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堂心得體會(精選6篇)

小學課堂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課堂心得體會(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課堂心得體會1

  本學期,我校開展了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課改觀摩課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教學觀摩活動,聆聽了老師、張敬老師及劉悅老師的課。之後,聆聽了教研員對三位老師三堂課的分析,收穫頗多,尤其是她們對文字的深入理解的剖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這三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走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老師在教學《草船借箭》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電影片段,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身臨其境的情懷。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在《草船借箭》一課中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不僅僅烘托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人物性格的更深入的瞭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著學生有聲有色地學習,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老師所執教的《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

  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區域性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如在第一階段自讀感悟時,老師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在文中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老師在出示了一組組以課文線索重新排列的詞語後,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讀讀這組詞語,這些詞語在你腦海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由這些詞你又能想到什麼詞?第三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讀了全文後看看板書,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老師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老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

  老師在處理課文時分別採用了“說”、“讀”、“畫”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最精彩的是學生畫船的授箭步驟。充分讓學生透過畫一畫的方式理解課文。老師則找準了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是什麼使他們深深感動?”從而也給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極大空間,學生的討論有理有據、精彩紛呈;此外,老師還善於開發課程資源,在學完課文後,引導學生聯想與欣賞,適時進行遷移。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

  一日聽課所得又豈止以上幾點,但我想,光是這幾點,是我要用很多的時間才能深刻領悟的。

  小學課堂心得體會2

  12月25日,有幸赴勵志中學聆聽了一位歷史教師的精彩講授,收益不淺,現將自己的一點收穫和感悟與同仁們一起分享和交流,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正。

  本次之行共聽課2節。總的感受就是真實中生成的課堂是素質的也是適用的課堂。

  其一,真實性。首先是講授教師紮實、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和隨機應變的各種能力是真實的,可敬畏又值得學習的。

  其二,課堂的生成態。無論是教師的學案,還是多媒體課件,還是歷史資料、影視資料的選取,都立足於教師對課本教材資源的挖掘和應用。沒有了多媒體教學開創之初的華麗,有的只是樸素的powerpoint畫面和間接明瞭、直接簡短的學生學習活動指令,或者是富有情感化的啟發引導語句。教師作為課堂的指導者、組織者的地位更明顯了,學生作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充分顯現。特別是挖掘和利用多種知識認知渠道,搭建把學生已有知識轉化和昇華為課本知識的平臺。

  其三,新理念性。展示了《新課標》的新理念。這節課都從不同角度體現了《新課標》的新理念。新課標提出:“歷史教學要緊密聯絡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很多情景來自於學生的身邊,創設合理的情景,讓學生從情景中提出歷史問題,對於他們學習歷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本節課講述牛頓的偉大成就時,引用了牛頓在蘋果樹下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的故事。讓學生從中發現資訊,提出問題,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並引出了學習內容,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體現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己獲取知識,並利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探索的習慣。如讓學生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然後讓學生各抒己見談自己的想法,進而去研究探索樂壇雄獅—貝多芬,。在引導學生獲取新知時,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思維的特點,讓學生自己觀察、猜想、操作,在小組中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發現,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發現,不求統一答案,只求有所見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而且給予學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機會,使學生之間不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見解,還能透過合作交流,互相啟發,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使認識漸趨完善、深化。另外,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對學生的見解給予積極評價,真正體現教學相長。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有利於形成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其四、合作性。教師在教學中採取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透過協調配合,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索,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我以往的教學中,只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所以採用的是“問答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前面走,學生在後面跟,步步為營,教師到達目的地,學生隨之而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地想把自己所領悟的知識傾注到學生的頭腦裡,致使學生被動地接受。而趙老師的教學是,教師沒有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而是透過為學生提供要探究的物件,讓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有所發現,掌握知識,讓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再探究、再發現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有利於調動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有利於學生學會發現的技能,有利於知識的掌握。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絡。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教師要站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觀的高度,創設探究性的教學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創新。

  記得有位哲學家曾這樣說過:“教育要培養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歷史進駐個人,使個人在歷史中汲取養分。”歷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鑑歷史,明理啟智。所聽老師的課基本改變了以往過分關注學科的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的教育觀念,而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狀況,更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特別是德育目標的完成和實現非常明顯。

  總之,聽了趙老師的課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處,藉此難得的機會,不斷學習新知,提高自身素質,最佳化課堂教學,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新高。

  小學課堂心得體會3

  今天下午我校舉行了高效課堂教學研討,在參加本次活動後,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提高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效率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要想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就要對什麼是有效的語文課堂有一定的瞭解,教學有沒有效率,並不是看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要看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我認為只有學生學到了,學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學,課堂教學必定要以生為本,以學為本,課堂教學所有的一切都是為學生服務的。

