒有前面故事中說的那種後果嚴重,但是那一刻我們彼此都很沒面子,無論什麼原因作為老師那一刻我都是失敗的。
每一位當老師的都期盼著有一個好的課堂氛圍,再擁有一批忠實地追隨你學習的學生,所以我們就少不了要對自己的學生進行某種紀律約束。
其實,約束的真正內涵就是把要約束昇華為自覺意識而不是將約束刺成枷鎖戴在學生身上,比如對學生上課說話,注意力不集中這件事會讓很多老師都非常氣憤,認為自己在前面聲嘶力竭的講,你卻在下面為所欲為,無視老師的辛勤勞動,再傳個紙條、做個鬼臉,甚至悄悄的叫著某個老師的外號,再附上一副極富幽默色彩的肖像畫……那個中的酸楚與失落只有自己知道。
二十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遇到的學生可謂是形形色色,受過的氣接起來差不多也能沿著地球繞幾周了。可是回頭想想挺不值的,我們常常讚美“空闊透天鳥飛如鳥,水清澈地魚行如魚。”這種自然的真實美。其實我們面對的學生就是這種真實。
還有我們不妨再想想自己,開會的時候,你自己有沒有真的像你要求學生全神貫注的聽你講課那樣認真的聽領導講話呢?我們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我們自己做到了嗎?我們常常希望別人善待自己,可你善待別人了嗎?我們常常期盼得到,可你自己想想你自己付出了嗎?當你抱怨自己不幸的時候,你有沒想過自己對此有沒有責任呢?當這一切的答案不確定時,那我們就該理解更應該明白:無論成人還是學生誰都不願意被動的被別人看管、約束,在別人的監視與苛責下生活,誰都不願意聽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做自己認為沒有收益的事情,正所謂“無利不起早”。成人尚且如,那你教的學生怎能比我們更高尚呢?
所以對學生的教育我常常採取“先嚴後寬”適當調節的辦法。每接一屆新生頭一兩個星期我都會對他們要求得很嚴格,因為新生到新的環境他會很自覺的適應新環境的,經歷了小學六年的歷練他們雖然不再是一張白紙,但是那上面有些東西還是多少可以改變一點的,只要我們的要求適時得當,讓他們真正體味到益處,讓他們感興趣,他們是會接受的。當這種習慣慢慢形成自覺的意識後便可以不必再過多地強調,偶爾有違犯的你只需一個暗示性的眼神,或一句一語雙關的點撥即可生效,這幾年受咱們校長人文體貼思想的影響,我批評學生的時候也越來越少了,有時候看著他們調皮的樣子還很高興,因為那就是真實。
從走上講臺的那天我就告誡自己要時刻記著“學生不是提著一隻碗來等老師倒水的”。只有讓學生自己參與到教學之中才有可能實現教學的真正意義。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有時候教他們方法比教他們死的知識更為重要,我把小科教師的處境教歸結為“五味俱全”講不好知識挺乏味、中考不考沒有地位、學生厭學沒有口味,諄諄善誘沒滋味,學生不會無所謂。
在當代中國特色的應試教育下被遺忘的小科老師想在如此艱難困苦中絕處逢生就得自己想活下去對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曾強課堂的趣味性,蒐集方法的多樣性”,只有這樣或許才能讓學生把一小棵秋天的蔫吧菠菜送給你。
對此,我尚不成熟的通常做法是:在教學方法上儘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記憶方法上努力協助學生走捷徑。我常常會盡最大努力把枯燥乏味的歷史人物、事件用趣味性的語言串聯起來,去吸引學生,幫助學生去體會一種學習途徑。並由此引導學生掌握一種快捷有效的學習方法,以便使他們終身受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學習世界史古代史,有些外國人的名字很難記,就拿文藝復興運動“美術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菲爾這三個再簡單不過名字的來說,如果強行記憶學生也能記住,但是很容易忘,所以我告訴學生最好記住提示性的三個字(即拉、達、米)這樣就不會忘了,延伸起來還可以把他們的作品擴充套件進來記憶也很簡單。