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最新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1
一、教學部分
1、認真鑽研教材,對教學內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在學期初就要把教材的各個知識點羅列出來,這樣既便於教學也便於在教學過程中檢測學生掌握情況和學期末複習。
2、上課要有充分的準備。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備好課又不得不進教室的時候大家都遇到過,我這裡主要就是針對這點來說,我說的上課要有充分的準備,就是指對要上的這個知識點怎麼教,學生要掌握什麼,學生的已有知識準備情況怎麼樣,自己一定要心中有數。否則這節課帶來的有可能是要我們花2節甚至3節課的時間來補。而且還不一定有我們需要的效果。
3、要花一定的時間來思考、分析自己所帶的學生的個體學習狀況以及學生的家庭狀況,目的是瞭解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究竟需要你從哪個知識點入手輔導他,下多大的功夫和花多少時間來輔導他,(瞭解家庭狀況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在家接受家長輔導的情況、效果。)
4、對所教的新知識點,要根據低段學生的記憶和遺忘規律,要當天複習或者第二天覆習,以後逐步延長時間,這種方法非常適合低段學生遺忘快,不會複習的特點
5、對學生的作業及時批閱,讓學生及時改錯,老師還要及時檢查學生的改錯情況。如果我們預計達不到這樣的要求時寧願不佈置作業。
6、學困生的輔導,要有針對性,有目的性,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解決,並及時的鞏固。可以適當降低要求,樹立他們的信心;發揮他們的長處,及時鼓勵,從側面樹立信心,從而轉移到學習上。
7、發揮團隊的力量。學校在各個班級課程的安排上基本是錯開在,每個老師的進度也有少許的差異,其實這樣為我們的教學研究提供了便利,這樣上了課的老師可以及時把發現的問題和其他老師進行交流,大家共同探討,發現問題及時的解決。這樣的教研具有實效性、針對性。目的明確,促進教學。
8、以數學建模思想引領學習方式轉變。例如,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遇到的這樣的問題例:淘氣原有18只鉛筆,送給同學8只,還剩多少隻?我們可以藉助實物演示,讓學生動手操作,然後讓學生總結出這類性的問題的解決就是用原來的送出去的(用去的)=還剩的。逐步的過度到讓學生看到這樣的題型,就能根據題意,先說出數量關係。然後再來解答。這樣到了二年級下期,這道題變成淘氣原有18只鉛筆,送給2個同學,每人4只,還剩多少隻?學生開始學習這樣兩步計算的解決問題的題型時,他們就能很快的找到中間問題。學生知道本題的數量關係是原有的送出去的=還剩的,原有的數量是18,送出去的確切是多少還不知道,所以要先算送出去多少。其實這樣我們就是讓學生經歷了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一個過程,促進了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二、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
1、培養學生讀數學的習慣,要教學生讀數學書
2、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別的同學發言時,自己要用眼睛看著對方,肢體語言上要有體現,後面的同學發言時,要微微側身,眼睛目視對方,並思考對方的發言。
3、作業書寫的習慣,規範學生作業書寫格式。適當練習數字的書寫。
4、積極舉手發言的習慣,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言,學生回答錯誤時,不要打擊學生。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2
20xx年4月13日,我參加了“蘭山區小學名師課堂教學展示月活動”的聽課。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裡,觀摩了來自四小的田進蘭和二小的孟鑫峰《小數的認識》,四小的盧少華《乘法運算定律練習》,二小康立軍的《小數的加減法》和三小葛榮的《植樹問題》小學名師課堂教學,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發表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透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二小的孟鑫峰《小數的認識》,孟老師在課件裡呈現新疆的美景,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中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孟老師從新疆的基本資訊入手引入新課,激發興趣——聯絡自身,探索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特別之處,是孟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能夠把新疆小姑娘身高1米3分米為契機,引入長度的小數表示,從而活躍課堂也加深記憶。孟老師還讓學生寫自己身高,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這項遊戲,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中年級的學生。
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一天的時間裡,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田進蘭老師提出疑問,設定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例如,在教《小數加減法》一課的康立軍老師,就是抓住了小學生喜歡錶現自己的特點,創設“學生自己當老師來出題”的問題情境。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從展示學生的題解中展示出的一連串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複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3
本學期我擔任初三的數學科目的教學,在教學工作和實踐中,我不斷的進行反思,數學備課該如何備學生?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備學生的基礎知識。
就是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架構要進行摸底,包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能對哪些知識點存在疑惑。如果對學生的基礎知識一無所知或所知不詳,就難免出現教學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了。
二、備學生的心理狀況。
備課就是要備學生的心理:包括他們對數學科目的熱愛程度、會不會感到厭煩枯燥、有沒有懼怕心理數學等等。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其在課堂上不會感到厭煩反而能夠積極思考,這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產生一種情緒——強烈的學習願望,有了這種學習的願望,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自覺思考和學習的行為,那麼這種強烈的學習願望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教師和同學的鼓勵當中來的。就是要善於並經常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探索,讓同學們之間互相鼓勵。讓學生在自發的主動的思考和探索中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考慮到初三是一個面臨升學考試的一個特殊階段,在各門功課的壓力下,初三的學生內心都希望自己的成功(哪怕只是做對了一道題目)可以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同和讚許,一旦他們的成功得到認同後,他們掌握一門科目的信心得以不斷的鞏固,進而更有願望去學習,去增長知識,體會成功的快樂。
三、備學生的學習方法。
這就要求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把自己設想成學生,想自己在這個年齡階段的時候會怎樣考慮解題的方法和思路,又會進入怎樣的思維的死衚衕,原因是什麼?經過這些思考,就基本上可以考慮到學生會犯哪些錯誤,而這些錯誤是如何產生的,應該如何來解決學生的這個問題。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我們總是講很多遍給學生聽,但學生卻不甚明白的情況了。