  要做到高效課堂教學,首先應該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以前我們在教學中也曾要求學生進行預習,但是一方面,我們對預習這一環節重視不夠,只有要求沒有落實,或流於形式。另一方面是我們也沒有充分利用這一環節的應有價值,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我們在佈置預習任務時不明確,沒有分解學習任務,沒有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沒有對學生的預習能力進行專門的培養。

  學習高效課堂必須高度重視預習環節,要加強對預習環節的具體要求、效果檢測等方面的落實,保證預習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長春版四年級語文《馬》這篇課文時,首先佈置學生預習,課前就讓學生明確了預習的任務:讀課文,達到讀通,識字做到音準,藉助字典擴充詞語,並結合課文收集有關馬的四字詞語,收集有關讚美馬的詩文、故事等。這樣,在課堂的合作探究問題時大大降低了難度,非常有利於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內容可講,有理論可參考,改變了以往的合作學習中一大部分學生只做旁觀者的現象。

  第二,要充分發揮課堂的展示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與探究問題的信心,每位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慾望,每一個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都會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讓學生在展示中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馬》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馬能在疆場浴血,馬能對主人盡忠,馬能不辭勞苦,馬……有著太多太多美的傳說,你想怎樣來表達對馬的喜愛呢?”學生紛紛把課前預習中準備的詩歌、繪畫、雕塑、書法作品等帶到了講臺前,有的學生還藉助課文內容來讚美馬。大大激發了學生對馬的喜愛之情,藉此我組織學生帶著這樣的情感再讀課文,大大增強了學生情感的提升,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更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最後,應該加強學生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理與提煉,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歸納,概括、提煉的意識,並給足學生總結概括的時間與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從而讓總結成為學生每一節課學習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有價值、最有效的一個環節。

  總之,高效課堂教學,不是一種教學形式,而是教師心血的付出,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粗淺的認識。

  小學課堂心得體會4

  寒假期間,我認真學習了《平泉縣教體局關於小學高效課堂建設的指導意見》,透過學習我明確了高效課堂建設的重要意義,更加準確的把握了高效課堂的宗旨,知道了高效課堂是為了實現學校內涵提高、科學發展為宗旨。是為了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是為了轉變教師教的方式與學生學的方式為重點。是為了廣泛開展教學研究、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更新教學理念,規範教學行為,最佳化課堂教學的過程。

  高效課堂是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紮實推進小學課程改革,踐行新課程理念,最佳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和學校的辦學水平的標誌。高效課堂的建設離不開“三全”“五最佳化”。“三全”即全體、全面、全程。“五最佳化”即最佳化學習目標、最佳化問題設計、最佳化互動生成、最佳化自主體驗、最佳化評價矯正。從字面上來看並沒有感到它的獨特之處,但是如果你認真的閱讀加上反覆的思考,你就會發現其中的奧秘。在“三全”中重點體現了“全”字,面向全體學生,提升學生全面素質,實施全程管理。這也就避免了單一的教學方式,避免了為少數學生服務,從而達到了人文化。“五最佳化”重點體現了“優”字,正如俗話說的那樣:寧嘗仙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要想打造高效課堂,就必須充分利用互動生成的有效資源,最佳化教學過程,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最佳化學生思維品質,儘可能減少教師講授時間,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課堂練習時間,尤其要強化筆頭訓練。儘可能採用當堂檢測、當堂反饋、當堂糾正的方法,提高每一節課的效率。這樣一個“優”字就做到了精講細練,從而達到優質的高效課堂。

  我認為要想實現高效課堂,就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教師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通讀所任學科教材內容,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體系、脈絡結構和各部分之間的聯絡,把握課程整體目標和階段目標。

  在此基礎上,能夠細讀當前所教年級教材,吃透教材在整個學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夠對教材進行靈活的加工處理。

  (1)備課的關鍵在於備知識、備學生、備方法。

  (2)講課要做到講重難點,講易錯、易混的知識,學生已經學會的不要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怎麼也學不會的不講。

  (3)作業設計要精心、作業份量要適中、作業批改要及時、作業反饋要到位,課堂作業要讓學生獨立當堂完成。

  (4)課堂評價要做到及時準確,要有真摯的情感,對學生充滿期待和激勵。

  (5)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全面發展,注重創新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創設有利於建立新型學習方式的課程實施環境,構建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效課堂。

  2、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關注情感、貼近生活、重視活動、趣味盎然、充滿藝術的課堂。

  把課堂充分還給學生,追求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機勃發、思維並進、情感激發的課堂。以開發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的,徹底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即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主體應體現“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高效課堂倡導綠色的教學質量觀,它的本質是讓學生在願意學習、學會學習的同時形成自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新課改主張的“自主、合作、探究”,也正是高效課堂的核心理念。