達芬奇的代表作品是:《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拉菲爾的代表作是《聖母》《雅典學派》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是《創世紀》《大衛》,咋一看是亂七八糟一堆毫不相干的內容,讓我硬記我也很難記住,於是我把它改造了一下就簡單多了:拉達米《聖母》去《雅典學派》叫《蒙娜麗莎》吃《最後的晚餐》讓《大衛》去《創世紀》,這樣一來既有趣又很好記了,還有些時間聯想起來也很有意思,我也會順便告訴學生。如馬克思出生的日子(1820年5月5日)諧音記憶就是馬克思出生以後“一巴掌一巴掌把資產階級打的嗚嗚哭”,在學習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為了讓學生記住八個國家的名字,我告訴學生這樣來記:英法俄在他們徳意的日子裡美的奧(嗷嗷)叫(即八個國家英法俄徳意日美奧匈帝國)。
還有一次看學生的數學作業絕對值符號變化錯得很多,我逗他們說這還不簡單“這絕對值符號你就把它想象成胳膊受傷時打的夾板,好端端的胳膊就是正數,你放上夾板也沒變化,還是原來的樣子,那就是正數了。當你受傷時打上夾板不久就好了,那就是發生變化了唄——由負變正,這樣是不是就好記了?學生都笑了。
其實,只要我們善於挖掘,可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很多的。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其實他只說對了一半,知識本身並不是力量,只有你把它運用起來的時候才會變成力量。
上週聽小姚老師的講座很受感動,心態問題對我們來說的確很重要。
你相信嗎?當一個人在情緒受到巨大沖擊的情況下只要你有三件事不做就沒有過不去的。一是不殺自己,二是不殺別人,三是精神保持完整。而解決的途徑有兩種:一是時間,二是分散,這樣你就勝利了。其實生活中原本沒有痛苦,人比動物多的只是計較得失的智慧,以及感受痛苦的智慧。
生命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它像一個括號,左邊的括號是出生,右邊的括號是死亡,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寫括號裡面的內容,寫什麼你的生命就由什麼構成。說的更直白些人其實就存在於兩個字“生、死”之間,這距離的大小我們自己有時是無法完全主宰的,但是內容的好壞卻全由我們自己把握。
生命是別人的,過程是自己的。
與其為無關緊要的事情煩惱,不如多看開一些。無論是面對過於自負的學生,還是面對自以為是無法說服的同事乃至親友,都要看開些。還是孔子說得好:“忠告而善道之,不聽則止,無自辱焉”。
古人說:“對待兒女要十分能力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不要把子女的事情全包辦了。大樹底下不長草,對子女幫助的太多,孩子就會感覺凡事來的太容易,不但不珍惜還會使其能力得不到鍛鍊,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不必做牛馬”,我想它是不是也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學生呢?
最後送給大家也是送給自己一句名言:“幸福就像一隻蝴蝶被別人追求時總是無法捕捉倒,如果你安靜下來,它就可能棲息在你的身上。
教育心得體會 篇23
學校師資薄弱,平均兩個老師教一個班,勉強夠用。今天上午去縣裡開會,和我同班的李老師就要上半天課。但是第二節課李老師突然發簡訊過來,問會議何時結束。問她原因,她才說胃疼的厲害,實在堅持不了,就去醫院了。她讓我會議結束之後馬上回去,班裡先讓三年級的老師看著。我雖然著急,但是會議繁冗拖沓,過了11點半才結束。
中午一早來到學校,幫忙看學生的同事告訴我,第四節的紀律實在是無法無天,讓我必須馬上整治整治。
班裡有幾個孩子,是村裡有名的搗蛋鬼,不只是老師沒辦法,就連家長和鄰居也都束手無策。最可悲的地方就是,這幾個學生的年齡相仿,都在一個班裡,更加大了班級管理的難度。
我若無其事的走進教室,站在教室前面並不說話,靜靜的看著班裡的學生。同學們發現了我的沉默,都低下頭要麼做題,要麼看課外書。
終於其中一個調皮鬼忍不住問我:“老師,你怎麼不說話啊,也不給我講題?”