作為教師,我們的教育不單單是教給學生一些必須掌握的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自信,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良好思維方式的有效形成。其實備學生還應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理解能力、學生整體的學習習慣等等。總之:教師的備課應包括備教材和備學生兩個方面,兩者都不可偏廢,只有兩者都做好了功課,那教學就是一件比較輕鬆而有趣的事情。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4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是數學教材第二冊中第六單元的重點內容。學好本節知識對於學生今後的學習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那麼如何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結構,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展示知識的全過程,使呈現給學生的算理“活動”起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在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根據教育新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有了幾點感悟。
一、 全方位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在學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學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數學問題後,課堂上絕大部分學生都知道29+4=33,但當我問他們“你是怎麼想的”時,他們就說不出來了。這時我並不急於教給學生演算法,而是將這一學習任務完全交給學生,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主動學習的工具——小棒,讓他們利用小棒自由、獨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題的方法,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演算法,此時此刻我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的過程。當學生彙報方法時我並沒有在黑板上板書抽象的算理,而是接著給出56+7=?繼續追問學生的想法。當學生再次彙報時,這時我才水到渠成板書算理。透過兩次擺小棒,對於已經知道得數的學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對於不知道得數的學生,他們也學會了如何計算進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透過我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把數學知識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並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認識、理解、掌握所學知識,發展自己的認識結構。也就是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結構,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展示知識的全過程,使呈現給學生的算理“活動”起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體味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調動學生主動學習。
數學是對客觀世界數量關係和空間關係的一種抽象。在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讓抽象的數學問題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快結束的時候,我在課件中出現學生喜愛的“肯德基”餐廳,讓學生在模擬購買食品的情境中體會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價值。因為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隨著畫面的出現,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又因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所以它們的積極性特別高。單調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轉變成了生活中的購物算錢,讓學生在生活經驗數字化、數學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中學數學。充分體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大眾數學思想,體現了數學的本質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的觀念。
隨著學習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和課堂中的具體實踐,我認為要想把學生培養成創新型人才,教師自身應該努力成為創造者。大膽探索,積極嘗試,面對各種挑戰,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與我們的學生共同探索,共同創新。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5
一、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肯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可見,要讓學生會學,得讓學生想學,對學習感興趣,那麼,作為老師就得想辦法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本人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給予高度評價,並作出肯定,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功感,使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時激發再學習的慾望。
例如,我讓學生獨立完成“用直尺和量角器畫已知直線的垂線,”而後,我讓畫好的學生說是怎樣畫的。學生說:“先畫一條直線,並在這條直線上找一點,然後用量角器的中心和這個點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和這條直線重合,在量角器90度刻度線的地方上點上一點,把剛點的這一點和直線上的這一點連線起來,這條線就是已知直線的垂線。”我又讓學生說出當時是怎樣想出這種畫法的,學生回答道:“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相交成的角是直角,而直角是90度,我就想著用量角器畫出90度的角。”當時,我立即對這位孩子的想法給予了肯定,並作出高度評價-----丁瑩同學非常聰明,他能把我們剛學過的“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和“垂線相交的角是直角”聯絡起來思考,他不僅開動了腦筋,而且會動腦筋,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碰到新的問題時,會像這位孩子一樣去思考問題,把我們學過的知識聯絡起來綜合考慮,分析解決新問題。此後,這位同學在課堂上思考問題更積極了,思路也很廣,也很特別,在他的帶動下,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有一定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能提出問題,說明學生對事物進行了觀察,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其含義。在教學中,我就是採用啟發式,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致最終解決問題。如:在解答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時,我常常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分析已知條件能解答哪些問題,在分析中發現問題,並把問題一一提出來,根據已知條件一一解答再看解答出的這些問題中哪些能幫助解答最後的問題;或者看最後的問題需要什麼條件才能解答,再看看需要的條件中是否給出這些條件,按理往下推,直到題裡有條件能解答新問題為止,最終尋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長期進行這種分析思考的訓練,會逐漸養成勇於探索問題的好習慣,變得思維敏捷,聰明好學。
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能力,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絡。”在問題的解決中。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時,讓學生自己感悟,最終找出問題的答案,這種方法比老師直接給學生講解,使學生明白問題的打啊要強得多,雖然都是弄懂問題的答案,但是學生明白問題答案的途徑就不同,前者學生的思維是作過激勵鬥爭的,是一種內化過程,後者學生的思維過程是跟在老師後面完成的,是平穩過渡的由眼到手的簡單過程,前者具屬探索性學習,後者是接受性學習。因此,前者的學習會有所發現,價值遠遠超出後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當老師的,特別是數學老師,不要嫌學生思維遲緩,耽誤課堂時間,而把自己的分析思路嫁接給學生,取代學生思維,違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試試看,一開始我們給足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當訓練有數後,你的收穫是驚人的,可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