  3、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教師必須千方百計的讓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讓學生學習方法的得到掌握,讓學生學習習慣得到培養。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義學習過程中,全身心投入,積極動腦、動口、動手,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全神投入,緊張而愉悅地學習。

  透過學習,我感覺到了自己在以往上課方面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大膽的學習好的經驗,改變課堂模式,改變自己,努力把教學成績提高,同時讓學生充分的認識自己在課堂中的地位,讓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並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小學課堂心得體會5

  我們一行四人有幸在重慶參加了小學數學"卓越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兩天半的學習雖然很短暫,但每天的感覺充實的,因為每天面對著名的專家講座和不同風格的教師專場,隨時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耳濡目染的東西很多。但要採他人之長為我所用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會很漫長,也許會走的很累,但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會努力嘗試堅持著走下去。以下是結合自己的理解總結的幾點學習體會。

  一、從"有效教學"到"高效教學",再到"卓越課堂"。

  著名數學教育專家鄭毓信教授引領教師學習了《數學教師的基本功》:談到課改十年的總結與反思,討論了10年課改的啟示和今天教師應有的思考,應該建立模式,而教師應具備三種數學基本功"善於舉例"、"善於提問"、"善於比較與最佳化"。著名數學教育專家、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新課標研製組之一孫曉天教授與教師研討《探究式教學—必要與可能》:提出"何謂卓越"、"卓越課堂"的特徵,探究式教學在"卓越課堂"上的作用與表現以及探究式教學應注意些什麼。重慶的幾位教師培訓學校的幾位專家宋乃慶、李常明、龔雄飛則從《卓越課堂與有效教學》、《走向"卓越",突破口在哪》《"學本式"課堂: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動》談到"卓越課堂"與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比較,優越;卓越課堂的實效、特色、風格,重點在於"同課異構"以及"卓越課堂"的策略。我對"卓越課堂"的理解為:相當豐富的課堂、精彩的教師風格、上佳的學生學習狀態、充滿魅力的引導、充分的學生思考空間、有效的學生創造和再創造過程、學生的主體地位為第一位、"每天有一點進步、每天有一點收穫、每天有一點思考,這樣長期的進步與發展才能達到卓越"。課改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培養學生的能力為重點。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還重要是關注到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從研究課中理解"卓越課堂"的意義

  兩天的時間,認真聽了以下幾節課:

  1、四川省眉山一小的李老師的《四則混合運算》(三年級),這位教師的引入、探究、嘗試較好,但在時間把握、學生理解和反思、學生的探究過程上仍舊值得商榷。

  2、重慶市沙坪壩區樹人小學的章老師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年級),這節課比較優秀,學習方式定位"先學後教",重視學生的課堂發展和知識的生成過程,善於引領和深度延展,更因為教師詼諧、幽默的風格、簡潔的語言、豐富的課堂駕馭能力,整堂課教學比較成功,不足為聯絡不足,學生還要在進一步挖掘。

  3、河北省張家界市宣化區新華小學的胡老師的《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三年級),重點"你的想法是什麼",知識內化、生成策略較好,但探究不夠,尊重學生本位思維方面不足。

  4、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實驗小學的張老師的《小數的加、減法》,情景式教學,有效性和最佳化特點明顯,但時間把握不足,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待加強。

  4、江蘇省江陰市實驗小學的華老師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有序、理性思維貫穿全科,聯絡少了一些,"學生動起來"需要加強,空間不足,但很有個人想法。

  5、浙江省杭州市天長小學的吳老師的《餘數的奧秘》,課堂呈現一般,缺少思想,缺失"頓悟"。

  6、北京市石油小學的邵老師的《小數除法》,課堂沉悶,一個內容,三兩學生參與活動。

  7、重慶市北碚區朝陽小學的牟文娟的《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探究過程豐富,設計教最佳化,注重情感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參與度有較好。但對於問題的深究不足,問題過於簡單化,學生未能"吃飽"。綜合個人學習觀點:重點突出、應用到位、學習方式轉變、師生互動、主體地位、問題控制、學位定位、設計最佳化、風格自主、學生創造性發展思維、反思課堂、方法最佳化、策略得當、巧用遷移、課堂落實等值得學習。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一定要在教學中不斷增強發展的意識,樂於研究,日漸完善,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多位專家在報告中提出"深入理解教材"與"創造性使用教材",並用案例向我們闡述瞭如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聽專家的報告是一種享受,他們循循善誘,列舉大量的案例,貼近我們的日常教學,為我們的教學指明方向。一節課要上得有深度,有廣度,有靈性,恰當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開發新的教學資源,必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在示範教學過程中,也看到了上課教師基於教材,研究教材,又不能拘泥與教材,受教材的過渡束縛。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活用教材,創新教材,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從"有效"走向"高效",從"高效"走向"卓越"。