“我在想,自己該說什麼。是該誇你們,還是批評你們。”我把問題丟給他們。
部分學生抬起頭看我,一個男生問:“你剛進教室,我們又沒有搗亂,都在看書,你批評我們什麼?”
看來孩子們並沒有把批評和上午的紀律聯絡在一起,我就提醒他們:“上午我去開會了,上了一上午的語文課,累嗎?”
聽到這裡,沒想到班裡的學生頓時炸開了鍋:“老師,我們李老師太不靠譜,我們看她趴在桌子上,問她是不是不舒服,她說她感冒了,然後說去拿點藥,沒想到拿到放學還沒回來。”
哦,原來李老師走的時候,怕孩子們搗亂,騙他們說是去小診所拿藥,一會兒就回來。這樣事情就更好解決了,和這幫孩子接觸這麼久,他們的性情怎麼樣,我再清楚不過了。這幫孩子雖然調皮搗蛋,但是反應敏捷,情商也比較高,還算是比較懂事的。
我故意用低沉的語調對他們說:“其實李老師不是去診所拿藥了,她上午難受的厲害,去醫院做檢查了。”
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問:“去醫院了?怎麼了?嚴重嗎?”在農村孩子的心裡,一般的病都是在診所看,只有大病才去醫院診治。
我嘆息道:“李老師生著病,如果知道你們在課堂上不遵守紀律,可能會更操心的”,說完這句話,剛好下課鈴聲響起,我頭也不回的走出教室。
我知道,這幫孩子一定會有所行動的。果不其然,第一節下課,我看到班裡其中一個小調皮鬼鬼祟祟在窗戶外面張望。
看到我出來,他不好意思的撓著頭說:“老師,上午我們的紀律不太好,我給李老師寫了一封信,想交給李老師”。說完,遞到我手裡,轉身跑開了。
我拿起那封信,他們居然還細心的做了信封,雖然手工極其粗糙,但也讓人看了心裡暖暖的。只見裡面用並不工整的字跡寫了很短的一段話:“李老師,您生病了,安心養病。我們一定會好好上課,好好聽張老師的話,不讓您操心”。
這麼簡短的幾句話,或許從語文學科的角度來說並不出彩,閱讀起來甚至顯得非常拙劣;但孩子的情感不能用字跡的好壞來衡量,更不能用篇幅的長短來見證。
教育是和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特別是對待這群調皮鬼,如果只是一味的生氣和較真,不僅會讓自己心力憔悴,更會激發他們的叛逆心理;但如果能夠因勢利導、平心靜氣的去和他們溝通,給他們留點兒認錯的時間,他們就會盡力補救自己犯下的錯,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育心得體會 篇24
小時候,“老師與學生”的遊戲是我的最愛;能歌善舞的老師就是我心目中的天使;多少次偷偷地學著老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塗鴉;嘴裡一遍一遍的哼唱著“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夢想一旦落地生根,便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大學畢業後,我義無反顧地參加了教師招聘考試。
我帶著滿腔的熱愛,帶著對踐行夢想的渴望,也帶著初生牛犢的衝勁,一頭扎進了教育的沃土裡,開啟了青春無悔的綻放。
還記得第一次走上講臺,我精心準備了一節英語課,可是到了實際授課時,課堂效果卻不盡人意。孩子們對課堂上我發出的指令反應總是慢了半拍,整個課堂感覺一點也不流暢。安排小組合作,大多數孩子都無動於衷,尷尬地就那麼坐著,彷彿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我很失望,回到辦公室,想起網路優質課上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出色表現,我不禁洩氣,為什麼我的第一堂課就這麼失敗?