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於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最新關於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關於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
從教小學20多年,小學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絡,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這20多年的時間裡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並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數學與生活聯絡、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透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透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
作為一名新的普通小學數學教師,透過培訓以及學習我深刻的感受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藝術化和多樣化,也在不同方面顯示出了我的不足,許多教學經驗值得我去借鑑學習,也讓我明白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學習積累的過程,下面我將我的認識和教學心得,做以下幾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訓心得。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的核心,在新的形勢理念指導下,引發了對課程目標、教材編寫、教學方式、教學行為,以及教育評價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教學是課程傳遞和接受的過程,更主要是課程創造與開發的過程。在傳統的教學中,課程與教學是二元對立的關係。而新課中,課程與教學是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融合的關係。在傳統教學中是以教為核心,學生圍繞教師轉,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而新課程則強調教與學的關係應轉化,要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要誠心誠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2、重新更新新的教學目標。
在傳統教學中,是強調學生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基本技能是否熟練、解決書本中的問題是否強為教學目標。而新課程中,數學課程的目標不只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它包括在啟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態度,更多體現學生的價值觀。教學目標的核心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3、重新領會新舊教材的編寫。
舊教材圍繞例題、習題轉。課程內容突出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在結構上,課程型別單一,各具體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課程在教材編寫上,努力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致力於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自主創新的教學方式,強調體現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數學活動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觀察、實驗等活動形式,加強了學生與日常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在習題中編排了“數學常識”、“數學故事”、“環保”等方面內容,體現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價值觀。
4、重新選擇新的教學方式。
在舊的課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以被動接受為主,而對學生的能力、態度、習慣方式的培養不夠重視。新課程中,強調透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提示,透過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討論來解決數學問題,得出有關結論。在整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開發了學生的智力,鼓勵演算法多樣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5、重新構建教育評價體系。
在舊的課程中,教師的評價是主要的。而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體現在是否能解決書本中的問題。在新課程中,評價主體多樣性。主要體現了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評價。評價方法也是多樣性,有課堂內評價、課外作業評價、學生學習數學歷程等。
其次,教學體會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為了推進素質教育,為培養21世紀高素質的國民,用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路來重心構建新的課堂,力求讓數學課堂煥發出蓬勃生機。
1、創造具體情境,力求課堂生動活潑。
學生是什麼?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填充知識的“容器”,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存在差異的、具有個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如何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主要體現在學生髮現的數學問題自己提,能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並在解決問題中發現規律。讓學生在玩、說、練、議中學習數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從而體現學生的價值觀。例如,在教學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演算,再經過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規律,最後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主意識。體現了學生的價值觀,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課堂充滿了生動有趣的活力。
2、讓數學課堂走進現實生活。
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形象思維還比較完善,抽象思維與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差異。所以,學生的學習應該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出發。在具體形象中感知學生真正掌握了數學知識。數學來源於生活,也為實際生活服務。正因如此,我努力創設條件,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如教一年級學生認識等號的意義,可聯絡我們小時候玩平衡木,當兩邊一樣重時,我們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來,而連線這個算式的數學符號用“二”表示。又如認識自然數0、1、2、3、4、、、、、、可以聯絡平時列隊,這個隊有多少人用幾表示,這個人站第幾用幾表示。將數學與生活聯絡起來,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已有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聯絡新舊教材,吸取精華,拋棄糟粕。
學生在六年的學習階段,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否紮實,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不能忽視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這不僅可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更主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為今後學好數學這門學科打下堅實基礎。
時代在變革、在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有要改革、發展。在教育這一廣闊天地裡,我們應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為培養21世紀的優秀人才而努力。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4
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透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裡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3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學好數學是非常有必要的。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資訊、鍛鍊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係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下面談談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心得體會。
一、 確保課堂教學知識的有效性
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性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後奏效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如講授的內容是科學的,但全是學生已習得的知識,或者是他們聽不懂和無法接受的內容,這就叫做“正確而無效的知識”。因此,教學效果取決於有效的知識量。主要表現為:其一,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於有效知識量。其二,學生的智慧發展取決於有效知識量。其三,學生的思想提高取決於有效知識量。