  四、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

  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有時會阻礙教師對新知識的接受,也能一時的掩蓋教師新知識的不足,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缺乏知識的教師,僅靠點舊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所以,對於一個教師來說,這種學習培訓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價值的。教師都應積極的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要推動它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實施者。我想只有經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卓越課堂"就會遍地生根,遍地開花,遍地結果。

  經過這次培訓,充溢著對"卓越課堂"的深刻詮釋,充滿了教育智慧,使我們開闊了眼界。雖不能說透過短短几天的培訓就會立竿見影,但卻也有許多頓悟,身為教師,要把握新課改的動態,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地反思,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我覺得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並勇於到課堂上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透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穫、有所提高的。"每天有一點進步、每天有一點收穫、每天有一點思考,這樣長期的進步與發展就能達到卓越"。

  小學課堂心得體會6

  教育課程改革的進行,課程三維目標的提出,課堂生命活力的凸顯,關注每個個體生命的發展成為新世紀教育的主旋律。教師應樹立發展性教學理念,也就是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他們全面協調發展,還要促進學生在個性、興趣和特長等方面的充分發展。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發揮學生主體。

  綠色生態課堂告訴我們尊重個體,給予信心,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如:教學《螞蟻和蟈蟈》時,在學生讀準讀通課文後,筆者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選擇表演課本劇或表演讀。透過選擇性的練習,老師和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不同角色,採用文字、師生、生生對話的方式,抓住“背、拉、躲、唱、睡”這些表現螞蟻和蟈蟈動作的詞語,比較品味,然後自由朗讀體會螞蟻的勤勞和蟈蟈的懶惰。表演活動不僅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獲得成功的體驗。另外,在教學中多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小學生很相信老師,對老師所講的話都能言聽計從,只要在合作交流前分工,就會按老師的分工學習合作。經常開展合作交流活動,學生會在交流、合作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如:在教學《蘑菇該獎給誰》時,筆者在小組中開展分角色朗讀、表演讀和討論的活動,每一環節都由小組長組織,有序開展,人人參與。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討論問題有一定難度。蘑菇該獎給誰?只要學生積極參與,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說出一點道理,我就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孩子們感受到老師在關注自己,尊重自己的意見。學生的心靈將會充滿被尊重和被重視的陽光,學生學習就有信心、有動力、有生命活力。

  二、進行新穎匯入。

  導語設計得如何,往往關係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導語,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曾經有人說過:課的開始,其匯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語文課堂的匯入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絃,生機盎然,充盈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聖、魅力和詩意。好的導語,是一塊磁鐵,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將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從一定程度上說,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導語設計。那麼如何設計出高質量的導語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思考:

  1、激發興趣,設定懸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成功的最大法寶。用高超的懸念藝術,層層設疑,絲絲相扣,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學生深入地鑽研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設計精妙的導語,總是蘊含豐富的懸念,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直接入題,短小精悍。

  直接入題可以發揮一針見血的作用,引領學生走進文字。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內容,設計短而精的導語。過於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3、營造氣氛,營造氛圍。

  我們選入教材的課文大多是名篇佳作,絕大部分文質兼美、情文並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營造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總之,好的導語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並且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進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目前被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小語課堂。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慾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彙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合作學習不是一種外在的東西,更是一種精神和內在的品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於表面。

  四、開展自主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做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尤為重要。”然而,長期以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出題、學生做”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學生認為語文枯燥乏味,學和不學一個樣。那些照本宣科、步驟教條式、書山題海訓練式的教學,更讓學生對語文課的厭惡變本加厲。要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成為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樂園,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自主用教材。傳統的教學觀認為,教材內容就是教學內容,強調教師教學要“源於教材”、“忠於教材”,這種把教材內容絕對化的觀念,嚴重束縛師生的思維,使教學缺少“綠色”生機。綠色教育理念主張要活用教材,本著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的理念,精選教材中有生長點的東西進行拓展延伸,以促使學生的發展。其次,自主教教材。教師不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那個教科書的照本宣讀者,而是智慧的化身,應靈活地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可根據課堂上出現的新情況,隨時隨地、隨機應變地調整原定的教學步驟,有一定的靈活自主性。

  總之,在提倡平等、交流、開放、互動教學方式的新形勢下,教師必須擁有赤誠的愛生之心。“情之所至,金石為開”,綠色課堂觀的核心是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用心激勵每一顆心靈向善向上,使學生在最佳的心理情感環境中實現知識的獲取,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培養,在溫馨的課堂裡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體會生命的價值,形成健康的人格。只有伴隨心靈成長的教學成績才算是一個教師真正有價值的成績。

最近訪問