就這樣放棄了嗎?我心有不甘,我把課代表叫到辦公室詢問,小姑娘怯生生的告訴我說他們聽不懂我在說什麼。聽了這話,我難過極了,委屈,不平,夾雜著氣惱一下子湧了上來:我的英語發音一直都被大學的外教們稱讚的呀!課堂所用的單詞也是儘量簡單,為什麼他們會聽不懂?!難過一陣後,我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他們的話讓我醍醐灌頂,這是一群鄉村小學的孩子們,很少或基本上沒有感受全英文授課的課堂,英語語言表達能力非常有限。我這才明白,原來是我對他們的期望太高,教學要理論結合實際。找出了問題,就好對症下藥。之後的工作中,我不斷的調整課堂節奏,儘量說慢一點,儘量多說幾遍;另外我儘量使用情境教學,還播放他們喜歡的英文動畫,做遊戲穿插課堂,讓他們首先對我這個老師感興趣,他們才會對我說的東西感興趣。堅持一段時間之後,我的課堂不再幹巴,不再尷尬,孩子們也由最開始的不愛上英語變成了期待英語課的到來。
班主任工作瑣事繁多。小學五年級的孩子,總愛找老師告狀,無非是誰說了我一句壞話,誰今天值日卻不擦黑板,誰拿了我的跳繩到現在還沒給我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進進出出的每天都有。從一開始的煩躁,到後來的有耐心聽完,到現在的面帶微笑,見怪不怪,啟發學生自己找原因,自己解決,我適當插手“主持公道”。我在工作中日漸成長,逐步成熟起來。當然也會偶爾似是而非的埋怨一句:“班主任就是個媽。”
在與這幫天真,貪玩,活潑,善良的孩子們一起的日子裡,我時而被他們感動,心也變得柔軟起來。
5月份學校活動特別多,足球聯賽,藝術節等,加上上課,我的嗓子啞了,說不出話來。那天上課,我用沙啞的嗓子講試卷,教室裡卻異常安靜,沒有一個調皮說話的,一個個稚氣的小臉專注的看著黑板,連平日裡坐不住,嘴不停的話癆張漢卿都不出聲,最後一排愛說話的幾個“調皮鬼”也老老實實的。第一排的楊滿莊突然說了聲:“老師,你嗓子啞了,叫課代表講吧!”小臉上寫滿了真誠和期待,我鼻子一酸,更加說不出話來,默默的把試卷遞給課代表……
“小曾老師,我來答!”
“小曾老師,我來寫這題!”
“小曾老師,我知道答案!”
……
當他們叫“小曾老師”的時候居然沒有一絲戲謔,完完全全的就把課代表當老師了,比我上課時還要積極!我感動之餘,心中居然有一絲小嫉妒。
但也正因為此,我開始自我反省,孩子們是有無限潛能的,老師作為他們學習的引導者,要做的更多的不是教會他們知識,而是發掘,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領導能力,給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全面發展。
在準備我校的中國經典詩詞大會階段,我把這件事全權交給班長,看著這個小臉憋得通紅,一臉著急的孩子,我無比信任地告訴她說:“你和大家商量著自己看怎麼準備,派哪些代表,我看你和有同學幾個平常做事都很機靈,主意也多,大家一起商量著,肯定能做好的!”那孩子聽了,有點疑惑更多帶著些試探的說:”那麼我去問問先?”
我莞爾一笑:“沒問題的,去吧!”
其實還是有些不放心的,但是我告訴自己正好讓他們鍛鍊鍛鍊,別總是包辦,要放手。早讀時間,我偷偷在後門看他們怎麼做,幾個孩子居然煞有介事的先把班上的原有的12個小組分成了5大組,安排了大組組長,還給每個組長安排了任務,小組初賽,大組決賽,每大組選1個代表班級,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課代表,班長,副班長當評委。三個早讀,大家背誦,第四個早讀初賽,居然還發動大家捐款買獎品……,這架勢,嘿,還真是那麼回事!