二、提高課堂教學匯入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精彩的匯入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內在動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匯入是進入新課題時建立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它有明確要求:時間合理,一般以課前5分鐘為宜;目的明確,明確學習任務和調動學習積極性;富有啟發性,匯入的問題情境要求是學生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理解的材料,使學生處於“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
三、 完善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
以問題引導學習應當成為初中數學教學的一條基本原則,以恰時恰點的提出問題,提好問題,給學生提問的示範,使他們領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藝術,引導他們更加主動、有興趣地學,富有探索性地學,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
善於利用“十字訣”的辦法,這“十字訣”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組、六、類。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學生問答學習;例:即是多舉例;比:比較知識和知識間的異同;替:讓學生多想有什麼是可以替代的;除:用這樣的公式啟發,“除了……還有什麼?”;可:可能會怎麼樣;想:讓學生想各種各樣的情況;組:把不同的知識組合在一起會如何;六:就是“六何”檢討策略。即:為何、何人、何時、何事、何處、如何。類:是多和學生類推各種可能。
四、最佳化課堂教學學法的有效性
數學教學的設計和實施方式,要由“重教”轉為“重學”,由“強制學生適合教學”轉為“創造適合學生的教學”。重點要關注學生的“學”,教學設計要重視學習活動,教學實施要貫徹“教”為“學”服務,促使學生“愛學”“會學”和“會思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鼓勵學生髮展自己的解題策略,促進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和學會生活,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內在魅力。重視學生的主體,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讓學生學會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體會數學思考和創造的過程,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確立終身學習的願望,奠定終身發展的基礎。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4
5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教育局舉辦的全國數學名師教學觀摩活動黎城研討會,聽了全國名師李小春、張琪等幾位老師極具特色的課和講座,也由衷佩服這幾位老師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透過本次觀摩,我對數學課改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現將本次活動的心得體會從兩方面向大家交流。
一、教學觀念的感想
1、數學是實實在在的,以前的課改看見了這節課氣氛真活躍,真熱鬧,也有小組討論,也動手操作了,表面感覺和傳統的教學大不一樣,熱熱鬧鬧的,確實改了。聽完李小春的優質課,我感到數學教學的本質不在表面,而在於重難點的把握和突破,對孩子習慣的培養,比如:學前的準備,把書放好,把文具擺整齊,強調坐姿,鼓勵孩子上課放鬆,積極回答問題等等,使我感到了真真切切的數學課。
2、用發展的眼光看數學,看孩子,李小春老師的“帶著問題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離開教室”,給了我很深的思考,不把數學只侷限在一堂課上,“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就是關注孩子的發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個孩子。應該有更深一層的拓展性因素,展現數學的內涵與魅力。
二、教學方法上的學習
1、創設有效的情境,享受鮮活數學,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大膽放手,給學生創造一些活動,感受過程,親身體驗。數學就要以生活為基礎,充分挖掘生活情境,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的趣味和魅力,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了知識——方法——能力,一課三得。
2、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這方面,給我的啟發很大,總還是不敢放手,沒有追求到數學的源頭,數學課缺乏活力,數學的魅力不能很好的展現,出現了所謂的枯燥數學。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做中學”結合的活動中,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透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透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3、評價人性化,民主化
評價方面,李小春老師說得老師的腳步慢下來,再慢點,給孩子權利和充分的時間,一直強調這點,課堂上“對”、“不對”之類的話儘量不說,不要急於下結論,把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到更高的層次,在評價中,讓學生的思維產生思維的碰撞,享受、體驗數學的魅力。反思這方面,我還是不夠耐心,給孩子下結論較早,
總之,透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幾位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要想給孩子一杯水,我們有一桶水已遠遠不夠,還需要源源不斷的泉水,聽完專家的講座,名師的示範課,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也認識到了在工作中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真正提高教學水平,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5
3月21-22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桂林體育館舉行的“小學數學名師有效教學藝術暨全國課堂教學評比優秀成果展示會”觀摩研討會。在這次活動中,我領略了全國小學數學名師吳正憲、劉延革、唐彩斌、柏繼明等幾位名師的觀摩課和報告以及全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比優秀成果的展示,欣賞了他們的課堂教學藝術。他們以鮮活的課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讓我不僅感受到了授課教師對學生、對生活、對教育那份深情而純真的愛;更嗅到了從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深厚知識儲備氣息;尤其是整個課堂中滲透的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和提升數學興趣化教學讓我記憶深刻,也喚起了我以下幾方面的思考和體會:
一、精湛的教學藝術,睿智的快樂課堂
雖然這次的學習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我的腦海中經常會浮現這幾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情景。這讓我充分體會到“一切以孩子為本”的宗旨,細細回味下來,各位老師儘管風格迥異,但無一不是將這一宗旨貫穿課堂始終,特別是吳正憲老師在課堂上傾注了她的感情、興趣和幽默,學生受到了感染,產生了情感共鳴,使乾巴巴的課堂變得妙趣橫生,豐富多彩。吳正憲老師在教學完《商不變的規律》後,學生們都不願意下課,學生們都在呼籲“要上1個小時”“一直上,永遠不要下課”等等,有的孩子還說“下次還要上吳老師的課”。名師們精妙的教學設計、高尚的素養以及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精彩場面,無不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紮實的教學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具有影響力的人格魅力。每一節課上無不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讓學生真正做回學習的主人,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師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注重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知識結構的重要條件。如黃晶老師執教的《可能性與公平》設計了一個轉盤,以遊戲匯入,激發學生興趣,產生探究的慾望;駱奇老師執教的《最小公倍數》設計了尾巴重新接回的奧秘,運用學生熟悉的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各位老師都注重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舒緩學生緊張的情緒,在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學習情境中學習數學,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與魅力。
三、學習感悟,自我反思
走近名師,提升自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才能適應當今的教學要求。幾位名師精彩的現場教學和報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吳正憲老師和柏繼明老師的學術報告,更是貼切的反映了部分老師的真實教學現狀。這樣巧妙的設計,源於教師對數學知識、數學教材的認知高度,而認知高度奠定了她們設計的思路。從幾位名師的課堂教學來看,不管是從課程的指向,還是他們教學的技術等方面,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解決學生之所需,發展學生之發展。
兩天的學習,不僅讓我感受到大師的魅力,更讓我進一步地領悟到數學教學的意義。而大師對教學的傳授,更是讓我明白,數學不光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藝術。數學教學這條路,它蘊涵的內在意義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深遠得多,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去細心琢磨、仔細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