意外,欣慰,還有一絲不安全感,緊迫感,後生如此,我這個當老師的也要突飛猛進,不然怎麼好意思教他們呢!
詩詞大會我班取得了年級第一名的好成績,孩子們特別興奮,作為獎勵,我拿出兩節課讓他們在白板上觀看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並適時用第三季總冠軍外賣小哥雷海為的事蹟激勵他們。
給一片天空,讓他們展翅去飛,懷著真誠,欣賞他們給他們信心,信任他們樹立他們的自尊,每一個都能發揮一己之長,都享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們的組織能力和集體的凝聚力也隨之得到鍛鍊和形成。
教書的路還很長,面對的孩子還有很多。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時期的孩子會有不同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新鮮的問題。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充實自己,不斷的探討教法。我相信,不管時代怎麼變換,孩子們怎麼樣的改變,唯一不變就是我那一顆愛孩子的心。只要你有那顆愛人,愛孩子們的初心,我堅信我的教學生涯一定會是快樂和精彩的。
教育心得體會 篇25
開學初,我們聆聽了宋輝老師關於“如何與學生交流、溝通”的講座,讓我受益很多。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就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達到激發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的目的,談幾點自己的認識、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我覺得首先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而這一過程就是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過程。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是求得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首先我緊扣教材內容,設計出靈活多樣的教法吸引學生,生動、新穎、恰切的教法,讓學生始終在新異刺激下投入學習。如故事講述的引入;一句名人名言引發的思考;一個問題引發的探討。一開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讓優秀生走向淵博,讓大多數學生堅定學好的信心,讓從沒受過老師表揚的學生也體驗到老師肯定性評價的愉快。
其次,我會利用作文評語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會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在客觀上和心理上的距離,從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用評語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時,我堅持尊重信任、正確引導的原則,因為教師尊重信任學生,才能啟發學生的自尊、自愛、自強的情感。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在作文評語中,我多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疏導為主,限制為輔;表揚為主,決不懲罰。特別是對作文寫得差的學生,從來沒有罰過重寫,只是要求按老師指導修改,對雜亂無章的作文,也從不諷刺挖苦,而是指出存在的問題,讓其知道為什麼錯,錯在哪裡,鼓勵以後改進。
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大談學習之苦,簡直是苦不堪言,甚至說成度日如年,對這類學生的作文,我在評語中反覆強調: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要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如果你把學習看成是一件愉快的勞動,就會視苦為甜。我在評語中寫道:“你換一種心態來體驗,來看待你的學習生活,你就會感受到,學習真是人間至高無上的享受。”在用評語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時,熱情關心、嚴格要求永遠是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
我曾用我在上大學時期的導師給我的一段作業批語來激勵學生。這段批語引用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當中的一句話古之成大事者必須歷經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句話代表了求知的準備階段。沒有方向沒有明確目標,充滿迷茫,但有的是渴求知識的慾望。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一階段是求知的重要階段,需要耐得住寂寞,鼓足勇氣,奮發向上,力爭上游。第三種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求知的最高階段,自己的努力是不會白費的,當你成功了你才發現一切也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像這樣的話語都會給予學生極大鼓舞,激發他們求知的熱情。
教育心得體會 篇26
農村現代遠端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面向農村廣大學生,引入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從根本上改變農村中小學教育的傳統模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應變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實踐證明:中小學生對現代遠端教育興趣非常濃厚,普遍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內容豐富、生動直觀,易懂、易記,便於理解。廣大教師普遍認為教學光碟和衛星資源學科比較齊全,內容豐富,適應面廣,實用性強,符合農村學校的教學實際,大大彌補了學校資源的不足。教師在教學中根據需要,選擇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綜合發揮多媒體優勢,使課堂呈現動靜交錯、圖文並茂、視聽結合的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激發了師生教與學的興趣,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學校師生還根據學習需要,打破教材的限制,主動在網路中瀏覽和下載有關學習內容,拓寬視野,自主學習,增長見識,豐富生活的。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全新的改變,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在學生中逐步樹立,師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我校教師在利用”工程”提供的資源和手段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注意力。中,並受到多重感官刺激,易於知識的獲取與保持;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容易使學生將感性認識轉化為。性認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創設自主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形成愉快的學習氛圍;容易實施啟發式教學,有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能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
總之,遠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面對困難和挑戰,我願同各位同仁一道,努力工作,克服困難,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為農村基礎教育實現新跨越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育心得體會 篇27
教師,陽光下最神聖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教師在傳承著人類文明,是教師在引導著一個個稚嫩的孩子長大成人。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健康、幸福的成長?首先,教師應該是陽光的,應該有一種積極的心態,使內在道德品質的美好與完善和外在行為舉止的禮貌與得體和諧統一,從而用自身去感染學生。從踏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天起,我就不斷地在努力,努力成為一名“健康、盡責、快樂”的人民教師。
一、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係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所以,我時刻要求自己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平日和學生相處的時間裡,我時刻提醒自己尊重和理解學生,寬容、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平等待生、說話辦事公道、有耐心、不輕易發脾氣,尤其關注那些“特殊”的學生,用陽光般的愛去感化、呵護他們。班上有一名男生叫孫赫麟,他特殊的時時讓我感到心疼。他長得很帥氣,很多看過他的老師都說他像混血兒;他的家境相當富裕,從來沒有為生計苦惱過丁點;他的小腦袋瓜很聰明,接受能力非常快,學習成績也比較穩定。然而,他太過好動,不遵守上課紀律,經常欺負其他同學,朋友很少。經過了解,我才知道一切的根源都在於他缺少父母之愛。他是一個從小就生長在單親家庭的孩子,和父親生活。父親每天忙於工作經常下半夜才回家。他經常是在保姆和阿姨的陪伴下,帶著對父親的思念進入夢鄉。他常常對我說:“老師,我很孤單,我時常會害怕,夢到沒有人要我。我在這個班上是最窮的孩子……”每每聽到這些話,我總是緊緊地把他抱在懷裡,輕輕的告訴他:“你還有老師,老師會永遠在你身邊!”平日裡,我給予他最多的關注:經常寬容他的錯誤,從不厲聲訓斥;上課經常提問他,讓他在學習中找到自信;下課時讓同學們主動找他玩,讓他在朋友中找到安慰:私下裡我和學生商量,共同推選他為體育委員,讓他在工作中學會自律;放學後我多次到他家裡家訪,告訴他男子漢就要自強自立;生日時我會親自買禮物送給他,讓他感到被人關注和堅強生存的快樂……現在的他,變得活潑開朗了。學習成績大幅度提升,積極參加學校班級的各項活動,能和班裡的每一位同學和平相處,受到大家的肯定和喜愛。看到他的進步,我很欣慰,同時也深刻感受到“陽光”的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每當想起葉聖陶先生的話:你這糊塗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裡有牛頓,在你的譏笑裡有愛迪生。身為教師,我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聖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師生雙方就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心中就會充滿陽光。
二、做熱愛工作的老師
熱愛工作的老師才能享受職業的幸福。教育教學中我能夠全身心投身自己的工作,真誠地理解,熱情地奉獻,樂於分享,不斷創新,從中得到源源不斷的快樂和成就。我工作的基本原則就是: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今年我執教四年級兩個班的語文。對口班級中有一名男生學習很困難,所有科目很少有及格的。面對如此差勁的成績,他自己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接班後,我先是他家長取得聯絡,爭取家長對孩子的更多關注;接著,我找了一個專門的時間,和他坐下來面對面的溝通,瞭解他對學習的感受,指出他現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他一起制定了校內、家中的學習計劃,並設立檢測制度和獎勵機制。然後,每一天對他重點關注,切實把計劃落到實處。經過近兩個學期的艱苦奮鬥,他的語文成績不僅及格了,還接近了優秀的標準。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熱愛工作,工作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
多年的教師生活面對嘰嘰喳喳的孩子,面對平凡而瑣碎的工作,我把它當做樂趣;當我面對一再犯錯的孩子時,我能夠做到心平氣和地和他交流;當我和任何型別的家長溝通時,我可以遊刃有餘。用我陽光的心態照亮孩子的心靈,和孩子們共同攜手欣賞好風光,創造好風景。我心中的陽光就是一顆熱愛學生、熱愛工作的心。
三、做知識豐富的老師
在孩子們眼中,老師應當是擁有很多知識的,是一本他們遇到疑問可以隨時查閱的“百科全書”。陶行知先生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所以,平日工作之餘“勤於學習,充實自我”就成了我的奮鬥目標。透過多讀書來填補欠缺的人文底蘊;透過多讀書來抹平知識上的膚淺和為人的浮躁。隨時隨地要求自己勤學習、勤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成為一本知識豐富的教科書,從而培養出愛好讀書學習的學生,成為一名知識豐富的陽光教師。
四、取得的成績
1、20xx年11月,所帶班級被評為“區優秀中隊”;本人被評為“區優秀中隊輔導員”
2、20xx年4月,所帶班級被評為區“三好班級”。
陽光是萬物生長的能量源泉,心靈的成長也需要陽光。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要播灑陽光到別人心裡,先得自己心裡有陽光。做陽光教師,面對教育,我有陽光般平和的心態;面對教學,我有陽光般積極的熱情;面對孩子,我有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同事,我有陽光般溫暖的態度;面對發展,我有陽光般不息的能量。給自己陽光,給學生陽光,給大家陽光,我會一直做一名陽光教師,感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心得體會 篇28
女兒小時候嘴很“甜”,也很大方。碰到別人給零食,她總是一個勁地道謝;有什麼好吃的,她也總不忘與我們分享。可稍大一點,女兒竟然“冷漠”起來。有一天下雨,我送她上幼兒園,不小心摔了一跤,半天爬不起來。女兒見了,居然什麼也沒有說,還哈哈大笑。
痛定思痛,我和妻子商議,在家裡開展愛的教育,從細微處著眼,讓女兒學會感恩。
第一招:憶苦思甜
每頓飯,女兒碗裡總要剩下不少飯菜。起初,我們總是把剩下的飯菜攢到一堆,命令她吃,可她往往只扒幾下。
於是,我們改變策略,創設情景讓她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教她背誦唐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字一句給她解釋,並編成小品,大家分角色表演;給她講“米的由來”,讓她知道收穫每一粒米都要經過播種、栽插、施肥、收割、晾曬等環節,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讓她看與“憶苦思甜”、“貧困交加”相關的電視劇,並與現實對比。
在耳濡目染中,女兒吃飯時碗裡“剩一點”的習慣得到了徹底改變。
第二招:學會感恩
女兒喜歡模仿,沒有做過的事情總喜歡嘗試。我們抓住這個特點,適時引導。
開始,我讓她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比如起床後自己疊被子,做完作業後自己整理文具、收拾書房,弄髒了地板自己打掃等,讓她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對自己負責。
為了不讓女兒感到厭煩,我們想方設法把“感恩課堂”的內容策劃得豐富些。有些內容適宜講故事,我們就開展講故事比賽,或者我們講女兒複述。比如教女兒謙讓,我們就講“孔融讓梨”的故事。有些場合適宜搞表演,我們就排練“舞臺劇”。比如看到電視中“洗腳”的廣告,就模仿著開展情景表演,讓女兒在愉悅中感受親情,培養孝心。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在,女兒會主動幫忙做家務,還會關心、體貼我們了。由於付出了自己的勞動,吃飯時,女兒常會深有感觸地說:“爸爸、媽媽,做家務真辛苦!”
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感恩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讓孩子學會感恩,長大之後的他們就會微笑著面對困難,就會更懂得怎樣愛人。
教育心得體會 篇29
11月4日下午,石嘴山市教體局組織我校學生、家長、教師聆聽了一場國家關工委榮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聽後,對我的觸動很大,榮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像一面鏡子,讓我知道了該怎樣去做。講座不到半小時榮老師用不急不慢,緩緩的語氣在講故事,講的是親子故事,彷彿就是在說她自己,悽楚的表情,默默的眼神,一句一句象是摧淚彈,臺下學生的眼淚如泉湧,這樣的場景,無法用語言描述。有不少家長也陪坐在學生身旁,一個個眼睛紅紅的,那絕對不是眼睛裡掉進了沙子。
大約一個多小時後,榮老師不再一個人講了,她把講臺讓給了臺下的學生、家長、老師,一時間,群情激昂,大家紛紛捅向主席臺,30秒鐘的時間把一個大大的舞臺擠得滿滿的,學生們爭相發言,沒有長篇大論,沒有固定格式,沒有羞澀與膽怯,有的是一顆真摯而火熱的心,懺悔、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家長被感動的孩子一次次請上講臺,道歉、感激、擁抱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家長說,這樣的講座太及時了,老師說,這樣的講座太有水準了,學生說,這樣的講座太感人了。是啊,許多沒到場的老師、家長感到惋惜,後悔沒有親自到場聽這場特殊的講座。
我不由得想說一句:水平不在年高,感情存乎自然。一切死板的、教條的、僵化的東西必然不受歡迎,一切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必將蠃得人心。“教有教法,但教無定法,”在這裡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這並非溢美之詞,對於我那任何一個搞教育的都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育。在我們平時的教育中,為何不多學習一點“動人術”呢。教育要曉之以理,導之以義,動之以情。我們用得最多的是前兩者,對動之以情似乎不太鍾愛,導致我們的教育方法簡單甚至粗暴,讓我們的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若能受這次報告的啟發,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相信和諧的師生關係、文明的校園之風必將形成。
教育心得體會 篇30
為引導新生順利完成角色轉變,科學規劃大學生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人工智慧學院緊密結合我校開展的新生入學教育,嚴抓入學埠,立足新生入學的關鍵節點,嚴管理、細關懷、全方位、多維度助推新生入學教育的實效性和延續性,確保新生入學後明規矩、懂政治、嚴紀律、強體魄、學真知,順利完成學業成長成才,在經過四課入學教育後,人工智慧學院新生學子寫下對入學教育的心得體會。
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今天開學第一課是宋校長講與我們聽的,我對他的印象頗好,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歲月在他平和的臉上留下一道道淺淺的皺紋,他的兩鬢早已斑白,可他身上散發的沉穩氣質卻怎麼也抵擋不住,他給講的他從幼年時期直至如今的學習經歷。他的父母努力培養他,用汗水鋪就他的學成路,他的恩師以淵博的知識來澆灌他,讓他得以從一顆小小的幼苗成長到如今的參天大樹。懂得感恩卻是一個人的幸福之源。
捐軀赴國難。井岡山的革命鬥爭,晚上七點多的時候我認真傾聽了雄教授的演講,他很細緻清楚的講述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由來及演變,毛主席的秋收起義志八一起義,井岡山的領導及戰士們浴血奮戰,獻出汗水,鮮血,乃至生命。實事求是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革命的領導人們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開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毛主席用他的知識讓中國從一次勝利走向次次勝利!讓我相信知識是掌握命運的核心。作為一名大學生,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